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法定節日一覽表

指月軒館藏   圖文來自網路中國傳統節日

 

 1、除夕時間:農曆十二月三十
簡介:除夕,古時又有除夜、逐除等別稱,意為送舊迎新、祛病消災。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年夜飯、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放爆竹等均是除夕習俗。

 

2、春節(法定假日)

時間:農曆正月初一簡介:春節,俗稱「大年」,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熬年守歲是春節的主要習俗。

  

 3、元宵節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簡介:古書中,將農曆正月十五日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宵」,故這一天被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包括張燈、看燈在內,元宵節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舞獅子等習俗。

 

 4、打春

時間:立春當天
簡介: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紙糊的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公堂上,由縣官親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鞭春牛」是打春主要的習俗。

 

 5、寒食節

時間:清明節前一天
簡介:寒食節起源於我國古代傳統的歷史故事。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封賞臣子,唯獨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晉文公得知後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子推堅持不出,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6、清明節(法定假日)

時間:農曆三月初八(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曆4月5日左右)
簡介: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一般都是在這一天祭祖和掃墓。另外,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7、端午節(法定假日)

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簡介:端午節,本名「端五」,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為國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為紀念他、保護他的真身,向江中投放雄黃酒、粽子等。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除了吃粽子、飲雄黃酒外,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榕枝、賽龍舟、游百病、佩香囊等也成為端午節的重要風俗。

 

 8、七夕節

時間:農曆七月初七
簡介:陰曆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是七夕節的重要風俗。

  

 9、中秋節(法定假日)

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簡介: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期為農曆即陰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10、重陽節
時間:農曆九月初九
簡介: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是人們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等是重陽節主要的風俗。

 

 11、冬至

時間:陽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之間
簡介: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12、臘八節

時間:農曆臘月初八
簡介: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中國法定假日

 

 1、元旦

時間:陽曆一月一日
簡介: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正式將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2、春節(簡介略)

 

 3、婦女節

時間:三月八日
簡介:中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節紀念活動是在1924年。建國後,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婦女節(3月8日)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放假半天。由此,每年的3月8日成為所有18歲以上成年女性的節日。

4、清明節(簡介略)

 

 5、勞動節

時間:五月一日
簡介: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等地出現了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運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

 

 6、青年節

時間:五月四日
簡介: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日。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2008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群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3億多青年將於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7、端午節(簡介略)

 

 8、兒童節

時間:六月一日
簡介: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將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也決定將這一天定為中國兒童的節日。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由此,每年的了6月1日,中國14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9、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八一」建軍節)

時間:八月一日
簡介: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發動了南昌起義,這是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0、中秋節(簡介略)

 

 

11、國慶節

時間:十月一日
簡介: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是日全國放假三天。
推薦閱讀:

廿四山五行、八煞、黃泉等基本情況一覽表(十九)
五代十國皇帝一覽,被忽略的皇帝,史家稱他為「五代第一明君」
五臟及其屬性一覽表
八字性格特徵一覽表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 | 傳統 | 一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