用批判性思維學語文,我們要培養這12項基本技能
看點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怎樣讓學生在語文課上通過運用這一思維工具提高思維品質?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歐陽林老師,分析了批判性思維的特徵,辨析了其與邏輯思維的區別,並釐清了「望文生義」可能帶來的誤解。他提出通過閱讀和寫作教學,可以讓學生逐步掌握12項基本技能。
註: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人大社大家好書」(ID:djbooks)。
文 | 歐陽林 編輯 | 聞琛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的工具。很多人可能並不習慣運用工具,但它的好處,是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轉化成容易學習、可以操作的方法,讓「提高思維能力」這個很玄的事情變得有跡可循。
語文教育需要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不否認以審美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教學內容和方式,而是用以思維為核心的理性教育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讓語文教育更符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通過閱讀和寫作課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夠訓練學生根據問題來閱讀和研究、追究理由、收集信息、鑒別真假、判斷他人的觀點,嘗試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以論證的方式有條理地把思想表達出來,使之清楚和有說服力。
一個幼兒園老師帶領小朋友做遊戲。一個布袋子裝著一些小玩具,兩個小朋友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伸手摸玩具,然後會說,他推斷這是一隻小豬,因為他摸到一個圓圓的鼻子。他說「我推斷」,而不是「我猜測」。
猜測可以是很隨意的。但推斷就要提供證據,要在證據和自己的論斷之間建立合理的聯繫。這個小朋友的推斷便是——有圓圓的鼻子的更可能是小豬。
另一個小朋友則以旁觀者的身份描述他聽到的情況,然後說出他認為第一個小朋友的推斷是不是合理。
這個看似簡單的遊戲,其實是在培養四五歲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反映了批判性思維的基本特徵:重視證據,能夠在證據和結論之間建立聯繫,以及觀察和評論別人的觀點。
在美國,自幼兒園開始,老師就給小孩很多表述的機會,讓他們針對某個問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經歷,或者跟別人辯論。
許多校區要求學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進行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研究打好基礎。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會花一年時間講科學方法是什麼,具體到科學的思辨、證明或證偽過程。
科學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和假設;第二步是根據提出的問題去找數據;第三步是做分析、檢驗假設的真偽;第四步是根據分析檢驗的結果做出解釋,如果結論證偽了當初的假設,那麼,該假設為什麼錯了?如果驗證了當初的假設,該假設又為什麼是對的?第五步就是寫報告或者文章。
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通過以上的案例,大家可能對批判性思維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那麼,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綜合的系統性思維。美國批判性思維運動的開拓者羅伯特·恩尼斯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於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也就是說,通過批判性思維,我們要決定自己應該相信什麼、應該持有什麼觀點、應該怎樣行動。
「合理」,意思是思維符合人們的正常認知和邏輯準則。「反思」,是指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思考的再思考,破除已有觀念,找到不同之處,打破自己的狹隘性。通過反思,達到新的認識。了解別人的觀點,知道自己的狹隘性。
「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意味著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因此,批判性思維是針對自己已有的行為和信念的,是依靠自己的思考,為了自己選擇值得相信的信念和行動。
20世紀90年代,美國哲學學會運用Delphi方法(反覆詢問調查+專家意見+直觀結果的方法)得出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概述:「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這種判斷表現為解釋、分析、評估、推論,以及對判斷賴以存在的證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語境的說明。」
德·格勒珀主張以特定的能力補充該定義:批判性思維包括解釋能力(批判地閱讀、聽和觀察)、交流能力(批判地寫、說和表達)、批判的知識(非形式邏輯的特性和辭彙表,即批判性思維的工具)及批判技能(語境的解釋、意義的澄清、論證的分析及綜合性地考慮全面評估結論)。
通過以上對批判性思維概念內涵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致知道,批判性思維是針對自己如何思維的一種策略。用批判性思維去分析別人的文章或觀點,目的是為了對他人的觀點和理由進行評估,看是否能讓自己信服和接受。思考別人的觀點是否值得自己相信,是為成就更好的自己,讓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採取恰當的措施和行動。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服他人,但是在說服自己的情況下,常常具備了說服他人的力量。
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基本技能:
(1) 講道理、下判斷要有理由。
(2) 在一個語境中,以適當的方式對詞語進行定義。
(3) 具有了解多方面信息的願望,有全面收集信息的習慣,儘可能全面地掌握信息。
(4)有判斷信息的可靠性的初步能力。
(5)對一個論證的質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包括對它的理由、假設、證據以及它們對結論的支持程度做出判斷。
(6)意識到現實問題是複雜的,並有分解、分辨主次和關係的初步能力。
(7)懂得要清晰、具體、符合邏輯和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
(8)試圖辨別自己和他人觀點背後的假設、立場、視角和邏輯謬誤。
(9)能夠很好地提出一個合理的觀點(或假說)並為之辯護,並且妥善地處理質疑。
(10)注意尋求和對比不同觀點,比較它們的根據和優缺點。
(11)綜合評估各方面因素,審慎得出結論。
(12)態度謹慎和謙虛,並具有願意學習、思考的品質以及文明討論的習慣。
再簡單一點,批判性思維者面對信息經常會提以下提綱性問題:
(1)觀點是什麼?有關概念闡釋清楚了嗎?
(2)有理由嗎?(有事實依據、邏輯依據嗎?)理由合理充分嗎?(還有別的事實或證據嗎?事實是否為真、邏輯是否恰當?)
(3)還有其他觀點嗎? (還有別的理由嗎? 還有別的解釋、原因嗎?還可以從別的角度看問題嗎?還有別的論證嗎?還有反例嗎?可以找到別的證據、說明、原因和論證嗎?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會有什麼結果?)
對於批判性思維,還要明白以下問題:
(1)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思維有什麼關係?
學過邏輯的人也會疑惑,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思維是不是一回事?
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有關,它為批判性思維提供評估論證的大部分標準。比如,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基本原則,就是論證是否符合邏輯的判斷標準。再如,定義的規則,在澄清概念時就要遵循邏輯學中定義的基本、原則的知識。
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思維也有所不同。邏輯思維講究系統性和嚴格性,一是一,二是二,該驗算時就要驗算。而批判性思維不必顧及邏輯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嚴格性。
比如假言推理中,對假設的分析是有彈性的,有一定的模糊性,因為在短時間內,我們很難把各種假設都分析清楚。批判性思維中澄清概念時,邏輯思維中有關概念的知識,有用的則學習,沒有用的則不必管它。
批判性思維具有開放性。它積極尋求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解釋,以了解自己原不知道的信息和觀點,知道自己的無知和狹隘,形成新的認知。比如,它會不斷地追問:還有別的理由嗎? 還有別的解釋、原因嗎?還可以從別的角度看問題嗎?還有別的論證嗎?對於一個概念或判斷,批判性思維更強調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而不是拘泥於概念或判斷的本義。
批判性思維更關注現實生活。比如,某地有一個標語「搶劫警車是違法行為」,從邏輯學角度來看,這是一句廢話,沒有作用。但在批判性思維者看來,則要探究,寫這樣一個標語是什麼意思?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目的是什麼?批判性思維探究和解釋現實中的生活現象。
(2)批判性思維是故意挑刺嗎?
人們對批判性思維常常存在誤解,認為批判性思維旨在發現他人錯誤、尋找弱點,是吹毛求疵、無端指責、故意挑刺,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是挑剔、刻薄、冷漠的人。
批判性思維強調質疑,首先,質疑是一種謹慎的態度,對某個觀點、論證,不是立即接受或反對,而是延遲判斷。其次,質疑是提問,而不是判斷,是對觀念的理由、根據的提問,而不是對觀念的判斷,更不是否定判斷。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解對方的概念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論證是否合理,以避免對對方觀點和論證產生曲解、誤解、一知半解。然後要對這個觀點和論證進行評估。
(3)批判性思維意味著批評和否定嗎?
有人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批評、指責、否定。對於「批判性思維」里的「批判」一詞,我們不能望文生義,它不是「全盤否定」,更不是「批鬥」,而是「揚棄」,是謹慎地反思和創造。前面已經講過,批判性思維首先是對自己行為和觀點的反思,是依靠自己的思考,為自己選擇值得相信的信念或行動。分析和評估他人的觀點和論證,是為了讓自己選擇相信還是不相信。
批判有兩種含義,分為畸形的批判和正當的批判,採用哪種含義,取決於採取的態度和操作的方式。
根據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知道,批判性思維是帶著懷疑的思考能力和有理有據的思考能力。這種懷疑是一種反思,是為了發現缺陷和不足,進而根據經驗的、邏輯的和辯證的方法找到更好的觀念和論證。所以批判性思維是吸收不同觀念、尋找完善結論、形成決策的思考過程,是為我們的信念找到真正的理由和依據的過程,是為了完善和超越而批判。
本文摘自《批判性思維與中學語文學習》
推薦閱讀:
※孩子語文成績從沒讓她擔心過,只因她做了這四步……
※怎麼寫家長會過後作文400字?
※[獨家觀點]孔慶東語文觀
※我是文明小標兵作文怎麼寫?
※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