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風去粗存精,以專業收割專業
「演員的誕生」估計可能是今年最大風大浪的綜藝節目,從一開始以專業姿態上線贏得廣泛眼球,到後續被怒懟有黑幕之後收視率一度跌了大半,起起落落都繞不過「專業」二字。用專業評審和專業參賽者的架構,激起了觀眾們對於專業度的期待——甚至幾番流量明星的「非專業」演出登上表情包熱榜也一再強調出了節目專業的屬性——然而最後卻爆出無視專業的黑箱事件,期待被打破的觀眾只能憤而投向豆瓣,給出了5.3分的低評價。
這個節目可能永遠也誕生不出來專業的演員,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看到市場上關於專業的渴望。在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的年代裡,只有縱向的專業度領域裡才能繼續滿足觀眾的新奇感。
同樣因為專業度而斬獲大量關注的,還有熊貓直播上推出的狼人殺節目「PandaKill」。但是不同的是,這檔在直播平台上播出的專業遊戲節目在歷史上的三季中都保持了高水準的專業度,也因而在第四季保持了前三季一貫的優異收視表現和口碑——PandaKill的四季節目在豆瓣上評分都超過了8分,第四季評分目前是8.4分。
其實和綜藝節目一樣,直播平台也正在遭遇一個尷尬的「平台期」。前幾年綜藝節目幾乎是所有電視台的救命良藥,辦一檔就能火一檔,一如最初的各類直播主播們。可是現在綜藝節目已經早就不再是萬能靈藥,而直播平台也開始進入洗牌的階段,多方數據表明2016年底直播平台整體產業開始增速放緩,幾家巨頭之間的爭鬥逐漸顯示出內容為王的核心內涵。在大家都必須求新求變的前提條件下,繼視頻網站之後綜藝風開始刮向了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上的綜藝節目,形式不可謂不豐富——從選秀到生存到脫口秀到廚藝,嘉賓不可謂不大牌——明星網紅綜藝咖無一缺席,然而甚至加上有視頻網站和衛視的壓陣,也最終沒有能夠出現一款現象級的產品。其實在泛娛樂的內容構架里想要再出爆款真的頗有難度,一方面來說直播形式對於嘉賓的考驗太大,沒有後期的支撐下效果實在有限。另一方面來說,泛娛樂領域的形式和內容對直播平台求新求奇的觀眾來說太清淡了。
相反,投入度和期望值都沒有那麼高的遊戲領域,卻結出了「Pandakill」這樣令人眼前一亮的奇異果。其實遊戲綜藝成功的條件不可謂不苛刻,一方面需要遊戲本身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另一方面是玩家的表現要足夠精彩。兩相加成才可能碰撞出一個令人不生厭的結果,而能夠讓觀眾有持續追看的衝動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從遊戲上來說,「Pandakill」的選擇既合情合理,也充滿懸念。狼人殺作為「Pandakill」的主體遊戲,在國內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遊戲形式充滿懸疑感,又能夠給遊戲嘉賓提供足夠的展示空間,因此在很多綜藝節目中都曾經選用過它。包括國內王牌地位的「跑男」也曾經以狼人殺為主題製作過一次節目。然而遊戲本身的優秀性並不代表節目的成功率,「飯局狼人殺」就是一個典型。儘管有「飯局的誘惑」的流量引導在前,但是狼人殺節目本身依舊沒能拿出好看的成績表。
相反「飯局狼人殺」的表現提示出了遊戲直播綜藝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玩家的表現——節目的主體被定位成遊戲綜藝,但是從策劃和形式來看向泛娛樂受眾妥協,終成為了脫口秀、訪談加遊戲的低門檻大雜燴。娛樂觀眾無法接受遊戲的繁瑣形式,遊戲用戶無法接受不專業的插科打諢,兩邊都沒能討好。
而反觀「Pandakill」,出席節目的嘉賓都是十足專業的遊戲、狼人殺高手,節目內容也並沒有因為涉及過多高階玩法而做出取捨閹割——實際上節目中保留了大量的專業術語,遊戲規則和玩法也進行了高階化的變形。這種尊重遊戲本身的做法受到了廣泛玩家的高度肯定,讓核心受眾更為喜愛,黏性加深,讓泛娛樂受眾邏輯崇拜,進而引發對節目的興趣。市面流傳的的狼人殺節目進行排序的說法,為初學者介紹依次觀看學習的順序時,「Pandakill」一直被定位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遊戲,或者說任何一個亞文化圈,實際上都有著極高的自尊和紀律感,雖然它作為名詞看來帶著輕鬆和娛樂的氛圍,但是嚴肅的專業度是遊戲文化得以存續的護城河。無論是盧本偉因為外掛身敗名裂,還是「Pandakill」第四季斬獲突破2億的播放量,都證明了這條原則。
「Pandakill」在保障了專業度的前提下,還將綜藝節目中的優秀經驗也充分融入了進來。作為直播行業內少數實現盈利的節目,「Pandakill」的第四季擁有攜程旅行、艾格吃飽了、網易狼人殺官方APP、博士倫隱形眼鏡、Mrx狼人俱樂部等諸多贊助商共計過千萬資金,節目組利用這些經費製作了精細的遊戲主題背景——第四季主題是「貝克街的亡靈」——並且圍繞主題打造出極具特色的現場布景和道具,並邀請《中國有嘻哈》人氣選手Bridge參與節目,因此讓節目在專業的同時,還兼具了「好看」的效果。
狼人殺本身是一款極具話題性的遊戲,入門容易,精進不易,考驗每一位參與者的智商、情商、邏輯能力和臨場應對。因此,「Pandakill」在直播平台上播出的形式更加彰顯了這種話題性,實時的互動和吐槽讓以遊戲和表現為基礎的社交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在節目之外,各類復盤、點評、嘉賓擁躉之間的爭議,讓節目話題量變得十分龐大——微博上#pandakill#的微話題閱讀量超過了1.3億,一條簡短的預告片微博,便能吸引過萬用戶參與轉發,在遊戲直播綜藝中著實罕有。
從UGC到PGC,或許正在成為直播行業的一條轉型出路,它更像是一種內容品質層面的「兜底」,為那些追求觀賞性和持續性的用戶提供預期支持,如同手藝人的繁榮最終是為工業化奠定了市場的基礎,二者的融合和互補才構成了商業產品的最大公約數。
除了「PandaKill」之外,熊貓直播還策辦了拳擊真人秀「King of Panda」、戶外真人秀「侶行·衛星直播探世界」等等PGC節目,事實證明,主動的為那些曾經處於散兵游勇狀態的主播提供專業化的舞台,既能夠為主播繼續實現自身升級的訴求,又為用戶帶來了嶄新的觀看和互動體驗。
直播平台也好,綜藝也好,最終必定會走入去粗存精的通道內。市場的巨浪潮湧過後,細分領域,各自精耕,才是平台和內容的出路。無論是不是遊戲領域,PGC相關的專業度只會越走越高,而且還必須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走下去,才能收割相應市場上要求日益苛刻的用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