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此書人人都會預測(我的讀易經筆記)一

我的讀易經筆記(一) 輔助閱讀卷

筆記首語:即使你擁有一千冊書有這本書也不是多餘。中國的一切國學思想都是從易學發揮出來的,政治的管理的天文的地理的心術的醫學的軍事的宗教的相術的等等,等等。易經的基本宗旨是:人與客觀同時在變,人變與事變相統一,達到最佳之狀態謂之人道。易經學就是給你一種思維,讓你智慧的在人變與事變中達到最佳之狀態。

輔助閱讀卷可通過通俗閱讀這些文字,有利於了解易學的一些通俗化知識,有利於理解下卷的意義。

為什麼要自己學會卜卦

我在30多年的學習易經過程中最受益的是得到了一位民間易學大師的指點。這位大師是我在插隊的村子認識的「反革命分子」。他年輕時參加過科舉考試,深學易經。後在國民黨軍隊任過高級參謀,解放後沒什麼人命,就打成「反革命」回到了農村老家接受改造,活著的話一百歲了。我寫下,留給讀者。

他曾告訴我要自己學會卜卦用卦,原因主要三點:

一、一年中最少要卜13次卦(遇特殊事再卜特殊卦),結合起來判斷預測自己的事業、工作、婚戀、健康等運氣和霉氣狀況來積極思維決定行動。一是全年卦。正月初一卜一卦,這一卦決定你全年的狀況;每月卜一卦,決定你一月的基本情況。用全年卦結合月卦進行綜合分析你的情況,進行思維把握你的行動和策略方法行事。他告訴我這是他的老師教他的,全年卦也叫戰略卦,月卦也叫戰術卦,特別是用於戰爭。

二、卜卦費用高。卜卦是一項高消費,現在請一個真正的算命大師卜一卦少說也要一萬人民幣。真正的大師有少之又少,江湖先生多是「順水推舟」之。一年卜13卦費用可想而知。只有富豪們消耗的起。我們凡人是望「洋」興嘆的。

三、他說自己卜卦最靈驗。他告訴我也是關鍵在於思維,也就是相當的辯證思維之。關於為什麼八卦靈驗,自己卜卦靈驗,前面我敘述過了,這裡不再贅述。我寫這本書就是讓人人學會,做到「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特別是他告訴我的「抓鬮法」很實用,他說這是幾千年人類智慧的結晶。他還說:「易經是本天書,智者用。」我學習30年現在想來很有道理。

他還講了些國學道理。他說,儒家是包含了道家而勝於道家的,儒家是積極的自然哲學觀,道家是被動的自然哲學觀。孔子研究易經,看到的是自然界的主動性、積極性,如天地的運轉的力量是積極的主動的。人類效法自然要學習這種主動,也就是儒學的「積極入世」說。道家是被動的適應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是順應之。儒家看到的是自然界的本質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重在看到的是物質的精神!

我們應該這樣理解易經。他說:讀易經,即使你把周文王的孔子的以及後諸子的易經論說都讀了也不一定會用易經。其實易經的「中心思想」就是:一、萬物是陰陽對立的;二、萬物是平衡存在的;三、萬物是變化的。對立就需要平衡,平衡的過程就是變化的!你怎麼把我自己所存在的對立,想辦法轉化為平衡就行了。新的變化產生新的矛盾,再想辦法解決新的平衡。人生就是這樣走完一生,就是這樣爭取事事走向成功或健康而生活著。他說:哲學的健康是:「健」是強壯,「康」是安樂康泰。一個人不管做大事做小事都是用自己的智慧解決矛盾的過程,誰解決的好誰就相對的成功了,當官的經商的種地的都是如此。四、只要掌握了「八卦」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八卦」就是「天、地、水、火、山、風、雷、沼」。得天時就得地利,怎麼得天時?就是運用「水、火、山、風、雷、沼」。大事小事都這樣用。毛主席也不一定讀過諸子的易經學說,但他絕對深諳「八卦」:得天時就得地利,就得天下。當時天時地利在蔣介石手裡。怎麼得「天時」?智慧者就是懂得怎麼得「天時」,當時條件下就是「人和」,就是比蔣介石更順應民心!「三*寶」,一、黨的領導:順應民心;二、武裝鬥爭:「人和」了就有了軍隊;三、統一戰線:大人和。這就是:懂得易經不難,用好易經很難,關鍵結合具體智慧的運用好易經的哲學思維。

易經為什麼能利用占卜指點迷津

易經是國學中的經典,它是一部哲學之作,但它和別的哲學著作所不同的是它的思想基礎是由預測的需要出現的,也就是古代的「占卜」書。它的「占卜」功能一直是神秘的,所以自始至今特別是現時代總給予易經「貶多褒少」,這是我們自己的「完全錯誤」。易經,它的預測功能的神秘應該承認,歷史證明它竟然和以後的很多重大的科學發現相吻合,如64卦象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64個DNA密碼。愛因斯坦的《磁場論》和易經偶合,再有「二進位」理論等等這裡不再多說。但必須說明,易經早於以後的重大科學發現,偶然不是巧合,一件事可能在自然界中「巧合」,但多項重大的問題相一致就不是「巧合」了。易經把握了宇宙的基本規律是不可置疑的。關鍵是它的「占卜」功能的神秘至今難以科學證明。國外很多著名學者都對易經進行畢生的研究,他們往往從心理學方面給予解釋。我在反覆學習反覆思考中受益,並認為是有道理的,現就鄙見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一、共時性定律功能。瑞士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卡爾·G·瓊對易經為什麼能起預測功能做了解釋。他說他潛心專註研究易經許多年,經常在一棵古樹下一坐幾小時,先提出問題,再從易經中找出答案。易經從來沒讓他失望,它的答案總是令人驚奇,開發人腦的想像力,它將智慧的光芒照射到混亂的塵世,神奇的幫助我們看到問題的深層次。他通過「共時性定律」的現象來解釋易經,他相信正是這個定律,使得某些事件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時發生。這樣,當他在一定時間得到一定的卦象,就對應了生活中其它領域裡的共時事件,從而與卦象產生聯繫。我們常用的在「特定環境(如寺廟等)懷著特定的事物抽貼抓簽」等,就是這一規律起的作用。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斯坦·古奇的結論是:他研究易經多年,易經使我們明顯的接近了永恆的真理,在那裡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超越,他自己也搞不明白這本書是怎樣把看起來雜亂的材料組織到一起的,事實是這本神秘莫測的奇書其結果是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也許來源於「共時性定律」的道理。

二、直覺選擇正確的暗示能力。英國著名學者,易經研究者認為:人的頭腦有直覺地選擇正確的暗示的本能和能力。即使是他所遇到的是一個任意選擇的名人名言,而對混亂的日常生活問題,這種能力仍然能發揮出來,即使看見一片茶葉或者一個星座,也會使我們想起我們的處境。在我們所看見的一切事物中尋找它的意義,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

科學發現人類的心理是複雜的,存在意識和潛意識,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直覺與知覺,知覺和超感官知覺能力等等。它們在人的感知作用中有著複雜的表現方式,人和人也不同。現在還不能完全揭示出它們的作用功能規律,但不能否認它們於人生存的作用。

我們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思維。如果我們知道左半球負責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思維,一些常見的問題很好回答了,如為什麼人老喜歡用右手等等。換句話說,我們的智能(左半球)總是輕鬆地處在一個秩序的、邏輯的世界中。而另一方面我們的直覺(右半球)偏愛內心、感情和自然的安排,卻並不總是能同嚴格的智能秩序保持一致。因此,我們就經常面臨著一種一左一右的衝突。我們必然在智能和直覺之間、意識和潛意識的需要之間尋求一種創造性的結合。這就是易經的目的。它以凝聚的方式表達自己並重建平衡意識。反過來,它幫助我們的智能重建創造力並與實際接觸。

成功的領導者、創造者和發明家都非常清楚這個事實,許多閃光的思想來源於這種直覺。它突然的發現,不是邏輯思維的結果,是它們經常在大腦處於輕鬆狀態下,在潛意識中集中的一個緊迫的問題時而突然發生的。有些人在忙於瑣碎和有規律的工作時,卻在洗臉、散步甚至刷盤子時靈感出現了。我們常用的在「特定環境(如寺廟等)懷著特定的事物抽貼抓簽等的靈驗」也是典型的創造了這種環境的結果。愛迪生愛在安樂椅上產生靈感;愛因斯坦喜歡躺在安靜的床上半睡半醒的思考學術問題;縫紉機和汽油分子結構的發明者都是在夢裡出現靈感而發明的。寫作者就靈感的這種體會也不言而喻。「我們的重大的科學發現來源於直覺」這是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經常說的。直覺經常可以導致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思維經歷只是標的物不同罷了。

三、思維的優選功能。易經是一個「智慧模型」也可說是「思維成功模型」。我們在經濟學和管理學中為了優化和優選而達到我們需要的最佳狀態,我們運用數學建立數學模型,如「優選法」「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等等,就諸多相關因素套入數學模型變求得最佳優選的目的。易經如此,易經64卦對於我們生存中的問題無所不包。這就是易經的魅力。我們生活著每天的事,每件事,大事和小事,時時事事吧,都是我們主觀和客觀的結合。客觀的永遠是隨機的不確定的和變化的。我們面對的客觀因素無不具備變化性、多樣性、特殊性、具體性的存在特徵,總的說是複雜性特徵。例如:我們每天上班,今天的事即使重複昨天的事也是陌生的,你面對的事情的客觀條件在變化,你面對的同時上司心理的變化,自然環境的變化等等。客觀的存在狀態我們判斷的正確是我們主觀應對的正確的關鍵,否則就是失誤或失敗。經驗永遠是只能參考不能實踐的!即使一件小事我們面對的客觀條件是複雜的,我們總是在優選客觀條件有利於我們的所為,這就是易經提供的平台。我們面臨的一切在變,就是原子的表現形態都是不一樣的。現代物理學家們也證明了物質在原子水平上的雙向性,物質可以表現為波,也可以表現為粒子,這取決於環境和時間的改變。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斯坦·古奇的結論是:「他研究易經多年,易經使我們明顯的接近了永恆的真理,在那裡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超越,他自己也搞不明白這本書是怎樣把看起來雜亂的材料組織到一起的,事實是這本神秘莫測的奇書其結果是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也說明這個道理。英國著名易學專家克里斯多夫?巴克特說:易經使我們與生命,與事物實質的保持一致,要求我們隨「道」,即同自然保持和諧的正確的途徑去觀察在我們自身和我們周圍的陰陽平衡。而現代心理學則認為易經能幫助我們協調我們的意識和無意識、理智和感情、邏輯與直覺,從而優化我們的思維,認識當下,看到今天,預見未來。

以上敘述的三個方面是關於易經能指導我們解決問題預測問題的探索。探索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探索才能慢慢的認識一項智慧,揭秘一種魅力,有關易經的神奇的智慧魅力還需要一代代熱愛易學的人們不住的探索,只有探索才能進步!自然界還有廣闊的認識空間,人類到目前也是知之又少而已!

當我們遇事打開易經選到一卦時,不管你符合它還是你不符合它,易經已經把問題的答案送到你的潛意識中了。

人為什麼需要指點迷津

人為什麼在生活的道路上總有那麼一次兩次找一個心中的「智慧者」指點迷津,我通過對我國歷史和現在大量的偉人名人成功人士分析後發現,這是人自身的一種心理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心理弱項問題;二是情緒弱項問題。

一、心理弱項。心理是個大概念,這裡只是偏重於思維和認知範疇。人的心理弱項主要有兩種表現:一是不能真確認識自己,即心理自我認知盲點。這個問題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因為這是常識問題了。

二是很難克服自己的思維定勢。人的思維定勢一旦形成,自我很難突破,思維總被框在裡面或沿著「一條直線」延伸。主要表現特徵又是兩個方面,即「以此類推」和「以此慣之」。

「以此類推」表現在,如果進來100個人都是壞的,再進來一個你認為也是壞的。再如某一個地區的人表現怎麼樣就認為該地區的人怎麼樣等等。

「以此慣之」也可以叫它「認知定勢」(這種認知定勢也是很難轉變的)。表現為,你從甲車站上車時,列車是向東開的,但到了乙車站列車已經是向南開了。但你下車後方向就會迷失,也叫「調向」現象,你就是知道自己錯了,但意識中很難變過了。這兩種現象都有一個表現就是「自信或排他」。自信「這個」是對的,那麼「那個」不對的就很難進入你的思維。以上兩種思維現象的負面效應是有害的,特別是對預測和抉策問題。最近在某媒體上看到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位學者或是藝術家,他被寧波的著名藏書樓所感動,這所藏書樓是幾個朝代的一家人保存下來的。他感動。後請人寫劇本排一部豫劇名字叫《藏書之家》。但幾經勞作和投入卻不順利,時時囿於苦悶不能自拔。此人認識一位佛教還是道教「高人」,便前去「求教」,但沒說具體什麼事。「高人」就他來之意即暗示此事如「枯樹枯枝卧苦禪」。他很服氣,後便把此事詳情敘之。「高人」看他執意要做下去,又應他要求而指點了由「枯」變生機的道理。後他遵循之則成功。

二、情緒弱項。心理學上叫「ABC理論」。人的一切障礙來源於心念的障礙,轉變了信念,就能跨越心障,看到希望,走向成功。轉念轉錯了,該成功也變成了失敗。

ABC理論給予了解釋:ABC,A是代表「外來激發性事件」;B代表「個體不同認知評價系統」;C是代表「外來激發事件引起的情緒反應及行為結果」。ABC理論認為外來的激發性事件都是個性的,但由於個體依據不同的認知評價系統,對外來激發性事件進行了不同的理性或非理性的自我解釋或自我評價,最終導致了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就是說導致C的原因並不是A,而是B。這個理論告訴我們,決定人的對處理某件事件的情緒消極還是積極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即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看法和理解。有時候,同一現實生活環境,如果從一個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從另一個角度看就可能發現積極的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變為積極情緒。在一定的思維定勢下,會不會正確的心理情緒和及時轉變心念,也許需要人生的大智。最好的事例就是:古時候那個去京趕考者,在路上做了一個夢:夢見高牆上種白菜和下雨戴斗笠又打著一把傘的故事。店主為此解夢是「白種」和「多餘」;先生解夢是:「高中」和「有備而來」。考生也由消極情緒轉為積極情緒,由想放棄變為積極進取,最後繼續前行於京城,一舉考中。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某時某事需要指點迷津的原因吧。易經就是使你自己成為自己的「高人」,學習易經,實踐易經,人人都能成為自己的「高人」,真的!

易經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龍」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一、我們是「龍」。

在易經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條「龍」。在大自然中生存著,其實「龍」就是人,「龍」是人的圖騰,不這樣理解你就沒法較好的理解易經,「龍」所具備的一切性質人都具備。要這樣理解:伏羲創立八卦,周文王創立64卦,包括孔子注釋易經,都是把自己當成「龍」來主宰世界的。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自然界生存著,只是生存的狀態有差別。我們從出生那天就準備騰飛在騰飛,只是騰飛的高度廣度有差別,我們都有生命只是生命的長度有差別。我們的差別就是我們面對自然,認識自然的能動性的差別,認識客觀規律的差別,我們的智商、情商、辯證商的差別。我們的成語中有「龍騰虎躍」,「龍」就是「騰」。我們何時「騰」何時「卧」,怎麼「騰」,自己把握。有的「龍」一生沒「騰」,「潛龍」未「騰」屬「僵龍」;有的「龍」騰飛了落下不再「騰」了這是「龍頭鳳尾」;有的「龍」風雲突變中落魄便「龍落泥潭被魚欺」;有的「龍」「騰」了「龍騰鳳舞」,但沒有掌握住高度和廣度,這叫「只知騰雲駕霧,不知失在眼前」。原因是我們不是「龍」,是「葉公」了。這就是易經的道理:「龍」是我們的化身,「龍」的屬性是萬物之首,集萬物之優秀,領萬物之潮流,生萬物之靈性。我們是「龍」怎麼駕馭「天、地、風、水、山、火、沼、雷」的能力。事業、為人、家庭、婚姻等等皆如此也!該「騰」則「騰」,何時「騰」,怎麼「騰」,人事如龍。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團體一個民族,只要存在則同理。從大事說,我們中華民族的改革開放就是懂得適時的「騰飛」了,並「駕馭」了世界政治經濟風雲的風起雲湧,實現了自己「龍」的本性。

二、單卦於「龍」的性格。

易經的主體是「龍」,我們就是「龍」。單卦中的「天、地、水、火、風、山、沼、雷」是象徵了我們人的屬性,主要象徵性格。俗話說,在某種程度上,性格決定命運,很有道理了!我們在生活和生存中,處理一切面對的生存問題,除聰明程度外,你的智慧的綜合運用在於被你的性格左右。性格又被你的反應、意志、情緒、理智和思維這些心理因素所決定。易經的偉大在於把你的性格帶進和融合了「八卦」中。

「天」性格象徵:胸襟寬廣,思維開闊,寬宏或大量,不拘小節,包容性強等。但也表現出劣勢一面:圖貪慾大、欠收斂、忽視小節、期望值過高等等。

「地」的性格象徵:包容容納、搏愛善良、收斂含蓄等。反面之:拘謹、善於滿足、思維狹窄、憐憫等,基本和「天」的屬性相反。

「風」於人的象徵屬性:張力張揚,或輕風或瘋狂,滲透力,全面性,自由性,不記後果等等。

「水」的屬性為:融入性強,謙虛包容,親和力但容易污染,「不與萬物爭流而善下」,激怒也惹大禍等等。

「火」之人屬性:暴躁剛烈、熱烈狂放、強勁而無度,激情而熱情。反面是欠缺分辨了,不計後果,狠毒兇殘,貪慾等等。

「雷」於人的屬性特徵為:有感召力,威力震懾力,愛憎分明,仗義俠情,善於自省,果斷勇敢,雷厲風行等。反面是:謹慎不足,溫柔欠缺,不拘小節,粗中無細,獨斷專行,思維單一等等。

還有「沼」等這裡就不說了。反正這「八卦」象徵了「龍」的一切屬性,也就是「人」的正反兩面的性格屬性。通過屬性來反應於事物,表現出了人和事的結合程度。其結果無非就是:成功和失敗,平庸和偉大,順利和坎坷,和諧和混亂。

易經的原文中經常提到「君子」和「大人」,這就為我們學習易經思考一個概念,就是「龍」,「龍」就是「君子」。易經深刻描述了「龍」這個「君子」的高明形象:他通感於天地的力量和規律,因此他們的行動於天地和諧。他用直覺理解陰陽下的所有生命,並代表生命,給予仁慈、寬容、幫助、才能贏得領導,他們的行為順應潮流而不被人性的自私而左右。因為他們的生存符合宇宙的法則,因此他們的力量來源和凝聚於自己的內心,沒有隱藏的疑惑和內在自私的焦慮。他立足於腳下的大地,胸懷慷慨仁愛的胸懷精神,因此他愛人,沒有保留。天地風雷水火沼山的自然大氣凝聚於一身,相溶相剋捭闔於一生,這就是《易經》之教人做事成事的大道理。

三、對「單卦」和「重卦」的理解。

「單卦」為「天、地、風、火、山、沼、雷」。八大自然現象概括的整個自然現象,互應、互存、互變、互生和互滅。

「重卦」為64卦,也稱「復卦」,即八個單卦分別組成而得,如「天卦和地卦」、「天卦和水卦」等等。首先說明,這是周文王的智慧所在!他的組合使得「人」和「自然」結合了。這才是易經的偉大,易經的哲學內涵,易經的生命力,易經的神奇所在!每一個「重卦」,上卦為自然,下卦為人。重卦中:如上卦為「天」說明你具備「天時」,上卦為「地」你就具備「地利(力),上卦為」雷」你或「***」或「告誡」。同時也象徵你要卜的事業、事由、家庭、婚姻等地內涵。等等如此,自己理解感悟;下卦為人,是指「你」在此「重卦」中與自然事物存在的狀態和屬性釋然。如下卦為「天」,可能你是一條「龍」,你具備「天」的屬性和內涵,下卦為「沼」,可能你具備「沼」的一切屬性和內涵(八卦的屬性和內涵已講述可查理解)。這種解卦方式是我體會出的,在卜卦時結合用。

我把解卦方式大體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形象解卦方式」,就是歷史以來延續的解卦方式,大多數解卦者基本屬於這種。第二種是「抽象解卦方式」,就是我上面說的這種,即「上卦為事物,下卦為人」的解卦方式。我的這種解卦方式有幾次是相當「靈驗」的。如「火上火下卦」,在一次疑難命案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後面還要詳說)。關於這種方法只供讀者卜卦實踐中參考。

兩卦的結合為重卦,其意義在於實現了「天人合一」、「事事合一」、「人事合一」和「事理合一」的道理。「重卦」的意義還在於它揭示了世間萬物之間的對立統一性,也就是事物的矛盾性,也就是矛盾論。***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他的哲學著作《矛盾論》雖不是為易經寫的,但是繼孔子之後的又一注釋。懂得矛盾,把握矛盾,認識矛盾,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什麼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體情況具體的分析解決矛盾等等,都是對理解易經很好的提示。我們每個人在事物中的矛盾性和解決矛盾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成功和失敗,平凡和偉大,平坦和坎坷,順水中不偏向,逆水中不翻船。學習易經就要懂得矛盾論,***的《矛盾論》是對事物矛盾的經典之作,也是學習易經的必備知識之一。

怎麼運用「單卦」和「重卦」,只能在學習中掌握,在實踐中把握,在學習和實踐中相長了。智者見智庸者見庸,所云云之,供讀者參考。

今天,我們從易經領悟什麼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我們首先明確學習易經的偉大意義。外國著名易學大師、思想家、智慧大腦們在喊:「易經將成為21世紀乃至未來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其道理深邃而有意義。

有學者提出:「哲學回歸自然,當是人類生存智慧的趨向」。易經讓我們認識自然,適應自然,尊重自然,尊重客觀規律使其與人類生存的一切行為相符合,一切成功都符合人和客觀的和諧,以「君子」之心態與人與自然為德和善,完成我們人類個體和整體的生存過程是「奧秘」所在!

易經忠告我們敬畏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沒法征服的。核武庫足以毀滅這個為了哺育著珍貴生命的蔚藍色的星球。我們所作為的現代文明的一切都是與在毀滅著自己相關。我們的科學技術不是研究自然界的規律而是研究自然界的本質為我所用,研究天是為了發射衛星污染星系;我們研究地是為了挖掘資源;我們研究原子竟然為了消滅他人!我們的唯物論實質是唯「心」論,唯我論。每天人類在無節制的增長,每天動植物在消失,地震頻發越來越強,空氣污染越來越濁,醫學的發展,細菌越來越變種再生,等等不可勝舉!人類的體質越來越弱,生命的延長實質是用藥物的刺激。人的DNA六十四個密碼和易經六十四卦象相符,這是什麼?這是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六十四歲。俗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是的,古人有活到八九十一百多的,那是很少很少,但在六十四歲以前死亡的不計其數啊。在自然條件下人的壽命平均六十四歲,符合自然規律和生態平衡。君不見,一次地震和海嘯失去十幾萬年輕鮮活的生命,這樣的災害還會在人類「改變自然」中頻頻發生。大自然告訴我們,個體的生命在相對延長,人類的生命在絕對縮短;君不見,世界上有很多動物在繁衍到破壞自己的生態平衡時自動退出生命,這是多麼的偉大,這才是天人合一、天物合一的自然偉大的規律。我不是反對人的壽命再延長,但我們不能在毀掉其他生命的前提下自私的活著!

有學者這樣呼籲: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我們人類應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戀情結,低下那高傲和傲慢的理性頭顱,收斂征服和慾望的馬韁,尊重自然,學習自然,回歸自然,找回在自然中迷失的自我和應該的位置,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這要首先謙虛的實現人類的態度、立場、觀念、以及認知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根本性革命。快速的城市化,領土資源的惡意爭奪,大肆揮霍巧得的財富和人性,都是人類的本性的毀讖和人性的***!

易經是「占卜」是「曆法」,是怎麼來的,說誰寫的等等不休的爭論和照本宣科的說文解字都顯得蒼白無力和沒什麼意義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達爾文研究了進化論,***研究了社會發展的規律(當然***是告誡貧富程度決定社會的和諧),怎麼「行健」怎麼「厚德」,怎麼「自強」怎麼「載物」?那些為人類作出積極貢獻的思想是偉大的。研究學習推崇易經就是學習易經的唯「物」意識遵循而不是權宜之計,這才是「厚德載物」而」自強不息」啊朋友!

64卦其實就是人生64計

易經,不管我們現在探秘這本「天書」是占卜典籍、曆法典籍、數學典籍等等,其實它就是一本遠古哲學典籍,或說為哲學經典。說到底它是一本智慧典籍,只不過它不像現代的哲學著作那樣的寫法,而是用符號為綱,用文字表述的古哲學書籍。哲學的起源其實就是生存意識,那時人類的生存意識不過就是「順其自然」、「驅邪避凶」,人類的文明只在萌芽,還沒有上升到諸多的理論和諸多的流派,更沒有道德和法律只說。伏羲先祖還不能運用文字表述什麼,他算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用符號表示自然現象並賦予思想,他至少也算是人類最偉大的符號學家。周文王敘述這些符號的意義原則上說也不是用來「占卜」的,看他的表述就是指導人生的,他這算很有思想了,也算我們民族哲學的先祖。孔子是研究人的思想家,他下功夫研究周易也是認可了它是一部哲學典籍。你如果反覆讀全面讀,反覆領會,它的64卦就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36計。

一、我們不用卜卦,熟讀64卦(計),學會運用,在自己的每一個時點上,予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就是智慧了。你真正熟讀64卦(計),你還用卜嗎?這64卦的意義在你心中,具體情況具體結合,運用自如就不需要去卜卦了。64卦給你智慧,智慧指導你處事的思維,你一定做得相對很好。當一個人在人生中、事業中、婚戀中「迷路」了,迷在哪裡,困在何處,自己基本有個數,所謂的「心中有數」就是易經的智慧。俗話說「上人靠悟,次人靠點,下人靠教」就是「一等人靠省二等人靠教三等人靠棍子」。64卦對於你就是64計,學會64計你就是「上人」或「一等人」了。

二、64卦就是64計。64卦中的哲理涵蓋你一生經歷的各個方面。你怎麼得「天時」你怎麼得「地利」你怎麼得「人和」;得了「天時」怎麼處事得了「地利」你怎麼處事得了「人和」你怎麼處事;得了「天時」「地利」怎麼處事,有「地利」無」天時」怎麼處事。得志時怎麼處事沉落時怎麼處事;輝煌時怎麼思維落魄時怎麼扭轉等等,64卦其意都在給予你正確的指導。64卦就是64計就是凝聚了生存智慧的人生方***,這些方***是在陰陽對立平衡,在「福,禍所伏,禍,福所依」,在「居安思危,否極泰來」等大辯證理論的基礎上作了具體的分析,指導你適應現實應對變化知道未來。就像一個大智的父親臨終時對兒子的人生遺囑,只要你全面掌握理解,時時可用於你起伏曲折的人生。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者見真仁,智者見真智」罷了。

三、說64卦為64計是它們的相互性。某一卦只能指導你對某一件具體的事由,人生的事都是聯繫的。這就是事物的變化性質和矛盾的多面性和聯繫性所需要的。64卦是技法技巧是智慧的分解。所謂的預測人生,就是你的性格、氣質、勇氣、膽識、知識、能力、天賦等元素只能決定你做某件事存在著成功的可能性;同時你在做某件事或遇到一件事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技巧如何決定你成功和失敗的必然性。64卦就是64計,唯物的辯證的告訴你怎麼做相對正確。

四、再說說易經中「時」與「中」的關係。我引用一位易經學者的文字說明,因為他說的比我好:「在道德修養上,《易經》中的64卦,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時」與「中」這兩個概念。這種時中概念是一種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時行時止」,要求人的行為與天地人萬物的運動變化產生協動、發生共振,在順應性的相通相協的一致性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一是「中」指中庸之道:既不太過,又不不及,就像樓主的情況,既然都婚外情了,倆人知道就可以了,再進一步有百害而無一利,過猶不及。

二是「時」指與時勢一致:識時之義:察覺時機的來臨,重視來到身邊的機會,你們婚外情了。知時之行:知道時機來臨時,如何抓住機會,我想你們肯定是已經抓住了。用時之機:把握、利用來到身邊的機會,不要錯過而後悔,你們也沒錯過。待時而動:一旦時機到來,立即作為、行動,你行動了,他沒動。觀時之變:能夠看到時機的變化,並隨著它的變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這就是你做出調整的時刻。

時行時止:在恰當的時機開始,恰當的時機停止,在與天地萬物相通相協中,順暢地實現人的存在。」

戰爭打得孬好關鍵會用36計,人生走得孬好在於用好64卦,64卦即64計,學會就不用卜,他明白了,你明白了嗎?。

我的「批判」觀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我的「批判」觀,本是「胡言」。

國學流行這是大趨勢,如長江東流。大浪中易經是浪尖或是浪花。現在捧易學的人很多,這叫順勢而為。可惜現在講易學的如同股評行當,云云然其因為所以然。我聽過很多關於易學的講座講壇甚至痴迷之,也想順勢而為,以求個所以然之。我還是失望而嘆。

思維之,時下對「白道」講者們歸納為這種現象:「一個誤區三個類型」。

一個誤區是你怎麼聽也聽不出教你怎麼卜卦來;三個現象:一、照本宣科型,也叫學者孺子型。就是結合各種易經版本讀講,俗似說文解字之;二、故弄玄虛型,也叫才子加痞子型。本來是由玄奧變通俗,但是越講越深奧,什麼「奇門遁甲」「***奇數」「陰陽五行」攪合一起加引古經據老典,聽似大學問家集一身,即「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令人望洋興嘆。三、兜圈子型,也叫痞子加才子型。這些人依仗學位地位牌位,講易學兜來兜去,不是「元亨」利不通,就是「利通」元不亨。不是都不亨都不通,就是「元亨利通」,還是「元亨利通」。最多聯繫到具體「天有陰晴,越有圓缺,人有禍福之,這叫「天人合一」一般人都知道太陽出天就亮,太陽西下是黃昏。如股評家行當,有講K線的,有講價值的,有講趨勢的,反正股民掙不到錢。

「黑道」江湖上的「大師」則是「漫天過海」型的,對人說經話,對經說胡話,孫子的「三十六計」計計精通計計不通。看人看貌看著裝看面相看手相:人的一切內在的都表現在外,拾到錢的不哭,死了爹的難笑。油嘴滑舌抓到錢走為上計美人計還有空城計。

說這些是我之痴也,易經行當是誰也不言誰的,這是「行規」。不管怎麼說各有理解,我就想將易經通俗化大眾化實用化,促進人的辯證思維觀,強化對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加強分析,盡量做好預測而進行決策!在「預測行當了沒有絕對正確,諸葛亮也只是相對」合格「而已!

易經是一部實踐性很強的學問。紙上談兵桌上布陣是妄言。易經不實踐則符號學而已。酷似中醫,醫書萬卷不通醫術之,一個名中醫就百巴個經典藥方實踐一生才能妙手回春,否則不是醫生最多是個醫托也。如果寫一本《怎樣培養孩子成為總統》其實和光棍子寫一本《巴掌低下出柔妻》等同!

中國文化之遺傳:由深奧變為深奧為大師,由通俗變為深奧為學者,由深奧變為通俗是痞子!板橋云:難得糊塗!

願大家批判之批判!因為在一個沒有文化批判的環境中,任何文化參天大樹都會萎縮成盆景!

其實「人情閱盡易經厚,世事經多八卦平」。「平」,就是不望而生畏罷了。鬼谷子有句解讀易經的話「陰陽開闔」,就是事物的永恆規律。本不想「胡言」本來就「言多」,傷天害理,就姑妄言之故聽之吧!

易經是「玩」出來的學問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寫到這裡很累,看的也累,不妨輕鬆一下,戲說說易學。《易經》是「玩」出來的學問,且是大學問,這樣推論,凡哲學都是「玩」出來的學問。易經學從「八卦」一直「玩」到成為國學之列,真是姑妄言之。這不能不說後各路智慧大家們「玩」的貢獻。這也是每一門學問由生到熟的必然過程,無可厚非。大家都知道一個智者在果園裡「玩」,偶一蘋果落地,便後有了萬有引力定律。就像「龍」,龍本來沒有,但文化使它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圖騰,真是「潛龍勿用」是妄言而「葉公好龍」啊。

伏羲是先祖至聖這是肯定了,因為有歷史文字。他創造了「八卦」幾根線性符號,是偶然是必然無從考證,現存的幾個甲骨文金鼎文符號也是讓人望而止步也。但「八卦」的偉大不可言喻,似是「天賜神術」,但它的「道法自然」則足以折服。

文王坐牢演繹八卦,給八卦賦予了先古哲學的基礎,這是積極的哲學,定不是偶然之作。這也算是聖人之聖人了。他是政治家、思想家的先驅,他懂得「以文治人治國」的大道,其後的政治家多都繼承或成功。據說文王把伏羲捧為「神」,為「神」講「八卦」之經,那也是「神」者。其道在於「出世」為首,東山再起打江山統天下,其後也付諸實施也。

孔子逐放而解釋《周易》,也是「被攆回家」而研究易學的。不管怎麼說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易學結合儒學作《十翼》等,其心理和目的也是想「出世」為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只是他的天時一般:快六十了;他的「地利」一般:欠缺武道之輔佐啊,最後只能安分守己做了「教師」,這「安分守己」就是受惠於易學,懂得「日落則息」了。

凡學問,其實很簡要,一句話不多一句話不少了。只不過這「一句話」只有大智慧之人才能悟到,其字不多但分量不小!

「八卦」一句話: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而已。如演義之:就是陰陽互換,陰晴圓缺;再演義:說到家就是「福,禍相依;禍,福相伏」,人就在這種周而復始中不懂一生而死不瞑目吧!

道家也是一句話:「道法自然」,再重複:「天人合一」。此後人把它寫成道經多典。

佛家也是一句話而已:「克欲」兩個字的哲學——人生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慾望,從己做起克制慾望。自己先行為「出家」而為。後人詳解寫成多典佛經。

這裡說說佛道:人生有四大苦「生死離別」,人生有四大欲:「食色財官」。衝動是魔鬼:飢奪食,****,財狡詐,臣奸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色為欲獄,仕為官倒啊。

耶穌也是深山獨悟道,創立了其教。其實也是一句話。後人著述百萬言為聖經。

其實,學問就是這樣來的,越發展越豐富,道理越深奧,似乎越神秘,也就越有學頭,指導人生一路走好!

我道信服聖經上的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勁大的不一定能贏,跑的快的不一定第一,智慧的不一定富有,人的一切來源於機遇。如此啊!

「玩」就玩吧,咱也「玩」一把笑笑!

易經能預測的思維精髓之探討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易經是一部哲學。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德治國的歷史,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化流派這家那家和哲學思想基本是易經思想的延續和拓展而已。包括我們熟悉的《大學》《中庸》《孟子》《論語》等等。為什麼易經六十四卦文字中五十三卦提到「君子」概念。預測是個哲學大概念,就是「算命」文化也算哲學,只不過太「狹隘」和邊緣化了。

作為易經,它又是一部實用性的中國思維哲學,區別於西方哲學和教派哲學的唯一是思維方式不一樣,其實廣義上思想基礎是一樣的。思維就是預測。思維基礎和思維方法對了,你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也就看透了。我們的哲學文化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我們熟悉的概念基本是西方哲學的,我們也不得不用什麼「唯物論」「辯證法」等來解釋和理解。

易經來源於八卦。我們通俗講,伏羲的八卦及八卦圖是「唯物論」,伏羲的「唯物論」是樸素的,原始的,是被動的唯物觀,也就是以自然而自然,人類只能順應和適用。民間流傳,「八卦」只留下了六十四個字,周文王受到啟發創立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的周易是「方法論」,人類社會的發展到文王時期在認識自然方面主動了。自然界是變化的,有規律可循,認識規律有方式方法,「人定勝天」強調了主觀能動性但是積極的認識自然和適應自然改變自然,這就是方法論。我認為,他為什麼把「八卦」組合成「六十四卦」,就是下卦為人,上卦為事,人和事結合對待所面對的事物,這就是處理事務的方法。如「天上地下卦」,人為「地」時你怎麼對待「天」?「潛龍勿用」就是人適用自然的方法。

孔子的易辭等是「辯證法」。孔子結合伏羲和文王的思想基礎,提出了認識自然和人與社會的更深的方***就是「辯證觀」,也就是「矛盾論」。智慧者就是玩辯證的。沒有辯證觀,一切都是僵化的形而上學的思維。孔子預測了很多政治事件包括戰爭,都是在卦象的基礎上辯證的對待事物予以預測的。辯證法就是變化的轉化的,我們怎麼去辯證而已。卦象總是在暗示事物,提示事物,存在著反向提示,正向提示,激將提示,這就需要智慧。方***就是矛盾論「玩」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析什麼?矛盾,矛盾中的矛盾,「玩」矛盾就是辯證法。我反覆讀過《論語》,我感到《論語》中最偉大的一語是「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句。民間理解很多,我理解為:「過去的經驗不可為,面對的和要發生的必須再進一步認識」。這就是辯證思想。凡是能對立統一的事物都不是以極端狀態存在,以中庸和折中狀態存在的。「你對他人好」和「他人對你好」是一對矛盾,如果你苛求對方回報,這對矛盾就趨於消失。「你對他好」和「他對你好」是極端的兩碼事,就像給予和被給與一樣,你的「善」只能淡化他人的「惡」,別苛求根治「惡」。當然偶爾你也可能遇見大於你付出而回報的人,那是你的福氣,絕不是自然界的常理。這就是深邃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法。這就是「入世玩人生」的一般玩法。

緊緊圍繞著「易」「德」「道」三個核心。「易」就是變,「道」就是變化的規律,「德」就是科學的遵循。對人以德征服這就是「道」,「道德」之得「道」就是「德」。以「易」為行,以「德」為事,以「道」為是。這也是辯證中的辯證。

每種學說都有極端的方面,而易經不是,所以易經可以提供「預測」思維方式。

如:一、和有道德的人可以謙讓,和無德的人應據理力爭,否則你會被「損」。

二、陰陽互變,沒有永恆。沒有隻有陰沒有陽,反之亦然。由大看小,由靜看動,由里看外,由剛看柔等等之等等,反之亦然。

三、「天人合一」更求人和,人是社會的主動事物。唯「自然」而求「人道」。

四、積極和消極,重積極。「唯物」的「方***」就是「為我所用」。

五、中庸就是求得事物的平衡和和諧,也是認識自然適用自然的目的。也是辯證法的精髓,「精髓」在於不偏不倚為存在的狀態,處於極端狀態為「不破不立」,自己把握之。

智慧就是預見和預測。學好和理解易經理論,你就會預測,你就相對順利和成功。

易經給予我們的「八觀」和「六十四計」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我們把易經通俗化。易經的「八卦」給予人生的「八觀」,六十四卦給予人生六十四計。

人生共存在「八觀」即君子觀、士民觀、婚姻觀、機遇觀、生存觀、困難觀、輝煌觀、自然觀。你的一生也許成為君子(領導者),也許成為士民(被領導者),也許君子成為士民,也許士民成為君子,但你都必須經歷這「八觀」,六十四計就是緊緊圍繞這人生「八觀」運用的計謀。告訴你怎樣成為君子,怎樣做好君子,怎樣做好士民,也就是處理好生存觀、機遇觀、困難觀、輝煌觀、自然觀和婚姻觀。

「八觀」:

一是君子觀。君子觀就是人人能做「君子」。君子指領導者和組織者,包括家長這個角色。人的一生都要經歷這個角色,如何做好這個角色,是你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有的人晚年敗倒,有的人晚年成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當頭空」。這句詞也指每一個人。

二是士民觀。士民觀指的是庶民。人本之性,我們每一個人又都是庶民。做好一個庶民是人生的基礎,「君子」只是相對而言,君子的本性也是人即「庶民」。做一個人比做君子更難,做不好一個人也很難做好「君子」。不管你做哪一行,一生做好一個人也就「成功」了。

三是婚姻觀。你就是一個「皇帝」,沒進入婚姻你就沒有成熟。婚姻和諧,愛情美滿也是看一個人的做人品質、能力和智慧,也是人生追求的幸福釋然。我們追求的一切都是為了婚姻和愛情的幸福,沒有美滿的婚姻愛情你沒有真正的幸福,婚姻愛情雖小則難,也是你成功和失敗的基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敗倒在婚姻和愛情下。

四是機遇觀。聖經上有句話,大意是說:智慧者不一定富有,力大者不一定奪魁,智慧者不一定富有等等,人生的一切來源於機遇。很有道理。「天時」是什麼?通俗說就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人生總有機遇,大小機遇,就看你是否抓住,抓住了認定了加智慧和努力你在某一事上必然成功。有的人失去了高考又失去經商,失去了炒房又失去炒股,失去了真愛又失去年華,等等,你怎會說能成功?

五是困難觀。人的一生就是和困難做鬥爭,生存本身就是困難的,和自然和社會和生存。怎麼對待困難和克服困難是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和心智素質。為民為事為官事事「困難」處處「困難」。人生就是在處理好這些「困難」而生存和成功的。有多少人因困難而放棄的,又有多少人就是在克服困難而成功的。

六是輝煌觀。輝煌觀是指你在成功面前的人生態度。每一個人都有「輝煌」時段,只是「大」「小」之別。這一觀是一「關」,有對少人在困難面前是英雄在輝煌面前成為狗熊。從成功的角度說,富者不過三代,宰相不過兩朝,也是處理不好「輝煌」所然。你今天「輝煌」了,明天一樣「落魄」,主觀因素佔主要方面,勝者忘乎所以必被規律淘汰。

七是生活觀。這裡主要指你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能說是幸福和成功?肥吃海喝,五毒俱全,食色無度,毫無節制,你成功中必然失敗。還有缺乏善心和博愛,違犯法律,作惡多端,你能得到自然、人際和社會的好報?「翹著腳走不了幾步」,「人在做天在看」,品行道德之釋然!

八是自然觀。這一觀是指你的生存之哲學。道法自然的精髓就是「陰陽觀」,「變化觀」也就是「矛盾觀」和事物的存在規律。違背自然規律你就是失敗者。人面對的一切都是外因,外因是有規律的,你必須認識,否則就被規律懲罰。你面對的一切事物每天每時都在變化,你怎麼把握、應對,決定你每一步每一事每一天的成敗。一個成功人士因一雙拖鞋而摔倒致使股骨頭壞死癱瘓在病榻上一生,能說幸福和成功?拖鞋和地面都有自身的規律!

如何處理好這「八觀」,易經給予了我們64計。但要懂得:千計萬計,綜合為智,具體為慧,以一變應萬變為智慧。

第一計:養精蓄銳把握機會——定位自己,得「天時」而立。

第二計:心有乾坤神閑氣定——戒除浮躁,待「天時」展翅。

第三計:鍥而不捨奮發進取——讀書明理,見心知性,正辯是非,通達世事。

第四計: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當行則行,忌患得患失。

第五計:等待時機慧眼明察——成熟理智,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六計: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七計: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不失而得為智者。

第八計: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贏得氛圍和人和。

第九計:以退為進蓄勢待發——卧薪嘗膽,忍辱負重,*之辱,後進。

第十計:追求真理相信真理——擁有信念,鍥而不捨,必然成事。

第十一計:善於溝通誠信待人——知己知彼,贏得尊重、威望。

第十二計:順應自然順水推舟——懂得順勢和借勢而為,

第十三計:和睦相處平易近人——融入團體,贏得口碑。

第十四計:柔順謙遜精中求細——穩妥*事,避免失誤,積硅步,致千里。

第十五計:謙虛謹慎虛若懷谷——忌得意忘形,失去理智。

第十六計:有備無患奉獻愛心——分享快樂,善有善報。

第十七計:隨機應變開闊視野——靈活變通,守舊,就會落後。

第十八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冷靜糾正錯誤,用過人得大報。

第十九計: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勢利導。從而贏得信任與尊重。

第二十計:審視自我觀察別人——吾日三省,改變自我,提升完善自我。

第二十一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減少對立。

第二十二計:樹立形象提高修養——學會包裝自我,贏得愛戴。

第二十三計:順應時勢尋求幫助——正確對待衰敗,起死回生。

第二十四計:有錯必糾改邪歸正——學會做明白人,贏得立足。

第二十五計:光明磊落腳踏實地——戰勝虛偽,贏得人品

第二十六計:積善行德招賢納士——懂得恆星靠引力的偉大

第二十七計:自食其力養人養德——安分守己,以德養心

第二十八計:敢闖敢幹不怕失敗——過渡時期,堅強如剛,不闖不成。

第二十九計: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繞道而行,走向平坦。

第三十計:選擇依靠知命樂天——狡兔三穴,保存退路。

第三十一計:相識以情坦誠相待——寬厚待人,奪人心。

第三十二計:人貴有恆積極主動——持之以恆,成事秘訣。

第三十三計:遠離小人敬而遠之——懂得保護自己,待金蟬脫殼。

第三十四計:目標正確懂得放棄——該放棄的一定放棄是豐羽自己。

第三十五計:愛崗敬業以德服人——贏的資歷,緩步晉陞。

第三十六計:退而自保鋒芒不露——韜光養晦,沉著應付,能忍辱負重,收斂鋒芒。

第三十七計:端正家風教子有方——婚姻穩定和諧是幸福的基礎。

第三十八計:求同存異信而不疑——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

第三十九計:追思反省剛健中正——擺脫困境,懂得吃一塹,長一智。

第四十計:養精蓄銳改過自新——人孰無錯,但錯不過二。

第四十一計:吃虧是福有失必得——胸襟大度。難得糊塗知捨得。

第四十二計:樂善好施惠人惠己——懂得善必有善報。

第四十三計:當機立斷勝卷在握——處理事情要果斷,會經營。

第四十四計:珍惜緣分選擇朋友——交一兩個生死朋友。

第四十五計:聚集英才用人所長——借虎以威,借猴摘月,。

第四十六計:積累資本尋找貴人——貴人是你成功的梯子。

第四十七計:卧薪嘗膽笑看人生——擺脫潦倒,主宰命運,否極泰來。

第四十八計:求賢若渴善待英才——愛才不妒,贏得文治武力。

第四十九計:破舊立新與時俱進——改變自我,推陳出新。

第五十計:厚積薄發堪當重任——積累經驗,不犯二過。

第五十一計:笑容坦然言行自若——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一蓑風雨任平生者必成大器。

第五十二計: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做事得當,不失不過。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第五十三計:循序漸進德厚載物——尊重規律,以德為事。

第五十四計:善待愛情珍惜愛人——珍惜愛情,固守愛人,白頭偕老,必有後福。

第五十五計:扶危濟困澤被後世——達則兼濟天下,延伸的是幸福

第五十六計:時時尋找出路——跌倒即起,不卑不亢。

第五十七計:過謙不及有始有終——謙虛者不被貶。

第五十八計:開懷豁達齊心協力——重視人脈,團結共贏。

第五十九計:凝聚人心增強實力——家和萬事興,內訌錢財空。

第六十計:潔身自保無欲則剛——懂得節制,身健財聚。

第六十一計:誠實守信專心致志——發揮天賦,忌拔苗助長。

第六十二計:小過無錯大過難容——小過不糾必有大過。

第六十三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時時憂患才慎行,曲突遷薪以防火。

第六十四計:永不懈怠——面臨成功,不放棄,更謹慎,笑迎人生。

(這是一位易經學者總結的,不知名字了,我感到很好,我根據卦意添加改動部分,有利於讀者效法和理解64卦,摘錄如此,不算抄襲吧!)

有這樣一個現象:講課的寫書的都講得很明白,但能「成功」的有幾?一般人「順」就是成功了,這是現象一。

其二,你就是把這「64計」背得很熟也不一定處理好一生中的關鍵事宜,就像背過「36計」的軍人很多真正打「勝仗」的有幾個?「一本《論語》打天下」,懷裝《論語》走天下的很多,有幾個真正「成功」?比喻:「64卦」是個篩子,你只有在這個篩子上反覆磨練,漏下去的才真正在心理和智慧上修養成熟了,這就需要看看本書的以下章節了,它給你較詳細的講什麼是「天時」什麼是「地利」等等!

一本論語打天下是偏頗的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一本《論語》打天下說它是錯誤的有人會批判,更有甚者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些結論起碼是有偏頗的。為什麼古代文人士子們懷揣一本《論語》打天下多不成功,就是成功也是短暫的,或沒有好下場,包括政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本原因是失去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基礎。

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最偉大,它比西方早幾千年之有。西方的唯物辯證法引進中國也不過百餘年之多,我們便捧為「形而上品」,百餘年前似乎我們「迷茫」了,面對世界不知所云了,只有「一本《論語》在打天下,所以西方列強東方小鄰都來欺侮我們「龍的傳人」,確實說我們落伍了。

一、儒家思想。為了通俗我不展開。《論語》也不過是儒家思想的通俗讀物,基本是以問答的形式,教你怎樣做人的語錄而存在於中國文化之林。淺說,就是讓你在特定環境下安分守己做人,再深一點說就是怎麼做能入世當官,也就是文人的處世哲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節義孝悌妯娌。就是一句「殺身成仁」也是為「皇權」而死。孔子一生想做官做個好官,思考了一生也沒做成,據說他的子孫也沒從政。孔子沒有父親其實沒有父愛,他忘人人需要田地人人需要房子。儒家最大的缺憾是忘記了「人本」和過度「順應」,忘記了和皇帝們說說「人民吃飽了不鬧事」。陳勝吳廣、李自成等不是「一本《論語》打天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再和中山先生等都不是」一本《論語》打之天下的。中國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是「反「孔的。儒家就簡說到此。你想想那些失去了「個性」的狀元甲第們沒留下幾個名字,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則成績斐然。孔子是效發周文王解八卦他則解釋易經出名的,也是為了再當官,當老師不會出名的,吹孔的都是封建皇帝們,是為了「民順」。孔子的基本思想就是獻媚當朝即「克己復禮」。為什麼歷代「批孔」又「吹孔」周而復始?他在儒家思想的貢獻不如孟子先生,中國人喜歡一共而上,一旦出名,放屁都是神仙的氣!

二、道家思想。我也淺說之。道家思想到董仲舒時期便基本發展成熟,也不過三大精髓。一是天道自然,二是天人合一,三是天人感應。

道法自然,說到底就是唯物論。但是這唯物論可以說比西方的唯物論更宏大和深涵。「唯物論」目前哲學界有爭議,爭議的焦點就是「唯物」,只「唯物」認識了的,沒認識的就認為是「迷信」,存在著嚴重的被動性。那些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是被沒「認識」的。但「道法自然」則深刻的讓人們認識自然遵循自然,遵循客觀世界和人對應的客觀事物,並有再認識的無限性。

天人合一,說到底還是唯物論,只是具體到了人和自然和客觀事物的關係。也就是人只能順應認識,適應認識,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所謂的「改造」也是順應和適應,自然的本質是根本不能改變的。

天人感應,這是人對自然的先天的認知天賦和功能,也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相互關係。感應就是預感和預測,之深邃不亞於「蘋果落在科學家的頭上」。但我們慣性思維所限被認為是「迷信」了之遺憾!道家的這種思想來源於易經,直覺也好,生物鐘也好,意念論也好,超直覺意識也好,這些是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的,只是待我們開拓思維去探索,可惜世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沒有這一項,就減慢了這一領域的思維速度。

三、易經思想,我說的易經思想是指以文王的周易為限。易經思想則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辯證法」和「唯物論」了。「陰陽平衡」「陰陽對立統一」也就是西方的「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我們封建久了就崇洋,洋名詞好聽也時尚,這也與那個變革時代有關,這裡不做多解釋,只說為什麼易經是群經之首。

四、合二為一,合二為一糅合成道就是我的綜上所述。易經思想給我們提供了「矛盾論」「唯物辯證法」;道家為我們提供了「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儒家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什麼?——「讀書做官論」!我們再不能在文化上以訛傳訛了!所謂的儒家帶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是等級觀念、官本位、獨裁、不平等、無法治意識等嚴重的封建殘餘,這是我們和西方最大的意識形態上的差距,發展戰略上的思想差距。在美國「人」至高無上,一個教授自己就感不到和一個清潔工有什麼差別。經濟將被意識形態所決定啊,這是再發展的中國式「瓶頸」!

當你失去了基本的哲學意識,失去了基本的世界觀,便失去了認識論的思想基礎,嗚呼之,此時你捧著一本《論語》打天下怎能不自己打垮自己?!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代把儒家推崇為文明文化具燦爛之頂是危險的!

再綜上所述,一個朝代,一個政黨,一個組織,一個生命體,一個人,只有把「自然」為之尊重無比,把「人本」尊重無比,就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和基本思想,反之,自然會懲罰你;反之,則「人」會「推到」你,天下之大道矣!

理解國學應從易經思想開始,道家思想其次,儒家思想再次之!

我崇尚儒家思想特別是孟子,孔子總算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教誨和基本道德。但我就「打天下」這個大概念是這樣思考的。

寫此文的目的是向讀者說明,易經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基礎,也是哲學基礎。

國學,推崇孔子為什麼是錯誤的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知識所限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之廣度和深度我不展開了。當下在主流文化中推崇孔子是錯誤的,推崇孔子就是一本《論語》,如果說儒家思想以孔子思想為思想更有誤導。

現在很多學者講《論語》連帶著儒家,確有點豆腐了加奶油,或是嘩眾取寵了。

一、孔子的地位。論儒家思想他不如孟子,論易經他不如文王,就哲學思想他不如《易經》,論談孝他不如《孝經》,論道德他不如《道德經》,論智慧他不如鬼谷子,論治家他不如朱夫子,論戰術他不如孫子,論執政那很多人都超過他,論文學他沒有一篇散文隨筆小說顯世,他就是個私塾先生,就是弟子多一點或弟子能了一點。在說他的業績就是個善於寫後續和編輯的私塾先生,編著過《詩經》、《春秋》等。

二、孔子的投機意識。孔子周遊列國,遊說他的「警世恆言」,為什麼都不被「接受」?無理論基礎和系統性(遊說內容沒有書籍傳世)這裡不多說。就說他能自己帶著乾糧周遊列國是為了什麼?直到四處碰壁又回到了故里,有點可憐,但不能不說他的這種進取精神是何等的可嘉,但也透出了他的「投機」心理。再說他後來編寫或續寫易經也是想像周文王那樣利用「敢」解釋「天書」而得到推崇再出世做官,不能不說也有「投機」心理。說實在的《周易》寫到此我們不管周文王到底解釋透了「八卦」的「天意」沒有,但也算很哲學了。孔子的「後續」更使得易經不那麼「神聖」了,人人都可以後續,什麼「陰陽五行」等,使得易經有了算命的色彩。

三、儒家思想,只能說孔子思想。為了通俗我不展開。《論語》也不過是儒家思想的通俗讀物,基本是以問答的形式,叫你怎樣做人的語錄而存在於中國文化之林。淺說之就是讓你在特定環境下安分守己做人,再深一點說就是怎麼做能入世當官,也就是處世哲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節義娣悌妯娌。孔子一生想做官做個好官,思考了一生也沒做成,據說他的子孫也沒從政。孔子沒有父親其實沒有父愛。儒家最大的缺憾是忘記了「人本」和過度「順應」。陳勝吳廣、李自成等不是「一本《論語》打天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再和中山先生等都不是」一本《論語》打之天下之。中國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是「反「孔的。他根本的思想內核就是「克己復禮」。為什麼歷代「批孔」又「吹孔」周而復始?就是孔子思想是哲學也不是基本哲學,充其量是一種「個人處事哲學」不是「處世哲學」,儒家就簡說到此。

儒家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什麼?——「讀書做官論」!我們再不能在文化上以訛傳訛了!所謂的儒家帶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是等級觀念、官本位、獨裁、忠奴意識、不平等、無法治意識等,應該認真地思考和再認識。

四、意識決定發展。孔子思想或儒家思想的屬性是封建的,這是我們和西方最大的意識形態上的差距,發展戰略上的思想差距。固守與改革,人治與法制,自由與平等,人性人權,正義與邪惡,極端個人主義等等,這些都是市場經濟或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匹配元素。精神決定物質,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這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在美國「人」至高無上,一個教授自己就感不到和一個清潔工有什麼差別(我不是崇拜美國)。經濟將被意識形態所決定啊,這是再發展的中國式「瓶頸」!我們國家正在改革開放,正在深化經濟改革,思想意識決定進一步改革發展的關鍵!

我們正處在社會信仰觀和價值觀的相對「危機」的時期,原因是保守和封閉了多少年的我們隨著改革開放,西方先進文化和意識一度沖昏了我們的頭腦,但我們片面接受的時候又感到「衝突」,回過頭來又認識到我們自己燦爛的文化的意義,但此時更應該分清和把握什麼是西方先進的文化意識,什麼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主體文化和意識。這關係著中華民族二十一世紀下半頁的發展和進步,真正的強盛和經濟大國。

我不是反孔之人,作為「萬師之表」可以推崇紀念發揚,但我們必須懂得此時此世什麼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主流!我說鄙見:中華民族的國學主流文化中哲學思想的基礎只有易經。

易經指出人與規律的把握之定律

(人人枕邊書事事可預測)

易經指出人與規律的把握之定律為什麼智慧者都鑽研易經(周易)?「周易與人生」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數千年來無數智者聖人為之窮畢生之力傾一生所學所思放懷闡釋,無數學者道人歷盡艱辛,探求真諦、精思細辨,試圖開啟《周易》奧妙之門。因為《周易》廣博宏大,無所不備,既有天道規律,揭示天文,道天之無限與陽剛,也有地道法則,道地之形勢與柔德;還有人道準則,測人事之吉凶興衰。唯其博大精深,從古到今易經文化的研究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系統,包含了東方哲學、東方靈魂學、政治經濟學、美學、軍事學、倫理學、中醫學、生物學、建築風水學、武術學、氣功養生學等文化體系。周易研究以易理派、象數派為代表,分化成科學派、氣學派、心學派、理學派等眾多學派和學說。幾千年來周易研究及其運用的成果,深刻影響了中國從官方到民間的思維方式、道德心理和人文風俗,推動了中華文明的進步,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周易》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源、群經之首。古人講:「不明《易》者不得為相,不通《易》者不可行商。」足見周易對於人生的指導意義是無與倫比的。

這一規律:告訴我們學習易經你總會比不學聰明和智慧。最起碼知道宇宙之規律是任何事都是變化的。「變」,給人類帶來有利和不利兩種因素,聰明者及時認識事物的變,智慧者怎麼利用之變。

一、不可違逆的生命運動規則1、命運的可知與定數宇宙萬物時時刻刻受自然力的影響,總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律,各有其生長、發展、消亡的特性,人的命運亦如此理。對每個人而言,因個人降生時稟受的宇宙五行氣量不同,造成先天性差異,稟清純厚渥之氣者,先天要素就好,稟濁駁枯薄之氣者,先天要素就差。這種力量不是人為能力能抗拒的,這就是命運的定數。人的先天靈魂密碼引領後天生命歷程。人生並非神秘不可測,而是完全可以分析和預測的,它有先有要素和後天人為的共同作用。命運是可以預知的,在其基本運動規則下,可以趨利避害。「七分天意命安排,三分人為運可改」。

這一規律:抓住機遇的意義。怎麼抓住?適應和對應你的生命階段出現的社會元素。簡單舉例:情竇初開的愛抓住的不多,你抓住婚姻抓不住愛情。事業如此!任何事物於你都有一個機遇期,看能否抓住和利用。

2、陰陽轉化與五行生剋制化一切事物都是由陰陽兩個方面組成的,其變化規則是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宇宙萬物概莫例外。「陰陽合德,則剛柔有體。」陰與陽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共同統一。

而陰陽相互作用產生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是相生相剋,制約化解的關係,生中有克,制中有生,相輔相成,運行不止,循環往複。人的生老病死過程都是陰陽轉化與五行生剋制化的過程。

這一規律: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兩性之元素。做人與社會剛柔相濟,否則你不會處理好你與社會各元素之間的關係的,因為個元素有著剛和柔的一面和要求的。簡單例子:婚姻愛情中你在外剛柔,在婚姻中要柔剛,老婆需要愛,這個元素是陰性物質。

3、人生節律宇宙萬物都有旺、相、休、囚、死的運動規律,人的命運更有其先天節律,它是一個人的自然運程,是人的基因密碼。人的體力、情緒、智力都有*期、臨界期和低潮期,不同時期的行為表現不同,並且這種變化呈現周期性規律。

這一規律:一,人是有生有死的想開;二是你低潮期時處理問題會走極端,人多錯誤犯在這裡。三健康必須符合生物節奏。四是天性的我們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只能順應和適應自然。如易感基因,我們只能以預防,減緩某些疾病的提早發生。

二、受益無窮的周易自然法則1、天人合一,順天應人法則世間萬事萬物的運動,人間英雄好漢的行為,無一不由處處存在的永恆不變的宇宙規律所控制,順我者生,逆我都亡。

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現在提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遵循天人合一規則。順天應人則是指符合自然規律順乎天道才能改善和保持人類的生存環境。

順天應人則要求個人為實現天人合一的目標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修身養性,凈化心靈,「見幾而作」,按客觀規律辦事,這樣才能合乎人間正道。

這一規律:違背自認規律、社會規律、人的人性規律就不會和諧或成功。聰明者善於認識規律,智慧者善於運用規律。大事小事都如此更不可能忽視「小事」。

2、乾坤大道「乾」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是純陽之卦,乾之道剛健也。事業上剛健有為,為人上剛健中正,個性養性堅強堅定。與乾相對應的是「坤」卦,為純陰之卦,坤之道柔靜也。乾坤大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剛柔並濟。清華大學教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便取自《易經》。乾坤大道更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奮鬥之道。

這一規律:一、君子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活著就要努力、奮鬥!二、得道者的天下,得人場,得眾助之。三、與時俱進。

3、中庸太合之道「中」是指居正位。行為「太過」或「不及」都不適合。中庸之道即指中道而行,「居兩用中」。凡是居於兩個極端的事物在發展中都會走向反面、走向滅亡,凡是居中的事物在發展中都會走向壯大。

太合之道則是指同類事物的共存原則,太合是指和諧相處。「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太合之道不同於一方消滅另一方,一方打倒另一方,而是指互惠共贏,均衡共處,協調一致,這一原則更是集團之間、群體之間、國家之間相處共存、合作發展的共贏原則。

這一規律:任何事和為貴。項羽錯殺一人而亡項。如婚姻,萬不得已不能離婚,為一口氣一個觀念而離婚,離婚失去的都是大的方面。當然該離則離。

三、提升境界的人生道德準則《周易》六十四卦各有其啟悟人生的深刻意見。對指導生命運動有著積極有益的作用。眾所周知的八本卦揭示的人生哲理以及六十四卦中諸如謙卦所揭示的謙恭之德和中孚卦所揭示的誠信之德等都是對人生極富啟迪意義的,都是提升生命境界的人生道德準則。

這一規律:違背天理人理的作為最終落魄和失敗!

勸朋友讀讀易經類的書,幫助理解,悟出自己的智慧。

(文/閆立明/濰坊作協會員)


推薦閱讀:

筆記 #1
Python程序的性能分析方法
互聯網金融風控模型設計
峰生水起精讀班筆記(1
神一樣的蘭大曆代學霸筆記,看完學渣都給跪了

TAG:筆記 | 預測 | 易經 | 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