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典名句 79

經典名句《景行錄》云:「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免過。」《素書》云: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有客來相訪,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擊壤詩》云:「富貴如將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范忠宣公(即范仲淹之子范純仁,謚忠宣。)誡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當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將心比心,便是佛心。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素書》云:「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聰明智慧,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希夷曰:「快意事不可做,得便宜處不可再往。」得意處,早回頭。聰明本是陰騭功,陰騭引入聰明路。不行陰騭使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古人形似獸,心有大聖德。今人表似人,獸心安可測?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從心滅。《大學》云:「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道經》云:「用誠似愚,用默似訥,用柔似拙。」人皆道我拙,我亦自道拙。有耳常如聾,有口不會說。你自逞豪傑,橫豎有一跌。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有錢常記無錢日,安樂常思病患時。《素書》云:「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施恩勿求報,與人勿追悔。寸心不昧,萬法皆明。孫思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景行錄》云:「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小心天下去得,大膽寸步難移。子曰:「思無邪。」朱文公即朱熹。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素書》云:「有過不知者蔽,以言取怨者禍。」《景行錄》云:「貪是逐物於外,欲是情動於中。」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量大福亦大,機深禍亦深。寧為福首,莫為禍先。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莊子曰:「求財恨不多,財多害人己。」但存夫子三分禮,不犯蕭何六律條。推賢舉能,掩惡揚善。《景行錄》云:「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後一步自然寬。」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計。人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計。世上無難事,都來心不專。寧結千人意,莫結一人緣。《景行錄》云:「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忍難忍事,恕不明人。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無求勝布施,謹守勝持齋。言輕莫勸鬧,無錢莫請人。寇萊公(即寇凖[961-1023],北宋政治家,封萊國公。著有《寇萊公集》。)《六悔銘》:「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精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醉後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孫景初安樂法: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妬老即休。《益智書》云:「寧無事而家貧,莫有事而家富。寧無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金屋。寧無病而食粗飯,莫有病而食良藥。」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風波境界立身難,處世規模要放寬。萬事盡從忙裡錯,此心須向靜中安。路當平處更行穩,人有常情耐久看,直到始終無悔吝,才生枝節便多端。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景行錄》云:「責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過。」有勢不要使人承,落得孩兒叫小名。子曰:「恭則遠於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於眾,信則人任之。」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孟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景行錄》云:「夙興夜寐所思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飽食暖衣怡然自衛者,身雖安,其如子孫何?」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曲盡其孝,以保富貴之策奉君則無往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矣。爾謀不臧,悔之何及?爾見不長,教之何益?利心專則背道,私意確則滅公。孔子觀周,入后稷周族始祖。之廟,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禍將及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折,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勿謂何傷,禍之門也。故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生事事生,省事事省。柔弱護身之本,剛強惹禍之由。《宣康府家訓》:「勢利少時,莫交道釋。錢財有日,當濟貧危。」先儒曰:「睚眥存心,小人之淺衷;一飯不忘,君子之厚德。」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名曰仙佛聖賢,無非是個好人。可見諸般容易,惟好人難得。果爾存心天理,毋作非為,念佛誦經也可,打坐參禪也可,若心不可問,不成人矣,誦經念佛打坐參禪,俱屬枉然。此曰救人之生,濟人之急,憫人之過,扶人之危,遴人之才,拔人之能,獎誘人之子弟,稱頌人之德義,體貼人之心行,珍重人之財物,撫育人之孤寡,保全人之家產,完結人之婚嫁,才是世間有心胸的人物。」子貢曰:「貧窮而不諂媚,富裕而不驕傲。」孔子曰:「貧窮而不埋怨難,富裕而不驕傲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有為有不為,知足知不足;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才氣見於事,義氣施於人。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心定性,性定命,命定運,運定氣,氣定色,色定貌。孔子曰:「不祥有五。損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棄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也。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仁》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禮運》。四時能變謂之智。——《管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論語·為政》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四言銘系述》孝,禮之始也。——《左傳·文公二年》悌,善兄弟也。――《說文》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禮記·曲禮上》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允恭克讓。——《書·堯典》。鄭注:「推賢尚善曰讓。」仁、行仁者王。義、君子本義。禮、無禮不立。智、智者達德。信、信者誠也。忠、忠者盡心。孝、孝者尊親。悌、入則孝出則悌。節、君子敬節。恕、己不欲勿施人。勇、勇者不懼。讓、辭讓行禮。 何為中國人、非族非語非籍、惟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者。富人家日子好過,窮人家孩子好養。談為我輩尋常事,笑是人間不老方。少年夫妻老來伴,金婚銀婚日月長。房中無君難留娘,山中無草難養羊。後婚老婆後婚漢,睡到半夜也分床。家花沒有野花香,野花哪有家花長。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好歌無譜人傳唱,好人無碑世流芳。兩袖清風存正氣,一間陋室透書香。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好漢做事好漢當,哪有嫂嫂替姑娘。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泯炎涼。精神樂觀身自健,夜裡愁多夢不香。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小善不足掩眾惡,大樹底下好乘涼。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牆。龍歸晚洞雲猶濕,麝過春山草木香。一日春工十日糧,十日春工半年糧。生薑還是老的辣,八角也是老的香。井淘三遍吃水甜,人從三師武藝強。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慈子奔他鄉。國有賢臣安社稷,家無逆子惱爹娘。豁不出肉疼治不好瘡,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話雖已到嘴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讀書之時讀書,則其學必精;游散之時游散,則其體必強。言易招尤,對親友少說兩句;書能化俗,教兒孫多讀幾行。失意時得罪人,可在得意時彌補;得意時得罪人,難在失意時補償。德於高者謙於理,子於孝者順以親,物忍於讓弱於世,順親以孝,蓋孝無形而順有跡,愉色婉容,委折中和,必先引咎於己,方能歸善於親。一味的戇直平分曲直,以己之是,形親之非,不順親尊己者,必罪於不孝。物競變化,餛餛噩噩,天擇之。人不順變,蠅營狗苟,天惡之。人道以順為孝,天道擇變為順。統馭理論:精誠為道,運籌為術,組織為器,人才為本,制度為體,文化為魂。憂患之接,必生於自私。——《晉書·潘尼傳》—— 唐·李白《古風》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 元·張養浩《牧民忠告》卷上欲利己者,必損人,欲利財者,必斂怨。—— 宋·楊時《二程粹言·人物篇》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聰明用於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聰明用於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學功名適濟其奸。—— 清·金纓《格言聯璧·學問》禍在於好利,害在於親小人。——《尉繚子·十二陵》勸君莫做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存貪惰之心,必來窮乏之患。——《李大釗全集》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韓非子·解老》淫慢則不能勵精,除躁則不能治性。——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儉無以養廉,廉以養德。——《元史·烏古孫澤傳》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儉。—— 清·徐棟、丁日昌《牧令書輯要·治原》貪廉者,治理之大關。奢儉者,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儉。——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私德不講究的人,每每就是成為妨害公德的人。—— 陶行知《每天四問》善惡生於公私。—— 唐·獨孤及《對詔策》以忠沽名者奸,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清·胤禛《悅心集》利令智昏。——《古今格言·利害》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富貴生驕奢,驕奢生淫佚,淫佚生貧賤。——《古今格言·貧富》做官當如將軍對敵,做人當如處子防身。將軍失機,則一敗塗地;處子失節,則萬事瓦裂。—— 明·錢琦《錢公良測語·規世》患生於多欲,害生於弗備。—— 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淫佚酒色,取敗之媒。——《蔡鍔集》奢靡之始,危亡之漸。——《新唐書》《長孫無忌列傳》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明·朱伯廬《朱子家訓》侈不可極,奢不可窮,極則有禍,窮則有凶。—— 宋·邵雍《奢侈吟》人生無賢愚,大節本所共,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多辱。——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事之成敗,必由小生。——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趾高必敗。——《漢書·五行志中上》顧私恩而違公義,非所以結天下之心也。——《宋史》卷三四《呂大防列傳》請託無所容,中繩不顧私。—— 晉·葛洪《抱朴子·外篇·臣節》功成者墮,名成者虧。——《管子·白心第三十八》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章句下》游逸過樂,敗德之源。—— 唐·魏徵《群書治要·尚書》聲色者,敗德之具。—— 宋·林逋《省心錄》浮名浮利過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唐·杜光庭《傷時》淫博迷心,則傾囊不吝。——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荀子·成相》偷安者後危,慮近者憂邇。—— 漢·桓寬《結和》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 漢·桓寬《鹽鐵論·險固》徇族黨好惡之私,己雖正而必陷於邪。——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十三已為而悔,莫若早戒;患至而憂,不如預謀。—— 明·方孝孺《雜銘·戶》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審而後發,猶未為晚。——《北史·崔宏傳附崔浩》莫道虧心事可做,惡人自有惡人磨!——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人有牛馬放逸不歸,必知收之;情慾放逸而不知收之,不亦惑乎!—— 北齊·劉晝《劉子·防欲》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資治通鑒·周紀四》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 三國·魏《曹操集·禮讓令》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勸君少干名,名是錮身鎖;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唐《白居易集·閑坐看書》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無大於不知足。—— 晉·傅玄《傅子·曲制篇》樂利者逐於利,則疲精敝神於營謀之中,而患得患失之心生。—— 熊十力《高贊非記語》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宋·林逋《省心錄》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多辱。——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事之成敗,必由小生。——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趾高必敗。——《漢書·五行志中上》顧私恩而違公義,非所以結天下之心也。——《宋史》卷三四《呂大防列傳》請託無所容,中繩不顧私。—— 晉·葛洪《抱朴子·外篇·臣節》功成者墮,名成者虧。——《管子·白心第三十八》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章句下》游逸過樂,敗德之源。—— 唐·魏徵《群書治要·尚書》聲色者,敗德之具。—— 宋·林逋《省心錄》浮名浮利過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唐·杜光庭《傷時》淫博迷心,則傾囊不吝。——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荀子·成相》偷安者後危,慮近者憂邇。—— 漢·桓寬《結和》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 漢·桓寬《鹽鐵論·險固》徇族黨好惡之私,己雖正而必陷於邪。——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已為而悔,莫若早戒;患至而憂,不如預謀。—— 明·方孝孺《雜銘·戶》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審而後發,猶未為晚。——《北史·崔宏傳附崔浩》莫道虧心事可做,惡人自有惡人磨!——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人有牛馬放逸不歸,必知收之;情慾放逸而不知收之,不亦惑乎!—— 北齊·劉晝《劉子·防欲》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資治通鑒·周紀四》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 三國·魏《曹操集·禮讓令》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勸君少干名,名是錮身鎖;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唐《白居易集·閑坐看書》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無大於不知足。—— 晉·傅玄《傅子·曲制篇》樂利者逐於利,則疲精敝神於營謀之中,而患得患失之心生。—— 熊十力《高贊非記語》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 宋·林逋《省心錄》詩言志,歌詠言。
推薦閱讀:

有哪些詩句,把一件本來不雅的事情說得清新脫俗的?
有哪些令你們為之觸動的好句子?
愛情名言名句愛情哲理名言愛情格言語錄
經典散文名句收藏

TAG:經典 | 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