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列傳 名人傳記
蘇秦的門客於是就告辭了。張儀說: 「依靠了你我才得以顯達,剛要報答你的恩德,為什麼你就要離開呢 ?」 門客說: 「不是我了解你, 了解你的是蘇秦先生。蘇秦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從而破壞了合縱之約,認為除你之外沒有人能掌握秦國的權柄,所以故意激怒你,派我暗中給你資助,這都是蘇秦先生的計謀。現在你已被重用,請讓我回去報告。 」 張儀說: 「唉,這都是我所知道的手段,我卻不能想到,我確實是比不上蘇秦先生 !
我現在又是剛被任用,怎麼能去謀取趙國呢 ? 替我感謝蘇秦先生,在蘇秦先生在趙國當政時,我敢說什麼呢 ? 況且有蘇秦先生在,我即使想這麼做,又哪裡能做得到呢 ?」 張儀在秦國任相以後,寫文聲討楚相說: 「當初我跟你飲酒,我沒有偷你的璧,你卻讓人打我。 現在你好好地守住你的國家,我將要來劫掠你的城池 !」 苴和蜀兩國互相攻打,它們都分別向秦國求救。秦惠王想發兵攻打蜀國,覺得道路險狹,難以到達,這時韓國又來侵犯秦國。秦惠王想先攻打韓國,再打蜀國,又怕出師不利;想先攻打蜀國吧,又怕韓國乘機襲擊秦國。猶豫不決。關於這個問題,司馬錯與張儀在秦惠王面前發生了爭執,司馬錯主張先攻打蜀國,張儀說: 「不如先攻打韓國。 」 秦惠王說: 「請說說你的理由。 」 張儀說: 「與魏國相親,與楚國交好,進兵三川,堵住什谷的路口,封鎖屯留的道路。 魏國截斷韓國南陽的交通,楚國兵臨韓國的南鄭,秦國攻打新城、 宜陽,兵臨周都城郊,聲討周王的罪過,再侵入楚國、 魏國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無力挽救這個危難,必然會獻出九鼎寶器。至此秦國擁有九鼎,掌握著地圖戶籍,以天子的命令來號令天下,天下沒有人敢不聽,這是稱王的大業。而現在這個蜀國,地處西邊偏僻之地,而且不開化,勞師動眾去攻打它而不能揚名,佔領了它的土地也沒有什麼好處。我聽說爭名是在朝堂上,爭利是在市場上。現在三川、 周朝廷,是天下的朝堂和市場,大王不去爭奪,卻在爭奪偏僻的不開化之地,這樣就離稱王的大業越來越遠了。 」 司馬錯說: 「不對。我聽說,要想使國家富裕一定要擴展它的土地,要想使軍隊強大一定要使老百姓富裕,要想稱王一定要廣施恩德。這三樣資本具備了自然就能稱王。[名人故事]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現在大王國土狹小而百姓貧窮,所以我希望先從容易的事做起。蜀國,是西部的偏僻小國,卻是戎狄的首領,國內有類似夏桀、 商紂時的混亂。秦國去攻打它,就好比是驅使豺狼去追逐羊群。佔領了它的土地足以擴大國土,獲取它的財富足以使百姓富足,並用來整頓軍隊,我軍不受損傷而對方就已馴服了。攻克了這樣一個國家而天下人不認為我們殘暴,佔盡了西方的利益而天下人不認為我們貪婪,我們的這一舉動既得名又得實,而且還有禁止殘暴制止動亂的美名。現在去攻打韓國,劫持天子,這樣名聲很壞,而且未必能獲取什麼利益,又有了不義的名聲, 以此去攻打天下人不想攻打的國家,就很危險了。我請求說明其中的原因: 周,是天下諸侯各國的宗室,而且與齊、 韓兩國關係密切。周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韓國自己知道要丟掉三川,這兩國就將會并力合謀,藉助齊、 趙兩國的力量而求得與楚、 魏兩國和解,假如它們把鼎送給楚國,把土地送給魏國,大王你也不能制止。這就是我所說的危險。不如攻打蜀國來得圓滿。 」 秦惠王說: 「你說得很對,我聽從你的意見。 」 終於起兵攻打蜀國。十月,攻佔了蜀國,並平定了它,把蜀王貶號為侯, 派陳庄到蜀任相。蜀國歸屬秦國以後,秦國更加強大、 富裕,因此輕視諸侯各國。 秦惠王十年,派公子華和張儀圍困蒲陽,並降服了它。張儀趁機勸秦惠王把蒲陽送給魏國,並讓公子繇到魏國做人質。張儀於是對魏王說: 「秦王待魏國不薄,魏國不可以不懂禮節。 」 魏國於是貢獻上郡、 少梁,以答謝秦惠王。惠王於是任命張儀為相,把少梁更名為夏陽。張儀在秦國為相四年,擁立秦惠王。過了一年,他任秦國的將領,奪取了陝州,構築了上郡要塞。
此後兩年,張儀被派去嚙桑與齊、 楚兩國的宰相相會。從東邊回來後張儀被免去了相位,於是在魏國任相,目的是為了幫助秦國,他想讓魏國先服事秦國,然後諸侯各國都仿效魏國。但是魏王不肯聽從張儀。秦王很憤怒, 攻取了魏國的曲沃、 平周,而且私下裡更厚待張儀。張儀感到很慚愧,又無法報答。張儀在魏國呆了四年後魏襄王死,哀王繼位。張儀又勸說哀王服事秦國,哀王不聽。於是張儀暗地裡讓秦國攻打魏國。魏國與秦國作戰,失敗。[名人故事]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第二年,齊國又在觀津打敗了魏國。秦國又想攻打魏國,先打敗了韓申差的軍隊,斬殺八萬人,諸侯各國都很驚恐。張儀又趁機勸說魏王: 「魏國國土方圓不足千里,士兵不到三十萬,四邊都是平地,諸侯各國從四面而來,就像車輪的輻條向車軸中心匯聚一樣,沒有名山大川可以阻擋它們,從鄭到大梁二百多里路,車子奔跑,人行走,不怎麼費勁就到了。魏國南面與楚國交界,西面與韓國交界,北面與趙國交界,東面與齊國交界,士兵守衛四方,防守邊防堡壘的軍隊就不下十萬。從魏國的地勢來看,本來就是一個戰場。魏國南面與楚國結交而不與齊國結交,則齊國就會從東面發動進攻;東面與齊國結交而不與趙國結交,趙國就會從北面發動進攻;不與韓國結交,韓國就會從西面發動進攻;不與楚國相親,楚國就會從南面發動進攻。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境地。 「況且諸侯國中提倡合縱的人,目的是想安定國家尊重君主壯大軍隊並藉此揚名。 現在主張合縱的人合一天下,諸侯各國相約為兄弟,殺白馬在洹水上結盟,以示堅守盟約。然而親兄弟雖是同一父母所生,尚且要爭奪錢財,因而想依靠蘇秦留下的欺詐、 虛偽、 反覆無常的計謀,它肯定不能成功,這是很顯然的。 「大王不服事秦國,秦國就會出兵攻打河外,佔領卷、 衍、 燕、 酸棗,劫掠衛國奪取陽晉,這樣,趙國就不能南下,趙國不能南下魏國就不能北上,魏國不能北上那麼聯合對付秦國的路子就斷絕了,聯合對付秦國的路一斷,那麼大王的國家想不危險是不可能的。 秦國折服了韓國而攻打魏國,韓國害怕秦國,秦國與韓國就會合而為一,那麼魏國立刻就會滅亡。這是我替大王擔心的。 「替大王著想,不如服事秦國。服事秦國那麼楚國、 韓國一定不敢動;沒有了對楚國、 韓國的擔心,那麼大王你即使高枕而睡,國家也不會有什麼憂患。 「況且秦國最想削弱的國家是楚國,而能削弱楚國的國家不如魏國。楚國名義上雖然又富裕又強大實質上是很空虛的;它的士卒雖多,但動不動就逃跑,不能堅持作戰。 出動魏國的軍隊向南攻打楚國,一定能戰勝它。割占楚國的地方來壯大魏國,損害楚國以服事秦國,轉移禍患以安定國家,這是大好之事。大王如果不聽我的話,秦國將出動軍隊向東攻伐,到那時即使想服事秦國,也不可能了。「況且那些提倡合縱的人大多話說得動聽但很少有可以信賴的,他們遊說一個諸侯國就可以達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的遊說之士沒有人不日夜扼著手腕、 瞪著眼睛、 咬牙切齒地說合縱的好處,以向君主遊說。君主讚賞他們的言辭,受他們的遊說的誘惑,怎麼能不迷惑呢。
「我聽說,把羽毛堆積起來,可以沉船,把很輕的東西聚集在一起,可以壓斷車軸,眾口一辭可以改變鐵一樣的事實,把毀謗積聚起來,可以殺死一個人。所以希望大王謹慎地確定計策,同時也希望讓我離開魏國。 」 魏哀王於是背叛了合縱盟約而聽從張儀與秦國結交。張儀回到秦國,恢復了相位。 三年後魏國又背叛秦國加入合縱同盟。秦國於是攻打魏國,佔領了曲沃。第二年,魏國又服事秦國。 秦國想攻打齊國,齊國與楚國結交,於是張儀前去輔佐楚國。楚懷王聽說張儀來了,空出上等的住房並親自安排他住宿,說: 「楚國是偏僻鄙陋的國家,先生有什麼要教導我嗎 ?」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張儀對楚王說: 「大王如果確實能聽我的話,就封閉關塞,與齊國斷絕盟約,我請求獻上商、 於一帶的六百里土地,派秦國的女子做服事大王你的侍妾,秦楚兩國之間互相娶婦嫁女,永為兄弟之邦。這樣向北可以削弱齊國,向西對秦國有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 楚王十分高興,同意了張儀的建議。群臣都來祝賀,只有陳軫一個人表示哀傷。楚王憤怒地說: 「我不動用軍隊就得地六百里,群臣都來表示祝賀,只有你在那兒哀傷,這是為什麼 ? 」 陳軫回答說: 「不是這樣。依我看來,商、 於之地不可能得到,而齊國和秦國會結交,齊、 秦兩國一結交,楚國的禍患就到了。 」 楚王說: 「這麼說有什麼根據 ? 」 陳軫回答說: 「秦國所以看重楚國,是因為有齊國。現在關閉關塞與齊國絕交,楚國就孤立了。秦國怎麼會貪圖一個孤立的國家,而送給它商、 於六百里土地呢 ? 張儀回到秦國,一定會背棄大王,這是向北與齊國絕交,而西邊生出了秦國的禍患,齊秦兩國的軍隊一定會同時前來。好好為大王計議,不如暗地裡與齊國結交而表面上與它絕交,派人跟隨張儀。假如秦國給了我們土地,到那時與各國絕交也不晚;假如秦國不給我們土地,那就暗合我們的計謀了。 」 楚王說: 「希望你閉口不要再說, 你就等著我得到土地吧。 」 於是把相印授給了張儀,並厚贈他。並關閉關塞,與齊國絕交,派一位將軍跟隨張儀去秦國。 張儀回到了秦國,假裝沒有抓住車繩,從車上摔了下來,有三個月不上朝。楚王聽說後,說: 「張儀是不是覺得我與齊國絕交還不夠狠 ?」 便派勇士到宋國, 借用宋國的符信,北上去罵齊王。齊王大怒,躬身服事秦國。秦國與齊國一結交,張儀就上朝,對楚國的使者說: 「我有受封的邑地六里,情願把它獻給大王。 」 楚國的使者說: 「我奉楚王之命,是商於的六百里土地,不曾聽說是六里土地。 」 使者回去報告楚王,楚王大怒,發兵攻打秦國。陳軫說: 「我可以說話嗎 ? 攻打秦國不如割地反贈秦國,與它合兵一起攻打齊國,這是我們割讓土地給秦國,而從齊國獲得補償,這樣,大王的國家還可以保存。 」 楚王不聽,終於發兵,派將軍屈丐領兵攻打秦國。秦國與齊國一起攻打楚國,斬首八萬級,殺死屈丐,並取得了丹陽、 漢中之地。楚國又再次發兵襲擊秦國,到了藍田, 兩軍大戰,楚軍大敗,於是楚國只好割讓兩座城池向秦國求和。 秦國想要楚國的黔中之地,想用武關外的土地與楚國交換。楚王說: 「我不願意交換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而白白奉獻黔中之地。 」 秦王想把張儀給楚國,只是不忍心說。 張儀於是主動請求去楚國。秦惠王說: 「那楚王恨你負約沒有把商、 於之地給他,他要置你於死地才甘心。 」 張儀說: 「秦國強大,楚國弱小,我與靳尚交好,靳尚服事楚王的夫人鄭袖,鄭袖的話,楚王無不聽從。況且我是奉大王你的命令出使楚國,楚國怎麼敢殺我呢。假如殺了我而使秦國得到了黔中之地,這也是我的最大心愿。 」 於是出使楚國。楚懷王等張儀來了就囚禁了他,並且要殺了他。靳尚對鄭袖說: 「你也知道你將受楚王輕視嗎 ?」 鄭袖問: 「為什麼 ?」 靳尚說: 「秦王很愛惜張儀,不想把他送給楚國,現在想把上庸之地六個縣贈給楚國,把秦國的美女送給楚王,派宮中擅長歌唱的人做楚王的媵妾。楚王看重土地,又尊奉秦國,這樣秦國美女的地位一定會很尊貴,而夫人你就必會受到排斥。所以不如勸說楚王放了張儀。 」 於是鄭袖日夜對懷王說: 「作為人臣,都是各為其主辦事。現在土地還未給秦國,秦國就派張儀來了,說明它對大王很尊重。大王還未還禮就殺了張儀,秦國必會大怒而攻打楚國。我請求把我們母子都送到江南,不願被秦國像魚肉一樣宰割。 」 懷王開始後悔,就赦免了張儀,像以前一樣厚待他。 張儀被放出來後,還未離開楚國,聽說蘇秦死了,就對楚王說: 「秦國佔有天下一半的土地,軍隊可與四個國家相抗衡,地勢險要,有河水環繞,四面有堅固的要塞。勇猛的將士有百餘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堆積的糧食像山一樣。法令十分嚴明,士卒們都安樂地面對困難和死亡,君主賢明而且嚴厲,將領們智勇雙全,即使不出兵,也可席捲常山天險,從而截斷天下的脊樑,天下後臣服的國家一定先滅亡。況且主張合縱的人,無異於驅趕羊群去攻打猛虎,羊不是老虎的對手,這是很明顯的。現在大王不與猛虎結交而與群羊結交,我私下裡認為大王的計策是錯誤的。「現在天下的強國,不是秦國就是楚國,不是楚國就是秦國,兩國互相爭鬥,勢不兩立。大王不與秦國結交,秦國起兵佔據宜陽,這樣,韓國的上郡之地就被阻斷。秦兵攻下河東,佔領成皋,韓國必然稱臣,魏國也會根據形勢而採取行動。秦國攻打楚國的西面,韓國、 魏國攻打楚國的北面,國家怎麼能夠不危險呢 ?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況且主張合縱的人是把一群弱國聚集起來去進攻最強的國家,不估量敵手而輕易地去作戰,國家貧困而又多次動用軍隊,這是使國家危亡的策略。我聽說,兵力不如對方就不要與它挑戰,積聚的糧食不如對方就不要與它打持久戰。主張合縱的人用虛偽、矯飾的言詞,讓君主重視氣節,只說合縱的好處而不說它的害處,終於招來秦國的禍患,又來不及去制止了。所以希望大王你細加考慮。 「秦國西面有巴蜀,用大船裝載糧食,從汶山出發,沿江而下,到楚國三千餘里地。 兩船相併裝載士卒,每兩艘船可以裝五十人和三個月的糧食,從水路而行,一天可走三百多里,里數雖然很多,然而不用花費牛馬的力氣,不到十天就可到達捍關。捍關震動,則楚國國境東邊的城池都進入守備狀態,黔中、 巫郡也就不是大王你所能控制的了。秦國軍隊出武關,向南進行攻伐,那麼楚國北面地方的交通就斷絕了。秦兵攻打楚國,在三月之內就可使楚國面臨危境,而楚國等待諸侯國前來救助,卻需要半年多的時間,這就勢必來不及了。而且依靠弱小國家的救援,而忘記了強大的秦國將會帶來的禍患,這就是我所以替大王擔憂的。 「大王曾經與吳國人打仗,五仗中勝了三仗,然而軍隊差不多打光了;在新城勉力堅守,那裡倖存下來的百姓也夠苦的了。我聽說功勞大的人容易招來危險,而老百姓窮了就會怨恨統治者。守著容易招來危險的功業而與強大的秦國對抗,我私下裡都替大王感到危險。 「秦國之所以十五年不兵出函谷關去進攻齊國、 趙國,那是因為它在暗中策劃,有合一天下的野心。楚國曾經與秦國發生衝突,在漢中進行戰爭,楚國沒有取得勝利,列居侯位的和有執圭爵位的有七十多人死於這次戰爭,楚國於是丟掉了漢中。楚王大怒,起兵襲擊秦國,在藍田展開決戰。這就是所謂的兩隻老虎互相搏殺。秦國、 楚國互相都受很大損傷而韓、 魏國就可以在後面以完整的國力來加以制服,沒有比這更危險的計策了。希望大王好好考慮。 「秦國出兵攻取衛國的陽晉,就好比扼住了天下的心臟地帶。這時候大王發動所有的軍隊攻打宋國,用不了幾個月宋國就可攻取,攻取宋國後再向東用兵,那麼泗水邊上的十二個諸侯國都將為大王所有。 「天下人中要求諸侯各國合縱結盟並堅守盟約的是蘇秦,蘇秦被封為武安君,任燕相,但很快就私下裡與燕王謀伐攻破齊國並瓜分它的土地;假裝有罪而逃奔到齊國,齊王接受了他並讓他任相位;過了兩年齊王覺察了他的陰謀,於是大怒,在都市車裂了蘇秦。就憑一個狡詐虛偽的蘇秦,就想來經營天下,讓諸侯各國聯合,它註定不能成功,這是很顯然的。 「現在秦國與楚國交界,本來就是地形上親近的國家。大王如果確實能聽從我,我請求讓秦國的太子前來楚國做人質,楚國的太子前往秦國為人質,請讓秦國的女子做大王的侍妾,獻上有萬戶人家的大都市以供大王湯沐之用,秦楚兩國永為兄弟之國,一輩子不互相攻伐。我認為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當時楚王既已得到了張儀,但又不願把黔中之地獻給秦國,於是就想同意張儀。屈原說: 「上次大王被張儀欺騙,張儀既然來了,我以為大王必會烹殺他;現在縱使不忍心殺他,卻也不能聽信他的邪說。 」 懷王說: 「答允張儀而保留了黔中之地, 這是很有利的事。不能許諾後又反悔。 」 所以終於答允了張儀,而與秦國結交。張儀離開楚國,於是到了韓國,向韓王遊說: 「韓國所處之地地勢險惡,人民大多住在山上,所出產的五穀,不是菽就是麥,老百姓吃的也大多是豆子飯、 豆子湯。一年沒有收成,老百姓就覺得糟糠都是好東西。所佔土地不超過九百里,沒有可以吃上兩年的糧食儲備。料想大王的士卒, 全部加起來不超過三十萬,而且還包括勤雜兵和搬運工在內。除了防守驛亭邊塞的人,能夠調動的部隊不過二十萬而已。秦國則有軍隊百餘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那些勇猛跳躍、 奮不顧身、 持戟直闖敵陣的人,不可勝數。秦國戰馬精良,士兵眾多,那些一躍而達三尋的馬,數不勝數。山東各國的士兵都身披甲胄參加戰鬥,秦兵則可以脫甲光身而沖向敵人,左手提著人頭,右手挾著生擒的俘虜。秦兵與山東各國的士兵,就像是勇士孟賁與膽小鬼相比一樣;秦國的巨大威力壓下來,就像烏獲對付嬰兒一樣。戰爭中用孟賁、 烏獲一樣的勇士來攻打不馴服的弱國,就好像把千鈞的重物壓在鳥蛋上一樣,一定無法倖存。
「群臣與諸侯不想想自己的國土這麼少,卻去聽從主張合縱的人的甜言蜜語,勾結起來互相掩飾,都奮然說 『聽從我的計策可以稱霸天下』 。不顧國家的長遠利益而聽從一時之說,詒誤君主,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 「大王如果不服事秦國,秦國出兵佔據宜陽,截斷韓國的上地,向東攻取成皋、 滎陽,那麼鴻台的宮室、 桑林的苑囿就不再為大王所有。堵塞了成皋,截斷了上地的交通,那麼大王的國家就被分割了。先服事秦國,則國家安定;不服事秦國,國家就危險了。製造了禍端卻想求得福報,計策淺陋而結下很深的怨仇,背逆秦國而歸順楚國,即使想不滅亡,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為大王著想,不如服事秦國。秦國最希望的事是削弱楚國,而能使楚國削弱的不如韓國。並不是因為韓國比楚國強大,而是因為地勢的緣故。現在大王向西服事秦國而攻打楚國,秦王一定高興。攻擊楚國而佔領它的土地,轉嫁禍患而使秦國高興,沒有比這更好的計策了。 」 韓王聽從了張儀的計策。張儀回秦國報告,秦惠王封了張儀五個城邑,封號武信君。派張儀向東勸說齊盡王: 「天下沒有比齊國更強大的國家,朝中大臣都是父兄關係,百姓眾多,而且富足安樂。然而替大王謀劃的人,都是只顧眼前的一時之說,而不顧將來百世的利益。主張合縱的人勸說大王,一定會說: 『齊國西面有強大的趙國,南面有韓國與魏國。齊國,是背靠大海的國家,土地遼闊,百姓眾多,軍隊強大,士卒勇敢,即使有一百個秦國,對齊國也將無可奈何。 』 大王認為這種說法很好卻不去想想其中的實質內容。主張合縱的人勾結成黨,沒有人認為合縱好的。我聽說,齊國與魯國打了三仗,三次都是魯國勝了,但魯國卻面臨危險,滅亡也隨之而來,雖然名義上是戰勝了,實則上卻亡了國,這是為什麼呢 ? 那是因為齊國大而魯國小。現在秦國與齊國相比,與齊國和魯國相比一樣。秦國與趙國在黃河、 漳水間作戰,打了兩次,趙國兩次戰勝了秦國;兩國在番吾城下交戰,打了兩次,趙國又贏了。這四次戰爭下來,趙國死亡的士卒達數十萬,卻僅僅保住了都城邯鄲,雖然有了戰勝的名聲,但國家已經殘破了。這是為什麼呢 ? 因為秦國強而趙國弱。 「現在秦國和楚國之間互相嫁娶,成了兄弟之國。韓國向秦國奉獻了宜陽,魏國獻上了河外;趙國到澠池向秦王朝拜,割讓河間之地以服事秦國。大王如果不服事秦國,秦國就會驅使韓國、 魏國攻打齊國南邊的土地,發動趙國的全部軍隊渡過清河,直指北關,那麼臨淄、 即墨就不再為大王所有。齊國一旦被進攻,即使想要服事秦國,也做不到了。所以希望大王好好地想一想。 」 齊王說: 「齊國所處之地偏僻鄙陋,僻居在東海邊上,未曾聽說過對國家有長遠利益的計策。 」 於是聽從了張儀的建議。 張儀離開齊國,向西對趙王遊說: 「敝國的秦王派使臣向大王獻上愚笨的計策。大王收攏天下各國以對抗秦國,使秦國的軍隊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大王的威勢盛行於山東各國,使敝國恐懼畏伏,所以只好整治軍隊,秣馬厲兵,訓練戰車戰馬,練習騎馬射擊,致力於耕作,積聚糧食,守住國家的四面邊境,無論居住還是外出,都憂愁害怕,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怕大王你存心指摘我們的過失。 「現在憑著大王的力量,秦國已經攻取巴蜀,吞併漢中,包圍了東西兩周,搬遷了九鼎,守住了白馬要津。秦國雖然地處僻遠,但是心懷仇恨憤怒已經很久了。現在秦國有凋敝的軍隊,駐紮在澠池,想渡過黃河、 越過漳水,佔據番吾,進軍邯鄲,想在甲子日與趙軍會戰,以仿效武王伐紂的故事,所以恭敬地派使臣先告訴你。[名人故事]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大王之所以相信合縱之策是因為依靠蘇秦。蘇秦迷惑諸侯各國, 顛倒是非,想反齊國,結果自己在都市被車裂。天下不可合一,這已經十分明顯了。現在楚國與秦國結為兄弟之國,而韓國、 魏國已成為秦國東邊的藩屬臣國,齊國獻上了魚鹽之地,這相當於砍斷了趙國的右臂。一個人斷了右臂而與人搏鬥,失去了黨羽而孤獨地居住,想求得平安,怎麼可能呢 ?「現在秦國派遣三位將軍:其中一位領軍堵塞午道,告訴齊國讓他出兵渡過清河,駐軍於邯鄲的東面;一位將軍領兵駐紮成皋,驅使韓、 魏兩國的軍隊駐軍河外;一位將軍領軍駐紮澠池。聯合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趙國,趙國被攻破後,一定會四分趙國的土地。
所以不敢隱匿實情,先把這個情況告訴你。我私下裡替大王設計,不如與秦王在澠池相會,見面時口頭約定,請求秦王按兵不動。希望大王早日決定對策。 」 趙王說: 「先王在時,奉陽君把持權勢,欺騙先王,獨斷專行,我跟隨師傅學習,不參與國家大事的謀劃。先王棄群臣而去時,我年紀還小,繼位的時間不長,心裡本來也是很疑慮的,認為採取合縱之策,不服事秦國,不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於是就想改變原來的想法,割讓土地向秦國謝罪以服事秦國。剛剛想準備車輛前往,恰巧聽到了使者的明確詔示。 」 趙王於是答應了張儀,張儀就離開了趙國。 張儀往北到了燕國,對燕昭王說: 「大王最親近的不如趙國。過去趙襄子曾經把她的姐姐嫁給代王,並想吞併代,與代王相約在句注山的要塞相會。又令工匠製作了一個金斗,打柄打得很長,使它可以用來打人。與代王一起喝酒時,暗暗對廚師說: 『喝酒正酣時,上一道熱羹,然後把金斗反過來擊殺他。 』 於是當大家喝酒喝得正暢快時,捧來了熱羹,廚師上來盛湯,於是反轉金斗擊打代王,殺了他,代王的腦漿流了一地。趙襄子的姐姐聽說後,便磨尖了發簪自殺了,所以至今有山名摩笄山。代王之死,天下沒有人不知道的。 「趙王狼戾,不講親情,大王是明明看到了的,還認為趙王值得親近嗎 ? 趙國曾經發兵攻打燕國,圍住燕國國都並脅迫大王,大王只好割讓了十座城池以示謝罪。現在趙王已到澠池向秦王朝拜,獻上河間之地並服事秦國。假如現在大王不服事秦國,秦國出兵雲中、 九原,驅使趙國的軍隊攻打燕國,那麼易水、 長城就不再為大王所有了。 「況且現在趙國對秦國來說就好比秦國的一個郡縣一樣,不敢輕易地興兵與秦國交戰。現在大王服事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趙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這樣,燕國西面有強大的秦國的支援,而南面沒有了齊國、 趙國的禍患,所以希望大王好好地考慮。 」 燕王說: 「我像處於偏僻之地的蠻夷一樣, 雖然是個大男子, 決斷事情卻像嬰兒一樣,無法採納正確的計策。現在幸好有你教我,我請求向西服事秦國,獻上恆山腳下的五座城池。 」 燕王聽從了張儀,張儀回到秦國報告,還沒有到咸陽而秦惠王死,秦武王繼位。武王在做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他繼了位,群臣中有許多人向他毀謗張儀: 「張儀這個人不守信,反覆無常,以賣國來求得地位。秦國如果一定要再次用他的話,恐怕被天下人譏笑。 」 諸侯各國聽說張儀與武王有隔閡,都背叛了連橫,而恢復原來的合縱政策。 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不斷地誹謗張儀,而齊國又派人責備張儀。張儀害怕被殺,於是對秦武王說: 「我有愚笨的計策,希望獻給大王。 」 武王問: 「什麼計策 ? 」 張儀回答說: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名人傳記 「替秦國考慮,必須東方各國有大的變化,然後大王才能佔領更多的地方。現在聽說齊王很憎恨我。我在什麼地方,齊國一定會起兵攻打什麼地方。所以我請求讓我到魏國,齊國一定會起兵攻打魏國。魏、 齊兩國軍隊在城下作戰,誰都無法抽身,大王就可以趁機攻打韓國,進入三川,兵出函谷關,但不要攻伐,逼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國家祭器。然後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輿圖戶籍,這是稱王的功業。 」 秦王認為他說得對,就準備了三十輛革車,讓張儀去魏國。齊國果然出兵攻打魏國。魏哀王很害怕,張儀說: 「大王不要擔心,請讓我去退齊兵。 」 於是派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作為楚國的使者到齊國,對齊王說: 「大王很憎恨張儀,雖然如此,但是大王讓張儀託身於秦國,已經很厚待他了 !」 齊王說: 「我憎恨張儀,張儀所在之地,我一定會派兵前去攻打,這怎麼說是使張儀有託身之處呢 ?」 馮喜回答說: 「這確實是大王使張儀有託身之處。張儀離開秦國時,本來就與秦王相約: 『替大王考慮,必須東方各國有大的變化,然後大王才能佔領更多的地方。現在齊王很憎恨我,我在什麼地方,齊國一定會起兵攻打什麼地方。所以我請求讓我到魏國,齊國一定會起兵攻打魏國。魏、 齊兩國軍隊在城下作戰,誰都無法抽身,大王就可以趁機攻打韓國,進入三川,兵出函谷關,但不要攻伐,逼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國家祭器。然後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 掌握天下的輿圖戶籍, 這是稱王的功業。 』 秦王認為他說得對,所以準備了三十輛革車讓他到了魏國。現在張儀進入魏國,大王果然派兵攻打,這是大王內耗國力而外面與結交的國家互相攻伐,廣樹敵人而使自己的國家受到威脅, 卻讓張儀取得了秦王的信任。這就是我所說的使張儀有了託身之處。 」 齊王說: 「你說得對。 」 就派人撤了兵。 張儀在魏國做了一年宰相,死於魏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