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究丨清末的溫柔體系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滅頂之災?

「 中國是天朝上國,天下中心。這樣的觀念,自打《禹貢》問世以來,被多少代的統治者固守著。即使外夷打將進來,佔了半壁江山,像女真人那樣,不僅逼著漢人的朝廷納貢,而且還要稱女真的君主為叔父,這樣的觀念,也依舊在。繼承了明朝江山的滿人,也繼承了明朝的朝貢體系和天下觀念,憑藉武力和手腕,把朝貢體系擴大了。西北邊的游牧人,也漸次被納入其中。雖然說,原來給明朝納貢的朝鮮和越南,肚子里對原來的狄夷滿人並不買賬,但該納貢時卻依舊納貢。因為在經濟上,納貢是個有大便宜的事兒。

歷朝歷代的中國皇帝,也包括那些在中土稱帝的胡人,對欺負到頭上的外人,都很頭疼,但只要這樣的欺負不嚴重,就都熱衷於懷柔遠夷。隋煬帝下令外來的胡人吃飯可以不付錢的事情,有點過分,但對外來胡人的優惠,一直都存在。中國的皇帝可以對自己的百姓狠,但對外來的胡人,卻能懷柔就懷柔。所謂的天朝上國、天下中心,理論上是個文化意義上的太陽。周邊的各族人民,包括遠惡邊鄙地帶的遠夷,都應該向慕王化,主動接受太陽的普照。因此,那些來進貢的藩屬,隨便帶來點兒什麼東西,都會換回去一堆金銀財寶。而且,天朝對於來進貢的藩屬,一般不過問其國內的事務,只要你能接受我的冊封。如果你像朝鮮那樣,恭敬地接受冊封當然好;如果像日本那樣,隨便將冊封的金印一丟,也隨便,沒有人會因此而興師問罪。至於這個地球上存在的那些眾多的邦國,根本不理會天朝上國的存在,頂多跟你直接和間接地做過生意。那麼天朝對這些國家也基本視而不見,連你們叫什麼名字,在哪個地方,都可以無視。中國人,從來都有對自己視力之外的事情存而不論的本事,他們不來,就假裝他們不存在。

在英國馬戛爾尼使團1793年來華之前,歐洲的其他「夷人」其實也來過。來傳教、找工作的不算,葡萄牙和荷蘭人的使節,也是來過的。只是,這些使節面目不清,弄不清他們是東印度公司派來的,還是國王派來的。他們來華,胸無大志,只是想占點兒小便宜。所以,在禮儀上一點都不糾結,跟暹羅、越南一樣,來了進禮部,貢品也稀鬆平常,見皇帝,讓三跪九叩,就三跪九叩。所以,儘管是遠夷來朝,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

(圖)喬治·馬戛爾尼出身於蘇格蘭貴族家庭,1737年在愛爾蘭出生

但是,1793年來的英國人不一樣。首先,他們是帶著一個艦隊來的,其中獅子號是艘裝配了64門大炮的巨艦。其次,這是一個龐大的使團,為首的馬戛爾尼勛爵曾經做過駐俄公使,以及若干英國海外領地的總督,是位高級別職業外交官。鑒於英國第一次派出使節半途病死的教訓,英國政府還為使團準備了副手,以防萬一。除此之外,使團中還有各色專家以及隨行畫師。其三,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禮品,有中國人見過和沒見過的各種天文儀器、地球儀和一架天文望遠鏡,還有中國沒有的四輪馬車,最先進的槍和炮,其中銅質的速射炮,可以每分鐘發射20到30發炮彈。有中國人肯定見過的地毯、掛毯,各種產自歐洲的工藝品。當然,還有英國最自豪的巨大戰艦的模型。

如果英國人真的是來進貢的,那麼此番向慕王化的誠意,可是夠大的。所以,馬戛爾尼使團的到來,給中國朝野帶來的是一片歡喜。當時的乾隆爺,已經82歲了,在位已經58年,自我感覺極好,當然臣子們也跟著他感覺好。有什麼能比一個遙遠沒有聽說過的國家前來進貢,更能說明王朝的強大、皇帝爺的威名遠播呢?

可惜,英國人不是向慕王化來的,備了厚禮,僅僅是為了要建立外交商務關係。確切地說,就是中英兩國互派使節,各自駐在對方的首都,雙方全面通商,而不是像當時那樣,僅僅廣州一口通商。為了全面通商的方便,英國方面還要求比照澳門,在舟山租用或者買一個基地,用來囤放商品。當然,按情勢論,如果中國方面不答應這個要求,只要全面通商,英國人的這個要求,也是可以放棄的。但是,中國人的反應卻讓馬戛爾尼震驚而且百思不得其解。

(圖)馬戛爾尼使團進見圖

首先,馬戛爾尼此行被視為來進貢的。從不見經傳的「遠夷」英吉利,不遠萬里前來朝拜進貢,這令朝臣,尤其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興奮莫名,非常熱心地派出他的親信,去接待遠方的「貢使」。其次,即使以天朝自命的人們沒有一個明白這些「進貢」來的儀器怎樣安裝,怎麼擺弄,但卻都裝出一副什麼都明白的架勢。對付天文望遠鏡如此,對付速射炮也是如此。在馬戛爾尼的隨從當眾演示了速射炮的威力之後,圍觀的清朝大臣們,依舊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假裝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奇技淫巧。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清朝官員在知道了來者不是貢使之後,卻依然假作不知。他們根本不樂意談及馬戛爾尼的使命,卻一個勁兒地勸馬戛爾尼,見皇帝的時候,一定要穿中國的衣服,行三跪九叩大禮。而在英國人看來,他們見中國皇帝的禮儀,只能按照他們見英國國王的禮儀,單腿跪地,吻對方的手。馬戛爾尼在沒有見到乾隆皇帝之前,當然不會放棄達成協議的希望,所以對陪同的清朝官員的糾纏,也一直應付著。在此期間,馬戛爾尼也做了一點兒妥協,如果清朝方面一定要堅持按中國禮儀,那就請清朝方面派一個跟馬戛爾尼地位相當的大臣,對著英王喬治三世的像三跪九叩,那麼他對清朝皇帝也如此辦理。

然而,這樣的妥協並沒有達成。見不到中國的皇帝,馬戛爾尼的使命就泡湯了。禮儀,並不是天大的事。最後,迫不得已,馬戛爾尼和他的同伴們,至少按照中國禮儀,雙膝跪倒了一次。單腿下跪的英國禮,也行了若干次,但吻手則免了。只是後來,當使命最終失敗之後,馬戛爾尼很羞於提及他的妥協。儘管如此,當英國使團的真實意圖最終為乾隆皇帝所知的時候,馬戛爾尼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連同雙膝跪倒的屈辱,都付諸東流。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天下共主的乾隆爺,對英國人這種荒唐的要求,感到了憤怒和不解。雖然說,在後來的日子裡,皇帝還是表現了他的大度,沒有下令將狂妄自大的來使斬了,或者割了耳朵放回去。該賞賜的禮物,以及所有貢使都會被賜給的御筆的「福」字,後來也補上了。可惜,鎩羽而歸的英國人並不知道這玩意的價值,否則留起來,後人在香港嘉德拍賣,還是可以掙一大筆錢的。中國皇帝對於英國建立平等外交商務關係的要求,在敕諭中加以全然駁回。在乾隆看來,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需要跟外夷進行貿易,互通有無。現在開的一個口子,不過是因為天朝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為你們這些外夷所需,因此特別加恩體恤的,類似於一種寬大為懷的賞賜。

(圖)英國人所畫的清朝景像

這樣一來,馬戛爾尼的使命就徹底失敗了,不僅平等通商做不到,連改善一下在廣州的英國商人的待遇,避免地方官隨意加稅都辦不到。這個事,他們跟一起南下的新任兩廣總督商議,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我去了以後降低稅額,將會有很多人跟著失業。但是,這個使團也不是一點收穫也沒有。有一樣意外的成果,那就是看清了大清帝國的真面目。由於使團在中國盤桓多時,尤其回程是從北京沿大運河南下江南,再轉廣州,所以,他們沿途考察了中國的社會、官場、軍隊,包括軍事要塞。那時的中國人還沒有丁點兒的保密意識,所以,他們想看什麼都能看到。他們了解了中國社會貧弱的現實,看到了官民關係的緊張、官員的貪腐。也看到了中國幾乎不堪一擊的海防、貧弱的軍備。雖然沒有照相機,但他們隨行的畫師,將所看到的一切都畫了下來。馬戛爾尼回國之後,中國以往的神話就不復存在了。但是,馬戛爾尼不肯下跪的故事,卻被傳成了神話。一種說法是,馬戛爾尼堅持不跪,但到了大殿之上,見了皇帝,天威所致,不覺雙膝跪倒。有人還為此賦詩道:「一到殿廷齊膝地,天威能使萬心降。」另一種說法則是,這些夷人兩腿僵直,根本跪不了。

1816年,清朝的嘉慶二十一年,英國最後一次派使節阿美士德來華,再一次鎩羽而歸,連皇帝的面都沒有見到,更別說談事了。後來,美國人也來了,所有人都卡在了雙膝跪倒的禮儀上。美國人比較幽默,他們解釋說,西方人的雙膝,可以跪上帝,也可以跪女人,但就是不能跪皇帝。其實呢,禮儀問題的背後,是中國的開放和平等通商關係,在天朝體制下,根本不可能建立,這是個死結。英國人、美國人意圖通過和平方式將中國拉入他們世界的努力徹底失敗,剩下的事情,就只能是刀兵相見了。就像當年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面對那個著名的線團一樣,只能用劍來對付了。

天下體系的傳統仍在延續。但大清所不知道的是,這個溫柔的天下體系,已然面臨滅頂之災。

摘自《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  張鳴(著)


推薦閱讀:

背後支持如此強大,希拉里究竟輸在哪裡?(圖)
男女行為背後的那些關係
拆穿男人說「我很忙」背後的秘密
沈默的背後
印度舞蛇人人前風光,背後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

TAG:溫柔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