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如此歪瓜裂棗,這十點是「大功臣」!
Discussion寫作模板 | SCI作圖 | qPCR曲線 | 自噬相關mTOR信號 | ELISA實驗
作者:子非魚(轉載請註: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
都說做科研一如結婚,沒進入這座圍牆之前滿腦子奇思妙想、想入非非,進來後才真正體會到科研生活中的平淡與痛苦。大浪淘沙方得Idea之後,便如同懷孕一般,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確保論文的順利「生產」。否則一旦難產,被搞砸的論文完全沒有當初謀劃時那般完美漂亮。正所謂,每一篇糟如車禍現場的論文背後都有一個萬分不著調的作者。自然,論文如此歪瓜裂棗,也少不了以下十大功臣在後面推波助瀾。
1)拒讀研究領域中曾發表過的文獻
生孩子前,總需要兒女情長一段時間。寫論文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總需要有個研究問題來定方向,不然就會有一種「獨下地下室、兩眼一抹黑」的感覺。論文自然不好寫,就像沒有對象生不出孩子一樣。其實,對文獻的細緻研究就是一個確定戀愛對象(研究問題),並進行深入了解的過程。
而該過程無疑會成為研究者後續進行「計劃生育」(寫論文)的絕佳指南,不僅可避免所生的孩子(文章)太沒有個性(這樣的孩子別人都已生過幾百遍了,你再生還有什麼意思?),也避免自身的研究想法太過幼稚(明明是個黃種人,偏偏想生出一個黑人來)。另外,對自家孩子的美好設想要依據自身實力,不然孩子個頭太大致使難產那是常有的事,同時還得做好5年甚至更久的心理準備。
2)走捷徑,剽竊他人成果
有時,迫於文章發表的壓力,一些忍受不了寫論文之痛苦的研究者就選擇劍走偏鋒,乾脆直接把別人家的孩子抱過來,化化妝,就說:「這孩子就是我生的!」。這其中不乏抱有一種僥倖心理:每年發表的論文成千上萬,或許壓根兒不會有人注意到我的這一篇。
誠然「天下文章一大抄」,說的好聽點,這叫「借鑒」。就好比想織件毛衣,發現自家沒有養羊沒有羊毛,於是就想到別人家的羊圈裡薅點過來。實際上,撰寫SCI文章的正確做法卻是要來源於「抄襲」卻要高於「抄襲」的。因而做人不能太懶,把一隻羊都剃光了誰又會看不出來呢。
更何況,目前大多數學術出版商自身都具有非常完備的用於「查重」工具,例如「 Crossref Similarity Check」。一旦剽竊這種學術不端行為被查出,除了稿件被撤回,還會使得自身多年來在學術界獲取的功名一朝喪盡。因而,在此只能奉勸大家三思而後行。
3)無視基本論文結構
既然吾家有子初長成,就要肩負起光宗耀祖,顯耀門庭的重任。其中,自有一些骨骼清奇、根骨奇佳的孩子因深得學術界「泰斗級」雜誌的青睞而成被收為入室弟子。可即便自家孩子沒法給人一種器宇軒昂、萬中無一的感覺,也不必太早氣餒,只要能以特定的邏輯結構將研究領域中最新進展概述、現存的知識缺口、自身研究的創新點、研究目標、研究方法以及結果闡述清楚的話,也能被其他實力派雜誌妥妥的就收入門下。只有在以上任一環節被忽略,你家孩子的畫風才可能會跑偏,尤其是在你忽略對研究方法及結果的詳細描述時,你的文章會在慘不忍睹道路一路絕塵而去,甚至越跑越遠。
4)對已發表的文獻冷淡漠視
在科研界中,尊重他人成果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研究工作在科研汪洋之中,都只是滄海一粟。年輕人有衝勁是挺不錯,但也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繼續向上攀登。因而,正確恰當的引用他人成果,不僅能夠證明作者對相關文獻十分了解,更有助於作者寫出具有真正創新點的論文。
可有些研究者卻對已發表的文獻採取一種漠視的態度,比如漏掉部分或所有之前發表過的文獻;在引用時,提供錯誤的論文作者信息;通過誇大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來表示對他人成果的不屑一顧。要知道,負責你論文的審稿人很有可能就是之前曾在這一領域就相似主題發表過論文的人,不尊重的態度或是攻擊性的言論都會影響他們對你文章的認可度。
5)高估自己的貢獻
總之一句話,態度要端正,姿勢要謙虛。有些研究者會不自覺地帶著放大鏡去審視別人家的孩子,在別人的研究成果中挑盡毛病;卻又因自家孩子的自帶美顏效果而又大咧咧的忽略自己文章中一些紕漏。
所以這種自我良好的感覺往往並不能說明你的研究成果相比於其他人就真的更勝一籌,相反,你需要客觀公正的審視自己的文章,並恰當準確的指出文章中的不足。另外,對於同事和/或審稿人所指出論文中的紕漏,你應該心懷感激。畢竟,你的論文頂多算是給某個分支學科漫長的發展進程增添了一點點內容而已。
6)模稜兩可的表述方式、前後表述的不一致性
遣詞造句時一些模稜兩可的表達只會迷惑那些對你研究內容感興趣的讀者。2016年,華中科技大學熊蔡華教授研究團隊的一篇文章「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Coordination in Grasping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就曾因「Creator」這一宗教性詞引起了誤解和爭議,以至於被撤稿。另外,文章中學術術語的前後使用不一致,即用不同的術語來描述同一個事物,也會混淆讀者,使其需要去掘地三尺地解讀該術語背後的意思,進而影響讀者和審稿人對文章的理解。
7)不恰當地引用前人的論文
除非另有聲明,否則論文中的所有觀點都要恰當明確地註明出處(即其他人或者你自己的前期工作)。而在不該引用的地方添加參考文獻,或在該引用參考文獻的地方又不引用,這些都是不合理的做法。
舉個栗子,「It was shown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is typ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was consistently below 10% (Authors 2016)」這個語句中,句末沒有添加參考文獻,就表明這一觀點是通過該研究論文得來的;但如果不是,就需要加上參考文獻。否則這會讓讀者困惑,甚至誤讀你的觀點。
8)在表述上慣於主觀評論而非客觀評價
科學論文中的主觀評論,往往會帶有明顯的個人感情色彩,既不精確也不恰當,而且還會直接導致研究者與審稿人之間的意見分歧。比如,當研究中的最新實驗結果與之前所做實驗的結果存在20%的偏差時,那麼在向讀者傳達這個好消息時,與其說「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倒不如直接說「偏差是20%」。
9)忽視語法、拼寫和圖表等細節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SCI論文中的種種細節,若不重視很容易會顧此失彼。因而為了能真正入贅姑娘家(期刊雜誌),在自家孩子(文章)正式面見其「長輩」(審稿人)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家孩子好好地拾掇拾掇,不說錦上添花,好歹乾淨利落,這樣才能確保留給審稿人一個好印象。
比如,避免主動、被動語態的誤用以及冗長的及含義模糊的表述,句子要以簡練為第一原則; 一般兩柱圖黑白兩色足矣,三柱圖黑灰白或一個打上格子;慎用彩圖,僅在黑白無法清楚表達,或雜誌有喜好彩圖時候使用,不要把圖弄得花花綠綠;多圖時標上 A,B,C……,有無漏掉統計學、試驗組數等參數,有無對圖內的縮寫進行說明,有無對圖內的未標明濃度和其他信息進行補充說明。
10)忽略編輯和審稿人的意見
想來每位文章作者都期待著能早些見到accept這個字樣。但好事多磨,自家孩子在審稿人眼中要麼有些瑕疵(需要小修),要麼就有些歪瓜裂棗(需要大修),並依此給出的一些修改建議(comments&judgements)。
面對審稿人所下的「戰書」,斷然拒絕並無禮地對那些有效的重要建議不予理睬,無疑是激怒他們的最好方法。為了抹去審稿人的「刁難」,贏得這場不見血光的戰鬥,先要做到先禮後兵,禮貌開頭。即不管其是挖苦還是讚美你的工作,都要先虛心接受。其次,細節修改、不容小覷,一一作答、有禮有節。當審稿人的要求很容易被完成時,必須盡量滿足。
至於審稿人提出的補實驗問題,在以下三種情況中,需儘快補充實驗:1)補實驗這個問題是幾個審稿人提出的共同問題;2)期刊會將你的回復返回給原審稿人時,而非新審稿人時;3)期刊若只給一次返修的機會,那也必須補實驗了。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不想補實驗,就需要盡量跟審稿人據理力爭一番,當然此時答覆審稿人時仍需要保持一種尊重的態度。
參考文獻:10 tips for writing a truly terrible journal article
推薦閱讀:
※如何知道發表的文章符合評審要求
※三篇文章搞定日本入試小論文(三):細節決定了你比別人高几分
※如何在Econometrica上發表論文
※論文閱讀記錄
※計算機專業論文答辯開場白
TAG: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