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爾哈赤鐵腕統治下,一個以女真民族為主體的國家雛形已經具備了。到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已經形成與大明王朝公然對抗的局面。1618年,努爾哈赤以殺祖、殺父等「七大恨」為由,正式向明朝宣戰。 紀律嚴明,彪悍善戰的八旗勁旅趁明軍尚未警覺之際,突然攻陷撫順、清河等大明戰略要地,明朝在遼東的統治已發生根本性的動搖。隨著勢力增強,女真族勇士和他們的祖先金人一樣,開始躍躍欲試尋找更大的施展空間,並即將走向逐鹿中原、爭奪大明天下的道路。
努爾哈赤身經百戰,勇悍異常且極善用兵,他用計一舉攻克明遼東重鎮撫順,引起明廷震動。公元1618年冬,明廷調集閩、浙、川、陝、甘等省九萬軍隊,對外號稱四十萬,諸路大軍齊聚遼東苦寒之地,準備圍剿努爾哈赤。 不久,中國戰史上很有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薩爾滸戰役爆發。努爾哈赤面對洶洶來襲的明軍,沉著應戰,巧設埋伏,先後擊敗明北路、中路、東路三路大軍,三路明軍基本全軍覆沒。是役,後金軍共殲敵四萬五千餘人,其中擊斃明軍文、武將領三百多人,戰功赫赫的大明名將杜松、劉鋌不幸陣亡。李如柏率領的南路軍因行軍遲緩,方才僥倖逃過一劫。統帥、遼東經略楊鎬因指揮失當遭御史參劾,被錦衣衛逮捕下獄,由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經略一職。崇禎二年(1629年)楊鎬被處決。 這以後,努爾哈赤接連用兵,又取得一連串輝煌的軍事勝利,明軍勢力龜縮至遼東偏南一隅,已經基本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權。 彼時的大明,面對無數內憂外患,統治者仍不思振作,明廷內部君臣之間、權宦與東林黨人之間的明爭暗鬥愈演愈烈。努爾哈赤利用明廷複雜的內部矛盾,指揮後金軍隊在遼東不斷攻城拔地,取得了節節勝利。後金軍陷開原,占鐵嶺,並於1621年3月一舉攻克瀋陽(盛京)。瀋陽陷落,遼陽岌岌可危。彼時的遼陽,是遼東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明朝統轄遼東的行政與軍隊最高長官均駐紮在遼陽,瀋陽是遼陽的屏障,瀋陽一失,努爾哈赤下一個攻擊目標必是遼陽。假如丟了遼陽,明廷在遼東的統治便徹底土崩瓦解了。 史料記載,為保衛遼東心臟,駐守遼陽的明軍加強了戒備,他們在城外挖了三道深深的壕溝,引入了河水,並在城頭安置了數尊火炮,但還是沒能阻擋努爾哈赤後金軍犀利的進攻。就在明軍出城與敵接戰時,早已潛入城內的姦細突然四處縱火,城內城外一片混亂,猝不及防的明軍抵敵不住,被迫棄城逃跑,遼陽很快被後金軍佔領。遼東最高軍政長官與大小將領們,戰死的戰死,自焚的自焚,投井的投井,只有少數幾位帶殘兵狼狽逃回關內。 接著,遼陽南邊的廣寧衛失陷。守將熊廷弼、王化貞文武不和、掣肘不斷,導致貽誤戰機,事後均被逮捕下獄,論罪先後處死。遼東的明朝勢力,至此一掃而光,山海關外,努爾哈赤雄心萬丈,他鷹瞵虎視,將征服者覬覦的貪婪目光,瞄向廣袤富庶的中原大地。 已經在三海關外秣兵歷馬、炫耀武力的努爾哈赤,開始極大地威脅京畿的安全。明熹宗慌了,他召集諸臣商議對策。有人建議乾脆徹底放棄關外,只需專心致志的固守山海關,便可保帝都無憂,有人不同意,認為放棄關外等於可恥的逃跑,而且沒了緩衝地,北京便成了沒有戰略迴旋餘地的危城。雙方起了爭執,誰也拿不出一個切實的主張。就在此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對熹宗說:「給我調撥一些軍隊和一部分糧餉,我就能擊退努酋,守住遼東,保衛京師安全」。 他叫袁崇煥,任兵部職方司(掌管圖集資料的部門)主事。原來,就在幾天前,袁崇煥單人獨騎,星夜馳奔山海關外,進行了幾日的實地考察、調研。他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對敵我態勢瞭然於胸,於是大膽地提出了堅守關外,保衛關內的戰略構想。袁崇煥精明實幹,雖是一介文弱書生,但登高望遠,有勇有謀,很受兵部尚書孫承宗的賞識。 史載,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因他出生在廣西藤縣,亦有是藤縣人一說),進士出身,曾做過幾任知縣。他有膽略,有豪氣,平時就十分關心國事,尤其關注遼東局勢。袁崇煥目光遠大,胸懷殺敵報國之心,有拔山吞海之志。在兵部任職期間,他早就十分注意搜集遼東的地理、軍事、人文資料,還經常找從遼東退役回鄉的官兵促膝談心,了解戰場情況,因此,對於塞北的形勢,早已是成竹在胸。此刻,眼見努爾哈赤就要打進山海關,北京危若累卵,他毅然挺身而出,表示願意擔負起保衛大明北疆的重任。 明熹宗見名不見經傳的袁崇煥自告奮勇,願意替國分憂,又見左右乏人,只得准許他經略遼東,並撥給他二十萬餉銀,讓他立刻北上收拾殘局。袁崇煥迎風冒雪,星夜趕路,只四更天便趕到了寧遠(今遼寧興城)前屯,天一亮,他便部署妥善安置關外難民,並督帥將士修築工事,加強軍備,準備禦敵。將士們見這位長相文靜的督軍不辭勞苦跋涉而來,且事事親力親為,都很佩服他的勇氣和實幹精神,又見他調度有方,指揮若定,一副很有把握的樣子,於是都很服從他的命令。 袁崇煥以寧遠為基地,增高城牆,修築炮台,並運來大批在當時很先進的西洋火器,他儲備糧食,訓練士卒,安撫救濟難民,將寧遠城打造的堅如磐石,固若金湯。袁崇煥的主張得到兵部尚書孫承宗的大力支持,他批准袁崇煥在寧遠督軍。 袁崇煥在孫承宗的大力支持下,接連派兵收復了錦州、松山、大凌河、杏山等失地,明軍連戰連捷,凱歌高奏,防線往北推進了數百公里。在袁崇煥的指揮下,明軍一掃頹勢,轉守為攻,開始讓女真「戰神」努爾哈赤接連品嘗到失敗的滋味。 在袁崇煥的苦心經營下,寧遠城逐漸煥發了生機,商人、百姓又開始匯聚到城裡,百業興旺,好生熱鬧,儼然成了塞北第一重鎮。袁崇煥大智大勇,臨危受命的他,居然將讓迫在眉睫的敵我形勢有了很大改觀。袁崇煥任督軍期間,努爾哈赤不敢輕舉妄動,遼東安寧了四年,基本沒有大的戰事發生。 局勢一好轉,魏忠賢的閹黨又開始囂張起來,他們打擊的首要目標就是兵部尚書孫承宗。孫承宗力主啟用袁崇煥經略遼東,他知人善任,對扭轉遼東局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慧眼識才的他卻遭到魏忠賢的陷害,被罷了官。魏忠賢任命他的爪牙高第做兵部尚書,並負責遼東軍事。高第不通軍事,他一上任,就處處刁難袁崇煥,並下令放棄松山、錦州、杏山,大凌河等戰略重鎮,將袁好不容易修築的防禦設施一併拆除,嚴令軍民人等一律撤回關內。 袁崇煥堅決反對棄城逃跑,他對高第說:「要做斷頭將軍,不做逃跑將軍。寧可戰死在此,也絕不逃回關內」!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滿桂、毛文龍、吳三桂等將領堅決支持袁崇煥,表示願意率部與敵拚死血戰,誓與寧遠城共存亡。 昏庸無能的高第一意孤行,他將其他地方趕來增援的軍隊全部撤回關內,並將袁崇煥數年積蓄的糧食、器械全部丟棄,從寧遠到三海關,沿路餓殍遍地,哭聲震野。寧遠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又成了一座孤城。 偃旗息鼓、蟄伏數年的努爾哈赤見明軍內撤,袁崇煥被孤立,以為戰機重來,於是在1626年農曆正月捲土重來,親率十三萬人馬直撲寧遠孤城而來。 書生帶兵的袁崇煥,外表文弱,內心卻無比強大,他早已下定了必死的決心。袁崇煥刺破手指,寫下血書,激勵將士們誓死保衛寧遠,大家被他勇敢無懼的精神感動,人人俱懷必死之心,個個立誓精血守城。 袁崇煥先將城外百姓連同糧食、牲畜一起撤進城內。接著,他派專人負責糧草供應、盤查姦細、施放火器、預備滾木礌石,還組織壯丁輪流上城值守,軍民同仇敵愾,徹夜在城頭警戒。袁崇煥還命令三海關守將,凡是從寧遠城裡逃出欲進入關內的將士,一律誅殺。 正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指揮八旗軍發起強攻,他令旗一揮,鼓號齊鳴,後金軍後隊射箭壓制守軍,敢死隊頂著盾牌,冒著如雨點般傾瀉下來的滾木矢石捨命衝到城下,架起雲梯,像亡命徒一般嗷嗷叫著攀爬攻城。明軍則英勇還擊,刀矛、石塊、弓箭、熱油、火槍、開花炮輪番使來,城下很快屍積如山。後金兵在將領的督促下,一批接一批的衝上來,又被一批批擊倒,但卻不顧巨大傷亡,一波接一波衝到城下,浴血攻城,直進不退。袁崇煥見敵人凶頑,死戰不退,一副志在必得的凶樣,情勢危急,忙命人抬來幾尊產自荷蘭的西洋巨炮,對著敵陣幾炮轟過去,剎那間天崩地裂,玉石俱焚。後金軍死傷狼藉,哀號之聲不絕,陣腳鬆動,這才停止了攻城。 第二天,努爾哈赤親自到前線督戰,指揮八旗軍隊再次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明軍炮手見有一個身著華麗甲胄的女真豪酋在後面指揮作戰,忙調轉炮口瞄準他放了一炮,炮彈在努爾哈赤身旁爆炸,將他炸成重傷。見自己身負重傷,軍隊損失慘重,努爾哈赤不得不下令撤軍。寧遠城終於守住了,面對十倍於己的後金軍,袁崇煥取得完勝。這是自努爾哈赤與明朝開戰以來遭受的最大失敗,明軍取得的最為輝煌的一次大勝。 努爾哈赤兵敗寧遠城,慘痛的損失讓他寢食難安,十分自責。橫行遼東數十年、身經無數惡戰卻罕逢對手的他這次碰到了硬茬。袁崇煥,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屢次擊敗他,且屢屢重創以剽悍善戰著稱的八旗勁旅,讓他畏之如虎卻無可奈何,更成了他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夢靨與剋星。對善於用兵、鮮有敗績的努爾哈赤來說,袁崇煥猶如橫在他面前一座難於逾越的高山,恐怕他的心裡也時常在哀嘆「撼山易,撼袁崇煥難」吧?袁崇煥屢屢獲勝,除了明軍新式武器比後金冷兵器先進外,正確的戰略戰術,堅韌頑強的意志與他身先士卒的榜樣力量也是勝利的保證。 寧遠慘敗給努爾哈赤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巨大精神創傷,使他久久難以釋懷,為此他的心情一直抑鬱不安,袁崇煥這三個字成了他的噩夢,令他自責、糾結、憤恨又無奈,年近七旬的他因常年鞍馬勞頓精力早已透支,加上身受重傷,這些都極大的損傷了他的身心健康。不久,女真民族的傑出領袖努爾哈赤含恨而死。 努爾哈赤縱橫白山黑水間長達數十年,橫掃女真諸部如卷席,而且屢次挫敗明遼東駐軍,以百戰百勝、驍勇無敵著稱。誰料卻屢敗於一位明朝書生之手,他對之又怕又恨,卻奈何不得。遇到命中的剋星,這亦是他個人的宿命。 寧遠大捷,袁崇煥立下奇功一件,被新帝崇禎攫升為遼東巡撫,山海關內外的防務、軍隊都歸他決斷、轄制。袁崇煥信心倍增,他殫精竭慮,一心一意謀劃著收復被努爾哈赤奪去的全部遼東失地。之後,袁崇煥好幾次大敗努爾哈赤的繼承人皇太極,有他在,野心勃勃的皇太極難以前進一步。若不是魏忠賢屢次掣肘、皇太極巧施反間計,派姦細四處造謠誣袁意圖謀反,志大才疏、猜忌心重的崇禎中計自毀長城,凌遲了忠肝義膽的大英雄袁崇煥,堪稱親痛仇快。袁崇煥在獄中寫下一首《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莫怨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也有人說,崇禎皇帝一直暗恨袁崇煥擅自誅殺了不聽其調遣的島帥(皮島)毛文龍,導致明軍防線被撕開一道大口子,使藩屬國朝鮮被滿人征服,這才以謀反之名痛下殺手。不論原因如何,忠勇絕倫的袁崇煥被殺,對風雨飄搖的大明來說,都是一樁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崇煥部將祖大壽等人聽聞此慘絕人寰之事,人人義憤填膺,個個氣沖牛斗,又恐怕受到牽連,乾脆率部嘩變,叛軍搗毀山海關後攜火器北上投降了皇太極。 從此以後,明朝軍隊的實力遭受巨大損失,擁有了西洋火器的後金軍隊實力大增,攻城拔寨效率大增,變得銳不可擋。假如謀勇兼具且忠肝義膽的袁崇煥不死,歷史的走向或許將是另一番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