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為何要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

那小兵:作為一個在越南出生的華人,您十分強調華僑的中國文化傳統和愛國心情,也許有人給你戴上「紅帽子」,但我尊重所有不同的意見表達,你最近關於李光耀的研究可以介紹一些嗎?

范春山:我當時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是想和大陸同胞們分享一些中國文化領域探討,因為我覺得中國人普遍不太了解中國海外華僑文化。但和其他華僑作者分享之後,才發現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於是彙集了他們的一些看法和問題,在文中做了一些分析。首先,我要說明為何中國大陸文化和海外華僑文化有區別,這種區別的原因何在,我們應當如何相互取長補短?1793年,英國的馬嘎爾尼使團訪問了清朝,他這樣寫道「這裡的中國人顯得如此麻木不仁,和我在東南亞所看到的華人完全不同,那裡的華人是如此聰明能幹,充滿了自由自主精神」,顯然,英國人非常敏銳地發現了這個現象。另一段歷史就是著名的「蘭芳共和國」,這個號稱「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是馬來西亞(當時還不存在)華僑建立的,也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位於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它從1776年建立,到1886年覆滅,延續了一百多年。我父親對我說過,越南和馬來西亞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越南自秦朝就是中國的領地,而馬來西亞是明朝鄭和下西洋時建立的中華屬地(可惜這些資料被滿清皇帝乾隆燒掉了),鄭和是中國回族,他把伊斯蘭教帶到了馬來土著部落中,這比中東人到馬來傳教要早,規模更大。蘭芳共和國是以客家人為主的華人所創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馬來西亞開發者。當年日本人入侵南洋,對當地華人進行了大屠殺,因為華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看不起日本文化,而且不論多窮也支援祖國抗日,日本人認定客家人是中國最頑強的民系無法征服。這是歷史大背景,不過我所寫的卻是一位現代華人的建國經歷,這位華人就是客家人李光耀。如今真正能讀懂李光耀的人幾乎沒有,因為李光耀本人不希望被讀懂,至少有一個秘密他絕對不肯透露。李光耀的回憶故事中曾提及自己差點被日本兵殺害的經歷,但更多的是提及一件令人不解的事情,那就是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他為此肝膽欲裂。這對於許多人感到費解,如今那個小國不是拚命想保持獨立的?那會硬是想加入一個大鄰國呢?我個人認為,李光耀最高明之處是運用英國文化和法治建立了新加坡,但他心中還有另個夢想,他希望用新加坡模式統一馬來半島,建立另一個「蘭芳共和國」。他對自己的政治能力從一開始就非常有信心,新加坡這個平台對於他顯得太小了,先是不肯獨立,而獨立後又反覆要求加入馬來西亞,直至1996年還再次向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統要求加入馬來西亞。當然,馬來西亞領導人最怕的就是李光耀,一旦他回到馬來西亞,當地佔人口28%的華人和佔10%人口的印度人和佔10%人口的土著都會一窩蜂擁戴李光耀當總統,新「蘭芳共和國」將會迅速誕生,也因此美國情報局一再提醒馬來人政府不要接受李光耀的要求。人們還猜測李光耀是否曾要求鄧小平為他的這個計划出力,以此成就「中國永遠解決馬六甲海峽問題」的偉大理想,但李光耀本人不承認,說只是向鄧小平要求放棄對南洋輸出革命,顯然他力圖和中國保持某種距離,以免被懷疑。鄧小平在南洋華僑心目中威望十分高,主要因為他因為越南排華而派兵教訓了越南,而新加坡華人也對鄧小平十分崇拜,因為李光耀本人十分推崇鄧小平。海外華人,尤其是南洋華人對9.3大閱兵深感鼓舞,認為這是對美國一次正式「亮劍」,要和美國「劃海而治」。我們這些華人都明白,中國夢不但是大陸人民的,也是全球華人的,這是習主席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過去,華人只懂埋頭賺錢,缺少精神力量,拜拜祖先,求求菩薩,在所在國沒有政治權力,而如今中國強大了,尤其是中國敢於在南海和美國亮劍,這給南洋華人極大的精神鼓勵。過去,西方國家,比如西班牙和荷蘭人統治了南洋國家,導致這些中國華人勢力範圍脫離了中國文化影響和政治影響,後來英法又把越南和寮國拉走了,這些都必將隨著中國的強大而改變。有個日本人說「中國人一盤散沙,因為你們不像日本人那樣有位大神(天皇)」,的確,我承認這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一個缺陷,但為何我們華人走遍天下都心繫祖國呢?因為我們也有一個「偉大的帝國夢想」,從秦始皇開始我們就立志統一天下,無論後來出現過許多皇帝,但他們都是秦始皇的替身而已,這也包括像李光耀這樣沒有當成皇帝的偉人。我們每個華人都有個「皇帝夢」,即使不是統治者也會像統治者一樣思想,為國分憂,為國擔當,齊家,治天下,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難道這有錯嗎?中國需要一個「彼得大帝」,就像俄羅斯爭取出海口一樣,讓中國打通印度洋通道,李光耀沒有完成的理想會有人去完成。

附文: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1776年~1886年),通常簡稱蘭芳共和國,是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稱加里曼丹島)上的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也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李光耀:強加給新加坡的獨立

——摘自《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

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l億多馬來印尼穆斯林的3萬個島嶼的群島里,我們的華人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敵對的環境里如何謀求生存呢?

要不是音樂廣播中途暫停,這一天跟新加坡其他星期一早晨根本就沒有兩樣。上午10點,廣播電台和麗的呼聲播送的流行歌曲突然中斷,大為震驚的聽眾聽到廣播員莊嚴地讀出一份宣言。這份宣言只有90個宇,卻改變了新加坡人民和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

「自由與獨立永遠是人民的神聖權利……我,李光耀,以新加坡總理的名義,代表新加坡人民與政府,宣布從1965年8月9日起,在自由、正義、公平的原則下,新加坡將永遠是一個自主、獨立與民主的國家,在一個更公平、更合理的社會裡,誓將永遠為人民大眾謀求幸福和快樂。」

緊接著是另一份宣言:「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命。願真主——宇宙的主宰,得到頌讚……余,馬來西亞首相東姑拉赫曼,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批准,謹此昭示,自1965年8月9日起,新加坡不再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它將永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邦國,從此脫離並不再依賴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政府承認目前的新加坡政府是獨立自主的政府,並將本著友好的精神與之合作。」

分家?為什麼?怎麼那麼突如其來?新加坡島成為新馬來西亞聯邦(也包括北婆羅洲地區的抄撈越和沙巴)的一部分,只不過兩年光景。同一天上午10點,在新加坡以北250英里的吉隆坡,東姑拉赫曼正在向馬來西亞國會解釋:

「我們最終發現,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對新加坡政府或新加坡領袖採取鎮壓措施;

二、同不再效忠中央政府的新加坡州政府斷絕關係。

我們現在採取的是第二條路。」

被逐出馬來西亞

國會裡一片死寂。東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項議案一讀之後發言的,該項議案要求立即對1965年憲法與馬來西亞(新加坡修正)法案進行辯論。到下午一點半,二三讀辯論完畢,法案送交上議院。上議院的一讀從兩點半開始,到四點半三讀通過。最高元首當天就批准,完成了憲法所規定的程序。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

按照馬來穆斯林的風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卻無權這樣。這期間他們可以重歸於好,他可以娶回她。不過,在他講了三次「塔拉克」之後,就不能再娶她了。馬來西亞「休」了新加坡的時候,國會上下兩院三讀法案,等於宣布「塔拉克」三次。……

我深受良心譴責,感到自己辜負了馬來西亞數百萬人民,他們是馬來亞的華族和印族移民、歐亞裔,甚至包括一些馬來人。他們同新加坡人民站在一起,抗拒馬來霸權,而馬來霸權正是導致我們發生爭執的根源。也感覺背棄了盟友和支持者,包括來自馬來西亞其他州——沙巴、沙撈越、擯城、吡吻、雪蘭莪和森美蘭的政黨領袖,我感到慚愧。我們一起組成了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一直在開會和開展協調活動,以便動員人民,展開主張建立不分種族的社會的運動。我們已著手建立廣泛的聯盟,以便向吉隆坡聯盟政府施加壓力,爭取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執政的聯盟是受東姑領導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簡稱巫統)支配的。……

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馬來亞只隔著柔佛海峽,由新柔長堤連接起來。兩地向來是由英國當作一個地區統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國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我們分了出來,一切都得靠自己。馬來西亞政府正準備教訓我們。他們可能不再讓我們扮演傳統的角色,繼續成為他們出入口貨物以及為他們提供種種服務的中心。所有新興國家都在推行民族主義經濟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歐洲、美國和日本的主要買客和賣客打交道。在這樣的世界裡,新加坡沒有腹地,就連我們的飲用水也來自柔佛州,該怎麼生存下去?

讓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併是人民行動黨的基本宗旨。只有人口比較多,幅員比較大,才有可能建國。我們從來就不相信一個商業城市國家能生存下去,搞社會主義的國家更不必說。1961年9月,我曾在一次電台廣播里作了這樣的解釋:

「沒有一個政黨也沒有一個人敢反對合併……合併會實現,不只因為這是人民行動黨的願望,也不只因為這是聯邦聯盟政府的願望。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樣,這是不可避免的。兩地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縱橫交錯,密不可分,誰也無法長期維持新柔長堤的人為障礙。」

「我們單獨生存不了。如果我們延遲合併,人人都會受苦,不管你是工人、小販、書記、技工還是商人。生意會減少,利潤會下降,待遇會降低,工作職位會減少。」

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它頭上的。45個英國殖民地舉行了色彩濱紛的典禮,為主權正式由英帝國移交給當地人的政府而慶祝一番。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這之前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我們說服了新加坡70%的選民在全民投票中投贊成票,贊成同馬來亞合併。我們說過,一個獨立的新加坡根本無法生存下去。現在,讓新加坡生存下去卻成了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我們如何才能使一批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尼和亞洲其他地區,使用多種語言的移民形成一個國家呢?

新加坡是個小島,退潮時,面積只有214平方英里。它是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心臟地帶,所以繁榮發展起來。隨著新馬分家,它變成了一個沒有軀體的心臟。在我們的200萬人口當中.75%是華人。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印尼穆斯林的3萬個島嶼的群島里,我們的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敵對的環境里如何謀求生存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李光耀的孫子李繩武表示「新加坡再不需要有一個李家領導人」?
一貫親美的李光耀為何也被中國官方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入選標準是什麼?
李光耀是不是相對更無私、廉潔?
如何評價李光耀著作《李光耀觀天下》?
新加坡,真名其實是「李家坡」

TAG:新加坡 | 李光耀 | 馬來西亞 | 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