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節拍器長在孩子們的心裡

讓節拍器"長"在孩子們的心裡

 

前些日子,我幫一個小提琴考生彈鋼琴伴奏。練習的時候,她越拉越快,幾乎無視伴奏的存在。我提醒孩子要注意節奏,要堅持一個速度不能隨意變化,孩子的回答很實在:「我每天都是跟著節拍器練,聽不見它『噠噠噠』的聲音我也不知道我快了還是慢了!」

看來,這個孩子成了節拍器的「小奴隸」了。節拍器本來是個好東西,它可以輔助孩子把握節拍、節奏、速度,但是節拍器不能濫用,它不能代替孩子自身對節拍、節奏、速度的把握,真正的節拍器應該「長」在孩子的心中。「節拍器」問題當然提醒我們,學琴的孩子要合理使用節拍器,然而,問題的關鍵反映出孩子在節奏方面訓練的欠缺。

有人說,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的確,同樣的音符,使用不同的節奏組合,則聽起來如完全不同的曲子。因此,節奏的訓練要貫穿音樂學習的始終。

初學的孩子最好不使用節拍器,要學會數拍子,用不太快、同一、平穩的速度大聲地數出拍子。這樣做有如下好處:第一,手、眼、口多器官統籌合作,利於孩子協調性的發展。第二,強化不同音符時值的記憶。例如,全音符,唱4拍,數4下;二分音符,唱2拍,數2下等。初學孩子有時會把音符時值混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孩子開始把節拍器建立在心裡了,通俗些來講,孩子心中有「點兒」了。通常,孩子彈琴易出現的節奏問題是越彈越快,或時快時慢,除了演奏技術上的問題,造成這些現象的另一原因是孩子心中的速度律動變化了。那麼,通過大聲數拍子的方式就比較容易監控孩子速度律動的變化,便於提醒孩子進行改正。

當孩子渡過了初學階段,可以嘗試使用節拍器。但決不能把節拍器當成練琴時的依賴,一練琴就把節拍器打開,心不在焉地跟著它彈。我們應該這樣使用,例如,譜子上要求孩子演奏的某個調的音階是=112的速度,那麼我們希望孩子跟幾遍節拍器之後,記住這一速度感覺,最終能自己順暢均勻地彈出來。當孩子某段譜子有節奏問題時,節拍器幫忙改正後,依舊是要求孩子記住這一段落的節奏特點,在沒有節拍器的幫助下,能夠正確彈出來。說到底,節拍器只是輔助、改善節奏問題的工具,而真正節奏感的培養和改善僅憑節拍器是遠遠不夠的。

節奏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節奏模仿,家長拍出一段節奏,孩子來模仿。或者聽到一個旋律片斷,請孩子把節奏拍出來。其實孩子們常常念的歌謠,我們說的每一句話,現實生活中能聽到的很多聲音,都是有節奏的,讓孩子把它拍出來,既是對生活的觀察,也是很好的節奏訓練。另外,還可以讓孩子自己編個節奏拍出來,家長來模仿,既激發了孩子的創造力,又訓練了節奏。

上述節奏訓練方法都較感性,從聽、記出發,與此同時還需理性學習的支持。在學習不同的節奏組合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確不同音符時值的比例關係,要教會孩子通過打分拍、合拍或是圖示等方式解決節奏問題,也就是要能用理性的方法解決節奏問題。即使是初學階段也要引導孩子用分析的辦法來解決節奏問題,而不能僅停留在感性模仿階段。隨著孩子學琴程度的加深會越來越多地應用理性方法來解決節奏問題。

此時,還要說說節拍器的使用。即使到了較深的程度,孩子依舊會時不時出現速度不穩,或節奏不準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節拍器仍是一個好幫手來調整和糾正。但需注意的是,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不能因為節拍器的使用而使孩子的演奏如同上了「發條」,只會堅持一個固定的律動,變成「死」的音樂,反而要重視音樂上速度、節奏等由情感的變化而引發的合理的速度上的變化。
推薦閱讀:

節奏、節拍、拍子、小節-基本樂理(七)(2)

TAG:孩子 | 節拍 | 節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