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身】古代名門家訓選粹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我國古代的政治倫理思想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名門世家,都注重對後世子孫的教育,於是出現了《家訓》獨特的文化現象。這些不同時代的《家訓》都無一例外的以儒家「修、齊、治、平」為標準,把「修身」視作「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故其思想精髓就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而且都是家族中的姣姣率先垂範者,不僅其子孫從中獲得教益,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綜觀古今,中國叱吒風雲的精英人物幾乎都受到了家訓的浸潤,都對這些的歷史的人物起到了極大的教育作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名門家訓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批判地繼承先人們留下的這一遺產,對於我們今天的家庭教育,社會文明建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爾其戒哉!(上天是不親近誰的,只輔佐有德之人。民心是無常的,只懷念仁愛的君主。為善的方法不同,但都歸於治理;為惡的方法不同,但都歸於混亂。你要謹慎戒懼啊!)

周成王訓蔡仲《尚書·蔡仲之命》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周公戒伯禽」《史記·魯周公世家》

為人父母,為業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

「周公戒成王」《史記·魯周公世家》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庭訓》(訓兒子孔鯉)

慎終如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春秋·曾參《告子言》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

               後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

                  劉備《敕後主辭》(《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止謗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

人無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後動。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

宏行寡言,慎備自守,則怨責之路解矣。

夫言語,君子之機,機動物應,則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

            魏·嵇康《家誡》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願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謄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後動。……

            西晉·羊祜《戒子》

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憂矣。

(陶侃為潯陽縣衙小吏,曾掌魚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給母親一條腌魚,母親湛氏退還腌魚,並且寫了封信責備陶侃)

              東晉·陶侃母《書責陶侃》

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閑素。如此,足無憂患。

            南朝·齊·蕭嶷《戒子》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落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廢矣。

銘金人云:「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奪其翼,善飛者減其指,有角者無上齒,豐後者無前足,蓋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古人云:「多為少善,不如執一;鼴鼠五能,不成伎術。」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女子既嫁,若是夫家貧乏,父母兄弟當量力周恤,不可坐視。其有賢行,當令子女媳婦敬事之。其或不幸夫死無依,歸養於家可也。俗於親戚富盛則加親,衰落遂疏遠,斯風最薄,所宜切戒。……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饑渴。校其長短,考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有餘地心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親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唐·李世民《帝范》

孫叔敖為令尹,一老父教之云:「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袁子云:「貧賤願人接己,富貴忘己接人。」

            唐·李恕《戒子拾遺》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

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北宋·包拯《家訓》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孫文》

藏精於晦者則明,養神於靜則安。晦所以蓄用,靜所以應動,善蓄者不竭,善應者無窮。

                北宋·歐陽修《示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北宋·歐陽修《示子》

凡為人弟者,不敢以富貴加於父兄宗族。

                北宋·司馬光《居家雜儀》

公(張文節,宋真宗時宰相)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以頓儉,必致失所。豈若事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北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孔子曰:「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善為家者儘其所有而均之,雖糲食不飽,弊衣不完,人無怨矣。夫怨之所生於自私及有所厚薄也。

夫生生之資,固人所不能無,然勿求多餘,多餘希不為累矣。

            北宋·司馬光《訓子孫文》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北宋·范純仁《戒子弟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流,積為江河;星星之灼,燎於原野,其始至微,其終至巨。

  沉默緩畏,遇物和而有容,語言舉止務淹雅凝重,喜怒不形於色,然後可以為佳士。

                北宋·梁燾《家庭談訓》

    君子居不欺乎暗屋,出不踐乎邪徑,外訥於言而內敏於行,然後身立而名著矣。

                北宋·賈昌朝《戒子孫》

       人生世間,自有知識以來,即有憂患不如意事。小兒叫號,皆有不平。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雖大富貴之人,天下之所仰羨以為神仙,而其不如意處,各自有之,與貧賤人無,無特所憂患之事異爾。故謂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間,無足心滿意者。能達此理而順受之,則可少安……

  言忠信,行篤敬,乃聖人教人取重於鄉曲之術。蓋財物交加,不損人而益己;患難之際,不妨人而利己,所謂忠也。有所許諾,絲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處事近厚,處事近厚,處心誠實,所謂篤也。禮貌卑下,言辭謙恭,所謂敬也……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於君子而偶罹於災禍者,多由自負以召致耳……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豐儉隨其財力,則不謂之費。不量財力而為之,或雖財力可辦,而過於侈靡,近於不急,皆妄費也。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之。

中產之家,凡事不可不早慮。有男而為之營生,教之生業,皆早慮也。

同居之人,或相往來,須揚聲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慮其適議及我,則彼此愧慚,進退不可。……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食已無事,經史文典謾讀一二篇,皆有益於人,勝別用心也。

  童子涉世未深,良心未喪。常存此心,便是作聖之本。

  夜卧不眠,常須息心定志,勿妄籌畫無益之事及起邪思。當審觀此身暫聚不久,既死之後,急急殮藏,蓋其敗壞不可堪見,方此之時,誰為我者?如此思之,用意勞神、鑿空妄作、名利之心可皆灰滅。以此涉世,遇患鮮矣。

                南宋·江端友《戒子》

大抵人情慕其所無,厭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

厚葬於存歿無益,古今達人,言之已詳……至於棺柩亦當隨力……勿為人言所搖,木入土中,好惡何別耶?

廣召鄉鄰,又無益於死者,徒為重費,皆不須為也。

石人石虎之類,皆當罷之。欲識墓處,立一二石柱可也。

            南宋·陸遊《放翁家訓》  

  夫謀利而不遂者,不百一;謀名而不遂者,不千一;今處世不能百年,而乃僥倖於不百一不千一之事,豈不痴甚矣哉!

  一家之事,貴於安寧和睦悠久也,其道在於孝悌謙遜。

                南宋·陸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南宋·朱熹《朱子家訓》

     君子豈不為子孫計?然其子孫計,則有道矣。種德一也;家傳清白,二也;使之從學而知義,三也;受以資身之術,如才高者,命之習舉業,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經營生理,四也;家法整齊,上下和睦,五也;為擇良師友,六也;為娶淑婦,七也;常存儉風,八也。……

              南宋·倪思《經鋤堂雜誌》

 《易》曰:「亂之所由生也,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南宋·葉夢得《石林家訓》

   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則知所以持身矣。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放敗而不能自已。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南宋·呂本中《童蒙訓》

女訓云:家之和不和,皆系婦人賢否。何謂賢?事舅姑以孝順,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溫和,接子孫以慈愛,如此之類是已。何謂不賢,淫狎妒忌,恃強凌弱,搖鼓是非,縱意徇私,如此之類是已。天道甚近,福善禍淫,為婦人者,不可不畏。

  為家長者,當以至誠待下,一言不可妄發,一行不可妄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立家之道,不可過剛,不可過柔,須適厥中。

親姻饋送,一年一度,非常慶弔,則不拘此。切不可過奢,又不可視貧而加薄,視富而加厚。

                元·鄭太和《鄭氏規範》

  貧賤而不可無者,節也貞也;富貴而不可有者,意氣之盈也。

                明·方孝孺《家人箴》

吾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沒要緊。做好人,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不可草草看過。以孝悌為本,以忠信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

言語最要謹慎,交遊最要審擇。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多識一人不如少識一人。若是賢友,愈多愈好,只恐人才難得,知人實在難耳。語云:「要做好人,須尋好友,收酵若酸,哪得甜酒?」又云:「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皆格言也。

                明·高攀龍《高氏家訓》

  你發憤立志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氣來。

                明·楊繼盛《楊忠愍公遺筆》

  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葯言》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棄其在我者,毋強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錄:《庭幃雜錄》

  一孝立,萬善從,是為肖子,是為完人。

凡人為子孫計,皆思創立基業。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產而房產,已失其本矣……

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能含蓄退遜,留有餘不盡,自有無限受用。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

看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教人做個好人,人謂做好人難,余謂極易。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阿諛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

     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於勤而後漸漸流於荒惰,可惜也。

  居家之要,在勤儉二字,既勤且儉,尤在忍之一字。

  偶以言語之傷,非橫之及,不勝一朝之忿,構怨結仇,致傾家室。可惜歷年勤儉之苦積,一朝輕廢也,而況及其身,並及其先人哉。宜切戒之。

  家處窮約時,當念守分二字;家處富盛時,當念惜福二字。

惟清修可勝富貴,雖富貴不可不清修。

賢不肖皆吾子,為父母者切不可毫髮偏愛。偏愛日久,兄弟間不覺怨憤之積,往往一待親歿而爭訟之。創業思垂永久,全要此處見得明,不貽後日之禍可也。

            明·姚舜牧《葯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聞人過不聞己過,此禍本也。

  少年人只宜修身篤行,信命讀書,勿深以得失為念。所謂得固欣然,敗亦可喜。

  人品須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

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處亂世與太平時異,只一味節儉收斂,謙以下人,和以處眾。

秀才不入社,做官不入黨,便有一半身分。

鳥必擇木而棲,附托匪人者,必有危身之禍。

語云:「身貴於物。」汲汲為利,汲汲為名,俱非尊生之術。

            明·吳麟徵〈家誡要言〉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亡家兩字,曰淫與暴。……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遊不患寡,而患從邪。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體懈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成業,辱父母家聲。是人也,鄉黨為之羞,妻子為之泣,豈可入吾祠,葬吾塋乎?戒石俱在,朝夕誦念。

                明·呂坤《孝睦房訓辭》

做人家,切弗貪富,只如俗言「從容」二字甚好……假如八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十口資糧;六口之家,能勤能儉,得八口資糧,便有二分余剩。何等寬舒,何等康泰。

家庭禮數,貴簡而安,不欲煩而勉。……凡人田產錢財交涉者,定要隨時討個決絕,拖延生事。

周旋親友,只看自家力量,隨緣答應窮親窮眷,放他便宜一兩處,才得消讒免謗。

貧人弗說大話,婦人弗說漢話,愚人弗說乖話,薄福人弗說滿話,職業人弗說閑話。

            明·溫璜述:《溫氏母訓》

 【朱子家訓】:黎明即起,洒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令人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其質樸,訓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辭嚴法肅。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見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倚。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明·朱伯廬《治家格言》

不必言古聖賢孝弟之行,如大舜、武、周、泰伯、伯夷,各造其極。只如晨省昏定,推梨讓棗,有何難事,而今人甘心不為。極而至於生不能養,死不能葬,大不孝於父母;有無不通,長短相競,大不友於兄弟。噫!是即孩提時,頃刻不見父母,則哭泣不止,兄弟同床共席,則相憐相愛之孝子悌弟也。人皆望長而進德,奈何反至於此?

            明·朱柏廬《勸言》

毋以小嫌而疏至親,毋以新怨而忘舊恩。

            明·許相卿《許雲屯貽謀》

虛偽詭詐,機謀行徑,我非不能,實不為也。非惟天不可欺,即人亦難瞞。

丈夫處世,發奮自強,何事不可為,何地不能到,乃忌人才能,忌人學問,忌人富貴?

            明·王汝梅《王氏家訓》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

            明·龐尚鵬《龐氏家訓》

膽欲大,心欲小;智欲圓,行欲方。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

            明·鄭曉《訓子語》

志之所趨,無遠不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鮮也。

人在幼稚,精神專一通利,長成之後,則思慮散逸外馳,是故應須早學,勿失機會。朕七八歲所讀之經書,至今五六十年猶不遺忘,至於二十以外所讀經書,數月不溫即至荒疏矣。

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於工作當生憐憫心,此皆自己實受用處。若夫忌人之成,樂人之敗,何與人事?徒自壞心術耳。古語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清?愛覺新羅?玄燁《聖祖庭訓格言》

  做人最忌是陰惡。處心尚陰刻,做事多陰謀,未有不殃及子孫者。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陰報……先人有言:「存心常畏天知。」吾於斯語,夙夜念之。

  以忠信為心,出言行事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久而家庭信之,鄉國漸信之,甚至蠻貊且敬服之。由其平生之所積然也,故曰誠能動鬼神。若懷欺挾詐,言不由中,行無專一,欺一二人將至人人疑之,一二事不實,事事以為不實,凡所接對,莫不猜防怨惡,將何以自立於天地間!每見年少之日,自謂智能,雖在父子兄弟間,說不從實,舉動詭秘,見惡親長,取賤鄉鄰,雖至老死,後人猶引以為戒,哀哉!

  人子事親多方,只生事儘力死事,盡思二語蔽之。

  人家不論大小,總看此身起。此身正,貧賤也成個人家,富貴也成個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所以修身為急,教子孫為最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能教子孫者也。

  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惟讀書可以養之……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閑即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語辭氣,最為要緊。

人生豪俠周密之名,最不易副。事事應之,一事不應,遂生嫌怨;人人周之,一人不周,便存形跡。若平素儉素,見諒於人,省無窮物力,少無窮嫌惡,不亦便乎?

世家子弟,其修行立名難,較寒士百倍。何以故?人之當面待之者,萬不能如寒士之古道。小有失檢,誰肯面斥其非?微有驕盈,誰肯深規其過?幼而嬌慣,為親戚之優容;長而習成,為朋友之所諒恕。

            清·張英《聰訓齋語》

  夫家所以齊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婦曰順……

人不可孤立,孤立則危。天子之尊,至於一夫而亡,況其下乎?一家之親而外,在宗族當不失宗族之心,在親戚當不失親戚之心,以至鄉黨朋友亦如之,以至朝廷邦國亦如之。欲得其心非他,忠心以存心,敬慎以行己,平恕以接物而已。人情不遠,一人可處,則人人可處……尊長成其尊長,能教率卑幼;卑幼安其卑幼,能聽順尊長,雖目前衰落,已有勃興之勢。若其反此,目前雖隆,替可待也。

難得者兄弟,易得者財產。

家之興替,全不系乎富貴貧賤,存乎人之賢不肖耳。貧賤而好修飭行,興隆之道;富貴而縱恣背理,敗亡之轍也。

                清·張履祥《訓子語》

    多言宜戒,直言亦不可率發。惟善人能受盡言,善人豈可多得哉?

   愛子弟者動曰「幼小不宜勞力」,極為謬論。無論從古英賢、名臣、名將,無一懦軟不耐勞者,即鄉曲四民中,稍能自立,有一不勤不勞者乎?所慮自幼嬌養,他日必一無知能,偶有動作,不堪其苦,終為棄材矣。若富貴家謂可坐食,噫,天下能一生安享坐食者幾人哉?勞之不習,事理萬不能通達。勞字所該甚廣,而教幼子先自習力作、習禮節始。

                清·汪輝祖《雙節堂庸訓》

    古人行事。計是非,不計利害。今人利害亦不計,國法則曰可以幸逃,地獄則曰何曾眼見。當世之名,後世之責,更所不計,大都圖目前受用而已。

                清·謝啟昆《訓子侄文》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損其過。

清·林則徐《家訓》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清·曾國藩《誡子書》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

清·曾國藩《家訓》


推薦閱讀:

經典修身緊身褲, 美麗穿搭不服輸! 實踐出真知!
怎樣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第一步修身,?
無欲則剛——「修身」到底在修什麼
全職太太怎樣提高修養,完善自我,相夫教子?
生氣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TAG:古代 | 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