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災難性事件 視頻
有時候悲劇的發生只在那一瞬間,可那一瞬間卻也能夠成為讓歷史銘記的歷史悲劇,紀錄片《悲劇瞬間》的最大特色是以生還者回想經過和官方資料,在相似場景或電腦成像以順序形式重演事件發生的經過至發生意外的一刻,並分析每場事故的起因和經過對事件的影響。
謎一樣的歷史瞬間——悲劇英雄袁崇煥:
11月27日,袁崇煥指揮關寧軍再次在左安門外擊敗後金軍。28日,袁崇煥指揮500敢死隊攜帶火器偷襲後金軍南海子大營,後金軍大亂,被迫再次後撤。
關寧軍北京郊外兩次在野戰中擊敗後金軍,而且都是以少拒多,這不禁使皇太極深有感觸。在此前的寧遠和錦州的歷次戰鬥中,明軍主要是固守堅城、利用火力優勢擊退後金騎兵,但沒想到袁崇煥能在一年多的時間訓練出如此強悍的騎兵。皇太極非常不安,他感到袁崇煥不除,對後金永將是致命的威脅。
後金軍在北京城外潰敗之後,心中不忿,便在北京郊外大肆燒殺出氣。北京城已經享受了180年的太平盛世,北京的百姓何曾見過這種陣勢,都想早點把八旗兵趕跑。朝中的達官顯貴大多在城外置有家產,現多半被洗劫一空,自然很心疼。勤王的關寧軍到了,袁崇煥堅持要打持久戰,官民們便把怨氣都發泄到了袁崇煥頭上,罵他「縱敵」。
一些魏忠賢餘黨趁機在北京城內散布謠言,說後八旗兵之所以能突入內地,是因為袁崇煥暗中引導所致;袁崇煥希望等到各路援軍到齊後再做反擊的主張被認為是居心叵測,挾君求和。11月16日那天,袁崇煥率關寧軍抵達京城,但後金軍前哨幾乎同時到達,魏忠賢餘黨造謠說是「崇煥召敵」… …一時間,北京城內謠言四起。
中國民間有用民謠抨擊時事的傳統,歷代統治者往往將這種民謠看作預言,很重視。這時候北京城出現了這麼一條民謠:「投(捕)了袁崇煥,韃子跑一半。」(文秉《烈皇小識》)在戰爭陰影下,北京城內一日數驚,民怨洶洶,袁崇煥已是千夫所指,輿論對袁崇煥非常不利。
皇太極放縱士兵劫掠百姓,故意製造恐怖氣氛。不明就裡的老百姓都遷怒於袁崇煥,認為是袁崇煥引來了後金軍。在危急時刻,這種盲眾心理是很可怕的,已經開始有人在城頭向關寧軍扔石頭,罵他們是「漢奸兵」,石頭砸死了幾名士兵。
這正是皇太極樂於看到的,在左安門兵敗的第二天,皇太極便與范文程密謀,設計了一個圈套。這是和《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類似的反間計,一個談不上多麼高明的計謀,但是居然立刻奏效了。
再說崇禎,這個毫無耐心的皇帝見袁崇煥打了勝仗卻按兵不動,頓時就不耐煩起來,崇禎也不管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只是不停的催促袁崇煥想儘快趕走後金兵。但袁崇煥一再堅持自己的意見。崇禎生性多疑,敵軍兵臨城下,他又驚又怕,判斷能力嚴重降低,想像力卻大大的豐富起來了。當崇禎聽到北京城內流傳的那些謠言和民謠時,有些將信將疑。就在這個時候,有兩個被後金兵俘虜的太監從敵營「逃」了回來,向崇禎密告,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已經訂下密約,要出賣北京。這一「絕密情報」猶如晴天霹靂,崇禎大為震驚,再聯想到袁崇煥不斷和皇太極書信往來,袁崇煥早就料到後金兵要從西路來攻北京,崇禎不免越想越怕,於是對袁崇煥變節投敵之事不再懷疑。
12月1日,崇禎以「議餉」為名再次在平台召見各路勤王將領。袁崇煥是「縋城而入」,就是坐在筐子里,從城下吊到城上,與袁崇煥同行的是錦州總兵祖大壽。袁崇煥是掛兵部尚書銜的薊遼督師,是朝廷響噹噹的人物,居然以這種奇怪的方式進入紫禁城區和皇帝商議軍國大事,這是十分反常的。但袁崇煥一心想著糧餉問題,根本沒有意識到迫在眉睫的危險。
崇禎見到袁崇煥,臉色鐵青,異常嚴肅。他沒有和袁崇煥「議餉」,而是直截了當地責問袁崇煥殺毛文龍、致使敵兵犯闕、射滿桂等三件事。袁崇煥毫無思想準備,對於皇帝突如其來的責問,竟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天威震懾住了強臣,崇禎總算如願了。他將袁崇煥的無語當作是默認,為了讓袁崇煥心服口服,有一次命滿桂脫去衣服驗傷。崇禎指著滿桂身上一處新的箭傷,指責是袁崇煥蓄謀而為。據說滿桂被一枝有袁崇煥特殊標記的利箭射傷。滿桂是在德勝門外負傷,而袁崇煥當時一直在廣渠門外與後金軍激戰,根本不可能射傷滿桂。這是一樁無人能解的歷史謎案。面對皇帝的厲聲問責,已容不得袁崇煥分辯了。袁當即以「謀逆」罪名被逮捕,關在錦衣衛的大獄裡。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敵軍兵臨城下之時,把自己的前敵總指揮逮捕,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好像只發生過這一次,版權和使用權都歸崇禎皇帝所有。
袁崇煥平台落獄,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同行的祖大壽驚慌失措,這位馳騁疆場的總兵官竟然戰慄起來。崇禎沒有擴大打擊面,祖大壽沒有被牽連。祖大壽稀里糊塗地出了紫禁城,在北京城外等了三天,沒有等到袁崇煥獲釋歸來,卻等來了宣讀聖旨的太監。聖旨說袁崇煥謀叛,只處罰袁一人,與眾將士無關。關寧軍官兵在城下大哭。祖大壽一怒之下率軍離去,正在兼程南下赴援的關寧軍主力,在途中聽說主帥無罪被捕,皇帝和北京百姓都說他們是「漢奸兵」,當然也就掉頭而回。
整個北京保衛戰期間,張皇失措的崇禎皇帝嚴厲處置了不少大臣。第一個倒霉的是中看不中用的兵部尚書王洽,緊接著就是袁崇煥。但這只是開始,事情還沒完。在後金兵圍困北京的時候,城內極為混亂,關押在刑部大牢的囚犯集體越獄,跑了不少,於是刑部尚書和侍郎下獄,直接由司法大員變成囚犯。崇禎在巡視北京城防的時候,突然「發覺」城牆不夠結識,於是工部尚書和幾名郎中被先打八十大棍再下獄,三個郎中年老體弱,在朝堂之上、百官面前被當場打死。至於那個薊遼總督劉策,他負責的長城防線被後金兵攻破,崇禎將他問罪處死,更不在話下。
關寧軍一走,崇禎急忙給祖大壽下了一道聖旨令他回軍。但祖大壽對聖旨根本不予理睬,傳說中的違抗聖旨上演了。崇禎又氣惱又慌張,卻毫無辦法,只得厚著臉皮派諸位臣工到獄中,請袁崇煥寫信勸祖大壽回來。袁崇煥心中不服,不肯寫。兵部職方司郎中余大成和袁崇煥私交不錯,他勸袁崇煥凡事需以國家為重。袁崇煥聽到「以國家為重」 幾個字,想了一會,提起筆來,給祖大壽寫了一封極誠懇的信,要求關寧軍回兵北京。祖大壽當即回軍,並會同陸續趕到的各路明軍將後金軍逐出關外。
一支軍隊信任自己的統帥,遠勝過信任朝廷信任皇帝。這樣的例子書上有很多,崇禎剛當皇帝不久,還沒有見識過。袁崇煥一封書信又讓崇禎長了一回見識。祖大壽去而復回,關寧軍忠誠於統帥,這不知是國家的大幸還是袁崇煥的不幸。
推薦閱讀:
※多國聯軍空襲葉門的目的是什麼?
※漢之西(1)
※為什麼自古至今「黑社會」都要紋身?
※如何評價《喜劇總動員》?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