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1-32)
05-28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No. 310 大寶積經并序 大唐太上皇製 朕聞。天之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紀。地之為大也廣。縱橫之數可推。則知無去無來。不生不滅。拯沈淪於沙劫。救焚灼於塵區。毒龍懼其威光。醉象憚其神力。其大則包於宇宙。其小則隱於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鈞之內。萬八千載。即為俄頃之間。漢日載其通暉。周星彰其降誕。鷲頭峯下。演金口之微言。雞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干戈不用。梵志摧鋒。甲冑無施。波旬潰旅。闢圓明之淨域。啟方便之禪門。慧晷耀於昏衢。慈雲清於朽宅。無得而稱者。其惟正覺乎。然則教自西方。法流東夏。馬鳴龍樹肇闡瓊編。羅什道安承宣寶偈。關中道俗。雖傳貝葉之文。江左黎元。未極蓮花之旨。又以元魏迷於釋典。宇文扇於魔風。開皇之初。暫為修建。大業之末。遽即分崩。我大唐之有天下也。 叡聖重光。文思御曆。吞沙靜?。練石稱神。巢燧執鞭。羲農擁篲。懸法王之鏡。轉梵帝之輪。被正朔於蟠桃。混車書於細柳。三藏沙門菩提流志者。南天竺國。淨行婆羅門種。姓迦葉氏也。年十有二。外道出家。事波羅奢羅。學聲明僧佉等論。并曆數呪術。及陰陽等。年踰耳順。遽乃心歸。知外法之乖違。悟釋教之深妙。隱居名岳。積習頭陀。初就耶舍瞿沙三藏學經論。其後遍遊五天竺國。 高宗天皇大帝。聞其遠譽。挹其道風。永淳二年。遣使迎接。 天后聖帝。應乾司契。當宇披圖。令住東都居福先寺。譯佛境界寶雨花嚴等經一十一部。 中宗孝和皇帝。循機履運。配永登樞。神龍二年。令住京下於崇福寺翻譯此經。俄屬靈祐虧微。綿區集禍。 喬岳之仙長往。茂陵之駕不還。朕以庸虛。謬膺不構。敬遵前旨。勗就斯編。法師尋繹故文。發揮新句。炎涼不懈。曉夕忘疲。舊翻新翻。凡有四十九會。總其部帙一百二十卷成。以先天二年六月八日。畢功進內。法師戒珠在握。慧炬明心。為法門之棟梁。啟僧徒之耳目。伏願上資七廟。八百之祚長延。下及萬方。億兆之甿恒逸。遠邇寧謐。朝野歡娛。致澆俗於淳源。歸迷生於壽域。暫乘紫機之暇。聊題緗帙之前。所有會名。具於其目云爾。 大寶積經述 唐朝議郎行河南府告成縣主簿徐鍔撰 夫日月出矣。而輝耀十方。時雨降矣。而澡漉萬物。況我身常樂。湛虛空之相。妙覺圓明。融心行之本。唯曒唯昧。不生不滅者哉。是以闢無學之地。聿修迦蘭。啟息言之津。亶作羅奈。智勝菩薩。起方便之緣。淨居天人。發成就之力。稱謂所絕者。其第一義乎。自恒星夜掩。仙虹晝爍。青鉢傳其睟容。寶棺現其金臂。法山摧仞。拂魔箭於危屏。直水橫流。係慈航於彼岸。烏虖妙藏不可以常祕。戒輪不可以終??。雖雙林下砉示於泥洹。逮一千年。遹被於聲教。龍持貝葉。亟傳摩竭之城。象負蓮華。遂滿真丹之境。三十七品。慈悲於火宅。一十二經。引喻於沙界矣。大寶積經者。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及今朝玄奘法師。菩提流志等。咸自西天竺所致也。如來昔在鷲峯。利建平等。金口注海。酌之而不竭。寶言如綸。振之而有緒。烱茲瑞憲。久翳鴻都。原壑屢非。市朝多變。歷代侚齊之主。競興參譯。跋陀授記之言。罕能丕就。洎我唐之有天下也。功橫鐵圍。化緜忉利。苑禦千界。提封萬剎。張四攝之扉。廣納諸有。騁六道之驥。冥濟群惑。太上皇以澤深智海。掌耀禪珠。神皇帝以勛格梵空。胸懸法印。肅敷玄誥。照灑鴻波。歷選緇徒。明敡列寀。博考同異。聿興刊緝。勇振頹綱。嚴持絕紐。爰有沙門大德思忠。東天竺國婆羅門大首領臣伊舍羅等。譯梵文者。求善住緣。悟無生忍。博聞強識。精而譯之。復有天竺沙門波若屈多。沙門達摩。證梵義者。開忍辱場。破煩惱眾。弼諧神侶。明而辨之。復有沙門大德履方。宗一。普敬。慧覺等筆授者。令聞孔膠威儀不忒。手握仙札。受而字之。復有沙門大德深亮。勝莊。塵外。無著。慧迪等證義者。國之大師。佛之右臂探諸了義演而證之。復有大德沙門承禮。雲觀。神暕。道本等次文者。庇影多林。息肩香窟。勤修精進。纂而次之。復有潤文官者。銀青光祿大夫邠王傅上柱國固安縣開國伯盧粲。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詹事崇文館學士兼修國史上柱國東海縣開國公徐堅。朝議大夫守中書舍人崇文館學士上柱國野王縣開國男蘇晉。朝議郎給事中內供奉崔璩等。位列鳳舞。聲流雞圃。分別二諦。潤而色之。復有銀青光祿大夫守侍中兼太子左庶子兼修國史上柱國鉅鹿縣開國公魏知古。兵部尚書上柱國郭元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中書令上柱國范陽縣開國男張說。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修國史上柱國興平縣開國侯陸象先等。朝踐瑣闥。夕遊珠域。護持四法。總而閱之。爾乃杖錫之士。端珪之俊。麻列定筵。林攢樂土。蔭祥雲而演譯。倐換炎涼。吸甘露而勤求。載淹衡晷。大乘章句。義不唐捐。小品精微。拯無遺溺。能事畢矣。佛何言哉。今所新翻經。凡有四十九會七十七品。合一十二帙。以類相從撰寫咸畢。以先天二年六月三十日進太上皇。八月二十一日進皇帝。禁闈曉闢真教上聞。仙宁克怡。宸襟允穆。竦鈞陣於白日。親御靈臺。落雲雨於彤霄。荐加殊尉。賢愚稽首。以為利見仁王。真俗歸心。以為潛登覺道。次有清信佛弟子。前少府監丞李式顏等。皇朝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贈侍中隴西公逈秀子也。復有清信佛弟子。前右拾遺徐鐈等。皇朝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昭文館學士高平公子也。咸屬彼穹。降禍私門墜構。陟遙岵而崩心。瞻冥途而獻福。於是胠篋探笥。檀波羅蜜。廣疊簡牋。首崇書寫。不變槐火。遽盈苔袟。然後裝之鏤軸。綴以瓊籤。羅綵簟而霓舒。播珠函而錦縟。方使猛風吹嶽。長存妬路之文。劫火燒天。不壞多羅之典。 大寶積經 三律儀會第一之一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其山高峻嚴麗可觀。持諸雜種猶如大地。眾華卉木悉皆茂盛。其中復有天龍夜叉毘舍闍緊那羅等。常所遊止。復有種種異類諸獸。所謂師子虎狼麒麟象馬熊羆之屬。止住其中。復有無量百千眾鳥。所謂孔雀鸚鵡鴝??羅鳥鳧鴈鴛鴦命命等類。依之而住。是諸眾生。以佛威力。不為貪欲瞋癡所惱。不相茹食。共相親愛猶如母子。是山王中多諸雜樹。叢林蓊欝枝葉繁榮。謂天木香樹。菴摩羅樹。甄叔迦樹。尼俱陀樹。栴檀沈水。如是等樹。無不備有。復有水陸無量雜華。所謂阿提目多華。瞻婆香華。波吒羅華。婆師迦華。蘇曼那華。由提迦華。優鉢羅華。波頭摩華。俱物頭華。芬陀利華。迦羅娑華。摩訶迦羅娑華。如是等類諸雜名華。光飾山王處處充遍。是山王中常於夜半興大密雲。輕雷細雨。從初至末漸遍其山。八功德水流滋普洽。如??乳頃廓然消散。涼風微動適悅身心。是山王中所住眾生。及諸卉木。滋潤光澤如妙華鬘。微加水灑。光色鮮明倍更增勝。此山王中眾生草木。含滋發暉亦復如是。而此山中生諸軟草。靃靡右旋色香具足。青綠暉映如孔雀咽。其香喻若婆師迦華。其觸又類輕兜羅綿。枝葉華果繁榮茂盛。未甞有一不具足者。山地柔軟無傷趾步。下足之時陷深四指。舉足之時還復如故。其中多有陂泉池沼。清冷盈滿生雜蓮華。青黃赤白紅紫頗梨金火等色。大如車輪。香氣普熏一踰繕那。是山王頂生於大妙寶蓮華座。無降伏寶帝青金剛。以為其莖。大吠琉璃為諸寶鐸。瞻部檀金為廣淨葉。順時清淨。栴檀為臺。瑪瑙寶王以為其鬚。其華縱廣猶如大海。十億阿修羅王常所執持。十億雜色摩尼寶網彌覆其上。十億龍王雨妙香雨。十億金翅鳥王口銜繒綵。十億緊那羅王至誠瞻仰。十億摩睺羅伽王虔恭俯視。十億乾闥婆王歌詠讚歎。十億百千諸大天帝。興布瑞雲。而雨末香燒香衣服華鬘幢幡寶蓋。十億梵王曲躬恭敬。十億淨居天眾合掌頂禮。十億轉輪人王七寶侍從來至其所。十億海王從大海出而敬禮之。十億光明摩尼寶以為照曜。十億淨福摩尼寶珠。為勝莊嚴。十億遍照摩尼寶。為無垢藏。十億妙光摩尼寶。為大照明。十億雜色摩尼藏寶。而為遍照。贍部幢寶為善安持。十億金剛師子摩尼寶。難勝莊嚴。十億日藏摩尼寶。間錯廁填廣大嚴飾。十億不思議摩尼寶。出種種色為妙莊嚴。十億如意寶。出無盡莊嚴。是大蓮華從於如來超過世間善根所生。菩薩志意之所愛慕。遍現諸方。從如幻法出善法業生。以無諍法性理趣。莊嚴如夢法性。無行法印順無着理。遍滿十方一切法界。是順佛境功德所致。若於無量阿僧祇劫。歎其色相功德莊嚴。不可窮盡。爾時世尊。於其華上結跏趺坐。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陳如。尊者阿濕婆氏多。尊者摩史波。摩訶男優陀夷。耶舍。富那。無垢。善臂。憍梵鉢提。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乾連。阿那律。須菩提。離波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優波離。羅睺羅。難陀等。而為上首。悉皆覺悟自性諦理。現證實際。入法本性。度諸有海。行於如來虛空之行。悉能永斷隨眠結縛。而於攝藏。住無所住行空寂靜。於如來所永斷疑惑。入佛智海勝信道中。利益世間為不請友。常能衛護一切眾生。與諸有情為不捨友。通達佛法。所行境界守護聖法。誓願受持諸佛正教。現前得生如來種性。善能趣向一切智智。 復有菩薩摩訶薩眾八千人俱。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等。而為上首。所謂最上智智菩薩。最上寶智菩薩。一切語言智菩薩。無著智菩薩。花上智菩薩。日上智菩薩。月上智菩薩。無垢上智菩薩。金剛智菩薩。遠塵智菩薩。光幢菩薩。妙高幢菩薩。寶幢菩薩。無礙幢菩薩。華幢菩薩。淨幢菩薩。日幢菩薩。端嚴幢菩薩。離垢幢菩薩。遍照幢菩薩。陀羅尼威德菩薩。寶威德菩薩。大威德菩薩。金剛智威德菩薩。無垢威德菩薩。日威德菩薩。月威德菩薩。福山威德菩薩。智照威德菩薩。普勝威德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寶藏菩薩。日藏菩薩。清淨功德藏菩薩。法海藏菩薩。遍照藏菩薩。齊藏菩薩。勝蓮華藏菩薩。日眼菩薩。淨眼菩薩。無垢眼菩薩。無礙眼菩薩。普明眼菩薩。善利智眼菩薩。金剛眼菩薩。寶眼菩薩。虛空眼菩薩。普眼菩薩。天冠菩薩。照法界摩尼冠菩薩。妙菩提摩尼冠菩薩。照十方冠菩薩。出現一切佛藏冠菩薩。超一切世間冠菩薩。普照冠菩薩。無映蔽冠菩薩。執持一切如來師子座冠菩薩。普照法界虛空冠菩薩。梵王髻菩薩。龍王髻菩薩。一切佛變化影像髻菩薩。妙菩提髻菩薩。一切願海音聲摩尼王髻菩薩。放一切如來圓光摩尼寶雷聲髻菩薩。一切虛空無差別表示摩尼寶網覆髻菩薩。一切如來法輪聲髻菩薩。一切三世名輪聲髻菩薩。大光菩薩。無垢光菩薩。寶光菩薩。離塵光菩薩。法光菩薩。寂靜光菩薩。日光菩薩。神變光菩薩。天光菩薩。福光菩薩。智光菩薩。法光明菩薩。神通光菩薩。光照菩薩。華光菩薩。寶光菩薩。覺光明菩薩。梵光菩薩。普照光菩薩。梵音菩薩。海音菩薩。地吼音菩薩。世間王音菩薩。山王音菩薩。山王相擊音菩薩。遍法界音菩薩。一切法海雷音菩薩。摧伏諸魔音菩薩。大悲理趣雲雷音菩薩。遍息一切世間苦惱音菩薩。法勝涌菩薩。殊勝涌菩薩。智勝涌菩薩。福須彌勝涌菩薩。功德最勝涌菩薩。名聞勝涌菩薩。普光勝涌菩薩。大慈勝涌菩薩。智照勝涌菩薩。如來種姓勝涌菩薩。光德菩薩。勝德菩薩。法涌德菩薩。遍照德菩薩。法德菩薩。月德菩薩。虛空德菩薩。寶德菩薩。光德菩薩。智德菩薩。婆羅帝王菩薩。法帝王菩薩。象帝王菩薩。梵帝王菩薩。山帝王菩薩。眾帝王菩薩。天帝王菩薩。寂靜帝王菩薩。不動帝王菩薩。最勝帝王菩薩。菩提寂靜聲菩薩。無著聲菩薩。地聲菩薩。大海聲菩薩。音聲菩薩。照法聲菩薩。虛空聲菩薩。一切聲菩薩。善根雷聲菩薩。發悟本願聲菩薩。摧一切魔軍聲菩薩。智須彌覺菩薩。虛空覺菩薩。清淨覺菩薩。無礙覺菩薩。開寤覺菩薩。照三世覺菩薩。寶覺菩薩。廣大覺菩薩。普光覺菩薩。法界理趣照覺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千人俱。皆悉安住普賢願行。所行無著者。普遍一切諸佛剎故。變無邊身者。親近一切佛如來故。所緣無際限境界清淨者。了知一切佛神變故。趣無量者。往詣諸佛現等覺處。無休息故。無邊光明者。於一切法實相海中。得無邊智光明故。無邊劫中說功德無盡者。辯才清淨故。等虛空界者。智所行境清淨故。無所依者。隨世意樂現色身故。能離翳者。了知無有眾生界故。虛空智慧者。放光明網遍法界故。究竟寂靜者。最寂靜心故。一切陀羅尼種性智境界者。於三摩地勇猛無畏者。眼住法界盡其際者。於一切法住無所得者。遊無邊智海者。已度智彼岸者。般若波羅蜜多者。般若波羅蜜多到一切世間波羅蜜者。於三摩地彼岸得自在者。復有五百比丘尼俱。其名曰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瞿曇彌比丘尼。安隱比丘尼。優鉢羅華比丘尼。瘦瞿曇彌比丘尼。耶輸陀羅比丘尼等。而為上首。復有五百優婆塞俱。其名曰善威德優婆塞。天威德優婆塞。慧光優婆塞。名稱威德優婆塞。超名稱威德優婆塞。善慧優婆塞。月德優婆塞。月歡喜優婆塞。大歡喜優婆塞。羅睺賢優婆塞。大賢優婆塞等。而為上首。復有五百優婆夷俱。其名曰大光優婆夷。善光優婆夷。善身優婆夷。可樂身優婆夷。賢德優婆夷。月光優婆夷。光明優婆夷。勝光優婆夷。善眼優婆夷等。而為上首。及餘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圍繞恭敬。而為說法。所謂廣說三律儀品。一切如來毘奈耶法。開現一切諸菩薩行。明照法界入諸法門。能淨莊嚴一切佛剎。摧諸邪論降伏魔怨。令眾生界心得歡喜。開曉有情稠林之心。隨眾生意而為宣說。開示照曜眾生諸根。令其轉趣。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求於佛法力無畏者。攝受何法而修行之。攝受何法增長成熟諸如來道。攝受何法取諸功德。增長證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佛告大迦葉言。善哉善哉。迦葉。汝今所問多所安隱哀愍世間。義利饒益安樂人天。乃能問佛如是之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大迦葉及諸大眾。受教而聽。佛告迦葉。若諸眾生。求佛智慧力無畏者。是等眾生。無有少法為其可得。無所依倚種諸善根。迦葉。菩薩乃至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所得者即為著想。若著想者。於佛法外起有為想。於有為外起無為想。即於佛法而生想著及起解執。起解執時於佛法中堅住不捨。當知是人不名為向無上佛道。何以故。以於佛法起想執我。而作勤修。則與我執數相應故。而不捨離。則分別所分別。由是分別所分別處。則為所害。若為所害則便馳騁。若馳騁者則有流轉。若流轉者則有貫穿。有貫穿者則有妄想。有妄想者則有分別。有分別者則增妄想。若增妄想則有遍計。若有遍計則離寂靜。若離寂靜則有隨逐。若有隨逐則有遊行。若有遊行則便失壞。云何失壞。謂失安隱。云何安隱。謂無分別。若失壞者則便常入。若常入者則便親近。若親近者則有隨眠。若有隨眠則有相續。若有相續則增相續。若增相續則遍相續。若遍相續語則狂亂。語若狂亂則便誑惑。若有誑惑則便憂惱。有憂惱者則有悔恨。若有悔恨則依倚無明。為憂喜損害。而於是中。無有少法。可為依倚。然從妄想流澍生故。為想繫縛。從想繫縛則想相續故名想縛。無有實處。一切貪處忿瞋癡處。皆是虛妄遍計分別增分別。計度增計度。是故彼人不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是名愛處。何名愛處。無有定法名之為愛。名為愛者。名愛處所。然有愛者但由堅著。若堅著時為虛空愛。若虛空愛生執著者。彼人即當得愛執著。我愛執著者。眾生愛執著者。善不善愛執著者。迦葉。是人則於一切空法。起非空分別則於非物而生物想。何謂為物。謂以菩提若以菩提為其物者。彼彼眾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薩。於是中想若不可得。彼中想者。亦不可得。是名我想無真實句。此即增語。所謂我想。若復有能圓滿薩埵。則圓滿菩提。何謂菩提。所謂圓滿猶如於幻。云何如幻。謂說大我想者。大命想者。若復以想依止想者。則由非想依止非想。若以非想依非想者。則由狂醉故醉。若由狂醉故醉。則以苦逐苦。若以苦逐苦者。則彼彼如來皆說安住。狂言馳騁者。何故名住狂言馳騁者。謂增作意。若增作意則有貢高。若有貢高則有言說。若有言說則便增說。若有增說如來記之。是言說者教授者所持者。是故諸法皆從作意而得生長迦葉。如上空中有雲聚起。不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而來。是故如來名實語者。知是雲聚非十方來。如實說之。以其義說。理相應說。以實理說。言雲聚者。則為非聚故名雲聚。何名雲聚。以其各別起相狀故。云何種類各別相狀。以種種相皆是廣大。迷惑相續。而於其中無少大相以為可得。汝觀雲聚起廣大相。則為非相。若非想者。但由畢竟廣大之相。非實雲聚。迦葉。譬如有人語他人曰。可共往詣蔭處坐耶。智者言曰。我不往坐。彼作是言。我於今者不作是說。但言是蔭。爾時智者復語彼言。汝言蔭者即是非蔭。迦葉。汝觀彼人乃至隨俗猶能覺了。如是如是迦葉。如來如實了知諸法真實理性。於大眾中正師子吼。復次迦葉。如來樂欲於隨順法住非順想。於諸眾生所有我想。於如來所是第一義。何以故。如來今者已知彼想。悉知一切眾生想者即為非想。此是最勝祕密之言。或有愚夫而生違背與如來諍。是故我言。世與我諍。我不與世諍。云何名世。所謂眾生。何故眾生名之為世。如來了知如是世間。是故眾生名之為世。如彼愚夫異生之解。則便壞滅。極為所害。此是彼等常得信住。隨其世俗所謂無明。何以故。彼居大。闇名住世者。若住世者則便有貪。若有貪者則便有瞋。若有瞋者則便有癡。若有癡者則為不淨。若不淨者則便相違。與誰相違。所謂如來及聲聞眾若相違者則便乖背。若乖背者則重相違。重相違者則樂於有。樂於有者心則求之。求於有者則便遍求。若遍求者則不知足。不知足者則多所作。多所作者則便多欲。若多欲者彼則隨眠於三界中。若隨眠三界則令他隨眠。令他隨眠者彼則隨流。亦隨流行者。若是隨流隨流行者。則趣於死。若趣死者則不趣涅槃。不趣涅槃者則至非行處。至非行處者則趣地獄。如是迦葉。由不祥法與之相應。瞋忿毒心及不覆蔽。不覆蔽者不觀我想。不觀察者作一合想。不能銷滅我及我所。何名為我執。不實故。住種種想造諸世業。若如是者。彼執我相以為其我。何名我所。謂貪欲。故名為我所以於諸欲與身和合即起貪心。起貪著已能壞戒蘊。便於他所生不善心。由瞋覆蔽互相輕毀。及於財物攝為己有親近守護。是名我所。有我所者則有流轉。有流轉者則有迷惑。有迷惑者則有誹謗。有誹謗者則便有瞋。有瞋恚者則有吞害。有吞害者則為所燒。為所燒者則便遍燒。如是等過皆由貪欲。起男女想及以命想是我所有。名為我所。以是義故。說我所者則罵己身。一切愚夫。以我隨眠為愚夫法。是故說之以為我所。迦葉。若有眾生不聞此法。而說菩提及菩薩行。則為非行。言菩薩行者。實無所行是菩薩行。復次迦葉。若諸菩薩得行圓滿無有缺減。清淨極清淨遍清淨者。是人則能說此大法。名有勢力勇猛精進。其所說法等於虛空而無積聚。為如理者。有功德者。能修行者。終不為彼不如理者。無功德者。不修行者。汝等應當受持此法。於是法中勿生執著。何以故。如來所說最為第一。為於最上應供。有情而發問故。我以勝法而為解說。云何勝法。謂無法想。迦葉。如是菩薩具足護持最初淨戒。心不貢高。不造無間業。不犯比丘尼。亦不親近諸俗人家。遠離殺生及不與取欲邪行法。離虛誑語離間麁惡雜穢語言。遠離欲貪瞋恚邪見。既不自惱亦不惱他。不與欲俱亦不受欲。不為博戲亦不教化。終不親近不男之人。不往婬女寡婦處女之家。不近他妻。亦不親近羅捕魚鳥畋獵魁膾旃荼羅等。於飲酒人不執其手而與闘諍。離此諸事。如避惡狗旃荼羅輩。由住慈心。於彼一切所遠離者。乃至不起一念惡心。有二十處應當遠離。何等二十。謂離女人。亦不與他調戲麁言論義諍訟。於父母處及佛法僧。離不恭敬。若諸女人減二十眾不為說法。除有男子。終不往詣比丘尼尼僧說法會處。不應問訊諸比丘尼。不與女人作其書疏。或為他人傳書送彼。應付丈夫勿付婦女。於一切時親族別請終不受之。不以欲心經須臾頃住女人前。又亦不應捨離本居往其屏處而與女人共為談說。不得隨逐比丘尼行。若比丘尼所施衣服不應受用。除在四眾演說法時。為說法故有施衣者。應生是心猶如大地。然後受之。不應別觀施者之面。若聞有尼勸導施衣不應受用。若比丘尼勸請受食。設令病苦終不受之。況復無病。若有寡婦而來請食。僧數不滿亦不受之。又亦不應入尼眾內。不應喚彼比丘尼來。若比丘尼來喚菩薩。應離住處拱手仰頭背而捨去。若說法時有比丘尼來禮其足。無令足動。但應目視雙手掌中。善男子。不應唯身修習精進。亦當勤心正念一處。於諸境界勿起貪瞋。為求一切智故。起堅牢誓。聞是法已。成就信心應當修學。迦葉。若有趣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等。適聞此法。不能生於如實深信。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修學故證彼菩提。非不修學而能得證。若不修習得菩提者。猫兔等類亦應證得無上菩提。何以故。不正行者。不能證得無上覺故。何以故。若不正行得菩提者。音聲言說亦應證得無上菩提。作如是言。我當作佛我當作佛。以此證故。無邊眾生應成正覺。迦葉。若有眾生修學此行。甚為難有。猶尚不能經一晝夜專念在心。何況一劫乃至千劫。是故如來出現於世。甚為難事。迦葉。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若經一劫百劫千劫乃至億百千劫。為一眾生同唱是言。汝應作佛汝應作佛。是諸眾生。悉共圍遶相續唱言。當得成佛當得成佛。如是次第。出息入息猶可斷絕。彼所發言曾無間斷。如是之言。尚不能熟初菩提心。何況能證無上佛果。若能證者無有是處。迦葉。我滅度後末法之時。及與汝等已般涅槃。不為諸天之所信護。當於爾時。多有眾生聞我功德。發菩提心。於中或有諸比丘等。雖發無上菩提心已。而便安住二十法中。何等二十。所謂親附諸比丘尼。受不淨食。貪著美味。受比丘尼勸化飲食。迦葉。譬如今世多聞比丘住阿蘭若或聚落中。勤修習法。於當來世諸比丘等。亦復如是。於聚落間或阿蘭若。與比丘尼聚集言談問答法義。彼諸比丘及比丘尼。多生染心少生法心。迦葉。汝觀是輩得菩薩名。墮大危險取於惡趣。當於爾時初為法緣而相親附。互相見已欲火燒心。動於脣口表其欲念。彼相近時初為弟子。以阿闍梨法而申禮敬。自此之後當漸遣使。通致語言道路期會。或於街衢或在寺內。遙相瞻視。於出入時問其所由。互稱親族結為姊妹。彼等由是數相見故。而相習住。既習住已生於染心。生染心已共為穢事。為穢事已更以非梵行名而相呼召。由行非法退失菩提及以善趣。遠離涅槃棄捨如來。違背正法厭惡於僧。在於屏處。起欲恚害諸惡尋思。是人無有菩薩勝業四淨梵行。譬如今時勤修梵行諸菩薩眾。於未來世起欲恚害惡尋思者。亦復如是。迦葉。當於爾時住是種類。所謂惡行賊行矯行。汝觀爾時毀禁戒者。聞是等經便生誹謗。若有已能住戒布施。生於歡喜發菩提心。後聞是經復生謗毀。汝觀爾時有此相貌。可為記驗。若聞是經而生誹謗。於中智者。修淨戒者。持正法者。知是經內說此比丘名不知法。即應捨離。如是等人。此輩無心愛敬法故。 大寶積經卷第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 三律儀會第一之二 復次迦葉。當於爾時。有人詐現修菩薩行。便自顯揚生於放逸。生放逸已。謂勝獨覺及阿羅漢。住於非理。名不可治。當墮惡趣。復次迦葉。未來有人住於非業作非業故。取眾生相為說法故。處處遊行唯修似行。極似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熾盛流布。若有如實說是經者。則為他人憎嫌捨棄。於是經中。起邪見想。是愚癡人不知此經呵責破戒。迦葉。當於爾時。皆為賊行之所穢污。是故彼人不思己過。能甚破壞正等菩提。由覆藏故懷羞而謗無上佛果。復次迦葉。當爾之際。不隨順僧。不知恩報。而行開發。云何開發。謂開發他心。如來說彼數以語言誑惑他故。招致飲食。迦葉。當於爾時。不護語言。訶毀如來別解脫戒。復與不護語人同其事業。不攝威儀住不淨處。為住不淨處者。說諸法門。此法漸當為人輕賤。如是漸漸。多有女人棄捨丈夫入於寺舍。為聞法故而便就坐。時有比丘。即為宣說相似涅槃。迦葉。我觀爾時。有五百數非法之門。不修行人常當隨順。五百煩惱悉無所減。諸有所為與俗無別。當有如是大可畏事。而復於中希望利益。是故求菩提者。不應親近諸比丘尼。亦不應行如是之行。常當捨離一切交遊。應一切時捨諸利養。受行乞食。捨所愛服受糞掃衣。棄捨一切樓閣房宇床鋪臥具。應住谿?巖窟樹下。捨離一切病緣醫藥資具所須。依陳棄藥。知諸眾生昔為親屬。行大慈心。常應忍受捶打呵罵。終不捶打毀罵他人。捨離一切知友施主諸眷屬家。應當隨順自業行智。不應同彼在家俗人。常應順奉波羅提木叉教。迦葉。世若有人於別解脫起違背想。則為於佛力無所畏而生違背。彼若於佛力無所畏生違背者。則於去來現在諸佛而生違背。由此未來所受異熟無量大苦。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受地獄苦。比前眾生所受苦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乃至算數譬喻。優波尼沙曇分亦不及一。若欲遠離如是苦惱。應當遠離如是種類惡行。比丘縱遠相去千踰繕那。亦應遙避。何況近耶。若但聞名尚應棄捨。何況見聞而不遠離。是故應當親近一法。何等一法。謂一切法悉無所有。若得諸法無所有忍。則不親近供養承事如是惡人。是人復應親近二法。云何為二。謂求諸法本無所有。及求諸法性。而亦不應起於求心。應云何求如所求者都不可得。不可得中不應起無所得心。猶如邪見。如是離一切三界心順菩提行。離一切相心。順菩薩行。菩薩行者。謂前所說為菩薩行。是故聞此法已應捨離之。則於來世親得奉事彌勒世尊。心不貢高亦不卑劣。作是唱言。快哉安樂。我得解脫魔之羂網及諸惡趣。迦葉。若於後時聞是經典。不驚不怖。及見己身於中隨順。復能發心受持此教。佛知是人定當守護我之正法。迦葉。譬如長者財寶無量。子於家中。乃至見一盛水之器。起父財想。彼於異時。其父喪亡資財散失。忽見其器尋自念言。是我父物。將置身邊或時藏舉。迦葉。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復如是。聞此經已作是念言。此是如來柔軟微妙大梵音聲之所演說。復有比丘聞已誹謗。持法比丘作如是言。此最真實如來所說。彼持法者。人眾微少住處劣弱。將如是經晝夜藏舉。極遭誹謗。如是等人我亦知見。悉皆付囑彌勒世尊。於最後時。當為衛護如來法城。次後當為無礙大施。復次迦葉。若善男子聞是法已。隨其智慧而修行之。成就深信正見眾生。於當來世遇彌勒佛。初會之中具修梵行。於最後時。亦當衛護如來法城。迦葉。我今普觀。乃至不見一人不親近我。於當來世五十年中。聞是經典不生誹謗。則能受持讀誦之者。無有是處。若於此時。得見我身。及以奉事供養之者。彼於來世五十年中。當得讀誦受持是經。不待於我歎其功德。彼等自成一切智智同一體時。隨念於我。心生歡喜作如是言。希有奇特釋迦牟尼佛。善能攝受護念我等。是故迦葉。應學此法。學此法者。隨所樂求一切功德皆不難證。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已究竟無復志求。於此法中。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是中極為知足。終不能成一切智智。世尊。無上菩提是希有事。於我聲聞難為證得。佛告大迦葉言。我不為汝說。然今因汝為他敷演。汝今勿於如是大事而生疑惑。汝等亦當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復次迦葉。若諸眾生成渴法心。成求法心。漸次皆證無上菩提。既證得已。為斷一切希求心故。與諸眾生宣說正法。迦葉。菩薩應當成就四法發大精進。何等為四。云何精進。所謂不求色受想行識。求無漏法。謂無地界。無水火風界。不說地界。不說水火風界。所有言說悉名表示。是表示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取表示法以為堅實。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等於如來所實無疑惑。若他問言。是表示法非真實者。佛之音聲言說表示為虛妄耶。若有此問當云何答。佛告大迦葉言。於未來世有諸比丘。不修身戒。心不識義理。瞋恚熾盛言辭麁獷。於是經典不能受持如法讀誦。何以故。彼住色受想行識生心故。未來比丘。住是經典表示法中。如住色受想行識生故。復有一類諸比丘等。住在家法。於勝義諦無復志求。如生盲人以金華鬘冠飾其首。而不自見。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復如是。聞是等經言說文字。尚不受持。況復能入所修勝義。譬如幼童若男若女。為大丈夫之所訶叱。此幼男女。於後異時。聞是人名驚恐怖畏。當於爾時。諸比丘等亦復如是。聞此等經如實說過。知已不悔樂好衣服。返於是經而生怖畏。迦葉。如繫蝦蟇在獼猴手。而此獼猴面不迴顧。當於爾時。諸比丘等亦復如是。聞此等經違背不顧。不住其前。迦葉。譬如野干為狗所逐走趣塚間窟穴深坑。當於爾時。諸比丘輩亦復如是。聞說此經如野干走野干走者。謂犯禁戒誹謗是經。聞是經已退道還家。馳求欲境趣向女人。趣於闘諍喧雜醫術及以斷事。而於其中多犯禁戒。我說此等如趣塚間。身壞命終墮於惡趣。如趣窟穴。馳騁劍葉刀刃槍林諸大地獄。如趣深坑。迦葉。當於爾時諸比丘輩成就如是野干之法。不能悟入如是等經。但能毀謗稱揚過失。身壞命終墮大地獄。 復次迦葉。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若表示法非真實者。如來言說亦非實耶。彼若說言。佛之表示名為真實。諸表示法亦應名實。有智比丘應問之曰。大德今者為執何事。為執空耶。為表示耶。彼若說言。我執表示。應報之曰。汝即是佛。何以故。汝有言說表示法故。彼若說言。我執於空。應問彼言。當為我說。執何等空。何以故。不可言說名之為空。若執表示以為空者。或於我我所眾生壽者。非空執空。又問彼言。汝意云何。樂一切法空不。彼若答言。我不喜樂一切法空。智者言曰。汝久忘失沙門釋子。何以故。佛說一切空無我故。不說有我眾生壽者數取趣故。彼若說言。一切法空我樂空性。應語彼言。汝心尚樂一切法空。況復如來應正等覺。復次尊者。為眼是如來。耳鼻舌身意是如來。彼若說言。眼是如來。耳鼻舌身意是如來。應語彼言。汝於今者。亦是如來。彼若說言。眼非如來。耳鼻舌身意亦非如來。應語彼言。仁者汝作是言。眼表示非如來。乃至意表示非如來。即非表示是如來也。我於此處豈不悟耶。彼若說言。眼非如來。亦不離眼而有如來。乃至意非如來。亦不離意而有如來。應語彼言。如來所說十二處有。謂眼處色處乃至意處法處。此即眾生及眾生名字。仁者。為眼是如來非如來耶。乃至法是如來非如來耶。彼若答言。眼是如來乃至法是如來。應告之曰。如仁者言。一切眾生及山林大地應是如來。彼若答言。眼非如來。乃至意非如來。復應告曰。如仁者言。如來即法及以非法。彼若說言色非如來。乃至法非如來應告彼言。若如是者。豈以非法為如來乎。彼若說言。即以非法以為如來。應告之曰。若如是者。所有眾生。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尊宿。殺害生命。犯不與取。行欲邪行。虛誑離間。麁惡雜穢。貪瞋邪見。應是如來。彼若說言。非非法而是如來。應告之曰。非法非非法應是如來。若非法非非法是如來者。則無表示。仁者。無可表示是如來耶。迦葉。應當如是折伏愚人。我不見有世間人天。能與如是如法說者。而共對論。唯除瞋恚愚癡之人不堪忍者。雖為開示不生信心。毀呰空法棄捨而去。迦葉。汝等應當受持是經。於未來世有諸比丘。持是經者。當得三名而為表示。何等為三。謂說斷滅。無物無蘊及無恭敬。當爾之時。如是經典為他誹謗。汝觀爾時。不恭敬佛。不恭敬法。但依表示名字語言。虛荷僧名而無實德。雖稱佛號於他開示而不能解。云何可得瞻奉如來。雖說佛法。而不能知如來意趣。云何得名為善說法。四雙八輩是佛弟子。聲聞之僧。但知其名。於彼功德不知其義。不能領受依名實德。為於衣服飲食臥具病藥緣故。毀謗於法。菩薩於中應勤精進。於是等經。深生希有樂欲之心。受持讀誦。何以故。是人來世為護法城。迦葉。我念過去九十一劫空無法時。如是等經不復流布。又念過去超於千劫。有佛出世。號休息熱惱。住世八萬四千劫。成熟菩薩利益世間。又念過去。復有如來。號無邊力。住世二十億劫。於二十億劫行菩薩道。然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汝觀於佛。修習幾何難作之行。攝諸眾生。復次迦葉。劫濁盡世。我等不應輕賤己身。何以故。於劫濁中。乃至一人能於我所信解此法甚為希有。一切眾生不持刀杖。追逐我等亦為希有。何以故。此法即是善丈夫法。謂於諸行為無行想。難了知故。若有我見眾生見命見數取趣見有見。若依諸蘊起於戒見若多聞見佛見法見涅槃見。若有起於涅槃見者。如來悉知見為邪見。何以故。佛於涅槃而無分別亦無所得。若於涅槃起於分別及有所得。如來盡說名為邪見。若邪見者則名無智。若無智者名為損害。若損害者名曰愚夫。名愚夫者。於大菩提則無樂欲。乃至遠離生天勝道。迦葉。於未來世。當有比丘。年紀二十三十四十乃至百歲。為老所侵。莊嚴衣服。雖剃鬚髮毀壞威儀。老病衰朽無有威光。趣向邪法。臨命終時。由罪意樂之所障蔽。熟思已犯懈怠不修。而於三處示現證得。何等為三。或矯現威儀。或復詐現修持淨行。或舉手自稱言。我無與等。以此三處示現有證。斯人咸墮增上慢中。臨命終時心生追悔。既命終已生地獄中。是故迦葉。我今分明宣告汝等。我為汝等真善知識。樂欲利益哀愍汝輩。不令於後受大熱惱。如慕理迦(唐言尾宿)。畔地迦(唐言路生)。波利婆羅理迦(唐言女梵志)。受諸苦毒。迦葉。我終不聽執著我見眾生見壽者見。補特伽羅見者。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我若不許強出家者。皆為是賊。食重信施。亦不成就真比丘戒。迦葉。寧當絕食至於六日。不於我法得出家已食重信施。起於我見眾生壽者數取趣見乃至涅槃見。是故菩薩應發精勤不應執著我眾生壽數取趣見有見涅槃見。為斷一切見故應當說法。迦葉如是等經。我今付囑諸菩薩等。何以故。彼等意樂同於我故。若彼意樂同於我者。是我伴侶。我伴侶者。則便堪能受我付囑。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眾苦所逼迫 都無能救護 唯除世導師 無有戲論者
推薦閱讀:
諸苦惱眾生 修下劣邪道
漸增諸欲貪 由斯墮惡趣 無導無救護 住之嶮曠遠 趣向邪道中 終無安隱處 譬如人持財 求利行遠道 於中群賊起 劫盡諸貲財 失財已空歸 為利增熱惱 所貸他人財 被債倍生苦 斯等亦如是 為法故出家 本所持法財 白業皆銷滅唯淨剃鬚髮 愚墮諸見中
執著我眾生 補特伽羅想 說空法比丘 不著數取趣 於此起謗心 速墮於地獄 以瞋恚因緣 遞互相誹謗 自犯畏人知 妄宣他過失 身惡及口惡 意業多諛諂 顛倒隨見流 斯人生惡趣 造諸惡業已 速疾往三塗 眾苦所燒然 無能救護者未來有比丘 卒暴多瞋恚
逼惱諸出家 趣向菩提者 此諸可畏眾 誹謗如是經 不復能信受 釋師子之教 互起瞋恚心 遞共相苦切 更相揚過失 惡名遍十方 虛加惡唱他 於己便生恥 柔和者劣弱 邪友勢力增 是知正法衰 惡人多勢力 我之所愛子 謂諸善比丘應趣向餘方 往求安隱處
從惡得解脫 於此起悲心 宜於是經中 當自審思念 佛有如是教 當樂住餘方 正法滅壞時 柔和者難得 相隨俱往詣 如來稱歎所 或有言此處 可離不可居 當詣大仙人 得大菩提地 復有稱仁者 汝實善為言 繞塔以求真 是名世尊教寧當至於彼 悅意菩提地
不可恒此居 沒於瞋迫所 比丘當詣彼 為我故應行 見佛所遊方 昔曾安止處 經行宴坐地 若石及空閑 集已共諮嗟 為之數啼泣 言是彼大仙 經行受用處 昔日曾遊止 轉無上法輪 有為悉無常 我等今不見 人及非人等 天龍皆會集善化令歡喜 何乃見空虛
時往道場中 最勝菩提地 同來集會已 當如理思惟 世尊於是處 成無上佛果 驚怖惡魔軍 猶如野干眾 是為道場地 大覺所端居 過去及未來 一切諸佛座 安處大雄尊 億天所敬禮 七日加趺坐 諦視菩提樹 瞻觀供養畢 次往鹿林中言此轉法輪 聲聞於梵世
彼諸比丘等 當為數悲啼 為欲調五人 導師來至此 五人初見佛 各起憂惱心 立制自相要 我等勿為起 時大悲世尊 哀愍群生類 為五比丘說 甘露果時成 禮轉法輪方 心悲數啼泣 次往涅槃處 感佛最後身 於此雙林下 利益群生類碎身分支節 於茲般涅槃
嗚呼大聖尊 釋迦大寂滅 今但聞其名 惜哉我不見 大師復於此 最後度善賢 能以智先知 此為最後度 或修時壽盡 或發趣命終 或修己身亡 彼皆生善趣 從於彼時後 深廣法沈淪 持戒毀禁人 皆當得供養 受他重信施 速墮惡趣中汝觀諸比丘 有如是差別
智者修雖後 速受人天身 是等照世燈 憐愍世間者 大智諸菩薩 慈心利眾生 常作勤修事 勇躍心歡喜 當成大覺尊 亦逢事彌勒 供養彼如來 眾中蒙授記 隨心所憶念 為彼大威神 我說誠實言 安慰如是輩 彼雖不見佛 而與見佛同 我昔求菩提 禮敬於諸佛 若諸女人等 趣無上菩提 我及無量佛 皆當安慰彼 速成男子身 得見於彌勒 供養彼如來 所求悉如意 應學諸智者 淨信而出家 堅固樂欲心 多聞學持戒 於彌勒佛前 得受其記莂 是故聞勝利 起信修善賢 安住堅固心 攝諸眾生類 誰於如是處 求而不得之 有慧及精勤 菩提不難證 修習慈悲念 捨離諂曲心 常樂在空閑 是則菩提道 若人於是法 空說不能行 眾皆禮敬之 此為可畏賊 若人為飲食 及諸利養事 受持正法門 互共相傳說 斯惡活命人 名為空過世 於此捨人身 惡趣受眾苦 或於佛法內 假名為比丘 誹謗於契經 善說解脫禁 言我具弘宣 所有木叉教 雖為比丘像 終失人天身 若誹謗人天 及毀一切智 如是謗法人 得罪復過彼 善防身語意 令不起諸惡 能除此三行 必當得涅槃 復次迦葉。如來滅後。昔於佛所深種善根諸比丘等悉般涅槃。具勝意樂諸眾生類命終復盡。後五十歲正法滅時。當有比丘性懷貪著。猛利貪欲映蔽其心。樂離間語毒害於他。言詞麁獷慘勵顰蹙。住三法中。何等為三。所謂醫道。販易。親近女人。住此三法。退失四事。何等為四。謂退戒蘊善趣果證如實見佛。由退此四。復成四法。不生厭離熾盛增長。云何為四。所謂嫉妬增長熾盛。瞋恚惡心增長熾盛。耽著種族增長熾盛。貪著飲食積聚眾味。愛樂衣服映蔽心故置之篋笥。專行此事以為常業。於沙門法空無所獲。亦不發生沙門證道。聞是等經當墮四處。何等為四。謂墮謗法。佛所不許而反說之。獨為女人宣說法要。毀謗如來別解脫戒。聞是等經轉加壞法。而墮生長惡業之中。迦葉。譬如惡狗以苦膽灌鼻。於意云何。彼狗倍生凶惡心不。迦葉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佛告迦葉。彼等惡人猶如惡狗及毘舍遮。見有比丘住淨意樂。持是法者。說是法者。住於真實少欲之者。歎少欲者。於是人所不生歡喜而起厭背。心懷怯劣復生熱惱。以其瞋恚障蔽心故。作是念言。我等住在非時非處。於非時中而為他人輕毀我等。是故聞說如是等經。起於誹謗面加毀辱。瞋恚麁言此非佛教。此輩受用多欲因緣。非少欲者。迦葉。我種種名。讚歎少欲及以喜足。名為易養。亦名易滿。名淨除者。行頭陀者。極端嚴者。我亦讚歎住阿蘭若者。發精進者。遍淨命者。汝等不應多修貯聚箱篋等法。何以故。應當修習如是法故。汝等不應猶如銅鈸空有其聲。應順如來修行此法。又亦不應起重瞋恚。亦復不應攝取事物。應當住於無事無物。勿於處所生住著心。應無所住。不應自讚。亦不應畜牛驢等類。不應成就住懈怠處。應當發起殊勝精進。捨離不善攝受善法。迦葉。我種種名讚歎寂靜。住阿蘭若不處憒閙。今於是中。種種名說極淨除行。若有不住極淨除者。具大欲者。成罪惡者。即當誹謗諸有安住極淨除者。迦葉。譬如愚夫於四月中。服蘇患渴。尋詣池所求水而飲。他人謂曰。汝已服蘇勿復飲水而致命終。是時愚夫瞋蔽心故。毀呰罵詈不順他言。飲水而死。迦葉。如是如是。未來比丘。貪著有見住不善行。有持法者。作是教言。此是應作。此不應作。彼惡比丘瞋蔽心故。毀呰罵詈謗是經典。迦葉。今時尚有於如來所多興諍競。何況未來。汝且觀是賢護比丘。如來制戒。令諸比丘受一坐食。瞋蔽心故。於夏三月不至我所。迦葉。今於我前。尚有如是輕梵行者。況佛滅後。貪著飲食衣鉢病藥。睡眠所覆瞋恚猛利。如是比丘聞是法已。尚不恭敬如來大師。豈能敬彼持法比丘。迦葉。名為不善。亦名極惡。如是法寶即當隱沒。於中若有求大利益。善男子善女人。信我教者。後滓濁世極覆藏時。善人難得。時聞如是等甚深法已。應為如理者說。不為不如理者。為信者說。非不信者。我今亦為如理者說。非不如理者。為信者說。非不信者。迦葉。譬如惡馬不受被甲。若同良馬為被甲者反生驚怖。何況更聞螺貝鼓聲。能堪受者無有是處。如是如是。破戒比丘。無有時分堪能忍受善丈夫法。猶如惡馬反生驚怖。迦葉。破戒比丘。乃至聞說一言諸法無我。執我想故。於中便生怖畏諍競。何況聞說被善甲耶。若被甲已。即能降伏百億魔軍。而令畢竟不生闘諍。諸善比丘被精進甲。不破根本頭陀功德。淨除根本。無貪恚癡根本。無嫉妬根本。離欲根本。獨處性根本[宋-木+悎]寤根本。於一切時一切種中。不應發起恚貪之心。於種種物無所希求。如是被甲名無根本。若被如是種種甲已。應發無上菩提之心。於一切處不應執著。況起我想。是故不應起於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數取趣想。女想男想。地水火風想。欲界色界無色界想。持戒想破戒想。空性想。取要言之。一切諸想皆不應起。以一切想無所得故。迦葉。貪若實有則應了知。近之令滅貪愛之心。非住一處無住可得。唯除妄語。是故如來名實語者。如來說之諸所有貪皆為非我。如是諸法是沙門法。諸沙門法皆無所得。若復有人著此想者。是人則為著我想等。如須彌山。退失聖教諸沙門法少不可生。亦復不能住沙門法。如是廣大最勝之法。於彼愚夫癡所衰損。少不應說。何以故。若執少法。則當攝受極怖畏處。大地獄中住之一劫。迦葉。汝觀俱迦利比丘(唐言惡時者)。提婆達多比丘(唐言天授)。騫荼達羅比丘(唐言鈌財)。迦盧底輸比丘(唐言器鬼宿)。母達羅多比丘(唐言海授)。阿濕繁比丘(唐言馬騰)。布那婆蘇比丘(唐言柳宿)。蘇氣怛羅比丘(唐言善星)。是我給侍。親對我前。聞我說法見我經行。見我端坐。見我神足遊處虛空。見我降伏多千外道於大眾中摧彼邪法。如是等人。尚於我所不生信樂。於步步間恒欲毀我。由是步步漸增其惡。復次。若說佛名信為實者。應持上器如須彌山盛栴檀末而散其上。應作繖蓋猶如三千大千世界。持在空中而覆其上。何以故。為信佛故。何況信已捨欲出家。無所依倚修諸靜慮。迦葉。如是眾生。於中忍可極為希有。能善護持佛所制戒。則能了知彼甘露法。如大眾中。以其皮革及餘臭穢。共製人像。或造種種諸雜面相。彩畫莊飾令極端嚴。有人持之置於面上。或以衣物纏裹遊行。豈以相貌謂為好耶。審知穢惡便生厭離。如是如是。諸惡比丘。以如來威德容儀嚴整審諦觀察。方知極惡由自他我想而生貪愛。若人了知我想非實。聞是等經不生瞋恚。何以故。由為他人毀呰違逆。聞此等經倍增厭離。若有眾生心懷執著。當知即是邪見之人。若起邪見。於是等經如實教誨。即生瞋恚。何以故。有我想者有瞋恚故。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是等經瞋恚毀壞誹謗之者。即非沙門。雖復說有沙門名字。非我聲聞。我非彼師。何以故。是我聲聞則不妄語。我非妄語之師。何以故。如來是實語者。能如實說一切法空者。迦葉。如來能破我執。與之闘諍。若與如來諍者名為惡魔。如來不許魔眾出家受具足戒。如有人言。青雀小鳥生大龍象。於意云何。如是之言為可信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於意云何。為等類不。迦葉白言。非為等類。復次迦葉。又如說言。妙翅鳥王生於飛鳥。於意云何。為可信不。為等類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亦為非類。復次迦葉。又如說言。螢火小蟲負須彌山飛空而去。於意云何。為可信不。為等類不。迦葉白言不也。世尊。亦為非類。佛告迦葉。如是惡人。若住我想乃至涅槃想者。稱我為師轉為非類。迦葉。如有帝王安住國界。撫育群生快樂無極。種種飲食自然成辦。傍有侍臣奉王正化。時有一人眾未曾識。為財利故隨學臣法不稟王命。自於大臣王等眾中。詐宣王制。作如是言。汝等應當止住於此或言汝等作如是事。迦葉。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王大千界攝化一切三乘眾生。十力功德圓滿成就。作諸佛事安樂無邊。飲食供養自然豐足。於中一類眾未曾識。為活命故說我眾生乃至涅槃。不受如來無我聖教。作如是言。如來所說此事應作。此不應作。於中有人。信佛順教不誹謗者。聞其所說。謂是勝妙清淨福田。輟己資財及妻子分。殷重信心如法施與。乃至未覺諸過。已來初無斷絕。如是惡人。同於眾人所未識者。飲食既終。於聚閙處。日日談說王事。賊事。食事。婬事。女人事。醫方事。飲酒事。日月博蝕事。王者來去事。種族事等。或言吉日應行他所當得飲食。如是等類種種言談。推度晝夜還僧伽藍。或經二宿乃至六夜。隨所住處亦常談說如是等事。無正念慧失壞威儀。昏癡睡眠涎唾流溢。隨所想像睡夢中見。或見己身往詣他所。疾行緩行種種諸事。既[宋-木+悎]寤已互相向說。或夢汝身如是行坐。從如是處有得不得。復有說言。此夢吉祥。宜時速往村邑王城至他家處出入往來。搖動面目。苦逼惱故心不安和。無等引定貢高自舉。諸根穢雜與俗無殊。言不應時。心多馳散樂遊俗里。諸族姓家。不能奉持別解脫戒。獨為女人宣說法要。於說法時心住貪染。而於是中增獲利養。染著之心猶如噬齧。愚癡耽愛增住增著。不生悔故。於別離時啼泣而去。又於二處開示他人。云何為二。得淨好施便讚歎之。得非淨好即便毀呰。相會遇時互看所得。復相問言。施主今者為施何物為施與誰。飲食資財幾多幾少。迦葉。當知是謂不修行者。乃至命終之所言說。不修行者。復有餘過。生惡意樂。謂謗正法。迦葉。應於如是諸比丘輩生憐愍心。何以故。以其當受苦惱果故。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愚夫緣活命 隨學帝王臣 故往詣餘處 詐宣王制令 至彼傳密言 勿致王瞋罰 愚人於此處 亦以活命緣 何況最勝佛 於多百劫中 捨身支節等 及作多難事 我非法王家 僮僕被謫罰 亦無問者能 為作為不作 施與比丘房 上妙美珍饌 及施上妙衣 一切恭敬與 勤苦求財物 奉施持戒人 不以自供身 亦不將供子 不如法住者 食之便捨去 共相會遇時 言我快意噉 所在聚集處 說王事賊事 關邏鎮守事 種種飲食論 說日月博蝕 及王來去事 或言當得勝 或說當敗亡 此非所應言 常共數論說 極妙臥具上 晝夜耽睡眠 晝往善人家 求多富有處 言此施非少 亦非為最上 尋思是事已 安敷空坐談 愚惰不勤修 如驢恒負重 而於眠夢中 見所分別相 覺已宣示他 相向益談說 言勿憂勿笑 汝當得安樂 此事宜速成 勿復生憂惱 數往於村邑 動止無威儀 喻若行獼猴 迴轉於面目 入於聚落內 為女說法言 棄捨佛契經 及善別解脫 既從施家出 觀其物少多 見少則罵他 亦毀他眷屬 於相會遇時 發言互相問 得何物何食 相問答何事 略說如是事 經於百年中 如是所尋思 以為自活命 爭蒲桃酒味 及以香華等 為藥療其身 求之少病惱 假令有百佛 無能奈彼何 棄捨所修行 與在家無異 於身生保愛 不離於我人 彼作是修行 由斯墮惡趣 若人謗正法 重苦所燒然 無覺慧愚夫 與在家無別 若諸釋師子 修實行聲聞 不以活命緣 毀犯微少戒 智者不貪食 常生重檐想 不淨觀修心 以還施主債 捨離欲漏故 了知一切想 我聽如是等 此教中出家 智人不誹法 於所說空性 數數起勤求 不可得堅實 勇健大智人 了知空性理 能怖畏魔軍 彼堪銷供養 若能離貪染 不毀於空性 佛子勇健人 兩足中應供 正法不久住 生世多愚癡 少柔和比丘 求不放逸者 智者應生憂 不久自磨滅 後於晝夜間 談說曾有我 世間無救護 唯除兩足尊 修行學處人 悉皆當滅沒 彼不了如是 所有密意言 則不恭敬佛 及無上正法 正法當盡滅 應速發精勤 乃至少時間 聽聞當不久 大寶積經卷第二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三律儀會第一之三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人等聞此等經不生厭離。佛告大迦葉言。若有眾生成就四法。聞說此經不生厭離。云何為四。多放逸故不能深信。業異熟故亦不深信。大地獄故不能審信。我當死故。若人成就如是四法。不生厭離。迦葉。復有眾生成就四法不生厭離。何等為四。年盛壯時自恃強力。耽著欲樂。貪嗜諸酒。不能了知明思惟觀。若人成就如是四法。不生厭離。迦葉。若有比丘。成就四法謗佛菩提。何等為四。本造惡業已成就故。毀壞正法。如是比丘不自發露不善異熟諸惡業故。於比丘尼行穢欲故。彼有和上或阿闍梨。多人所敬謗佛菩提。如是弟子。隨學於師亦生誹謗。是寡聞者。由嫉妬故謗毀諸佛。比丘成就如是四法。謗佛菩提。迦葉。若有一法得成沙門及婆羅門。何者為一。於一切法心無所住。如是一法。得成沙門及婆羅門。譬如有人墮高山頂。謂無大地樹木叢林。唯起空想出入息斷。迦葉。著諸法者亦復如是。若執眼想及以眼相。執耳鼻舌身意想乃至意相。若執色受想行識想。執淨持戒多聞慚愧經行往來得菩提想。如此等法皆悉非作沙門婆羅門。若起想者則為所害。為誰所害。謂貪瞋癡。若執眼相。由著可愛不可愛色相故。為眼所害。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相。乃至由著可愛不可愛法相故。乃至為意所害。若被害者。則於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界中。極為所害。何緣被害。由想執著。何名想著。謂執我想及我所想。女想男想。地水火風想。骨想壞想青瘀想血塗想。色變想離散想。勝解脫想。彼有少分得勝解脫想。此有少分不得勝解脫想。有無量種宿住隨念現證作想。我隨念想。異於過去異於現在。我是過去我是現在。於諸法中起想執著乃至涅槃想我得涅槃想。迦葉。以要言之。諸執著者處處起想。乃至於空性中起一切想。皆悉非作沙門婆羅門法。非沙門行。非婆羅門行。迦葉。如來說言沙門婆羅門法者。譬如虛空及以大地。何以故。虛空之法。終不念言我是虛空。如是迦葉。沙門婆羅門者。終不自謂我是沙門是婆羅門。是故諸法亦不自謂是作沙門。婆羅門法。沙門法者不作不除。是為沙門及婆羅門。迦葉。譬如有人於夜闇中。掉弄手臂搖動面目。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於意云何。彼為弄誰。迦葉白言。世尊。是人自弄。何以故。於中無人為可弄故。佛告大迦葉言。如是如是。若有比丘至阿蘭若。或至樹下空室露處。作如是想。眼是無常。耳鼻舌身意悉是無常。復作思惟。色是無常。聲香味觸法亦悉無常。作是思惟。我趣涅槃。如是等類為自劬勞。非沙門行。何以故。以有若干諸邪執故。知眼相已。為滅眼故勤勞修習。如是能知耳鼻舌身意相已。乃至為滅意故勤修習之。若於三處了知信受。則於三處而生分別。若於諸見起分別者。云何能得心一境性。迦葉。甚深菩提難入難趣。難具資糧。心一境性者。為以幾何名心一境性。周遍推求乃至一法亦不可得。所謂於眼不可得實。於耳鼻舌身意亦不得實。於一切法皆不得實。何以故。本性如是心性不生。一切諸法無實可得。是故彼心不可得也。若過去未來現在無所得故。無所作故。是謂無所作。何名無所作。若新若故俱不可作。名無所作。是中過去心不解脫。現在心不解脫。未來心不解脫。隨所有心無所得者。是為心一境性。此即名入心之數也。迦葉。未來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執著眼等說為滅壞。於諸蘊中起於物想。如來說蘊猶如於夢。然彼說言夢為實有。由世間中說有是夢。若無夢者。我等不應有夢想事。以有表示。是故我等於其眠夢起於夢想。如是如是。蘊有所因故說如夢。若無蘊者不應說蘊猶如於夢。彼諸愚夫謂夢為實。聞是等經便生誹謗。於中當有比丘尼等。於施主家妄稱我是阿羅漢果。或依淺智說現證得。若優婆塞優婆夷等。聞經律頌說我現證。迦葉。當於爾時。若有比丘。或二十年三十年中。常樂居止阿蘭若處精勤修習。為佛法故來詣初信一日優婆塞邊。唯以空言互相唱說。言空空故。我已遍知我已遍知。或有比丘。聞是經等相向談說。有人聞之便生怖畏。復作是言。若諸在家出家人等。不應親近。應當遠離此非教師。何以故。彼等所知不相親附。復有宣說甚深法者。為諸在家出家人等。棄捨輕賤。何以故。我今宣說勝妙梵行。尚少知者。況未來世乃至最少知者亦皆滅沒。當爾之世。說法比丘千人之中。能如實解信入法者。一亦難有。乃至二千亦復如是。於中或有餘比丘等。下至不能暫發言詞。況能解了。迦葉。當於爾時。在家出家共輕此教。若有比丘發勤精進。為滅不善生善法故。初夜後夜減省睡眠精進修學。則為他人譏嫌棄捨。或斷命根。如是等經即當毀滅。住法比丘亦皆滅盡。於中智者深勝無染解了之者。應當尊重深心恭敬共集會已住阿蘭若。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我所說善法 第一義相應 言蘊無堅實 應觀察如夢 爾時諸比丘 闘諍心紛擾 無禮別尊卑 唯有空名相 比丘所發言 俗亦如是說 如斯之教法 道俗語皆同 比丘謂俗言 汝解法希有 是謂佛菩提 已發初地果 彼心謂見法 親近在家人 數奉施比丘 與其最上供 如斯比丘說 無異語皆真 與彼共相親 言我能見法 生於彼時者 為施故出家 不住正法中 毀壞菩提道 我示汝道者 近我勿親餘 不久汝得之 還如我所得 此最寂靜位 共汝相向言 和合大眾中 毀壞我教法 猶如劫村賊 性懷兇險心 破壞諸國城 及以大聚落 比丘亦如是 無智多愚癡 少慧起諸非 著命數取趣 離我所說教 依止諸見心 說是羅漢人 盡懷增上慢 於大和合會 諸比丘眾前 說已慧名聞 於中一難得 或時有比丘 安住如實者 被說惡名聞 言非佛弟子 法王大菩提 于時被誹謗 天眾懷憂慼 相向數悲啼 對彼信心天 身自投于地 觀斯釋師子 無上法輪摧 嗟歎佛如來 快哉所說法 奇特福田僧 佛之所愛子 我等不復聞 法王之所說 牟尼今滅度 無覺抱迷心 地居天次後 出于大音聲 唱令告諸天 法炬今將滅 汝等得聞佛 不親近如來 勿致後天龍 而當懷悔恨 經於無數劫 為自及為他 遍受於眾苦 爾乃方成佛 此是諸世尊 為諸眾生類 所說善法門 今皆當隱沒 矯亂人興世 可畏造諸非 魔使及惡魔 恣情惡言說 諂詐多癡鈍 誑惑劣愚夫 若瞋與不瞋 毀師及勝教 聞地天聲已 上天皆慘然 人及四王天 悉亦懷憂惱 夜叉眾來集 阿吒筏底城 皆發可畏聲 滿面流悲淚 天居眾寶飾 城郭妙莊嚴 皆悉失光暉 猶如於聚土 國城非似本 堪生愛樂心 今見寶嚴城 須臾不可樂 諸天同詣彼 善逝本生國 躄踊而號咷 轉增大悲苦 我從天降地 往詣諸國城 真法盡沈淪 遍觀皆不見 下至閻浮境 見法大崩摧 逼惱諸出家 發聲大號哭 勝城七日內 處處失光暉 天亦七日中 數非數啼泣 嗚呼大雄健 昔曾親面奉 何期今不見 言說亦成空 曾住舍衛城 來已皆恭敬 於其地界內 數悲而數啼 見佛所坐林 言佛曾於此 轉四諦法輪 我等親聞聽 世間還黑闇 更互不相尊 己造諸罪因 往生三惡趣 天眾多宮殿 今者悉空虛 贍部諸眾生 無主無救護 言佛經行處 毀壞悉荒蕪 法王已涅槃 世間不可樂 三十三天主 帝釋立其中 苦惱發憂愁 高聲大悲慟 諸忉利天等 舉手共哀號 適聞園苑中 其次便馳走 是等諸天眾 恒歎佛如來 自嗟離世尊 曾為說法者 不能食甘露 亦絕歌樂聲 如是等諸天 心憂經六月 阿修羅聞說 教法空無主 於是即相呼 興師伐忉利 贍部諸王等 毀壞佛制多 當於爾時中 天與修羅戰 多有諸比丘 及多比丘尼 生諸惡趣中 備受眾苦毒 在家犯諸罪 近事壞尸羅 互相揚惡名 以之生苦趣 女人行不善 皆亦入三塗 如是事興時 世間不安靜 或時行聚落 或投竄山林 人眾以波逃 壽命便殀促 多有賊盜起 亦復有飢荒 苗稼不時登 蝗蟲起災暴 若於飢饉世 人有壽命終 便生餓鬼中 具受多辛苦 所有施塔廟 及與四方僧 爾時諸比丘 悉共分張取 於我滅度後 如是眾苦興 應速發精勤 勿復更迴顧 諸有愚夫類 而無智慧人 愚夫業已成 速生諸惡趣 應樂讀誦說 智慧從此生 人修智慧心 速能昇善趣 常以智慧觀 如我如是學 永離眾繫縛 速至於涅槃 正法不久留 應發堅精進 我已如是說 宜速正思惟 此劫過去已 滿於六十劫 當不聞佛名 何能生信樂 若人相會遇 饑餓苦所侵 母子是時中 互相食其肉 彼時所生子 慞惶行不安 住在己家中 猶生大怖畏 見聞此事已 知其生死燒 誰有智慧人 於中生愛樂 無明是生根 女人是欲根 蘊為苦惱根 是故應捨苦 世有愚眾生 耽著於女欲 人能離癡者 疾當得涅槃 宣暢此法時 不遭於惡果 不說果有漏 故墮惡趣中 所有無漏法 空空無所有 寂靜本無堅 宜應速了悟 復次迦葉。若有比丘或餘眾生。由能成就此第一法。求無漏者應作是言。於一切法心無所住。 復次迦葉。菩薩應為堅固修習。云何堅固。云何修習。言堅固者。謂堅固心堅固精進。何者名為堅固之心。菩薩念言。乃至供養恒河沙佛。然後乃發一念之心而求佛道。次後復經恒河沙劫一佛現世。以發恒河沙等心故。一得人身。以恒河沙等人身聞一句法。智慧光明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大利益。應發如是堅固之心。又以種種方便。攝佛智慧。種種苦行以為希求。種種苦行攝受佛智。復有如是堅固之心。復次迦葉。我今為汝宣說譬喻。由此喻故諸有智人而能解了爾所說義。由是種種難行苦行。能得菩提。於恒河沙劫不應休廢。若於恒河沙劫學不休廢。則能現證無上菩提。應發如是堅固之心。以為勢力以作策勤。終不捨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如是堅固之心。迦葉。若有菩薩發是心者。何以攝受。謂不取處不取非處。何故不取處非處耶。若有取於處非處者。於無上覺則為障礙。以不取於處非處故。速得無上正等菩提。迦葉。譬如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持用布施。若有如是種種經典如來所說。隨順菩提受持教法以信安住。所生福聚倍多於彼。迦葉。菩薩復有堅固之心。乃至堅固心亦不可得。是故修行不可休廢。言修習者謂多修行有幾多耶。隨有若干多修習法。若起一心不能解了。何以故。彼法不可為表示故。然是最勝修習之法。謂堅固心性。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無心起心想 當有大怖畏 我當成不成 是事為云何 而常起尋伺 住在於一邊 誹謗於正道 不可得菩提 此是懈怠心 非是菩提相 斯人疑一切 諸佛及聲聞 不行而希望 賢聖諸佛法 非但由言說 能成安樂果 要有信樂心 能成廣大法 亦非唯心量 能獲勝堪任 由一法能成 諸有所作事 知其殊勝已 為佛故應修 復次迦葉。菩薩以能成就此法。亦不親近供養諸佛。而自記言。我當得作如來應正等覺。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修。能於菩提而作利益。何等為三。為一切智故深生愛樂。不墮本業堅持五戒。具此三支能成六法。何等為六。謂得聖處。不瘂不吃不聾不失聰聽。身變端嚴速得深信。於甚深法不生怖畏。隨所聞法不用功勞。而能領解速得不退。於此六法應當善知。有五障轉。何等為五。謂離間語。一切妄語。意樂不成。心懷嫉妬。耽著諸欲。如是五法為障礙轉。復有三法應當修行。何等為三。謂常興心欲出家故。於持戒沙門婆羅門所。尊重恭敬。若非同類說法之者應遠離之。何以故。菩薩不應修學彼法。若修學者如負芻草。何以故。非佛道故。若擔負者即為執著。同諸愚癡。是故不應修學彼法。復次迦葉。菩薩又應受學三法。何等為三。謂常隨順諸佛如來。為他演說勤自修行。於眾生所修習慈心。於此三處受已應學。復次應當親近三法。何等為三。謂離捶打。不毀他人說云卑賤。於怖畏者施其無畏。應當親近如是三法。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不親下劣人 見不正直者 見已當遠離 猶如避毒蛇 不應隨學他 不禮應遠離 猶如見惡狗 以生惡趣中 有懷執著人 學之同惡趣 聞說勝空法 應生愛樂心 及樂空比丘 亦應起尊敬 增長多聞道 而生利智心 親近勝菩提 有情應敬禮 疾行受其教 速生諸善根 增長智慧心 如蓮生在水 宜多聽受法 所增善速增 以增智慧心 能斷於諸漏 大威德無畏 大智大精勤 為欲利益他 自身盛利益 在家應捨離 捶楚打眾生 發趣求菩提 於法得不退 無病最端正 人皆愛敬之 若修習慈心 捨離諸惡道 三十三天上 五欲自歡娛 從天若命終 不墮於三惡 生處於人世 種族豪貴家 形貌最端嚴 人無能毀者 天龍所守護 隨法正修行 受於勝妙處 為人所愛重 善得安隱眠 寤亦心安隱 以為天擁護 終無怖畏心 此之廣大法 有如是勝相 在家或出家 更有大饒益 令發悟憶念 多人諸善根 怖者以施安 趣向菩提果 更不事餘天 唯除一切智 是人得正道 諸智共相應 以此諸善根 捨離三惡趣 得智獲三明 善學於三學 如所作功德 如其所禮敬 獨為眾生尊 人多恭敬禮 禮敬如來者 眾中為最上 住於在家地 若發菩提心 為彼說法言 及餘汝當聽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應成三法。何等為三。應離世間嬉戲放逸互相贈遺及以選擇良日吉辰。應常清潔離多納受。復當精進修學多聞。菩薩應成如是三法。復有三法應受修行。何等為三。於說法者不為障礙。應當勸請說法之人。恒然燈燭。常應作是三種之行。復次迦葉。有三種法終不應作。若有作者則受女身。何等為三。不應障母聽聞正法及見比丘。不應障妻見諸比丘及聞正法。乃至不應於己妻所犯其非路。如是三法終不應作。若有作者便受女身。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常應以信心 燃燈燭光曜 便獲無塵垢 清淨之佛眼 由依此眼故 了諸所知法 若能了所知 以知過去法 知現在亦然 不分別未來 無有三種相 有斯二種相 捨離於第三 相即名無相 皆同為一義 佛所說諸根 然法無根本 於斯起分別 便失勝菩提 淨修佛眼已 現證一切法 此句即菩提 如上所開示 法無有能示 亦無能毀者 諸法如虛空 是故說開示 導師宣此義 以為在家人 常燃燈燭光 得佛眼明了 不斷他說法 釋師子之教 終不往三塗 不受生盲果 能常勸請他 宣揚最勝教 以此善根力 轉無上法輪 若人於母所 為作法留難 受鄙陋女身 盲傴多眾罪 不曾覩眾色 亦不少聞聲 住於幽闇間 猶如蝙蝠類 於妻生妬忌 與作障法緣 從茲速命終 當為極陋女 髮黃眼睛綠 黧黯目盲冥 足跛懷毒心 耳聾多口舌 如斯種類處 速受眾惡身 常為欲因緣 丈夫生嫉妬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等為三。若他施物。設有微少蘇醍醐等乃至或多難施之物。主若不請不應行施。他欲出家不應留難。未出家者。應當勸喻令使出家。見有建立如來塔廟。當助修營。不應緣此取其財物。如是三法在家菩薩所不應作。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他施功德財 不應與非處 於重便獲罪 所施不能遮 信者詣施前 合掌儼然立 於中人力少 樂欲給侍僧 應隨施主言 助其少人力 水漿湯飲等 及餘輕物類 無違施主心 不令他怨恨 若有欲出家 或子或親屬 菩薩於是中 不應作留難 願有情安樂 願得證涅槃 我勝意樂然 願說無上法 知其過失已 不應穢自身 勿長夜憂嗟 為煩惱所染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不應修行。何等為三。不應販賣男子女人。又亦不應與他非藥。若有作者不應親近。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應離販賣男 亦離販賣女 非藥勿與他 若與者應離 為苦眾生故 天等所同訶 隨趣諸方維 憂箭所中害 長夜增憂惱 眾苦逼其身 殀壽自銷亡 是故不應作 此過及餘失 我悉了其因 為諸菩薩等 略說其少分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等為三。不應往彼婬女之家。不應親近諸媒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如是三法所不應作。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不至婬女家 專行穢欲者 速致世譏嫌 親近下欲故 尊者知其往 便即起嫌訶 招疾害其身 以之令壽盡 常不應親近 媒媾男女人 他娶女為婚 近之被誹謗 亦不應往詣 諸為屠宰家 菩薩勝依人 皆所不稱讚 此諸深過患 如來悉了知 為不正行人 我今如實說 世尊所有教 我弟子能知 斯人於佛前 能詣所行處 眾生住聖道 將速至涅槃 佛為如是人 非為惡行說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應成三法。何等為三。住在家中觀己身命如客使想。於己施物起積聚想。於未施者。如遠離我百由旬想。不為妻子作積聚想。在家菩薩。應當成就如是三法。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常修於死想 我命速當終 於其所積財 應修取堅實 財不為妻子 亦不為己身 速疾得堅牢 身命及財物 慇重求佛道 不起貢高心 若捨饒益門 常遭諸損害 猶如於戲童 少嘗非飽足 法味尚輕微 雖信非堪保 修行非猛勵 相去實全遙 弘揚若不休 名為究竟法 迦葉我今說 如斯諸法門 人能解了之 名為一切智 以智善觀察 於身生厭離 常自正思惟 想之如對我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三。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毀戒勸令住戒。父母慳貪勸令住捨。讚歎無上正等菩提。為他說法是為第一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知可供養不可供養。可供養者而供養之。若不可者即不供養。然於彼所修習慈心。由成如是第二法故。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復次迦葉。在家菩薩勤苦積財。不令虛費無令散失。不浪與他宜堅舉置。而於淨戒沙門婆羅門諸眾生所。平等施之。與同法者無所障礙。由成如是第三法故。得不退轉無上菩提。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在家菩薩 求無上菩提 生三根本慧 此為最上覺 若父及與母 惡慧無信心 勸令生信樂 令其住勝法 慳犯住戒捨 無慧教令慧 亦常勸於是 為菩提勝法 應往於四方 遍求說法者 法施以教人 由斯增智慧 犯戒令住戒 無信令信心 無慧教令慧 得成不退轉 若逢慧比丘 持戒多聞者 恭敬親近之 數往而諮問 在家由此法 得不退菩提 知彼勝德人 多聞具諸智 慧解堪尊重 可持身肉施 此為信心相 如我前所言 無信則不能 發大菩提意 聰明見勝事 速成深利益 於諸殊妙法 取證不為難 知自及與他 如斯勝饒益 與出離相應 是故增智慧 本來恒積集 所有諸資財 為與持戒俱 共貯當來物 是無有異語 彼亦不虛言 勇進堅施成 當證如來果 持戒易共住 勇健獲深慈 布施攝眾生 如先後無異 清淨最上施 無所有希求 若金若與銀 無有不施者 勇猛施一切 宿世所行檀 希求無上乘 甚深最勝位 非法而供養 一切諸天人 不如能順法 供養一眾生 勇健為法求 以法能了法 聰明由勝道 獲無上菩提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成就三法。於聲聞乘而般涅槃。何等為三。此有一類怖三惡道。於大菩提起重擔想。已集善根不專思念。不好善求。為心所害便生苦想。以成如是第一法故。退失菩提。於聲聞乘而般涅槃。復次迦葉。此有一類。於所行施不生喜心。行布施已便生追悔。復不迴向佛之智慧。由成如是第二法故。退失菩提。速於聲聞乘而般涅槃。復次迦葉。此有一類。不勤精進專求多聞。以下劣善根速般涅槃。由成如是第三法故。退失菩提。速趣聲聞乘而般涅槃。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發菩提心已 不正隨順行 退失於佛乘 入於聲聞道 菩提非不信 及以懈怠心 無智守慳貪 則為有障礙 知恩住淨戒 常樂廣行檀 菩提不難得 由心造諸惡 心亦善行檀 眾生心若堅 當為世間塔 若能離三法 心趣大菩提 當為世間尊 成無上應供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由成三法退失菩提。於獨覺乘而般涅槃。何等為三。此有一類。雖已發趣大菩提心。於法慳悋。復有一類耽著觀望。及取世間吉凶之相。復有一類發菩提心。以懈怠故不能遍求菩提分法。由成如是三種法故。一一皆能退失菩提。於獨覺乘而般涅槃。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慳悋於正法 不教誨他人 得獨覺菩提 退失無上道 由斯二種義 失利眾苦生 親近而修行 疑惑菩提道 思惟大乘法 就吉以避凶 此非正信心 為佛所棄捨 有能專意樂 堅固向菩提 終不禮餘尊 唯除世間塔 若有淨信心 不事餘天等 是為成最上 號曰天中天 若有樂菩提 不事餘天等 在在所生中 色力恒具足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由成三法受身黑闇。何等為三。如來塔所取其燈明。於他諍訟而現瞋恚。於他黑人不預己事橫加毀呰。由此三法其身黑闇。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塔所燃燈明 斷取是光焰 身便為黑闇 猶如烏毯毛 毀呰於黑人 我白汝身黑 由其輕毀他 受身便黑闇 宜善護其語 業終不敗亡 隨其所造業 當為彼業器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由成三業生工匠家。何等為三。菩薩自身能持五戒。若有親屬從遠而來與酒令飲。或勸他人而令飲酒。即當生彼工匠之家。名第一法。復次迦葉。在家菩薩自修梵行。和合他人令行穢欲。緣造此業積集成故。而當生彼工匠之家。名第二法。復次迦葉。菩薩見他精勤讀誦。然己家內起作興功。尋語彼言。汝且休廢讀誦之業。宜時為我營辦所成。以是業緣積集成故。而當生彼工匠之家。名第三法。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持酒勸他人 及與諸親屬 以成狂飲故 便為饒語匠 不解作刀鍼 及餘工巧處 唯能坐搖手 爐前鼓槖囊 自能修梵行 為他稱讚婬 此業異熟時 當為饒語匠 不解作刀鍼 不能鼓風槖 唯解奮長槌 碪前而鍛鐵 令他棄捨法 從茲而命終 速生工巧家 稟識常愚闇 初不見囊槖 亦不見鉗槌 其業報應然 悉破壞眾器 迦葉應防意 及善護其言 永勿教他人 一切不善法 輪迴生死苦 由愛故增生 善法可勤修 應訶諸不善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當生剎利豪族之家眾同分中。顏貌端嚴人所愛敬。聰慧巧便不為嬾惰。何等為三。謂覩未曾見沙門婆羅門。即生信心供養禮敬。言是福田。以清淨心。延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所須。在家菩薩成此初法。當生剎利豪族之家眾同分中。復次迦葉。在家菩薩堅住本誓。如說修行終不妄語。成就如是第二法故。當生剎利豪族之家眾同分中。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於具戒蘊沙門婆羅門所。修供養時而能攝受堅固之法。由成如是第三法故。當生剎利豪族之家眾同分中。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有智慧等 見持戒多聞 應生歡喜心 往彼而請命 既為請命已 如法供養之 無有厭悔心 所施無罣閡 是取堅牢法 所為親近者 種種智相應 於難而速得 如斯深信意 趣向大菩提 是智之所行 佛道非難證 恒為上活命 應受最勝財 希求殊妙法 證無上涅槃 當生豪族家 顏貌甚端嚴 得上妙衣服 證最上涅槃 如佛所稱譽 行於最上乘 以佛乘能證 清涼妙涅槃 是為最勝果 如其所造業 獲果亦等流 設經百億劫 是業終無壞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種諸善根。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終不受於五欲世樂。何等為三。在家菩薩受持五戒。不向他人讚五欲樂。勤修自業不使女人。及發是心。我止親近一切女人。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願我不逢五欲世樂。由成如是最初法故。乃至菩提不受五欲。復次迦葉。在家菩薩。聞是等經而生深信求趣涅槃。雖復受持如是等教。隱蔽不行。有能演說及發起者。若人聞已。即當捨離諸惡作處。以此善根得無礙辯。得無著辯。若於現在及命終時。速得見佛。命終之後往生天上。不久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由成如是第二法故。乃至菩提不受五欲。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所有善根。悉皆迴向無上菩提。不樂色聲香味觸法財封尊貴。不愛眷屬。以無為心無為果報。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由成如是第三法故。乃至菩提不受五欲。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在家修五戒 堅守善護持 不親近女人 於中生厭惡 如是等法門 勤求無厭足 所有惡作處 應速捨離之 一切諸善法 悉迴向菩提 以此諸善根 速離於五欲 常獲勝多聞 為眾生說法 發生大慈意 求無上菩提 是故聞此利 應生賢善心 不近於諸欲 速疾轉法輪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今此經法以何為名。我等今者云何奉持。佛告迦葉。是經名曰說三律儀。亦名宣說菩薩禁戒。亦名同入一切諸法。 佛說此經已。尊者大迦葉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三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 無上陀羅尼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及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俱。此諸菩薩皆是一生補處。從異佛剎而來集會。爾時世尊。大眾圍遶供養恭敬。而為說法。時彼眾中有一菩薩。名無邊莊嚴。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諮問。唯願如來哀愍聽許。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如來應正等覺恣汝所問。當隨汝疑而為解說令汝歡喜。時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為趣求無邊智慧。被精進甲。諸菩薩等求大方便善巧地者。趣無邊義智善巧者。決定大智初發起者。於菩提道已安住者。世尊。我為如是諸菩薩故請問如來。亦為利樂有情之類。心無等喻。思惟諸法清淨智義甚深大智方便。簡擇得無量義善巧決定。為欲趣求大師子座。昇一切智師子之座。正初發起勇猛勤修。獲不退轉。言詞善巧積集精進被甲冑者。為如是等諸菩薩故。請問如來。世尊。若有菩薩。於諸有情。願欲超昇到於彼岸。復有志求無礙無畏。住無畏中。方便隨機演諸法義。善巧分別不增不減。又於諸法本性自性如實宣揚。世尊。復有趣入無等喻心。最勝之心及無上心。得自在故。為如是等請問如來。世尊。若諸有情。求自然智及無師智。破無明殼超於天人。最為殊勝有希。利樂一切世間。當欲趣求大智無畏。除自然智。欲示無邊知見善巧。將說無量決定之法。欲以光照世間天人。復有為諸眾生樂欲開示無上無礙大智方便。欲行究竟清淨智見。求一切智善巧地者。我今為彼諸菩薩故。欲問如來。世尊。若諸菩薩住是地已。速能圓滿成如來地。及能證得不可思議方便善巧波羅蜜多。以少功用成熟眾生。現前能得如是智慧。令諸眾生捨離惡法增長善法。示菩提道諸佛種性。及能安立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轉。世尊。彼諸菩薩能開覺路。於佛法中令心歡喜。我為斯輩請問如來。世尊。此諸大眾皆悉已集。說微妙法今正是時。唯願如來。開示演說如是法門。授諸菩薩。令得圓滿不思議願及一生補處所有善根。世尊。如是善巧陀羅尼門。如來隨時應當授與。使諸菩薩能持無量法門理趣。善巧決定。及以言詞演說諸義。復有志樂當證菩提。安住無邊大神通業。成熟無量無數眾生。攝受如來善巧之智。惟願開示如是法門。當令眾生證菩提道。世尊。往昔於長夜中已發弘誓。令無數眾生安住佛智及自然智。如是陀羅尼門。應當演說。令諸菩薩成自善根。及以如來威加之力。持彼無上不思議願。世尊。如來應正等覺。已證無量方便善巧。得不思議住無畏地。了諸眾生意樂差別。無量億劫蘊諸覺慧。世尊。此諸大眾瞻仰如來無時暫捨。於一切智智及諸法藏。志求不怠。欲樂無厭。願聞如來決定之義。世尊。安住一切智境。皆已知此諸菩薩願及發趣善巧成熟。世尊。是諸法門陀羅尼門。圓滿句義。一切諸法決定善巧。如是法門如來應說。令諸菩薩未成熟者。悉令成熟。已成熟者。速得神通及一切智心解脫智見。世尊。若諸菩薩住不定地。是諸菩薩預聞法已。而得成就一切智境。世尊。我以此緣敢申巨問。惟願大慈。威加守護攝諸菩薩說如是法。世尊。於後末世諍論起時。執著有情更相賊害。三毒增長壞亂正法。令諸菩薩於彼時中。以大慈悲堪忍斯事。流布此法而無諍論。由順無諍則能攝受大慈大悲。及當積集諸善根力。世尊。我今敢緣斯義。請問如來無礙法門決定之義。世尊云何。彼諸菩薩無量法門。法光明門。及一切法方便發起。復願如來說不滅壞寂靜法門。兼演無邊微密法藏。具足成就念力無斷。降伏魔怨及諸異論。而不為彼之所摧伏。惟願如來演說正法。令諸眾生積集善根。亦令積集無邊善巧。於一切智智示現出生。隨念結集無量法要。得諸辯才清淨具足。相續不亂無等句義。欲令證得無量法門及陀羅尼真實方便。又令眾生發起意樂。為說先後兩際加行。示見去來現在諸法。於因自在。法無所住。願諸菩薩。了知十方如來本事。以神通無畏遍諸佛剎。授彼眾生清淨法眼。亦為開示不思議法。成熟佛智方便善巧。我緣斯義敢有所請。惟願世尊。說如來地廣大方便甚深之法。為一切智。攝諸善巧無量不思議法理趣。令彼菩薩願及方便善巧圓滿。此諸菩薩預聞法已。悉皆獲證大法光明。成就菩提殊勝善巧。及彼弘誓悉令圓滿。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無邊莊嚴。汝今為諸菩薩。住清淨願方便善巧。亦為哀愍諸眾生故。以決定慧善問如來。汝之功德無有限量。諦聽諦聽如實思惟。我今為汝分別解說。令諸菩薩於佛智境出生無量種種功德。無邊莊嚴菩薩言。唯然世尊。我等樂聞。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若諸菩薩。為求無邊善巧願者。應知諸佛祕密語言。受持思惟如理觀察。云何觀察。無邊莊嚴。如來之智攝諸善巧。有所宣說無不清淨。是諸菩薩。應當進修此之法要。諸佛所說皆是平等。安住大悲普於群生。決定成熟諸有情類。或於下乘志希解脫。於聲聞道。有於真實最勝涅槃。弘誓圓滿成一切智。我今安住無上解脫。遠離餘乘下劣之法。善入諸佛祕密語言。及說如來無比詞句。廣大清淨攝受諸法。令諸有情隨彼根性解脫成熟。然於是法皆悉平等。不增不減無缺無漏。乃至無色及無等色。無邊無際自性清淨。諸佛世尊之所演說。自性本性如實了知。而無有法了不了者。何以故。一切諸法皆是如來假名說故。若彼諸法由假名者。是則不可以法施設。亦無示現。無示現故。如來所說皆真勝義。隨法同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不住分別。亦非不住。以分別法及無分別。如實平等證一切法。無有差別。法無有生。如是生法無所有故。法無有法。生妄分別遍計度故。法無有起不自在故。法無觀待捨圓滿故。法無作用無去來故。法無自性超過一切自性法故。法本平等無有差別。無戲論故。隨所作法起殊勝願。無不成就。而於其中無有作者。乃至無有少法所得。皆歸於空。是故如來說一切法如幻如夢。無有高下。我當以此清淨弘誓。攝眾生時。實無少法而可著者。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等法光明門。由斯門故。於殊勝願而得增長。如日出現光明普照。如是善男子等。於此法門能信解者。與諸眾生作法光明。無邊莊嚴。若諸菩薩。內正思惟外無散亂安住能斷諸障礙者。隨念菩薩普光三昧。及能信解甚深法者。應當觀察此諸法門。一切諸法如來悉知。以緣起門開示宣說。如是緣起虛妄不實。自性本性皆悉空寂。是緣起性亦非真實。能令眾生雜染清淨。於十方求皆不可得。無所得故無有攝受。無攝受故。於我所說尚應捨離。何況非法。所言捨離彼亦非有。亦無所取無有功用。本性清淨。一切諸法無有分別。了知分別如實性故。一切諸法無有所住。亦不可見無異性故。是故諸法無住無依。但以名字施設而有。彼皆空寂無有自性。無住而住。是故諸法無有住處。處無有故。盡故。滅故。及變易故。如來但以異名宣說。如是密意應當了知。不應執著善與不善。若執善法。彼不善法亦當執著。由執如是不善法故。生諸苦惱。佛以異名於此示說為苦聖諦。由不執著善不善故。彼諸愛滅。如來於此善法所斷。異名示說為集聖諦。第二聖諦能了知故。滅故盡故無憶想故。厭離觀察無所有故。無喜想受無分別故。如來於此異名言說。為苦滅諦。了知第三滅聖諦故。是所求道如實悟入。一切法地。超過一切憶想分別戲論之境。八支相應修習正見乃至正定。苦滅趣道聖諦了知。佛以異名於此宣說。為第四諦。諸佛世尊於此施設。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苦集苦滅及滅趣道。此苦無有。以世俗故假名施設。是無明等。一切皆是無智攀緣。何以故。於彼無智。亦無有少攀緣可取。無有所證。無有光明。不可了知亦不可得。而於其中當有何物。一切皆是虛妄壞法。無有堅實。於中若以實物施設。彼即於常應有執著。若以無分別執著。彼即於斷應有執著。是故於苦不應分別。以智慧故應當了知。無智自性即苦自性。由與無明共相應故。無明亦不與物相應。或不相應彼亦無有。由彼不相應故。是故無明非分別。非不分別。不作不壞亦無作者。施設作者不可得故。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了知悟入無明自性順明法門。由是門故。能捨一切無明黑闇。現前證得隨順明法。於菩提分能善修習。於諸聖諦能善了知。是諸菩薩。於此法門能得清淨。所謂由不生故苦得清淨。不攀緣故集得清淨。由滅盡故滅得清淨。由修習故道得清淨。信平等故道即平等。如是諸法異名差別。應當解了。了已應斷應證應修。於如來言。若能解了彼即遍知。彼即隨斷。彼即作證。彼即修習。是故聖者如是知已。於一切法不取不捨。便得安住四諦法門。無邊莊嚴。一切諸法無有分別。亦不增長。亦不積集。聖者如實善了知故。不起分別不行戲論。能如實見不毀不著。由道斷故。於諸善法不起分別。亦無戲論。況不善法。由無分別共相應故。亦復不住法非法斷。若遍知斷。即無法結及非法結。彼能了知結法虛妄。此虛妄法空無所有。此是彼等所入諦門。由是門故不愛不恚。證捨圓滿能斷諸結。安住正道到於彼岸。證法自性而無入出。無邊莊嚴。汝今當觀一切諸法。本性皆空自性寂靜。無有作者。諸法非實與結相應。非不相應。於彼無性法中不應執著。亦復不應離性非性而起分別。既能了知因緣清淨。不應戲論諸有一切因緣生法。彼緣性空究竟清淨。如是因緣非互相應。諸法展轉無有所作。無有所行。無有事業。如是思惟一切諸法。互相空故無有自性。無依無住。無邊莊嚴。汝於此中。應當悟入。則能增長不可損壞。普遍光明清淨法門。由攝受故當得清淨。無戲論故當作光明。超過結使無所著故當得出離。無邊莊嚴。一切諸法。唯有名相開示宣說。何謂名相。相謂四大所造諸色。名謂一切非色之蘊。如是名相一切皆悉虛妄不實。以顛倒故而有執著。或色是我。色是我所。相分別故有名示說。如是名色二俱不實。一切皆是虛妄壞法。如幻如夢。色體不堅如夢所見。乃至四蘊亦非真實。但以世俗文字施設。如是知時不見有苦。由實諦故無有攀緣。無攀緣故心無所有。無所有故何有與彼攀緣相應。由此而能於涅槃界。得超過想及所知滅。無邊莊嚴。三界由想作意所生。是故說言三界虛妄。想及作意亦非真實。彼所有想即色執著。所有作意皆與受想行識相應。諸法本性亦無相應。非不相應。乃至非想亦非作意。想及作意本性皆空。所有言說亦皆虛妄。但假施設令性寂靜。無邊莊嚴。諸法本性以假名故。如是所說亦皆平等。無邊莊嚴。於此法中證於實諦。諸菩薩等應當了知。謂諸如來一切結使皆捨離故。凡所演說終不唐捐。汝等於此應善思惟無令執著。於一切法勿生分別。離諸戲論。了一切法無有自性。而於眾生起慈悲想。思惟悟入如是法門。為利一切開示演說。云何法門。謂了無明諸有為法。悟智見等諸無為法。應遍清淨證入一切有為無為無戲論智。非數入數非數住數。隨順如是非數法故。證入無為清淨法門。獲得遍持光明智慧。攝受諸法令不失壞。能以覺慧方便善巧。廣為眾生演說諸法。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等入陀羅尼門。由是門故。出生廣大差別覺慧。及能發起演諸法義善巧之智。無邊莊嚴。此中何者是彼陀羅尼門。由是菩薩於諸法中能得總持方便善巧。無邊莊嚴。此中菩薩。住遍清淨善巧之智。行於辯才。由義覺慧觀察諸法本性自性。然一切法自性無住。無名無相無所建立。無邊建立不可宣示。但以世俗言詞演說。所有諸法本性自性皆不可說。無來無去無有文字。文字清淨無有功用。何以故。諸法本性等虛空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作無起無相清淨。以虛空開示演說。此則諸法無門之門。門清淨故究竟無染。亦不隨染。何以故。諸法究竟不生不起。所有自性亦不生起。是故當知。三世所說一切諸法自性。無性亦不應執諸法無性。此是諸菩薩無所執著陀羅尼門。為諸菩薩門清淨故。如是開示說一切法。有形相者。所說形相即非形相。不作不壞不愛不恚。是故當知。形相門者則為非門。門清淨故。由是能得入無形相清淨法門。為欲了知此形相門無所有故。不以有義。如是宣說。無所作故入無形相。無邊莊嚴。如是所說無形相門。為陀羅尼清淨故轉。無邊莊嚴。所言門者。猶如虛空。一切諸法依於虛空而有生滅。彼生滅者性皆平等。作是觀時無有生滅無所攝受。於一切法應如是知。一切諸法亦非攝受。非不攝受。非等非不等。乃至無有少法而可得者。由是能了此形相門。為得無相門清淨故。開示演說。無邊莊嚴。言無相者。所謂無身及身施設。無名無句亦無示現。於此教義。應當了知。彼無形相與虛空等。言虛空者。亦無虛空及空示說。此是無明隨順明智力聚法門。菩薩能證陀羅尼門理趣方便。由證入故無有諍論。無有忘失。隨入無斷祕密語言。陀羅尼門。譬如有龍名無熱惱。降澍大雨流澍無斷。無邊莊嚴。所言陀羅尼者。是何句義。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陀羅尼者。即是隨順諸法祕密方便假名。即是隨念遍持之業。即是說法語言之句。由智聚力。得入如是陀羅尼數。以善覺慧。應當受持無量無邊菩提之力。世尊。如我所解。此無邊智演說方便。為欲利益諸眾生故。開示流布令法不斷。世尊。此陀羅尼門。是大虛空。是大方廣。以是義故能廣宣說。由說平等能攝受故。名隨教法。善巧開示廣大流布。文字差別得圓滿故。通達辯才而得成就。由觀察義善巧說故。於義辯才而得圓滿。決定諸法善開示故。於法辯才而得圓滿。哀愍眾生以大慈悲而能攝受。由攝受故次第調伏令得清淨。無諸戲論而能演說平等捨法。世尊說此陀羅尼祕密方便法門品時。無量無邊善巧之義。從佛口出。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所言門者。即是如來一切智智門之增語。於此門中由語言故。而得演說一切諸法。如來安住無邊清淨。究竟清淨自然智見。以無所住無所建立。流注廣大甚深之法。無邊莊嚴。如來嘗說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以於諸法能善了知。名為佛法。諸法本性與佛法等。是故諸法皆是佛法。由能了知法非法故。說能了知一切諸法。能了知者。即能了知陀羅尼門。此陀羅尼而能遍入一切諸法。所謂語言演說談論。一切語言演說談論。皆由文字表示宣說。是中文字。阿字為初。荷字為後。猶如入胎受胎持胎以母為先。又如種子長養以父為先。如蘊積集以生為先。次後建立餘分差別。六處諸根次第成熟。如是字母為先。一切文字差別和合。如是字母為先。光發長養。所謂阿字為先。荷字為後。諸餘文字在其中間。隨彼相應和合而轉。此即能入演說語言陀羅尼門。又當了知一切諸行皆悉壞滅。如彼文字書學成已尋當除滅。如是一切有支建立。皆當壞滅。如彼諸行和合故生。彼不和合應知壞滅。如是二種相應和合。建立一切諸有愛結。亦由如是二種和合。建立一切有為諸法。如是觀察。漸次能淨無作法門。由此能入演說生滅陀羅尼門。令諸菩薩方便善巧速得圓滿。猶如字母阿字為初荷字為後。如是作已。應以語言演說談論。善入一切祕密言詞。又應了知無障礙法開示宣說。無邊莊嚴。猶如字母阿字為初。乃至諸餘一切文字。分別作已。作意相續入於書寫。荷字之後更無文字而可建立。由是二種作意。能生一切有意之行。彼二分別無有真實。以於真實無少文字。本性自性。亦無分別及不分別。而於其中。亦復無有少分所作。無邊莊嚴。一切諸法以智所知。是智皆從文字建立而得生起。由是文字不成就故。彼智亦復無有形相可得。何以故。以於真實無有形相。由入如是無形相故。捨離一切所作事業。無所作故。捨離一切有為之事。無邊莊嚴。此是陀羅尼清淨善巧遍持法門。若諸菩薩於此學時。能起一切無癡事業。為諸眾生宣說正法。令不缺減。不住諸想覆蓋著心。及能遠離想及作意。以能趣入諸法覺慧。證無邊智理趣善巧。無邊莊嚴。若諸菩薩遍取名已。了一切法唯有種種積集言說所起之名。而無真實。如是知者。應當隨入陀羅尼門理趣善巧。云何應入陀羅尼門理趣善巧。知所有名而無住處。不住諸法內外中邊。於一切處都不可得。但依積集種種言說。而假施設。於施設名如實隨覺。是如實句。以此實句。應當了知一切諸法無名無說。此是諸佛力無畏地。於所有法。應以此門開示演說。如來所說一切諸法。非一性非異性。諸法無有一異性故。此一切法非生非有。如是宣示諸法亦空。法若空者彼即無相。若無相者即無願求。若法是空無相無願。則不可知不可遍知。不應說彼若有若無。言有無者但是言說。不應於中而生執著。何以故。如來常說。若不執著一切法者。是真勝義。若有著者。由是著故。於彼彼法隨生執著。如是執著一切皆空。是敗壞法。但唯虛妄戲論分別。無邊莊嚴。汝應當觀演說諸法。而於彼法實無示說。豈於此中有能說者而為他說。無邊莊嚴。此清淨法。從諸如來之所演出。能了知者甚為希有。無邊莊嚴。汝等今於我前。聞如是法能善了知住清淨信。能生勝解雖復眾多。而於後世希有眾生於此法中能遍了知。唯除今時親於我所發弘誓言。願於來世。利益安樂諸眾生故。而當受持如來法教。若曾往昔於如來所。承事供養深生信解。愛樂希求於甚深法理趣善巧願聽聞者。此諸菩薩。常能獲得陀羅尼法。無邊莊嚴。由於往昔供養如來。復得值遇無量諸佛承事供養。於甚深法因緣理趣深信解者。善求於法多勝解者。趣行深廣求大乘者。聲聞乘人厭離三界。於甚深法勤修行者。此諸人等。未曾聽聞此甚深法。無邊莊嚴。如來為欲利益安樂此諸有情。令證甚深廣大無量難見難解種智覺故。而復宣說甚深之法。此非愚夫無聞執著不求法者之所行地。有如理修行善根具足。於微少過生大怖畏。於諸怖畏而求解脫。是此等類之所依處。無邊莊嚴。如來今為汝等天人世間。常演說法不生勞倦。由佛往昔行菩薩道時。於無量億劫精勤修學此甚深法。既修學已方便迴向。云何為諸有情。當轉無上微妙法輪。及為有情。而得示現無上大智。令一切智智種性不斷。無邊莊嚴。此由如來往昔願力。為令一切種性不斷。及威加此陀羅尼句。開示演說此甚深法。廣令流布。使諸有情於佛法中當能悟入。令一切智種性不斷。光闡弘宣此諸法教。無邊莊嚴。汝等今欲隨學如來。有諸眾生希求法者。開示演說勿生勞倦。無邊莊嚴。諸菩薩等如所聞法。於大眾中。當廣開演所有法行。由是當得近於佛智能速證獲陀羅尼門。由證陀羅尼故。以少功力。而能受持光明照耀清淨法門。無邊莊嚴。一切諸法本性清淨。若法本性非彼相應。非不相應。非和合住非不和合。於諸法中而無有法。若無有者則無有處而可示說。唯除因盡。因盡故即離。離故即滅。我為有情了知故。說一切諸法本性自性。於彼無因即無因盡。無因盡故無離無滅。無邊莊嚴。汝觀如來之所說法如是清淨。若有以法觀如來者。彼於如來見不清淨。何以故。如來非法亦非非法。如來尚不安住少法。何況非法。若住非法。無有是處。如來超過諸表示法不可宣說。一切語言皆清淨故。是故如來最極甚深廣大無量。無邊莊嚴。如是如來非色表示。非受想行識之所表示。如來亦非色盡解脫。非受想行識盡解脫。由是如來絕諸表示。與色等法非共相應。非不相應。而於一切有為無為。能遍解脫。不起分別無有戲論。如來不與色取相應。亦復不與受想行識諸取相應。永斷一切取蘊根本。而亦遠離諸法根本。謂無戲論。不入不出。超度瀑流。不住無上諸佛智境。亦非不住。應說如來不住少法不取不捨。如說如來說法亦爾。如來不相應故。如來之法亦不相應。如如來法諸法亦爾。依如實理。諸法皆如是故。世尊說一切法悉是真如。一切法如與佛真如無二無別。非一非異。如來安住無分別法。非遍計故。無邊莊嚴。如來說法。終不超過一切諸法。何以故。無有少法可超過故。無邊莊嚴。如來於彼某時。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然於彼時。實無有法而可得者。以一切法及諸隨法不可得故。不起分別。亦復不起法與非法及作意想。於彼本性清淨法性。而不安住亦不建立。如是了知簡擇法時。亦無了知及簡擇者。無邊莊嚴。此所演說第一義句。即是如來非句之句。句清淨故。以是義故。諸菩薩等得一切句清淨之智。由是能入無邊理趣陀羅尼門。亦無少法而可證入。不來不去。無邊莊嚴。所言句者。無句可得。非句句故。於一切句應如是知。如是諸句是厭離句。若厭離句是虛妄句。若虛妄句即厭離句。彼一切句是滅盡句。若滅盡句即真如句。若真如句即究竟句。若究竟句是盡離滅句。若盡離滅句即涅槃句。若涅槃句即非世俗。無句施設亦無示說。無邊莊嚴。言一句者。於一切善不善法中。平等趣入。云何一句。所謂離句。於厭離中無有少句是一切句。猶如厭離句。亦非句句清淨故。若句清淨即涅槃清淨。若涅槃清淨即句清淨。如是諸句皆不可說。若以語言宣示句者。而彼諸言。於十方界求不可得。誰為誰說。故諸言說一切皆空。彼若空者即無有義。不應於中戲論分別出生。如是諸句義者。一切皆是無分別句。無戲論句。是故修觀行者。尋求觀察一切句時。當知皆為離滅涅槃。如是諸句不異涅槃。亦不可說。然非不異。由言說句皆虛妄故。為清淨句。宣說善巧表示諸句。非實表示。若非表示非不表示。則處中道。若處中道則無分別。以於此中分別斷故。於此法性平等入時。而無有處行少惡行。無所得故。如是不行。亦不遍行不等近行。若如是行。諸佛說為菩薩乘者。無有少法而可行時。彼行菩薩地。安住無上清淨陀羅尼故。無邊莊嚴。我今當說陀羅尼句。由是句故。令諸菩薩得陀羅尼。而能開示無邊法藏。應說此等住無諍地。以能摧破諸他論故。極寂靜故。廣演法故。此中何者是彼法門陀羅尼句。 哆姪他若曳(一)微若曳(二)隖計(三)烏迦(上)筏底(丁以反四)阿(引)??計(五)阿(引)??迦(上)筏底(丁以反六)鉢囉(二合上)陛(七)鉢囉(二合上)婆(上)筏底(丁以反八)娜唎設儜(九)儞(尼頂反)那唎設曇筏底(十)遏替(十一)遏他筏底(十二)戍闥儜(十三)鞞戍闥儜(十四)鉢唎戍闥儜(十五)吃唎(二合)耶(十六上聲)吃唎(二合)耶筏底(十七)嗢哆囉尼(十八上聲)珊哆囉尼(十九上聲)摩訶毘社曳(二十)麼訶毘社耶筏底(丁以反二十一)阿怒珊地(上二十二)阿鉢囉(上二合)底(丁以反)珊地(上二十三)庾伽(上)磨???陀(上二十四)悉地(二十五)悉馱遏挮(二合二十六)悉陀(上)遏他(上)筏底(丁以反二十七)麼底(丁以反二十八)麼底(丁以反)鉢囉(二鞞合二十九)嗢哆唎(三十)嗢哆囉筏底(丁以反三十一)弭磨唎(三十二)彌磨囉怒散地(三十三)薩嚟(三十四)薩囉筏底(三十五)薩囉(引)怒伽底(三十六)娑冥(上三十七)娑麼?婆(上)弭伽底(三十八)羯底(丁以反三十九)阿儞伽底(四十)阿鉢囉(上二合)底(丁以反)儞筏底(四十一)彌勢曬(四十二)彌勢曬筏底(四十三)阿(上)磨醯儞(四十四)儞磨醯儞(四十五)鉢囉(二合)磨醯儞(四十六)鄔(引)荷鄔哆囉嚀(四十七)麼囉鉢娜曳(四十八)阿(上)勢鎩(去四十九)阿怒跛勢鎩(五十)阿怒伽迷(五十一)阿鉢囉(二合)底伽迷(五十二)阿伽(上聲呼)帝(五十三)阿娜伽(上聲呼)底(五十四)伽底弭戍馱儞(五十五)鉢唎戍第(五十六)薑(去)竭差(初假反二合)掣(尺曳反)娜儞夜帝(五十七)麼底(丁以反)鉢囉(二合)避帝(五十八)麼底毘戍馱儞(五十九)三縵多(引)怒羯帝(六十)三縵多鉢唎縛(房可反)嚟(六十一)三縵多毘戍馱(六十二)儞阿怒跛仡囉(二合)呬(六十三)阿儞仡囉(二合)呬帝(六十四)呬那(引)囉梯(二合六十五)阿囉他(二合)毘戍地鉢囉冥(六十六)奚都儞地珊寧鉢囉(二合)避底(六十七)鉢囉(二合)避多筏底(丁以反六十八)毘儞設者(二合)曳(六十九)避儞設者(二合)耶(引)怒羯帝(七十)阿難多囉挮(七十一)阿難多苾仡囉(二合)奚(七十二)麼社毘戍地(七十三)阿怒竭囉奚(七十四)鉢囉(二合)竭囉荷毘戍馱儞(七十五)阿地耶(二合引)多麼(二合)毘竭帝(七十六)麼呬囉馱(二合)毘戍馱儞(七十七)苾地耶(二合引)怒竭底(丁以反七十八)苾地耶(二合引)怒散地(七十九)鉢唎戍馱儞(八十) 無邊莊嚴。此是陀羅尼標釋之句。諸菩薩等由是句故。而能隨念無量如來所有法藏。亦能為諸有情。開示演說住無諍地。復能隨入一切義句理趣善巧。善能了知無量廣大差別智覺。隨其所願皆得圓滿。 大寶積經卷第四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無上陀羅尼品第一之二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我當說彼陀羅尼門理趣差別智慧善巧。令諸菩薩得陀羅尼善巧方便。由證此故。當能了知隨法祕密善巧理趣。云何了知。無邊莊嚴。於眼所見色陀羅尼。乃至意所知法陀羅尼門。無邊莊嚴云何六內諸法所取外法陀羅尼門。無邊莊嚴。若諸菩薩眼見色已。而由不可映奪智力。及念善巧不迷忘故。了知遍持色是無常生滅不住皆盡離滅。由此復能於內眼界。而不執著我及非我。善巧安住眼處清淨。於色攀緣不攝受故。而能清淨陀羅尼門。善能觀見盡厭離滅則無戲論。由不戲論總持善巧。住無妄念無有積集。所行道中而能捨離眼與眼識及所知法。無有分別。由如實見得清淨故。亦能隨念諸法如幻。於能所識。清淨善巧得總持時。善能攝取不共世間廣大智蘊。如是略說。乃至意所知法陀羅尼門。菩薩以意了知法已。而由不可映奪智力。及念善巧不迷忘故。而能總持諸法無常生滅。不住盡厭離滅。於內意處安住總持。亦不執著我及非我。善於內住意識地者。隨能妙觀總持善巧次善安住意處清淨。於外法處不攝受故。能得清淨陀羅尼門。由內外法及餘結使不相應故。能隨觀見盡厭離滅不作戲論。由不戲論總持善巧。住無妄念無有積集。趣行之道而能捨離。意及意識并所知法。無有戲論不起分別。以如實見得清淨故。而能隨念諸法如幻。亦能總持於識所識清淨善巧。而能攝取不共世間殊勝福慧。又能如是。於去來今及諸內外一切法中。由隨義覺。攝取方便善巧智力。不於少法起無因見。而不於因起於緣見。亦不於緣而起因見。了一切法各不相應。如實隨入諸法本性。此一切法本性清淨展轉寂靜。若一切法展轉依持隨種類持。由於遍持共相應故。得安住者。應知彼法不由依持共相應故。而得安住。不生不起而不流轉。亦非言說之所能得。彼所有義一切諸法。各不同分非共相應。非不相應。以一切法無有作者令作者故。無有壽者。無有眾生無補特伽羅。此說法句。非如其實。非不如實。一切諸法不攝受故。同於涅槃。無有執著。斷於執著遠離執著。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演說陀羅尼差別善巧。如內外法於一切法應當了知。如是說時。彼諸菩薩捨離內句。亦不取外。及能觀察無有始終。乘生死輪墮在世間。入無明室處無明?。周遍流轉。彼雖如是生死輪轉。於中亦無生死可得。亦無真實生死之輪。雖復隨順生死輪轉。墮在世間於中可得。然諸眾生不能了知此諸法故。於生死中遊行馳走周遍馳走。又不能了虛妄顛倒。於非眾生起眾生想。若眾生想所繫縛者。彼於諸法不能了知。隨入破壞極破壞法。為虛空執之所執著。 佛告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能解了者。速疾獲得智慧光明。隨證法門。辯才清淨修習忍辱。而能精勤起大慈悲。志無懈倦善能安住。祕密言詞演說方便。亦能了知一切諸法異名差別。最勝語言隨所憶念。往昔住處能善讚說。無少相違。令諸眾生住無諍論。能壞一切外道諸論。為破眾生諸黑闇故。宣說法時。而為十方無量世界諸佛如來之所稱歎。放法光明。作不思議法之施主。善能開示諸佛法藏。無有迷惑。及能攝取殊勝大願。如其所願皆令滿足。得不思議方便善巧。令諸眾生意樂開發。及能示現前後際因。亦能示現去來方便。無邊莊嚴。是中菩薩。於能發起三摩地門。應勤修習。既修習已。而能證入陀羅尼門。於陀羅尼門得自在已。於諸祕密廣大異名。而能演說。及能入於異名之智。能隨順入甚深理趣。善能了知言說示現。令無少處而生疑惑。不由他教住於忍地。無邊莊嚴。若諸菩薩。能善發起勇猛精進。為欲哀愍諸眾生故。求諸法智證入通達。無有餘乘而不成就。得佛大智。超過一切世間之智。究竟清淨。一切智智未足為難無邊莊嚴。於此演說陀羅尼門甚深方便法品之中。所有諸法。為欲攝取諸菩薩故。開示發起。我今當說令諸菩薩普遍開悟。善能攝取祕密言教。凡有所作。皆能了知一切語言音聲之義。復能證入差別覺慧善巧之智。何者是彼所有之法。無邊莊嚴。是諸菩薩具淨尸羅。安住實諦加持之力。則能增長布施方便。求無我所無攝受法。修習方便。證一切法真實理趣。得不退法及善安住不退轉地。速疾具足無礙辯才智慧。增廣猶如大海。無邊莊嚴。當於後時。無有餘人頗能恭敬受持此法。唯除菩薩希求甚深如實法者。為欲開示如來法藏。希求樂欲增上心者。調善意樂正思惟者。彼等於此甚深法中。精勤修學入此理趣。則能了知異名演說。亦能了知一切諸法自性本性。無邊莊嚴。假使如來以種種名演說諸法。然於諸法本性自性亦不相違。如來開示諸法本性不相違法。說一切法無所造作。凡所演說。無有所說及能說者。無邊莊嚴。如來已得演說善巧勝波羅蜜。如來亦無少法可得。亦無隨得亦不遍得。如來不為少法安住故。不捨離故。不為生故。而能說法。亦不為得少分法故。亦非不得故。如來行無所得。如來不行亦非不行。亦不應說諸佛如來行如實行。何以故。無有少法說名如來。此是如來住如是住。行如是行。若彼如來以名字故名如來者。如來與名非異非不異。非異非不異故。不應說言如來若來若去。如來非戲論者。超過戲論。亦無超過。如來無有超過。超過亦無如來。如是如來。與如來性。非即非離。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亦復如是。如是稱揚如來體性。無有少法開示演說。亦無示現。如來證得一切諸法如實本性。然一切法所有本性不可宣說。一切諸法無所有故。如是如來說一切法。無有所作亦無變異。不生不滅不出不離。一切諸法究竟清淨故。非得非遍得。於一切法無有所得。無所得故無有可證。如是無有少法可得。若法可得。於諸法中應有受者。既無受者。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由不生故無有得者。如來名號亦由聖教假名施設。如是言說性清淨故。聖者於中不得少法。然於聖者。亦無有法及與非法。亦無有法名為聖者及非聖者。無有少法與彼相應或當相應。於此如來所有演說。皆應了知。亦復不應隨俗而轉。如來能說法及非法。亦不建立有法非法。如來能說善不善法。亦不建立有善不善。如來能說一切諸法。亦不建立有一切法。如來能說法無表示。亦不建立有無表示。無邊莊嚴。如來所說此甚深法。無淨業者不能了知。若有樂求無上菩提。於生死中求解脫者。應當覺了諸佛如來所演說法。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能解了者。應無猶豫不取不捨。亦不見有少法生滅。無有戲論。非無戲論。則能演說此真實法。於此演說真實法中。亦不執著。無邊莊嚴。譬如須彌山王。與諸福德善根眾生所用宮殿。作依止處。眾生於彼而受歡樂。如是如是。作善根者諸菩薩等。於此法寶積集教中。而能聽受。由此法寶菩薩能得一切智智。無邊莊嚴。此契經法。能隨順入無上法智。為欲開示如來法藏陀羅尼故。如是流布此陀羅尼。能攝一切所有廣大真實之法。諸佛如來所說之法。皆悉從此無邊陀羅尼門之所流出此陀羅尼。為欲清淨一切法門。是故如來開示演說此陀羅尼。能攝一切契經等法。不成不壞。無初中後。此陀羅尼如來護念。遍於十方諸佛世界。能作無量無邊佛事。無邊莊嚴。於此最初陀羅尼品說義品理趣品中。而能攝受一切諸法。無邊莊嚴。彼中諸菩薩等。欲隨覺了此教法者。欲流注法令不斷者。欲入諸法無住印者。欲隨覺了無有障礙祕密門者。欲隨發起趣向加行大精進者。欲隨覺了諸法性相說此法者。應當受持諸佛如來所演言教。既受持已。隨應了知一切所有祕密言詞。欲隨趣入總相演說文字智者。欲隨覺了演說諸法差別理趣者。欲隨憶念一切諸法簡擇智者。為欲利益安樂一切諸眾生故。施設勝義。善隨機根授與眾生令得利益。若稱揚法。若流傳法。若演說法。以資糧心哀愍利益。求佛之智。不於少法而生執著。由不執著無有所取。亦不觀察無二法智。亦不示現內智外智。不於少法而生厭足。亦不應以下劣精進希求上智。勤修一切甚深之法。所有難問隨義而說。應住自利及以利他。應善觀察自他之想。入一切法皆悉無我。我清淨已。隨入一切諸法清淨。愛樂開示演說言教。若問不問乃至少法不生慳悋。菩薩應作如是四無量心。我為利益諸眾生故。隨與勝施最上之施。所謂無上法寶之藏。我今當令一切眾生與不可說法寶相應。假令眾生作諸重惡。終不於彼生慳法心。離諸慳惜。能為捨施為法施主。我今當作如來之事一切智事。令諸眾生捨離重擔。於大瀑流。當以法船運度群品。能令眾生得於一切安樂資具。菩薩當以如是悲心發生覺慧。速疾證於殊勝之法。於此契經陀羅尼門。演說諸法差別總持。當得成就捨離生死。不為他論之所攝受。能破一切外道諸論。降伏魔軍。為欲滅壞諍論法故。應如是住。無邊莊嚴。此陀羅尼門一切如來之所攝受。善作憶念。譬如後身菩薩。住於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中。兜率陀宮一切諸天承事供養。一切眾生咸生愛樂。成熟善根攝諸勝福。餘有一生。施戒福蘊具足清淨。成就一切殊勝智蘊。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所不能及。而能映蔽一切有情所有善根。亦為一切諸有情等恭敬讚歎。現前獲得一切智智。若彼菩薩。從兜率宮下閻浮時。即於中國無怖畏地最勝妙處。在大城內一切眾生眾會之中。降生出現。為諸眾生瞻仰禮拜供養恭敬。此陀羅尼契經之門。亦復如是。入於一切諸法之中。而得安住。一切諸法皆從此生亦從此滅。菩薩於此得安住已。成熟增長。於一切法而得安住。一切法中而得自在為其主故。菩薩最後受身生於人中。以無觀視一切法印三摩地力。普遍觀察一切有情。及遍觀察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由得法陀羅尼醍醐之味。以廣大心善住廣大智慧境界。終不貪愛一切欲樂玩好資具。亦不希求一切染法端嚴相續。由住彼空三摩地覺。能善觀察一切諸法。隨得無相方便善巧。而於一切無所執著。能善了知一切三界有為之法。無非過患。安可貪著。應求出離。速得寂靜極寂靜界。及勝解脫勝出離界。然於彼識不住不著。觀察生滅積集散壞。於諸有情起大慈悲。為成熟故生出離覺。以覺理趣隨宜方便。能隨順入最勝智慧。隨念一切有情。善巧方便而得自在。隨得諸法無有障礙陀羅尼善巧理趣。以善巧智。簡擇觀察一切有情。及善觀察不思議法決定理趣。雖復少年端嚴美麗。於諸欲境曾不愛樂。捨離所有一切資財珍玩眾具親戚眷屬。思惟觀察。以厭離心希求寂靜。從家出已趣於非家。既出家已。而能成就不思議覺甚深方便。隨所作業積集資糧。趣向無上菩提道場。隨願莊嚴獲得無上陀羅尼印甚深方便最勝尊頂。由是清淨陀羅尼門善巧理趣。得一切法自然之智。及無障礙一切智智遍持善巧。彼既得於一切智智陀羅尼門。隨得決定一切智智。善清淨已。安住無上一切智智。加持之力能轉無上清淨法輪。亦能隨得一切法智巧妙言詞諸法。譬如盛日光明照曜。如是法聲光明遍示一切天人之類。無邊莊嚴。菩薩住於一切智智陀羅尼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陀羅尼門句義差別。諸餘菩薩所不能知。若一生補處菩薩坐於道場。以清淨覺無師自悟。此陀羅尼而得現前。亦猶菩薩為菩提故。無量劫中積集善根。於其長夜久修梵行。得深法忍。哀愍一切諸眾生故。大慈悲心方得現前。無邊莊嚴。菩薩由是陀羅尼故。坐於道場。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於汝不可示說。汝得菩薩智慧現前。能證彼法。當於爾時。諸菩薩等自應解了。爾時菩薩得無邊門無量門因門無譬喻門。悉皆現前。而得門者不可宣說。超過世間。不共一切天人魔梵及諸沙門婆羅門等。逮得最上清淨之法。一切智智及自然智。菩薩由是能入清淨自然之智。能轉無上清淨法輪。漸次為於無量眾生。攝取無上一切智智。於諸法門及涅槃門。得清淨故。開示演說無量種種善巧理趣。而能發生持蘊善巧。亦能示現持蘊清淨善巧之智界處緣起。亦復如是。又令眾生發生趣入聖諦法門。亦能示現聖諦清淨善巧之智。又能發生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差別善巧。亦能示現菩提分法清淨之智。而能發起持奢摩他毘鉢舍那善巧之智。亦能示現持奢摩他毘鉢舍那清淨善巧。又能發起持三摩地三摩鉢底善巧之智。亦能示現禪三摩地三摩鉢底清淨善巧。又能發起持無迷惑功不唐捐善巧之智。亦能示現持無迷惑功不唐捐清淨智慧。又能發起持厭離盡無生之智。亦能示現持厭離盡無生清淨善巧之智。又能發起持明解脫善巧之智。亦能示現持明解脫清淨善巧。而能演說大涅槃門。亦能住持一切句義。捨離清淨善巧方便。於有為無為有漏無漏世出世法。以無量名表示宣說。法門清淨故。為諸眾生開示無上決定之法。及持清淨微妙智因。無邊莊嚴。如來說此大陀羅尼遍持方便。為一切智陀羅尼善巧之力。得安住故。隨諸眾生一切本願。示如是行。令入隨覺理趣差別。善能開示陀羅尼威力無上法藏。而能流注降灑法雨。潤洽一切枯槁有情。施以妙法咸令滿足。汝等應當隨如來學。於此甚深決定之法。不應違逆。汝等於此一切智智大陀羅尼。不久當得遍持自在住陀羅尼。為諸眾生。當作如是無量義利。如我今者。汝等當以無量異名開示演說此陀羅尼。決定諸法甚深智慧。無邊莊嚴。此中應當希求勝解。不應捨離菩提資糧。云何應當希求勝解。謂諸菩薩。應當解了一切諸法不生不滅不動不住不來不去自性空寂。於彼空性亦不執著。何況於相起執著想。彼空性中無有相想。若彼空中無有相者能入。如來說有為空無我我所一切我人眾生壽者。如是空性非染著。非不染著。非污非不污。非迷惑非不迷惑。非愛非不愛。不住於空。亦不遍住。亦不建立。若空厭離。彼即寂滅無有分別。無遍分別無勝分別。無普分別無有功用。乃至無有少法可取。自性清淨。彼即諸法本性自性。一切有為本性皆空。乃至一切善不善法。有為無為。世出世間亦復如是。菩薩攝受如是勝解。得入解脫解脫智見。及能攝受普淨無垢解脫之處菩提資糧。云何名為菩提資糧。謂戒清淨智慧清淨。三昧清淨解脫清淨。解脫智見清淨。施波羅蜜清淨。戒波羅蜜清淨。忍波羅蜜清淨。精進波羅蜜清淨。禪波羅蜜清淨。慧波羅蜜清淨。若彼清淨即普清淨。若普清淨即無垢法門。性淨之心。光明照耀無有煩惱。彼心常住本性空寂。亦無照曜。客隨煩惱三種染污。彼皆不實空無所有。如是心性。不與煩惱清淨相應。何以故。是心無二亦無二分。本性清淨。若能如是了知心性。非煩惱染之所染污。非內非外。不在中間。皆不可得。唯除妄想因緣和合。雖有心生亦不可見。十方推求了不可得。亦無有心能見於心。如是攀緣非心和合。心亦不與攀緣和合。亦非因緣與心相應。心亦不與因緣相應。唯由心故。彼一切法與心相應。凡所有法與心相應非互相知。亦不可見。何況諸法非心相應。以第一義思惟觀察。無有少物可相應者及不相應。何以故。無有少法與少法相應及不相應。一切諸法自性寂靜。自性亦不與少物相應及不相應。一切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若是本性彼無自性。汝今當知。若以言說得一切法本性自性。無有是處。於諸法中無有少法名為諸法。本性自性。一切諸法本性皆空。一切諸法自性無性。若空無性彼則一相所謂無相。以無相故彼得清淨。若空無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如空無性不可以相表示。乃至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是空無性非染非淨。然是一切諸法本性。若是一切諸法本性。非由染淨之所建立。無住無起。無邊莊嚴。汝今當觀一切諸法。無住無起無所建立本性清淨。云何眾生。於中迷惑。此由世間乘虛妄輪。為虛妄輪之所迷惑。所言乘者。亦無有乘亦非無乘。而此世間乘虛空輪。為虛空輪之所繫縛。然虛。空輪亦無所有。此諸眾生。為大愚癡之所迷惑。而於其中無有愚癡亦無迷惑。無邊莊嚴。汝觀眾生以愚癡故。於此法中不能了知。住於諍論。無邊莊嚴。住諍論者即為非住。然諸世間。以迷惑故不能了知彼即清淨。若不住者即名為住。是則不住清淨善根。無邊莊嚴。如是如來祕密法門難解難入。唯除汝等能於長夜修行善法而得了知。無邊莊嚴。如來嘗說住諍論者則為非住。云何為住。所謂不善。然不善者是無所有。若有於此無所有中。不能了知住與不住無有別異。是則名為住於諍論。若復有住清淨善根。則不名住。若不住者無有過失。無過失故則能了知。如是法門若不清淨。無有是處。若諸眾生無有智慧。為大煩惱之所覆蔽。無智慧故。假使少有明了順說。尚不能解。何況祕密非隨順說。若不住者是則清淨。云何不住。謂不住善法及出離界。何以故。無出離界及界施設。於涅槃界若不住者。名得涅槃。此涅槃名但假施設。如是涅槃無有所得。亦復無有得涅槃者。若有得者則應滅後更有如來。若無得者則應滅後無有如來。若滅度後。言有如來及無如來。俱不可說。此不可說亦是如來假施設句。有諸眾生。於甚深法不勤修行而生疑惑。若有說言如來有色。滅度之後應有如來。若有說言如來無色。滅度之後應無如來。乃至滅後非有如來。非無如來。亦復如是。若法不生不滅彼法滅後。不應說有說無。如是如來不生不滅。彼亦滅後。不應說有說無。乃至邊無邊等。如來說彼俱不可說。若說有邊則無有中。若說有中則無有邊。所言中者非有非無。若復於中實有實無。是則便與緣起相違。若復有法非從緣起。及非緣起。彼法不滅。若有若無俱不相違。所有一切從緣起法。及緣起法。此無中邊非有非無。若非有無云何可說。無邊莊嚴。如來以大方便安住彼中。為諸眾生破無明?。開示演說不違緣起。一切諸法皆入緣起。若入緣起。是則無有中邊之說。若離言說。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無邊莊嚴。汝今當觀無所有法。無有邊法說名中道。以於方便說有覺慧能持諸法。然持法者亦不可得。不可得故無有言說。無邊莊嚴。汝等智者應如是知。一切諸法真實之相。不來不去無分無斷。不一性不異性。到一切法第一彼岸。無有少法不到彼岸。到彼岸者即是涅槃。一切諸法悉涅槃相。是故當知不可宣說。唯除世俗說為中道。如是中道彼即趣向大涅槃路。亦無涅槃是彼所趣。若有涅槃是彼所趣。而於諸法應有去來。一切諸法性皆平等。是故涅槃名無所趣。無邊莊嚴。此名中道。然此中道即非中道。何以故。無增無減故。無邊無取故。法若無邊云何有邊。謂無處所是無邊法。凡夫眾生。於無處所執為邊處。見邊處故不得解脫。以於真實無處所故。無邊莊嚴。汝觀如來以善方便決定覺慧。乃能演說如是中道。無邊莊嚴。諸佛如來於一切法無有疑惑無忘失念。諸佛世尊心常在定。得三摩地無礙自在。常善觀察。安住最勝三摩呬多。而說語言。無量知見不住非處。說清淨法。說究竟法。說寂靜法。如來所說無有遺餘。無邊莊嚴。如有寶珠名種種色。在大海中。雖有無量眾多駃流入於大海。以珠火力令水銷滅而不盈溢。如是如來應正等覺。證菩提已。由智火力能令眾生煩惱銷滅。亦復如是。無邊莊嚴。若復有人於日日中。稱說如來名號功德。是諸眾生能離黑闇。漸次當得燒諸煩惱。如是稱念南無佛者。語業不空。如是語業名執大炬能燒煩惱。若復有人。得聞如來及佛名號。離諸黑闇。與彼眾生為涅槃因。無邊莊嚴。我為信於如來眾生及諸眾生。煩惱滅故。降澍法雨。無邊莊嚴。如來所說是法真實。以真實故。無有少法開示演說。而於是法無實無虛。無邊莊嚴。如來是實語者。住真實法。能演說此陀羅尼門。無邊莊嚴。此真實法誰當能了。唯除菩薩如實見者。具足見者。作善業者。於甚深法餘無能了。無邊莊嚴。於此義中應當隨順。自於此法。繫念現前不信樂餘。從他生智。為欲利益安樂眾生。於此法中應生隨順。若於此中生隨順忍。是則不住不隨順中。無邊莊嚴。無聞眾生無隨順忍。於此法教不能了知。或復有餘異見所行。乘異路者。趣惡道者。不作善者。親近諸餘行異行者。彼等不能入此法門。無邊莊嚴汝今當觀。若有說此無障礙藏法光明時。所有一切無聞眾生。未善調伏凡夫心故。無有威儀。由此遠離如是法教。若有眾生能修習身。於此法中。假使無有能隨順忍。尚不遠離。何況有能生無漏忍。無有執著。於此眾會能轉無障無礙法輪。何以故。此等皆住無障礙地。無邊莊嚴。我為成就善根眾生。及為如來加持眾生。於無礙法見清淨故。亦欲利益哀愍一切故。演說此陀羅尼門。無邊莊嚴。若有於此法門能悟入者。應知彼已住菩薩地。能速疾證無生法忍。不久當得授菩提記。無邊莊嚴。汝等於此甚深法門。應生勝解。無邊莊嚴。汝今當知如是法門。無執著者。無得忍者。以之為地。若有供養往昔諸佛。能於長夜勤心修習。善身威儀。善護語業。善調伏心。平等智慧隨憶念者。心無所住。於此法中善受持者。不顧身命。彼人則能流傳此經。當於後時若有眾生。於此法中為聽聞故。勤修習者尚難可得。何況有能書寫受持讀誦通利開示流布為他廣說。是人不久獲得清淨陀羅尼門。速疾逮得清淨智慧。當能入於一切智智。無邊莊嚴。汝觀如來。為諸菩薩得一切智智故。開示演說如是法藏。然於其中。無有少法而不演說。如是所說無說而說。能生清淨。及能開示清淨法門。一切諸法等虛空相。云何為等。以一切法與虛空等。而是虛空非等不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空無邊諸法亦爾。一切諸法邊不可得。不可得故無有邊際。無邊際故說為無邊。若能於中如是住者。是即名為住如來法。住如來法則無所說。若無所說。於一切法以假名相。隨應了知。不應於中而起執著。若不執著即不墮邊。若不墮邊則不墮中。若墮於邊則墮於中。是故應當離於中邊。若離中邊即離一切。若離一切則無所說。由此獲得清淨智慧。於一切法無所取著。無有所取及能取者。何以故。諸法無我我無所得故。我性自性無所有故。如是如是。無邊莊嚴。如佛所說諸行無常。如是演說無變異義不相應義。如佛所說諸有苦義。如是演說涅槃義厭離義。如佛所說涅槃寂靜。如是演說一切有為。皆捨離義。或無常故或諸苦故。或無我故。或涅槃故。如是等門。此是如來之所演說。此亦開示一切諸法本性自性。無邊莊嚴。如來以種種名。以種種門種種語言。演說諸法。如來亦不異於諸法。本性施設。非一性非異性。一切諸法非一非異。不可見故。速疾證入虛空自性。趣一切法無所有相。無邊莊嚴。此陀羅尼門。為諸菩薩本性清淨自性調伏。是故發起。言調伏者。為欲調伏貪瞋癡故。調無明故。及令趣入如是平等。以貪瞋癡能調伏者。亦不可得。若不可得即是調伏。無邊莊嚴。或貪瞋癡。如理推求。亦不可得。以貪瞋癡空無所有虛空不實。誑惑愚夫無所安住彼亦如是。無有住處亦不可得。是貪瞋癡。從於彼生即於彼滅。本性空寂應如是知。云何應知。如其不生彼則不實。亦不顛倒。是貪瞋癡皆以無明黑闇為首。從彼所生。由彼所生。一切皆悉虛妄不實。是貪瞋癡本性清淨。如是見者。能生清淨不思議門。及能獲得陀羅尼門。若有能於如是法中思惟觀察。是名獲得陀羅尼業及智慧業。是名平等了知之智。是名清淨菩提資糧。是名精進不放逸地。是名調伏憍放逸地。是名不壞戒見威儀。是名清淨身語意業。是名隨順無我智相。是名能斷能滅離相。是名出生無量無邊善巧方便。無邊莊嚴。汝今當觀。於此信解出離法中。開示演說一切諸法本性自相。及能開示此諸法門。說一切法等虛空性。能說法者亦不可說。所為說者亦不可得。無邊莊嚴。我今說此諸菩薩等悟入句門。若諸菩薩於此學已。能得甚深如海智慧。一切他論無能摧伏。隨得一切智所趣行。善說法要不由他教。得不思議平等智慧。由智慧故無有所著。能演說此無名無相一切法門。能得隣近諸佛如來。一切智智及自然智所有名號。逮得一切名相清淨。隨證速疾普遍音聲。得悅意聲。得殊妙聲。得清淨聲。為諸眾生信受語言。親近諮問。以決定慧能善巧答。所謂時語。如理語利益語。柔軟語義決定語。以一義說。能令眾生了知多義。無邊莊嚴。汝今當觀諸菩薩等。於此修行而能覺了諸佛菩提。能得如是無量功德。斷諸愛恚憂惱愚癡。能辦所作得差別智。於一切處已善修學。獲具足忍不退失法。意樂清淨住於大願。於諸眾生善言問訊。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已不勤修。今不勤修。當不勤修。於諸如來殊勝功德。無有少分。無邊莊嚴。若有菩薩於此法中。能勤修習志求一切。如其所願。如其所行。如所發趣。如所意樂。當滿足者。少極少難。得極難得。若有於此甚深法中能住能忍觀察簡擇者。當得證於無盡神通大神通智。超過一切世間智自然智無邊智無量智。無邊莊嚴。此出離法陀羅尼門。若有於此勤修學者。當得近於菩提道場。為諸眾生。安住發起大慈大悲。作諸佛事。 大寶積經卷第五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出離陀羅尼品第二 爾時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出離諸法陀羅尼門。佛言。無邊莊嚴。此是出離一切文字印法。一切諸法悉入其中。云何名入。以平等故。一切諸法皆入平等。亦不見法入於平等。不可了知不可得故。於一切法自性如實不分別時。一切諸法悉入其中。離於無作及有作故。由諸文字及以語業演說諸法。如是二種不如實故。性平等故所有文字及以語業皆悉平等。於諸法中所有言說皆非如實。此是諸法如實句義。所有文字及以語業此二皆無。以無有故。無有真實開示演說。所言文字及以語業無真實者。即是諸法無差別句。無增勝句。無建立句。此甚深法不可宣說。一切諸法皆非真實非不真實。何以故。諸法本性。非以文字語業宣說可見可得。一切諸法皆無本性。如是諸法。非作非不作。非等非不等。非寂靜非不寂靜。然於諸法。亦住寂靜及不寂靜。所言住者亦無所住。亦不變異。亦復不住不變異法。何以故。法無住故不入算數。非由算數建立言教。而能令法入於算數。一切文字語業演說。皆不可得。不住於處及一切處。如是文字及以語業。無所從來。去無所至。不住中邊。一切文字及於語業。業非業故。非功用故。以於一切文字語業自性空故。文字語業亦復皆空。亦以文字語業他性空故。他性亦空。乃至自他性空故。自他性亦空。自他空故彼則寂靜。若寂靜者彼則寂滅。若寂滅者。彼一切法即寂滅門。由彼彼門得說法名。若說文字。若說語業。彼一切門亦不可得。門清淨故。無所有故。由彼彼門演說諸法。而於此門究竟清淨。能平等入於一切法。如是厭離。云何厭離。謂貪本性。貪本性者彼則清淨。若清淨者彼則究竟。若究竟者云何有貪。云何有說。無邊莊嚴。如是略說。無有分別無有戲論。法門清淨陀羅尼門。入是門故能破無明黑闇重障。能隨憶念明法種性。於一切法。得入光明清淨法眼陀羅尼門。及能證得文字差別。演說法門。由是門故。便得入於一切智智。及得近於諸佛如來。於諸法中得為勇健。能破外道降伏魔軍。令諸眾生增長善根。入於如來祕密之法。隨得法門陀羅尼門。由是法門。於十力中獲大法光。速疾成就如來之力。無邊莊嚴。諸佛如來。以十力為力為無上力。超過一切世間之力。能於眾中作師子吼。何等名為如來十力。無邊莊嚴。如來於此。以無上上一切智智。於處非處。以處非處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第一之力。由此力故處大仙位。為諸眾生演說正法。及能為轉無上法輪。唯除如來。天人世間。先無有能如法轉者。復次如來以無分別一切智智。如實了知過去未來現在諸業。業攝取因善與不善無量行相。無著無礙。此是如來第二之力。復次如來。以無分別一切智智無著無礙。能善了知一切有情無量諸行。此是如來第三之力。復次如來以無上上一切智智。如實了知種種勝解無量勝解各各勝解所有分別及妄分別。此是如來第四之力。復次如來能如實知無量界種種界。無量緣種種緣世間住處。此是如來第五之力。復次如來能如實知若因若緣知見趣道。此是如來第六之力。復次如來以於天眼無礙智見。及以無上一切智智。如實了知諸有情等生死之智。此是如來第七之力。復次如來能如實知靜慮解脫等持等至。離染清淨能出入智。此是如來第八之力。復次如來宿住憶念作證明智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第九之力。復次如來漏盡智證明智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第十之力。無邊莊嚴。如是無量無上一切智力。以是智力悉成就故。為諸菩薩及諸眾生。於諸佛智得攝受故。於諸法智證清淨故。開示演此無邊法藏。 佛復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今當觀如來所說。如是甚深如是難了。一切智智力清淨故。所有諸法。說名如來及如來力。然於彼法亦不可見。亦不可說。無邊莊嚴。所言力者。此是如來不可摧伏無上法門。於彼安住。開示演說此法理趣。由斯理趣建立力故。能演說此一切諸法無建立性。以之為力。如是諸力無生起性。無有自性離於自性。如是如來十力圓滿。而能開示無量無邊甚深之義。無邊莊嚴。此是諸佛無上法門。住斯門已。便能演說如來十力。及能說此力清淨門普清淨門。無邊莊嚴。我當復為諸菩薩等。能於法門得清淨故說陀羅尼。汝應聽受。陀羅尼曰。 怛姪(地也反)他鉢囉(二合)牟折寧(一)儞牟折寧(二)牟折寧(三)毘鉢囉(二合)悶折儞(四)阿折黎(五)阿毘耶(二合引)咤儞(六)鉢囉(二合)婆怒揭帝(七)帝誓(八)摩訶帝誓(九)阿鉢囉(二合)底耶(二合)末囉尼(十)阿那(引)靺囉尼(十一)阿(引)靺囉拏毘戍達儞(十二)儞馱那鉢囉(二合)吠設儞(十三)突囉阿儞乞屣鉢儞(十四)靺虞(十五)靺虞薩嚩黎(十六)薩嚩囉尾戍憚儞(十七)母達囉(二合十八)母達囉(二合)尾戍憚儞(十九)薩鉢唎縛嚟(二十)三漫多鉢嚟嚩嚟(二十一)阿揭囉(引二合)弩麼底(二十二)遏他(二合)娑憚儞(二十三)僧羯囉(二合)尼麼掣憚儞(二十四)戍嚟(二十五)戍囉寐唎曳(二合二十六)阿(引)褐囉(二合)尼(二十七)烏波那末底(二十八)儞那嚟(二合)設儞(二十九)三曼多波嚟普里也(二合)揭帝(三十)馱羅(引)弩揭帝(三十一)阿儞迷設儞(三十二)阿傘儞迷設儞(三十三)陀(引)囉尼揭帝(三十四)儞馱那鉢唎戍憚儞(三十五)阿弩達囉毘婆枲儞(三十六)跋[口*致]囇(二合三十七)跋達囉(二合)筏帝(三十八)莫异(三十九)莫企筏底(四十)珊馱(引)囉尼(四十一)烏筏馱(引)唎尼(四十二)阿難多鉢囉(二合)皤吠(四十三)鉢囉(二合)步(引)多鉢唎嚩嚟(四十四)設儞(四十五)鉢唎(二合)些設儞(四十六)摩訶嚩迦(引)世(四十七)阿迦(引)捨娑牟薩囉尼(四十八)弭底彌囉迦囉尼(四十九)薩婆若鉢他(上)毘輸達儞(五十)涅槃那鉢他(上)珊那唎設儞(五十一)莎訶(五十二) 無邊莊嚴。此是陀羅尼印法教法門。一切諸法悉入其中。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如說修行。具勝辯才差別智慧。能善了知最勝出離陀羅尼句。云何名為勝出離句。陀羅尼曰。 娑(上)揭囉阿(上)鉢演多(一)蘇迷(上)嚧囉怛那婆揭囉珊儞折耶(二)阿毘怛儞(三)阿三毘怛儞(四)阿卑靺嚟(五)拔折囉(二合)珊儞(六)涅陛設儞(七)阿乞芻(二合)毘儞(八)阿僧乞芻(二合)毘儞(九)阿乞沙(二合)耶(十)阿避夜已(二合十一)乞沙(二合)耶阿鉢演帝(十二)阿乞師(二合去)那乞沙演多薩姪里(二合)世(平十三)阿鉢唎乞沙(二合)曳(十四)阿毘乞疏(二合)避儞(十五)阿毘揭嚟(十六)阿毘揭羅若那揭囉尼(十七)莎訶(十八) 無邊莊嚴。此勝出離陀羅尼句。若有菩薩。於此法中精勤修習。則能增長智慧如海。能以大慈慰喻眾生。言我授汝廣大法藥。破滅汝等無明黑闇。拔除汝等無始無終生死煩惱憂苦毒箭。亦令汝等愛縛當解。超度一切生死瀑流。作大法光。使諸眾生善根生長。能得究竟永拔濟故。如是善人為善導首。能令入於一切智智。亦復不令有一眾生從此無上大智退失。能以大慈普遍一切。令諸眾生於未聽受與義相應。寂滅厭離無生智門得無礙辯。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欲說法時。云何於此陀羅尼句。繫念現前令法不斷。謂諸菩薩處師子座。以無礙辯。思惟如來無量功德。由於方便廣大智慧。令善巧地極清淨故。若諸眾生。於聽法所來雲集時。當於彼所發生大悲。於諸眾生起大慈心。以廣大智決定理趣。如實開示令不增減。知諸眾生意樂差別。以善分明決定語業及文字句。廣為宣說。由是說故。能令自身善根增長。以清淨法攝受眾生。如來能以無量譬喻。開示演說如是法聚陀羅尼門。汝等若能如是宣說無上正法。是則住於佛所作事。速疾圓滿四無所畏。無邊莊嚴。如是菩薩以大方便清淨智慧。善能修習起神通業。所有諸法即能攝取廣大智聚。此中何者起神通業。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神足中。以如虛空無所依想。善能分析大種積聚。如來成就無礙智見無邊智見。以智見力。於一切法得善巧智。能善決定。無有少法而可了知。住無所得。住無等等。亦不與俱住阿蘭若。住無執著。住清淨智。無有少法不知不見。遠離黑闇無有障礙。善住無量無邊智見。是故如來平等見。覺一切諸法如幻如夢。及能開示無名法想。是故我等應隨佛學。如來智慧無有障礙。能善了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令諸菩薩安住平等起神通業。由是成就神足現前。由是神足加持之力。於戒定慧及以解脫智見。淨施法智善能安住。由此能得真實加持。攝受無量差別神變。於梵世間而得自在。處師子座擊大法鼓。令諸眾會皆悉歡喜。及為眾生作大利益。無邊莊嚴。譬如大鐵輪圍山王。以諸眾生業增上力。於此世界圍遶而住。不令眾生嗅地獄香聞地獄聲見於地獄。如是菩薩於此法中。善修學已。為諸眾生。除滅一切有障礙法。授與一切無障礙法。如是菩薩。以金剛智攝受善巧。於此法教悟入甚深。住無所得甘露灌灑。云何名得甘露灌灑。謂煩惱魔蘊魔天魔所不能損。縱於死時雖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死想。何以故。由彼正士。住於空性無相無願。於一切法無所分別。不生不滅。不墮不起。不來不去不住。不染不淨。亦不怯弱。無有障礙。無有所得。捨離憍慢其心謙下。內離迷惑善了於外。見聞覺知所不能攝。了知諸法皆悉平等。如實入於如來法中。以不虛妄無有變異。安住真如。此即名為諸菩薩等所入般若波羅蜜門。於此住已。則能成就無邊智慧。由是慧力。能使入於不思議智及諸如來祕密言說。於一切法能善了知。隨覺無間等菩提故。隨覺無間不可思議。等於菩提不可思議。隨覺無間無所分別。等於菩提無所分別。了知無間及菩提法。無所得故。彼亦不作無間差別。不作菩提平等之想。無間菩提不作不壞。不集不散。於此義中能作業者。於此所說寂靜法門。而不執著。亦不分別諸業果報。能善了知業果平等。以平等故不得業果。亦不分別。亦不執著。何以故。彼於煩惱及以業障。獲得輕安遠離結因。於諸法門能得照曜。於此陀羅尼品能得光明。彼住如是清淨門故。能於十方世界遊化。具清淨行無所住著。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於諸世間天人之中。堪為福田親近供養。無邊莊嚴。我說供養住第八地諸善男子功德無量。何況菩薩於如是法。而修行者。若於菩提及以眾生。眾生之法乃至世間之法。無有所得。亦不分別及諸戲論。彼人則能了知此法。如說修行。能消世間廣大供養。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修學此法。於諸供養。一切所有皆悉具足。離諸怖畏乃至能捨一切身命。彼於諸法無所攝受。而能攝受廣大之法。處無畏座作師子吼。降伏外道及外道法。摧滅波旬及魔軍眾。能除眾生一切覆障。當以法船渡諸眾生。當示眾生一切智道。當能安住一切眾生於隨順道。當能令彼一切眾生隨順聖諦不相違逆。當為眾生開示一切菩提分法。當以法施慰喻眾生。當令眾生能得法喜。無邊莊嚴。若有於此陀羅尼門能忍信受。則與得受菩提記人等無有異。彼既聞法。當於己身而自授記。如來法王施設此法。開此法藏。而能安立此陀羅尼印。及能建立此諸法門。攝受我等。是我等父哀愍我者。無邊莊嚴。若有菩薩。以勝意樂能於我所起於父想。彼人當得入如來數如我無異。無邊莊嚴。於此陀羅尼門法品之中。此是第二出離陀羅尼印。演說法藏。 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之一 爾時世尊。觀察四方。作如是類種種神通。以神通力。令此眾會諸菩薩等見於十方無量諸佛。及聞諸佛所說之法。爾時佛告無邊莊嚴。汝觀如來。於一切法無有所作。無數離數及寂靜數。能作如是自在神通。如來之力無畏如是。無邊莊嚴。如來之性。不一不異非不一異。無所有故。非有非無。無有自性。非無自性。應如是知如來之性。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如是見者。亦復無有少法可見。若不可見則無所有。亦無所取。無邊莊嚴。如來之性。無少真實少不真實。若少真實少不真實。是則應言有如來性無如來性。如來之性離有離無。亦不曾離。無邊莊嚴。一切諸法自性本性。猶如虛空。如是法門。諸佛如來未出世時。所未曾說。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如是解者。則能發生無量辯才。於諸法中能為照曜。於佛無畏而作光明。無邊莊嚴。言無畏者。謂得如來最上無畏。能於少法不攝受故。不增長故。不可得故。不遍得故。不隨得故。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不增減不遍增減。諸法自性本性常住。法界住性法界定性。無邊莊嚴。一切諸法住法定性。如是無有不可得故。一切諸法皆妄分別。不以業報而得成就。是故能入一切諸法無業報門。如是諸法無自性故。不如實故。諸業於果非生滅因。於滅趣道。亦復非因。如來但以世俗施設。說一切法有因非因。因自在故。無有因故。此是如來無畏之地。如來具足無量辯才故。能得入大無畏地。無邊莊嚴。云何無畏。謂諸如來四無所畏。此四無畏。緣覺尚無。何況聲聞及餘世間。何等為四。一者唱言。我是如來應正等覺。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間。立論於我言。我不能覺了諸法。無有是處。由此能得最上無畏。於眾會中正師子吼。我能演說無上甚深廣大法教。二者唱言。我是一切諸漏盡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間。立論於我諸漏不盡。無有是處。由此能得住於安樂。我開示此無量俱胝劫所積集無上法藏。三者。我所宣說出離覺了。於彼修習正苦滅盡。或天世間立論於我。若苦盡道不出離者。無有是處。我不見此相。我不見此相時。得安樂住。為諸眾生。示現此法種性。於眾會中作師子吼。四者。我所宣說諸障礙法。於此或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眾。立論於我。於彼習行無障礙者。無有是處。我不見此相時。得增上安樂住。我於眾中正師子吼。我能轉此無上法輪。一切外道諸天世間所不能轉。無邊莊嚴。此是如來四無所畏。此中菩薩勤修學時。速疾獲得無畏之地。於人天中最為殊勝。無邊莊嚴。若諸菩薩。由善修習虛空相故。則能發生不可思議遍清淨門。由是門故。於一切法最初了知。見一切法等虛空相。無二無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然於虛空亦不分別。亦不戲論。得義善巧。無少法界所從將來亦不將去。亦不積集。乃能觀察一切諸法。無有積集不來不去。於一切法行無所行。燃大法炬。為諸眾生作法照曜。無邊莊嚴。汝觀此法。能為菩薩幾許利益幾許事業。謂佛十力四無所畏。亦復無有少法可得。亦非不得。無邊莊嚴。一切諸法等虛空相。為得義利開示演說業所依事及彼業因。於中亦無義利可得。無邊莊嚴。此甚深法。一切世間之所難信。一切世間皆是滅壞虛妄建立。由是於此法毘奈耶。不能信受。亦非世間能知世間。皆悉非法。以執著故。言有世間及安住處。假使乃至法想執著。亦無有法而可執著。由於非法起執著故。則與如來及所說法。共興諍論。又不能了一切諸法自性本性。復與無生法等相違。是故於此甚深法教。不能解了。無邊莊嚴。我為一切天人所信。如實語者。無諍論者。如來世尊息諍論故。捨離蘊故。開示演說如是法教。於中無蘊亦無蘊盡。無邊莊嚴。一切有者。所謂一切善不善法。於中都無善不善法。善不善法皆悉寂靜。善不善法各不相知。善不善法不相映蔽。以善不善執著因緣。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悉無記。以彼真實善不善法不可得故。若不可得則無有記。何以故。於中無因。無因可見。無邊莊嚴。汝今當觀一切諸法皆悉無記。若諸菩薩如是覺已。於一切法無記言說亦不可得。如是法門為諸菩薩。於不善法如實見故。得捨圓滿於法不住。以無記門證入諸法。是無記門彼則非門。若非門者則不可得。若不可得彼則清淨。此是諸菩薩所入陀羅尼清淨法門。由是門故。得一切法光明照曜。於諸法中。無有愚闇迷惑猶豫。及能獲得無礙法智慧眼清淨。無邊莊嚴。於此法中應生願樂。云何願樂。謂於諸法無所取故無有執著。究竟離捨超過攝藏。無希求故。於善不善一切有為及世間法。不觀待故。此是無上不放逸地。離攀緣地。於諸法中無有所住。不來不去無所建立。此則說名慧眼清淨究竟遠離。無所取故。善能觀察捨離一切。自性本性此名慧眼。言慧眼者。所謂盡滅厭離智性。如是智性。無生無作本性寂靜。亦復不與寂靜相應。斷相應故。亦復非斷亦非無斷。無缺無減。此則名為清淨慧眼無戲論道。由是慧眼得成就故。以大慈悲攝諸眾生。令其發心住緣眾生無盡妙行。及能覺了一切諸法。無有我人眾生壽者。彼若證得大菩提時。決定當能開示演說無上法藏。及能清淨陀羅尼門。為諸眾生種性教法不斷盡故。應置法印。 佛復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此陀羅尼清淨法門。一切諸佛常所護念攝受開演。住於十方三世諸佛。亦皆宣說如是法門。為諸菩薩。開示三世平等法性。由是能於三世諸法如實悟入此之法門。成就菩薩清淨三世總持慧故。彼諸菩薩無有世想。於善不善了知無二。而能生長種種善根。身語意業悉皆清淨。能遍清淨無量法門。為得清淨總持慧故。亦能開演無起作性清淨法教。復能開示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猶如虛空。又能示現廣大慧光。而為開示清淨智故。亦能開示一切諸法及與菩提如虛空性。而為示現一切智智道清淨故。又能開示清淨道法。即是菩提隨其所願得圓滿故。能正了知演出實諦方便善巧。而能宣說無分別諦故。能善開示諸佛智慧。隨順覺了一切義故。無邊莊嚴。若諸菩薩。於此法中善修學者。能速清淨菩提資糧得住菩提無有遠近。不與少法共相違背。亦不於此所說諸法而見遠近。不以法及非法隨見菩提。通達菩提絕諸顯示。能以平等無顯示義。了知菩提。及觀諸法寂靜義時。不分別菩提。亦不見寂靜不寂靜義。非寂靜外見不寂靜。無有少分能觀見想。於一切處能清淨見。亦無少有可能清淨。此是諸菩薩清淨智門。由此門故。而能隨念諸佛如來無邊法藏陀羅尼門。能遍了知諸有情類自性本性。為諸有情開示演說此諸法藏。能遍清淨。諸智慧業諸所願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等覺已。增上意樂終不退轉。及能隨念善清淨願。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而能習行。諸佛如來大慈大悲。一切如來善巧法藏。皆現在前。及能示現無量無邊大法光明。身常安住諸佛智境。無邊莊嚴。此無量無邊法門。誰之增語。無邊莊嚴。無量無邊者。謂一切法地水火風虛空識界。皆無量故。欲界色界及無色界。諸有情界無有量故。然無少分諸有情界可得了知。有情無故。如是如是。此有情界不可得不可了知。界無有故。是故諸法等涅槃界。趣入涅槃。一切諸法皆同趣入不可說處。於涅槃界無有少分而可說故。涅槃界中無有障礙。亦無蓋覆障礙。蓋覆永清淨故。是故涅槃界清淨最清淨。是涅槃界。界亦非界。遠離界故。無有界故。超過界故。然以似界方便顯說。所言界者。安住非界及非非界。於言說中亦無有界。但以語言顯說諸法。所有言說及能說者。皆不可得不可了知。一切言說即非言說。如是一切言說。如虛空性等入虛空。由是地界不能言說。無能說力。乃至空界不能言說。無能說力。言識界者。由是但以語言顯說諸法。而彼識界。界亦非界。不入諸界。不與界相應。非不相應。從虛空生入於虛空。如是識界。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隨其空分之所攝受。趣入虛空。不可施設不可覩見。若不可施設彼無所作。餘緣相應說有識界。此是菩薩之所入門。一切諸法本性自性。猶如虛空。以依法界開示演說。而亦無有諸法之界。界非界故。一切諸法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虛空。量難得故。顯一切法皆虛空性。諸法本性如虛空故。但以語言開示演說。無邊莊嚴。汝觀如來智所演說。爾所清淨。彼無法可生。亦無法授與。如是清淨法教。是諸菩薩不顛倒智。是故汝等。應當願樂不由他緣。智得無分別不增分別。及能清淨。不可言說理趣法門。由一切法智清淨故。佛告無邊莊嚴。諸飛鳥類於何所行。無邊莊嚴白佛言。世尊。行於虛空。佛復問言。虛空復何所行。答言世尊。如是虛空無有所行。佛言。如是如是。一切諸法猶如虛空無有所行。行無所行法不可得。是故諸法無有所行。亦復不行。諸法本性無有可行。及無可說。而此法門為諸菩薩得虛空智清淨故轉。此是無邊光明法門。普遍照耀無量無邊。猶如虛空。彼之光明普遍照耀亦不可見。菩薩得是門已。能遍觀察十方世界。及能隨見一切世間。無邊莊嚴。此是菩薩智所知地。通達智地。而非一切他論者地。彼不能說故。此法理趣是不可說法印。語言顯示不可得故。是故一切諸法不印。亦不增印。了知不印。修習善巧故。以虛空印印一切法。以無相印能示現彼虛空無相。無有為相無語言相。以空無故說此虛空。所言虛空。彼無實體故說為空。以真勝義。應知諸法無言彼岸。無邊莊嚴。我於此中。當說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為虛空句。智清淨故。如空無句無句清淨。如是應當了無諸句。其句云何。即說呪曰。 毘筏嚟(一)毘筏囉(引)弩娑呬諦(二)鉢囉(引二合)弩儞(三)儞珊那(上)尾筏囉尼(上四)阿毘夜(二合)筏伽(引)賖珊?設儞(五)鉢囉(二合)皤(去)嚟(六)鉢囉(二合)皤(去)囉弭輸達儞(七)涅毘羯鞞(八)阿(引)迦(去)賖三摩筏娑囉尼(上九)儞省霓(十)省(上)伽(上)波揭底(十一)省(上去)伽(去)毘牟折儞(十二)阿(引)娜(上)馱儞(十三)阿(引)馱(去)曩毘揭帝(十四)薑(去)乞沙(二合)掣(去)那鉢唎羯麼(十五)遏掣(去)泥(十六)阿弩鉢掣泥(十七)阿三(去)冥(十八)地毘耶(二合十九)若曩阿(引)呵囉寧(二十)鉢囉(二合)攘斫芻毘輸馱儞(二十一)設黎耶(二合引)播那耶儞(二十二)地孕(二合)祇烏怛囉尼(上二十三)阿喻雞(二十四)阿毘喻雞(二十五)阿三鉢囉(二合)喻雞(二十六)阿毘鉢囉(二合)喻雞(二十七)阿紇囉(二合)鉢馱涅賀嚟(二十八)涅提賖鉢馱毘輸達儞(二十九)阿底多(引)那揭多鉢囉(二合)底逾(二合)般那毘輸達儞(三十)訖唎(二合)多鉢唎(二合)羯麼毘儞諦(三十一)曩多(引)囉他(二合)弩揭諦(三十二)阿僧羯囉(二合)冥(三十三)阿訖囉鉢馱毘輸達儞(三十四)鉢馱鉢囉(二合)陛馱攘那毘輸達儞(三十五)涅皤斯(三十六)阿(去)皤(去)婆毘輸達儞(三十七)三漫多?賖地賖毘耶(二合)筏盧羯寧(三十八)弭囉(引)瘧(上)鉢馱涅訶嚟(三十九)鉢囉(二合)若弭輸地(四十)嗚(上)皤(去)娑阿鉢囉(二合)冥迦囉尼(四十一)阿矩羅波(二合)達摩?唎設那弭輸達儞(四十二)步多(去)遏囉他(二合)珊?唎設儞(四十三)阿怒耄馱遏他(二合)弭輸誕儞(四十四)娑竭囉質多弩鉢囉吠世(四十五)謎嚧鉢唎僧薩他(二合引)寧(四十六)囉濕弭(二合)鉢囉(二合)多鉢儞(四十七)薩婆路迦(引)地鉢帝耶攘囊尾輸誕儞(四十八)阿鉢囉(二合)底褐多(四十九)阿僧伽攘那?唎(二合)設寧(五十) 佛言。無邊莊嚴。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演說虛空分段之句。無有分段遍無分段。無分段故於中無句。無句清淨。由一切法句清淨故。為彼發趣住大乘者。希求甚深清淨法者。由如來力所加持故。此諸呪句而得流布。無邊莊嚴。若善男子愛樂現證大菩提者。欲為眾生作利益者。於此呪句雖未曾聞而能悟解。若有非人或淨居天。持此呪句當授與彼。若有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諸天子等。亦持此呪而授與之。即說呪曰。 烏波僧荷嚟(一)娑荷嚟(二)紇唎(二合三)室唎(二合)地唎(二合)底弭輸誕儞(四)羯量曩遏他(二合)涅弟閃鉢囉(二合)底皤底(五)質多末弩弭攘那弭輸誕儞(六)阿(引)地耶(二合)怛麼(二合)麼呬遏馱鉢唎輸誕儞(七)揭底枲蜜里(二合)底末底(八)阿(引)褐囉儞岌多(九)岌多鉢底(十)薩嚟(十一)薩囉筏底(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雪山中。彼等天神。若如來力之所加持。而能授與諸說法者法之光明。即說呪曰。 末底弭輸誕儞(一)蘇育多寐唎曳(二合二)阿竭囉(二引)呬多鉢馱涅荷唎(三)阿枳邏(引)枲儞(四)阿弭邏枲儞(五)欝他(引)曩三半寧(六)弭儞多三麼(引)那鉢底(七)末底阿揭羅(二合)怒蘖諦(八) 大寶積經卷第六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之二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雞羅娑山。彼等天神。能令諸說法者六根清淨。於諸演說開示法時。助其語業令相續說。即說呪曰。 鉢囉(二合)多鉢怛底(一)吠嚧折那筏底(二)沒陀末底(三)嚩蘇末底(四)達摩末底(五)遏三鉢囉(二合)謀(上)沙筏底(六)粵皤珊?唎設曩筏底(七)烏波僧荷囉涅弟賖筏底(八)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娑羅林。彼等天神。能令諸說法者身語意業皆悉清淨。及能令彼言音清徹。謂美妙聲可愛樂聲。及能授與愛語不相違語。即說呪曰。 涅囉(引)藍婆阿孽囉(二合)羯嚟(一) 乞曬麼毘制曳(二) 涅皤娑筏底(三) 涅荷囉筏底(四) 烏闍筏底(五) 烏波曩酩底(六) 烏波僧荷囉羯囉尼(上七) 阿(引)尾捨他(八) 伊荷馱囉尼目谿(九) 達摩目谿(十) 達摩波吒嚟(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雪山南面。彼等天神為說法者。於此法中勤修行者。樂求法者。愛樂法者。益其精氣。即說呪曰。 羯唎耶(二合)曩遏他(二合)微薩若儞(一)驕賖唎耶(二合)怒孽帝(二)嗚播(引)耶僧仡唎(二合)呬(引)帝(三)微寧目帝(四)扇(引)多鉢那微薩囉儞(五)烏皤(引上)婆耶賒筏底(六) 佛言。無邊莊嚴。有諸天神住大海岸。彼等天神為聞法故。為諸法師而作安樂。如來為欲利益彼故。說此呪句。及天帝釋亦能授與此諸呪句。此是能攝帝釋等句。即說呪曰。 麼棄鉢底(一)麼蘇莽底(二)泥(引)婆(上)阿囉(二合)若(三)舍至鉢底(四)薩婆阿蘇囉曩(五)涅羅(二合)伽(引)多儞(六)未而曬(二合)野(七)素鉢囉(二合)底瑟恥多(八)鉢囉(二合)莽阿囉(二合)娜怒(上)比(九)阿素囉(上)喃(十)泥嚩南(上)阿地鉢碪(知臨反十一)薩(上十二)那布囉塞仡唎(二合)覩(引)呬涅(十三)泥微呬庶(上)皤(上)細(十四)嚩(引)娑嚩薩那(十五)布爛?囉(十六)都(十七)多(引)閉肆(十八)阿素囉(二合)薩那(十九)墮喏(上)阿?(其迄反)林(二十)多嚩(二合)鉢施埵(二十一)微圖孕(二合)肆多(二十二)麼訶素囉(二十三)阿素麗那囉(二合)鉢囉演底(二十四)避(引)多囉(二合)悉多(二合二十五)那輸地賒(二十六)那莽勃陀肆也(二合二十七)已曷底(二合)使曳(二合二十八)曩麼獄(去)多囉(二合二十九)摩訶野舍(三十)泥嚩(引)阿素囉肆酩(三十一)僧孽囉(二合)名(上三十二)勃陀攝陀(三十三)阿耨多囉(三十四)室囉(二合)末斯(三十五)泥嚩微誓耶(三十六)那麼勃陀(引)底曩(引)莽斯(三十七)僧(上)羯囉(二合)麼闡(引)那(去)斯末捻(引三十八)勃陀囊(引)銘曩嚩呬多(三十九)微誓曳素(四十)多多泥嚩(四十一)阿素囉室者(二合四十二)微寧多[口*梵](四十三)訖里(二合)多(引)帝(四十四)囉乞沙(二合)泥嚩(引)南(上四十五)麼努沙(引)南(四十六)囉乞沙(二合)三(上)尾那(四十七)曳翳訶(四十八)達麼儞泥世(四十九)污多囒(二合)底(五十)素(引)鉢囉(二合)底瑟恥(二合)多(五十一)寧疙(魚近反)里(二合)呬多(五十二)多嚩(二合)夜(引)阿素(引)囉(五十三)阿囉(二合)去灑(二合)娑藥叉緊那囉(五十四)曩(引)伽鳩盤吒步多儞(五十五)毘舍(引)遮那曩嚩多他(五十六)阿者羅悉他(上二合)曩(五十七)鉢囉(二合)鉢覩肆(五十八)印那囉(二合)印那囉(二合五十九)布囉(二合)塞訖里(二合)多(六十)阿底嚴毘(引)囉(六十一)扇(引)旦(引)者(六十二)阿孽囉(二合)布??沙(六十三)細(引)尾囊(六十四)鉢囉(二合)攘漫覩(引)肆(六十五)泥末那囉(二合六十六)勃地麼(引)多他微庶路(二合)多(六十七)阿(引)末捨翳訶(六十八)素多囉(二合)肆氏(六十九)阿囉(二合)乞沙(二合)三(上)末娜呬多(七十)娑訶薩囉(二合)泥多囉(二合七十一)素(引)目佉罨播娑(二合)麗(七十二)鉢唎嚩(引)履多(七十三)污波悶攘(汝陽反)薩嚩(二合)甘羯忙(七十四)布囉(二合)迷呬覩肆酩(七十五)野訖唎(二合)檐(七十六)阿底鉢始遮(七十七)阿努鉢囉(二合)沒多(七十八)阿者羅素鉢唎(二合)底瑟恥(二合)多(七十九)訖里(二合)膽呬(八十)據舍藍布囉(二合)迷(八十一)麼怒世數(八十二)忙呬(引)鉢底(八十三)布囉嚩(二合)虛牟肆(八十四)泥嚩(引)南(上八十五)布??印底(八十六)答嚩忙努(引)沙(上八十七)勃陀肆野(二合)訖唎(二合)得嚩(二合八十八)薩得迦(二合)藍(八十九)布闍陛殺底(九十)帝莫呼(九十一)摩訶嚩莽寧(九十二)微者藍皤嚩南者(九十三)素庶(引)皤底(九十四)泥嚩來野肆(去九十五)莽地野(二合)肆氏(九十六)野去疏(二合)呬(九十七)播履嚩履覩(九十八)鉢囉(二合)濫磨(九十九)呵唎磨??者(一百)多嚩肆迦(一百一)微舍那阿疙囉(二合)嚩(引)呬(一百二)娑哆底麼底(一百三)素囉多鉢囉(二合)底(一百四)娑囉多娑多他(一百五)鉢囉(二合)部(引)薩建陀(一百六)阿儞囉者莽囉者(一百七)摩訶磨霓(一百八)摩訶薩建(引)陀(一百九)摩訶計都(一百十)素鉢囉(二合)地者(一百十一)摩訶磨囉(一百十二)翳帝藥叉(一百十三)摩訶帝喏(一百十四)阿囉(二合)乞羼(二合)底皤嚩南多嚩(一百十五)摩護藥叉鉢唎(二合)嚩(引)??(一百十六)曳那輸皤肆嚩娑嚩(一百十七)摩素薩嚩嚩素底喏(一百十八)摩訶帝喏摩訶仰儞(一百十九)摩訶鉢囉(二合)訶囉怒制嚩(一百二十)阿尾呬(上)娑那耶(引)多替嚩者(一百二十一)素名嚧暮囉陀(二合)儞(一百二十二)多嚩嚩娑嚩(一百二十三)薩嚩泥嚩(一百二十四)布囉塞訖唎(二合)覩(一百二十五)庶(去引)婆底(一百二十六)婆嚩曩污婆(引)娑(一百二十七)鉢囉(二合)磨悶者肆(一百二十八)底喏娑(一百二十九)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帝釋等句。若善男子趣菩提者。於彼後時有諸眾生攝受法者。及為眾生攝法善巧得安住者。由是諸句。天帝釋等而當授與此等諸句。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并眷屬句。而說頌曰。 於彼住夜叉 無忿無擾亂 多聞之長子 及父咸恭敬 刪闍耶夜叉 及諸勝軍旅 而常擁護彼 愛樂此法者 持國大神王 恒將諸眷屬 彼亦常衛護 善說此經者 醜目之眷屬 自身與軍眾 若能住此教 一切當擁護 增長王亦爾 軍旅及諸眾 愛樂此法者 普皆作衛護 幢幡大幢力 此住於東方 大稱羅剎斯 彼皆攝入此 而於此法門 有能受持者 自身與眷屬 常親近守護 藍婆毘羯遮 并及悉馱多 奚離末底等 此皆住南方 侍衛於帝釋 彼皆攝入此 擁護益精氣 一切智者說 劍離三蜜多 及伽羅繫翅 并與蜜室多 名稱羅剎斯 皆住於西方 此等皆攝來 說法了義者 一切常擁護 實諦有實諦 名稱羅剎斯 深信於此法 彼住於北方 佛為擁護故 攝彼來入此 由如來威力 一切合掌住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四天王并諸眷屬侍從內宮令入之句。即說呪曰。 散寧微舍儞(一)摩訶(引)薩嚟(二)摩訶揭儞(三)摩訶揭若儞(四)鉢囉(二合)步(引)多微誓曳(五)馱嚩(二合)社阿孽囉(六)污播嚩(引)薩儞(七)阿儞邏(引)細曩覩娑呵(八)曩曩筏囊?賒儞舍(九)折埵唎(引)路(引)迦播(引)囉儞(十)覩肆銘囉(引)若曩污折他(十一)阿(引)吠設娜(十二)伊呵薩曼嚩(引)呵囉他(去十三)勿囉(二合)??寧孽囉(二合)呵(十四)薩迷折突地捨(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摧伏魔波旬句。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蜜底麗(二合一)蜜多囉嚩底(二)迦??寧(三)迦??曩嚩底(四)微步(引)底(五)微步(引)多嚩底(六)鉢囉(二合)牟折儞(七)鉢囉(二合)牟折囊嚩底(八)訖唎(二合)多訖唎(二合)多嚩底(九)阿怒仰酩(十)阿怒仰莽嚩底(十一)鄔播(引)多掣娜儞(十二)伽(引)麼微嚩攘儞(十三)底唎(二合)瑟曩(二合)娑牟姝(去)殺儞(十四)儞孽唎(二合)呬(引)多忙(引)囉嚩藍(十五)嗢多囉囊嚩底(十六)鉢囉(二合)底與(二合)多囉嚩底(十七)鄔閉(引)去沙怒娑呬帝(十八)阿(引)灆麼囊微輸馱儞(十九)寧那囉(二合)舍曩(二十)阿三(引)暮(引)訶儞(二十一)儞瑟(二合)鉢囉(二合)半(引)者寧(二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摧伏魔波旬句。由是句故。不令天魔及諸軍眾而得其便。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能攝彼大梵天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阿地鉢底(一)摩訶悉他(去引二合)曩(上)筏底(二)娑嚩(二合)琰訖唎(二合)多(三)悉他(引二合)曩酩底(四)曩曩摩護微尾馱(五)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二合)曩伽囉曩(六)阿地伽薩他(二合)曩鉢底(七)庶馱薩他(引二合)曩孽覩(八)娑含(引)鉢底(九)阿地羯爛(引二合)多(十)微庶(引)馱曩(十一)庶婆鉢唎(十二)鉢囉庶皤(引)地目多(十三)鉢囉(二合)勃多(二合)室唎(二合)多(十四)儞嚩(引)娑囊(十五)鉢囉(二合)步(引)多(十六)鉢囉(二)皤(十七)儞孽囉(二合)蹊(引)多伽(上)麼(十八)娑嚩(二合)悉底(二)伽(引)麼(十九)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薩他(引二合)曩(二十)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大梵天句。由是句故。大梵諸天能授與彼諸說法師清淨妙善等。引梵行圓滿文句。佛言。無邊莊嚴。何者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即說呪曰。 微輸(引)馱曩嚩底(一)案底麼伽(引)嚕儞(二)伽(引)麼磨嚩(三)鄔娑(引)多(上)儞(四)鉢囉(二合)涅酩多(引)儞(五)鉢唎(二合)演多(六)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悉他(二合)曩鉢耶(引七)嚩娑(引)曩(八)阿(引)賴耶微輸(引)馱儞(九)阿(引)攘鉢演多伽囉儞(十)案底麼泥(上)舍(十一)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播悉他(引二合)寧(十二)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淨居諸天法光明句。由是呪句而能授與諸善男子我諸法藏。佛言。無邊莊嚴。若有天王。人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及諸龍王。或大威德小威德者。若信不信諸眾生等。我皆授與陀羅尼句。令其信者於此法中獲增上信。其不信者默然捨之。不令得起語言諍論。說此法時。若有來作障礙留難而悉摧伏。此中何者是能攝取淨信者句。即說呪曰。 愚嚧那(上)嚟(一)阿者鉢麗(二)娑嚩(二合)毘涅呵(引)囉(三)句末泥(四)涅攘曩鉢囉(二合)底微嚧異寧(五)只多珊者曩儞(六)只多鉢唎(二合)羯酩(七)只多三(上)鉢囉(二合)娑(引)那儞(八)麼曩肆也(二合九)呵唎灑(二合)伽囉儞(十)微攘曩肆也(二合十一)阿怒娑嚩(二合)底(十二)阿怒達麼努閉去灑(二合)寧(十三)呬都珊那唎舍儞(十四)多他阿去殺(二合)囉鉢那(十五)涅泥(上)舍(十六)輸(引)地多(上)嚩底(十七)野他(引)孽多(十八)野他努句路(上)播麼(十九)鄔播莽涅泥(上引)舍(二十)微庶(引)地多(二十一)怛多囉(二合)伽(引)麗(二十二)曩者羯答微閻(二合二十三)三(上)鉢囉(二合)娑(引)娜遏他(二合)覩娑麼(二十四)野他(引)怒句嬾者目佉(二十五)鄔波僧賀囉喻儞舍(二十六)阿(引)舍耶肆也(二合二十七)微庶(引)地耶(二十八)野他庶(引)地底(二十九)羅去灑(二合)曩羅去灑(二合)儞(三十)羅去灑(二合)曩嚩底(三十一)羅去灑(二合)囊微輸馱儞(三十二)鉢囉底吠馱遏他(三十三)珊那唎(二合)舍儞(三十四)句舍囉冐他薩謎呵(三十五)鉢囉(二合)微者曳(三十六)娑麼娑囉儞(三十七)訖唎多(引)怒阿囉(二合)去史(二合三十八)薩底也(二合)遏替(三十九)薩底也(二合)南(上四十)素微輸(引)地帝(四十一)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能攝淨信者句及授與句。由是當能授與說此法師善品及義。 善男子。我今復說摧伏不信者句。即說呪曰。 去灑(二合)迷(一)去灑麼嚩底(二)迷多囉(二合)鉢唎(二合)羯麼(三)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二合引)寧(四)伽??囊鉢囉(二合)底邏(引)婆(五)呬多努劍跛(六)散喏曩儞(七)僧揭囉(二合)呵嚩薩覩(二合八)呬多嚩薩覩(九)散那囉(二合)舍儞(十)鉢唎(二合)嚩喏儞耶(十一)嚩喏儞(十二)簸跛咩多囉(二合十三)細嚩儞(十四)曩坦多囉(二合)泥世薩他(二合)答微耶(二合十五)野多囉(二合)尾揭囉(二合)呵嚩底怒(十六)薩摩孽爛(二合)陀(十七)鉢囉(二合)那(引)邏儞(十八)鄔波蔗囉珊那唎舍儞(十九)儞舍囉(二合)夜微庶(引)馱儞(二十)阿(引)多麼(二合)怒伽酩(二十一)鉢囉(二合)鄔波僧呵囉(二合)儞(二十二)涅酩多(引)儞(二十三)阿怒囉去沙(二合二十四)鉢囉(二合)底與(二合)波娑他(引二合)寧(二十五) 佛言。無邊莊嚴。此是調伏不信者句。由是不令造諸過惡。直爾善法尚多憎嫉。何況於此無上法教。是故此諸呪句。為滅一切諸過惡故。為斷一切煩惱故轉。無邊莊嚴。我見眾生心無淨信。或欲闘諍。或欲損害。或欲惱亂。而來親近如來。知彼心所動作。隨其種類。以諸法門而作覺悟。令其捨離不善尋思。及令發起諸善根因。無邊莊嚴。如來安住於十八種不共法中。能善了知眾生心行。及能了知心所攝法。無邊莊嚴。何等名為十八佛不共法。無邊莊嚴。所謂如來於某時夜。現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於其中間無有誤失無卒暴音。無忘失念。無不擇捨。無種種想。無不定心。精進無退。念無退。志欲無退。等持無退。慧無退。解脫無退。解脫智見無退。一切如來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一切如來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如來智見於過去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如來智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無邊莊嚴。如來成就此等十八不共法故。無量智見力悉皆成就故。能開演此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為於不信一切有情生淨信故。為淨信者於此法門得清淨智。無邊莊嚴。如來隨所樂欲。以諸無量種種語言。分別解說此陀羅尼門。亦不能說此陀羅尼門斷疑理趣百分之一乃至俱胝百千算數及譬喻分。何以故。此諸法門是無量門。不思議門。此所有門。能得一切智智轉故。復次無邊莊嚴。由此如來以無量異名。今為汝等。開示演說此諸法門。欲令汝等普遍了知無量法門。得陀羅尼故。即說呪曰。 怛姪他阿(引)唎曳(一)阿(引)唎耶(二合)嚩底(二)阿(引)唎耶(二合)怒(上)揭帝(三)儞馱(引)寧(四)儞馱曩嚩底(五)嚩覩鉢囉(二合)酩(六)嚩囉覩(二合)簸掣那(上)伽囉儞(七)阿(引)伽(引)舍微輸(引)馱儞(八)阿怒去鎩(二合)簸儞(九)阿寧去鎩(二合)簸儞(十)阿微孽多鉢囉酩(十一)阿怒播孽(上)底儞(十二)涅畔(引)曩鉢他微輸(引)馱儞(十三)微耶(二合)波儞去史(二合)鉢底(十四)阿怒播(引)那(十五)寧??(引)馱播囉酩(十六)薩嚩攘涅畔(引)曩(去)寧那囉(二合)舍寧(十七)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異名說句。由受持此陀羅尼法門。以少功用。證菩薩位差別妙智。及近大悲。由隨義覺。證得悟入一切法智。無邊莊嚴。此陀羅尼句是大良藥。以能除破諸重病故。復能除滅無明無智極黑闇障。隨順明法圓滿轉故。隨何明法圓滿而轉。謂隨順明法智圓滿故。而能現證宿住智明。隨順明法智善巧故。而得出生天眼智明。隨順捨離諸煩惱故。能現證得漏盡智明。由此復能獲得一切所學波羅蜜多無上知見一切智智見一切智智地。無邊莊嚴。汝觀如來善能如許廣大說法。於諸方便善巧圓滿。無邊莊嚴。如來如是成就大智。能善安住一切智智力無畏等。此無上寶藏。於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所修善根之所積集。以是緣故。能善安住此諸法門。今為汝等成熟佛法。於法理趣出生善巧。開示演說此陀羅尼清淨法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求趣大菩提者。而欲隨我正修學者。於我法教欲擁護者。於諸如來無量法藏欲受持者。於此法中。當勤修習志樂精進。住不放逸不著三界。於一切智智心作意善加持者。於諸色緣清淨善巧善修習者。於受想行識清淨善巧勤修習者。於實諦句出生清淨勤修習者。於諸法中。應可樂求諸清淨智。無邊莊嚴。由內清淨故一切法清淨。由內寂靜故一切法寂靜。由內寂滅故一切法寂滅。由內無所取故一切法無所取。由內不住故諸法不住。由內滅故一切法滅。由內無所作故一切法無所作。由內無來去故一切諸法亦無來去。無邊莊嚴。此諸門句。令諸菩薩內清淨轉。由外本性無分別故。不起分別。然能受持清淨陀羅尼門。捨離貪恚心不貢高。為諸如來之所稱歎。於諸眾生最為殊勝。作無上主。當能證得無礙智說歡喜辯才。於前後際得清淨智。能遍記?而能隨念中道之性。及能證得無生法忍。能證緣起願殊勝性。及於諸願能遍清淨。當能遍持不共一切法智善巧。所發語言眾皆信受。能於當來雨大法雨。無邊莊嚴。菩薩由得陀羅尼故。必定當證無生法忍。逮得一切法清淨智。及能出生如是法智。謂一切法不生不滅。而復證得如是法智。謂虛妄生生不成就。不成就者即便散壞。散壞法者而無所趣。此一切法皆滅壞門。此滅壞門同無生相。若是無生彼即無滅。如實觀察一切諸法。遠離相已則不執著則不戲論。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無生智門善巧觀察。而能入此諸陀羅尼。由是速能獲無生忍辯才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若法虛妄生 生已必滅壞 諸法離於有 於誰可遍持 諸法既非有 無有無可取 若法不可得 於何而遍持 若不了諸法 自性不可得 彼則行於相 不得陀羅尼 諸法如虛空 由是說開示 虛空及開示 二俱無所有 此二離於有 諸法亦空無 如是解法者 彼能獲總持 隨覺無初始 不分別中後 諸法離分別 一切悉空無 若處無堅實 不實亦非有 依諸法真理 云何得遍持 如是了諸法 自性無所有 我今略說彼 得清淨總持 諸法如虛空 亦等於空曠 以慧常觀察 彼能獲總持 諸法無所有 不生亦不起 無有無可取 此云何遍持 一切法無相 自性無戲論 一切皆離相 說法無所有 若能如是解 一切法如理 彼則無分別 而能得遍持 諸法以自性 無故不可得 解了無有義 彼成就總持 若如是觀察 一切法不染 智不分別空 彼能持諸法 無常義空義 苦義及厭離 若以慧了知 彼智得增長 示說無所取 涅槃如理義 堅無分別意 亦不分別法 由是能受持 諸法不堅固 無有無所取 寂靜空難見 若解法已說 於說不分別 無著無分別 能持此法門 若解了相已 能了於無相 彼亦於諸法 不起捨離想 彼能了此義 正覺之所說 善巧說祕密 彼能隨我覺 若如理觀察 無量一切法 彼捨離諸量 能覺此理趣 若能觀察法 無名及無相 能了達此義 彼能增長忍 諸願與殊勝 及如理觀察 所願并諸色 不住能違彼 了此法門義 能如理觀察 於諸法理中 彼亦無疑惑 若以慧觀察 一切諸法相 決定解了者 彼則入無相 彼於此理趣 能了善安住 如是無畏者 能速證佛法 於法不戲論 平等無分別 了法相應已 於厭離無惑 於滅不分別 蘊盡寂靜義 彼於法平等 得如理辯才 能修習慈悲 利益諸眾生 善住相應者 彼覺了無上 若離眾生相 能了法無我 法無戲論義 如理不戲論 若聞此法已 能速得淨信 彼當見正覺 彌勒兩足尊 彼令我歡喜 於此眾會中 若有聞此法 彼能作賢愛 敬愛如來者 是則無破壞 由聞此法已 能為善賢愛 若於賢劫中 欲見諸如來 修學此法門 能令諸佛喜 無量壽威光 阿閦大名稱 若欲見彼者 當學此法門 若欲成菩提 寂靜最勝法 或求轉輪位 當學此法門 若樂求最上 善巧總持門 當於此法學 常應不放逸 若欲成廣大 最上殊勝願 求證菩提者 當學此法門 此經之所說 陀羅尼法門 能開示諸法 此印最無上 諸法內真實 以總持開示 此虛空法門 善決無邊義 所說諸善門 此法能開示 總持義善巧 陀羅尼力故 總持說為慧 能持一切法 總持義善巧 以慧能了知 於此異多釋 已善說佛法 以義正開示 無上菩提分 差別智善巧 於斯正開示 若於此法學 證無上菩提 於此教開示 無上善法門 得方便智已 應當說此法 未曾說諸法 此無上種性 於此義當學 開示甘露句 智者若欲求 諸佛無礙慧 若於此義學 當獲最上智 我於往昔時 無量無數劫 若不學此法 不證寂理趣 由我曾供養 無量百千佛 為是能了知 說此無上法 我為諸眾生 作無邊義利 汝等應當作 得此陀羅尼 若能了知此 陀羅尼門印 智者由一句 能入此法門 我智慧無上 亦無有數量 由我具智蘊 能開示此法 智者於此求 隨覺菩提義 於此義法門 無畏當勤學 智者若欲求 廣大智慧性 於佛生尊重 當學此法門 若欲轉法輪 及吹大法螺 智者應如理 當學此法門 若欲放光明 普照無邊際 求於佛法時 於此如理學 於天人世間 若欲為上首 彼可學此經 決定一切法 欲求廣大智 發起諸功德 樂求佛慧時 於此應隨學 欲開示法門 樂求於最勝 無戲論佛智 於此義當學 若欲樂開示 無礙智所說 修學此法已 應說甘露句 若欲照俱胝 無量無邊界 彼等於此教 應當善修學 此無上法門 能淨除諸法 一切法清淨 於此經中說 種智兩足尊 演此廣大法 於為菩薩說 此經最無上 佛告無邊莊嚴。是故諸菩薩。於此法教生愛樂已。為攝此法令久住故。復為哀愍諸眾生故。於此法教應當書寫受持讀誦。無邊莊嚴。若復有人。於彼時中聞此法已。於如來所。以愛樂心而常思念。彼諸人等。當得如來無邊法藏諸陀羅尼。辯才具足。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能具攝受不可思議佛剎莊嚴聲聞菩薩。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一切法無戲論者。由陀羅尼清淨門故。此諸法門常得現前。皆能攝受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無邊莊嚴。此是第三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無邊莊嚴。於彼後時。若有菩薩。欲隨我學此陀羅尼法門者。當親近善友遠離惡友。為遍擁護此諸法門。當捨身命受持陀羅尼清淨法印。譬如迦利邸迦月圓滿時。光明照耀於眾星中最為殊勝。如是此陀羅尼印三品。攝受所有法門亦復如是。於一切契經中。此法光明最為殊勝。一切菩薩皆大尊重故。能出生無量辯才。此無量辯才。應知即是不放逸地。何者是於不放逸地。謂於此法作意思惟。如理觀察不生妄念。如是能令遍忍清淨。若諸菩薩精勤志求不放逸者。於此法門應善修習。為令此法得久住故。心常謙下尊重於法。書寫經卷不離身手。見有志樂希求法者。發心趣向大菩提者。應當為彼開示流布教授讀誦書寫經卷。乃至隨義而為解釋。如其受持所有法門不應藏匿。願諸眾生得此無上佛法。利益我等。當令一切眾生於諸佛法常不缺減。如是菩薩。於法無悋常樂施人。於義不祕盡皆為說。無少法門而不開示。無邊莊嚴。應為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汝當受持此法門品陀羅尼門能清淨句。爾時世尊。復告尊者阿難陀曰。汝當受持此法門品。我諸弟子承事我者。亦當受持如是經典。時阿難陀白世尊言。以佛神力我已受持。我由成就此法門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佛言阿難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佛威力及此法門遍清淨故。諸有受持此法門者。及親事我能受持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是故阿難陀。汝當受持如來法教無量法藏。說此法時。於眾會中。無量菩薩即便獲得大法光明。得法光故。無量諸佛所說法門皆得現前。及得近於一切智智。如所樂求。勝願莊嚴悉能成就。阿難陀。汝觀諸法本性甚深。如是如來能於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又能開示諸法本性。亦復淨除令見清淨。雖說諸法無法可說。亦無能說。佛言阿難陀。若能如是觀諸法性。便得發生無量智慧。說此法時。無數菩薩證無生法忍。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阿僧祇劫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復能出生無量辯才。爾時世尊。加持此陀羅尼門。放大光明。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由此光明。彼諸世界所有菩薩。皆悉得聞此陀羅尼。聞此法已能遍成熟菩提法分。於彼復有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於爾時。一切眾生皆得安樂。是時復有諸天。雨天波頭摩華。於大眾會諸菩薩中。唱如是言。願一切眾生得佛智慧。爾時無量辯才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佛告無量辯才菩薩言。此法門名陀羅尼王。亦名陀羅尼印。亦名三品所攝善巧。汝當受持。此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由此法門。而能照了一切諸法。斷一切疑。是故諸菩薩於此法門。應當奉持。爾時一切大眾。為供養法故。以五色華散於佛上。佛說此經已。諸菩薩摩訶薩一切眾會。及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 西晉三藏竺法護奉 詔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俱。四萬二千菩薩。八萬四千一切大聖。神通以達。各在十方異佛國會。故來集此。皆得法忍。至不退轉一生補處。逮致總持。辯才無礙周流十方無數佛土。神通自娛。棄諸外學。降伏眾魔消諸怨敵。等心眾生覩一切原。曉了三界眾生根本。普入一切諸度無極。常處閑靜。善權方便靡所不通。諸佛諮嗟宣揚其德。修無數劫奉開士行。積功累德億載兆姟。從無限世心平如地。諸佛土境不可限量。所行清淨。棄眾罣礙除諸陰蓋。其身堅強猶如鉤鎖。得金剛志致道聖性。大師子吼獨步眾會。體解所入得無所畏。光蔽日月闡曜真法。等于三世。去來今得寤惑決疑。深入微妙下於緣起開化剛強。捐捨斷滅有常之想。一切禪思三昧正受。將護暢達處處所入。十方聞聲受無重問。不斷三寶訓誨言教。積德無量興隆道寶。過諸聲聞緣覺之地。行無盡慈遵無極哀。攝四梵行四恩普濟隨時開度。過三脫門至三達智。周旋三界猶如日月。往來四域如轉輪聖王。以勇猛慧度生老死。出入五趣如炬照冥。心無所著猶如蓮華生於污埿。行無增損猶如虛空無所增愛。頒宣三藏如國明君賜報印綬拜與官號。超俗八法不以慼忻。遊入八難化眾危厄。以慧成就轉不退輪。解眾廢亂顯示正真本無之法。發訓超分至一切智三界為震。佛十八法。誨諸愚冥。離於三毒如吹浮雲。以道法舟往度眾生。勸十二海脫生死輪。往來三處濟十二因。諸會菩薩具足功勳。其名曰月施菩薩。月英菩薩。寂英菩薩。首英菩薩光英菩薩。光首菩薩。首積。首寂。鉤鎖。龍忻。龍施。執像蜜天。緣勝。緣手。常舉手。常下手。寶印手。寶掌。普世。宿王。金剛意。金剛步。不動行迹。過三世度。無量迹。無量意。海意。堅意。上意。持意。增意。常慘。常笑。喜根。善照威。離垢。棄惡趣。去眾蓋。極精進。智積。常觀。光世音。大勢至。山頂。虛空藏。不眴。不慕樂。寶上。寶心。善思。善思義。珠結總。豪王。淨王。嚴土。寶事。恩施。帝天。水天。帝罔。明罔。喻天。積快。臂善。白象。香手。眾香手。師子。英普。利意。妙御。大御。寂意。慈氏。普首。童真。其八萬四千菩薩號各如是。爾時於是三千大千佛土。大尊巍巍。釋梵四天王。諸天龍神。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揵沓惒。諸王官屬咸來集會。阿耨達龍王。和輪龍王。摩那斯龍王。多朱龍王。雪色龍王。無量色龍王。須深龍王。及餘無數百千龍王。并其官屬皆來在會。閑居阿須輪。須摩質阿須輪。決河阿須輪。順樹阿須輪。瓔珞阿須輪。狂惑阿須輪。斷絕阿須輪。執鬼阿須輪。各與無數眷屬。圍旋皆來在會。摩竭國王萍沙。及宮人眷屬皆來在會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主天。地神。欲行天。色行天。淨居天。悉來在會。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眷屬圍旋而為說經。頒宣菩薩諸大士業。其法名曰淨濟廣布道義。何謂菩薩業。以行布施。開化眾生救濟危厄。修禁戒業。周滿所願十善之事。行忍辱業。備悉諸相八十種好嚴飾己身。行精進業。所造德本一切具足無所缺漏。行禪思業。志性和安成無思議。行智慧業斷眾塵勞。成就聖明化諸不達。行博聞業致無礙辯。所說如流聽者輒受。行功德業。勸益眾生無限之福。行聖明業。緣致無量至真辯才。行寂然業。所興發眾不可思議。行正觀業。棄捨邪行無益之事。行慈心業。常修仁和未嘗懷害。行哀之業。欲濟眾生不厭終始。行喜之業。樂法之樂而以自娛。亦化眾生使慕道法。行於護業。斷無量釁示其罪福。以法兼利。聽法會業。去眾陰蓋令不自大。行出家業。捐捨恩愛戀恨之心世俗之習。行閑居業。所立要義不失一心。行有志業。逮得總持念法不忘以化眾庶。行思念業。其意曉了靡不通達。行遊步業。解義所趣有益不損。行意止業。觀身痛癢心意諸法。行意斷業。皆斷一切眾罪惡法。普修道義諸行妙法。行神足業。輕其身心往來趣厄救眾下劣。行諸根業。具足寂靜。眼耳鼻口身心使定不亂。行諸力業。消眾塵勞瑕穢之非。常能自制亦化眾庶。行覺意業。暢自然法以達正己。行於道業。越眾邪徑九十六種。行真正業。致仁義事無有瞋喜。行解辯業。見眾生心而為開闡。行自歸業。己身自達不須仰人。行善友業。通功勳門濟以慧德。行純性業。普和三世無有欺惑。行應時業。皆能具足越一切難。行聖賢業。所往殊特與眾超異。行宴坐業。如所聞法常奉行之。行四恩業。合聚於眾為演經法。行正法業。順三寶教令不斷絕。曉勸助業。勤化眾生嚴淨佛土。權方便業。普用具足一切愍智。世尊如是。廣為一切宣菩薩業。名曰清淨。於是金剛力士。名曰密迹。住世尊右。手執金剛前白佛言。至未曾有如來至真。快說菩薩號淨濟業經典之要。如向大聖頒宣斯法。我察思議是一切業。皆入菩薩眾德慧業。所以者何。其妙功德悉諸菩薩之所娛樂。所化變示。以是所樂攝導眾生。其慧業者。菩薩雅詞多所悅可。若有菩薩。曉了舉要功德之業。修慧明業。是行第一真實至誠。所以者何。其功德業。則是菩薩善權方便所度無極具足福慶。其斯慧業。則是菩薩智度無極眾行備悉。以是二業。普備一切諸菩薩道而恩廣濟。諸魔官屬莫能當者。以度魔界。菩薩如是至不退轉。當成無上正真之道。計於法本。諸不退轉近佛世尊。皆致如來祕密要藏。恣意頒宣未曾覆匿。於時寂意菩薩。謂密迹金剛力士。密迹。所云有二事業。近於如來慧。仁能樂住宣於如來祕密之業。非諸聲聞緣覺之地所能及逮。況餘凡庶之所及乎。時密迹金剛力士默然不報。時寂意菩薩前白佛言。密迹力士。豈能屈意為斯眾會。隨時敷演諸菩薩密如來祕要。一切眾會普共渴仰欲得聞之。若聞所說心中坦然。忻喜大悅奉菩薩行。具足成就此要密事。心性調和入無極慈。佛告密迹。金剛力士。仁能重任為此眾會。說菩薩密如來祕要。千佛勸歎。卿宣諸菩薩道品諸行。眾會樂聞。密迹金剛力士前白佛言。少能堪任為諸眾會。宣菩薩密如來祕要。假使如來勸佐威神。而見扶接。乘大慧光承佛聖旨。乃敢宣布諸菩薩密如來祕要。猶如世尊。夜闇冥時依燈火明。得見形色往來好醜東西南北所當進退。如是世尊。若見建立。承佛聖旨。所知少小粗舉歎說。佛言善哉。便時宣之。時密迹力士語寂意菩薩。仁者且聽。及諸來會。聞諸菩薩密如來祕要。勿恐勿怖無以懷怖時寂意菩薩告諸會者。如來所宣布四不思議。以是得成無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覺。何謂為四。所造立業不可思議。志如龍王行不可計。禪思一心不可稱限。諸佛所行無有邊際。是為四事。仁者當知。是四不可思議。佛道所行不可思議。為最至尊以成正覺。是故名曰四不可思議。諸仁集會。若聞菩薩諸佛世尊不可思議。不當恐怖而懷畏懼。益加踊躍倍抱恭恪。乃達大道。爾時寂意。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令一切眾會聞如來法。無誹謗者各心忻豫。一切來集眾會場地。天雨眾華諸心念華若干種品。散於佛上及眾會上。以用供養。於是密迹力士。語寂意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宣布諸菩薩密如來祕要夙夜寂然而修惔怕。如來菩薩所言至誠。無分別決乃授道別。從是以往順從菩薩五行。菩薩無有諛諂。不為匿訑。不自貢高。現相應時自在變化。以自在心不計邪侫非法之業。謹慎身行威儀禮節。開化眾生。口無所說不妄有辭。菩薩威儀不可限量。又次寂意。隨眾生行。因可開化一切威儀禮節之事。所行學問禪思禮節。使學若干音響言辭各令明了。男女所行舉動進止威儀禮節。各以大小乳下嬰孩。應見化者各慎威儀。長老中年少小之類。所可應化威儀禮節。尊卑豪賤明愚所行開塞達騃。所行多少威儀禮節。因依訓誨應得度者而開化之。地獄餓鬼畜生之類。諸天龍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若人非人。所應開化而誘導之。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釋梵四天王。大神妙天。所應開化而訓誨之。菩薩皆知深淺厚薄難度易化。應病與藥而為說法。使諸貪婬不貪財業。建立威儀隨其禮節。菩薩在彼無為寂然。以身修行。不捨靜默顯身威儀。若有貪嫉各為示現。不惜身命隨時救濟。身行清淨體演光明。諸在地獄餓鬼畜生勤苦之患。濟其危厄。立在安處令無眾難。若有眾生多所悋業。隨其所好現若干種珍寶財業。各使得所。頭目肌肉骨節支體髓腦妻子群從車馬奴僕衣裘。從志所樂皆施與之。若求甘饍上好衣被。皆令充意各得其所。受諸眾生無央數身法界無量舉安無處飽滿一切。道智無窮各現其身。在於十方不可限極。因緣方便亦不可盡。以無數身隨時現體。開化眾生各令得所。若有眾生多貪欲者。婬想情色。化現女像端正殊妙。其人見之喜悅敬向。與共相娛視之無厭如寶明珠。卒便臭穢顏色甚惡。覩是所變心患厭之。便示死亡益用惡見。因為說法無常苦空。一切三界猶如幻化無一真諦。聞之則達。便發無上正真道意。逮不退轉。又彼菩薩以一寶蓋。覆斯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復能內之於一芥子。若劫燒時皆舉一切著其一掌。斯身不大亦不增減。其身供養周於十方諸佛世尊。復變化華如須彌山。懷之裓上。成為華蓋貢上如來。化一香鑪如千佛土。作一燈炬如須彌山。供奉如來。照恒河沙諸佛國土。以貢上佛。以細帛氎裹覆其身。灌用麻油以為燈火。自然己身演其光明。照遍三千大千佛土。若眾生見怪之所以。或得想念菩薩境界。覩此變化。無央數眾皆發道心。得悅可意充實飽滿。被弘誓鎧現和羅勢。執於無極。手持金剛力士侍佛而自顯燿眾人恐怖自歸作禮。菩薩大士聽受經法。示大力士在於塚間。大聚眾人自現身死。形體廣長棄大塚間。又諸禽獸食噉其肉。四足兩足服食其體。壽終之後皆得生天。緣是為本乃至滅度。悉是菩薩本願殊特之所致也。所以者何。其彼菩薩本發意時。心自要誓。設使有人禽獸飛鳥。見我身死來噉肌肉。壽終生天度世得道。奉持禁戒所願者得。如是寂意。當作是觀。菩薩所行隨時之儀而開化之。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是閻浮利天下廣大。周合一域。有八萬四千國。其餘郡縣丘聚無數百千。人民熾盛不可計限。爾時多有財寶衣食。自然周匝充滿。眾奇寶樹交絡屋宅。斯諸眾生有若干疾不安眾患多羸瘦者。金痍療瘡疽痛惡疾。又有無數百千良醫。所不能療。眾人得疾積有年歲。無能自安求哀自歸。當是眾人遭是其厄則無救護。各自稱怨。呼天龍神。揵陀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誰能療治消我病厄。菩薩爾時為一切首。現為良醫療眾人疾。常用慈心。專精走使侍從其後。猶如奴僕給所當得。以報恩慈濟人危厄。是故寂意。乃往古世。今斯世尊。當爾世時作天帝釋。名曰善自。在於天上遙見眾人得若干病困厄難言。以天耳聞眾人厄困呻呼悲嗟。見聞如是興大悲哀。心自念言。今此眾人。委厄甚困。無所歸依。今吾應宜濟眾困厄。其無救者為立善救。無所依者為設眾依。無所歸者為造受歸。爾時天下閻浮利中。有一大國城名曰具留。彼時天帝菩薩去國不遠。化作一蟲獸名曰仁良。自然化生在其國界。時天帝釋往在虛空。以偈告語天下閻浮利人。 去此國土不大遠 而有一蟲名仁良 其有服食此蟲肉 則得免濟一切厄 汝等勿恐莫懷懼 覩其蟲身恣取肉 終不抱瞋無厭穢 斯是神妙好良藥 密迹金剛力士。復語寂意菩薩。爾時彼大國城郡縣村落丘聚眾疾。諸彼病人。聞此音聲咸皆集詣具留大國。到其蟲所。取其肌肉各齎來歸。以救療病各得除愈。其蟲身肉如故不減。時其國界空野中蟲。說是頌曰。 以斯之言要 令眾成佛道 使吾妙智慧 究竟無窮盡 周習學禁戒 取肌肉施與 以是至誠辭 速逮正真道 密迹金剛力士曰。如是寂意。其天下閻浮利諸有病者。皆往取是仁良蟲肉。悉服食之。療體之病靡不得瘳。於時其蟲愍慈眾生。其身如故亦不增減。各各截取復生如故。其身完具亦不缺漏。郡國縣邑州城大邦諸有苦患。敢來食此仁良蟲肉。皆得安隱。七日之中。使天下人無復疾病眾患之難。唯去身病。未消心疾婬怒癡疹。時天下人男女大小。皆得安隱無復身患。各心念言。今我等身以何方便。報答仁良所育慈養。乃能被荷眾病得愈。身得安隱永無眾患。諸病愈者普共集會。詣具留國到仁良蟲所。皆共叉手。為仁良蟲說此偈言。 仁為是救護 仁身良醫藥 咸令我除患 以何報仁養 爾時仁良蟲。自沒其身現天帝形。為大眾人而說頌曰。 如吾今日身 不用眾居業 不以飲食供 金銀及珍寶 不以好象車 不快馬細車 男女諸大小 咸供心和同 皆改往修來 身奉行十善 各相向慈心 展轉相愍傷 相見如骨肉 猶如父母子 心不懷害念 乃報其慈養 密迹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時彼眾人聞。其訓誨。宿福所化皆共奉行是十善業。具足清淨不令缺漏。如是寂意。時天下人男女大小。奉行十善終身沒已。不墮惡趣三厄之難。壽終之後自然得生忉利天上。又天帝釋。為講說法開示大業。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應時悉立不退轉地。寂意當了。是則菩薩所修密行。護身清淨不惜身命。以己用施開化救濟。無數眾生。使至大道。佛告寂意菩薩。身所行眾密堅固牢強。不可破壞猶如金剛。其身散以眾人所學從志律故。雖欲毀之不能破壞。眾生以學從學法住一切不壞。所宣言教。火不能燒刀不能傷。其身堅強要不可毀。猶如寂意。其菩薩身。身順法律調化眾生。其菩薩心。不以寂然。不懷妄想。一切眾生身悉本無。其己亦然。亦復本空。以了本無己身本無。一切諸法亦復本無。諸法本無。又解己身以歸本無。一切諸法亦復本無。諸法本無。己身自然亦歸本無。己以本無。過去當來今現在法亦復本無。去來今法以了本無。又復己身亦復本無。過去本無。當來本無。而不錯亂。當來本無。不與過去本無相違也。過去本無。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現在本無。不與過去本無相違也。現在本無。不與過去當來相違也。過去當來本無。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其當來本無。不與現在本無相違也。去來今現本無。不與現在本無而相違也。其去來今本無。行者諸陰諸種諸入眾衰四大。未曾相違也。設使生死及與無為自然本無。生死本無。以無所行本無自然。無行本無。不違本無。諸行本無自然。又族姓子所謂本無。其本無者等無有異。不離於欲。無所成立。本無諍訟。是諍訟者與諸諍訟亦無所諍。以無所諍其本無者亦無所諍。是則名曰如來本無。如來無像歸斯本無。是則名曰如來形像。普現一切諸所色像。是故形像如來形像一切本空。是則名曰如來之像。是故菩薩現一切像。如來未曾造現形像。無像無諍。爾乃普現一切眾像。不以本無有所成立。以本無業自觀其身諸身本無。自察法身一切諸身皆無有身。觀如來身。曉一切身從因緣生以了法身。本所從行因與法身乃成法身。無陰種諸入。則曰法身行平等業。消除眾生所見之緣。若有所聞。所更麁細。猶如寂意。耆域醫王合集諸藥。以取藥草作童子形。端正姝好世之希有。所作安諦所有究竟。殊異無比。往來周旋住立安坐。臥寐經行無所缺漏。所顯變業。或有大豪國王太子大臣百官貴姓長者。來到耆域醫王所。視藥童子與共歌戲。相其顏色病皆得除。便致安隱寂靜無欲。寂意且觀。其耆域醫王療治世間。其餘醫師所不能及也。如是寂意。若菩薩奉行法身。假使眾生婬怒癡盛。男女大小欲相慕樂。即共相娛。貪欲塵勞悉得休息。以得休息於內息想。謂離熱欲。因斯受化。皆是菩薩所願具足。如是寂意。若菩薩行善修法身。斯諸菩薩則是法身。示以飲食充實斯體。不服摶食以安其身。以斷眾饍。愍傷眾生而現復食。不以飯食入於體裏。不著身中。又其法身力不增損。菩薩法身不知所生。亦無有死。無終無始。而隨習俗現有生死。雖現終沒。解一切法悉無所行。示現所生。暢一切法。無為無會。一切諸法。雖有所生悉無所生。皆曉諸行自現其身。諸根闕減。而所遊行不毀法身。則以法身法食法力。以法自歸了如來身。寂意。欲知如來身者。即虛空身而無等倫。處於三界為最至尊。施於眾生身無所歸。不可譬喻而無比類。其身清淨捨垢無塵。其身本淨而無沾污。自然鮮明永無塵冥。本性仁和悉無所生。其身寂然。不為心意識所見拘繫。其身自然。猶如幻化野馬水月。其身已度空無相願。其身普周十方虛空。心悉平等了三界本。一切眾生無有吾我。其身無底不可限量。無作無想。斯身無著無所思念。所住真諦致不可還。其身無像自然現像。無痛現痛。自然無想而現有想。無生死識而自然現諸生死識。無地水火風因其示現地水火風四大之身。解諸世間一切現法皆虛不實。眼無所見。耳無所聞。鼻無嗅香舌不在味。身不倚行永消眾識。意無所受心無轉移。無心意識。解了真諦未曾進退。爾時寂意。如來法身若有菩薩。以能逮斯如來等身。靡不周普奉菩薩行。在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四方域郡國縣邑州城大邦。悉化其身皆遍現之。一切眾魔不能見知菩薩所為。現若不現悉能明了微妙之業。雖無所現。普現一切未曾念行。見聞知識有所修行。開化眾生。不以身行失四意止。為眾生類。因現其身無常苦空非身之義。解達諸身本法悉寂。為眾生現身歸壞敗。其以報應求於身者。以是退轉。以是求報。隨四顛倒。其有解覩無作無見。曉知其身。猶如草木牆壁瓦石。為諸眾生現清淨身。如是寂意。曾為菩薩。從錠光佛授決以來。致於密身清淨之體。正使菩薩口有所宣。悉無言說。又有寂意。如來所說隨時之宜。因其想念。說菩薩密身之寂靜。從是轉進而得拔濟。所至無際。所謂菩薩身之祕密由得自在。菩薩以宣己身祕密。粗舉其要。假欲具說江河沙劫。不能究暢。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何謂言密。其言清淨隨眾生類。墮畜生中多少限數。菩薩亦現若干音響言語其察音響現若干辭。順其眾生章句言語。而演言教。隨時頒宣而與談語。說其苦樂善惡之處。其菩薩音一切普入靡所不達。或有歌戲幻化瞋喜。演其音句。隨其眾生言辭音響。而入訓誨。因其一切身意所信心所好樂。菩薩悉解而分別之。各使聞了。寂意菩薩問密迹力士。菩薩所化音響如何。密迹答曰。從其眾生一切音響。又菩薩音所順無限。猶如眾生所生之處心念各異。五趣音辭各各不同。不可稱計。菩薩如是各從音辭。亦無言辭。是則名曰隨眾生音無不達之曉無所有。當作是觀。一切眾響所宣言辭。終竟一切不可思議。言無窮極。是為菩薩所化隨時。不可喻盡。自恣頒宣不可計響。或演釋梵四天王音。或復恣宣諸天龍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隨眾生音上中下聲麁細好醜。而演音響喜悅一切。於是頌曰。 以如言辭 多所解決 敷演無數 所說言教 療以慈心 達入愍哀 宣布廣說 喜悅護意 天帝合集 柔軟和調 若有聞斯 蔽眾音響 因從伎樂 所演悲聲 頒宣斯出 經典訓誨 諸真陀羅 思好雅頌 其音喻此 普悉具足 聞令欲止 婬心不興 一切山神 皆好音樂 計於欲界 眾諸妙音 諸伎樂出 諸天聲響 皆悉起此 誠可愛悅 其法音聲 隨時方便 所宣歌頌 消瞋恚欲 除去癡慢 自大之行 分別暢了 行所歸趣 以聞道術 宣傳之故 其在色界 一切諸天 皆能悅可 斯諸天意 因得聽聞 殊異言教 在世發意 當成佛道 龍揵陀羅 摩休勒等 一切妓樂 若干種品 德海若宣 微妙音教 眾生皆悅 心豫踊躍 入無央數 若干音響 閻浮天下 所居人民 其音普遍 入斯眾生 若得聞者 悉得度脫 虛空天神 及此地祇 其聲通達 咸至彼間 皆得聞教 莫不悅豫 僉然決疑 悉心歡欣 哀鸞鵠鴈 赤嘴鵶音 山鳥孔雀 鸚鵡鵾鷄 鴈殊異鳥 耆域鴛鴦 若聞此聲 皆可意悅 師子虎狼 熊羆猨猴 麑鹿騾驢 野狐諸兔 象馬狗犬 牛羊猪類 聞其音聲 可意喜悅 四足二足 諸有形貌 其多諸足 諸無足者 皆樂聞是 解知音聲 宣布受誨 捨眾邪業 於斯三千 諸國有音 最上中間 及豪下賤 地獄餓鬼 至畜生類 諸天人民 眾諸音響 行無妄見 唯念至真 亦無想求 未曾諍訟 奉行所業 志存道心 頒宣令現 當應時節 己以專一 忍眾生諍 以音教告 百億國土 從是通達 江河沙數 不倚財業 心無所行 諸佛國土 所有眾魔 此等得聞 斯大和聲 悲哀將護 所救如是 出入行步 悉為興禮 正使眾生 有百千億 其心各抱 若干志念 聞是言辭 不以蔽礙 叉其十指 稽首作禮 臥寐聾瘂 口不能言 跛蹇無足 諸大疾病 彼若聞此 微妙善語 宣暢柔和 至好音教 心常懷念 塵勞危厄 口所宣說 億載塵勞 其得聞是 清淨法音 開化烏鳥 致於清涼 口所宣布 眾生悉聞 諸佛經法 及諸聖眾 布施禁戒 行忍辱事 精進一心 智慧之法 說意所存 功勳眾行 億百千劫 不能暢盡 本際無底 其意無量 演於佛音 所往無極 大寶積經卷第八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 西晉三藏竺法護奉 詔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二 密迹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菩薩所說。口未曾宣污染惡言不仁之辭瞋恚癡言。亦無諛諂。無剛結言崎嶇之語調戲俳說無益之文語。不妄笑讒言兩舌。不顧男女。不堅硬。無有麁辭卒暴之性。不有懷害。無取捨心。不失儀節志。亦無結心。無所著。無闘訟言。無所倚。無塵勞。無所舉。無輕放逸。無自恣。無橫理無宜之行。無非時辭。無貪欲。無非惡。無所愛樂。無有處所。亦無非淨。無違時。無失節。諸根無毀。音聲無瑕。心不懷害亦無偏黨。無恣訑。無覆蔽。不諍言語。不有怨嫌。無有結恨。不妄受邪非。無自歸。不計吾我。不嬈他人。不惱彼己。不宣傷害。無殃罪法。不失所言。無不受行。無不順業。無不可忍。所宣言和。無種姓事。無輕調之教。去非法之行。不毀法行。不越時節。不違宜度。不宣須臾。不自歎類。不壞他伴。於己得譽不以喜悅。見歎他人亦不愁憒。謹慎守節不輕慢人。不說非宜。不毀有宜。不誹密言。常隨時護。不謗明智。不呵賢聖。言不虛妄。不非證明。不入人罪。不求他短。所言轉教不傷筋骨。不稱他惡。志願無上。不相顏色。不求異黨。不念業便。不行逆事。心常柔順。密迹力士語寂意。是為菩薩言行相應。以空慌忽神勇為力。功德報應所作果實。宣至誠辭從所作報。假使有人行詣大。樹下。若復住立作是觀樹。以觀轉問他人言。男子能知此樹所生。葉數為有幾枚。有大智人。不觀樹木亦未計數。知彼樹葉便口出辭。其數如是。與侶俱坐。亦不計之。既未能度。至於道德即知其數。來在一切而演若干。其人語詞等無有異。若有來問大江河沙。能有幾沙。一一計之能得幾枚幾百千億兆載垓數。水有幾升斗斛限數。不可以喻量度。不觀其限。亦不數之。悉知江河沙之多少幾億兆載。皆知水升斗斛限。各各為演若干品語。唯大聖知天不能證。諸龍鬼神。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揵沓和。摩休勒。人與非人。聲聞緣覺。悉不能證明。獨佛世尊乃能知之。以是觀之。如來至真等正覺慧不可計量。宣萬億音。眾生皆聞各得開解。密迹金剛力士語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一神仙名曰樓夷。爾時之世。有一梵志名曰寂然。時國有一大樹。名曰仁賢。其樹枝葉華實茂盛。其樓夷神仙常處其下。具足十二歲。數其樹葉而復觀之。彼於後日。寂然梵志從城中出。往至仁賢樹所晝夜遊觀。飯食已後數樹莖葉。又以聖明一心數之。又曰何謂告啟神仙。我當數之知有幾枚。時寂然梵志。不觀其樹不數其葉。尋時說頌曰。 有八千姟 八千億葉 節有九千 六百二十 觚有五枚 二百五十 痱癗六千 六百六十 聖師欲知 葉有若干 數其樹莖 分布所在 并所知解 啟曰如是 今無放逸 有疑數之 樓夷神仙。嗟而說言。善哉至言諦辭無欺。吾十二年坐計限之。其樹葉數亦不數之。悉知本末葉有若干。唯願梵志為我說之。其音聲行何所以類。寂然即曰。神仙聽之。天不助我亦非世人。以至誠故傳大正行。皆以真淨無所諍訟。樓夷神仙舍利弗是。寂然梵志釋師子是。當執持此至真言教。住於至誠以應法宜。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是則菩薩至密之業清淨之元。其無極慧。深入無量巍巍無限。隨時示現。至真無形不可說名。密迹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何謂心密。心行清淨不失神通。造立慧業。神通自娛在所示現。正住神通。建立大哀無極之業。以神通化無央數變。一切普顯以誠諦通。智慧為室。現目覩見一切諸法。是則菩薩正真之法。慧通無極普御一切。其神通慧皆顯眾像。解暢諸色本無有色。其以神通普入諸音等本音響。皆能觀察一切眾生心念諸行。因見本淨。常見一切隨時開化。常念識之未曾忽忘。斷去來心。普現神足無所罣礙。獨步三界不以為拘。悉無所有不造立行。其神通明盡一切漏。曉了隨時不失其節現生死難。示度世業所察玄遠。其神通明。皆超聲聞一切緣覺。深入微妙。坐佛樹下降伏魔官。解暢一切諸佛道法。而轉順時道法聖輪。開化一切十方眾生。使入法律至阿維顏轉一切法寂意欲知。是為菩薩心密之業心行清淨。若心真淨。永無所歸亦無不喜。性安調和隨行極良。則以普慧三昧定意。而行正受不永滅度。不厭欲界。設生其中無所繫著不為所縛。所生現決未曾有結。所以者何。以度一切虛空妄想。解眾塵結顛倒所受。心無所著。由是之故得脫生老病死。雖有所生悉無所生。以大乘本。成就一切諸佛道法。斯諸佛法救護十方。求之無處而不可得。乃了一切諸佛之法。一切諸法悉歸佛法。是諸佛之法悉一切法。是一切法及與佛法。不是是法亦非非法。所以者何。求一切法本末處所。而不可得。若求諸法悉無處所則無有數。超諸住數一切諸法。知一切法。則不依倚一切諸法。以不依倚一切諸法。其求利義便致大衰。其無思求彼則無利亦無衰折。轉進學前其見利義。心無憂慼亦不喜歡。其心無憂志無罣礙。則無所住。其無所住乃無雜碎。其無雜碎則無所向。其無所向如是乃向。如是乃向者爾乃無向。其無所向乃無吾我。其無吾我則無所受。其無所受則無諍訟。其無諍訟則無闘亂。其無闘亂是沙門法。其心平等猶如虛空。住其平等如虛不隨欲界。不處色界不著無色。若以一切悉無所著無譽無毀。其無譽無毀謂一切法。斯等皆解如是深義。以能知是六事之業。宣暢分別亦復如是。以何等故解暢分別。以是之故一切諸法不可得也。其能解暢分別諸法。本無所處三界悉虛。乃能解暢悉以分別。是為心密。密迹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其心行密。斯行慈愍不計吾我故。其行悲哀無有眾生故。以行歡喜則無命故。以能濟護乃達無壽故。行四布施心無慳故。奉行禁戒調和其心故。斯忍辱行盡心之業故。若修精進思惟寂靜故。其寂一心棄心所在故。其知聖心無所行故。其四意止無意無念故。若四意斷其心以了以不起不滅故。其神足飛心廣無際故。以行篤信心無罣礙故。若修精進心行寂靜故。其意已念心行得自在故。其定意者斯平等心無有若干故。其智慧根心無想故。其勢力者順流心本故。若以覺意心分別慧故。奉行道業心無所想故。其寂然者惔怕靜思故。其觀法心見無著故。修行賢聖究竟解心故。心念於佛其明慧者心不妄想故。其心思道志不可量故。其思念法心平等故。思念聖眾心無所住訓誨眾生故。其心湛淨護於正法故。其法諸界心無所壞故。佛土清淨心等如空故。眾相具足心無別形相故。逮致忍辱心無顛倒故。阿惟越致心不復迴還故。莊嚴道場在於三界心不墮故。降伏魔業心攝眾生故。道所訓誨一切法心平等覺故。以轉法輪諸法無轉用心不還故。現大滅度解生死原。以心平等自然之故。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曰。菩薩若得不起法忍。心則甚密心亦清淨。心已清淨便解一切眾生心淨。普無不入其眾生心。入于道心。一切眾生心趣道心而被照明。猶如虛空普悉平等。遍入一切有形無形道心。如是一切皆入眾生心行。密迹金剛力士。說是菩薩身口心密不可思議時。七萬二千諸天人眾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萬二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萬四千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八千比丘意解無漏。是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十方。上虛空中天雨眾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其妓樂音中演出如是。其有聞是密迹金剛力士所說法誼。若有樂信。是等之人得立授決。愛喜經典受持讀誦。廣為人說不失道心。積功德本終不虛妄。曾以供養無央數佛殖眾德本。益於眾生靡不蒙濟。於是世尊告寂意。汝寧聞彼伎樂所暢言響乎。答曰已聞世尊。唯然大聖。誰之威神。佛語寂意。有菩薩名雷音。從雷音王如來佛國發。其國土名兩氏。來詣忍界。欲見吾身。稽首作禮啟問法要。欲聽說是如來祕要法教。在於虛空不現其身。供養如來及斯經典。故雨天華作諸伎樂。從其伎樂出是輩聲。佛說未久。雷音菩薩從虛空下。稽首佛足繞佛七匝。住於佛前白天師言。唯然世尊。雷音王如來敬問無量。興起輕便遊步康寧。爾時世尊。告問雷音菩薩。善來正士。快哉顧義故致奉現。寧欲聽受如來祕要經典之慧。今密迹金剛力士。承佛威神而頒宣之。於是眾會或有菩薩。心自念言。斯密迹金剛力士。在於何世積眾德本。在何佛所而發道心。本何誓願所逮辯才廣大無極巍巍如是。時佛悉知是諸菩薩心中所念。告寂意菩薩。乃往過去久遠世時。無央數劫不可思議。爾時有佛。名無量勳寶錦淨王。出現于世。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莊嚴。劫名善見。其佛國土有異威德。人民熾盛皆得安隱。五穀豐收土地大盛。咸共快樂。天人繁熾地悉平等猶如砥掌。無沙塵穢荊棘瓦石。唯琉璃水精明月珠玉。珊瑚虎珀硨磲馬瑙遍布其地。其地柔軟猶如天衣。有甘美香光色甚好。生其好草如天綩綖。以足蹈上足下四寸。舉足如故。其土快樂無有大寒。亦不大熱。人民仁慈性行和調。身口心定。香芬熏地紺琉璃色。彼國人民普得自在。皆受訓誨婬怒癡薄。安隱寂靜悉有威力。聞說法言皆識議理。其佛世尊時。諸聲聞眾有十二垓。諸菩薩三千二億。其佛壽命三十六億歲。無中夭者。斯莊嚴國其中四城。名曰快見。甚大廣長。風雨時節五穀豐饒。人民安寧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一一方城廣長各八十萬里相去四百里。有一大國。一一大國各有千郡縣及諸村落丘聚。其土人民身長四里。是時大城快見四方大城。復有大城名曰清淨。王所治處土地廣長。其城東西長二千五百六十里。南北廣千二百八十里。郡國縣邑各有一萬。具足快樂。諸遊觀園各有一萬。極甚清淨七寶合成。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勇郡王。有七寶一曰金輪。二曰白象有六牙。三曰紺色馬朱髦尾。四曰明月神珠。五曰玉女妻。六曰主藏聖臣。七曰主兵大將軍。主四天下。供過去佛殖眾德本。威神難量。發無上正真之道心。逮不退轉。在城中央立一屋宅。廣長高大。長廣各六百四十里。以七寶立七重牆壁欄楯。七重交道。七重寶幔。七重七重深塹。其宅裏內有四大果園生若干華。一名妙華。二名功勳阿。三名山河。四名春安。有池水滿。廣長各二十里。皆以眾寶而作欄楯。紫金為池紫金琉璃以為底沙。滿八味水合生寶華。鳧鴈鴛鴦異類之鳥遊戲其中。一浴池名施財。二名上窟。三名上香。四名妙御。中宮婇女七萬六千。如天玉女。各有好相端正殊好非世之有。其王正后玉女寶及諸婇女。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王有千子。具足勇猛與眾殊異端正超絕。二十八相嚴飾其身。志性仁和。亦俱同心發大道意。爾時其佛遊在清淨大國。其王勇郡。供養無量勳寶罽淨王如來。具足億歲。諸菩薩眾聲聞等。衣被飲食床臥醫藥一切所安。園觀浴池屋宅講堂。房室精舍高臺樓閣。一一比丘。與二侍使給所當得。其王諸子。志性安和無放逸行。常以至心供奉如來聽受經典。不樂愛欲戲笑邪業。以無放逸聽受經典不以生心。不久即逮興五神通。以得神通踊在虛空。猶如鴈王飛行自在無所罣礙。從其一觀復至一觀。從縣至縣從國遊國。從一天下至一天下普行遊觀。以是要偈為大眾說。 諸佛興出世 玄遠甚難值 人生在世間 亦甚難得遇 諸人咸同志 俱信樂聽經 於億百千劫 甚復不可遭 今人中之雄 以出于世間 欲令寂然定 故說經法義 從安住世尊 諮受教訓誨 求于大聖明 奉啟佛至言 以聽受經法 棄捐于惡趣 以逮聞正法 得坐極安處 以逮聞正法 消除眾塵勞 因其聽受慧 得致正真法 彼時布宣訓 而演是甘香 緣其斯瑞應 地六反震動 普布告天人 諸天舉歎曰 即時雨天華 其華若干種 眾生皆來集 不可稱計數 最勝之開化 皆入于道法 前稽首足下 禮於天人尊 皆俱以叉手 恭恪而住立 其最勝聖師 是逮得是心 隨時順義理 而為說經法 斯等之伴侶 得聞安住法 三十六億俱 悉發大道心 其三百億眾 具足不減一 皆以得清淨 極上之法眼 其心以厭患 於俗之家業 悉共在彼世 棄家行學道 諸人無數眾 億載兆姟人 咸啟受經戒 皆作清信士 以逮聞經法 稽首佛足下 各各前辭別 悉自還歸家 佛告寂意。爾時王太子并共父王。以栴檀造立樓閣。廣長清淨好校飾之。作諸窓牖以眾寶成。以牛頭栴檀香一升燒氣遍天下皆有美香。以是栴檀造立樓閣。廣長高大高四百里莊嚴校飾。威神顯現巍巍無量。正四方好四角四柱。所作平正安不傾斜。其王勇郡。因欲往到無量勳寶罽淨王如來所。奉視稽首諮問聽受經典。勸王眷屬。人命難得佛興難值。億載時有經道難聞。宜往奉視諮受經典。王及太子夫人婇女。大臣百官人民大小。皆入校露高臺樓閣。坐於百千嚴飾寶床。以眾華香雜香衣服寶蓋幢幡鼓諸妓樂。以恭恪心奉事尊敬。寶珠挍露高臺樓閣。以貢上之。一切同心仁和之意。上在虛空猶鳳凰王。與諸眾俱無所罣礙。飛行浮疾往詣佛所。其寶挍露高臺樓閣以到大會。前詣佛所。斯寶挍露高臺樓閣。繞佛七匝還住一面。王及大眾各下以出。前禮佛足及禮聖眾。繞佛七匝因在前住。白世尊曰。久服聖音國有多事。不尋奉現慚愧無顏。飢虛之情今日乃果。時佛大聖。見王真心宮人眷屬故來聽法。則以隨觀。從其心本。應病與藥頒宣經法。佛告大王。志建大乘有四事法。所遊殊特不違大道。何謂為四。若學大乘篤信重人。所遊殊特不違道意。何謂為信。若以喜樂奉諸賢聖。所不當造終不行之。大王恭敬則學大乘。所遊殊特不違大道。若謙恪聽於賢聖經。至心入耳聞則受持以不自大。學于大乘所遊殊特不違大道。以不自大觀見眾聖。稽首作禮一心歸命。若尊精進學于大乘。所遊殊特不違大道。以用精進輕身口心。舉動便宜行以越度於一切行。是為四事。佛告王曰。復有四事。見無放逸。所見擁護。何謂為四。將護諸根見愛欲難。曉一切受想。知無常。因法得生命根第一。是為四事。菩薩有四事。名曰法王。何謂為四。一曰不捨道心。二曰亦復勸化他人發意。三曰以諸德本勸助道心。所可聞者意廣無極。四曰一切釋梵及四天王其諸聲聞并緣覺地。至于無極無壞弘廣無窮之業。是為四事。是故大王。當行無放逸常修篤信。好喜無量道法之義常受正法。以法之樂而以自娛。若以精進求于道法。大王所行不貪境界。所以者何。大王當解。貪欲無厭猶飲鹹水。其見賢聖智慧之明乃知限節。人命甚短安少苦多。生無不終當就後世。常畏將來心不可保。今日大王所供養佛。因是德本。以有四事具足勸助。何謂為四。世世財富不可限量。功德福報不可盡極。聖明之慧而無涯底。辯才之智悉無窮盡。是為四。復有四事而當勸助。何謂為四。身行清淨功德之業。言行清淨戒禁具足。心行清淨博聞無厭。其法清淨聖明為黨。是為四。復有四事勸助德本。何謂為四。善權方便修清淨行。訓誨眾生智度無極。以清淨業降伏魔官誓願清淨言行相應。一切諸佛法悉清淨。積功累德逮見諸佛是為四。爾時世尊。為勇郡轉輪聖王。說經中慧分別深義。其王心解即時欣然。便解身頸無數百千奇珍珠瓔。以貢上佛。舉國事佛給所當得。奉持五戒。盡其形壽淨修梵行。其王中宮夫人婇女。從佛聞法心中喜悅。隨時之心抱柔和意。無陰蓋心。脫身衣被奇異寶瓔。以覆佛上。啟白報王。欲得捨家出為沙門。淨修梵行。盡其形壽奉持禁戒。王即聽之。如是寂意。其勇郡王奉無極法。逮法財富。稽首佛足繞佛七匝。與中宮婇女及其官屬。入大高臺樓閣挍露。便涌出上於虛空中。須臾之間即復還服清淨大國。於是聖王以十五日月盛滿時若干種華。出入行到遊觀之園。中宮眷屬觀見好地。彼時聖王在遊觀園作眾妓樂。其二正夫人。一名不行步。二名無虛損。從宮中出洗身沐浴適還去已。以香熏衣坐蓮華臺妙勝床席。有二孩童自然來上夫人膝上結加趺坐。端正殊好非世所見。有二十八大人之相莊嚴其身。適自然現。即時虛空中百千諸天舉聲歎曰。是二孩童則法神聖。一名法意二名法念。是二孩童適自然現。時其名法念孩童。坐不移夫人膝上。其法意孩童子。化生無損夫人膝上。適加趺坐。異口同音而說頌曰。 若有守己身 能發菩提心 斯等之學士 為致善福慶 以為曾覩見 護吼興現世 常以歡悅心 一志供事佛 為大神通業 快得受救護 得消生死輪 疾滅無所生 若發菩提心 未曾忽忘之 以救攝眾生 壞破生死難 其上方境界 不可計佛土 彼土而有佛 號名曰時節 從彼佛土來 以用法故舉 亦欲見功勳 國土之所有 於時二孩童 各從所坐起 因便從母膝 移下在于地 俱發進其路 行詣天人尊 前稽首佛足 却退叉手住 四方宣佛德 今故來聽經 佛法甚難致 聞受亦難遇 以得聞是法 當啟人尊勝 至誠於佛道 無上正真業 諸佛之道法 為甚難得值 愛樂經義者 亦復倍難遭 今日以閑靜 用親友好法 隨順之威則 奉敬信法教 慕嘉於精進 所行無放逸 以得為沙門 如是處閑居 愍念住如是 質朴等無量 常抱慚愧心 知博聞難遇 其慈普具足 愍念於眾生 以能達深法 乃可逮法忍 計諸威力勢 其心無怯羸 攝救諸眾生 開化一切難 若在於獨處 造業無思議 以不貪其身 壽命根亦然 於學禁無厭 我思於道法 以是能曉了 逮功勳若斯 若能學如是 第一甚難得 其法王之業 諮嗟此最上 斯諸法之要 報應普備足 當發往俱到 聖安住佛所 其斯諸明智 受菩薩道行 奉行清白法 以用宣布教 隨時而閑靜 逮到五神通 因其識皆念 所行法惔怕 其王二太子 與夫人婇女 斯二明智等 行菩薩之法 以獲神通慧 經行虛空中 往到世尊所 功勳智慧海 前稽首佛足 自歸人中尊 一切悉和同 俱往叉手禮 法意前啟佛 并餘一切眾 唯願大聖尊 為我說道法 最勝知是等 心中之所念 則為分別說 深妙之法義 是一切諸法 皆從因緣起 本無主師教 從造化現生 其解內以空 外則無因緣 是一切諸法 慌忽悉空虛 以能察本末 無作見清淨 計之猶虛空 常不可護持 佛以無數便 為此等頒宣 分別敷演此 深奧之正真 七十六姟人 及二億載眾 一時皆得成 柔順之法忍 是時轉輪聖王勇郡。中宮太子眷屬萬民。繞佛作禮。供養世尊及與聖眾。晝夜七日畢竟還歸其宮。於是勇郡轉輪聖王。獨處宴坐在於清淨高閣挍露。自心念言。是吾諸子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今當試之。何所太子先當逮致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者。便勅工師作七寶瓶極好團圓。作七寶[((十/工)*刀)/瓦]顯現微妙。又高七刃為四十九尺。使諸千太子各各疏名。作七寶籌。著瓶中舉瓶著[((十/工)*刀)/瓦]上。咸共夙夜七日供養。以天華香擣香雜香華蓋幢幡。作眾伎樂。供養寶瓶所疏名號。十千天子來佐勸助供養名號。時轉輪王過七日後。取是七寶瓶。在中宮夫人婇女諸太子眾前。舉著紫金案上使人舉瓶。令諸太子各各探籌。有太子名曰淨意。得第一籌。適得此籌於時三千大千國土六反震動。中宮夫人婇女一切妓樂不鼓自鳴。於寂意所念云何。彼時淨意太子豈異人乎。莫造異觀。所以者何。則拘留孫如來是也。從次太子名離名聞兵。則拘那含牟尼佛是也。次有太子名寂根。則迦葉如來是也。次有太子名一切苦利。則吾身是也。次有太子名雨室則彌勒如來是也。次有太子名明月珠服。將來作佛名曰師子。次有太子於將來世成佛。名曰妙英。次有太子名賢氏。將來成佛名曰供養。次有太子名曰光首。後成佛時號曰妙華。次有太子名曰蓮華氏。後成佛時號曰奉養。次有太子名離垢光。後成佛時號曰善目。次有太子名兵氏。後成佛時號曰快臂。次有太子名曰意妙。後成佛時號曰焰光。次有太子名曰淨復淨。後成佛時號曰焰味。次有太子名曰富黨。後成佛時號無退沒。次有太子名曰離垢淨。後成佛時號曰執德。次有太子名曰堅強。後成佛時號曰寶事。次有太子名曰寶稱。後成佛時號曰無欺世。於是寂意。取要言之。次廣具足。有太子名曰甘鎧。莊嚴第九百九十九。千不滿一。後成佛時號曰無量德寶稱。在是賢劫立興來世。佛言如是寂意。有太子名意無量。得最後籌。是王太子當在最後成行覺道。時其諸太子。輕易調戲數數笑之。眾等各言。我當成佛時降魔官屬轉于法輪。開化度脫無量眾生令至滅度。假眾生盡後何所設。當何救濟。其後太子名意無量。目自覩見。得最後籌窮底成佛。應時愁惱。吾獨何釁窮底得籌。五體投地猶太山崩。口自宣言。諸佛道法不可稱量。眾生之界亦無有限。所願殊特不可思議。尋即立一切願。令我兄弟千人成佛。後所教弟子所度多少。其壽長短計合是等一切壽命。與我成佛道時所壽久長若干適同。仁等所有一切聖眾。我成佛時聖眾獨爾。頒宣經法所化度脫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與仁千人功勳巍巍適等無異不可限量。假使吾身所言至誠合成不虛。三千大千世界為吾現瑞。六反震動天雨眾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時意無量國王太子適立斯誓。尋時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天雨眾華。箜篌樂器不鼓自鳴。上虛空中諸天百千。而歎頌曰。當如所願最後成佛。名曰樓由如來至真等正覺。佛言寂意何故名之樓由。爾時愁感自投於地。用得下籌自積誓願。由斯世尊號之樓由(樓由者晉言涕泣)於彼世時。其王太子誓願已竟。說此偈言。 是諸佛道法 猶等如虛空 意覺若如幻 眾生不可盡 所願誓吉祥 戒禁成清淨 諸仁且聽是 我所欲誓願 合集諸仁君 所壽之有限 諸重尊聖王 一切皆盡見 計是諸佛名 與我一壽等 成佛名樓由 比丘眾如是 其王太子感 故宣是言辭 諸天立虛空 舉聲歎頌曰 如今清淨人 所願必當成 因以眾生故 會成所要誓 佛告寂意菩薩。欲知爾時意無量太子乎。答曰不及。佛言。在是賢劫最後成佛號曰樓由。於賢劫中。所與諸佛千不滿一。所度眾生諸菩薩學比丘聖眾。不及樓由。最後成佛而壽半劫。所度眾生菩薩聲聞一切聖眾。竟於賢劫。與九百九十九佛。所度適等無有差特。佛告寂意。且觀菩薩善權方便。成就禁戒而有殊特。具足誓願獨步獨坐。周旋三界曾無休廢。所以者何。樓由如來獨以一身開化眾生。與千佛興所度無異。所益無限巍巍若斯。如是寂意。王千太子。其後二子各心念言。汝等正士所志云何。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祕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祕要密迹之事。信樂受憙不懷疑結。法念太子曰。諸正士聽。吾心自誓言。諸仁成佛道。身當勸助使轉法輪。適見相勸輒轉法輪。寂意。欲知爾時勇郡轉輪聖王乎。答曰不及也。佛言。則往過去定光如來是也。其時諸子。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也。從拘留孫為始作佛。至樓由竟千佛也。其法意太子。則今金剛力士名密迹是也。其法念太子者。今識其梵天是也。彼時聖王中宮夫人婇女。今諸來會者是也。彼世之時。王諸太子所勸。出家作沙門者。及所教化。皆此賢劫稍漸受決當次第成最正覺。寂意。且觀十二緣起。不亂德本獲報應果。諸所發意不失其功。斯等正士十力普備悉獲所願。是故寂意。若有菩薩疾欲逮成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當學斯等諸正士業。勤修奉行悉存佛道。彼何謂佛道。不以害心於眾生。興乎慈心奉度無極習行四恩常修梵行。遵道品法具進神通。行權方便成就德本。是為佛道。佛復告寂意。其道心淨斯性通達。其道和雅志性安隱。其道質朴而無諛諂。其道廣普無所罣礙。其道平等心無偏黨。其道無畏不犯眾惡其道財富施度無極。其道豐饒戒度無極。其道不諮忍度無極。其道離處進度無極。其道不亂寂度無極。其道善擇智度無極。道歸己慧奉于大慈。道不曲意至于大哀。道受喜悅行以大喜。道歸妙御至於大護。其道以除眾苦之惱。消去貪害瞋恚之想。其道趣安心不懷色。道化難調刈色聲香味細滑之法。道降魔官屬令化去心自大及眾怨賊。道消除陰種諸入悉無所著。道捨魔事。在眾塵勞而得自在。道歸上心離於聲聞緣覺之念。道習諸去來所行致平等覺。道御大寶順一切智。道常分別無礙慧明。道宣善行攝善親友。道廢坑塹消眾結著。道棄塵勞越瞋諍地。道歸安隱捐眾非惡。道歸吉祥趣泥洹業。是為菩薩行佛道業三十二事。菩薩住此。疾成無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覺。 大寶積經卷第九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 西晉三藏竺法護奉 詔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三 爾時寂意。復問密迹金剛力士。如來有幾事祕要。一切聲聞諸緣覺地所不能及也。何況凡庶闇蔽之類。善哉密迹願意樂任。頒宣如來祕要普入。一切眾會咸欲聞之。密迹力士謂寂意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敷演如來祕要。有三事。何謂為三。一曰身密。二曰口密。三曰意密何謂身密。如來於斯無所思想。亦不惟念。普現一切威儀禮節。或有諸天人民。自憙經行。見覩如來經行之時。諸天人民心自念言。世尊為上。斯等逮見如來身密。佛之所念亦不思望。一切眾生覩見如來至真妙德威儀。若諸天人憙坐。見如來坐。若諸天人憙臥。見如來臥。若憙聽經見如來說經。若憙寂靜見如來默然。若憙禪思見如來三昧。若天人民目視不眴者。見如來目未曾眴。若意自在有憙光者。便見如來光無所閡。憙紫金色者。亦見紫磨金色。若諸天人民憙銀色水精色琉璃色馬瑙色硨磲。黃色真珠正白正赤黃白紅紫色。或取明月珠色暴亂色。炎光日月四天王釋梵阿須倫。或中分色。須彌華色。或思妙色。或藥形色。或碧石色。或無憂華旃匐色。或思夷華色。或青蓮紅黃白華色。或了忉利天色。或毘沙門王顏。或四天王形。首藏青帝黃帝赤帝白帝。或虛空淨。或天人民心志無量品色各異。亦見如來若干品種功勳德色。如是寂意。正使江河沙等諸佛世界滿中眾生有含命類。展轉相愛展轉相生。皆決罪畢得為人形。從思想生。其中一人正使所生。亦猶如彼一切眾生。如來亦見若干品色。威儀禮節心所好樂。不可限量。悉欲察知本末言行。亦復如是。如來至真。有以是緣各於眾生。現如來像威儀禮節言行使然。猶如一人心得解脫。不與二人俱共同也。欲宣至實心得解脫乃至乎道。如來至真乃能可悅一切眾生。以悅眾生顯示色像。威儀禮節言行亦然。猶如寂意。清淨明鏡。隨其色貌以往照之。則現其像不失本類。等示無異未曾變改。明鏡照形亦無想念。如來如是。雖以法濟一切眾生。無有想念無利養心。可悅一切眾生心行。隨上中下深淺之法。開化度脫三界迷惑。是為如來身行祕要。密迹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如來祕要亦不分別陰種諸入。不歸罪福。不生塵勞。不成父母。無四大胞胎。亦無骨肉。所聞功勳。無塗華香。悉無所有。不繫在色。無出入息。壽命滅盡。欲知佛身則是法身身無有色。無眾妄想。所現色相為貪慕好求豪尊位眾生之故。而示形相令目覩矣。法相靜寂為敬慧故。一切眾生使趣天眼。密迹復謂寂意。若有眾生俱在一會。各見佛身以緣意覩。其遠住觀住本不見。其住本也。見住遠不見者。無意緣也。見者以亂意緣不見也。若以意緣不得見者。若以己身而察見之。用見他人故。不見之也。又見他人故。復能見者。用見己心故。不見之也其在夢中有所見者。從夢覺已則無所見也。定意所見起無所見。起往所見定無所見。其空靜所見不靜不見。其在空靜則無不見。其見無業。離於無業無所見之。其離無業乃有所見一無所見。密迹復謂寂意。其如來身從無數事。各隨顯現其色行天身行寂然威儀禮節。而心自定然後復亂。斯如來身無有邊際。亦無限礙。亦無妄想。不可想節。如來身者不可限取。無若干像。如來身者亦復如是。無所不遍。猶如虛空不有妄想。如來若斯永無思想。猶如虛空皆以遍入一切形色。如來若斯。悉以周遍照諸眾生。猶如虛空普入諸色間關其裏。如來之身亦復如是。普照眾生靡所不遍。猶如虛空皆長一切百穀草木。如來若斯。至真之體長育德本。猶如虛空不計有常及與無常。亦無晝夜。如來若斯。身不有常不云無常。不能見頂。又復寂意。諸佛世尊。佛以普見天上世間魔王梵天。無敢當佛覩其頂者。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聲聞緣覺。若諸菩薩。莫能堪任見如來頂所以者何。佛成道未久時。轉法輪遊波羅奈。東方去是世界甚遠。乃得思夷華佛土。世界曰懷調。有菩薩名曰應持。來詣忍界奉覲世尊。稽首作禮敬問供事。禮足下已。繞佛七匝則往其前。應持菩薩時心念言。我欲度知如來身限。自變其身高三百三十六萬里。觀如來身五百四十三萬兆姟二萬億里。則心念言。我獲神足。神通自娛。我寧可復測度佛身所入云何。佛以威德。以神足力。上方去此百億江河沙諸佛國土。有世界名蓮華嚴。其土有佛名蓮華上。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說法。應持菩薩往在其前。不能覩之。在上而立遙視。永不逮見世尊大聖能仁佛頂。欲見頂相永不得見也。不知佛身高長廣遠幾千億載江河沙佛土。時應持菩薩。往詣蓮華上佛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住於佛前而白佛言。我身所來去是遠近。佛言。去此百億江河沙佛土卿族姓子從彼到斯。應持菩薩白佛言。我上過到若干佛土。不能得見釋迦文佛頂。不知高長幾百千億江河沙佛土。彼佛答曰。假族姓子。以是方便聖明之慧斯神足力。從此轉上江河沙劫。忽以越過上無喻佛土。尚不能得見於世尊釋迦文頂。亦不可得其身邊限。又族姓子當知。佛身無限巍巍如是不可譬喻。諸佛世尊不可稱載。又族姓子。用無侶故名不可喻。如來禁戒亦無譬喻。三昧定意智慧解脫。度知見品身口心業。色相眾好悉不可喻。一切眾生以若干品。引譬舉喻。諮嗟如來禁戒無極。定慧解脫度知見品。身口心業色相威好。猶如虛空不可得邊。如來之身無際若斯。於時應持菩薩。聞蓮華上如來所說。忻然大悅得未曾有。即禮佛足繞聖七匝。沒彼佛國。承佛聖旨蒙已神力。發意之頃到此佛土。往詣佛所前稽首禮釋迦文佛足。右繞七匝則住佛前。以偈頌曰。 欲解達佛身 猶如喻虛空 樂得知邊際 以捨所造作 過此百千億 無量江河沙 上越若干土 欲見佛身頂 過到無限土 至蓮華佛界 樂得身邊限 不覩見佛頂 其彼國土佛 名曰蓮華上 見我心所念 便以分別說 假使引眾喻 講諸佛世尊 便不順佛教 則為誹謗聖 若欲知譬喻 諸佛法平等 頒宣虛空限 實無有邊際 設猶如虛空 佛戒禁若斯 定意智慧業 解脫度知見 猶虛空無際 色身亦如是 欲觀世護頂 等譬如虛空 如虛空所周 佛身遍如是 如虛空所遍 光明照亦然 其光照所至 有言辭若茲 如言辭所至 心遍亦復如 如心所遍至 慈心布如是 如慈心所遍 慧周等無異 如慧之所周 身所周若斯 功德亦如是 道心無有二 如道心功德 解色亦如是 充滿于虛空 所度復越是 如一切眾生 所受福德品 其發道心福 一人德如是 如其發道心 功德業名稱 若受正法者 功德過於彼 一切諸佛興 頒宣百億劫 歎持正法功 不得其邊際 其興於道心 而護諸正法 好樂解空無 十六不獲一 以樂解空無 則不失道心 執持尊上法 是慧乃和同 逮得斯法趣 菩薩則勇猛 獲致佛功勳 奉修佛道行 說是頌偈時 震動億佛土 諸天億百千 鼓億千伎樂 無數億千人 悉發大道心 因聞大法故 應持之所歎 是處不可議 無上不可限 諸佛普示現 自在之祕業 密迹力士謂寂意曰。是如來身祕要。若彼眾生皆集一會。或有能見如來身者或不見者。其能見者歡喜觀之。其不見者默然而觀。如來不食。眾生悉見如來服食。又寂意。如有天名精力。初化受道取如來食。而器受之濟諸窮乏。眾人皆見如來而食。見如來舉食著於口中。自然還器。諸天子取往古宿世如來所種。植眾德本而有餘殃。在在所生就與羸劣。使服食之。飢乏困厄不得食者。如來愍此以食授之。是眾生等食斯飯已。身體安隱消除塵勞。眾想休息心性仁和。志存無上。以平等覺發不可思議。以是之故當作是觀。如來不食。如來至真以法為食。所以者何。如來之身成鉤鎖體。猶如金剛鏗然堅強不可破壞。其如來身無有生藏。亦無熟藏。復無堅軟。亦無不淨大小諸便欬唾之穢。又如來身如紫金色。無怯無弱不有恐畏。寂意。且觀於如來身。曠然無極甚妙堅固。猶如金剛。而身柔軟如細天衣。或時上妙顯微妙身。天人玉女稽首足下。禮如來身觸如來足。柔軟極細不可為喻。悉發無上正真道意永無眾塵。若貪婬人瞋恚愚癡。若有等分。見如來身適值目覩。其婬怒癡所有等分一切身行。悉為消除無復眾塵。若有慳貪犯戒瞋恚懈怠亂心愚癡。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取要言之。若有離於清白之法。見如來身。棄不善想皆修德本。以不妄想觀於如來。乃曰真道。是為寂意。如來身祕要。若有布施。如來瑞應所化自在。以律開化眾生不受長育。解眾生想而為頒宣。建立應度。如來於彼觀無所業。又無所行。如來至真未曾念是。我當化形。所當化者。若方當化心自念言。又化所觀。如來至真在此業前。乃至世界所說土地無數世界。如來所化往來所至。如來在彼觀無所想。其如來者。從身放光明。若干種色無央種色。不可計限百千曜色。其光所照江河沙等諸佛國土。光明遠照所奉行業。眾生皆從彼開化之。以是無業所作行無。是故寂意。如來身祕要。諸所念行。所頒宣說。所成就發無上正真道意。又如來身祕不可稱計。說是如來身行祕要時。十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八千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諸天人民。阿須輪。世間人。讚歎密迹。善哉善哉。諸天伎樂不鼓自鳴。雨於天華。世尊以右紫磨金色手。舉著密迹金剛力士頂上。歎曰。善哉善哉。密迹快善說是如來身祕要。今所宣說如佛所教而無有二。密迹力士謂寂意。何謂為如來口祕要。其夜如來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至無餘界泥洹之界。滅度日夜。於其中間。施一文字以能頒宣。一一分別無數億載。講演布散無限義理。所以者何。如來常定。如來至真無出入息。無所思念。亦無所行。無復思想。悉無所行。雖口所宣無想無行。如來所行無應不應。無言無說。不想有人。世尊所說一切超越三昧正受。皆以文字而分別說。頒宣文字而自倚著。一切眾生如是周旋往來。如來為我講說經法。是則名曰如來在彼亦無想念。如來所觀而知止足。其舌之門口宣音響。聞所宣音莫不悅喜。而演如來言辭之教。散一音聲。悉普周遍眾生所想眾生心念。是則如來從口敷演。如來言辭出六十品。各異音聲。何謂六十。吉祥音。柔軟音。可樂音。悅意清淨音。離垢音。顯曜音。微妙音。明聽音。無亂音。無憒音。師父音。無剛鞕音。無麁獷音。善順音。安重音。身所吉和音。隨心時音。空悅音。與愛安想音。無惱熱音。方正音。識達音。親近音。意好音。歡悅音。和教音。曉了音。精勤音。忍和音。重了音。其響去穢音。應師子音。龍鳴音。雨好音。海雷龍王音。真陀羅伎音。哀鸞音。鷹暢音。鶴鳴音。耆域音。英鳥音。雷震音。不卒音。不暴音。普入響音。去非時音。無乏音。無怯音。悅豫音。通暢音。戒禁音。美甘音。進行音。廣普音。具足音。諸根無瑕音。不輕疾音。無住音。響普入眾會音。宣諸德音。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是為如來六十品音。其如來音。普通十方諸佛世界。可悅一切眾心性行。如來所觀無有妄想。如來道心不作是念。吾當為其口宣經法。通聞經德經所演經分別經頌詩經藏經。於是順經生經方等經未曾有法經譬喻經章句經。若說古喻。若有引喻。有頒宣言論談語。諸無上講諸事敷演眾事。有所處當分布遠近。開通其本自解曉了。宣暢其義而為開化。又眾會等。如來至真所宣法典。親近佛坐。入比丘眾比丘尼清信士女。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若人非人眾會之黨。隨眾生根所行精進。從所樂法而令入道。以順入道。求眾生無因開化之。樂法音響亦復如是。斯諸眾生心自念言。從如來口出。不以各各說法。隨心別異言行應時。各各聞法而得開解。是則名曰如來口密要也。又有寂意。無數眾生行不可計。其所言辭八萬四千闇處下劣。誘進此輩無明眾生。入如來法而蒙開化。又眾生行不可限量。若有貪婬。隨時因彼眾生所行。由入其中便救濟之。怒癡眾生及等等分行三事。蔽眾生之類。隨其三界思想之頃。莊嚴拔之令無所住。而無異心。入眾生類罪福之行。而為分別。現如來壽而有限盡。不知眾生所行罪福。以權方便各說異法。如來善權眾生無限。不可計量。所行不同。便為頒宣若干品法。又以眾生。在於我所面現相值。如來所說悉遍入心。隨其本行宣布道業。各解入道。是則名曰如來祕要。若有菩薩入如來祕要。是等不知。謂於如來至真。演有為之門。而如來法悉是無為。又有如來宣一品音。眾生想念坐有所說。唯憶想樂如來音者。望想所說。不當作是觀。而如來口永無所說。所以者何。或有眾生聞如來音。眉間之相謂之在頂。若有想髮。知之紺色從天中??。目善明好。人不堪任諦視如來。所以施與。消除諸非。棄諍訟門。無危害心。若頸肩臂去眾陰事。若諸指事。若以身脅。若有宣頒。從背至足。若以腹。若以臍又陰馬藏。若以膝腨無瞋休息。若以有相及成種好。於世最上。若有想知如來至真聞其音響。隨其所好諸根厚薄。從其應度而開化之。演斯音訓悉使入律。雖爾如來所觀開化亦無相念。猶如寂意。或譬如伎樂以調其音。以手鼓之其聲悲和。無有在彼作是聲者。皆由方便緣合。而有殊特悲和之音。如是寂意。如來言辭化眾生心。緣其暢教。如來在彼。有所演說無有偏黨。皆是宿緣所造立行而有殊特。如來至真在於眾生。超絕巍巍由本殊特。猶如寂意。呼聲之響其音遠徹。其音所出不在於內。亦不處外。不在中間。如來若斯宣音訓誨眾生之心。其辭言教不從身出。亦不從心。不內不外不從中間猶如大海之中如意明珠。演其光曜可一切眾。若寶明珠繫在幢頭。遍照城市。從眾生心所欲志願。其明月珠出寶。眾人各得所欲。斯明珠寶亦無想念。如來若斯其有寶心。志存清淨執大哀幢。從眾生性根無所不應。各使開解。雖顯是教亦無想念。是則如來所宣祕要。密迹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吾今普觀天上世間諸魔梵天沙門梵志諸天人民。都不能限如來所宣音響文辭。所以者何。我身憶念。如是世尊在靈鷲山。與諸菩薩眷屬圍繞。而有法典名淨音場。廣為眾生而頒宣此。時慈氏菩薩之所建立。當爾之時。賢者大目連心自念言。吾欲試知如來音響所徹遠近。時大目連。自於其坐忽然不現。住須彌頂聞如來音。如在目前。自以神力即遊於是三千大千世界。最在其邊。越眾須彌諸四方域一切鐵圍山。住在極邊大鐵圍山頂聞如來音。如故無異如近不遠。佛自念曰。是大目連欲試如來清淨音場。吾今寧可顯其神足。於是世尊發現神足。時大目連。承佛聖旨蒙己神足。西方界分去是懸遠。然過九十九江河沙等諸佛國土。有佛世界名光明幡。又其土佛名光明王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法。目連到彼。住其佛土。故聞佛音。如人對住聽所語辭。其光明幡佛土有大光明。佛身長四十里。諸菩薩身長二十里。其諸菩薩所食鉢器。其高一里。目連行鉢際上。時諸菩薩白世尊曰。唯然大聖。此蟲何所從來。被沙門服行鉢際上。於時彼佛言。諸族姓子。慎勿發心輕慢此賢。所以者何。今斯耆年名大目連。是釋迦文佛諸聲聞中大弟子。神足第一。時光明王佛告大目連。吾土菩薩及諸聲聞。見卿身小咸發輕慢。仁當自顯現神足力。承釋迦文佛威德聖勢。時大目連往詣光明王佛所。稽首足下。右繞七匝却在前住。白其佛言。又今是身我欲加趺坐此地容不。佛告之曰。如意所樂。時大目連踊在虛空億百諸仞。在彼寶域便作一床。加趺而坐。從其床座。垂眾名寶珠瓔億百千姟。一一珠瓔一一珠中。演百千光。一一光明各有蓮華一切蓮華現釋迦文身坐蓮華上。其所說音如釋迦文音響。清淨頒宣經典。等無有異。時大目連。顯神足力已復往佛前。時諸菩薩得未曾有。怪之所以前白佛言。是大目連以何等故詣此世界。世尊告曰。欲試釋迦文佛音響所徹遠近故到此土。時光明王佛告賢者大目連。仁者不宜試如來至真音響。無限無有遠近。豈欲知限卿甚大誤假使目連仁以神足過江河沙劫西行不休。不能得知如來音響所聞。諸佛世尊音響曠遠超絕無限。巍巍無量不可為喻。時大目連在彼世尊。自投足下自懺悔過。唯然世尊。我身不敏。佛音無量而橫生心。欲知其限所聞遠近。其光明王告目連曰。汝雖遠來過九十九江河沙諸佛世界到此佛土。復白佛言。甚遠甚遠天中之天。身甚勞極不能復還至其本土。世尊告曰。於目連意所在云何。以己神力到此世界。莫作是觀。故是世尊釋迦文佛威德所立到此世界。當遙自歸稽首作禮於釋迦文佛。其佛聖旨將仁本土。假使卿身以己神足欲還本國。一劫不至。卿既未至。到不見能仁佛滅度時。於目連意所念云何。我從何方。東方南西北方乎。目連答曰不知何方也。今以迷惑。不知本土何所在處。為在何方。世尊告目連。釋迦文佛在於東方。時大目連右膝著地向釋迦文佛所在東方。叉手自歸。爾時頌曰。 唯天人之尊 見垂力愍念 威德大巍巍 天人所恭敬 音響徹無量 其慧無邊際 願顯其國土 今欲還斯土 如是寂意。諸佛世尊音聲無際不可限量。釋迦文佛遊在靈鷲山。時舍利弗。聞賢者大目連宣揚大音。怪之所以。賢者阿難前白佛言。誰為於今宣揚大音遙自歸命。佛語阿難。耆年大目連在西方境。去是九十九江河沙佛土。世界名光明幡。其土佛號光明王如來至真。今現說法。耆年大目連到彼佛土。意中欲還歸斯國土故。遙宣揚此大洪音。阿難又問。以何因緣到彼佛土。佛告阿難。大目連至當問其意。時大眾會各白佛言。欲樂得見光明幡世界及光明王佛如來至真等正覺。覩大目連遊在其國。爾時世尊。見諸眾會勸助意。時從眉間相。有大光明名俱受。照九十九江河沙等諸佛世界。至光明幡佛土。其大光明普遍眾會。悉覩其土光明王如來至真。大目連見之自投其地稱宣大音。爾時世尊釋迦文佛。告賢者大目連。承其光明來還此土時目揵連依佛光明。發意之頃還到此土。稽首佛足右繞七匝。則住佛前悔過自歸。重自剋責我甚迷誤。如來音響不可限量。而欲試之。我所至到極為曠遠。所至到處聽音適等。近不覺遠。如來音響巍巍無際。佛言。如是目連。如汝所云。如來音響徹遠。無以為喻。欲知如來音響遠近。猶限虛空欲得邊際。所以者何。猶如虛空普周無邊。如來言辭響徹無際。迴遠如是。寂意。當說目連往反品時。尋於彼會。一萬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是為如來言辭祕要。密迹金剛力士言。於寂意所知云何。一切眾生心各所念。寧可知乎。寂意答言。一人心念思想難限。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一劫共計觀察多少不能知之。何況一切眾生心念思想。不可稱限乃如是也。今故語汝慇懃囑累。計如一切眾生心想。所演音響無限若斯。何況一切眾生心性。是無形想。不可計喻。於是頌曰。 三千界眾生 皆使成緣覺 一人一劫中 心念不能知 一切心所念 佛悉知志思 以無想之心 佛悉了此念 其一切眾生 三世所想念 世護口所言 所布各得解 佛隨之所念 宣音講經典 斯音響在心 乃演其道宜 如一切眾生 所思諸名色 世雄一毛孔 所演光如是 如一切眾生 名色及心念 如來演音響 過於彼眾想 佛頒宣一切 引喻計諸想 其音不休廢 不得佛言際 無色誰能得 愍無言之辭 無色無有言 消滅無色塵 假使塵無色 一切不可得 以是無色塵 究竟不可獲 設言虛無實 無內亦無外 塵勞虛空等 故曰無內外 如使不得辭 佛言通十方 塵勞亦無際 斯建立所處 一切眾生言 上中下之辭 無身口心事 不捨無所立 想應如倡妓 諸天之音樂 亦無身言辭 而音響普周 如是本甚淨 眾生心若斯 佛皆頒宣之 其心無所想 猶如呼聲響 無內亦無外 人尊言如是 乃無內無外 無想如妙寶 所說悅眾生 其言無妄想 可一切萌類 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曰。是則如來口言祕要。又如來密要隨其音聲。而為眾生說法開化斯三千大千世界。設若干種。如來至真宣布訓誨。從其音辭。以不可計諸有名號。化立至誠。若往無業。斯則名曰苦習盡道。名曰地神擁護其心堅固意本於是。呪曰。 阿裨 阿婆牟黎 加阿呵那移 阿迦優頭 是護一切。是神呪乃名曰苦習盡道。其虛空中一切諸天悉歎所言。各宣呪曰。 活知 阿活知 阿活吒迦彌 阿和尼抳黎 救一切。是則名曰苦習盡道。其四天王諸天復呪曰。 伊泥彌泥 多閉多多閉 維盧 救一切眾生。是則名曰苦習盡道法。彼忉利天上諸天呪曰。是諸呪護一切其迴轉 貫習 主滅盡 為盡不相舉要。 第三焰諸天而復呪曰。 首黎 道羅 斯和尼 道羅 犀雖耶 道犀雖耶被和尼 第四兜率天呪曰。 獨犯面觸 固轉種畜業 是諸呪護一切 第五樂無慢天說呪曰。 所度 俱所度 護所度 主度女 是諸呪護一切 第六他化自在諸天呪曰。 呵呼事業 呼和泥移 啊羅尼含 是呪護一切 第七諸梵天呪曰。 有事業 事業種 因緣樹以因緣度 是呪護一切 第八梵身諸天呪曰。 清明 造清淨 清淨風 動清淨 是神呪護一切 第九梵滿諸天呪曰。 無極氏 俱將去 道御主 念堅要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梵度著諸天呪曰。 和那和那散提 和那呵呵那 和那拘摩那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一大梵諸天呪曰。 木密 木密鞕彼亦鞕印氏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二光曜諸天呪曰。 伊諧諧 將諧去 親近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三少光諸天呪曰。 是取去 不將去 不使去 無所至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四無量光諸天呪曰。 貫習 俱供習 習滅盡 習無量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五光音諸天呪曰。 以斷終 自在斷 順從和 常清淨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六約淨諸天呪曰。 所至趣 所可歸 近所到 以近所到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七少淨諸天呪曰。 清淨 清淨氏 淨復淨 歸清淨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八無量淨諸天呪曰。 無我氏 無吾我氏 非貢高歸自大 是神呪護一切 第十九淨難逮諸天呪曰。 解脫以遮 迹解度本近解 是神呪護一切 第二十應果天。第二十一御辭天呪曰。 以無作無所作除所作所作 究竟 是神呪護一切 密迹金剛力士言。是則名曰苦習盡道。所當奉行。所應開化。而隨律教。顯現微妙無極之業。第二十二離辭諸天。第二十三假使諸天。第二十四善見諸天。第二十五一究竟諸天。淨居有四天。謂所奉行決了一處究竟天。真究竟天。無瞋恚天。不親近天。是為寂意。諸天立至誠誓慧眾。如是諸夜叉鬼神。揵沓和。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迦盧跡鬼神。持花鬼神。其言辭教各各別異。又寂意。是閻浮利天下大國。具足有一千。各有大郡。其十六大國。以用治政而相攝護。各自諮嗟。一切諸人及與非人。言語各異音聲不同。辭有輕重。如來聖慧從其音響隨時而入。皆悉化之立正真業。各有種號。釋種。安息。月支。大秦。劍浮。擾動。丘慈。于闐。沙勒。禪善。烏耆。前後諸國。匈奴鮮卑。吳蜀秦地。諸麼夷狄。他羅多愚民野人。及諸須曼耶呪。女人處國。牟兜吒國。因緣國。波羅奈國。數樹國。金本國。脾羅本國。倚脾沙國。益本國。上本國。他談國。北方異國。西方所持國。海中諸神。眾蟲魚鼈。諸山中神。有形含血之類。阿拘羅。摩拘羅。阿那散諸牧羊諸禽獸。所負諸瘻種。心不平正。前曾生者。處在世者。如是寂意。如斯千國周圍充滿。於閻浮利天下。各自異居。又是諸人及非人類。言語各異志操不同。音聲各別。如來至真隨其言音而入其中。因開化之立於正真。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曰。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億百千姟眾生之類。言辭各異。計是一切皆歸一誼。至真之慧至誠無怒。如是寂意。是則如來言辭祕要。又寂意。如來言辭。決於一切眾生疑網。令無餘結。十方一切所有眾生。眾生種類多於地土。此眾生之類所行各異。與本不同。罪皆使畢。逮得人身。以得人身。從思想生。是諸眾生逮得智慧辯聖勇猛。如舍利弗。合斯智慧為一人聖。如是比像普使眾生皆得智慧。各如前一聖明。以是聖明在於一劫。若過一劫。智慧禪思以察眾想。求其本末。如其一人智慧禪思。不復訓誨。從第二人。咸受言教。智慧聖達各有大明。以是比像。斯眾生等各各所疑。往詣如來。如來一時彈指之頃悉說本末。大聖如是。常以一心入於一切眾生心念。皆能分別慧明所在。以一言辭悉決結網。各各處當慧本所在。各令欣然而得其所。所聞如來智慧明達。如來悉令明了。又次寂意。如來悉決一切眾生前後所疑。令無餘結。是為如來言辭祕要。所入音響又其言教。是不足言。如來言辭不可限量。無以為喻。說是如來祕要言辭時。二萬二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一切眾會得未曾有。普聞密迹金剛力士宣如來言辭祕要之業。各懷悅豫。各從坐起。稽首自歸密迹金剛力士。 大寶積經卷第十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四 密迹金剛力士。復謂寂意菩薩。何謂為如來心祕要。其業清淨。所以因緣一切諸天子所生。以一識慧。壽八萬四千劫。又其神識不轉不變。以為餘識乃至定意還得壽命。從彼終沒。因其所行受身而生。如是寂意。如來從其夜得成佛道。至滅度日。於其中間。如來無疑亦不迴轉。心無思行。心無遊行。心無不堅。心無所合。心無所散。心無亂。心無移。心無遊。心無護。心無寂。心無失時。心無迷。心無求理。心無暗。心無生。心無喜。心無怯。心無住。心無往。心無想。心無望。心無求想。心無消滅。心無所觀。心無御識。心無住處。心無觀他。心目無覩。耳無所聽。無鼻口身。心無想念。意不倚色。無聲香味細滑。心不依法。心無樂處。心不非樂。心不住內亦不住外。心不入法。心不越慧。心不觀過去。心不觀當來。心不觀現在。心如來聖。心清淨巍巍。其心不造罪福之業。於一切法慧無罣礙。而普示現已。心清淨不見他人心不清淨。其所見者亦無所觀。若所觀者。亦無妄想。察無放逸。覩所觀見。亦無馳騁。觀有所見。永無所見。如來所見。不肉眼視。不天眼覩。不慧眼察。不法眼看。不佛眼觀。不合天耳聽。不合觀他心。不雜念識過去世事。不依神足而為變化。不倚所有。諸漏已盡。於一切法悉無合會。應於諸法無所罣礙。其無吉祥。無有眾業。永無所行。其慧所住。猶若本無。皆知一切眾生心行。十種力業四無畏慧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是亦若斯。進退無業。捨心意識。不離如來三昧定住。普造一切諸佛道事。一切諸法慧無罣礙。悉無所著。猶如寂意。如來至真化如來像。其化如來。無心意識身口意。其行所在至真示現。隨時能作佛事。化亦無想。亦無求念。如是寂意。道心如斯。猶如來化等無有異。其所化者所念無念。無身口心。因緣進退。目覩見之。皆作佛事。亦無所有。所謂化者悉無所行。諸法如化。如來解是。成最正覺。已成正覺。如來慧識不住五陰。無十八種。亦無諸入。不住內外。無善無不善。無現世。無度世。無有漏。無不漏。無塵勞諍訟之厭。不住無為有數無數。無有三世去來今行。周旋往反。不住有為有所觀察也。不住無為觀也。其慧亦如是。悉無所住。如來至真處於一切眾生志性。顯仁慈慧。無所傷害。救濟危厄。寂意當知。是如來祕要。若有所入。其所班宣無不普達。又有寂意。如來祕要不可限量。所宣祕密不可得底。密迹金剛力士說如來祕要品時。無央數諸佛世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照於十方。覩於十方無量佛土。天雨眾花。箜篌樂器不鼓自鳴。無央數人皆發無上正覺道意。不可計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不可限人逮得柔順法忍。倍復不可計菩薩得一生補處。德本淳淑。以是因緣故。十方所在諸佛國土。各各在諸佛世尊。於賢劫中。眾菩薩等淨修梵行。是諸菩薩以法供養。皆各散花。奉事貢上密迹金剛力士。其所散花化成花蓋。承佛威神。是諸花蓋一切咸來。在於佛所。而繞佛及密迹金剛力士。三匝普覆眾會。又其寶蓋住虛空中。當於佛上從寶蓋。出如是比好妙音聲。唯然世尊。賢劫菩薩遣我等來。供養大聖及密迹金剛力士。奉法供養及班宣是如來至真不可思議所說祕要。皆佛威變之所為也。爾時一切諸來眾會。聞說是法。欣然大悅皆共叉手。咸禮稽首密迹金剛力士。益加恭敬。現若干變。宣說是言。我等世尊。為得善利。獲無極慶。乃逮得見密迹金剛力士。值聞如來不可思議祕要言教。若有眾生。得致聞是經典之要。而信樂者。以近道業不懷狐疑。未曾猶豫入佛訓誨。則當觀之。為不退轉。當至無上正真道也。時佛嗟歎密迹金剛力士言。善哉善哉快說是言。誠如宣意。復告寂意菩薩。大士。如來功勳甚奇真諦。四無所畏。是經典者。如密迹金剛力士所可諮嗟。快說至訓。斯諸正士。諸佛尊法道慧巍巍如是。其聞是法。不恐不怖心不懷懼。解義所趣。若復受持能諷誦學。廣為人說不久受決。當作是觀。疾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爾時彼眾會場地。正其中間。於世尊前。地尋時劈裂。深六十八百千由旬。自然出水渧大如車釭。上虛空中高至梵天。灑三千大千世界。佛告寂意。汝寧見此其大渧水上虛空中。灑乎三千大千世界地乎。對曰已見。天中之天。唯然大聖。垂愍唯說何所先瑞。佛告寂意。仁當知此。今斯水渧地無思想無所裂壞。水自然出。諸法師等亦復若斯。若以受持是經至要。住如上教而奉行法。皆當裂壞六十二見眾邪疑網。逮得於此不可盡明法辯才之慧。斯諸正士為諸眾生。快說正法普悅眾心。又寂意。知是經典者。盡脫眾惡三塗之難乎。時賢者舍利弗。前白佛言。今賢劫中諸菩薩眾。在於十方諸佛世界淨修梵行。云何於是密迹金剛力士。期諸菩薩後成佛時。皆當手執金剛侍從後乎。佛言。且止舍利弗。是不可思議。諸天世人得聞是言。將無怪惑。菩薩所行或能不信。舍利弗復白佛言。若有學人殖眾德本。當信樂之。我等咸當受如來命。佛言。汝寧見此密迹金剛力士住侍佛後乎。答曰已見。佛言。以神通力本願所致。常當供養諸菩薩眾。於賢劫中當成佛時。密迹力士常應侍之。亦如侍我也。是舍利弗。密迹金剛力士。皆於賢劫諸菩薩眾常當侍衛。賢劫諸佛以神通力。皆是本宿自在誓願。佛言。舍利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將來成佛。皆當須侍。得佛道時亦執金剛悉衛侍後。而自示現。雖爾變化。又此正士神足之德。建立聖威未曾損耗。舍利弗。寧見彌勒菩薩。今密迹金剛力士常侍其後。答曰已見。世尊。以是之故承佛聖旨。從古以來未曾聞斯。佛告舍利弗。常侍彌勒汝等不見也。亦在他方諸佛國土諸菩薩來。天帝釋梵及四天王。見密迹金剛力士侍於彌勒菩薩之後。又時其餘賢劫之中彌勒菩薩及餘菩薩化作億百千姟諸菩薩眾。皆在其後而侍化人。開度眾生。以是正士所建立威。不可思議神足威變巍巍如是。具足眾德六通慧力。不可限量。於是寂意菩薩謂密迹金剛力士曰。豈能屈意班宣如來修勤苦行。莊嚴道樹降伏魔官。而轉法輪造立至諦。仁者所明具說意旨。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曰。其功德勳不可限量。假使住命一劫稱其至德。不能具宣講論意旨。承佛威神粗舉其要。又曰寂意。菩薩所行。不以一事修勤苦行。菩薩行法為外異學。欲濟危厄故示現義。各以隨宜從其身行。多少明宣顯其威儀。因而得化外學眾邪。現身最勝尊豪難逮。所行勤苦甚不可及。示現菩薩威儀禮節。一切外學眾邪異業。所不能逮。菩薩在彼。住一章句解無量義。或現上方。或現日月。周旋往反。或現神通飛行仙人隱處。或現儒林國師居士。或現宗長聖帝四王。或現帝釋梵天轉輪聖王。或以自現行不具足。或現其身臥荊棘上。或現臥?草上。或臥土上。或現所臥。或畏。或無所畏。或現臥處。或現坐食果。或現弊衣。或臥泡上。或現赭衣。或現裸形所共遊居。或現服食猶孝子睒。或現惡食。或現食豆穀。或現食麻米。或現食蘿菔若芋蕪菁。或以食餔若食菜茹。或食荊棘。或服葉花實。或現食棗果。或能一食。或再食。或現常食。或現七日一食。或現十五日一食。或有一月一食。或服一渧蘇。或服一渧油。或服一渧蜜。或服一渧水。或服一渧乳。或現不食。或現常住。或現常坐。如是寂意。是及餘行不可稱計威儀禮節。是為菩薩所現苦行。菩薩所現勤苦之行。具足六年。不但一行威儀禮節。行若干種示現具足。復以超是堅固勤修精進。又諸眾生不見如來若干品威儀禮節。亦不能知菩薩所為。若有眾生能修行道。如其所行。舉動進止威儀禮節。以是開化使得度脫。若見菩薩威儀禮節。乃能覩之。菩薩所行觀無妄想。是為菩薩所行勤苦。具足開化六十姟人三百萬諸天人民。皆入道業。爾時菩薩行微妙業。又菩薩行在於所生。坐寶挍露高閣之臺。而示現生無眾患難。永得安隱三昧常定。而反示現六年苦行。復見起去。彼時諸天求於法樂。若志經典不慕世俗。住菩薩邊無有異業。唯班宣法是為菩薩。時有菩薩名曰法種。好樂大乘入于大哀。復有法典。名入不可思議法門。又號普攝。降伏眾邪一切諸魔。入苦難慧永獲大安。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菩薩勤行竟六年已。輒如所現精進威儀。從其坐起。詣於尼連閑靜河邊。順示從世故。到閑靜流河水際。洗身清淨度河水去。往至他處而獨立焉。有彌迦女名善蔭搆千頭牛而取其乳。展轉相飲取後淳湩。用作湩糜。在釜跳上數十丈。女怪所以。梵志占之。臨成佛者乃應服耳。時女齎往詣菩薩所。及六萬天龍鬼神揵沓和等。各各齎食奇異甘饍。詣菩薩所各自啟曰。唯願垂愍受是供養。于時菩薩受善蔭彌迦女乳糜服食。亦取一切六萬天龍鬼神揵沓和妻飯。示現皆食。諸來施者各各自見。獨受其食不見他人。他人亦不知之。時一一人各自念言。菩薩獨念取我供食。當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以是喜悅發大道意。應時得立不退轉地。是為名曰受供饍食。開化眾生故現六年勤苦行業。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曰。是為菩薩隨其世俗受供而食。使身氣力充備安和。往詣樹下。又有地神名善地天子。告諸天子及餘地行天神。持地不動莫令肅震。斷眾愛欲及諸結著菩薩。已到於樹王下。嚴淨其地次第諸施。歡然三千世界自然清淨。散花燒香。香水灑地。迦留迹天持花鬼神下其天宮。住虛空中。見菩薩欣然雨種種華。其四天王與其眷屬。至四方域。以紫磨金網縵妙帳。周遍覆蓋三千佛土。以供養佛。天帝釋梵前有大神足。莊嚴如意。諮嗟三千世界。忉利天焰天各紫磨金帳而挍露之。紺琉璃帳覆三千大千佛土供養。兜率天珠校露帳挍飾。供養如來巍巍堂堂。及諸天王微妙甚好如紫磨金。其心大悅供養如來。雨好真珠。化善天王。以明月珠光明晃耀。白玉銀帳。演其和音流布十方。令三千世界莫不悅豫。乃至諸天清淨眾寶威神。無量無垢顯明。他化自在天化作一帳眾寶合成。普奉事佛。諸天龍神。阿須倫。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各以神足聖力示現莊嚴。修治一切欲界。力士謂寂意。爾時有大梵天王。名曰威神自在。主三千世界極尊無量。其菩薩行往覩佛樹。又是天王告諸梵天。諸仁當知是菩薩大士。於過去佛。修治正行殖眾德本。稽首歸命無數諸佛。大願不動堅強意固。志不患厭。皆興一切諸菩薩行。奉修諸度所度無極。悉於其地而得自在。志性普和善修清淨。盡入一切眾生根本。皆通一切如來祕要悉度魔事。其眾德本不依仰人。為諸如來。善修建立無上道法。為大導師救濟眾生。班宣經典。一切眾生合一勇猛拔乎魔境。永無魔業曉了道法。為大醫王療眾生病。服解脫冠為大法王。演智慧光無極聖帝。不為世俗八法所拘。猶如蓮華不著塵水。執持諸法未曾忽忘。猶如江海智不可限。如須彌山不可動搖。淨洗其心如水洗垢。終不自大常行謙下。如明月珠去冥眾濁。於一切法而得自在。積眾德本。猶如梵天天上第一。往詣樹下降伏眾魔。逮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具足諸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轉大法輪為師子吼。充滿一切潤以法施。欲淨一切眾生道眼。攝取諸法。棄外邪業九十六種。具足本願。好見諸佛十方境界。大聖威德遊得自在。第一諸度所濟無極。汝等仁者。常當謙恪恭諸菩薩。於是自在梵天。於諸天前說是頌曰。 清淨正行 決上妙法 愍傷世間 哀及諸天 天中之天 天人中尊 大聖今往 詣佛樹下 當降伏魔 及與官屬 逮得正覺 成一切智 已樂備悉 最正覺業 便復以轉 正法之輪 大智無窮 大師子吼 可悅一切 眾生之心 以清淨故 致妙法眼 導師往詣 於佛樹下 降棄眾魔 消外異學 皆悉具足 本宿誓願 正覺法身 所見無倦 其時導師 往詣佛所 善哉一切 皆共和同 當好莊嚴 三千界地 是以校飾 於其欲界 色無色界 莊嚴如是 善哉梵天 其心仁和 此三千國 一切嚴淨 如是欲界 以清淨好 所見供養 復過於彼 名香木櫁 眾花順義 斯寶光明 鼓眾伎樂 其有覩者 莫不欣喜 而梵天王 普三千界 從梵天王 至迦尼吒 各各梵天 平生清淨 在虛空中 神尊復尊 有天中天 見淨復淨 六十億載 諸天來會 為於菩薩 嚴金剛場 下諸天花 而雨供養 眾香香水 以用灑地 眾寶妙床 施設諸座 嚴淨校飾 佛樹下坐 我等導師 一切諮嗟 隨所安處 令其清淨 時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時菩薩往而坐樹下。於其足底生千輻相。從出光明。其光遍照斯佛國土。靡不周至。一切地獄畜生餓鬼。一切眾人苦惱休息。又大光照黑耳地獄。時黑耳地獄蒙世尊光。歡喜踊躍眾雲集焉。於時諸天咸說頌曰。 紫磨金色光 從天中眉出 來照我等身 令心中欣然 我值過去佛 覩見好瑞應 大雄必不疑 佛定出世間 善哉雜飾鬘 香花及塗熏 紫金明珠成 右手執持衣 鼓其妙伎樂 而受綵幡蓋 亦竪其大幢 供養於世尊 諸地獄中人 蒙光普清淨 以供奉於佛 承事於大聖 於時黑耳大地獄中。王與中宮俱。其所集眾。一切各持花香雜香澤香衣服幢蓋幡綵伎樂。出其宮宅上虛空中。化作寶雲。雨明月珠名香木櫁及栴檀香眾花真珠。承龍大神神足變化。詣菩薩所稽首足下。右繞三匝與其眷屬。各以所執供養之具。進上菩薩作其伎樂。以是頌偈而歎世尊。 猶如有寶地 莊嚴雜豐妙 佛樹花果茂 獲坐其道場 如河定不流 若月住虛空 成佛普一切 降伏魔官屬 世尊眾祐曜 猶如日盛光 若如重六通 蜂王宣和音 演其光明慧 如梵天須輪 今日眾祐現 充滿藏無限 日月珠火光 天帝釋梵曜 能仁光適出 皆覆蔽其明 光現我宮殿 知佛興乎世 顯瑞應歡喜 知今佛出現 見聞拘留孫 拘那牟尼佛 迦葉詣佛樹 適聞音供之 見於無等倫 瑞應與彼同 心生歡喜悅 今必當有佛 世尊我善利 得廣供養佛 以四事世光 奉信行恭敬 所積功德福 具足奉明眼 是世光明曜 成佛無等倫 爾時菩薩。往到迦隣龍王所止土界。龍王見佛心中欣然。自出其室往詣佛樹。住佛之右。又有一人名曰吉安。遙住視佛。因求好草手執此草。觀菩薩至詣佛樹下。諸天宣暢柔軟微妙。諮嗟德音安隱巍巍可意快樂無上之德。繞佛轉進。其草香好香風流布。靡麗光澤好細無量。猶如天衣。如是好草以時執持。往到其所。以此好草貢與菩薩。稽首足下右繞七匝。以仁和心至不退轉。發無思議無上正真之道。心自念言。不當作是非宜之行。所觀若斯無吉不來。乃至吉安。以時施與菩薩之草。當發無上正真道意。所以者何。本願所致。寂意當知。吉安乃往宿世本願作是。所以者何。我憶識念。寂意菩薩。乃往過去無央數世經九十一劫。維衛佛時興出乎世。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其佛世時。有千比丘淨修梵行。彼時世尊授是千比丘決。在賢劫中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時於會中有一長者。名曰有志。聞授菩薩決。心自念言。我於賢劫當成如來逮最正覺。則不違宜。吾於彼世見施好草時布師子座。甚妙嚴淨仁和安然。緣是則發無上正真之道。寂意。欲知爾時有志長者。今吉安是也。以是之故當作是觀。如其本願致吉安行。彼以隨時施與好草。所可因號。後成佛時。名如來至真寶淨師子。爾時菩薩以授好草布佛樹下。又上樹神乃至虛空一萬天女。各以衣裓盛好天華。各取香花雜香澤香。往迎菩薩。稽首作禮。各持眾花香幡蓋供養菩薩。以此讚曰。 無恐無所畏 無怯不懷難 建立難得值 無染無癡惡 無凶禍之罪 無慳嫉無愚 離欲以解脫 願稽首大聖 以律化得度 麁獷及邪行 善為俗良賢 療治眾苦疾 見諸無救護 無燈光自歸 今佛興出世 濟脫於三世 諸天之大眾 各心抱踊悅 一切普雨花 眾花若干種 諸天所造供 衣被及細好 當成為佛道 皆發歡喜心 以坐樹王下 心不懷恐怖 以甘露之味 壞裂塵勞網 覺了乎寂然 致最尊佛道 如過去諸佛 曉了最勝法 其所奉行要 修無央數劫 以積累苦行 欲度於眾生 昔願已得成 今正是其時 逮得尊佛道 唯演布慈愍 密迹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佛以時取草往詣道樹。以此好草布其樹下。稽首作禮右繞七匝。適布座竟。應時八萬四千諸天子等。覩菩薩布座心中欣然。尋設八萬四千師子之座。座甚微妙若干殊異。極高廣長眾寶合成以奇珍為欄楯。周迴興立挍露之帳。以紫金飾。則用真珠垂珞其間。明月夜光雜廁羅列瑰奇之寶以用作鈴。懸之甚鳴。其音和雅無量調合。無數天衣而布其上。菩薩應時自變其身。普遍八萬四千師子之座。是諸天子各不相見。亦不相知。一一天子心自念言。菩薩獨處我師子座。成最正覺。以是悅心至不退轉。然後皆當逮得無上正真之道也。密迹力士謂寂意。於時菩薩建立威神。使魔知之。與無央數不可稱計億百千姟鬼神俱。發眷屬圍繞。皆被鎧甲。顯大神足興最勢力。將眾鬼兵。周三百三十六萬里顏貌各異所從不同。各現威勢無數眾難若干種像。兵仗嚴整。頭首各異志願各別。飯食所行志操不同。言聲各別辭談音異。皆詣菩薩。時魔波旬與大眷屬甚可畏懼。不順仁義所作大非。興反逆事。不可見聞。不怙道德。各執兵仗稱呌大呼。揚其音聲驚動三界。假使凡夫未離欲者。得聞此音輒當沸血從面孔出。或恐怖死。其時菩薩不以此難而有畏矣。亦無罣礙。于時菩薩興大悲哀。可畏音響自然消滅。不知所湊。所以者何。欲安眾生不令被嬈。無危害患。菩薩逮承奉淨道心善權方便。雖聞此音了之本虛。本無有聲。衣毛不竪。見魔眾來光顏益榮。大明顯發宣四事業。志無所畏以十六事。興己辯慧。隨所可樂摧折大難。而告魔曰。且止波旬。用為興發如斯色像無益之事。而懷瞋毒。還自危身長夜不安。所以者何。波旬。今日發心欲壞菩薩。菩薩弘仁。以大勇猛無盡大哀。懷無極慈降伏惡逆。欲亂菩薩。菩薩本淨消除垢濁羸劣閡心弊惡之塵。今日波旬。反成菩薩。欲以螢火越日月光明。菩薩已免無限之底。演大柔和深妙道味甘露正覺。諸小蟲獸欲驚師子。魔今欲躄大無極樹以使摧折拔其根本。以牛迹水欲比大海。反長怨賊。無益之城起凶敵心。今日魔王。當與度怨。言談說事橫興反禍。惡鬼為倫。當蠲迷惑取道伴黨。令至平等而無殊特。棄非法王自歸聖道嚴淨微妙。生無上慧仁義法味。捨眾邪曲令心質朴。今日波旬。心當惟念。過大曠野最後究竟盡生死源。而反馳騁入大海中。當乘大舟度終始流。今遇習學。值被劫燒并災樹木眾雜藥草。莫復毀壞大金剛術。當歸大道然後得佛度脫十方眾生人物。密迹力士謂寂意。於時諸天歎詠佛德巍巍。如是而無比像。其魔波旬。以得歎佛聞是十六事。好樂所慕心存大猷。於是密迹力士謂寂意菩薩。菩薩自念。吾不可計劫功勳普著。因行成就從無央數百千億姟。積功累德。皆是宿本世世本法。每生自剋愍念眾生三界之厄。故行柔軟平正鮮明。致清淨業。誰敢毀壞獨地證明。於時菩薩。從袈裟裏出紫磨金色手。普摩己身不捨大哀。志性調和欲度眾生。常行安徐。舉其右手向十方界。自見諸佛適至乎地。三千大千世界六反振動。有自然音。其音宣徹十方佛土。其魔波旬聞斯音聲。及魔官屬在虛空中。亦聞斯音響。咸共自責。飢虛禁戒樂乎勤修。又時大聖加施無畏。愍傷眾生。應時八十姟魔及鬼神伏向菩薩。自然躄地心自歸命。唯見擁護諸在眾中。與魔眷屬破壞亡去。自然迷惑不知所湊。所以菩薩演大光明。愍哀斯等各離恐畏。皆歸天宮。以是之故。菩薩大士現降魔王及眾官屬八十億姟鬼神。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九十二億載人以仁和心立不退轉。八萬四千諸天子等。宿殖德本。逮得無所從生法忍。密迹力士謂寂意曰。以是比像所降眾魔。諸天世人不可稱載受化得濟。其諸天人追魔波旬。若人以見菩薩所行。或見坐於寶淨蓮花師子之床。或見在地。或在虛空師子座上。或復見在貝多樹下。或見在忉利天上晝夜樹下。或以見在眾寶樹下。或復普見一切諸人七尺諸佛樹下。或諸天見坐佛樹下處在師子半仞座上。或在七仞。或復十里。或二十里。或四十里。或諸天人悉見八萬四千由旬佛樹下座。或復現在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床。如是寂意。諸菩薩不可稱計境界難限。諸菩薩眾由是道場歸乎殊特。菩薩所行有若干種歡樂之業。八百千行。菩薩所現不同。各從本性而開化之。發賢聖意成最正覺至一切智。隨時音響而班宣法。供所當奉。菩薩於彼以若干品。其所諮嗟。皆是菩薩本宿所行。菩薩所因勸樂示義。咸來諮嗟而供養之。雖爾菩薩心無所著。無有魔難以捨眾害。普逮一切諸佛道法。須臾一時發心之頃。等行智慧悉當知此。逮致佛道為最正覺。以達一切逮最正覺。住在一切十方世界。見不可計無限如來。授其右掌盡問佛道。又諮永安道德之源。道慧微妙無有患厭。講論至道慧得自在。宣布平等入無邪業。分別示眾無央數行。剖判三寶使不斷絕。敷演大哀。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入于豪勢無窮之業。若有眾生諸根淳熟。悉能了是菩薩所行。若諸根亂不知所趣。菩薩適成如來道法。夙夜七日悉存法樂。觀佛道樹不以為厭。目未曾眴。百千億天來歎供養。百千玉案貢上甘饍。咸發無上正真道意。覩見如來威儀禮節。已成佛道如來至真。時四天王各往執鉢奉上如來。如斯剎土一四方域。三千大千世界為中國土。大千國土各有百億。諸四方域四百億四大天王。皆各執鉢往授如來。如來悉受。佛顯威神。使諸天王各不相見。各自心念。佛受我鉢當以飯食。以此忻喜心中坦然。咸發無上至真道心。至不退轉。佛以成道。提謂波利五百賈客。佛欲度之。現車馬頓。賈客伴黨及餘而不自在。怪之所以。天於虛空告言。佛興在世可往供養。聞之忻然。各上蜜麨醍醐。八萬四千諸天子眾。亦貢供饍。如來受之。其本宿世曾建至願。如來成道。我等第一進奉供饍。欲遂本願。各不相見不知所在。一一各念。獨供養佛餘無進者。以是忻預逮不退轉。然後當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度眾危厄。 大寶積經卷第十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二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五 爾時密迹力士。謂寂意曰。菩薩往詣佛樹以成佛道。如來至真未轉法輪。開導眾生巍巍如是。所化無量。多於初發行道時心。及坐佛樹所濟眾生。豈可呰哉。以故知之。當作是觀。若有菩薩坐在法床。疾近無上正真之道。所度眾生益復加倍。適成佛道。妙式梵天王與六十八萬億姟百千眷屬。圍旋往詣佛所。稽首足下右繞七匝。側住佛前勸助世尊。唯垂大哀轉乎法輪宣布道化。多有眾生應在法器。聞佛說法能解受行。如是寂意。妙式梵天王勸助如來。使轉法輪。殷勤若茲。住在佛前。本宿所願得見天尊。其一天王名提頭羅(晉曰勇護)。與其子俱勇出本誓。我當普勸賢劫千佛一切如來使轉法輪。欲知妙式梵天王獨勸助佛使轉法輪乎。莫作是觀也。所以者何。與十億梵眾眷屬俱。十億天帝及十億百千垓諸菩薩眾。勸助如來使轉法輪。世尊適然。當轉法輪。妙式梵天王。詣波羅奈鹿苑之野神仙所遊。布師子座。高三千二百八十里。若干種品文飾微妙眾珍嚴校。妙式梵天王。適為如來布師子座。其十億梵天。十億天帝。十億百千兆垓諸菩薩。亦為世尊布師子座。高廣俱等。各自心念如來當坐我師子座轉于法輪。密迹力士謂寂意言。爾時如來。詣波羅奈鹿苑之野神仙所遊。坐師子床。梵釋四天王及諸菩薩。各自心念。如來獨坐我師子床。如來遍坐師子床已。應時十方無限佛土六反震動。爾時世尊。以無極界三昧正受。即時三千大千世界皆悉平正。等如手掌。此三千大千世界地獄畜生。若在餓鬼天上世人普獲安隱。一切眾生無婬怒癡。消三毒病清淨無塵。慈心相向如父如子如母如女。十方無限諸佛世界。不可計數諸菩薩。來聽佛說經。三千大千世界。大神。無極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輪。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若非人。皆詣佛所欲聽經法。諸來會者皆遍充滿。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無如毛髮空不周者。皆共同心飢虛於法。悉欲稽顙諮受大道。於時世尊。見大眾會皆來雲集請轉法輪。為諸沙門異學梵志諸天魔王上梵天王及其世俗。宣布正法。又有寂意。于時如來適轉法輪。隨時之宜。從眾生心各令得解。因其雲集。各各為宣宿本所習。令心開達悉遵法行。如來至真適說斯法。為重分別。拘隣欲知。眼悉無常。了眼無常則隨律業。計眼有常不喜無常。聞眼無常眼苦毒痛。計眼吾我不好無身了無吾我。以聞於眼無有吾我。乃隨律教解其音響。眼如幻化野馬水中之月。如夢已覺。猶若形影山中之響。隨此律教乃奉行法空無相願。其眼無行惔怕寂寞。聞眼靜默。眼從緣起以聞緣起。耳鼻舌身心亦復如是。皆歸無常。以聞無常解意為苦。覩無吾我寂然惔怕。空無相願用不達故。從因緣起五陰無常。其計有陰不了無陰。雖說諸種悉歸無常。以得聞說諸種無常。心無所著。心得聞說五陰無常。悉解空耳。計有諸入。不解諸入無常之誼。以聞諸入歸於無常。五陰諸入四大諸種亦復如是。聞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覺八品道行。以得聞是三十七品。解無常空。若聞寂然。頒宣道法乃隨律教。若聞所觀。其可聲聞不樂緣覺。樂聞緣覺不志聲聞。若慕二乘不說大乘。若宣大乘聞其義趣。不好聲聞緣覺之辭。如是寂意。如來以斯隨眾生心所可愛樂。而轉法輪。各令得所。如來以是。為眾生講轉于法輪。時耆年舍利弗。於百千歲。思惟本行道義所入處。不能限知。何況於餘眾生無底。時佛說是菩薩苦行。莊嚴道樹。降伏魔官。轉法輪時。八萬四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爾時密迹金剛力士前白佛言。唯然大聖。我向所宣如來祕要。將無違失毀謗如來儻不順法。如來祕要甚為玄妙廣大無際。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下劣雖說如來祕要。心自憶之。如來至慧入我身中。非我威勢聖猛之力。佛言如是。如密迹言。如來道慧所入至處。莫不蒙安。敢佛弟子班宣經典。皆承如來威神聖旨。以入如來空法之身。道慧玄妙靡不通達。所以者何。欲使眾生奉承建立。如來聖旨宣柔順義。未之有也。卿審真諦承如來慧。得無所畏今演斯法所云真諦。正謂此法。所以者何。所謂正諦。去來今佛普世布信。靡不篤樂。其行無上正真之道。假使班宣此經典要。如法不違。皆當成佛。若有聞說是如來祕要經法之典。而信樂者。斯等之類。普世一切皆信敬之。設使有人。以頂若肩戴須彌山。在虛空中。是事當可。無德之士不能堪任聞是經典。既聞不信不能愛樂。況復受持諷誦講說。未之有也。若聞是經受持諷誦為他人說。前世宿本以曾供養無央數億百千兆載諸佛世尊。斯等正士殖眾德本。志存大乘受決無疑。何況至真能奉行者。爾時寂意菩薩前白佛言。唯然大聖。所云寂然惔怕之義。為何謂也。佛告寂意。所云寂然惔怕義者。謂消塵勞惔怕眾穢。以消塵勞。爾乃名曰去於貪欲眾想希望。以去欲想便無所思。以無所思便不著界。以不著界。便無報應因緣之對。以無報應因緣之對。便無無明所有恩愛。以消無明所有恩愛。便消吾我。以無吾我。便消名色。以無名色。便消斷滅計常之業。以無斷滅計常之業。便消貪身。佛告寂意。諸因緣報隨於諸見顛倒之業。便成塵勞。皆由貪身而生斯患。以無貪身。便捨諸見六十二疑。以無貪身便寂眾緣。以無貪身。一切貪欲自然惔怕。以無貪身一切諸願寂然消滅。猶如寂意。拔樹根株。莖節枝葉花實一時并除永無有樹。行者如是。以消貪身便無諸見六十二疑。以無貪身。皆去一切諸所受法五陰六入塵勞之患。以無貪身。無有五陰塵勞諸患。唯然大聖。不斷貪身故有吾我。佛告寂意。住吾我故不斷貪身。住人壽命故不斷貪著。其所見者不住內外。諸見無處一切所至永無所見。以無所住見慧無所住。是則名曰斷貪身見。貪身悉空以能解空。柔順法忍不受彼見。己身無想悉無所行。無生無起亦無所興。乃名之曰柔順法忍。不受諸見是斷貪身。寂意。欲知若不貪身解脫身無身。何謂無身。身四大成本亦無名。以了是者意解虛偽。故曰不真而不可得。皆由不真妄想而興。若無所求不懷妄想。不迷不惑。不作不住。若無所住則無瞋諍。其無瞋諍乃曰寂然。為行惔怕。何所消滅名曰寂然。消眾因緣乃曰寂然。所以者何。從其因緣令心熾然。以無因緣則無熾然。猶如寂意。從其緣對而生有火。兩木相揩因火然熾。無對無火則不然熾。如是寂意。從其緣對令心然熾。以無緣對則不然熾。又彼寂意菩薩大士以權方便。曉了隨時消寂因緣。而不消滅眾德根本。不興塵勞因緣之對。興發諸亂諸度無極。棄捨魔事眾邪之業。不捨諸佛道行緣業。捨因泥洹。不捨道業三十七品。心不志樂聲聞緣覺。不捨菩薩至真道意。用觀空無。以興大哀。察眾因緣。以無相緣宣講至德。不以妄想失乎道心。以無願緣厭於三界。因對諸對惟無生緣。不捨所生無猶豫緣。因諸所行修其德本入道業行。是為菩薩權智入淨逮得自在。無常緣哉。不厭生死而得自由。無所畏故。有苦緣哉。建立眾生存滅度安。使得立故。無我緣哉。建立愍心安於眾生。行大哀故。虛無緣哉。心得八正如來淨身故。緣欲行哉。為諸貪愛病清淨藥故。頒宣其法哉。令心堅住故。緣瞋恚哉。使眾怒行宣慈心藥。志住無病故。緣愚冥哉。為眾癡行施十二因緣藥。治其心病使不動移故。等分緣哉。等於三事化眾生行建立其心。講無常藥故。緣無欲哉。心以存立化開聲聞故。離瞋恨哉。使心得立緣覺之乘故。離愚冥哉。開化其心立乎大乘故。色像緣哉。其心等住逮得如來像身故。緣音響哉。心以住在如來言聲故。緣眾香哉。心以存立如來戒勳故。緣眾味哉。心以住存如來道味故。緣大人相哉。心行以住得莊嚴故。緣細滑哉。心以存立得於如來手足柔軟故。緣經法哉。心以住在逮得如來無所生意故。緣布施哉。心以住在相好具足故。緣持戒哉。心以存在佛土嚴淨故。緣忍辱哉。心以住在逮梵音響故。緣精進哉。心以存立度於眾生故。緣禪思哉。心以住在興大神通故。緣智慧哉。心以存立斷眾邪見六十二疑罣礙之因故。緣慈心哉。心以住在等志眾生而不懷害故。緣愍哀哉。心以存立救濟眾生故。緣喜悅哉。心以住在好樂聽法故。緣於護哉。心以存立棄捨眾結危厄之患故。緣四恩哉。心以存在開導眾生故。緣貪恚哉。心以存立一切所有訓施眾生故。緣犯惡哉。心以存立如來戒品清淨行業故。緣諍穢哉。心以住在如來忍諍故。緣怨害哉。心以存立如來十力四無所畏故。緣亂憒哉。心以住存逮佛三昧故。緣邪智哉。心以存立無所罣礙智度無極具足眾生故。緣下乘哉。心以住在積功累德志好大乘故。緣順應哉。心以存立志和安然。不犯眾惡一切非宜故。緣惡趣哉。心以住在救護一切眾生惡趣墮八難故。緣諸天哉。心以存立解諸合會皆當別離故。緣眾人哉。心以住在一切妙善故緣念佛哉。習見諸佛故。緣念法哉。心以存立奉行道法捨無益宜故。緣念眾哉。逮致便御不退轉法故。緣施與哉。心以住在不捨眾生故。緣禁戒哉。具足所願故。緣念天哉。心以存立備悉功德一生補處故。緣身行哉。逮致佛身故。緣口言哉。心以住在致佛言教諸經典故。緣其心哉。心以存立獲乎佛意故。緣有為哉。心以住在積功累德具足自剋故。緣無為哉。心以住在聖慧具足故。如是寂意。不以無緣化至道乘。皆由緣心得至佛道。導一切智。若有菩薩。皆由緣故導一切智。是為菩薩善權方便。皆由見諸法。悉懷來導。猶如三千大千世界含受土地。十方眾生草木五穀。諸水河海毛髮之形。靡不苞之。一切咸仰而得生活。如是寂意一切眾緣。皆由菩薩善權方便。行最第一眾行之英。至一切智。猶如眾色諸形貌皆有四大。菩薩。如是執權方便。所造行緣皆至佛道。所以者何。一切眾生所興殃罪。為無反復。菩薩緣是行施度無極。輒能具成戒度無極。若人瞋恚心懷毒害。於時菩薩行忍度無極。尋時充備進度無極。若見眾生在於憒閙。不能安心。緣是菩薩行禪度無極。忽以具成智度無極。若有眾生存在諸蔽。立冥冥室窈昧之厄。菩薩為斷眾縛罣礙眾結之網。若有眾生能勤修業。便為消除一切所著。有求諮嗟。稽首歎之。示其自師。喜誹謗者。亦隨順意。令不起心。若見勤苦被無數惱菩薩則時為興大哀。見在安者。則以大悅而救攝之。菩薩隨時若見剛強難化之類。開訓導示興發覺意見仁和人。菩薩在彼修治至業。發起道心。若有眾生力勢。在緣菩薩則隨興顯。將護證發意心。若有力士報應業行。菩薩尋順攝取訓誨。顯起道意。是曰隨緣而得自在。菩薩隨順善權方便曉了眾生。應時宣法在報應力。志欲愛慕開化剖判。各使坦然。勤進大道聖慧。為論深遠無逮之義。其存側慧廣為敷演至真之道。漸為班宣示斯道因。解別章句。以一句法暢若干慧。樂寂然者因為分別。普觀一切。好於觀者。以觀解脫三昧定意。講說禁戒不可究竟。復為宣講地獄餓鬼畜生。以聞其法。為解無常無救護事。使求道護。若有定意。為論慧度慕在閑居。因行化之靜身口心。知限足者。顯發智根聖賢之業。在於自大愚冥之思。當為宣布勤學博聞。好貪欲者。示其不淨無益之患。喜於瞋恚。勸發慈心不懷厄害。若存愚惑。顯化其心。十二緣起生死之法。其存等分。為演無常苦空非身。勤志色欲。各化不淨仁慈至無解愚冥者。為誨瑕穢緣起事。或作諸見。因其決了空無之慧。其懷希望。演無想行。志存要誓。訓以無願。訓慕諸蓋剖析諸陰。想如幻化虛偽不真。貪著諸種。為了四大十八諸種。猶如形影行照而現。其倚衰入講說諸入。內外十二皆非我有。猶夢所覩覺不知處。其依欲界。為人分別暢說一切萬物皆歸無常。若恃色界。敷演一切眾行悉苦惱根。設怙無色界。宣布道教。一切諸法而無吾我。難化之人。常令勤習賢聖之法。易安化者。當為開示無極之辭。志存天人。欲往心懅。諮嗟戒品清淨無垢。樂聲聞乘。指示四諦苦習盡道。若慕緣覺乘則為開示十二緣起以癡為本。覺大乘業。因其流布六度無極四等四恩。而訓導之。初發心者。觀其志性而訓喻之。備悉眾行不厭生死。示以無難令立不轉。為不退轉者。因分別說佛土清淨。一生補處菩薩大人。顯示至真佛樹道場。如是寂意。若有菩薩逮得自在。從其緣化所宣道法無有罪釁。以善言辭可悅眾生。說是語時。有一萬人發無上正真道意。五百菩薩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時彼眾會有諸菩薩各心念言。密迹金剛力士。久如當逮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得佛道時所號為何。其佛國土嚴淨功勳為何等類。諸菩薩眾成就云何。爾時世尊。知眾菩薩心念本末。尋時即笑。無央數億百千光明從佛口出。照於十方無限世界。蔽日月光。蓋魔宮殿。光還繞佛無央數匝。從頂上入。時寂意菩薩即從坐起。偏出右臂。叉手禮佛。以偈歎佛而問笑意。 巍巍猶紫金 妙光捨眾垢 意寂然堅住 如日在虛空 其光大盛明 悉消諸幽冥 今所以顯現 人中尊宣之 惔怕如蓮花 生立淤泥中 其莖根在水 稍長無垢穢 功勳甚馨香 意念轉廣遠 唯安住說之 何故而欣然 其意慧永安 寂然以柔和 慈愍日增益 消除眾垢穢 以智慧光明 蠲去諸闇冥 安住如蓮花 棄捨眾狐疑 如哀修道場 奉行得自在 口面演光明 乾竭眾愛欲 開化於眾生 令其眼清淨 安住消逆賊 除去眾瑕疵 曉了生死無 眾生之性行 以訓覺所有 諸天世間人 一切普眾會 觀大聖顏貌 今所笑現義 唯為分別說 佛告寂意菩薩。見密迹金剛力士乎。白曰。已見世尊。佛言。是密迹金剛力士。已當供養賢劫諸如來眾。將護正經。受而持之。道利開益無量眾生。從是沒已。生阿閦佛土。在妙樂世以生彼土。其阿閦佛為諸菩薩。宣千八百印。皆當逮是。歸於道義。往反周迴。然後來世。見不可計無數如來。稽首自歸淨修梵行。然後來世。過此劫數積累德本。逮致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以得至佛。號金剛步。出現於世。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普淨。劫曰嚴淨。又彼寂意。普淨世界神妙豐熾安隱。五穀卒賤自然無價。眾民滋盛天人甚多。合以七寶金銀琉璃水精車??馬瑙珊瑚真珠。以成佛土城。有八交道平等若掌。其地柔軟如天綩綖。如兜率天。被服食飲宮殿屋宅。園觀浴池校露樓閣。其佛國土巍巍如是。諸天人民自然顯發。如天妓樂。懸諸綵幡竪好幢蓋。燒眾名香。雨寶眾花遍散其土。上虛空中羅列眾蓋。和雅妓樂。其佛國土無有惡趣三苦之毒。亦無八難不閑之處。所有諸業。如兜率天。被服飲食宮殿園觀校露樓閣。等無有異。天人不別。諸天人民皆慕微妙。唯志佛道。又其佛土無有二乘。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其如來尊宣不退轉菩薩大法。其金剛步世尊。諸菩薩眾不可稱計。無能限量。億百千載。其佛國土無有惡姓疽嫉之行。無有毀戒墮邪見者。此國土人皆至究竟。好慕佛法。無有盲聾瘖瘂癭瘇。性行和雅。悉二十八相莊嚴其身。又其如來現在世時。壽八小劫。其諸天人臨欲壽終。如來至真常為講法。演身光明。皆照三千大千世界。時諸天人蒙斯光明。悉決眾疑。歎法隨佛。各心念言。當往詣佛諮受經典。或以己身神足之力。往詣佛所。或有學人承佛聖旨往詣佛所。佛住虛空去地百千仞。在其世界。於四衢路周一大座。告於十方可悅一切諸來眾會以如來辭。為諸菩薩敷演經道。唯宣大乘無極大道。其佛國土無有一人違逆世尊教。亦無誹謗罵詈毀辱者。一切眾生諸根明利。其慧通達。土無君王。唯佛世尊以為法王。其土人民無有吾我。無受業處。悉無我所不主田宅。諸天人民。皆悉如是。其金剛步如來至真。所欲受食。以愍傷故。先宿晡時現佛身像。著衣持鉢住其門前。其家則知便心念言。佛愍念我欲就我食。即夜莊嚴施設床座。清淨布具。甘美供饍若干種味。明旦早往日時以到。佛與聖眾往入其舍。飲食畢訖行澡水竟。佛為施家隨時說經。其人逮得不退轉法。當成無上正真道。已乃為說訖。佛從坐起還歸精舍。若佛宴坐在於靜室。時諸菩薩。各從本行所逮三昧。而自修已。如是寂意。其佛世界功勳快善。無量巍巍殊特如是。土地嚴淨普平博好。快不可量。佛說是經法。授密迹金剛力士決時。應時會中二萬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諸來會者各各心念。願生其土。佛即記說。金剛步。成佛道時。諸願見者皆生彼土。其佛授決。亦皆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爾時密迹金剛力士。從佛聞斯所授決已。歡喜踊躍。以持金剛投之虛空適投空中。應時三千大千佛土六反震動。光照十方。天雨眾華紛紛如雪。箜篌樂器不鼓自鳴。一切眾會各在右手。自然有華香若干種品幢蓋眾飾。各執持行。於時密迹金剛力士。以寶花香幢蓋繒幡。周匝繞佛。以偈歎曰。 廣法普自在 法藏不可盡 曉了分別法 導利益眾生 以付授我義 常樂以法施 極奉行正法 住道願自歸 智慧能清淨 明了所行業 其名聞三世 功勳度無極 其智通三處 能仁無所著 以度眾罣礙 班宣快濟厄 清淨猶月淨 顏貌甚鮮明 斯曜極遠照 喻於日火光 其音殊妙好 和聲喻梵天 宣布於愍哀 稽首眾生寶 自顯現其身 示有形壽命 唯願班宣法 演布文字音 雖講說經法 亦無有法想 度脫於眾生 亦無有人想 世尊所開化 誰能報佛恩 設一切眾生 積行無量劫 唯啟受佛教 志不在餘業 己身能奉行 復化他人眾 於時密迹金剛力士。繞佛眾會竟七匝已。手執眾花及與寶蓋。供上散佛。適供散佛。應時四天下一切方域。自然化生若干品花。莊嚴校飾八重交道。八味池水。承佛威神靡不周遍。巍巍難限。爾時寂意菩薩問密迹金剛力士。如來以授仁者道決答曰族姓子。以見授決所受道決。自然如夢。又問。仁者受決為何所逮。答曰族姓子。所受決者為無所逮。又問何所不逮。答曰。不逮吾我。不得人壽命。不得五陰六衰四大。不見現世度世之業。不逮諸罪及與不罪。無漏不漏。塵勞瞋恨。有為無為。生死無為。悉不逮是。此族姓子。乃曰受決。寂意又問。設無所逮誰為受決。答曰。無所逮者乃曰為逮。又問。若無吾我。誰為受決。誰授決者。答曰。其有受決及授決者。適俱平等本際無二。又問密迹。若無本際。彼誰受決。答曰。本際無生亦無所滅無有二際。以是本際今日受決。又問。住何本際而受決也。住於自然。無二本際。無我本際。無人壽命。住於自然。乃曰受決。又問。吾我本際住在何所。答曰如來所住。又問。無所識知。為何所知。答曰其所識知為無所知。又曰。若無所告語為無所語。又問。設無所語為何所教。答曰。教無所教。又問。何謂教無所教。答曰一切諸法悉無所教。又問。說無所教云何知之。答曰設無所教所知若斯。又問。云何教所知。答曰。不問所知。又問。云何不問所知。答曰。識無放逸。又問。何謂識無放逸。答曰。自歸要誼。又問。何謂自歸要誼。答曰。不見無誼。又問。何謂不見無誼。答曰不以於誼亦非無誼。乃曰為誼。又問。何謂不以於誼。亦非無誼乃曰誼乎。答曰。其不以誼亦非無誼。彼則進誼。又問。若以無誼不成法義乎。答曰。其法義者。云何義乎。所以者何。其趣義者則為非法。不成為法。又問。何謂為法。答曰。法無音響乃曰為法。又問。法無音響何謂為法。答曰。其於彼法無有文字。乃曰為法。其無所得。彼法無音。無有言詞。又問密迹。何謂所逮。答曰族姓子。如所可逮。是乃名曰一切無逮。離於所得。又問密迹。是曰我所逮得如來。其習諸法乃能逮得。又問。豈能寂然吾我之心。一切所宣智慧之明。因其文字宣如來業。不以無逮。不以當逮。又問。其所逮者。何所不可。答曰。口之所說為不可也。又問。口之所說心倚文字。則為不可。又問。何謂為可。答曰。其無所逮。彼無所教。其無所教知則不自知。不知他人。其不自知不知他人。乃曰為可。又問。不可誰為是本。可誰為是本。答曰。所受是本。又問。所受誰是其本。答曰。所倚為本。又問。所倚誰是其本。答曰。虛偽妄想即是其本。又問。虛偽妄想誰是其本。答曰。虛偽妄想塵勞是本。又問。虛偽妄想塵勞何所是本。答曰。慕著是本。又問。慕著何所是本。答曰。色聲香味細滑所著是本。又問。何所著本。答曰。恩愛結集是曰著本。於是諸著而無所慕。乃曰無著。是為寂意。諸恩愛結求於所著。永無所著。諸佛世尊為班宣法。重說是法。授密迹金剛力士決時。五百比丘眾漏盡意解。二百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 大寶積經卷第十二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三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六 於是密迹金剛力士。所願已備得受佛決。所望已畢欣然大悅。叉手白佛言。唯佛大聖。就我曠野之界鬼王國土。在密迹宮舍。七日受請。諸菩薩等及大聲聞。唯見垂愍。顧意不忽。當於佛所在。於曠野鬼王土地。在於鄙舍。垂意小食化鬼神眾妖魅反足之物。揵沓和摩休勒。及餘所居眾生。見如來尊。聽聞斯經法。長夜安隱無有眾患。一定無難。便當棄捐瞋恚毒害。無懷逆心。其四天王一切眷屬。遊在曠野鬼神王界。若見如來。聞所說法。常獲安和不遭危難。時佛默然。受密迹請七日供養。用愍念故。并欲開化無數眾生使殖德本。爾時密迹見佛默然以受其請。歡喜踊躍稽首佛足右繞三匝。禮退而去忽然不現。還曠野國因歸其宮。時密迹力士心自念言。當為大聖莊嚴宮殿。欲行天人。色行天人。得未曾有。十方世界諸菩薩等。皆當歡喜。心自念言。吾憶識念。往故一時夜懷志願。所尊道法不可思議。今亦當然。即時三昧正受。宣不可限。彼時高座無央數億百千兆載師子眾座自然普現。以寶作脚及奇珍欄楯。以百千天衣而布其上。清淨妙華真珠瓔珞。在八交道。以寶蓮華覆蓋其上。適三昧正受。東方去是恒河沙佛國。有世界名無量寶德淨。佛號淨王。當致彼淨王如來所。莊嚴淨師子之座。欲授萬菩薩決。其佛國土所見嚴淨。越無央數諸天人民所有嚴淨。我今寧可往彼佛土莊嚴高座。爾時密迹力士。以淨寶王三昧正受。適三昧已自然莊嚴現好高座。高廣好淨。如無量寶德淨佛土師子高座。等無有異。忽然以至在於曠野鬼神界土。所施高座巍巍如是。甚高廣長東西二千四百八十里。南北千二百八十里。紺琉璃水精硨??為地。吉祥藏寶無量名香雜香熏之。竪立無數眾寶香鑪燒殊妙香。散諸天花若干品物。極好巍巍光色暐曄。可悅人心安和其身。從心應時。行菩薩法不失其節。功勳無際。所歎妙德而無崖底。又其高座所化自然。有億百千垓不可計數諸師子座。以寶為脚。寶為欄楯。無數天衣而布其上。諸寶蓮華淨珠校露。立八交道。以用眾寶而布其上。建在地上一切普具。於時密迹力士。如是比像不可思議。設諸高座高廣嚴淨。殊特無量師子之座。安然庠序從三昧起。即於宿夜。設若干種甘饍飲食。尊奉菩薩。和調性行。興發如來報應之果。眾供已辦。夜未向明告四天王。諸人當知。世尊今日詣我宮食。請竟七日。諸菩薩眾及諸聲聞。皆當來集。仁等恭恪設無放逸。大聖難遇億世時有。咸皆一心。捨俗慕道恭恪奉事。除去生死弘慈至道。時亦難遭法不可聞。三界無怙唯道可恃。普如虛空無所復礙。勿懷亂心為放逸行。眷屬徒使妻子僕從。供養七日勿倚身心。唯道為本。莫順他業損違道教。專精一心供養如來。常當下意加敬無二。令其曠野鬼神之處。王者土地鬼神妖魅。反足諸鬼揵沓和等。皆歸命佛密議道法。其四天王及餘眾生。皆不失時普蒙濟度。諸仁當了。已請天尊。稽首歸命供養佛已。勤聽經典宣布八方。使一切蒙乃報佛恩。爾時密迹力士。有一太子名曰密兵。而告之曰。汝往遍。令地神及虛空神。告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率天無憍慢天。他化自在天。上至魔天。各令使知世尊。今日在於曠野鬼王土界。受密迹金剛力士請於宮舍。當就飲食。菩薩聲聞亦復同然。若欲見佛聽聞道教咸皆往至。太子金剛兵受教宣命。須臾令遍。其第二子名曰善分。而告之曰。子汝今自往。己力神足。告諸梵天。梵迦夷天。梵滿天。梵度著天。大梵天。有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清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淨難逮天。淨離穢天。順行天。少順行天。無量行天。行果實天。亦然天。於是天。善願天。善現天。至一善天。悉遍令之。今日世尊遊於曠野鬼王國土密迹金剛力士宮舍就請。諸人欲見悉共往會善分。受教宣令。如是須臾之頃。欲行天。色行天人。皆共集會在於虛空。廣縱四萬里上下俱然。亦四萬里周遍諸天。各次第坐。於是密迹金剛力士。莊嚴場地。供饍辦已。叉手向佛所在遙啟白言。今時已到。願佛大聖垂光迴意。而說頌曰。 丈夫尊雄屈 人中上願顧 蓮花正士發 大聖人時到 兩足尊在神 天人聖祠祀 人中尊屈意 聖明時以至 戒如蓮華盛 精進轉增長 覆護上慚愧 最勝唯顧意 建立於聖諦 慈哀加弘恩 無我無所施 最勝師子願 戒行博聞業 茂盛覺意花 解脫具足實 殊勝樹願來 功勳海唯在 其意深且廣 清水定為意 熾盛精進業 奉哀道場業 智慧瓔珞嚴 明本慧開覺 聖達降怨顧 第一明無動 以藥樹療病 學不學盛明 最勝唯屈神 於是世尊。見密迹金剛力士白時已到。告諸比丘。皆早嚴服著衣持鉢。并勅護寺。密迹金剛力士來啟時到。各自建行七日就請。其諸聲聞眾菩薩等。若得神足。以己神力往追侍佛。其無神足。入如來光承其威明。佛愍念之皆得往就。於時世尊。適發進路。諸菩薩皆於前而導。諸聲聞眾在後侍從。諸天龍神。花香妓樂在虛空侍。諸天玉女而嗟歎佛。因說頌曰。 歡喜發光明 妓樂自然鳴 震動佛剎土 天雨於眾花 佛之大威德 神足度無極 聖變化無限 娛樂佛無底 佛吉祥無際 佛神聖無量 佛威儀無底 佛功勳無限 遊靈鷲之山 在於八山中 於上虛空中 無礙如鷹王 於時欲行天人。色行天人。見佛世尊從虛空來。猶如日光現於水中。如月盛滿眾星獨明。猶若天帝諸天中尊。若如梵王照乎眾會。見是變化大悅欣然。雨天青紅黃白若干諸雜蓮華。供養散佛。意花大意花。柔軟花。大柔軟花。晝夜樹花。有果大實。及諸轉輪王離垢之華。百葉千葉。又百千葉。樂歡喜生。味興起光照一切香華。善妙香常熏香。烏虛延香。常有花樂。眼目樂。如是眾花興雲致雨。雨眾雜香鼓天妙樂。諸天玉女眷屬百千。爾時須臾至於曠野鬼王國土。毘沙門天王界。在其宮殿。一切聲聞諸菩薩眾眷屬圍繞。佛適下住。地大震動。光照十方。安和柔軟不嬈眾生。時四天王見佛世尊到大曠野鬼王之國。速疾速疾與其宮人及諸眷屬。花香雜香澤香繒綵幢蓋妓樂。行列吹貝。各持此供。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繞佛三匝。却住一面。以持所齎供養佛上。見佛大悅心中欣然。供散佛已却住一面。叉手自歸。爾時世尊因四天王。應病隨時班宣經法。萬三千鬼神妖魅厭鬼之屬。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一萬玉女亦復發是無上大意。時密迹力士與宮人婇女諸子眷屬。花香雜香擣香幢蓋妓樂。從其宮中。詣毘沙門天王宮舍。至世尊所。稽首佛足右繞七匝。各從所執皆供散佛上。毘沙門天王宮中次第而坐。鼓眾妓樂。自入清淨心無所著。所將侍從各自就座。如來高座獨顯巍巍清淨妙極。密迹諸子。舉所莊嚴校露之帳師子高座。從虛空下安著于地。寂然不動。諸菩薩眾及諸聲聞。故坐本位。時欲行天人。色行天人。覩其設座高廣嚴好。得未曾有。怪之難及。心自念言。密迹力士何所得覩。斯寶高廣師子之座。玄妙無極殊特難喻。於時承佛威神。於虛空中自然聞音。仁欲知者。東方去是界分。過江河沙諸佛國土。有世界。名為限淨。佛號淨王如來至真等正覺。密迹金剛力士。曾見其土微妙嚴淨。今以法故。遣此殊妙巍巍高座。時佛適入上處師子高廣之座。應時曠野鬼王國土鬼神妖魅反足之鬼。揵沓和。迦樓羅。真陀羅。摩休勒。往詣佛所稽首足下。退住一面。叉手歸佛。爾時密迹金剛力士。語四天王及諸來會諸賢。屈意咸共和心。飲食已辦各手斟酌。勤供養佛菩薩聖眾。所以者何。如佛所說。若能歡悅佐助興功。供養蒙祐得福無量。於本施主其福不減。諸仁者等。以是勸助佐其所施。得受功祚不可限量。於是密迹金剛力士。與其宮人婇女一切諸子及諸眷屬。手自斟酌百種餚饍不可計味。心佐開士求如來福。供養大聖加謙恪心。佛及菩薩諸聲聞眾。皆悉充滿飲食畢訖。行澡水竟。密迹金剛力士更取小床。於佛前坐白世尊曰。唯加弘慈應時演法。宣入法門使眾生類了於道心。行所從生其未發心。興斯道心。已發道心至不退轉。令此鬼神妖魅揵沓和等。長夜永安使無眾患。多所安和多所愍傷。諸天及人三界眾生。得殊特願。與世超殊。爾時世尊告密迹金剛力士及諸大會。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若族姓子族姓女。行入法門。堅住於斯。至殊特願。無所分別。不至損耗。密迹力士與諸大眾。受教而聽。佛告密迹力士。若族姓子及族姓女。當奉篤信善從道法。多諸順宜。欲見賢聖樂聽於法。心不慳嫉不縮財業。舒手布施捨俗所習。好所施福不望其報。心不懷害。其志清淨專精一心。而不暴亂。信報應果好善真業。不以狐疑未曾猶豫。覩清白理。知不亡果。寧失身命不犯非義。仁慈不殺。不與不取。不為邪婬不犯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嫉妬恚癡。不犯十惡身行十善。亦勸人行。常奉等信。見諸沙門奉戒具法。勤精修行志存思道。常應義節。寂然調和心存惔怕。受無所著不受邪語。志性仁慈棄捐惡法。行不卒暴。明如炬火。不愚如獸。言無所毀。心性平和絕却睡眠。棄搪揬心捐其重檐。數數惠施。見諸善友一切諸佛及佛弟子。常行恭恪。如是比像。常追侍從沙門梵志。謙下作禮。習與相隨不失其意。常奉斯等諸善知識。以愛樂故。加用法施救濟危厄。以班宣法而勸化人。演所報應施致大富。持戒生天博聞大智。修行合道各為說報布施大財。慳貪餓鬼。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稍入道元。犯戒地獄。瞋恚醜陋。懈怠廢道。亂意墮罪。愚癡投冥。是為由身由言由意惡行之報。是身口意善惡之果。犯是三事長夜不安。投於地獄餓鬼畜生。護斯三業。生天人間十方佛前。長夜永安無有眾患。各為開示罪福之報善惡所趣。若見應器。為演深法。空無相願行無所行。至無所至。無我無人無壽無命。分別幽奧十二緣起。若倚是事便有生矣。若不倚是則無有生。從是致是。不從不致。從無明致行。從行致識。從識致名色。從名色致六入。從六入致更。從更致痛。從痛致愛。從愛致取。從取致有。從有致生。從生致老死。從老死合大苦陰。成四大身。癡滅無行。行滅無識。識滅無名色。名色滅無六入。六入滅無更。更滅無痛痛滅無愛。愛滅無取。取滅無有。有滅無生。生滅無老病死大苦陰合。不受四大。則常永安長無眾患。以滅盡者則無所有。所以者何。起是生是無是則無。猶如種樹始生芽根莖節枝葉花實。拔樹無芽。何從有是莖節枝葉花實。解無無明心無所著。則無牽連。十二緣起。皆從緣對。無緣無對。一切三界皆悉本無。悉從無生。從有而死。不達無故。謂有致生。不知有空。倚是我故便致死矣。解無不生。了有不死。為罪所追塵勞所逮。顛倒苦惱癡冥不實。為宣真諦應其儀節。所觀如法。而於諸法無所造作。不得所造則不有退。亦不無退。不有往來周旋之難。假使意法意無所著。信受本空。一切諸本悉淨惔怕置是人者。若菩薩大士常得見佛。未曾遠離。不失聞法。不違聖眾。在在所生常見諸佛。雖有所生。不生無佛之土。生以見佛行無放逸。慕求真正精進之法。勤修此已不用家業。善奉淨行。不用妻子男女奴婢僕使。守護宅舍速疾持法。無以戲逸自恣愛欲。諸佛世尊所施言教。以篤信故捨家為道。信捨家已。為善親友真正伴侶。以受真業。性行微妙聞玄妙法。以行為要。不歸嚴飾。覺意第一而不厭足。求於博聞。如所聞法廣為人說。無冀養心。不以己言有所依仰。講說經典從所聞慧。因其行住而為人說。使聽法者興隆大慈。而於眾生發無盡哀。以致博聞無所愛悋。不貪身命。少欲少求而知止足。以善重業至快供養。好樂閑居專精守節。從所聞法觀其義趣。自歸正義思惟奉行。不歸嚴飾。其所導御天上世間。不但為己。而有所行。為眾生故求上大乘。至慕佛道自在之乘。成無放逸。何謂無放逸。以達境界。眼不見色。不受妄想。不著文飾了色之難。雖以慕樂便捨之逝。曉之本無若耳聞聲。鼻香眾想。舌嗜美味。身更心法亦復如是。所言無逸。己心無生。護他人心。棄愛欲樂入於法樂。不行欲想無瞋恚想及危害想。無貪瞋恚愚癡之業。無是惡本。身不行惡。口不說非。心不行穢。不為反念。不犯一切諸不善法。是曰無放逸。以無放逸常應節行。曉了有無知無無有。彼何謂有何謂無行平等者有賢聖脫。修邪行者無賢聖脫。又次亦有罪福之報。或有無罪福之報。或有眼。或無眼。或耳鼻舌身。或有意。或無意。又能了色無常苦空別離之法。是謂名有。志學於道。計色有常。長存永立無別離法。以無平等住。有是念故。有痛想行識。有了無常苦空別離之法。又從無明緣。便生不善。若無無明。則無有行。從生緣故。有老病死。若無生緣。便無老病死。施致大福。貧無放捨。窮有貪嫉。慳無大財。奉法至道。不順義則。不至道業。精進菩薩得至大慧。懈怠菩薩不得至道。不自大者真得異決。其貢高者不至滅度。若普入寂至於空無。計吾我人。貪身壽命。不至道慧。是為人者。應順時儀。佛言。若族姓子族姓女。修普明智。或致所知。若在於世。若無於世。普智計斯。不有所知。彼有天食而無所著。若無天食亦無所著。一切如來皆以敷演。入於順義一切諸法。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所以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眾生愚惑自想有常。如來說法斷諸計常。一切所有悉為苦毒。眾生闇塞計想有樂。故為說法斷除諸樂。一切諸法皆無有我。而眾生心計有吾我。故為說法斷諸我想。一切有形悉歸於空。眾生沈冥反想悉有。故為說法斷有著想。寂然泥洹。一切眾生懷自大者。如來說法。使自大者不復貢高。捐去倚著。以聞無常。解音悉空。爾乃曉了無常之義。其義何謂。都不生不增不起不滅。是乃名曰入永無常以聞苦音。入際所願五陰空無所起。是名曰苦義。以聞諸法皆無我音。奉空脫門。於我不我無是二相是非我義以聞泥洹寂志造無想。不然不滅為都滅定。無終始是乃名曰解了空義。不以無想而為取證。如是賢者。若有菩薩。能行是者。未曾違失一切諸行道品之法。以無想行。普周備悉諸佛道法三十七品。於時世尊。在密迹金剛力士宮殿。應病演法。尋時彼會。二萬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不可計人悉受五戒。爾時四天王前白佛言。唯哀愍說。我等云何護於世間。佛告四天王。仁等宜以當行十法。護世眾生。何謂為十。一曰不害一切命類。二曰不竊取他財寶。三曰不犯他人妻室。四曰不兩舌闘亂於人。五曰不妄言欺詐於人。六曰不惡口以辭傷人。七曰一切所說未曾綺飾。八曰不懷嫉妬生彼此心。九曰在於善惡業不發瞋恚。十曰常修正見不隨邪疑。是為十。諸仁者等。以是十事護於世間。乃應法教。佛復告四天王。又諸仁者。復有八法。護於天下。何謂為八。一曰言行相應未曾相違。二曰奉敬尊長不懷輕慢。三曰言辭柔軟不宣麁獷。四曰謙下恭順常執遜意。五曰常行質朴不為諛諂。六曰常修仁和而無侫飾。七曰一切諸惡悉無所犯。八曰以諸德本將順世間。是為八。佛告四天王。復有六事。護於天下。何謂為六。一曰身常行慈不害眾生。二曰口宣仁慈不演惡言。三曰意念慈心不抱增損。四曰以得利養等御於業。五曰等護禁戒而無所犯。六者等以正見開導曲戾。是為六。佛告四天王。復有四事。常為法首護於世間。何謂為四。一曰有所立行未曾貪嫉。二曰不懷瞋恚加害於人。三曰不用愚冥蔽加不逮。四曰所行至處不懷恐懼。是為四事。佛告四天王。復有二事。以用護法世間人民。何謂為二。一曰慚恥從無數劫不應道法。二曰懷愧自責不深入法救護一切。是為二。佛言諸仁。當行是法以護天下。以能建立如是法行。乃能護世間。爾時密迹金剛力士。以寶挍露用貢覆佛。復白佛言。菩薩云何無瞋恚法。至於無上正真之道。佛言族姓子。菩薩有十事。行無瞋恚法。至無上正真之道。何謂為十。一曰常行慈心不犯傷害。二曰不厭眾難常修大哀。三曰所作事業常勤精進而有殊特。四曰常奉空行逮致三昧。五曰從因緣發入於智慧。六曰以權方便普入一切。七曰解達三世淨過去來今。八曰以真諦見無所罣礙。九曰遵奉道業入一切法。十曰一切諸法皆悉歸空。是為十。密迹金剛力士復白佛言。菩薩有幾法。聞佛不可思議法。不以恐懼。佛言族姓子。菩薩有八法。聞佛不可思議。心無恐懼。何謂為八。一曰所造功德常能究竟。二曰一心禪思暢達不亂。三曰以為善友而見將順。四曰心常篤信樂微妙法。五曰以解諸法悉如幻化。六曰曉一切法不可思議。七曰而了諸法不可成就猶入虛空。八曰暢一切法狂惑放逸虛偽之相。是為八。密迹金剛力士復白佛言。何謂菩薩而得自在。於一切業開士之法。佛言。菩薩有四事法而得自在。何謂為四。一曰遵行如幻三昧暢一切法。入五神通而特超越。二曰以三脫門過於四禪。三曰以智度無極修四梵行。四曰行權方便具六度無極。是為四。密迹金剛力士復白佛言。菩薩有幾法入於法門。佛言族姓子。菩薩有四事法。入於法門。何謂為四。一曰入禪思門。具足曉了一切眾生根本。二曰入智慧門。分別一切章句義理。為眾敷演。三曰入總持門。一切所執常念不忘。四曰入辯才門。因能可悅諸眾生心是為四。密迹金剛力士復白佛言。菩薩為有幾力致開士行。又斯道力。無能當者降伏眾魔。佛言族姓子。菩薩有八力。莫能當者降伏眾魔。何謂為八。一曰道心之力性行清淨。二曰精進行力而不退轉。三曰博聞行力奉無極慧。四曰忍辱行力護眾生故。五曰無所生力不懷瞋恚。六曰不虛妄力具足解脫。七曰修道行力備悉智慧。八曰以大哀力開化眾生是為八。佛說是法時。密迹金剛力士及五百子。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以得法忍。前白佛言。唯願大聖。以是八法經典之要。使流天下。用愍我等。是密迹宮使自然廣。以是德本光明普照。如來滅已。令遍流布而不沒盡。於時世尊。覩密迹諸子等心中所念勸助啟佛。佛告密迹金剛力士。密迹堪任斯諸章句。我詣佛樹下。汝於彼時與諸菩薩。魔將兵來。卿以威勢。至擁護我故降魔兵。即時想念諷誦通利。今復當護將來末世令法流布。遍閻浮利周於十方。令所施教使法久存。持制一切諸外異學。於時密迹金剛力士。觀佛世尊以見勸告。即從座起長跪叉手。應時於是言辭章句。用宣呪曰。 醯黎 休留休留 其強飈聚 各羅眼動搖歸救 忍力力盡 寂怕作角鵄伊犁佉丘佉犁佉犁 護無擇 住勝生往還無曲以慈受之調和成 施持已 諸天龍告鬼神揵沓和妖魅若人非人。常吉安隱。動於山王。亦震天地。亦擾水王。用說此呪故。攝伏外道法君所救。晃曜法炎。篤信是句。聞此呪已。諸天眾各各舉聲而歎曰。 正法住甚久 動三千佛土 一切眾會同 自投人王前 歸命使無罪 施此無恐難 其持是言教 令正法永存 爾時世尊。從曠野鬼王土密迹金剛力士宮。受供七日。開化無數眾生。七日之中。忽沒曠野宮踊在虛空。與諸菩薩及聲聞眾。一切諸天於上普共供養佛及聖眾。諸玉女眾咸共諮嗟演大光明。諸天人伎百種自鳴。空中雨華。佛土大動顯佛大變。佛沒密迹力士宮殿。猶鳳凰王還住靈鷲山。佛在靈鷲山。與比丘眾俱。及諸菩薩眷屬周旋。各思道教。 爾時王阿闍世出羅閱祇大城。與篤信慕樂長者梵志俱。一國人民聞佛還國。各集晡時亦出其城。往詣靈鷲山到佛所。稽首佛足右繞七匝。却住一面。王前白佛。我曾立坐有所參議。時諸比丘到太子所。口自宣言。今日世尊往到曠野鬼王土界。詣密迹金剛力士舍食。唯然世尊。我得聞是怪之難及至未曾有。諸佛世尊不可思議。乃能大哀垂愍眾生如來行慈普濟眾生。猶如虛空言無偏獨。用一切故。往到曠野鬼王土界。就密迹金剛力士舍食。佛大弘志至不可喻。無辭可盡。若有得蒙如來講法。宣傳道訓決疑之律。靡不得安。又復世尊。其密迹力士。為有幾事在於平等。而逮正覺最為至重。殖眾德本。乃能有是妙大辯才。佛言大王。是事究竟而不可逮。其至德本無能過上。王白佛言。實為至真。種其德本故獲此果。若有信者。其功德云何。佛言大王。假使十方各如江河沙數。一一沙尚可知限。密迹金剛力士所見諸佛不可計數。盡其崖際供養奉事。緣是行故合積大辯。當作是觀。皆有本末。 佛告王曰。乃往過去無央數劫不可限量。爾時有佛。號曰息意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選主。劫名不移。其息意佛純化一切諸菩薩眾。皆令精進。言作菩薩法無懈怠。心無厭倦。棄身壽命不以為悋。唯志道法。時有菩薩。名曰勇力。即從座起。往詣息意佛所。稽首足下前白佛言。如大聖宣我承解議。若有菩薩心自念言。我等疾逮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念是菩薩。名曰懈怠。所以者何。若菩薩不用精進。厭患生死。不與此心成佛大道。若有菩薩。見生死難則見縛結。不至滅度唯化眾生。乃成正覺。所以者何。唯然世尊。菩薩之法普行勤修。在在生死常所在處。開導利益無量眾生。悉令滅度。亦無所教。是故世尊。菩薩作行。宜重生死不敬滅度。菩薩造行重生死已。奉無限佛。導利開化無量眾生。聞無數法。入眾生念。所行志性敬泥洹行。重於眾觀。便自墮落沒在小節。若有菩薩畏於生死而懷恐難。樂泥洹行。當作是觀。如是菩薩則為墮落。以無行墮失如來行。於諸眾生則有釁咎。何謂菩薩而不順行。樂於聲聞緣覺地者。自觀其行欲化眾生。是故名曰無開士行。其行聲聞無菩薩行。所以者何。諸聲聞行畏生死苦。菩薩遊於無量生死。不以為拘。時息意如來讚勇力菩薩曰。善哉善哉正士。仁快說此教言淳淑。菩薩行道捨身之安不捨他人。常省己身不求他漏。又問。何謂菩薩所行。佛言族姓子。自正己行而為眾生。宣成敗事生死之難。受於無量生死之患。而無恐畏。不樂聲聞緣覺之地。習菩薩行。不近禪思在於三界。曉了禪定。分別惡趣。習乎方便盡了禪智。功德聖慧而不可盡。發無生慧為人班宣。一切本無慧無所生知其所受。了諸眾生而無吾我。以慧開化一切眾生。曉諸法寂解護諸法。暢諸佛土了於一切。自然虛空佛國清淨。其慧鮮明。以慧聖達一切法無。增益相好入於莊嚴。慧無所行因其奉遵。一切德本未曾忘捨。少惱尠事。有為眾生所可造作。常行拔難身心惔怕。積功累法無所穢厭。興發法思曉了長寂。正定一心方便覺達深妙之禪。若以宣布若干品教。分別諸觀護於德果。開化聲聞緣覺之律。愛樂如來所解脫業。降菩薩行。示現如來所行之本。是為族姓子如來所行之業。王當知之。爾時勇力菩薩。於彼如來所。聞說是法所行清淨。復白彼佛。甚難世尊。至未曾有。於今如來至真之言。宣斯菩薩之所應行。又復世尊。如佛所說。我察解議善權方便。是諸菩薩一切諸法。由己所行。猶如世尊察於虛空含受一切。十方萬物為一切色顯現己體不可稱計。現苞一切有形之類虛空行業已無所礙。如是世尊。善權方便。是諸菩薩。在一切法而得自在。諸學之法。及未學法。凡夫之法。最正覺法。皆悉由之。猶如世尊若火所遇草木百穀靡不被燒。菩薩如是於一切法自在所行。以智慧炎燒諸愚冥。三界無烟。猶如世尊大怒丈夫瞋恚熾盛。逆害他人無所顧難。菩薩如是。以權方便自在由己。智度無極。斷除一切眾生塵勞。猶如世尊清水寶珠著濁水中尋時清徹。菩薩如是。以權方便消一切塵三垢穢濁猶如世尊有大威藥名曰消。除若著毒中消一切毒永無有餘。菩薩如是。以權方便。遊於一切三界之難。執權智業。滅去眾生塵勞愛欲。以是之故。世尊當作斯觀善權方便。是諸菩薩一切諸法自在己行。如是大王。勇力菩薩說是語時。不可計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王欲知之。爾時勇力菩薩。豈異人乎。莫造斯觀所以者何。則今密迹金剛力士身是也。此正士身堅強精進。被弘誓德無極大鎧。巍巍如是。供養諸佛不可稱限。光光若斯無以為喻。爾時阿闍世王。心自念言。是密迹金剛力士。所執金剛為重幾所。以承大力謂應執持乎。時密迹金剛力士知王阿闍世心之所念。以持金剛下著地上。適置地上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密迹金剛力士謂王阿闍世。王試舉此。時阿闍世王以大力士力。盡勢舉之。而不能搖離地如毛髮。時王怪之得未曾有。前白佛言。我身世尊有大力士被極異鎧。牽捉大象。舉鼻投身在所無礙。今日舉此小金剛杵。不能動移大如毛髮。時王阿闍世益用懷疑。何故世尊。乃如是乎。佛言。大王是金剛者。入在重德。不可用被鎧力及象力而舉移此也。爾時密迹謂天帝釋。仁者名號執持金剛拘翼。今日仁者。且從地舉此金剛杵。時天帝釋以無限神力。極闡神足欲舉其金剛了不能舉。爾時天帝釋前白佛言。吾等之身及諸天俱。與阿須輪闘。以一手指。舉維質阿須輪所在。投之如一圓丸。皆令犇馳不知所湊。又是金剛其形小小。而不能動乎。佛言拘翼。是金剛者。入在重德。不可以比阿須輪三百三十六萬里身在所可投。於拘翼心所知云何。須彌山王為重不乎。白言甚重世尊。不可計喻。佛言拘翼。假有勇士大神無極。取是金剛右手執持。以是金剛著須彌山邊。藏之在中。纔現形取。俱舉二形。須彌山王尚復微輕。不如金剛重。若天帝釋。密迹金剛力士以是金剛。擊鐵圍山大鐵圍山及金剛山。令碎如塵。雖爾正士。未盡現力。不可喻極。 大寶積經卷第十三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四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七 爾時密迹金剛力士。謂賢者大目揵連。耆年目連。世尊所歎神足第一。仁且從地舉是金剛。時大目連前舉金剛。以無極力。以四大海水上沃日。其勢又牽曾到野馬世界。無所不至。道力顯變。奮其神足而欲移之。此三千大千世界震動上下。而不能搖金剛大如毛髮。 時大目連怪未曾有。投佛足下。白世尊曰。唯願大聖。歎我於聲聞中神足第一。自試神足。動是三千大千世界。如挑小鉢舉擲他方佛土。我身開化降伏難頭和難龍王。能食大?如須彌山。不能動是小金剛乎。發意之頃捉牽日月。使止不行以手摩之。不能動是小金剛杵大如毛髮。有何意也。將無我身失神足力也。佛言目連。不失神足。又目揵連。菩薩神足威力所感。一切聲聞及與緣覺所不能逮也。假使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諸須彌山。合成一須彌。尚可震動。不可動是金剛杵也。菩薩威神所建立行。不可思議巍巍如是。 爾時賢者大目揵連。得未曾有。口自宣言難及。大聖。菩薩大士威力所致。是密迹金剛力士承於金剛杵乎。又此密迹今所有力。父母遺體之力也為神足力乎。佛言。父母遺體之力也。假使菩薩行神足力普能示現。悉達天上世間。佛告密迹金剛力士言。卿自舉是金剛。於時密迹動三千大千世界。以己右手舉取金剛。投于虛空。在於虛空七反迴旋。還立密迹力士右手而住。彼時諸來一切眾會得未曾有。咸悉叉手自歸禮之。異口同音各自說言。難及難及。密迹金剛力士。其力甚妙乃如是乎。使諸眾生得斯大力無窮之勢也。於是王阿闍世前白佛言。菩薩有幾法行。逮如是力無極之勢。佛言。菩薩有十大法。逮如是象無極大力。何謂為十。一曰寧棄身命勤受正法二曰未曾自大謙恪下意禮敬眾生。三曰見於剛強難化眾生立之忍辱。四曰見飢饉人以好美饍而充施之。五曰覩諸恐懼勸慰安之。六曰若有眾生得於重疾療以良藥。七曰若有羸劣人所輕慢。敬念戀之令無忽易者八曰以淨泥水塗如來廟補其虧缺。九曰見孤苦人貧匱困厄常負重檐。使去其難極重之殃。十曰若有無護無所歸依常將濟之。所語如言而不變失。是為十事法。王復問佛言。菩薩仁和為有幾法。往反周旋常存和雅不興麁心。佛言。菩薩仁和有八事法。何謂為八。一曰志性質直而無諛諂。二曰性行和雅常無侫偽。三曰心存淳熟永無虛妄。四曰心行堅要亦無羸劣。五曰無迷惑志存於仁和。六曰為世眾祐受異德行。七曰心行了達而無所著。八曰思惟罪福心無所念。是為八事。佛言。復有四事法。志性淳熟往來周旋。何謂為四。一曰在於人間為轉輪聖王。逮見諸佛興不捨道心。二曰在於天上作天帝釋諸天中天。常見諸佛不違經道。三曰若在梵天王而得自在。殖於道業不壞道心。四曰而常生在清淨佛土。面見諸佛世尊說法。是為四事。王阿闍世復問佛言。何謂信坐。佛言。大王。善友所坐。又復問佛。施何所坐。佛言。大王。布施處在。大富饒財多寶。其持戒者得生天上。坐其忍辱者。面色淨悅常得端正。其精進者。勤修通達與眾超異。其禪思者。常得寂定諸根不亂。其智慧者。斷諸塵勞眾垢之患。其博聞者。得生大智。若每事問決眾狐疑。令無餘結。其勤學者。合集入道無上正真。其察無常無我寂然。所存坐處消除顛倒是為信坐。又問順時之念。為何所坐。佛言。大王。觀無常苦寂。坐在正見。不隨邪業身心清淨。坐在禪思。興發神通。又問。道在何所。答曰。存坐無脫。成於道果無三界難。又問。無脫坐在何所。答曰。其無脫者。坐在解脫生死眾患。又問。佛興何坐。答曰。坐在所習三十七道品之法。無所破壞。轉於法輪。而不斷絕三寶之教。又問。誰興佛乎。答曰。大王。能興篤信了本無者也。又問。誰興篤信乎。答曰。若有能發菩薩心者也。又問。誰發菩薩心乎。答曰。其有志性定不亂者也。又問。誰有志性定不亂乎。答曰。其行大哀未曾絕者也。又問。誰不絕大哀乎。答曰。其不棄捨一切眾生者也。又問。誰不捨眾生乎。答曰。其安己身并安一切者也。又問。誰安己身并及一切眾生乎。答曰。其興隆道不斷三寶者也。又問。誰不斷三寶乎。答曰。棄於塵勞乃不斷三寶也。王阿闍世前白佛言。至未曾有世尊。如來班宣入於法律。如來布教所可宣法。至於柔順。棄乎斷滅有常之業。而不忘失報應之果。入於所造立行無所亂。無善不惡。淨不淨業。勤修果實無所違失。唯然世尊。誰入是願決眾狐疑。順於如來正真法教。誰聞是法而發猶豫。唯有宿世不殖德本者也。隨於惡友。不信誹謗。我等世尊。前世宿命曾殖德本。非無功福。吾今蒙聽所聞正法。欲報恩養至意不能。諸佛世尊文殊師利慈德。乃為我等決眾狐疑。顯大光明。世尊善言具悉梵行。至善親友。得大人慈。上友黨故。 於是寂意菩薩前問密迹金剛力士曰。仁以為建立是經法。於將來世流布一切。答曰。建立是經典要。最於末世如來滅度之後。普布天下閻浮利地。令諸法師正士之等靡不蒙燿。密迹復曰。今族姓子。佛以建立是經典要。諸佛皆護。所以者何。其能護者則善學法。不生文字言辭不盡。無能中斷。又族姓子。如來至真不廢諸法。所以者何。彼無所生。其無所生則無所壞。以是之故。如來言曰。如來興出為無所生。如來所住立於法界。法住如法。有佛無佛。佛法常住如故。以如是住。十二緣起為不錯勃。不亂緣起。不亂正法。又察其法常無言說。故曰正法以無言說。寂意問曰。密迹。其護正法被弘誓鎧。以是被鎧。又問寂意。被弘誓鎧將護正法。不亂諸法。不以是法。所以者何。是正法者。一切諸法悉無所亂。彼護正法。又問。何謂亂於正法。答曰。依倚恐畏為成迷亂。又族姓子。究竟無亂。謂義亂。爾乃名曰將護正法。又問密迹金剛力士。寧有方便。一切世亂因護正法乎。曰族姓子。因亂將護。所以者何。其以因世。倚於邪疑六十二見故。菩薩所行以空為本。是故與世一切為亂。又族姓子。其世俗者。以諸計有常。立倚吾我以為淨安。菩薩常了無常苦空非身之法。是故名曰與世共諍隨世沒流。菩薩方便逆流盡源。反生死流現在重世。菩薩敬重積功累德。以是之故與世諍亂。世人依倚陰衰諸入十八諸種。行菩薩業心無所著。是故與世而諍亂矣。所以者何。不同塵故。以故寂意。菩薩將護一切正法。便與世諍。又問密迹。行者云何護於正法乎。答曰。族姓子。以受正法而護己身。亦護眾生人壽命形。護一切法為無所護。又問。云何受之。答曰寂然吾我。眾生惔怕。眾生已寂三世便默。三世已默佛法便默。佛法已默佛土便寂。佛土已寂諸法便寂。其於諸法無所歸趣。是則名曰將護正法。爾時世尊。歎密迹金剛力士曰。善哉善哉。是則名曰將護正法。其護諸法。為無所護。無所忘失。又護正法者。斯受一切。於一切想而無妄想。已無有想。於諸妄想無行放逸。是則名曰於諸一切法而無放逸。乃名道法。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賢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諸佛言辭甚為寂然。其見者何所是也。佛言。言辭正教寂然之義。一切所樂行寂然耳。彼以加忍。已能加忍故能然熾。已能然熾故曰晃曜。已能晃曜故曰寂然成為惔怕。則是如來將護正法。是乃名曰諸如來眾總持。佛道所持如是。若不持法。又不捨法。宣如是行。說如是證答賢王天子時。具足千比丘漏盡意解。千天子遠塵離垢諸法眼生。於時寂意菩薩謂賢王天子言。從何所得此辯才也。天子答曰。若能斷除一切罣礙。悉無所得。得第一義者。因無所倚。是曰辯才。自了解之。神識不轉。不經他識。亦無所立。乃曰辯才。其意不逸。遊在所著。若能奉行無所著法。乃逮此辯。若以思惟一切諸法。往反示現皆當知之。神識信休乃逮辯才。是族姓子。如是行者逮致辯才。其無所住無有應行。度于流波四瀆之難。其無所生無所起者。亦無所滅。無能滅者乃曰為度逮辯才耳。 爾時寂意菩薩前白佛言。是賢王菩薩。從何所來至於此土乎。乃有斯辯。佛言。從阿閦佛土而來。沒彼生此妙樂世界。舉欲得見聞如來祕要所演經典。寂意當知。是賢王天子逮入法室總持其心。若一劫若復過一劫宣其功德。而不可盡辯才之際。又問佛言。何謂法室總持乎。是天子令所逮致遵法也。佛言。族姓子。所云得至逮法室總持者。入於聰慧文字無盡。一切諸法皆入此室。於一切法悉無所作。解了法室奉行法室。於諸文字。宣以音響口之所說。作屋舍事。不舍事。亦不知之。宣布一切音響之事。是則名曰入於法室總持之業。又寂意。法所可入者。又復諸法而不可得。所可曰入。所出智慧其文字者。無所從來。入於內室。又其文字不現內室。亦不現出。又無所向。亦無方面。又其文字展轉所湊。亦不想念。字不順法亦無非法無斯想念。其文字者悉無有說。亦無非說。亦無增損。又文字者。不見有起。無所滅者。無作文字。亦無所失。又復寂意。若如文字文字之數。心數亦然。一切如是諸法之數。有所歸趣。若諸法數彼則無數。所以者何。不歸法數無有數者乃曰法數。以隨法數。如是乃曰入於法室。不入過去。入於不生無所起法。其無所生以無所起。何所入乎。以無所入。若有入是諸所數者。如是如是。乃能逮於法門。自覩本無。便得安住。入於法室總持之業。入眾生心。以入眾生心隨眾生心。應當度者而為說法。若受總持乃曰寂意。寂意。菩薩心以離垢。其心清淨嚴和甚明。其性超越所住安詳。智慧無失所願堅固。所當度者魔不能壞。諸外異業無不摧伏。降消塵勞除諸怨賊。其身力盛心無怯弱。辯才無盡所說無量。所歸無限。慧無罣礙入乎覺意。其明甚遠。班宣深妙真正之辭。其所博聞猶如江海。斯三昧定。如須彌山處在大海。在於大眾若如師子。不倚俗法。猶若蓮花不著塵水。無所憎愛心。若如地百穀草木因其得生萬民得安。洗淨眾塵若如清水。開化眾生。燒眾毒難。譬如火熾燃諸草木。普誨眾生。猶如大風靡所不吹。行平等心。若月盛滿照於星宿。消婬怒癡。譬如日光照於眾冥。伏心意識。譬如勇將摧折嚴敵。調和其心猶如龍王。淳熟隨時。譬如淳陰雷震乃雨。菩薩如是調和其心。敷演法雨潤澤三界。宣甘露水淨除心穢。若如天雨洗諸風塵。療治眾疾婬怒癡病。若如良醫治眾人病。志存無為奉行正法。則是法王君訓十方。亦如國王治於萬民。護化一切生老病死。猶如四天王君四天下。猶天帝釋處忉利宮主誘教天人。菩薩如是。在於欲界化眾生類。色聲香味細滑之法。淨如明珠。能伏心意而得自在。若如梵王主於天民。其心清淨無所倚著。譬如飛鳥飛行虛空無所觸礙。御安其行。猶如鹿王從眾群屬。敬承法教愛於真行。如母戀子令得安隱。曉諸妓術。猶如嚴父化導子孫。聞趣諸法。如息意王德自莊嚴。以三十二福相交飾。用八十好若干品媚。一切世間所共戴仰。不為邪見而被繫縛。具足七財無貧匱業。為十方佛所見擁護。諸明智者所見諮嗟。總達眾黨所共歎譽。及上諸天所見守養。諸善親友所念攝救。於眾講法最為上選。具六神通而得自在。又普遍入眾生性行。而遍周入一切諸根。班宣經典未曾懈厭。永不志慕於諸利養。樂布法訓不以悋惜。其志清淨無所犯負。忍辱解明無所越失。所作事業能令究竟。清淨精進心性安和。一心清淨蠲除諸垢。覺意坦然。智慧清淨。修四梵行而無放逸。以成度世禪定三昧至於正受。逮於無上菩薩道佛道。普能成就。所當行業不中懈止。至阿惟顏是為寂意。菩薩大士入於法空逮得總持。功勳無量巍巍如是。寂意當知。假使菩薩住在世間。不修餘事。於百千歲。諮嗟難宣其總持行諸菩薩眾。不能窮盡總持行諸菩薩德。 爾時寂意菩薩謂賢王天子曰。仁者。大利無極善慶。今者如來相歎譽德。光光如是。天子答曰。又族姓子。於此諸法無真究竟可得處所也。諮嗟功勳。又族姓子。其無色無有像無形貌。如是行者諮嗟功勳。無能暢盡。於是賢王天子前白佛言。一切諸法不可受取。亦無吾我而無所屬。以是之故不可授人。亦不可奪。唯然大聖。若使有人修行樂是。當行平等。若勤奉行修平等訓。訢逮法門。猶如世尊。現此大地土在水上。水在風上。假使地種斯土處所周布天下。設使有人穿鑿其地。出去塵土。極其功力乃致水耳。不置遠去。以水給渴。如來聖慧普入一切眾生性行。如來脫者。隨向法門而修精進。從是方便致大慧光。其精進者不見侵欺。猶如去土穿地大深因得其水。若復有人於如來世奉行精進。是興大慧光明。是故世尊。若族姓子及族姓女。欲求佛道常行精進。以何精進。當以用是於諸法門。而詣法門。猶如世尊。從生而盲。又其男子初不見色。假使有人不行精進。則名愚闇盲冥之侶。不見諸法所生本末。猶如世尊。有目之士蒙光有見。不有光出冥夜無覩。外仙天眼亦復如是。離於善友無所開化。不曉諸觀見所受法。猶如天眼。若有男子有自然慧。不用光明以成就眼。以有大智德其行如是。猶如世尊。曠野飛鳥遊廣澤地。不見空野有所增損。一切菩薩精進所行如是。不見佛道有所增損。一切菩薩入道品法。猶如世尊。其彼雪山雨雪生長樹木。不為諸風所見災害。菩薩如是隨時應行。生慧光明照於一切。不於眾生有所計數。所遊居處無所忘失也。猶如世尊。轉輪聖王生種姓家七寶則現。何謂為七。一曰紫金輪有千輻。二曰白象有六牙。三曰紺色神馬烏頭朱髦。四曰明月化珠八角。五曰玉女后口優鉢香身栴檀香。六曰主藏聖臣。七曰主兵大將軍御四域兵。如是大聖。菩薩大士以七寶現於世時。自然道寶現於世間。何謂為七。一曰施度無極。寶。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善權方便度無極寶。出現於世度濟一切。猶如轉輪聖王遊四方域。不可計人民有若干念。菩薩如是。以四恩法救攝眾生。不想眾生有若干品。解之本無。猶如轉輪聖王所舉事業。坐於正座無闘諍者無理曲直。眾民自然而順其命。菩薩如是處佛法座。無闘諍者何所從來。魔諸官屬。雖抱惡意自然為降。猶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前第一立鐵圍。大鐵圍山須彌山王。如是大聖。學者菩薩如是。先建大乘。次立大哀。志性仁和最住無極。譬如日初出時。其大光明先照鐵圍大鐵圍山須彌山王。乃照其餘。菩薩如是。演慧日明普曜三界以仁和心先照眾生。大乘光明去三毒之冥皆得神通。猶如世尊。一切諸樹郡國縣邑樂依於地。一切所生百穀草木皆悉仰地。所生萬物而得自在。菩薩如是。一切德本悉因道心。長育聖慧而成正覺也。 爾時世尊。讚賢王菩薩曰。善哉善哉。仁族姓子。解引其譬。說功勳業。快乃如是。又族姓子。如眾生界及與法界。逮得總持菩薩聖慧。亦復如是。一切萬物皆歸無常。引喻說相皆能堪任。取要言之。未曾患厭。亦復如是。悉能敷演其所說者。所以者何。皆無口辭亦無所說若有菩薩未得總持。無有言教所造因緣。又其菩薩無有罣礙。不興辯才。其餘聲聞無此辯才。不思觀本乃為說法。所以者何。此菩薩眾得無礙辯。言不可盡。無有陰蔽。無閑無休。分別辯才。諸佛尊前說經法。不怯無弱。菩薩如是。佛所建立逮總持門故有所說。不懷怯劣菩薩如是得三無礙。何謂為三。一曰總持無所罣礙。二曰辯才無所罣礙。三曰道法無所罣礙。是為三。復有三事。得入清淨業。何謂為三。一曰自然清淨。二曰本無清淨。三曰本際清淨。是為三。復有三事。得入無盡矣。何謂為三。一曰經法不可窮盡。二曰文字之義而不可盡。三曰所宣訓誨而不可盡。是為三。又復得入三無住處。何謂為三。一曰聖慧而無住處。二曰言辭文飾亦無住處。三曰所修建立亦無住處。是為三。又復逮得三卒決對。何謂為三。一曰應譏宣慧。二曰尋發辯才。三曰應時智慧。是為三。復有三疾得歸慧。何謂為三。一曰決疑令無餘結。二曰斷猶豫使無沈吟。三曰可悅一切眾生心意。是為三。說是語時。八千菩薩逮得總持。 於是密迹金剛力士前白佛言。願佛世尊建立法典。然後如來滅度之時。最後末世遍布天下。閻浮利地使得久存令不滅盡。爾時世尊周觀四方。觀察已竟。時說頌曰。 降根自然勝 寂根無所害 無本斷其無 伏魔兵眾黨 解脫解清淨 無恐解所畏 捨棄於重檐 醫神呪上師 降制外異學 以法而救攝 護於行法者 神呪佛所說 無我以除我 其義宜以度 斯於四天王 說無澤之句 勇持章句勳 淨復淨正等 梵天釋天帝 作是如此乘 慈氏彼通忍 以觀哀所察 愛敬覩梵天 此者無所犯 曠野離空曠 無根法曰淨 降伏魔官屬 故說此神呪 人中尊建立 是經善義辭 爾時普流布 隨器能受者 以說此呪術 其地則大動 諸魔皆悉來 各口宣是言 用言護頭首 是曰為法師 若手得斯經 歸逮佛所說 爾時佛告密迹金剛力士。以建立竟是經典要。今建立是無能亂者。所以者何。佛憶識念過去世時。有佛名寶月。興出於世。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世界曰無悅。其佛世時。有二比丘而為法師一名智寂。二名持至誠。威神變化高德無極。大尊巍巍。受彼如來是章句呪。而奉持之。如來滅度之後半劫持法。其彼三千大千世界百千億魔。皆見開化。承無上正真之道。密迹。欲知爾時二比丘。為法師者。豈異人乎。莫造斯觀。所以者何。其法寂者。則我身是也。持至誠法師比丘者。則密迹金剛力士是也。此諸章句令是經法。多所饒益成護正法。彼時世尊。觀於四面一切眾會。而口宣言。汝等正士。為能堪任。於斯如來。從無數劫億百千姟。積功累德總持無上正真之道。以持擁護無所罣礙。從是以來至今蒙濟。去來今佛之所由生。於是菩薩眾會之中。三萬二千菩薩即從坐起叉手而住。稽首禮佛。說是偈言。 棄其身壽命 思惟好寂然 受持是經法 世護之所歎 其是經如藥 療治一切病 受持所言教 發生世尊意 爾時賢王天子之等五百天子。說是偈言。 用一切眾生 以故想積德 受持是經典 最勝特深妙 於是密迹金剛力士。時說頌曰。 是議無文字 而反宣文字 人中尊所作 班宣我當持 爾時世尊。告識氏梵天。如來有三不可限量無上供養。德無有極何謂為三。一曰至心仁和發其道心。二曰以發道心護於正法。三曰如所聞法為人解說。身行如是。是為至不可計德。梵天當知。如來以是三事。積累功勳。假使其壽住世一劫。廣分別說不能究暢。是故梵天。當以隨順恭敬奉事如來至真。是為三事。梵天。供養如來。受四句頌。是去來今佛世尊之所說法。受而擁護。所以者何。諸佛世尊皆從是法生。故當供法。供法不用衣食。以法供養。諸養中尊。為上為長為無儔匹。為無等倫。是故梵天。當以正法而相供養。是養真諦無以衣食。佛自憶念。梵天王。過去曾生為王太子。名曰意行。生於王家。以是見教。諦樂道法。時臥夢中聞是四句頌。本行放逸無脫路。以眾生故志於道心在山空閑隨順念無所貪受本悉安。佛語梵天。彼時聞是頌教。從夢中覺。思惟了了。惟是忻然大悅。心中解暢。即時以偈而歎頌曰。 快哉安上樂 得法藏無盡 當充滿眾生 諸貧天人民 佛告善安大梵天。時王大子得安諦藏。曉文字無。心自念言。以是偈義。充滿眾生貧匱之人。往語父母。寧有金銀琉璃水精車??馬瑙明珠藏乎欲濟窮乏以是歡喜。父母報言。一切財業非是真寶。五家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縣官惡子分耳。博聞之慧。無衣食求。甚為難得。父母言善。如子所志。便取廣施與諸乏者。了三界空。令得難致無盡之慧。以故梵天聞是一四句偈。化八千人勸入道意。無數眾生當生天上。以故梵天。其有受是深妙之法。持諷誦讀為人廣說。聞之歡喜若奉行。是德不可量逮無極藏。假使梵天行大乘業有三事法。多益菩薩。何謂為三。一曰聞行得立受之無厭。二曰以聞建立。以行為要守口第一。不以害心加於眾生。三曰不捨大哀。是為三。以故梵天。益於眾生。當加勸助是經典要。復有二事。所造行願無所忘失。何謂為二。一曰佛初成道。勸助如來使轉法輪。二曰梵天。當勸助是賢劫中當來具千如來至真等正覺。使轉法輪。令化出家眾人作菩薩行。如佛世尊。為自在法王。善教訓誨少有能及。難逮如是。以故梵天。如是比像多所親立。一切眾人除老病死。至無為業。於色無著。以解了是能忍眾苦忍無所求。主諸天人造立三忍。執持正法。受諷誦讀是乃甚難。受是經者。當作是觀。受我身億百千姟劫。修清淨行嚴淨佛土。擁護正法疾成正覺。佛告賢者阿難。受是經典持諷誦讀。為他人說。阿難曰諾。當受持之令其堅固。佛言阿難。勿持是法授非法器。莫得授與諸惡知友。當施善友慕樂學者。授是經法。常當奉護。阿難。是經不歸非法。當歸應器。能奉行法。常慈心眾。又是經者無有妄想。瑞應現前精進所致。行是經典有是福報。阿難白曰。當受是經。承佛威神常令普流。若受是法承佛威神。其光遠照是等不隨無器之業。又是經者。所號為何。云何奉行。佛言。是經名曰佛所訓誨。阿難。又有號曰密迹金剛力士所宣布義。當持奉行。又名如來功勳報應。當奉持之。又復名曰如來祕要經法之品。為他分別無冀養心。歸於無量功德而順法律。當奉持之。所以者何。若有奉持是經法者。令以佛眼普見佛土及十方國。從地以上高至三十三天思想天。滿中七寶百種眾饍。貢施如來。若有受是經學持奉行。以無冀養為他人說。是德最多。又以衣食供養是經典要。宣如來德。得福無量不可為喻。說是經時。無量眾生發大道心。不可計菩薩逮得法忍。復無央數菩薩逮一生補處。佛說如是。賢者阿難。密迹金剛力士寂意菩薩。及大聲聞一切眾會。及諸天人。諸阿須輪。揵沓和。及世間人。聞佛所說。莫不歡喜。稽首而去。 大寶積經卷第十四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五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淨居天子會第四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比丘眾六萬人俱。皆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諸聲聞眾所知識。爾時世尊。於中食後。入於三昧。此三昧威神力故。震動三千大千世界。時諸釋梵天。護世四王等。來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合掌向佛。以此三昧威神力故。爾時淨居天。歡喜天子。善歡喜天子。大歡喜天子。賢歡喜天子。善受天子。兜率陀天。自在天。大自在天。一切諸天。大眾淨居天等。各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於一面一心而住。爾時淨居天眾白世尊言。大德世尊。菩薩所行相貌。攝受諸法。過去諸佛之所說者。唯願演說分別顯示。為利益安樂多眾生故。憐愍世間利安天人。為未來諸菩薩。於如來般涅槃後。聞此法者生欲樂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實自知不生疑悔究竟安住不放逸行。值遇於苦不生退轉。時淨居天眾及兜率陀天。向於世尊。說是語已默然而住。時有天子名金剛摧。為諸天眾。請於世尊。而說偈言。 百福德滿故問此 人天敬愛故問此 住不放逸故問此 多眾醫王故問此 無過法句願顯說 諸音最勝世明慧 能斷百千諸疑悔 能放眾明故問此 猶日能破諸黑闇 如月淨明除欝蒸 於怨於親生平等 難忍能忍猶如地 亦如淨水洗塵垢 如火能燒煩惱網 三有意淨故問此 無礙智辯望宣說 如醫療治眾生病 如毘沙門多財寶 賑給窮下貧苦者 如雲能滅三種熱 是句最勝唯願說 若破煩惱眾苦箭 煩惱眾垢姦諂詐 善能調伏施安樂 念眾生故故問此 慚愧明慧念堅固 大尊無姦離諂曲 無相德聚故問此 瞋恚怨嫌永寂滅 於諸眾生安樂忍 和顏悅色視眾生 常以歡喜先意語 於諸眾生親友想 度諸眾生至彼岸 合指十爪一心請 十力善逝眾生寶 唯願時說斷眾疑 天人聞此道行已 見於第一諸相貌 使彼得知大丈夫 爾時世尊。告金剛摧菩薩摩訶薩言。金剛摧。汝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所有相貌。使菩薩摩訶薩得知如是。大德金剛摧菩薩言。我聽受是因緣。世尊作如是言。有百八相。金剛摧。菩薩乘人應當知。何等為百八夢中所見。已有夢見如來身共語見妙身。復次夢見如來默然。復次夢見如來覆頭坐。復次夢見如來背坐。復次夢見如來身紅色。復次夢見如來彩色畫身。復次夢見如來去。復次夢見如來為他說法。復次夢見如來神通虛空中行。復次夢見如來般涅槃。復次夢見闍維如來身。復次夢得如來舍利。復次夢得如來髮。復次夢見如來未曾見塔。復次夢見如來寶莊嚴塔。復次夢見如來神通塔。復次夢見如來光。復次夢聞如來聲不見身。復次夢見如來身。復次自夢見花鬘香塗覆如來上。復次自夢見如來著垢膩衣。復次自夢聞未曾聞法。復次自夢為人說未曾聞法。寤已無所顯示。乃至不念。又見未曾見法師。復次自夢坐法座為他說法。復次自夢得無畏。復次自夢見道場。復次夢見如來經行。復次夢見如來轉法輪。復次夢見如來般涅槃塔。復次夢得如來衣。復次夢得如來鉢。復次夢獨見一如來。復次夢見如來多人圍繞。復次夢見如來蓋。復次夢見如來革屣。復次夢見如來坐。復次自夢與如來食。復次自夢與如來衣。復次自夢與如來花。復次自夢入山。復次自夢裸形。復次自夢四維行。復次自夢見未曾方。復次自夢濁水中行。復次自夢見雲雨。復次夢見地旋。復次自夢在豺狼野干中行。復次自夢病。復次自夢墮山無所依仗。復次自夢被縛將殺。復次自夢刀劍中行。復次自夢虛空中行。復次自夢手捉炬火。復次夢見菩薩踰宮出城。復次自夢得經。復次自夢聞陀羅尼聲。復次自夢聞三昧聲。復次自夢聞方廣經聲。復次夢某甲法師聲。復次自夢夢中得偈。復次自夢夢中得經說。復次自夢聞法藏聲。復次自夢聞他方世界如來名。復次自夢聞他方世界某甲菩薩名。復次自夢入海去。復次自夢集寶。復次自夢在須彌山頂。復次自夢上山。復次自夢上到山頂。復次自夢上樹。復次自夢見龍象。復次自夢乘龍象。復次自夢乘馬。復次自夢發真實誓願。復次自夢見果樹。復次自夢見花樹。復次自夢見未曾見城。復次自夢見阿耨大池。復次自夢見天子。復次自夢見龍。復次自夢見餘閻浮提去。復次自夢見著白衣。復次自夢寶鬘在頭。復次自夢見花鬘在頭。復次自夢取散花。復次自夢打鼓餘人作樂。復次自夢見日蝕月蝕。復次自夢以不淨自塗。復次自夢作王。復次自夢作王輔相在大眾中行。復次自夢乘乘往園林中去。復次自夢見未曾見方土聚落僧坊房舍人眾。復次自夢得蓋。復次自夢為多人說法。復次自夢入聚落。復次自夢施繫橋梁。復次自夢集船。復次自夢見雲雷電。復次自夢得力著鎧仗。復次自夢得器物。復次自夢示眾生道。復次自夢入園林中。復次自夢見眾穀聚。復次自夢治眾生病。復次自夢受記聲。復次自夢覺道。復次自夢得滿瓶。如是金剛摧。是名百八相。若見如來覆頭坐者。是人見善知識修善說法因緣。為作留難。應以無礙心修集說法所須。此是說初相。復次金剛摧。夢中見如來背坐者。前為出家人作留難。為聽法人作留難。此人令常當敷施法座。勸多眾生。聽法如是。得除業障。是七地初相。亦是從初地至七地。處處地相。復次金剛摧。若夢見如來泥像。是菩薩初地相。是人曾毀呰說法師故。此人應於經像前若如來塔前。以無礙心。頂戴燈供養。如是用淨業障。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畫像者。此菩薩是見五地中處處相。是人應以花香供養佛像。此是菩薩六地處處地見相。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如來行者。此人應勤修精進。當勤修受學讀誦。此是菩薩三地見相。此人常應法施。又應掃如來塔。破除憍慢以此淨業障。見餘菩薩詣如來所。是何相。見如來向食之處。此是初地相。見如來向經行處。是第二地相。見如來向說法處。是第三地相。見如來默然坐。是第四地相。見如來靜處坐。此是五地相。見如來行唄者。是六地相。見如來疾走。是七地相。若見如來作神通。是八地相。見如來變化。變化去者。是九地相。見如來行去迴顧共語說空。是十地相。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自知為眾生說法不知所說。是第二地相。是人於如來般涅槃後。毀呰說法師。不自知過。此人當求善知識。供養聽聞善法。不求其過如是。淨除業障。聞佛說施。是初地相。聞說戒是二地相。聞說忍是三地相。聞說精進是四地相。聞說禪是五地相。聞說般若慧是六地相。聞說大悲是七地相。聞說無礙是八地相。聞說三昧是九地相。聞說成就力是十地相。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虛空中神通行者。此是七地相。聞受道記。此人常應修尊重默然。修習成就甚深忍。如是疾成正覺。見如來在虛空中。是初地相。見如來食是第二地。見光是第三地。見說法是第四地。見現神通是第五住地。見入三昧是第六住地。見放光見如來虛空中行去。是第七住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見如來般涅槃者。此人前謗法。出家諂曲求利。應勤供養三寶奉施說法之人。一心三時精進。如是以淨除業障。見前五地處處相。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見闍維如來。是人口惡知識。見毀法隨喜。此菩薩初地。此人發菩提心不久。是人應於七日七夜中持燈。若說法人前。若如來塔前一心懺悔。於日中晝三時。勸眾人聽法。以此淨除業障。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得如來舍利。此說菩薩三地。夢中親近如來。聞受記得度。夢住餘地。得如來舍利。如是相得如來髮是初地。夢得如來爪是第二地。夢得舍利是第三地。夢得齒第四地。夢得牙第五地。夢得白毫第六地。夢得手第七地。夢得冠第八地。夢見闍維如來全身不散第九地。見如來全身第十地。復次金剛摧。菩薩夢見得如來髮不散。此是菩薩第九住地。夢佛前授菩提記。除生死業障。夢得在家時髮是初地。夢得出家時髮第二地。夢市中得髮說第三住。於城中得髮第四住。於城門中得說第五住。於外得第六地。於園觀中得第七地。於乘上得第八地。於虛空中得第九地。於三昧中得第十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塔。此菩薩少業障。少許魔業若親近善友。善解法忍。得陀羅尼。此是一切十地相。見如來泥塔。此說是菩薩初地。見石塔第二地。見石泥像說是第三住地。見欄楯塔第四住地。見石柱圍遶是說第五住地。見金覆塔是說第六住地。見寶塔是第七地。見鈴網覆塔是第八地。見若七地初見是覺魔業。若九地十地見。是不顛倒見。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莊嚴塔。不久覺菩提道。為諸天憶念。此是菩薩第八住。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神通塔。此生當淨業障。此是菩薩第八住地。若菩薩憶念。此應離惡知識。應初住修信。二住修智。三住地多修信解。四住地久修行。五住地修淨信解。六住地修平等心。七住地第一義解。第八住地修莊嚴佛土。第九住地授持。十住地住不顛倒。若住餘初住。當知是魔業。若七住人不可欺誑無巧方便。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聞如來聲不見形。是菩薩四地。以住自在地。破見佛地眾生出家諂曲說法。此人應晝三時夜三時修淨心。如是淨除業障。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供養如來。說是菩薩初地乃至九地。如是菩薩能成就陀羅尼。是菩薩諸佛所念。此菩薩應修平等心。如是疾成無上道。若夢住供養如來。此說菩薩初地相。若坐與者。是說二住地。若莊嚴與。此說是三住地。共自眷屬與者。是說四住地。與多人共與。是說五住地。若與自眷屬及與多人共與。是說六住地。一切莊嚴成就與。是說七住地。若稱讚與。是說八住地。若作神通與。是說第九住地。覺一切魔事。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自見以花鬘香末栴檀供養如來塔此是菩薩見初地五地處處地。是前少行檀波羅蜜。覺已憶念此相。生長施心。此說是初地相。生長戒心說是二地。生長忍說是三地。生長精進是見四地。生長禪是見五地。生長無礙心。疾遍一切不退轉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著垢膩衣。此菩薩多法障。是初地處處。見一向憎疾迴向緣。是見初地離憎愛。迴向是見二地。若身見第三地。若心見是第四地。若夢中見是第五地。若成就菩薩。夢中少夢見受報。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聞未曾聞法此菩薩曾供養多佛。多世中作說法師。此說見初地處處乃至七地。此如說修行。此疾覺菩提。若聞種種說是見初地。若有疑心。猶欲更聽。是見第二地。若聞已斷疑。是見第三地。若聞說陀羅尼。是見第四地。若聞說佛相者。是見第五地。若聞第一義諦。是見第六地。若聞說一切法。是見第七地。如是地地知。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得未曾學法。學已不忘不失不見。若忘失此菩薩前身。為利養心不清淨心。法施。今應以清淨供給。攝取學人。以無諂曲心。求一切物。供給說法學問人。以此淨除業障。若初地二地聞法不失。是見初地。若覺失是見二地。此覺魔業業障。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未曾見法師。此菩薩為諸菩薩所憶念少業障。覺已得見明此菩薩說。是六地初地。若說偈不說經是說初地。若說經是說二地。若說經說偈是說三地。若說種種是說四地。若說甚深是說五地。若說無礙是說六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自夢在法座說法。此菩薩前身為佛敷法座。此菩薩是甚深法忍器。是見第八地初相。若夢樂說是說初地。若非樂說是說第二地。若忍樂說是說第三地。若無辯說是說第四地。若說凡夫界是說第五地。若說聲聞界是說第六地。若說菩薩界是說第七地。若說佛界是說第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自知得無畏。此菩薩過一切業障。過八地見九地處處。若夢得無所畏。所說眾人樂聞。此菩薩是見初地。若夢得無畏說法得財。此菩薩見第二地。若得法利無畏。此菩薩見第三地。若見善知識無畏。此菩薩見第四地。若思善心無畏。此菩薩見第五地。若得身安樂無畏。此菩薩見第六地。若心樂無畏。此菩薩見第七地。若得通無畏。此菩薩是見第八地。若得記無畏。此菩薩見第九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道場。此菩薩純善。心向道不退轉是十地處處見。若見道場不見樹。是說初地。若見樹不見菩薩。是說第二地。若見多樹圍繞。是說第三地。若見葉具足成就。此菩薩是說第四地。若見花葉具足。此菩薩見第五地。若見果成就。此菩薩見第六地。若見敷坐。此菩薩是見第七地。若見人圍繞。此菩薩是見第八地。若見龍圍繞此菩薩見第九地。若見天圍繞散花聞歡喜聲。此菩薩見第十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如來經行。此菩薩應勤修精進。勤修法施。安慰眷屬不求其過。若菩薩是七地處處見。若見如來不淨地經行。此菩薩是初地。若見淨地經行。此菩薩見第二地。若見敷座經行。此菩薩是見第三地。若坐者。此菩薩見第四地。若見樹圍繞。此菩薩見第五地。若見散花。此菩薩見第六地。若見高座覆上者。此菩薩見第七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見如來轉法輪。此菩薩是不退轉。是七地初地。見處處地。淨無業障。若見座。是菩薩是見初地。若見敷座。是菩薩是見二地。若見敷雜色座。是菩薩見三地。若見散花於座。此菩薩是見四地。若見種種寶覆蓋高座。此菩薩是見五地。若聞空中歌頌稱歎聲。此菩薩是見六地。若見白蓋以寶網覆上。此菩薩見十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見如來般涅槃塔。此菩薩是初地八地處處見。近無上道。少於業障。若見塵土坌塔。此菩薩是見初地。若見淨無塵者。是菩薩見二地。若上生草。此菩薩是見三地。若見青草覆上。此菩薩是見四地。若見種種雜花樹圍遶。此菩薩是見五地。若見花果樹圍遶覆上。此菩薩是見第六地。若見種種雜姓眾生圍繞。此菩薩是見七地。若見幢蓋聚集。此菩薩是見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得如來衣。此菩薩是見初地八地處處地相。此菩薩應勤修成就念佛智。此菩薩少於業障。若得如來垢膩衣。此菩薩是見初地相。若得如來淨衣。是見二地。若得如來染衣。此菩薩是見三地相。若得如來打衣。此菩薩是見四地相。若得如來放光衣。此菩薩是見五地相。若得如來一衣。此菩薩是見六地相。若得如來三衣。此菩薩是七地相。精進相不精進相除魔業。是菩薩有疑。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得如來鉢。此菩薩佛所憶念。是見八地。此菩薩是聞明法器。修無業障忍。如是趣無上道。若得污不淨鉢。此菩薩是初地。若得空淨鉢。此菩薩是二地。若得滿鉢味。此菩薩是三地。若得滿鉢花。此菩薩是四地。若得滿鉢果。此菩薩是五地。若得滿鉢食。此菩薩是六地。若得滿鉢香。此菩薩是七地。若得滿鉢花鬘香。此菩薩是八地。若得如來衣鉢。此菩薩是九地。若虛空中得如來鉢。此菩薩是十地。此菩薩應覺魔業。除初業不勤修。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一如來。應靜處勤修空三昧。此菩薩是八地雜業障。應勤修淨心。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於夢中見如來。多人眾中見如來身。此應忍樂攝取多人。此菩薩一切地處處見。相應勤進修道。若見居士雜姓人圍繞如來。此菩薩是初地。若見王者眾圍遶如來。此菩薩是二地。若見婆羅門圍繞如來。此菩薩是三地。若見王圍繞如來。此菩薩是四地。若見龍圍繞如來。此菩薩是五地。若見四大天王圍遶如來。此菩薩是六地。若見帝釋圍繞如來。此菩薩是七地。若見梵天圍繞如來。此菩薩是八地。若見淨居天圍繞如來。此菩薩是九地。若見菩薩圍遶如來。此菩薩是十地除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得如來蓋者。此菩薩最後地處處見地。解魔業雜業。求利養疾趣向。若見草葉蓋。此菩薩是初地。若見竹蓋。此菩薩是二地。若見樺皮蓋者。此菩薩是三地。若見大蓋者。此菩薩是四地。若見鐵疊蓋者。此菩薩是五地。若見銅蓋者。此菩薩是六地。若見金蓋者。此菩薩是七地。若見七寶蓋者。此菩薩是八地。若見鈴網蓋垂下者。此菩薩是九地。應覺六地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革屣。見一切十地。此菩薩應勤修精進趣向。此菩薩受記繫在受記界。若向村間見革屣者。此菩薩是初地。若僧坊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二地。若園觀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三地。若經行處見革屣者。此菩薩是四地。若房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五地。若坐禪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六地。若河水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七地。若山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八地。若空中見革屣者。此菩薩是九地。若神通見革屣者。此菩薩是十地。除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如來坐。此菩薩是初地六地。此菩薩應樂修寂靜少於業障。未成就業無敷座。此菩薩是初地。敷座。此菩薩是二地。顯現敷座。此菩薩是三地。若敷種種座坐。此菩薩是四地。畢竟敷座。此菩薩是五地。若善敷好座。此菩薩是六地。應覺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與如來食。此菩薩是七地見初地相應。勤修精進趣向道。此菩薩少於業障。若見如來入家中立施食者。此菩薩是初地。若在家中坐施食者。此菩薩是二地。若門外立施食者。此菩薩是三地。若市中施食者。此菩薩是四地。若城門中施食者。此菩薩是五地。若僧房中施食者。此菩薩是六地。若房中施食者。此菩薩是七地除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於夢中。自知施如來衣者此菩薩是六地初地。此菩薩應勤修無相三昧趣向菩提。若恭敬心施如來衣者此菩薩是初地。若施如來白衣者此菩薩是二地。若施染衣者此菩薩是三地。若施如來雜色衣者此菩薩是四地。若施如來金色衣者此菩薩是五地。若施如來雜寶衣者此菩薩是六地。若施如來色衣者此菩薩是七地。若施如來天衣者此菩薩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自知施如來花。此菩薩是六地處處相。此人多業障善根難生。若夢中施如來曼陀羅花。此菩薩是初地。若散花施者此菩薩是二地。若種種雜色花施者。此菩薩是三地。若以花著如來上。此菩薩是四地。若自手以花著如來手中此菩薩是五地。若以天花施如來此菩薩是六地除魔業。除二種人初業多疑悔者。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夢入山生疑心生謗。當知多有業障。多有病痛少於智慧。此人應於一切眾生生無礙心。以此心趣向菩提此菩薩。是五地初地見。此菩薩應七年中晝夜六時起清淨心。初地明慧相當勤具安樂具。供給二地。第三地供養三寶。第四地應勤修甚深法忍第五地。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自見裸形。當知自無業障。當知見初地。若城中自見裸形。是見第二地。若阿練若處見裸身。是見第三地。若山中見裸形。此見第四地。當知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見自趣四維去。此菩薩捨善知識。是見初地。少於智慧懈怠多憂多惱。為多人所笑。多於病痛。心多狂癲。為善根故求於出家。復還入俗。貧苦無有財物多病。為利養故謗毀法師謗法不信不解。當還生正直心親近法師。勤修一切施無礙心趣向菩提。此菩薩乃至解於六地。此菩薩以軟中上心。除害過罪。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趣向未曾見方。此有魔業業障。此菩薩三地處處見地。應勤修淨根供養三寶淨初地。若勤修空見第二地。修法忍見第三地。乃至住六地。自知此菩薩見初地。出入多於善根。亦多不善根。此捨命不生愁惱。捨惡知識。親近信解知法人無姦偽。如是淨於業障。彼以姦詐心盜法。當親近善知識。此菩薩自夢見在濁水中去。是見初地。若自見在濁水沫中行此是見二地。若見涌沒水中行。此是見第三地。若涸水中行。見第四地。若夢在清水中行。是見第五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雲雨。此菩薩多魔業。此菩薩是初地七地見。此以自在力。嬈說法師。前出家為利養故。呵責法師。若法師如法教悔。常違反師語。應勤修忍辱生信解心。離於利養一向為利他。以此淨業障。若見塵土雲雨。此菩薩是初地。若見黑雲。此菩薩是二地。若見亂雲。此菩薩是三地。若見雷雲。此菩薩是四地。若見電雲驚怖。此菩薩是五地。若見雨雹。此菩薩是六地。魔業地地應知。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地搖。此菩薩是初地。久行初業多。初業多初業障多恐怖眾生。應修無畏施眾生守護三業。以此淨除業障。彼若常見地搖。是初業初地。破城池燒人眾。此菩薩二地。若地久動是三地。發真實誓是四地。魔業是五地六地。勤修總持是七地。大威德諸天悉來集會。是八地。諸龍來增益氣力。是九地。是梵天來。是十地。聞如來祕密語。地搖動地。地應覺知。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自見在闘訟中。是菩薩是四地初地。若見上地。是魔業乃至七地。不勤修習攝取伏非法人。先時為利養故。違說法人。姦詐說法自活。當學方便。當善心修六波羅蜜。以此淨除業障。若被呵瞋生驚畏心。是初地。夢被刀斫。是二地。若被土塊杖。是三地。若被惡罵。是四地。魔不解不勤修。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自病。此菩薩是二地處處地見相。世間出世間多作艱難。欲多法施復還斷絕。欲多財施。復還斷絕。應當供給修行法人。修無礙心修不放逸。慢修不自在慢。以此淨除業障。若見在餘處地病。此覺魔業。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墮山。無所依止。先時於善心。一向詐姦多不信解。多於業障。魔業增盛。身心羸劣。受法疾得尋復忘失。生欲樂心中間放捨。若見財封捨離。若見佛法捨離。捨離忍辱。親近惡行。不近善法。於深信解入邊。不生信解。此菩薩是見二地初地。若自見刀山中行。是見初地。若自知石山中墮。是見二地。住餘地無業障無魔業。應生信心於三月中晝三時夜三時懺悔。應觀世間因緣法。應修供養。如是以除業障。 大寶積經卷第十五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六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淨居天子會第四之二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自見被縛將殺。此菩薩魔業增盛非業障。彼應修無礙定修於慈心。以此淨除業障。此菩薩是見六地初地。若夢被繫在死尸中。是見五地。若被縛至親里圍繞是六地。是魔業不勤修初地羸劣。為無上道應修增上進。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自知在刀中。此菩薩是初地五地。多惡知識多艱難。應靜無忿怒無障礙心。一向勤利他人。以此淨除業障。前曾在上位惱亂持戒人。見人持種種刀。自見在中。此菩薩初地見。若見人持一刀在中。是第二地。見捉杖在中。是見三地。若見捉石在中。此見四地。見在空手眾中住。是五地除魔業。復次金剛摧。菩薩夢自見在空中。此菩薩在信地。得無生法忍。此菩薩諸天所念。應修好威儀。應常修精進勸發眾生求無上道。不應常住一處。如是清淨此菩薩是初地七地。見處處地。若見虛空中行施。此是初地。若空中見仙人。此見第二地。若見沙門。此見第三地。若見龍第四地。若見天第五地。若見梵天是第六地。若見菩薩如來。是第七地除魔業。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自見捉炬。應勤修明慧。此菩薩是初地五地。此菩薩應不顧身命不觀飲食。應行禪不生疑悔。如是趣向。住初地樂修對治。住二地樂修禪。住三地樂修慈。住四地樂修悲。住五地樂修捨。住初地應修念佛為明見。住二地應修放解。住三地應修聞。住四地應修持。住五地應修空。如是應得明。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菩薩踰宮出。此菩薩初地六地處處見。增加精進得不退轉。在菩提記界疾近無上道。若見步出是見初地。見乘牛車出是見二地。見乘馬車出是見三地。見乘象車出是見四地。若見乘人車出是見五地。若見乘空中車出是見六地除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得經。此菩薩是初地三地處處地見。此人多諸因緣。多諸謗毀。數數多諸艱難。應一心修悔過常修精進。若夢得世俗典籍聲聞經法。此是初地。夢得檀相應經。是見二地。夢得甚深相應。是見三地。不勤修乃至七地。若諸天與。若菩薩與。如法來與藏。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聞得法功德聲。此菩薩是初地六地。見處處地。見前得佛總持。此菩薩少於業障。魔業增盛。應施於辯才不求人過。如是清淨。聞出香陀羅尼聲。此菩薩是初地。聞文字陀羅尼。是第二地。聞書寫陀羅尼。是八地初地。見處處地。此不應愛著三界。勤修獨處。彼少於業障少於魔業。煩惱增盛。應聽種種法。應修多觀。如是相應。有覺觀三昧。是初住地。無覺少觀。是三住地。無覺無觀是四住地。梵處空處三昧是五住地。現一身三昧是六住地。大通三昧是七住地。出生佛莊嚴三昧是第八住地。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聞方廣經聲。此菩薩是六地初地。應修信解法決定忍。此菩薩少於障。緩趣無上道。勤問持戒之相。應尊重師長。如是趣向菩提。聞檀波羅蜜經聲。是初地。聞戒經聲是二地。聞忍經聲是三地。聞精進經聲是四地。聞禪經聲是五地。聞般若波羅蜜聲是六地。除不勤修人。佛所持善心成就者。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聞說法比丘字聲。此菩薩是四地初地。此應依止善知識。此菩薩多諸艱難。多諸疑悔。少於智慧。應修無礙心。應方便勸一切眾生修無疑悔心。如是清淨。若見前所聞法師名此初地。若聞不見法師名。見第二地。若聞他異世界法師名。是第三地。若聞一生補處菩薩。若聞樂上地聲。是第四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得信辯。此菩薩是初地三地。此菩薩是辯器。若遠離三法疾得明。何等三。見他得利心生嫉妬。為利養故。姦詐親近。如是三法當遠離。然後趣向說少偈頌是初地。能說種種偈是二地。說甚深偈是三地。多說上地偈。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得經辯。是初地八地見。此有多功德因緣。當勤依修戒當修勝供養供養淨行人。不應修智慢。如是夢中當受業障。少受苦報。彼出初地。四辯說方等經。是說二地。說種種經是三地。說前因緣是四地。說三世是五地。說波羅蜜是六地。說甚深經是七地。說一切決定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聞陀羅尼聲彼是七地。此菩薩受諸煩惱少業障。應問智者修靜默處趣解脫。如是趣向。夢在村中是初地。在房中是二地。在僧房中是三地。在阿練若處坐是四地。若夢坐是五地。若園觀中是六地。夢在山頂是七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聞他方世界未曾聞如來名。此菩薩是受記初地八地。憍慢自在故。不趣向道多魔業。為供養故修不淨威儀。然後趣向。修捨是初地。夢戒慢是二地。聞慢是三地。方便慢是四地。疑慢是五地。智慢是六地。所說慢是七地。受持慢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聞某世界某菩薩聲。此菩薩是五地初地。此菩薩為菩薩所憶念。少煩惱應離憍慢。勸多人修智。如是相應得陀羅尼。是聞初地。夢出家是聞二地。夢苦行是三地。夢道場降魔是四地。夢覺道是五地。聞見上多聞見不定羸劣善心。是見初地。住於疑心是二地。退心放逸是三地。增上放逸是四地。多定是五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在海中。此菩薩精進是八地。見處處地。應修多聞精進慧解。若夢中無所依止是初地。若在海際是二地。若在船乘是三地。夢往去是四地。夢上船是五地。夢水中坐是六地。在船中坐是七地。夢船中滿寶在上坐欲出海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集寶此菩薩是初地三地。見處處地。此菩薩多逢苦惱。應樂修淨業不求人短。於說法者知恩。如是趣向。夢掘地中得寶初地。雜土得寶是見二地。雜草得寶是見三地。是不勤進相是魔業。若六地若四地。不勤方便。魔業業障。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在須彌山頂。此人不退轉。是見初地五地。彼有少功德。親近惡友。因緣姦詐。無信親近善知識。今應修不姦詐多修信解。如是趣向。若夢在須彌山。當知上六住。夢住須彌山是七地。夢四顧望是八地。夢坐者是九地。夢山動是十地。此初地乃至見五地。勤進修善心。在善知識手是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自見上山。此菩薩是初地五地。害一切煩惱業障。於說法人不生恭敬。應修不諂曲淨除業障。如是趣向菩提。初地增長三時勤進。二地勤修念佛。三地修空。四地修大悲。五地修慧。夢自上山是初地。在山中是二地。在山上是三地。夢觀看是四地。坐者是五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上山此菩薩見是七地初地。此菩薩少於業障。魔業增盛。應捨一切所愛物供養智慧者。於智慧人邊。應自伏憍慢。若夢度七大山乃至須彌山是七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夢上樹。此菩薩是初地四地。處處地見。應覺業障魔業。應親近依止善知識。得於慧明。時時當決斷法義覺知。如是趣向。見樹枝葉具足陰涼是初地。見香樹是二地。見花樹是三地。見果樹是四地。是勤進相若不勤進是魔業。若見高處樹枝葉花果具足除業報。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龍象。此菩薩是初地六地。處處地見。此菩薩行施不行慧。困乏善根。應當修信。當修善念如是相應彼初地。見不清淨龍象二地。見白龍象三地。見六牙白龍象四地。見莊嚴象五地。見捉幡蓋龍象六地。見歡戲龍象。 復次金剛摧。菩薩自夢上龍象。此菩薩是見初地七地。一生當得如來應供。有入法智。多希望應修恭敬勸發。菩薩離於幻偽姦詐。應處處知足修適意施。如是清淨。夢上象是初地。夢自著白衣上象是二地。若夢染衣是三地。若夢種種色衣是四地。若夢香染衣具足莊嚴是五地。若夢著冠是六地。若夢捉莊嚴蓋是七地。除魔業不勤進上地相。見一切具足。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上馬。此菩薩是初地四地。此應修依止戒波羅蜜度。彼魔業增盛。少於業障。當多修空慧勤修生信。如是清淨。自夢上住馬是初地。夢上行馬是二地夢上走馬是三地。上莊嚴馬第四地。除上地魔業。此菩薩增上慢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作成實誓。此菩薩一切地十地處處地見。彼於業障多增盛魔業。多諸方術行。善修出生三昧。應正修威儀不多積聚。如是淨業障。作成實施誓。此是初地。為解繫縛是二地。為解病是三地。為城池是四地。為王是五地。為閻浮提是六地。為四天下是七地。為千世界是八地。為三千世界是九地。日出時地遊雨天花是十地。除魔業初地六地。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見藥樹。是菩薩是見初地七地。滿足成就受記法。應修不望報施正直不求人過。如是清淨。夢見少果樹是初地。若見多果樹是二地。若見苦果樹是四地。見藥樹是五地。若見天樹是六地。若見甘果樹是七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見花樹。此菩薩是七地初地。應作種種善根不親近四眾。如是趣向。見多花樹無香是初地。見香花樹是二地。夢見多香花樹是三地。見雜花果樹是四地。見無葉花樹是五地。見天花樹是六地。若見菩提樹是七地。除在惡知識手慢緩不勤精進魔業。上地一切成就見。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未曾有城。此是六地初地。此菩薩有業障。此無生法忍。先修堅固三昧空三昧。無礙心極苦行。如是清淨。夢見初起城是初地。見作竟城是二地。見城中街市成就是三地。見遊戲處成就是四地。見池水成就是六地。除在惡知識手慢緩不精進魔業。上地具足見。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中見阿耨龍王池。此是八地初地。少眾煩惱彼疾出生明。若無姦詐勤修進行不顧身命。一切所須滿適他意。如是清淨。若見阿耨龍池岸際此是初地。若見池中是二地。若一切見是三地。若手觸水是四地。若洗是五地。若岸際坐是六地。若見阿耨龍王是七地。若入龍宮增與氣力是八地。除魔業九地。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夢見天子。此菩薩上地五地見處處地。彼少業障少魔業。猶如微滴。應三月勤修寂靜除業障得明淨。如是人應念十方佛。應修不愁惱。彼若見四大天王眾。是見六地見三十三天是七地。見兜率天是八地。見梵天眾是九地。見淨居天是十地。初地相應。一切見魔業。成就善心。見一切十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見龍。此是見八地處處見。當成就慎忍。雖勤精進數數廢稽。勤修方便數復放捨。彼所有財封。當以供給法師。乃至所愛之物悉以捨與。然後趣向。若山上見龍是初地。若曠野見是二地。若池岸上見是三地。若林中見是四地。若人眾中見是五地。若王城中見是六地。若多人眾圍繞見是七地。若空中見是八地。除魔業業障初地六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自見向餘方閻浮提是初地六地。若得忍彼少於障。若不勤修。不得於明。若懈怠姦詐親近彼。若生信如是清淨。若不樂見閻浮提是初地。若樂見是二地。若見村落城邑可愛是三地。若見園觀雜花是四地。若見大眾喜樂是第五地。若相娛樂是六地除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著白衣。此菩薩是見八地初地。此業障清淨魔業增盛。彼生樂法心。數復退減功德。多諸艱難。一切物不應慳惜。如是清淨。若自見一切所須一切敷具人所憙者。不惜身命。多聞修善根。若著久故好衣。是初地。若見長領新衣是二地。若見長領衣是三地。若見打治衣是四地。若見打治摩衣是五地。若見染衣是六地。若見象色衣是七地。若見天衣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得寶鬘此是初地九地。彼無業障無魔業。當自責己過。不責於他。求修聞法不作闘訟。如是清淨。若一種寶鬘是初地。如是二種乃至七種寶鬘是七地。若得轉輪王摩尼寶鬘是八地。若見天寶鬘是九地。除魔業。是見初地起業相。若戲笑懈怠。親近戲笑懈怠不省錄人。應當覺知。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見頭著花鬘是八地初地。此實有業障。若初中後生定善心。捨一切物不生愁惱。如是清淨。若得一色鬘是初地。若得惡色鬘是二地。若得種種色鬘是三地。若得一切花鬘是四地。若得龍花鬘是五地。若得天花鬘是六地。若得天種種花鬘是七地。若得雜天人花鬘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取得亂花。此菩薩是見六地初地。此菩薩應勸化菩薩。若有自在力勢不侵抂餘人。若取有色無香花是初地。若取有色香花是二地。若取金色花是三地。若種種色花是四地。若取水陸花是五地。若水陸種種雜花是見六地。如是相勤修精進。若魔業若上地若四地。一切適意龍所持來。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打鼓作伎彼是九地。見處處業障魔業增盛。此應勤修多聞精進。於一切眾生生平等心。如是清淨。若夢空中打鼓是初地。若平地見是二地。若村中見是三地。若大城中見是四地。若大眾中見是五地。若屋上見是六地。若山中見是七地。若須彌山頂見是八地。若虛空中見是九地。除勤修智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日月蝕。是菩薩初地六地。毀滅善法多諸煩惱。成就惡業。應以一切物施不望業報。如是清淨。見日月初出是見初地二地。見雲三地。見聚雲五地見無塵霧六地。見日月中時除魔業業障。 復次金剛摧。菩薩夢中見不淨塗身。是菩薩見初地三地。於前身毀罵賢聖。修惡行菩薩。此菩薩應三年中。晝夜三時勤修懺悔。自後更不於餘人生輕慢心。應多修信解如是清淨。以青淤泥自塗身者是初地。若塗半身是二地。若處處被塗。是三地。乃至六地。應覺魔業。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自夢見作王。此菩薩一切十地見處處地。有厚善根亦有厚艱難。不應於他希望。供養於他不起姦詐。修質直施。所有持戒。與他共不自讚不毀於他。如是以覺道。若在村中恐怖者是初地。若在僧房中是二地。若在園觀中是三地。若天祀中是四地。若在大城中是五地。若在山中是六地。若作閻浮提王是七地。若作轉輪王是八地。若在海中是九地。若在須彌山頂是十地。除魔業不勤精進。應念諸佛菩薩也。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王前若輔相前若大眾中。是菩薩是八地。見此雜煩惱。彼應教化眾生。應修供養自修清淨。如是清淨。彼初地施雜眾煩惱。二地戒。三地聞。四地定。五地持。六地通。七地說法。八地眷屬成就。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騎乘在園林中。此菩薩是九地初地。見此菩薩不知是世間利養飲食。為魔所牽縛。少於業障。應供給法師供養所須應習寂默。如是趣向彼。初地無智行。二地無慧。三地無決定智。四地無禪智。五地無無礙智。七地無出生智。八地無莊嚴智。九地無願智。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見所未見有村落僧坊人眾。此菩薩是初地六地。彼多艱難應修念佛。如是清淨。修信心施修一切信解。見如是行相者是初地。若卒有所作是二地。若莊嚴是三地。若見莊嚴竟是四地。若見四眾聚會是五地。若見天眾是六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得蓋是初地七地。見佛所持多艱難不為所屈。彼於說法人不應起惡意。如是清淨。若見花蓋是初地。若見琉璃蓋是二地。若見花及蓋是三地。若見物蓋是四地。若見畫莖蓋是五地。若鈴網蓋是六地。若見寶網蓋寶網垂覆是七地。除魔業不勤精進。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菩薩自夢與多人說法。此菩薩一切十地。見彼地地應覺知魔業業障。欲得決定辯當出推求。於一切物不應愛著。於求法人生清淨信心。修六和敬戒。如是清淨。若夢說云何修行施。此是初地。云何十善法是二地。云何聞是三地。云何頭陀德是四地。云何說空是五地。云何說訶責習是六地。云何說無染著是七地。云何說莊嚴定是八地。云何說莊嚴佛是九地。云何說妙時是十地。初地施財二地戒財。三地方便財。四地具七財。五地奉給財是。六地決斷財。七地決定財。八地通無礙財。九地行財。十地得財。彼初地善根增上。二地戒增上。三地方便增上。四地所作增上。五地十二因緣增上。六地甚深忍增上。七地壞智增上。八地。壞教化眾生增上。九地調伏增上。十地壞淨國土增上。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自夢見初立城郭。此菩薩是八地。受不退轉記。應親近供養甚深信解。人多決定疑悔法障。彼應供養法師得除疑悔。如是清淨。彼中住初地疑道為得佛為不得佛是二地。教化眾生智疑是三地。出生定疑是四地。應作智疑是五地。道果疑是六地。出生疑是七地。遊戲疑是八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縛筏濁水中過。彼是七地初地業障魔業增盛。應生增上欲心堅固不壞和合相應。無生明淨。若智方便艱難是初地。若欲修勤善身懈怠是二地。若心非時是三地。或時明是四地。若少無畏是五地。若教化艱難是六地。若佛法艱難是七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自夢集船。此菩薩是六地。若平等行六波羅蜜有艱難。當行無依六波羅蜜。如是清淨。若夢作船未竟是初地作船竟是二地。若夢二船並是三地。若並縛二船是四地。見大眾上船是五地。見入船去是六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自夢見雲雷放電。是菩薩五地初地。彼魔業增上。少於業障。當多思善念捨所愛物。集陀羅尼。如是清淨。若見雲雨電驚怖是初地。若不驚怖是二地。若憶念法是三地。若住山頂憶念是四地。若空中念是五地。除魔業。若上地龍來集。會奉事所。作不生驚怖。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莊嚴得刀。此菩薩是初地三地。此魔業業障增盛。彼應親近忍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如是清淨。若是垢膩刀是初地。得無垢刀是二地。得利刀是三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得器物。此菩薩是七地。如是相應當修行。彼不定有魔業業障。應勤行四攝法。如是清淨。應淨除六地退法得增上七地。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自夢示眾生道。此是一切十地相。此如是初相應覺業障煩惱障。應供養親近法師。捨一切物勤修精進。如是趣向。若見乘在道轉動是初地。示趣園觀道是二地。示趣城道是三地。示阿練若道是四地。示山道是五地。示趣海道是六地。示天道是七地。示聲聞道是八地。示菩薩道是九地。示佛道是十地。說示道竟示地初地。覺魔業覺煩惱業。此前六地無過也。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入園林中。此菩薩八地初地。彼夢中受魔業煩惱業。夢驚怖悟已生愁苦。此應當修空聽甚深法。應當默然離於睡眠。應親近決定說道法者。如是清淨。若自夢退失王位心生驚怖是初地。夢破戒驚怖是二地。夢法沒盡驚怖是三地。夢法師無常驚怖是四地。若夢為火所燒驚怖是五地。夢被驚怖是六地。夢墮山驚怖是七地。夢見世尊入涅槃驚怖是八地。不勤進六地覺魔業。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五穀聚。此菩薩是八地上地住。初地第二地如是見不勤進。見魔業不要談說。前身曾供養諸佛。多諸艱難。不依一切世間。不觀於捨守護三業。如是清淨。夢見聚穀是七地。夢聚三千大千世界穀是八地。若夢五穀聚熟是九地。若夢刈穀是十地。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見治眾生病。此菩薩是八地。少於業障魔業增盛。應修大悲勤勸化不生疑悔。如是相應。夢治小兒是初地。若夢治女人是二地。若夢治大人是三地。若夢治熱病是四地。若夢治白癩病是五地。若夢治自殘病是六地。若夢治乾消病是七地。若夢治鬼病是八地。除魔業。應修集忍行成就菩薩大悲善心。復次金剛摧菩薩。若自聞授菩提記。此菩薩。是見十地。此受記魔業業障應覺知。受十地記。初地受道記。二地受菩薩行記。三地受忍記。四地受願記。五地受三昧記。六地受慧記。七地受方便記。八地受出過聲聞辟支佛地一切知記。九地受一生補處記。十地受佛灌頂記。彼修大悲般若波羅蜜善權方便。親近如是趣向。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覺道此菩薩是初地。應覺大悲應勤修精進。應信善心。如是趣向覺知是八地。動三千大千世界是九地。夢放光諸天大聲歌頌喜嘯是十地。初地七地不勤進魔業如是相。 復次金剛摧菩薩。若夢中得滿瓶。此菩薩見一切十地。當如是知。若村中得是初地。若門中得是二地。若道中得是三地。若樹下得是四地。若住得是五地。若坐得是六地。若山頂頭得是七地。若空中得是八地。若食時得是九地。若莊嚴乘騎。若園觀是十地。此地地魔業業障。應覺如是清淨趣向。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是相所得 決定無有疑 大士應如是 莫見他少短 人德難可量 大海可熾火 火中可生水 此一一有相 若退於菩提 終無有是處 若以於兩肩 頂戴於須彌 遊至於十方 恒河沙世界 如是之相貌 此事猶可作 如此菩提心 終無有退轉 大地可反覆 菩提心退轉 終無有是處 此中少功德 若有善心人 以向無上道 有四法無量 世間無智者 虛空界難知 如是眾生界 佛知菩提心 愚者應當知 諸菩薩所行 不應生輕毀 可以一小草 測量於大海 眾生之所行 不可得思議 假使大海水 盡融為洋銅 為己身命故 猶尚可飲盡 於諸菩薩行 終不可輕毀 如飲洋銅苦 其苦不可數 或有業障礙 或為魔所亂 彼人受生處 終無有憂悔 若人為樂故 於惡色愚癡 破戒可厭惡 不可恭敬者 如是等人所 不應生輕慢 眾生之所行 甚難可得知 猶如舍利弗 寂默入禪定 能於一心中 唯知五十心 猶如諸世尊 一念知無量 不應於諸佛 而生於疑心 猶如阿羅漢 不知自境界 況復當能知 眾生之境界 是故一切人 不應作是言 我能知眾生 心中之所念 我見染服人 須臾著白衣 如是念念間 念念有變異 況誰能復知 真實者愚患 譬如阿闍世 殺害於己父 又於如來所 而生惡逆心 還於一念中 深悔過罪心 即能除罪報 脫於惡道苦 況有能自生 清淨善心者 此心或時縛 此心或時解 此身是無記 亦無有所知 云何令此身 而有於過惡 是身亦不應 親近於身色 亦復所不應 殺害他人身 譬如真淨金 墮於不淨中 本性常清淨 不淨不能損 彼人雖貪樂 行於世間法 彼人實功德 善心無損減 王子長者子 眾中作戲笑 一切諸大王 見者悉喜樂 此眾生中行 或在天人中 或食毒不死 或捉火不燒 況於知覺者 世間愚癡人 不能奪癡行 緣覺及聲聞 不如施菩薩 清淨心福田 平等猶如佛 菩薩等如佛 見善心甚深 譬如恒河沙 諸佛世界中 滿中七寶施 若書持此經 欲比其功德 倍數無比喻 善得於命利 菩提心不失 若人為財故 入於大海中 必當獲大利 若持一切經 能為多人說 不聞於此經 不知眾生行 以是因緣故 應當知勝如 不自讚己德 不應謗毀他 善心行清行 若欲速覺悟 第一菩提道 樂阿練若處 常護諸情根 勤修於精進 遠離於親里 修第一義慈 如是當速疾 得於菩提道 爾時世尊。說此經時。六萬天人。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八那由他天人未發心者。令發菩提之心。聞此經故。除捨八十劫生死之罪。是故若欲不捨菩提者。當受持此經讀誦通利善思念之。勤於方便忍受歡喜奉行。爾時眾中十千菩薩。欲退菩提心生於疑悔。欲還歸家。不知障及魔業過。聞說此經。捨除罪過。於世尊前。生少信心。於此世界。當與彌勒菩薩一時成佛。淨除二十劫魔業。不起此坐。住一生補處。當生他方世界。彌勒成佛時。當一時成佛。彼除二十劫魔業及煩惱故。菩薩但聞此經。尚能多作利益。況受持讀誦顯說。佛說此經已。天人阿修羅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十六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諸大聲聞眾所知識。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陳如。馬勝。大名有賢。無垢。須跋陀羅。善稱圓滿。憍梵鉢提。優樓頻?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旃延。摩訶劫賓那。摩訶注那。滿慈子。阿尼樓馱。離波多。上首王。住彼岸摩俱羅。難陀。有光善來。羅睺羅。阿難陀等。而為上首。復有菩薩摩訶薩眾。所謂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諸菩薩摩訶薩眾。前後圍繞。又與賢護等十六丈夫眾俱。所謂善思惟義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善化神通菩薩。光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慧願菩薩。香象菩薩。寶幢菩薩等。而為上首。咸共遵修普賢之道。滿足菩薩一切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到諸佛法究竟彼岸。願於一切世界之中成等正覺。又願生彼兜率陀天。於彼壽終降生右脇見行七步。放大光明。普佛世界六種震動。而自唱言。我於一切世間。最為尊貴。釋梵諸天咸來親奉。又見習學書計曆數聲明伎巧醫方養生符印。及餘博戲擅美過人。身處王宮厭諸欲境。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捐捨國位。踰城學道。解諸纓絡及迦尸迦。被服袈裟六年苦行。能於五濁剎中作斯示見。順世間故浴尼連河行趣道場。龍王迎讚。諸菩薩眾右繞稱揚。菩薩爾時。受草自敷菩提樹下。結加趺坐。又見魔眾合圍將加危害。菩薩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成無上覺。梵王勸請轉於法輪。勇猛無畏。佛音震吼擊法鼓吹法螺。建大法幢然正法炬。攝受正法及諸禪定。雨大法雨澤潤含生。震大法雷開悟一切。諸佛剎土普照大光。世界之中地皆震動。魔宮摧毀驚怖波旬。破煩惱城墮諸見網。遠離黑法生諸白法。於佛施食能受能消。為調眾生宣揚妙理。或見微笑放百千光。昇灌頂階受菩提記。或成佛道。見入涅槃。使無量有情皆得漏盡。成熟菩薩無邊善根。如是諸佛剎中皆能示見。譬如幻師善知幻術而能示見男女等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如是如是諸菩薩等。善學無邊幻術功德故。能示見變化相應。能善了知變化之道故。示諸佛土見大慈悲。一切群生普皆饒益菩薩願行。成就無疆無量義門。通達平等一切善法具足修成。諸佛剎中平等趣入。常為諸佛勸進加威。一切如來識知印可。為教菩薩作阿闍梨。常習相應無邊諸行。通達一切法界所行。能善了知有情及土。亦常發趣供諸如來。見種種身猶如影像。善學因陀羅網能破魔網。壞諸見網入有情網。能超煩惱眷屬及魔侶魔人。遠出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而能安住方便善巧。初不樂入二乘涅槃。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廣大諸根辯才決定。於菩薩藏法善能了知。佛華三昧隨時。悟入。具一切種甚深禪定。一切諸佛皆悉見前。於一念中遍遊佛土。周旋往返不異其時。於難非難邊能了諸邊。敷演實際。差別善知。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超過世間一切之法。善知一切出世間法。得資具自在波羅蜜多。荷擔有情為不請友。能持一切如來法藏。安住不斷一切佛種。哀愍有情能開法眼。閉諸惡趣開善趣門。普觀有情能作父母兄弟之想。又觀眾生如己身想。證得一切。讚歎功德波羅蜜多。能善了知讚歎如來一切功德。及餘稱讚諸功德法。如是菩薩摩訶薩眾無量無邊。皆來集會。爾時尊者阿難。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大德世尊。身色諸根悉皆清淨。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凝照光暉。從昔已來初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世尊今者。入大寂定行如來行皆悉圓滿。善能建立大丈夫行。思惟去來現在諸佛。世尊何故住斯念耶。爾時佛告阿難。汝今云何能知此義。為有諸天來告汝耶。為以見我及自知耶。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見如來光瑞希有故發斯念非因天等。佛告阿難。善哉善哉汝今快問。善能觀察微妙辯才。能問如來如是之義。汝為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安住大悲利益群生如優曇花希有大士出見世間。故問斯義。又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來如是之義。阿難如來應正等覺。善能開示無量知見。何以故。如來知見無有障礙。阿難。如來應正等覺欲樂住世。能於食頃住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若復增過如上數量。而如來身及以諸根無有增減。何以故。如來得三昧自在到於彼岸。於一切法最勝自在。是故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阿難。往昔過阿僧祇無數大劫。有佛出現號曰然燈。於彼佛前極過數量。有苦行佛出興于世。苦行佛前復有如來號為月面。月面佛前過於數量。有旃檀香佛於彼佛前有蘇迷盧積佛。盧積佛前復有妙高劫佛。如是展轉。有離垢面佛。不染污佛。龍天佛。山聲王佛。蘇迷盧積佛。金藏佛。照曜光佛。光帝佛。大地種姓佛。光明熾盛琉璃金光佛。月像佛。開敷花莊嚴光佛。妙海勝覺遊戲神通佛。金剛光佛。大阿伽陀香光佛。捨離煩惱心佛。寶增長佛。勇猛積佛。勝積佛。持大功德法施神通佛。映蔽日月光佛。照曜琉璃佛。心覺花佛。月光佛。日光佛。花瓔珞色王開敷神通佛。水月光佛。破無明暗佛。真珠珊瑚蓋佛。底沙佛。勝花佛。法慧吼佛。有師子吼鵝鴈聲佛。梵音龍吼佛。如是等佛出現於世。相去劫數皆過數量。彼龍吼佛未出世前無央數劫。有世主佛。世主佛前無邊劫數有佛出世。號世間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世尊。阿難。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法處。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福智殊勝人相端嚴。阿難。彼法處比丘。往詣世間自在王如來所。偏袒右肩頂禮佛足。向佛合掌。以頌讚曰。 如來無量無邊光 舉世無光可能喻 一切日月摩尼寶 佛之光威皆映蔽 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解 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眾生隨類見 戒定慧進及多聞 一切有情無與等 心流覺慧如大海 善能了知甚深法 惑盡過亡應受供 如是聖德惟世尊 佛有殊勝大威光 普照十方無量剎 我今稱讚諸功德 冀希福慧等如來 能救一切諸世間 生老病死眾苦惱 願當安住三摩地 演說施戒諸法門 忍辱精勤及定慧 庶當成佛濟群生 為求無上大菩提 供養十方諸妙覺 百千俱胝那由他 極彼恒沙之數量 又願當獲大神光 倍照恒沙億佛剎 及以無邊勝進力 感得殊勝廣淨居 如是無等佛剎中 安處群生當利益 十方最勝之大士 彼皆當往生喜心 唯佛聖智能證知 我今希求堅固力 縱沈無間諸地獄 如是願心終不退 一切世間無礙智 應當了知如是心 復次阿難。法處比丘。讚佛德已白言世尊。我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惟願如來為我演說如是等法。令於世間得無等等成大菩提。具攝清淨莊嚴佛土。佛告比丘。汝應自攝清淨佛國。法處白佛言。世尊。我無威力堪能攝受。唯願如來說餘佛土清淨莊嚴。我等聞已誓當圓滿。爾時世尊。為其廣說二十一億清淨佛土具足莊嚴。說是法時經于億歲。阿難。法處比丘。於彼二十一億諸佛土中。所有嚴淨之事悉皆攝受。既攝受已。滿足五劫思惟修習。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世間自在王如來壽量幾何。世尊告曰。彼佛壽量滿四十劫。阿難。彼二十一俱胝佛剎。法處比丘所攝佛國超過於彼。既攝受已往詣世間自在王如來所。頂禮雙足右繞七匝。却住一面白言世尊。我已攝受具足功德嚴淨佛土。佛言。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皆當攝受圓滿佛土。法處白言。唯願世尊。大慈留聽。我今將說殊勝之願。 若我證得無上菩提。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趣者。我終不取無上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有墮三惡趣者。我終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皆同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得宿念。下至不知億那由他百千劫事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無天眼。乃至不見億那由他百千佛國土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天耳。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踰繕那外佛說法者。不取正覺若我成佛。國中有情無他心智。乃至不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國土中有情心行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神通自在波羅蜜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起於少分我我所想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光明有限。下至不照億那由他百千及算數佛剎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壽量有限乃至俱胝那由他百千及算數劫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中聲聞無有知其數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有情及諸緣覺。於百千歲盡其智算亦不能知。若有知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壽量有限齊者。不取菩提。唯除願力而受生者。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若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彼無量剎中無數諸佛。不共諮嗟稱歎我國者。不取正覺。 若我證得無上覺時。餘佛剎中諸有情類。聞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無間惡業誹謗正法及諸聖人。 若我成佛。於他剎土。有諸眾生發菩提心。及於我所起清淨念。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極樂。彼人臨命終時。我與諸比丘眾。現其人前。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無量國中所有眾生。聞說我名以己善根迴向極樂。若不生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中菩薩皆不成就三十二相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於彼國中。所有菩薩於大菩提。咸悉位階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被精進甲。勤行利益修大涅槃。遍諸佛國行菩薩行。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安立洹沙眾生住無上覺。所修諸行復勝於前。行普賢道而得出離。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每於晨朝。供養他方乃至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佛。以佛威力即以食前還到本國。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於彼剎中諸菩薩眾。所須種種供具。於諸佛所殖諸善根。如是色類不圓滿者不取菩提。 若我當成佛時。國中菩薩說諸法要。不善順入一切智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彼國所生諸菩薩等。若無那羅延堅固力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周遍國中諸莊嚴具。無有眾生能總演說。乃至有天眼者。不能了知所有雜類形色光相。若有能知及總宣說者。不取菩提若我成佛。國中具有無量色樹高百千由旬。諸菩薩中有善根劣者若不能了知不取正覺若我成佛。國中眾生讀誦經典教授敷演。若不獲得勝辯才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有不成就無邊辯才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土光淨遍無與等。徹照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如明鏡中現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界之內地及虛空有無量種香。復有百千億那由他數眾寶香鑪。香氣普熏遍虛空界。其香殊勝超過人天珍。奉如來及菩薩眾。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周遍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界眾生之輩。蒙佛威光所照觸者。身心安樂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無量不可思議無等界諸佛剎中菩薩之輩聞我名已。若不證得離生獲陀羅尼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周遍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量。諸佛國中所有女人。聞我名已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若於來世不捨女人身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佛剎菩薩之眾。聞我名已得離生法。若不修行殊勝梵行。乃至到於大菩提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周遍十方無有等量諸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已五體投地。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若諸天人不禮敬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所須衣服隨念即至。如佛命善來比丘法服自然在體。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諸眾生類纔生我國中。若不皆獲資具心淨安樂。如得漏盡諸比丘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國中群生。隨心欲見諸佛淨國殊勝莊嚴。於寶樹間悉皆出現。猶如明鏡見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餘佛剎中所有眾生聞我名已。乃至菩提諸根有闕德用非廣者。不取菩提。 若我成佛。餘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已若不皆善分別勝三摩地名字語言。菩薩住彼三摩地中。於一剎那言說之頃。不能供養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諸佛。又不現證六三摩地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餘佛土中有諸菩薩。聞我名已。壽終之後。若不得生豪貴家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餘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已。若不應時修菩薩行。清淨歡喜得平等住具諸善根。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他方菩薩聞我名已。皆得平等三摩地門。住是定中常供無量無等諸佛。乃至菩提終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若我證得無上菩提。餘佛剎中所有菩薩聞我名已。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退轉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餘佛國中所有菩薩。若聞我名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菩提。 爾時佛告阿難。彼法處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前。發此願已。承佛威神。而說頌曰。 今對如來發弘誓 當證無上菩提日 若不滿足諸上願 不取十力無等尊 心或不堪常行施 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 不成救世之法王 我證菩提坐道場 名聞不遍十方界 無量無邊異佛剎 不取十力世中尊 方趣無上大菩提 出家為求於欲境 於彼念慧行無有 不作調御天人師 願獲如來無量光 普照十方諸佛土 能滅一切貪恚癡 亦斷世間諸惡趣 願得光開淨慧眼 於諸有中破冥暗 除滅諸難使無餘 安處天人大威者 修習本行已清淨 獲得無量勝威光 日月諸天摩尼火 所有光暉皆映蔽 最勝丈夫修行已 於彼貧窮為伏藏 圓滿善法無等倫 於大眾中師子吼 往昔供養自然智 多劫勤修諸苦行 為求最勝諸慧蘊 滿足本願天人尊 如來知見無所礙 一切有為皆能了 願我當成無與等 最勝智者真導師 我若當證大菩提 如斯弘誓實圓滿 願動三千大千界 天眾空中皆雨花 是時大地咸震動 天花鼓樂滿虛空 并雨栴檀細末香 唱言未來當作佛 佛告阿難。彼法處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及諸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前。廣發如是大弘誓願。皆已成就世間希有。發是願已。如實安住種種功德。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修習如是菩薩行時。經於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億那由他百千劫內。初未曾起貪瞋及癡欲害恚想。不起色聲香味觸想。於諸眾生常樂愛敬猶如親屬。其性溫和易可同處。有來求者不逆其意。善言勸諭無不從心。資養所須趣支身命。少欲知足常樂虛閑。稟識聰明而無矯妄。其性調順無有暴惡。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心不詐諂亦無懈怠。善言策進求諸白法。普為群生勇猛無退。利益世間大願圓滿。奉事師長敬佛法僧。於菩薩行常被甲冑。志樂寂靜離諸染著。為令眾生常修白法。於善法中而為上首。住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不起不滅無有憍慢。而彼正士行菩薩道時。常護語言不以語言害他及己。常以語業利己及人。若入王城及諸村落。雖見諸色心無所染。以清淨心不愛不恚。菩薩爾時。於檀波羅蜜起自行已。又能令他行於惠施。於尸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起前二行皆悉圓滿。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有無量億那由他百千伏藏自然涌出。復令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等無邊諸眾生類。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無邊諸菩薩眾起諸妙行。供養奉事於諸世尊乃至成佛。皆不可以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或作輪王。帝釋。蘇焰摩天。兜率陀天。善化天。他化自在天。大梵天王。皆能奉事供養諸佛。及能請佛轉於法輪。若作閻浮提王及諸長者。宰官婆羅門剎帝利等。諸種姓中皆能尊重供養諸佛。又能演說無量法門。從此永棄世間成無上覺。然彼菩薩能以上妙衣服臥具飲食醫藥。盡形供養一切如來得安樂住。如是種種圓滿善根。非以語言能盡邊際。口中常出栴檀妙香。其香普熏無量無數乃至億那由他百千世界。復從一切毛孔。出過人天優鉢羅花上妙香氣。隨所生處相好端嚴殊勝圓滿。又得諸資具自在波羅蜜多。一切服用周遍無乏。所謂諸寶香花幢幡繒蓋。上妙衣服飲食湯藥。及諸伏藏珍玩所須。皆從菩薩掌中自然流出。身諸毛孔流出。一切人天音樂。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眾生等。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我今已說法處菩薩本所修行。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法處菩薩成菩提者。為過去耶為未來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 佛告阿難。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彼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處比丘在彼成佛。號無量壽。今現在說法。無量菩薩及聲聞眾恭敬圍繞。阿難。彼佛光明普照佛剎。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我今略說。光照東方如恒河沙等國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唯除諸佛本願威神所加。悉皆照燭。是諸佛光。或有加一尋者。或有加一由旬乃至億那由他百千由旬光者。或普照佛剎者。阿難。以是義故。無量壽佛復有異名。謂無量光。無邊光。無著光。無礙光。光照王端嚴光。愛光。喜光。可觀光。不思議光。無等光不可稱量光。映蔽日光。映蔽月光。掩奪日月光。彼之光明清淨廣大。普令眾生身心悅樂。復令一切餘佛剎中。天龍夜叉阿修羅等皆得歡悅。阿難。我今開示彼佛光明。滿足一劫說不能盡。復次阿難。彼無量壽如來。諸聲聞眾不可稱量知其邊際。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如大目揵連神通自在。於晨朝時周歷大千世界。須臾之頃還至本處。彼經億那由他百千歲數。欲共計算無量壽佛初會之中諸聲聞眾。盡其神力乃至滅度。於百分中不知其一。於千分百千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中。亦不知其一。阿難。譬如大海深八萬四千由旬。以目極觀不知邊際。若有丈夫。析一毛端為五十分。以其一分於大海中霑取一滴。阿難。彼之水滴比於大海。何者為多。阿難白言。假使取千由旬水。猶以為少。況以毛端一分而可方之。佛告阿難。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如大目揵連。經百千億那由他歲。皆共算數彼無量壽如來初會聲聞。所知數量如彼毛端一滴之水。餘不測者猶如大海。諸菩薩摩訶薩眾亦復如是。非以算計之所能知。阿難。彼佛壽命無量無邊。不可知其劫數多少。聲聞菩薩及諸天人壽量亦爾。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佛出世于今幾時。能得如是無量壽命。佛告阿難。彼佛受生經今十劫。復次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國土豐稔天人熾盛。志意和適常得安隱。無有地獄畜生及琰魔王界。有種種香周遍芬馥。種種妙花亦皆充滿。有七寶幢周布行列。其寶幢上懸諸幡蓋及眾寶鈴。具足百千諸妙雜色。阿難。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黃金白銀琉璃頗梨。赤珠馬瑙玉樹。唯一寶成不雜餘寶。或以二寶乃至七寶莊嚴。阿難。彼金為樹者。以金為根莖。白銀為葉及以花果。白銀之樹銀為根莖。黃金為葉及以花果。馬瑙之樹馬瑙根莖。美玉為葉及以花果。美玉樹者。玉為根莖七寶為葉及諸花果。或有金樹。黃金為根。白銀為莖。琉璃為枝。頗梨為條。赤珠為葉。馬瑙為花。美玉為果。或有銀樹。以銀為根黃金為莖。餘枝果等飾同金樹。琉璃樹者。琉璃為根黃金為莖。白銀為枝頗梨為條。赤珠為葉馬瑙為花美玉為果。頗梨真珠馬瑙等樹。諸寶轉飾皆若琉璃。復有玉樹。玉為其根黃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頗梨為葉赤珠為花馬瑙為果。復有無量摩尼珠等寶莊嚴樹周遍其國。是諸寶樹光輝赫奕世無能比。以七寶羅網而覆其上。其網柔軟如兜羅綿。復次阿難。無量壽佛有菩提樹。高十六億由旬。枝葉垂布八億由旬。樹本隆起高五千由旬周圓亦爾。其條葉花果。常有無量百千種種妙色。及諸珍寶殊勝莊嚴。謂月光摩尼寶。釋迦毘楞伽寶。心王摩尼寶。海乘流注摩尼寶。光輝遍照超過人天。於其樹上有諸金鎖垂寶瓔珞周遍莊嚴。謂盧遮迦寶。末瑳寶。及赤白青色真珠等寶。以為瓔珞。有師子雲聚寶等。以為其鎖飾諸寶柱。又以純金真珠雜寶鈴鐸以為其網。莊嚴寶鎖彌覆其上。以頗梨萬字半月寶等互相映飾。微風吹動出種種聲。令千世界諸眾生等隨樂差別。於甚深法證無生忍。阿難。彼千世界諸有情等。聞此音已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及無量無數有情得無生法忍。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見菩提樹聞聲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由此因緣乃至涅槃。五根無患心無散亂。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由見彼菩提樹故獲三種忍。何等為三。一者隨聲忍。二者隨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威神見所加及往修靜慮。無比喻故。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受故。善成就故。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會第五之二 復次阿難。彼極樂界。無諸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妙高山等。阿難白佛言。世尊。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既無。諸山依何而住。佛告阿難。於汝意云何。妙高已上有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及色界諸天等。依何而住。阿難白佛言。世尊。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答言不也。佛告阿難。諸佛及眾生善根業力。汝可知耶。答言不也。世尊。我今於此法中實無所惑。為破未來疑網故發斯問。佛告阿難。彼極樂界其地無海而有諸河。河之狹者滿十由旬。水之淺者十二由旬。如是諸河深廣之量。或二十三十乃至百數。或有極深廣者至千由旬。其水清冷具八功德。濬流恒激出微妙音。譬若諸天百千伎樂。安樂世界其聲普聞。有諸名花沿流而下。和風微動出種種香。居兩岸邊多栴檀樹。修條密葉交覆於河。結實開花芳輝可玩。群生遊樂隨意往來。或有涉河濯流嬉戲。感諸天水善順物宜。深淺寒溫曲從人好。阿難。大河之下地布金砂。有諸天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雜水流馚天曼陀羅花。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華。芬陀利花。彌覆其上。復次阿難。彼國人眾。或時遊覽同萃河濱。有不願聞激流之響。雖獲天耳終竟不聞。或有願聞。即時領悟百千萬種喜愛之聲。所謂佛法僧聲。止息之聲。無性聲。波羅蜜聲。十力四無所畏聲。神通聲。無作聲。無生無滅聲。寂靜聲。邊寂靜聲。極寂靜聲。大慈大悲聲。無生法忍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獲得廣大愛樂歡悅。而與觀察相應。厭離相應。滅壞相應。寂靜相應。邊寂靜相應。極寂靜相應。義味相應。佛法僧相應。力無畏相應。神通相應。止息相應。菩提相應。聲聞相應。涅槃相應。 復次阿難。彼極樂世界。不聞諸惡趣名。邊無障礙煩惱覆蔽名。無有地獄琰摩畜生名。邊無八難名。亦無苦受不苦不樂受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是故彼國名為極樂。阿難。我今略說極樂因緣。若廣說者窮劫不盡。復次阿難。彼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力具足受用種種宮殿園林。衣服飲食香華瓔珞。隨意所須悉皆如念。譬如他化自在諸天。 復次阿難。彼佛國中有微細食。諸有情類嘗無噉者。如第六天隨所思念。如是飲食即同食已。色力增長而無便穢。復有無量如意妙香。塗香。末香。其香普熏彼佛國界。及散花幢幡亦皆遍滿。其有欲聞香者隨願即聞。或不樂者終無所受。復有無量上妙衣服寶冠環釧耳璫瓔珞花鬘帶鎖諸寶莊嚴。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復有金銀真珠妙寶之網。懸諸寶鈴周遍嚴飾。若諸有情所須宮殿樓閣等。隨所樂欲高下長短廣狹方圓。及諸床座妙衣敷上。以種種寶而嚴飾之。於眾生前自然出現。人皆自謂各處其宮。復次阿難。極樂國土。所有眾生無差別相。順餘方俗有天人名。阿難。譬如下賤半挓迦人。對於輪王則無可諭。威光德望悉皆無有。又如帝釋方第六天。威光等類皆所不及。園苑宮殿衣服雜飾。尊貴自在階位神通。及以變化不可為比。唯受法樂則無差別。阿難應知。彼國有情猶如他化自在天王。阿難。彼極樂界。於晨朝時周遍四方。和風微動不逆不亂。吹諸雜花種種香氣。其香普熏周遍國界。一切有情為風觸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其風吹動七寶樹林。華飄成聚高七人量。種種色光照曜佛土。譬如有人以花布地手按令平。隨雜色花間錯分布。彼諸花聚亦復如是。其花微妙廣大柔軟如兜羅綿。若諸有情足蹈彼花沒深四指。隨其舉足還復如初。過晨朝已其花自然沒入於地。舊花既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花還復周遍。如是中時晡時。初中後夜飄花成聚亦復如是。阿難。一切廣大珍奇之寶。無有不生極樂界者。阿難。彼佛國中有七寶蓮花。一一蓮花有無量百千億葉。其葉有無量百千珍奇異色。以百千摩尼妙寶莊嚴。覆以寶網。轉相映飾。阿難。彼蓮花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者。是一一花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諸佛。身如金色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殊勝莊嚴。放百千光普照世界。是諸佛等。現往東方為眾說法。皆為安立無量有情於佛法中。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復次阿難。極樂世界無有昏闇。亦無火光。涌泉陂湖彼皆非有。亦無住著家室林苑之名。及表示之像幼童色類。亦無日月晝夜之像。於一切處標式既無亦無名號。唯除如來所加威者。阿難。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阿難。東方如恒沙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彼諸佛等各各稱歎阿彌陀佛無量功德。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他方佛國所有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除五無間誹毀正法及謗聖者。阿難。若有眾生。於他佛剎發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及恒種殖眾多善根。發心迴向願生彼國。是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比丘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即隨如來往生彼國得不退轉。當證無上正等菩提。是故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願生極樂世界欲見無量壽佛者。應發無上菩提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阿難。若他國眾生發菩提心。雖不專念無量壽佛。亦非恒種眾多善根。隨己修行諸善功德。迴向彼佛願欲往生。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即遣化身。與比丘眾前後圍繞。其所化佛光明相好與真無異。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阿難。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如來。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心無疑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無量壽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無量壽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佛告阿難。東方如恒河沙界。一一界中有如恒沙菩薩。為欲瞻禮供養無量壽佛及諸聖眾來詣佛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東方諸佛剎 數如恒河沙 如是佛土中 恒沙菩薩眾 皆現神通來 禮無量壽佛 三方諸聖眾 禮覲亦同歸 彼於沙界中 道光諸辯論 住深禪定樂 四無所畏心 各齎眾妙花 名香皆可悅 并奏諸天樂 百千和雅音 以獻天人師 名聞十方者 究竟威神力 善學諸法門 種種供養中 勤修無懈倦 功德智慧景 能破諸幽冥 咸以尊重心 奉諸珍妙供 彼觀殊勝剎 菩薩眾無邊 願速成菩提 淨界如安樂 世尊知欲樂 廣大不思議 微笑現金容 告成如所願 了諸法如幻 佛國猶夢響 恒發誓莊嚴 當成微妙土 菩薩以願力 修勝菩提行 知土如影像 發諸弘誓心 若求遍清淨 殊勝無邊剎 聞佛聖德名 願生安樂國 若有諸菩薩 志求清淨土 了知法無我 願生安樂國 復次阿難。極樂世界所有菩薩。於無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補處。唯除大願能師子吼擐大甲冑摩訶薩眾為度群生修大涅槃者。復次阿難。彼佛剎中諸聲聞眾。皆有身光能照一尋。菩薩光照極百千尋。除二菩薩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二菩薩名為何等。佛告阿難。汝今諦聽。彼二菩薩。一名觀自在。二名大勢至。阿難。此二菩薩從娑婆世界捨壽量已往生彼國。阿難。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皆具三十二相。膚體柔軟諸根聰利智慧善巧。於差別法無不了知。禪定神通善能遊戲。皆非薄德鈍根之流。彼菩薩中有得初忍或第二忍者無量無邊。或有證得無生法忍。阿難。彼國菩薩乃至菩提不墮惡趣。生生之處能了宿命。唯除五濁剎中出現於世。阿難。彼國菩薩皆於晨朝。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佛。隨所希求種種花鬘塗香末香。幢幡繒蓋及諸音樂。以佛神力皆現手中供養諸佛。如是供具廣大甚多。無數無邊不可思議。若復樂求種種名花。花有無量百千光色。皆現手中奉散諸佛阿難。其所散花。即於空中變成花蓋。蓋之小者滿十由旬。若不更以新花重散。前所散花終不墮落。阿難。或有花蓋滿二十由旬。如是三十四十乃至千由旬。或等四洲或遍小千中千。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此諸菩薩生希有心得大喜愛。於晨朝時。奉事供養尊重讚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及種諸善根已。即於晨朝還到本國。此皆由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復次阿難。彼極樂界諸菩薩眾。所說語言與一切智相應。於所受用皆無攝取。遍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無自想。無煩惱想。無我想。無闘諍相違怨瞋之想。何以故。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有柔軟無障礙心。不濁心。無忿恨心。有平等調伏寂靜之心。忍心忍調伏心。有等引澄淨無散亂心。無覆蔽心。淨心。極淨心。照曜心。無塵心。大威德心。善心。廣大心。無比心。甚深心。愛法心。喜法心。善意心。捨離一切執著心。斷一切眾生煩惱心。閉一切惡趣心故。行智慧行已成就無量功德。於禪定覺分善能演說。而常遊戲無上菩提勤修敷演。肉眼發生能有簡擇。天眼出現鑒諸佛土。法眼清淨能離諸著。慧眼通達到於彼岸。佛眼成就覺悟開示。生無礙慧為他廣說。於三界中平等勤修。既自調伏亦能調伏一切有情。能令獲得勝奢摩他。於一切法證無所得。善能說法言辭巧妙。勤修供養一切諸佛。摧伏有情一切煩惱。為諸如來之所悅可而能如是。如是思惟。作是思惟時。能集能見一切諸法皆無所得。以方便智修行滅法。善知取捨理非理趣。於理趣非理趣中皆得善巧。於世語言心不愛樂。出世經典誠信勤修。善巧尋求一切諸法。求一切法增長了知。知法本無實不可得。於所行處亦無取捨。解脫老病住諸功德。從本已來安住神通勤修深法。於甚深法而無退轉。於難解法悉能通達。得一乘道無有疑惑。於佛教法不由他悟。其智宏深譬之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凡所思擇與慧相應。猶如雪山其心潔白。光明普照無邊功德燒煩惱薪。方之於火不為善惡之所動搖。心靜常安猶如大地。洗滌煩惑如清淨水。心無所主猶如火。不著世間猶如風。養諸有情猶如地。觀諸世界如虛空。荷載眾生猶如良乘。不染世法譬之蓮花。遠暢法音猶如雷震。雨一切法方之大雨。光蔽賢聖猶彼大仙。善能調伏如大龍象。勇猛無畏如師子王。覆護眾生如尼拘陀樹。他論不動如鐵圍山。修慈無量如彼恒河。諸善法王能為前導如大梵天。無所聚積猶如飛鳥。摧伏他論如金翅王。難遇希有如優曇花。最勝丈夫其心正直。無有懈怠能善修行。於諸見中善巧決定。柔和忍辱無嫉妬心。論法無厭求法不倦。常勤演說利益眾生。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善聞諸法而為勝寶。其所說言令眾悅伏。以智慧力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常樂勤修建諸法表。由智慧光心無迷惑。遠眾過失亦無損害。以淳淨心離諸穢染。常行惠施永捨慳貪。稟性溫和常懷慚恥。其心寂定智慧明察。作世間燈破眾生闇。堪受利養殊勝福田。為大導師周濟群物。遠離憎愛心淨無憂。勇進無怖為大法將。了知地獄調伏自他。利益有情拔諸毒箭。為世間解為世間師。引導群生捨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因力。緣力。願力。發起力。世俗力。出生力。善根力。三摩地力。聞力。捨力。戒力。忍力。精進力。定力。慧力。奢摩他力。毘鉢舍那力。神通力。念力。覺力。摧伏一切大魔軍力。并他論法力。能破一切煩惱怨力。及殊勝大力。威福具足相好端嚴。智慧辯才善根圓滿。目淨脩廣人所愛樂。其身清潔遠離貢高。以尊重心奉事諸佛。於諸佛所植眾善本。拔除憍慢離貪瞋癡。殊勝吉祥應供中最。住勝智境赫奕慧光。心生歡喜雄猛無畏。福智具足無有滯限。但說所聞開示群物。隨所聞法皆能解了。於菩提分法勇猛勤修。空無相願而常安住。及不生不滅諸三摩地。行遍道場遠二乘境。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摩訶薩眾真實功德悉皆如是。阿難。假令我身住壽百千億那由他劫。以無礙辯欲具稱揚彼諸菩薩摩訶薩等真實功德不可窮盡。阿難。彼諸菩薩摩訶薩等。盡其壽量亦不能知。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此是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汝應從坐而起合掌恭敬五體投地為佛作禮。彼佛名稱遍滿十方。彼一一方恒沙諸佛。皆共稱讚無礙無斷。是時阿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西面合掌五體投地。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見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并供養奉事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及菩薩眾。種諸善根。時無量壽佛。即於掌中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俱胝那由他剎。彼諸佛剎所有大小諸山。黑山。寶山。須彌盧山。迷盧山。大迷盧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叢薄園林及諸宮殿天人等物。以佛光明皆悉照見。譬如有人以淨天眼觀一尋地見諸所有。又如日光出現萬物斯覩。彼諸國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悉見無量壽如來如須彌山王。照諸佛剎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以無量壽如來殊勝光明極清淨故。見彼高座及諸聲聞菩薩等眾。譬如大地洪水盈滿。樹林山河皆沒不現唯有大水。如是阿難。彼佛剎中無有他論及異形類。唯除一切大聲聞眾一尋光明。及彼菩薩摩訶薩踰繕那等百千尋光。彼無量壽如來應正等覺光明。映蔽一切聲聞及諸菩薩。令諸有情悉皆得見。彼極樂界菩薩聲聞人天眾等。一切皆覩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汝頗見具足清淨威德莊嚴佛剎。及見空中樹林園苑涌泉池沼不耶。汝見大地乃至色究竟天。於虛空中散花樹林以為莊嚴。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猶如佛聲普聞世界。是諸眾鳥皆是化作非實畜生。汝見是耶。彌勒白佛言。唯然已見。佛復告彌勒菩薩言。汝見此諸眾生。入踰繕那百千宮殿已。遊行虛空無著無礙。遍諸剎土供養諸佛。及見彼有情於晝夜分念佛相續不耶。彌勒白言。唯然盡見。佛復告言。汝見他化自在天與極樂諸人受用資具有差別不。彌勒白言。我不見彼有少差別。佛告彌勒。汝見極樂世界人住胎不。彌勒白言。世尊。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入百由旬若五百由旬宮殿之內遊戲歡樂。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加趺坐自然化生。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彼國眾生有胎生者化生者。佛告彌勒。若有眾生。墮於疑悔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議智。無等智。威德智。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緣。於五百歲住宮殿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若有眾生。斷除疑悔積集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廣大智信已善根。此人於蓮華內結加趺坐忽然化生。瞬息而出。譬如他國有人來至。而此菩薩亦復如是。餘國發心來生極樂。見無量壽佛奉事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阿逸多。汝觀殊勝智者。彼因廣慧力故受彼化生。於蓮花中結加趺坐。汝觀下劣之輩。於五百歲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不知菩薩威儀法則。不能修習諸功德故。無因奉事無量壽佛。是諸人等皆為昔緣疑悔所致。譬如剎帝利王其子犯法。幽之內宮處以花觀。層樓綺殿妙飾奇珍。寶帳金床重敷茵褥。名花布地燒大寶香。服御所資悉皆豐備。而以閻浮金鎖繫其兩足。佛告彌勒。於意云何。彼王子心寧樂此不。答言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常思解脫。求諸親識居士宰官長者近臣。王之太子雖希出離終不從心。乃至剎帝利王。心生歡喜方得解脫。佛告彌勒。如是如是。若有墮於疑悔。種諸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花中不得出現。彼等眾生處花胎中。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一切無有不可樂者。然彼眾生於五百歲。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不得供養奉事諸佛。不得問於菩薩法藏。遠離一切殊勝善根。彼等於中不生欣樂。不能出現修習善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彼於出時。心迷上下四方之所。若五百歲無疑惑者。即當供養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并種無量無邊善根。汝阿逸多當知。疑惑與諸菩薩為大損害。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國界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佛告彌勒。此佛土中有七十二億菩薩。彼於無量億那由他百千佛所。種諸善根成不退轉當生彼國。況餘菩薩由少善根生彼國者不可稱計。阿逸多。從難忍如來佛國。有十八億不退菩薩。當生極樂世界。東北方寶藏佛國中。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無量聲如來國中。有二十二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光明如來國中。有三十二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龍天如來國中。有十四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勝天力如來國中。有十二千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師子如來國中。有五百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離塵如來國中。有八十一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世天如來國中。有六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勝積如來國中。有六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人王如來國中。有十俱胝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從勝花如來國中。有五百菩薩。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能令眾生離百千億那由他劫生死流轉。彼等亦當生極樂界。從發起精進如來國中。有六十九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土。到彼國已。供養禮拜無量壽如來及菩薩眾。阿逸多。我若具說諸方菩薩生極樂界。若已到今到當到。為供養禮拜瞻仰無量壽佛等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阿逸多。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若有聞彼佛名。能生一念喜愛之心。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於汝。應當愛樂修習。乃至經一晝夜。受持讀誦生希望心。於大眾中為他開示。當令書寫執持經卷。於此經中生導師想。阿逸多。是故菩薩摩訶薩。欲令無量諸眾生等。速疾安住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應當起精進力聽此法門。假使經過大千世界滿中猛火。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讀誦受持書寫經卷。乃至於須臾頃為他開示。勸令聽聞不生憂惱。設入大火不應疑悔。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是故汝等應求此法。阿逸多。彼諸眾生獲大善利。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殖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一切如來稱讚悅可。若於彼法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隨意所樂種諸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法中廣大勝解之者。當能聽聞獲大歡喜。受持讀誦廣為他說常樂修行。阿逸多。無量億數諸菩薩等。求請此法不曾厭背。是故汝等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於今來世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阿逸多。如來所應作者皆已作之。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學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逸多。佛出世難。離八難身亦為難得。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能說法人亦難開示。阿逸多。善說法人非易可遇。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是故我今如理宣說。汝等修習應如教住。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於汝。汝當修行無令滅沒。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勿違佛教而棄捨之。當令汝等獲不善利。淪沒長夜備眾危苦。是故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於福德初未修 終不聞斯微妙法 勇猛能成諸善利 當聞如是甚深經 彼人曾見諸世尊 能作大光拯濁世 多聞總持如巨海 彼獲聖賢喜愛心 懈怠邪見下劣人 不信如來斯正法 若曾於佛殖眾善 救世之行彼能修 譬如盲人恒處闇 不能開導於他路 聲聞於佛智亦然 況餘有情而悟解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天龍夜叉所不及 二乘自絕於名言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敷演一佛之功德 時逾多劫不思議 於是中間身滅度 佛之勝慧莫能量 是故具足於信聞 及諸善友之攝受 得聞如是深妙法 當獲愛重諸聖尊 如來勝智遍虛空 所說義言唯佛悟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人趣之身得甚難 如來出世遇亦難 信慧多時方乃獲 是故修者應精進 如是妙法已聽聞 常念諸佛而生喜 彼人往昔真吾友 善能樂欲佛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被大甲冑當成正覺。有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有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有八萬億那由他眾生。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無量壽佛昔行菩薩道時成熟有情。悉皆當生極樂世界。憶念儔昔所發思願皆得成滿。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并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世界。無量億那由他百千天人。同時音樂不鼓自鳴。雨天曼陀羅花沒至于膝。乃至阿迦膩吒天。皆作種種殊妙供養。佛說經已。彌勒菩薩等及尊者阿難。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十九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不動如來會第六之一 授記莊嚴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眾所知識。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慧解脫自在無礙猶如大龍。所作已辦捨於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教通達到於彼岸。唯有阿難住於學地。爾時尊者舍利弗。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云何往昔諸菩薩摩訶薩。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行遍清淨行。被精進甲功德莊嚴。是諸菩薩由被甲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世尊。如是行願及以發心。惟尊大慈開示演說。世尊。彼諸菩薩摩訶薩。為利益安樂天人世間。精勤修習遍清淨行被精進甲。由是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及為現在未來菩薩。當作佛法光明。讚揚功德證獲善根故。使諸菩薩聞此法已。於真如法性精勤修學。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能問過去未來菩薩摩訶薩淨行光明廣大甲冑闡揚功德。為攝受未來菩薩摩訶薩故。諦聽諦聽如理思惟。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從是東方過千世界。彼有佛剎名曰妙喜。昔廣目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彼。與諸菩薩摩訶薩說微妙法。從六波羅蜜為首。舍利弗。彼時有一比丘。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法教志願修行。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菩薩教法難可修習。何以故。菩薩於諸眾生不生瞋害心故。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無諂無誑實語不異語。求一切智智。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於眾生起瞋害心者。則為違背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中現在說法諸佛如來。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迴向。於其中間若發聲聞獨覺心者。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迴向。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於眾生起愛欲瞋癡之心。或與惛沈貢高惡作相應。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安住迴向。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生疑惑心。如是或起殺害不與取心。或起邪見及非梵行。妄語兩舌麁語相應。或與損害相應。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舍利弗。時有異比丘作如是念。此菩薩摩訶薩。由初發心被精進甲。於一切眾生不為瞋等之所搖動。舍利弗。時彼菩薩因此念故。妙喜國中號為不動。時廣目如來應正等覺。見彼菩薩得不動名。隨喜讚善。四大天王釋梵世主。聞彼名已亦皆隨喜。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於彼佛前作如是言。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如是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未證無上正覺。所修行業或違此言者。則為欺誑無量無數世界諸佛如來安住說法者。世尊。我今發此大心如是迴向。乃至未證菩提。若於一一語言。不與念佛及一切智相應。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如是發心迴向。乃至未證無上菩提。生生在家不出家者。則為違背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乃至未得無上菩提。生生出家。若不乞食。不一坐食。不節減食。再食不食。不持三衣不著糞掃衣。不隨所而坐。不常坐。不住阿蘭若。不安止樹下。不露坐。不住塚間。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大菩提心如是迴向。乃至未得一切智智。若不成就無礙辯才說諸妙法。則為欺誑無數諸佛。世尊。我今如是發心。乃至未得無上菩提。若不住三威儀。或立或坐。或復經行。則為欺誑無量諸佛。世尊。我今發如上心。乃至未得一切智智。或於眾生犯根本罪。或作妄語及餘世俗憒閙之言。或起摧伏他論相應之心。則為欺誑無數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安住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與婦人說法。若不起無常苦空無我之相。而取彼相及露齒而笑。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安住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說法時顧指輕躁。或見餘菩薩不生大師之想。則為欺誑無數諸佛。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坐聽法及禮外道沙門婆羅門。唯除諸佛沙門弟子。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此大心至無上覺。若行財法施時。情有彼此。應供養所生簡異心。則為欺誑一切諸佛。世尊。我今發一切智心。乃至無上菩提。若見諸罪人將被刑罰。不捨身命而救護彼。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舍利弗。時彼菩薩修此大行。乃至未證無上菩提。無一眾生將被刑罰不救護者。舍利弗。爾時有一比丘作如是念。如來於此行者當為作證。彼天人阿修羅等亦為證見。舍利弗。時廣目如來應正等覺。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言。如是如是。如來應正等覺之所證見。彼諸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亦為證見。比丘。若復有菩薩摩訶薩。被如是等大精進甲。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皆當成無上正覺。舍利弗。時不動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發此一切智心。乃至未證無上菩提。於其中間。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諸罪釁若說其所犯。則為違背諸佛如來。世尊。我修是行願成無上正等菩提。使我剎中廣大清淨。諸聲聞眾悉無過失。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若未證得無上菩提。乃至夢中若生欲想而有所泄。則為違背諸佛如來。世尊。我修是行證無上覺。使彼國中出家菩薩。彼於夢間亦無漏泄。世尊。若我發此一切智心。乃至證得無上菩提。我佛剎中若諸女人。有女過失如餘土者。終不取正覺。若取正覺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舍利弗。若菩薩以此大願種子成就者。念隨出生如是諸法。能為眾生說種種教。 舍利弗。時有比丘。白不動菩薩言。大士。若此誠心不退至言無妄者。願以足指搖動大地。時不動菩薩。以佛威神及本願善根力故。令彼大地六種搖動。所謂動。大動。遍動。搖。大搖。遍搖。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如昔所願今已成辦。是故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學。不動菩薩摩訶薩。若有菩薩善修其行。當獲如彼佛剎。及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不動菩薩初發心時。幾何天子而來集會。佛告舍利弗。彼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天王及與帝釋魔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等。皆歡喜合掌作如是言。今此所聞被功德甲。我等昔未曾聞。世尊。彼不動菩薩當成佛時。於彼剎中所有眾生。不以下劣善根而得成就。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不動菩薩被甲功德。諸餘菩薩所未曾有。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諸餘菩薩被大甲冑。發趣無上菩提。無有如不動菩薩摩訶薩者。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成就功德。於賢劫中一切菩薩皆悉無有。舍利弗。爾時廣目如來。授不動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言。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曰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世尊。如然燈佛與我授記。舍利弗。不動菩薩得授記時。有大光明普照世界。是時大地六種震動。如我往昔證一切智時。此大千界六動震動。 復次舍利弗。彼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卉木叢林。皆向菩薩傾靡。亦如我昔證菩提時。一切草木傾向於我。 復次舍利弗。不動菩薩蒙佛記時。彼大千界所有天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皆悉合掌頂禮菩薩。如我於此證大菩提。娑婆世界所有天龍等。皆悉合掌頂禮於我。 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得授記時。彼世界中所有女人懷孕。皆得安和分釋無諸苦難。盲者得視。聾者能聞。如我成佛時等無有異。 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廣目如來應正等覺授菩提記。於彼二時。一切眾生無橫死者。亦如我證一切智時無有異也。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得授記時。有悅意香普熏世界。亦如我昔證大菩提。妙香遍聞適意無異。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不動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廣大功德。佛告舍利弗言。彼不動菩薩。蒙佛授記。非唯有此功德。又能到無邊功德彼岸。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由廣目如來與授佛記。彼時天人世間阿修羅等。心皆悅慶柔順調善。亦如我證無上菩提。諸天人等皆同歡喜。 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獲授記時。有大夜叉手持金剛侍衛菩薩。如我無異。復次舍利弗。不動菩薩蒙佛記時。諸天及人散諸名花塗香末香於菩薩上。亦如我證大菩提時散諸香華。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得授記時。有諸天人各二十億。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廣目如來授佛菩提記。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蒙佛記時。優鉢羅花。波頭摩華。紛陀利華。遍滿大地。亦如我道場諸華遍覆。復次舍利弗。彼不動菩薩得授記時。有無量諸天在虛空中。散諸天衣覆菩薩上咸作是言。願此菩薩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亦如我昔得一切智諸天散衣無有異也。復次舍利弗。彼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見不動菩薩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皆大歡喜甚於世間父母生子。猶如我證一切智時。諸天人等皆大歡悅。 復次舍利弗。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人。以佛神力皆聞不動菩薩授菩提記。各施種種上服名衣珍奇美膳。譬如比丘加提月滿。一切諸人悉皆供養。舍利弗。彼不動菩薩得授記時。欲界眾生持諸上味。并奏天樂而以供養。舍利弗。彼不動菩薩摩訶薩得授記已。有如是等功德成就。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甚為希有。善說諸佛境界不可思議。如是禪定境界。及諸龍境界不可思議。諸業果報不可思議。世尊。彼不動菩薩住初發心。攝受如是殊勝功德得如來記。又成此等不可思議諸大功德。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爾時尊者阿難白舍利弗言。大德。彼初發心菩薩被精進甲冑。世尊略說少分功德猶故未盡。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來略說。何以故。彼菩薩住初發心被精進甲。成就不可思議無量功德。時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今已略讚不動菩薩被甲精進殊勝功德。唯願世尊。為攝受現在未來諸菩薩故。廣為宣說。佛告舍利弗。不動菩薩住初發心被精進甲。如是功德不可思議。吾今為汝說其少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彼不動菩薩發如是願。假使虛空而有變異。我之弘誓終無退轉。由此願故。不動菩薩所有功德皆速成就。舍利弗。我不見有於賢劫中諸菩薩輩被精進甲如不動菩薩者。舍利弗。寶幢菩薩所修之行。比於不動菩薩。於少分中乃至歌羅分亦不及一。舍利弗。不動菩薩所被精進甲冑。無量千菩薩悉無與等。舍利弗。不動菩薩摩訶薩。以此堅固誓願。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住於妙喜世界。號為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復次舍利弗。彼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時。諸有乞求頭目髓腦手足支節。不逆其意悉皆施與。舍利弗。彼不動如來從初發心。乃至未證無上菩提。由此因緣無風黃痰及頭痛等和合諸病。舍利弗。彼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道時。得如是等未曾有法。舍利弗。彼由往昔於生生處供養奉事諸佛如來。於彼佛所常修梵行。由是因緣生生之處。還復本名號為不動。從一佛剎至一佛剎。生有佛世常見如來。舍利弗。譬如剎利灌頂大王。於世間中得勝自在。從一宮殿至一宮殿。足不履地受五欲樂。彼不動菩薩往昔行菩薩行時。生生之處常修梵行供養諸佛。隨所說法示教利喜。皆與波羅蜜相應。少與聲聞地相應。能令諸菩薩趣入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由此發心於無上菩提故。獲此廣大功德利益。又以法施善根迴向菩提。發如是願。願我成佛於彼剎中。一切菩薩以佛威力。聞我說法。受持讀誦。及能歷事諸佛如來。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乃至未證無上菩提。常不遠離諸佛世尊。譬如於我。唯除至兜率天宮補處之位。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法爾如是。若從兜率天眾降神母胎。右脇生時大地震動。舍利弗。最後身菩薩摩訶薩。有如是瑞相。舍利弗。譬如比丘具諸神足。入宮殿內猶處虛空。住諸威儀皆無障礙。彼後身菩薩亦復如是。雖在母胎而住虛空。一切胎垢不淨不能污染。臭穢之氣彼亦不聞。舍利弗。彼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道發如是願。若我當證無上菩提。於彼佛剎。行菩薩乘及聲聞乘者皆斷諸魔業。諸眾生類。於一切種於一切時。令諸魔眾不得其便。亦猶於我行菩薩行時斷一切魔業。而彼諸菩薩乃至未成諸大功德。常勤攝受修菩提行。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往昔行菩薩行。演說諸法及聽聞時。身之與心不生疲倦。何以故。彼初發心修菩薩行時。得法身威力故。舍利弗。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往昔行菩薩行時。作如是願。我佛剎中所有菩薩摩訶薩。皆得法身圓滿。如我無異。 佛剎功德莊嚴品第二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佛已說不動如來修菩薩行時所有功德。復願世尊。開示廣說不動如來見今剎土功德嚴勝。何以故。使諸補特伽羅行菩薩乘者。聞彼功德生愛樂心。欲見彼佛禮拜供養。住聲聞地補特伽羅證無學者。聞彼剎土功德莊嚴。亦希瞻禮供養奉事。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問如是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分別解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證一切智時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是時大地六種震動。彼世界中所有眾生。知不動如來證無上覺經七晝夜。無有食想無飢渴想。亦無疲倦宴處睡眠之想。唯有安樂歡喜愛樂善心。而於彼時。世界之中所有眾生。及欲界天無有婬欲。何以故。由彼如來本願力故。彼諸眾生現世攝受此諸功德。舍利弗。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證一切智時。彼世界中所有眾生。皆至誠合掌向不動如來。由渴仰如來故。能於現世攝受如是無量功德。 復次舍利弗。彼佛世界功德莊嚴。無量佛國悉無與等。舍利弗。由彼如來修菩薩行時發斯弘誓願。此佛剎殊勝莊嚴。如我於今本願成就。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證無上菩提時。於其剎那或須臾頃。三千世界所有眾生。若有天眼若無天眼。彼皆得見不動如來。舍利弗。此亦如來本願成就。令諸有情獲此功德。 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坐菩提道場證無上覺時。天魔波旬不生障礙之想。復有無數百千諸天。以諸香花及天伎樂供養如來。各持細末栴檀而散佛上。是諸香末及彼花鬘。於虛空中合而成蓋。舍利弗。此皆不動如來本願之力今得成滿。 復次舍利弗。彼佛得菩提時。大光普遍三千世界。日月諸天光悉不現。此亦不動如來。昔願圓滿今獲斯瑞。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不動如來昔行菩薩道。誠有廣大精進甲冑。能發如是弘誓之心。由彼往修菩薩行願。能令無數百千眾生殖諸善本於無上菩提。又以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清淨佛剎。如是如是迴向願力悉皆圓滿。 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有菩提樹。成以七寶高一由旬。樹身周圍半拘盧舍。條葉垂蔭周一由旬。下有基陛周四由旬。佛坐其上證菩提道。道樹四邊有多羅樹及蘇漫那樹周遍行列。微風吹動出和雅音。世間音樂所不能及。 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無三惡趣。何等為三。所謂地獄畜生剡魔王界。一切眾生成就十善。地平如掌而作金色。無有溝坑荊棘瓦礫。其地柔軟如兜羅綿。足所履時其地即下。隨舉其足還復如初。舍利弗。彼佛剎中無三種病。云何為三。謂風黃痰所起之病。舍利弗。彼佛土中一切有情無虛妄語。亦無醜陋身無臭穢。於貪瞋癡皆悉微薄。亦無牢獄囚繫眾生。舍利弗。彼佛剎中無有外道異學之眾。所生諸樹常有華果。復有奇樹時號劫波。上出名衣皆備五色。光花鮮潔異氣芬芳。於一切時常無變易。譬如天花種種芬馥。彼衣香氣亦復如是。諸服用者身所出香與衣無異。譬如此界富樂之人。名衣自豐服用如意。舍利弗。彼土眾生所須飲食。如三十三天應念而至。無有便利穢惡不淨。舍利弗。彼國所居宮殿樓閣。皆以七寶而嚴飾之。於其四邊多諸池沼。八功德水受用隨心。園觀又多悉皆清淨。諸眾生輩多以法樂而居。舍利弗。彼剎人倫無有嫉妬。一切女人超諸女寶。獲天功德此無能比。假令況之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算數譬喻。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舍利弗。彼剎諸人隨其業報感諸床座。皆七寶成嚴麗具足。其所偃息以兜羅綿枕。此皆由不動如來往昔願力。成就如是種種嚴好。舍利弗。彼剎諸人所資飲食。色香味等不異諸天。譬如欝單越人無別王者。彼妙喜國亦復如是。唯有不動如來以為法主。又如三十三天奉事帝釋。彼諸人等咸事如來。舍利弗。汝應知彼不動佛剎功德莊嚴。舍利弗。彼土眾生心無放逸。何以故。亦由不動如來本願力故。時一比丘聞佛讚揚不動如來佛剎功德。心生貪著而白佛言。世尊。我今願生不動佛剎。佛告比丘。汝之愚迷豈得生彼。何以故。不以愛著之心而得往生。唯有殖諸善本修諸梵行得生彼故。 復次舍利弗。彼土眾生隨其所樂。有清淨池應念而見。八功德水充滿其中。飲漱洗沐皆適人意。有不樂者即便不見。舍利弗。彼佛剎中香風和暢悅可眾心。而彼香風為諸天人作諸香事。曲從人心有至不至。舍利弗。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功德莊嚴。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女人衣服及莊嚴具。從樹而生隨意受用。彼國女人無女過失。不如此界諸女等心多嫉妬兩舌惡口。又彼懷孕之時至於誕育。母子安適亦無穢污。何以故。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舍利弗。彼佛剎中有如是等安隱快樂。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佛剎土中。無有市易商賈。亦無田業農作常得快樂。舍利弗。彼佛剎中歌詠遊戲。無有婬欲相應。彼諸人等唯受法樂。舍利弗。彼佛剎中所有蘇漫那樹。及多羅樹。而為行列。微風吹動。出和雅音。假使天人音樂不如彼樹。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欲攝佛土者。應當攝受如是功德。及淨修佛國如不動如來行菩薩行。攝受佛剎功德莊嚴。舍利弗。彼佛土中無諸黑闇。雖有日月不現暉光。何以故。不動如來常有光明普照佛剎故。舍利弗。譬如高大樓閣密閉戶牖。以摩尼寶置於室中。其內有情雖經晝夜常覩光耀。彼佛剎中諸眾生類。見如來光亦復如是。舍利弗。大樓閣者。彼方妙喜世界。摩尼寶者。此喻不動如來。摩尼寶光者。喻佛光明。閣中有情。譬妙國土諸群生等。舍利弗。不動如來隨所行住。有千葉蓮花自然承足。是華金色世無可喻。舍利弗。此亦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殊勝力之所成就。 時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彼不動如來若入室中。金色蓮花為承足不。佛告舍利弗言。斯事微淺何勤致問。彼佛世尊。若入村坊舍宅。其千葉華。即隨而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念。若如來降尊入此室者。足下蓮花應聚一處。隨其所念花則為聚。若復有人願花住空。即如彼念在空中住。由彼如來威神力故。舍利弗。彼承足蓮華。與諸人等為塔供養。舍利弗。彼佛世尊為演法故。遍遊三千大千世界。隨所行處其花即現。又復如來隨所化現。他方剎土其金色花亦現於彼。以佛威力故。三千大千世界。皆以金色千葉蓮花莊嚴其土。 聲聞眾品第三 復次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於說法時。能善調伏無量眾生。皆令現證阿羅漢果。安住靜慮八解脫者其數甚多。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有無量無數諸聲聞眾。我不見若算師算師弟子。有能算數彼聲聞眾爾許。頻婆羅。殑伽羅。波頭摩。阿羅吒。若干阿頻婆。阿部多。舍利弗。如此算數無有能知彼聲聞眾定其數量若干名者。舍利弗。如我此剎諸善男子獲預流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則無其數。於彼剎中證阿羅漢亦復如是。舍利弗。譬如懈怠預流果入七返受生。為其說法方獲勝果。我說名為七返生人。舍利弗。若有於不動如來初說法時獲預流果。第二說法證斯陀含。第三說法證阿那含。第四說法證阿羅漢者。此諸人等非一坐定得盡諸漏名懶惰人。舍利弗。彼佛剎中得預流者。於此現身而得漏盡。非如此界經七返生。斯陀含者。即於現生能盡苦際。匪如此界經一往來名斯陀含。阿那含者。彼於現身成阿羅漢。非如此界往上地生。不還來此名阿那含。舍利弗。不動如來。於彼剎中說諸聲聞行位差別。乃至安立如是聖果。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了此法。不住諸識及於學地。而身歿亡住無學地方取滅度。舍利弗。無學地者。是阿羅漢地假名建立。言無學者。是阿羅漢假名建立。舍利弗。彼不動如來。諸聲聞眾清淨具足安住堅固。舍利子。此是不動如來。諸聲聞眾假名建立。所謂大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棄捨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教解脫。是諸羅漢多住靜慮八解脫中。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有如是等諸聲聞眾。具足功德之所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以金銀琉璃三寶為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舍利弗。三十三天。若欲樂見不動如來禮拜供養。彼諸天眾從寶階下至於佛所。時彼諸天見閻浮提人富盛具足。便生愛樂作如是言。我等諸天有天福報。彼閻浮提人有人福報。我今所見殊勝之福與我無異。然閻浮提。復有勝福過於天者。謂不動如來演說正法。是故天眾常樂人間。舍利弗。閻浮提人。若昇天者了無愛樂。何以故。不動如來在於人間。常演正法饒益我等。然我之福報不異諸天。是故三十三天所不能及。舍利弗。彼界人天以佛神力互得相見。譬如此界閻浮提人見諸星月。舍利弗。彼諸人眾。仰觀上界諸天宮殿亦復如是。舍利弗。此亦是不動如來本修菩薩行時願力成就。舍利弗。彼佛說法之聲。普遍三千大千世界。聽法四眾間無空缺。舍利弗。彼聲聞眾。唯希法食無餘食想。於聽法時。一心寂靜。若坐若立身心無倦。舍利弗。不動如來住虛空中為眾說法。彼聲聞眾若得神通及不得者。以佛威力皆住虛空。以三威儀而聽法要。何等為三。謂行住坐。是聲聞輩。若欲涅槃。結加趺坐而便滅度。爾時大地為之震動。既滅度已。一切天人皆來供養。或有阿羅漢將欲滅度。身中出火而自闍維。或有自然化滅無遺舍利。或有於滅度時遊行空中如五色雲。須臾消散滅無遺迹。或住虛空如降時雨至地消盡。舍利弗。此亦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本修菩薩行時作如是願。若我得證無上菩提。諸聲聞眾以三威儀而取滅度。 復次舍利弗。彼佛國中諸聲聞眾。多獲四無所畏。得四神足者復多於此。舍利弗。彼剎土中諸聲聞眾。成就如是具足功德。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諸聲聞眾功德熾盛廣大成就。 大寶積經卷第十九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不動如來會第六之二菩薩眾品第四 爾時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世尊今者已說聲聞功德。復願說諸菩薩具足功德。何以故。一切功德從此出生。爾時世尊。知其所念。告舍利弗。彼佛剎中有無量百千億諸菩薩眾皆來集會。所有出家菩薩。以佛神力隨所聽聞。皆能領悟受持讀誦。舍利弗。我於此界。說法至少。比不動如來所說法藏。百分千分百千分。億百千分算分數分。迦羅分。鄔波尼殺曇分。亦所不及。舍利弗。此皆不動如來應正等覺。修菩薩行時發如是願。願我成佛。彼剎土中所有菩薩。以我威力隨所聽聞。皆能領悟受持讀誦。舍利弗。是諸菩薩由彼如來本願神力。於佛所聞悉能領受諷誦通利。 復次舍利弗。若彼菩薩自心欲樂往異佛土。舉心便至。形服言音。善同方俗。於彼如來禮拜供養。聽聞正法善為問難。能事已周還歸佛所。舍利弗。此賢劫中有九百九十六佛。當出於世。若有菩薩樂見此如來者。應願生彼不動佛剎。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從此佛剎及餘佛剎。於命終後。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不動如來佛剎中者。必不信住諸聲聞地。何以故。彼行佛道常遇如來。天魔波旬不得其便。於二乘地永斷相續。必定當得無上菩提。常在如來諸大集會。舍利弗。汝應當知。若住不動如來清淨佛剎者。彼諸眾生終不退墮。不可引攝。亦不退還。住無上菩提。有大勢力不可搖動。永無退轉。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世界或他世界。若命終後生於彼土。即於生時得如是念。我已入如來室住無畏城。舍利弗。彼諸菩薩所有言議。皆與般若波羅蜜相應。互相遵敬起導師想。 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諸菩薩眾。在家者少出家者多。皆以佛神力隨所聽聞。即能領悟受持諷誦。舍利弗。若在家菩薩摩訶薩雖不繫念。於法會中隨在方所若坐若立以佛神力。皆能聽聞領悟受持讀誦通利。彼出家菩薩亦復如是。諸在異方乃至諷誦無別。是諸菩薩捨身受身。於所聞經終不忘失。於諸佛土隨願受生。舍利弗。彼亦是不動如來。本願功德之所莊嚴。舍利弗。若菩薩於一生中。欲見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者。應當願生不動如來之所。若菩薩於彼生已。即見無量諸佛種諸善根。復能為無數百千眾生演說法要。令諸眾生增長善根。舍利弗。此賢劫中諸佛世尊當出於世。若諸菩薩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種種資具。供養如來便即出家。既出家已於諸佛所淨修梵行。以此善根。方餘菩薩於不動如來之所。於一生中與波羅蜜相應。所有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算分。迦羅分。數分喻分。鄔波尼殺曇分。亦不能及。舍利弗。此亦不動如來清淨佛剎。功德莊嚴。舍利弗。若有菩薩從此世界。或餘世界於壽終後。若已生現生當生不動如來佛剎者。一切皆得不退轉位。何以故。彼佛剎中天魔波旬不為障礙。亦無魔業之所嬈亂。舍利弗。譬如毒蛇神呪所伏不能為害。一切諸蟲見彼毒蛇。亦無憂懼。然此毒蛇雖無毒害。由本業故受此蛇身故名毒蛇。舍利弗。彼魔波旬亦復如是。由不動如來往修菩薩行時。本願善根如是迴向。願我當證無上菩提。調伏諸魔不為障惱。彼諸菩薩聲聞凡夫。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不為障惱。然由先業所感受此魔身。生彼天中而自悔責。無始故業獲此身名。雖得自在常生厭患。於彼如來說法之時。諸魔眷屬常預聽聞聞已心淨。於聲聞眾而生愛樂。云何當得住於寂靜少欲知足。彼諸魔眾常起出家之心。而無障礙之想故。彼國中聲聞菩薩及凡夫眾。皆由彼佛往昔精勤弘誓威力得安樂住。舍利弗。此亦不動佛剎殊勝莊嚴。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願生彼國。由茲行願此善男子善女人。終不退墮聲聞辟支佛地。從一佛剎至一佛剎。歷事供養諸佛如來。於諸佛所聽聞正法。雖未證得無上菩提。而能見彼無量百千乃至億那由他百千諸佛。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由此方便。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由茲善捨往生彼國。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彼善生善往。如是諸菩薩摩訶薩滿彼剎中。舍利弗。譬如金礦精加鑄鍊。除去砂礫唯有真金。造諸飾好嚴身之具。舍利弗。彼佛剎中菩薩摩訶薩。住於真實亦復如是。然彼菩薩摩訶薩清淨集會。汝今應知。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所有菩薩。若已生若現生若當生。如是菩薩皆行一行。所謂住如來行。舍利弗。云何如來行。所謂超過聲聞辟支佛地。言行一行者是彼假名。是故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樂行一行者。應當願生彼佛剎土。舍利弗。我所授記得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輩應生不動佛所。舍利弗。是諸菩薩生彼佛剎者我不捨離。譬如剎利灌頂大王。有敵國來欲侵財位。王既聞已作是思惟。我之妃后愛子不堪禦敵。及諸財寶收入宮城。不為怨敵之所侵害。王之國祚安靜無虞。威震強敵不憂災難。舍利弗。我不捨離諸菩薩者。亦復如是。如彼王之寶物愛子妃后。修菩薩行者應如是知。彼佛剎中無有畏懼猶如宮城。彼敵王者即魔波旬。於菩薩行人勤為障礙。如彼灌頂大王不被怨敵之所侵擾。如來亦復如是。不為天魔之所擾惱。舍利弗。譬如有人畏於債主遠適邊國。不為債主及於他人之所陵奪。何以故。由路遠險絕債主家人不能達彼。彼諸菩薩生妙喜國者。波旬路絕亦復如是。舍利弗。此三千大千世界天魔波旬。常為菩薩聲聞作諸障礙。妙喜剎中諸天魔眾不為魔業。彼諸菩薩若已生現生當生。常無恐怖。何以故。由彼如來本行菩薩道時。所有善根如是迴向。我證無上正等覺時。彼天魔眾不為障惱及作魔事。舍利弗。譬如丈夫善服毒藥能使消化。方為食事無有諸毒。彼剎天魔亦復如是。常加利益不為損害。舍利弗。彼佛剎土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爾時舍利弗。作是思惟。我今欲見彼佛世界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及聲聞眾。爾時世尊。知舍利弗心之所念。則以神力。不起于座皆令得見。告舍利弗言。汝今見不。答言已見。佛告舍利弗。汝見彼諸天人微有勝劣殊異相不。答言不見。何以故。我見妙喜國人衣服飲食及諸珍玩。皆是諸天樂具。彼不動如來處眾說法。猶若金山光明赫奕。諸聲聞眾無量無邊。譬如有人遊於大海。中流四望涯際莫知。觀彼聲聞亦復如是。是諸聲聞隨所聽法。身心不動如入禪定。匪如此界入定之人時或搖動。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由茲善捨彼諸菩薩善得往生妙喜世界。何以故。彼亦如是得不退轉。世尊。譬如王使遠適他國。執持符印經途來往。關防主司莫能為礙。何以故。以王印力人無遮止。彼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或從此界若他世界壽命終後。於彼佛剎。若已生若現生若當生。皆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常不遠離諸佛世尊。皆當速證無上菩提。時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彼界所生菩薩摩訶薩。與此世界預流果人無有差別。何以故。如預流果人不墮惡趣。彼界菩薩若已生現生當生。亦皆斷諸惡趣及聲聞辟支佛地。乃至未證無上菩提。從一佛剎至一佛剎。不離諸佛及聲聞眾。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諸菩薩摩訶薩受生彼國。不墮聲聞辟支佛地。及至未證無上菩提。從一佛土至一佛土。常得現前供養諸佛。及當證得佛菩提果。舍利弗。譬如預流果人。決定當得聲聞菩提終不墮惡趣。是諸菩薩亦復如是。或從此世及以他世。命終之後受生彼剎。彼皆決定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一佛剎至一佛剎。於諸佛所。常不遠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於此世界。所有一來向及一來果。乃至住阿羅漢向及羅漢果。與彼佛剎所生菩薩摩訶薩等無有異。佛告舍利弗。汝勿作此言。何以故。於此佛剎。菩薩摩訶薩佛授記者。與彼所生菩薩等無有異。復次舍利弗。於此世界坐道場菩薩。與彼所生菩薩等無有異。何以故。彼諸菩薩行如來行。不為天魔之所得便。於二乘地永斷相續。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常能供養一切如來。乃至證得無上正覺。爾時阿難作如是念。我今應察長老須菩提辯才之力。作是念已白須菩提言。我等應觀不動如來及聲聞眾兼彼佛土。時須菩提告阿難言。汝欲見彼如來者。今應且觀上方。爾時阿難觀上方已。白須菩提言。我極觀上方皆空寂靜。須菩提言。彼不動如來。諸聲聞眾及彼佛土。亦復如是如見上方。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此世獲記菩薩。與彼所生菩薩等無有異。世尊。我今不知以何為等。佛告舍利弗。以法界等故。得無有異。 涅槃功德品第五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作是念。世尊已說不動如來應正等覺。修菩薩道功德無邊。又說彼土及聲聞菩薩殊勝德業廣大莊嚴。復願世尊。於茲開示彼佛滅度化迹如何。爾時世尊。知舍利弗心之所念告言。舍利弗。不動如來般涅槃日。化身分布一切世界。於地獄中說諸妙法。以法調伏無量有情。皆當證得阿羅漢果。然此時獲果方滅度。前證無學人轉增其數。即於此日。授香象菩薩摩訶薩記云。汝於我滅度後當得作佛。號曰金蓮如來應正等覺。復次舍利弗。彼金蓮如來佛剎功德聲聞眾數。與不動如來等無有異。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入般涅槃。是時大地普皆震動。一切三千大千世界震吼發聲。其聲上徹乃至阿迦尼吒天。諸天聞已即知彼佛入於涅槃。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所有叢林及諸藥草。皆悉傾向不動如來涅槃之處。是時天人。悉以華鬘雜香及諸衣服而散佛上。所散香花周匝圍繞高一由旬。復次舍利弗。彼涅槃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皆向不動如來合掌作禮。他方諸天以佛神力。悉皆得見入般涅槃。是諸天人經七晝夜心懷悲惱不受人天嬉戲娛樂亦無欲想。互相謂言。不動如來為世光明作眾生眼。今取滅度一何速哉。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從此世界或餘世界。於命終後生彼佛剎。若現生彼。皆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非可以百數而數彼以千數及百千數。舍利弗。是百千菩薩摩訶薩數者。應知入如來數皆入佛數。皆入佛數入一切智性數。若有菩薩摩訶薩。當生彼剎者。亦皆得入如來等數。舍利弗。除彼不退菩薩摩訶薩。所餘菩薩於此世界。若不聞稱讚不動如來功德法門者。皆為惡魔之所攝受。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般涅槃後。乃至正法住世。彼佛剎中所生菩薩摩訶薩。亦當入其數。所以者何。由彼如來本願力故。是諸菩薩。若於後時受生彼者。應當讀誦百八法門。讀誦茲已方能受持彼一切法。不動如來之所安立。一百八法門本性。我滅度後。若有菩薩摩訶薩當生彼剎者。亦當讀誦一百八法門。及能受持一切法門。舍利弗。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善能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佛雖滅度其說法聲及莊嚴功德。與佛在世等無有異。復次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從身出火而自闍維。舍利遺形皆作金色。譬如低彌羅樹。隨分斷處皆有卍(音萬)字之文。如來舍利亦復如是。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所有舍利分分周圓。表裏皆有吉祥之相(相表之文其狀如下)卍。舍利弗。譬如補羅迦樹。隨解之處中表皆有吉祥之文。彼佛舍利亦復如是。舍利弗。彼國眾生。為供舍利起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又以金色千葉蓮華而為供養。其大千世界。即以塔華而為嚴飾。復次舍利弗。若諸菩薩於不動佛國將滅度者。臨壽終時曾不失念。而見如是種種瑞相。或有菩薩見當生土。無有如來自方作佛。或見彼有佛當即奉事。或見菩薩入於母胎。或見菩薩被大甲冑。或見捨家趣於非家。或見坐於道場降伏魔軍。或見菩薩證一切智智。或見菩薩於某世界。成等正覺轉於法輪。或有菩薩住虛空中。自身漸滅不遺少分。譬然濕草煙氣上騰。漸以消散至于滅盡。舍利弗。是諸菩薩既滅度已。一切天人備修供養。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以大涅槃。般涅槃已正法住世經百千劫。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不動如來正法所住。是何等劫。佛告舍利弗。二十小劫以為一劫。彼住如是百千劫數。舍利弗。正法滅已。有大光明照十方界。地皆震動發大音聲。然彼非天魔之所能壞。亦非如來及聲聞眾而自沈隱。但由彼時人少有聽聞多無欲樂。能說法者皆悉遠之。既於正法寡聞轉增不信。不信增長則無精勤。知法比丘自當退靜。觀無樂欲不復弘宣。彼佛微言漸當隱沒。 往生因緣品第六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以何因緣善根之力。於彼佛剎而得受生。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欲生妙喜世界者。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發弘誓心願生其國。如是行願能作因緣生彼佛剎。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以此相應善根。迴向無上菩提。願與不動如來共相會遇。舍利弗。以此因緣當生彼界。如是菩薩摩訶薩。行尸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佛之剎土。願於來世當見此光證無上覺。因見光已成大菩提。復以身光遍滿世界。舍利弗。菩薩以是因緣當生彼土。復次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諸聲聞眾無量無邊。願我當見。見已起如是行證佛菩提。證菩提時。亦有如是無量無數諸聲聞眾。舍利弗。以是因緣故菩薩摩訶薩於彼佛剎而得受生。復次舍利弗。彼佛剎中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我當欲見此諸菩薩。行禪定行願當隨學。與諸菩薩處處結集。同學同乘同俱究竟。願當會遇欲求圓滿大慈悲者。欲求菩提及沙門者。捨離二乘心者。安住真實空性者。於佛如來一切智性及法僧名號。念住相續者。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色類菩薩名者。於彼佛剎當得受生。何況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善根。迴向不動如來應正等覺。舍利弗。以是因緣。是人於彼佛土決定當生。復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願生彼佛剎者。於東方無量世界。諸佛如來說微妙法。及聲聞眾應以其像隨念在前。願我當證菩提說微妙法。及聲聞眾皆如彼佛。舍利弗。是諸菩薩應修三種隨念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平等共習。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如是菩薩迴向善根無有限量。假使一切眾生。各持一器量等虛空。作如是言。丈夫彼之善根分與於我。舍利弗。此諸善根若有色相。給與眾生皆滿其器各各持去。而彼善根亦無窮盡。以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限量不可移轉故。舍利弗。彼三隨念所成迴向一切種智。以此善根三寶隨轉。舍利弗。若有菩薩成此善根。應知不墮一切惡趣。而能摧伏波旬及諸魔眾。於彼彼佛剎隨樂受生。乃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皆得隨願受生。是故菩薩摩訶薩。於此隨念善根應當積集。彼積集已應迴向不動如來故。於彼剎當得受生。復次舍利弗。不動如來佛剎功德廣大莊嚴。於無量佛剎中彼皆無有。是故菩薩摩訶薩。應當發如是心。我以此善根願當見彼土。彼土莊嚴願當攝受。亦願當見彼諸菩薩。舍利弗。以此因緣菩薩當生彼國。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願生彼佛剎者。應發增上樂欲之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發增上心我皆與記。於彼佛剎而得受生。舍利弗。譬如有城無有樓閣園林池沼。亦無象馬遊行之處。彼城之王雖有力安處。而城無樓閣諸功德故則非莊嚴。舍利弗。我此佛剎亦復如是。無彼功德故則非嚴飾。舍利弗。我此剎中若有如是功德莊嚴。則如不動如來佛剎嚴勝。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願當攝受清淨佛剎者。應如不動如來往修菩薩行。植眾德本嚴淨佛剎已。及當如是攝取功德。復次舍利弗。如我今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調伏無量眾生。於二乘道皆獲果證。及我聲聞所調伏者悉皆積聚。方彼如來諸聲聞眾。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億百千分。數分算分喻分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何以故。由數無量故。若言解脫則無有異。且止斯事。舍利弗。彼彌勒如來當出於世。諸聲聞眾及彼調伏所餘聲聞。以方不動如來聲聞之數。不及之分如上。應知舍利弗。由彼如來於一說法。善能調伏無量有情。然彼世尊之所攝受。無有能知其數量者。舍利弗。我之聲聞及彌勒如來諸聲聞眾。乃至賢劫諸佛世尊所有聲聞。及彼聲聞當所調伏餘聲聞眾彼皆積聚比不動。如來諸聲聞眾。百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何以故。其數多故。解脫無異故。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應知彼阿羅漢剎非愚夫剎。何以故。彼佛剎中阿羅漢多故。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佛剎中多漏盡阿羅漢故。復次舍利弗。此三千大千世界星宿數量。不如彼佛聲聞眾多。由彼如來於一說法。無量有情得阿羅漢。舍利弗。此三千大千世界星宿猶有數量。彼一一會無量有情得阿羅漢故。諸會聲聞無有數量。復次舍利弗。彼剎天人殖眾善本。餘界人天縱以天眼亦不能見。舍利弗。假令餘界諸天及人。往彼剎中善男子善女人所。盡其天眼亦不得見。若人聞此功德稱揚法門。聞已受持讀誦通利。彼善男子等。皆於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時。皆已見聞。是故聞此法門即得信心清淨。舍利弗。東方一切世界諸剎土中。若菩薩乘人。或聲聞乘人。於此法門。讀誦通利者其數甚多。彼諸菩薩及聲聞人。由願力故於不動剎中。若已生現生當生。唯除不退菩薩。由彼菩薩於諸剎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不動如來。於妙喜世界及他方剎土。在菩薩等乘中而為上首。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常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舍利弗應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無上菩提。無有退轉之怖。亦無水火刀杖惡獸毒蟲之所損害。亦不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動如來常加護念。於彼佛剎當受生故。舍利弗。譬如日輪雖復遙遠。與閻浮提眾生而作光明。不動如來亦復如是。雖在遙遠能與他界諸菩薩眾而作光明。舍利弗。譬如比丘有天眼者。能見遠方諸善惡色。不動如來雖在彼剎。餘世界中諸菩薩眾所有形類等色皆悉能見。舍利弗。又如比丘得心自在。獲彼神通波羅蜜者。雖在遙遠了知一切有情之心。不動如來亦復如是。能知餘界諸菩薩心。舍利弗。譬如比丘證得天耳。身雖在遠能聞諸聲。不動如來亦復如是。餘世界中所住眾生作如是言。我於彼剎願當生者彼佛皆聞。舍利弗。如是色類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姓名。不動如來皆悉了知。若有受持讀誦通利此功德法門者。此諸人等。皆為不動如來之所知見及已護念。時舍利弗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彼佛世尊。護念彼諸菩薩摩訶薩。如是白已。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彼菩薩摩訶薩。如來之所護念。何以故。由護念菩薩故。一切眾生皆得護念。舍利弗。譬如剎利灌頂大王。多有倉廩盈儲穀豆。嚴誡主司善令監守。何以故。於饑饉世當濟群生。舍利弗。是諸菩薩。於彼如來滅度之後。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能於正法饑饉之時作大豐稔。如來亦復如是。善能覆護此諸菩薩。舍利弗。於此世界有諸菩薩。當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能善受持讀誦通利。於彼佛剎願欲受生。應知此人得不退轉。舍利弗。若餘菩薩於此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為無量無數百千眾生開示演說。亦令諸有情如是殖眾善本。使當親近無上菩提。舍利弗。若菩薩願速證無上菩提者。應當受持讀誦通利如是法門。為諸眾生開示演說。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演說此功德門大智慧業。當如是如是發起積集。彼諸人等由發起積集故。於其現身諸漏當盡。舍利子。是故聲聞乘者。若聞彼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廣為眾生開示演說。何以故。此善男子善女人。由受持如是正法。於其現身當證無學。舍利弗。若有淨信男子女人。於此功德稱讚法門。應當為他時時演說。彼諸人等不越兩生。當於現身得盡諸漏。復次舍利弗。此不動如來所有功德稱讚法門。非愚淺者之所能受。其有智慧深廣方能受持。舍利弗。彼善男子善女人當見諸佛。於此功德稱讚法門必當身得。舍利弗。譬若無價寶珠從海持來。於意云何。此無價寶何人先得。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諸國王王子大臣此人先得。佛告舍利弗。彼佛功德法門。亦復如是菩薩先得。是諸菩薩當不退轉。若聞此法。必能受持讀誦通利。為無上菩提於真如性當勤修學。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欲住不退地者。聞此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於法性中當不退轉。佛告舍利弗。假使有人終以金寶滿閻浮提。持用布施冀聞此法終亦不聞。何以故。此功德法非薄福眾生當執持故。復次舍利弗。若聲聞乘人聞此功德法門受持讀誦。為無上菩提及真如相應故精勤修習。彼於後身當得成就。或於二生補處。或復三生終不超過當成正覺。彼若聞此稱讚法門讀誦通利。復為無量。百千眾生開示演說。舍利弗。如轉輪王。以先業感七寶見前。不動如來亦復如是。以本願力。我今說此功德法門。舍利弗。若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稱讚法門。若已聞若當聞者。彼皆由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時慈悲願力。或當於賢劫中諸佛世尊之所。預聞開示此之法門。如我於今演說開示。不增不減名數若干。舍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欲速證無上菩提者。於此功德稱讚法門。應當受持讀誦通利為他廣說。復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為求此法門故。於彼村落城邑。聽聞受持讀誦通利。雖出家菩薩居白衣家。我說無過亦隨聽住。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於命終後欲。令此法當不隱沒。舍利弗。若彼村邑在於遙遠。是諸菩薩亦當應往。及住彼中受持讀誦開示演說。舍利弗。彼善男子善女人。於已流布稱讚法門。或於他人有是經卷。應可詣彼而書寫之。彼人若有願求汝當斷食。或使經行若坐若立。等應曲隨教命書寫是經。若於彼村求不能得。應詣隣境書寫受持讀誦通利。復為他人開示演說。若往餘方勤求不獲。彼人應發如是誓心。我於無上菩提。不應生於退轉之相。由我已聞不動如來法門名號。是人於我欲為利益令我聽聞。舍利弗。如是稱讚法門。有能演說及預聞者。皆由如來威神之力。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由誰威力而當得聞。舍利弗。我滅度後。由不動如來威神之力。當復得聞。或由四大天王釋提桓因等當勤加護。令諸法師宣揚此法。及彼菩薩本業成熟。四天王等威加策進。令諸菩薩而得聽聞。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此法門能成就廣大功德。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舍利弗。若於國中雨雹為災。非時霹靂及餘種種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專念不動如來及稱名號。是諸災害皆得消除。由彼如來往昔弘濟百千諸龍解脫眾苦。又由慈悲本願誠諦不虛。迴向善根要期圓滿故。稱彼名號憂患自消。唯除有情宿業成熟。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現身欲證無上菩提者。應如不動如來往修願行。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舍利弗。少有菩薩摩訶薩。已能如是具修淨剎及當淨修。如不動如來者。舍利弗。彼諸菩薩皆當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佛性及一切智。攝受佛國悉皆同等。菩薩聲聞非無優劣。而於解脫則無有異。 爾時欲界諸天及梵眾天等。皆向彼如來合掌頂禮。而三唱言。南無不動如來應正等覺甚為希有。又歸命此界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善能說彼稱讚法門。爾時欲界諸天。以曼陀羅花及諸天香以散佛上。所散香華於虛空中合而成蓋。復以諸天花香。遙散彼佛以為供養。時天帝釋作如是念。我此四眾及欲界諸天。皆欲見彼不動如來應正等覺。爾時世尊。知彼釋天心之所念。結加趺坐安處虛空。是諸大眾。以佛神力亦住空中。皆遙見彼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及聲聞眾。眾皆見已右膝著地。向不動如來應正等覺。爾時此界眾人皆作是念。豈非三十三天為見彼佛而來集會禮拜供養。是時帝釋作如是念。彼界諸天以人相而住。我見彼諸人等服玩資具。與彼諸天無少優劣。爾時世尊攝神通已。告天帝言。彼諸人民皆受天樂汝應愛樂。是諸人等見彼如來。及愛樂彼受天資具者。彼諸眾生從餘世界命終以後。皆得往生不動佛剎。爾時舍利弗告帝釋言。汝見釋迦牟尼佛。及不動如來。由此緣故。汝於此身得大善利。況汝已得過人之法。時天帝釋作如是念。彼諸眾生聞此法門亦得善利。何況得生不動佛剎。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彼菩薩乘人。當生彼佛剎者。亦得善利。何以故。彼諸菩薩皆應得住不退轉故。若餘菩薩於其現身。願生彼佛國者。應知皆是住不退轉。佛說此法門時。五百比丘。於無漏法心得解脫。五千菩薩。六千比丘尼。八千優婆塞。十千優婆夷。及欲界中無量天子。於彼佛剎皆願受生。如來是時皆與授記。於彼佛剎當獲往生。若餘有情當願生者。如來亦當與記生彼佛剎。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搖遍搖。等遍搖。震遍震。等遍震。由此法門所加持故。佛說此經已。舍利弗等。及諸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及諸菩薩摩訶薩俱。悉從種種佛剎來集。爾時世尊。無量百千眾所圍遶供養恭敬。時彼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無邊慧。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稽首作禮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有少疑請問如來。願垂聽許為我宣說。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而說偈言。 大雄大丈夫 世間無與等 我為眾生故 少疑當請問 不起師子座 現身遍十方 一切異論中 無能傾動者 智藏無邊際 諸力無有量 世尊一一力 普能度世間 善住一切智 善住於十力 無畏大師子 最勝無上尊 十八不共法 如來之所有 照明於世間 摧伏諸外道 了知一切法 是故無過上 無失大導師 我疑當請問 無邊離垢智 大海不動智 境界無礙智 我疑當請問 世尊善修集 於道無疑惑 安隱大導師 我疑當請問 已度諸暴流 已斷諸結縛 能拔眾毒箭 我疑當請問 已破無明? 已息煩惱熱 清涼善安住 我疑當請問 無畏無上智 無著無礙智 法海一切智 如來已證得 佛無量功德 智證悉圓滿 盡一切有漏 破諸煩惱見 世尊多積集 無量大功德 不思議法王 我疑當請問 世尊殊勝智 普能照世間 演暢法光明 無邊功德海 導師法光故 遍照於世間 是故世間中 佛法光明現 法海一切智 辯才無有上 精進不思議 清淨離諸見 佛眼無邊故 智境亦無邊 世間無等尊 我疑當請問 法王大牟尼 能斷眾生惑 導師我當問 願隨其意樂 我觀一切處 天上及人間 無有等如來 普遍照明者 善住諸功德 莊嚴大丈夫 不思議法王 仙中照曜者 譬如大雪山 眾寶端嚴處 世尊安法座 端嚴亦如是 妙音大精進 能宣悅意聲 眾生若得聞 善根悉清淨 世尊人中勝 時演法光明 以是諸眾生 隨意便開覺 知時知眾會 知人大導師 敷演法光明 以時智慧者 梵音大精進 願賜清淨言 如天雨大地 法潤遍霑洽 世尊處眾會 普宣法雨已 於此法悕望 眾生皆滿足 最上勝安住 如王處妙高 惠施諸眾生 能令眾歡喜 大雄兩足尊 不思議境界 一切諸眾生 無有能知者 無量大丈夫 眾會已和合 依怙大牟尼 志求佛境界 我於佛境界 發趣故來集 導師無礙智 如何疾開覺 我隨其意樂 瞻顏欲請問 世尊願開示 為斷諸疑惑 若聞無上法 便得心歡喜 踊躍充遍身 能斷眾疑網 法王無上尊 一切智無畏 一切知見者 我疑當請問 佛於一切法 無有少疑惑 精進大導師 我疑當請問 無上斷疑者 於法不疑惑 無邊功德海 我疑當請問 無邊大光明 無邊大功德 無邊清淨智 我疑當請問 無邊精進智 無邊境界智 無邊饒益智 我疑當請問 世尊無邊智 離邊及無邊 能斷一切疑 我疑當請問 不思議法王 垂哀聽我問 見許我當問 牟尼為宣說 請問一切智 釋迦名稱尊 若垂聽許我 願決我疑網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汝今於我渴仰志求。欲於如來幾何所問。若有問者我當解說。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告無邊慧 汝欲何問 悉應問之 我當解說 如彼所問 一一發明 隨其樂欲 速為開示 我為汝說 一切無疑 如汝志求 稱汝所問 汝今時問 如時如義 以時問故 我決定說 如汝意樂 問所應問 我皆隨順 為汝說之 汝今時問 我亦時說 斷汝疑網 當得無疑 我為法王 了義究竟 於一切法 得無疑惑 我於諸法 正覺難思 如眾生意 所問為說 我於諸法 悉無有疑 時而問者 速當為說 我時為說 無有疑惑 如其意樂 釋彼所疑 我常了知 時及眾會 諸眾生等 意趣所同 亦常觀察 一切眾生 有欲無欲 彼皆明見 若有智者 能善修行 我皆以時 正法開悟 若無智者 愚癡迷亂 彼無慧明 不尊重法 若無尊重 於法不求 雖聞此法 無大明智 法善巧者 於法希求 若聞此法 得大明智 樂大乘者 求人中尊 聞斯法已 得大明智 佛無上智 不思議智 而發趣者 聞皆滿足 樂無礙智 求最上尊 彼聞此法 得大饒益 若有智性 求不思議 彼聞此法 得無上智 若有眾生 求佛道場 轉無上輪 得法歡喜 愛樂精進 於法尊崇 聞離垢法 欣然踊躍 若有眾生 樂善修習 以法光明 說無上法 荷諸重擔 無邊策修 彼聞法已 歡喜充滿 若有希願 善法思惟 於彼慈哀 為之開釋 哀愍汝等 隨汝所問 我能決定 當斷汝疑 我多千歲 修行善巧 疑惑已除 知汝意樂 若有疑者 恣汝所問 當為汝說 斷諸疑惑 若有疑者 恣汝所問 如其樂欲 我當說之 若有疑者 恣汝所問 我住於法 得無動搖 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遍知。我於菩薩乘中少有所疑。今當請問。何等善丈夫遠離於怖畏一心正念。為諸眾生被大甲冑。於大甲冑而莊嚴之。起大愛樂而尊重之。以不放逸乘此大乘。以大清淨平正之道。無諸堆阜瓦石荊棘眾惡雜穢。諸見稠林亦無毒刺苦惱坑陷。亦無繫執怖懼艱難。正直無曲如理平道。無障礙道。剪諸稠林。裂一切網。遠離黑闇。蠲除愛著捨和合故。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來應正遍知。我於此義故致斯問。何等善丈夫。何等大甲冑。被此甲冑乘於大乘。以斯大道而當發趣。世尊。應說諸菩薩摩訶薩甲冑莊嚴。安住於道。安住諸法理趣善巧。於法理趣住善巧故。而能起於諸法理趣善巧光明。法光明故不捨甲冑。乘於大乘。以不退轉精進之力。無忘念根。相續慧力。速能成就法界理趣分明善巧。往詣道場轉于法輪。為諸眾生演說法故。一切眾生如其所願。如其發趣解脫生死。世尊。如來應正遍知。此之大乘。我欲利益安樂眾生故問斯義。世尊。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以何等法成就諸菩薩摩訶薩一切諸法海印三昧。以三昧故令諸菩薩摩訶薩乃至未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不退轉。世尊。如來知見成就未曾有法。善諸眾生智慧之藥。故我問耳。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而說偈言。 為諸菩薩故 我問兩足尊 一切知見者 甚深佛法義 大乘所修行 何定能發趣 我今皆請問 饒益諸眾生 云何善丈夫 能被無邊甲 如是被甲已 云何當發趣 云何起樂欲 云何愛於彼 云何大精進 云何不放逸 云何諸菩薩 乘於此大乘 乘已復云何 此事應當說 云何乘大乘 發趣菩薩道 唯願世尊師 速為我宣說 云何平正道 平等而發趣 於諸見稠林 剪伐恒無倦 於諸境界中 云何得超越 云何以平等 裂於貪愛網 云何除黑闇 得大智光明 彼諸菩薩等 云何當發趣 云何能觀察 遠離眾結縛 云何諸菩薩 離縛善安住 云何諸菩薩 超過大怖畏 善巧諸法義 發趣於無上 菩薩被何等 無邊大甲冑 被斯甲冑已 乘於此大乘 云何諸菩薩 發趣平正道 我今所問者 世尊應演說 菩薩云何得 莊嚴大甲冑 莊嚴無上乘 世尊應演說 安住於斯道 及彼道莊嚴 諸法之善巧 世尊應演說 云何能了知 法界之理趣 法善巧光明 世尊應演說 云何諸菩薩 得此法光明 究竟一切法 世尊應演說 云何諸菩薩 得法光明已 不捨大甲冑 由是而發趣 云何諸菩薩 乘於此大乘 精進不退轉 由是而發趣 云何諸菩薩 志念常堅固 能以智慧力 而得善調伏 云何得法界 理趣之善巧 法王不思議 世尊願宣說 云何能速往 至於菩提場 轉于大梵輪 世無能轉者 云何無所動 演說於諸法 為一切眾生 如其昔所願 演說諸法故 解脫於生死 云何令眾生 究竟獲安樂 饒益眾生故 我問世導師 一切知見者 願為我宣說 當以何等法 成就諸菩薩 一切法大海 所作印三昧 樂求佛法者 渴仰大菩提 若聞此法者 舉身悉充悅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無邊慧。汝於往昔供養承事無量諸佛。種諸善根集諸功德不可稱量。於此深法欣求渴仰。以大志樂成就眾生。而興大悲問於如來。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說諸菩薩摩訶薩以功德成就。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被甲冑者。為欲攝取諸眾生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布施清淨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持戒清淨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忍辱清淨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精進清淨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禪定清淨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智慧清淨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獲安樂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起饒益事相應心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貪瞋癡病作對治故被大甲冑。為大功德作善巧故被大甲冑。為無上智善圓滿故被大甲冑。為諸眾生生死怖畏作救護故被大甲冑。為欲顯現無等等智善圓滿故被大甲冑。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魔若魔眷屬。若魔使者住魔業者。及行諸見稠林險逕。一切外道諸遮羅迦出家。吠陀烏摩利迦。路伽耶陀。及此外道相應之輩與交戰故被大甲冑。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被於大甲冑已。不捨甲冑起大精進。能入一切眾生界中。以忍安住遠離怖畏。不驚不懼不動不亂。而復被於無邊甲冑。所謂救護一切眾生甲冑。剪一切見稠林甲冑。破諸魔軍甲冑。能授智慧甲冑。無邊津梁甲冑。度諸重擔甲冑。增長淨信甲冑。安住尸羅甲冑。淨治業藏甲冑。一切清淨力藏甲冑。方便善巧力藏甲冑。能斷一切執著甲冑。不退不悔智慧甲冑。諸菩薩摩訶薩。被於如是大甲冑已亦不捨離。乃至盡邊際。堅固精進力曾不動搖。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被甲冑 為攝諸眾生 眾生無邊故 被甲亦無邊 布施清淨故 一切令充悅 為利諸眾生 乃被斯甲冑 持戒清淨故 饒益於世間 為利諸眾生 乃被斯甲冑 忍辱清淨故 勇猛善安住 為利諸眾生 乃被斯甲冑 精進清淨故 成就不退轉 為利諸眾生 乃被斯甲冑 禪淨定清故 所行境亦然 為利諸眾生 乃被斯甲冑 智慧清淨故 無漏無過上 為利諸眾生 乃被斯甲冑 一切諸眾生 樂具悉當與 善知此義故 乃被斯甲冑 菩薩於眾生 能為饒益事 以清淨四攝 普遍諸有中 若病貪瞋癡 而為對治者 授諸眾生藥 所患令消除 由是諸菩薩 善能被甲冑 於功德資糧 獲無邊善巧 眾生生死苦 逼迫不安隱 我當為救護 被甲冑無邊 無邊生死苦 我能令解脫 愛見網所縛 一切皆當斷 於此煩惱網 一切能斷者 堅固精進力 勇猛而被甲 一切諸眾生 令住安樂道 以是趣涅槃 安隱而無上 以大精進力 乃被斯甲冑 當共一切魔 敵戰甞無倦 若住於諸見 稠林而行者 路伽耶陀等 被甲利於彼 及餘無量眾 行諸非道者 於彼咸利益 故被甲無邊 如是被甲已 不捨於甲冑 起大精進力 被甲勝堅固 入於生死界 以忍得安住 成就堅固忍 被甲無過上 遠離於怖畏 亦無有驚懼 被無邊甲冑 一切勤修習 善住於甲冑 常能正了知 寂然不動搖 不亂不退轉 被如是甲已 智者復當被 救護眾生甲 破壞眾魔甲 無邊津梁甲 一切悉當被 勇猛勝智人 被已得安住 為大重擔故 被甲無有上 度一切眾生 苦擔悉令脫 增長清淨信 善住於六根 戒得共相應 被甲無過上 成就勇猛智 菩薩能安住 威儀戒相應 被甲無所動 於昔勝尊眾 清淨修諸業 是故被甲冑 而常不怯弱 以愛眾生慧 饒益諸世間 通達於方便 被甲善安住 於巧方便智 菩薩能通達 如是被甲已 斷除眾結縛 遠離一切執 正信不違背 被甲之智人 發趣於無上 菩薩能決定 自利及利他 以善精進力 堅固無退轉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荷諸重擔被大甲冑。如是甲冑。若魔若魔眷屬或魔使者。及行邪見稠林惡磧。諸眾生等所不能見。何以故。無有形色不可示現。無對無相捨相離相無名字故。無邊慧。假使飛箭量如須彌。攢鋒激射無能中者。設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一一為魔。各有若干魔軍眷屬。競共俱時發諸利箭。亦如須彌彼終不能壞。諸菩薩摩訶薩。如是甲冑乃至不能損一毛端。於諸菩薩摩訶薩意。尚猶不能令有異念。何況身也。諸菩薩摩訶薩。若以一心摧伏彼者。能令眾魔退散消滅善能安住。如是甲冑而不動搖。一切眾生無能壞者。何以故。以無相故。非諸眾生見所行故。一切眾生不能見知。諸菩薩摩訶薩。而能了知一切法故。如實知見被大甲冑。為欲救護諸眾生故。於一切法無所執著。為欲饒益諸眾生故。於一切法亦無所得。是故眾生不能見知。如是甲冑無有形相無有示現無言說故。不與色相應。不與受想行識相應。不與內相應。不與外相應。不與亦內亦外相應。不與非內非外相應。不與界相應。不與處相應。不與地界相應。不與水界相應。不與火風空界相應。不與欲界相應。不與色無色界相應。不與有作相應。不與無作相應。不與亦有作亦無作相應。不與非有作非無作相應。不與聲聞地相應。不與獨覺地相應。不與佛地相應。不與語言道相應。亦不與色因相應。不與色相相應。不與受想行識因相應。不與受想行識相相應。亦不與相非相相應。亦不與一切法相應。非不相應。無有繫縛。無有解脫。亦非算數譬喻可知。以一切法過諸數故。如是甲冑。一切法見皆不可得。色見不可得。受想行識見不可得。乃至無少法見可得。如是甲冑不與一切法相應。非不相應。不與色相應。非不相應。不與受想行識相應。非不相應。於一切法若相應不相應彼皆遠離。如是甲冑。亦無有作。作者無故。亦無有相。相非有故。無處所相。無和合相。無有分別。無有動搖。無有攀緣。無性可見。被甲冑者亦不可得。如是被甲亦不可見。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被甲冑時。而不見有誰為被甲。何處被甲。從何被甲。亦不見有我能被甲我所被甲。亦不見有此處被甲他處被甲。亦不見有如是被甲所為。眾生於一切法無所行故。無所有故。諸菩薩摩訶薩。被如是甲冑則被如來所被甲冑。身不可得。心不可得。意不可得。不可得故遠離分別。諸菩薩摩訶薩。若住少法。若得少法。現被甲冑。當被甲冑。不應說名被大甲冑。若心超過。乃可說名被不思議大甲冑也。諸菩薩摩訶薩。不為少眾生故被大甲冑。亦不為一劫眾生故被大甲冑。亦不為百千劫百千俱胝劫。百千那由他俱胝劫。諸眾生故被大甲冑。為於無量無數劫中諸眾生故被大甲冑。是故說名被於無量大甲冑也。諸菩薩摩訶薩被甲冑時。被於不住眾生想甲冑。不起我想甲冑。離眾生想甲冑。滅我想甲冑。知眾生性甲冑。知我性甲冑。過想受甲冑。知一切法無作相甲冑。空相甲冑。無想相甲冑。無願相甲冑。知一切法無生相甲冑。無滅相甲冑。知一切法差別性相甲冑。無差別性相甲冑。知一切法事相甲冑。無事相甲冑。無邊慧。若住於事而被甲冑。終不說名被大甲冑。以諸菩薩摩訶薩不住於事求大智慧。是故說為被大甲冑。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無量千劫中 被大無邊甲 為欲令眾生 解脫諸苦惱 如是大甲冑 若魔若魔使 作諸魔業者 眼所不能見 及餘眾生等 行見稠林者 甲冑不思議 亦非彼所見 無色無形像 無對無相待 甲冑不思議 故非眼所見 無名亦無相 遠離一切相 甲冑無有邊 故無相見者 假如須彌箭 攢鑽來中射 甲冑不思議 令箭自摧折 世界所有魔 亦以須彌箭 於斯大甲冑 競共來激射 然於大甲冑 不損如毛端 甲冑不思議 無能摧壞者 由是諸菩薩 身心無變異 甲冑不思議 誰能傾動者 若以一念心 摧伏諸魔眾 菩薩不思議 魔軍咸退散 如是大甲冑 未甞有動搖 一切諸眾生 而無能見者 一切諸眾生 不知甲冑相 是故諸眾生 眼所不能見 菩薩為依怙 能知一切法 猶若勝金剛 斯為善被者 不受一切法 救護諸眾生 順諸佛法故 斯為善被者 甲冑無所取 隨順一切法 甲冑不思議 斯為善被者 甲冑無示現 淨治一切法 諸法離言說 無能示現者 不與色相應 不與受相應 不與想行識 相應及和合 不與內相應 不與外相應 不與內外俱 相應及和合 不與界相應 不與處相應 若界若處中 亦無有和合 不與地相應 不與水相應 不與火風空 相應及和合 不與欲相應 不與色相應 不與無色界 相應及和合 一切無所得 不與諸有作 不與諸無作 相應及和合 甲冑不思議 無住無和合 無縛無解脫 亦無不相應 甲冑無邊際 不共聲聞地 不共獨覺地 相應及和合 乃至諸佛地 及與一切法 一切不相應 一切不和合 種種語言道 而無能及者 甲冑無有邊 無體難思故 不與一切法 相應不相應 甲冑不思議 超過一切數 甲冑無有上 無縛無非縛 亦無有色相 受想行識相 不與彼諸相 相應及和合 不與諸法相 相應不相應 亦不與無相 相應及和合 甲冑無有上 無縛無解脫 一切諸法中 不墮一法數 一切諸法中 甲冑不可得 是故無有上 說名不思議 甲冑無有色 無受亦無想 無行亦無識 非諸蘊所攝 如是勇猛者 被斯大甲冑 身心無所得 不見微少法 過諸思擇故 清淨心安住 而常無怯弱 說名不思議 堅固被甲冑 其心無所動 不計諸劫量 說名不思議 甲冑無有量 不取法非法 以無時量故 說名不可量 不起眾生想 亦無有我想 能知此想故 一切想不生 亦知一切法 此法皆無相 如是被甲冑 說名不思議 復次無邊慧。此大甲冑。名曰妙法嚴具莊嚴。亦名最上。不可壞故。亦名一切法無差別。不於少法作差別故。諸菩薩摩訶薩被此甲冑。持大慧力。乘於大乘最上之乘。無等等乘。大攝受乘。無邊攝受乘。一切眾生乘此乘者。於此乘中無不容受。然於此乘不增不減。能令眾生安樂而住。亦令眾生安樂而出。若有眾生乘此決定安樂乘者。無有身心疲倦勞苦。無邊慧。此乘映蔽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聲。聞緣覺。及餘諸乘而當出離。此乘無來無去無住無見無知。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中際不可得。三世平等猶如虛空。不離塵染。無有相待。無有障礙。亦無執著。以此乘故而當出離。此乘無量不可量故。本無礙相不住相故最上第一。乘此乘者無怯弱心。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此乘如燈如日月輪。為諸眾生作大光明。此之大乘亦復如是。光照三千大千世界。無能映蔽無能障礙。能以無邊大功德海。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此乘離闇。能除一切世間之病。超過一切世間之法攝大眾生。非諸下劣所能乘也。唯除能被大甲冑者。如我所說。於無量劫救護眾生。供養諸佛種種善根。資糧清淨之所能乘。聲聞緣覺及餘下劣。繫縛世間世間相應。或增上慢。慢所調伏一切外道無信之輩。尚不欲聞此乘之名。何況而能乘此乘也。若有眾生遊戲不可思議境界。乘此乘已如其勝願。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此乘無際。初中後際不可了知。此乘際斷。際不可得無邊際。是乘際無量際。是乘際無邊慧。乘無邊際。亦無中際。無有少際而可斷者。言際斷者。以無少際說為際斷。不分別際說為際斷。如是名為此乘際斷。際無所有說為中際。際無所有說為邊際。際無所有以際說之。於彼際中際不可得。不可得故邊際中際無際無斷入於際門。入際門故此乘超過。於彼超過亦無所得。無邊慧。何者為際。謂斷常際。入語言故際則非際。彼斷常際無有邊際。以彼際相相無邊故。所言際者無有分別。分別斷故超過於際遠離斷常。無邊慧。有身見者。則於際門有所依止。若無身見。則於際門無所執著。無執著故。於斷常際乃能超過。無邊慧。斷常際者而無有實。但誑語言。於三有中分別二際。於彼二際。若不攝取若不相應。乃能超過斷身見故。於二際門而無所執。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未離身見。則不名為被大甲冑乘於大乘。於彼際門則為執著。設欲斷際起斷際想。於前後際而有分別。若諸菩薩摩訶薩。已離身見。是則名為被大甲冑乘於大乘於彼際門則無所執。過二際已以安樂乘。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以大慧力。能於一切住際之法不斷不破。善巧方便攝取止觀。修習無相得無相證。則為諸佛授法光明。法光明故一切際斷。於彼際斷亦無所執無有少際。於彼際門。若相應。若不相應。若憶念。若不憶念。於一切法。善巧方便安住止觀。便獲無邊大法光明。法光明故遠離黑闇怖畏毛竪。建大法幢出大梵音。大師子吼告眾生言。汝等速來。於此大乘大安樂乘大調御乘大發趣乘。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演法光明。法光明故。能令眾生被大甲冑乘此大乘。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大乘此大甲冑勿生慳悋。當願眾生發菩提心。被此甲冑乘此大乘。於此大乘此大甲冑亦勿慳悋。而能展轉勸諸眾生。復願眾生被此甲冑乘此大乘而當出離。諸菩薩摩訶薩。住是行時。攝取佛國清淨佛國。攝取聲聞及諸菩薩圓滿功德。以此無邊大功德海。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此之大乘等于法界。此岸彼岸無可得者。然能運載一切眾生。從此至於法界之中。無處相應。法界相應。甲冑相應。若於此乘等于法界。勤修習者。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譬如法界無有塵染。無能壞者。無能染者。此之大乘亦復如是。無壞無染無壞染故。而當趣於一切智智。是故此乘說為大乘。此乘無礙。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不能退轉。以無著故而當趣於一切智智。是故此乘說為大乘。言大乘者謂大莊嚴。一切莊嚴無不入此大乘中者。 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於此乘中。豈有有為諸莊嚴耶。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如是如是無邊慧。我隨世俗。於此乘中亦說一切有為莊嚴。無邊慧。若轉輪王帝釋梵王。無不皆從此大乘出。若已出者。若當出者。雖住轉輪釋梵尊位。不為生死煩惱過失之所染著。能於諸欲一一稱量。既稱量已則便厭捨。於出離道而能了知。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乘此乘者雖受生死。於一切處不為染污。能見過患能知出離。若我於此未說諸法及諸莊嚴。以此乘相。於彼諸法及諸莊嚴亦能了知。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大乘無上乘 此乘不思議 若有乘此乘 彼皆當出離 是大依止處 此乘不思議 無量無邊際 故名為大乘 一切諸眾生 乘於此乘者 此乘無有減 亦復無有增 一切諸眾生 乘於此乘者 安樂而發趣 於中無苦惱 若諸菩薩等 於此乘發趣 直進無他行 身心不疲倦 照明於世間 天人阿修羅 當於此大乘 無上而發趣 映蔽諸緣覺 及以聲聞乘 亦於此大乘 無上而發趣 無來亦無去 無住無前際 後際及中際 無得無所見 三世悉平等 猶若淨虛空 此乘亦如是 遠離諸煩惱 此乘無相待 無障無罣礙 一切悉能救 所向無執著 此乘無有量 亦無一切相 自性不可得 無畏不思議 若有乘此乘 得無所畏者 乃於佛法中 無障無罣礙 以此乘發趣 普明於世間 如日百千光 無時而不照 此乘不可壞 無能映蔽者 無量德資糧 無上而發趣 此乘超世間 出過於三界 遠離諸黑闇 能趣於無漏 此乘唯攝取 一切諸菩薩 其餘眾生類 於中不容受 若有智慧者 無量千劫中 方便勤修習 乃乘於此乘 非諸聲聞眾 及以諸緣覺 一切外道輩 而能乘此乘 若有諸眾生 趣於非道者 斯人尠福德 不堪聞此乘 若有諸眾生 於不思議法 善巧而遊戲 安住於此乘 隨其所建立 殊勝之誓願 住斯正道中 無上而發趣 此乘無邊際 亦無有中際 邊際及中際 一切不可得 以際不可得 此乘無有際 一切際斷故 安樂而發趣 此乘無邊際 無邊是乘際 此乘無量際 無量是乘際 此乘無際斷 無際為際斷 於際不分別 斷亦不可得 乘際無邊際 亦無有中際 亦無無際際 際性無所有 於際無際相 非際為際相 於彼諸際中 際相無所有 非際說際門 此乘已超過 於彼所過量 相應不可得 我說斷常際 有邊無邊際 如是一切際 彼際悉非際 一切際無邊 際相無所有 一切際自性 於中不分別 如是諸際中 以斷於分別 邊際無邊際 一切悉能斷 若有有身見 則說諸際門 執著此諸際 為無依怙者 若無有身見 不著諸際門 不執一切際 為能照明者 一切際非際 諸際非真實 一切際性相 彼皆無所有 不受一切際 於際悉超過 不著諸際門 能斷有身見 若於有身見 不斷不遠離 不被大甲冑 不乘於大乘 以受於諸際 分別諸際相 前際及後際 一切皆分別 若於有身見 一切已能斷 乃被無邊甲 乘於無上乘 不著諸際門 為世智慧者 能於種種際 一切悉超過 由是佛法中 安樂而發趣 菩薩善觀察 能以大慧力 不得少有法 可斷可除滅 常以善方便 善攝於止觀 一相了知故 諸相皆了知 安住於正法 得大法光明 以是法光明 決了彼諸際 不見少有際 若際及非際 於彼可相應 一切無所著 若見苦眾生 慰諭而告言 汝來於此乘 安樂而出離 一切受生處 能作法光明 被甲乘大乘 亦以此開示 此乘此甲冑 於彼勿慳悋 亦令諸眾生 被甲乘大乘 乘此安樂乘 無上而發趣 如是諸菩薩 安住此修行 能於佛法中 以速而發趣 清淨佛國土 攝受諸聲聞 及諸菩薩等 功德莊嚴事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二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二 復次無邊慧。我念往昔修菩薩行時。被如是甲冑。乘如是大乘。超過諸際能滅黑闇能除怖畏。以大精進。乃於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所。聞此菩薩摩訶薩甲冑莊嚴大乘莊嚴。踊躍歡喜觀此法時。於佛世尊恭敬尊重。不作是念。我被如是甲冑我有如是甲冑。我得如是法。我有如是法。我有如是種類之法。我於爾時無有我想。遠離身見。遠離我慢。心無高下亦無分別。為欲攝受一切眾生。護持諸佛如來法藏。成熟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眾生。曾無一念勞倦之心。我於爾時。不捨甲冑乘無邊乘。世世生中能破魔軍。魔諸眷屬退敗消滅。魔之使者怖畏馳散。一切異道諸遮羅迦路伽耶陀波利婆羅遮伽。及此外道相應之輩。我皆降伏為作安隱。一切異論悉已摧殄。一切外道悉已降伏。邪趣眾生令於此乘住眾善軛。為諸眾生開示甲冑甲冑莊嚴。亦為眾生演說如是種類之法。安樂大乘。住此乘者便獲一切安樂資具。所謂有為安樂資具。轉輪聖王安樂資具。帝釋梵王安樂資具。及得無為安樂資具。為諸眾生說此法時。令諸眾生入此法中生聖種性。建大法幢作師子吼。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應被如是大甲冑已。如理觀察而選擇之。當於何法而發趣之。於一切法盡能知見無有分別。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正道如理知故。正道發趣如理見故。如理清淨則不分別非不分別。而於分別不分別中平等知見。若見有法可求可覓。則不平等不住如理清淨知見。以無分別無不分別。於彼分別不分別中。而無執取。以無執取遠離分別及不分別。於此道中無有憐愍。無有施為。亦無增益。亦無取捨。住平正道亦不分別。過現未來遍能了知。一切分別所有隨眠。於一切法得住平等。無顛倒義。乃得名為住斯道者。無邊慧。何等為道及道清淨。所謂說名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能斷薩迦耶見。超過一切見所行境。一切諸見於一切處悉得清淨。而能了知一切分別。若勝分別。若遍分別則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分別。不住邪思斷邪思惟。能見正命。見正命想。見命清淨。住清淨命。如理能見清淨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住於正業。正見語業。於語語者悉能見知。住於正語能淨對治。正精進見善攝精進。住正精進。正見憶念而無有念。亦無作意無所執取。以清淨念住於正念。正見三昧。於三昧中無所依止而能清淨。三昧之見住於正定。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見時。得一切處清淨正見住清淨道。此清淨道為善丈夫之所修行。智者尊重眾聖悅可如來稱讚。非一切魔魔民。魔使。魔天。大眾之所行處。亦非一切愛著外道。依止諍論行見稠林。趣諸非道路伽耶等之所行處。亦非一切愛涅槃者之所行處。何以故。住無為者則於涅槃有所分別。涅槃分別則諸行分別。何以故。涅槃界中超過一切動念分別。尚無無為況有有為。此道能淨一切分別。乃無少有無為分別。寧有一切有為分別。若於聖道有分別者。則不名為住於聖道。若斷一切動念分別。是則名為住於聖道。住無畏道。住安隱道。住安樂道。此道能至無老病死憂苦之處。此道能至無有自性超過性處。此道能至遠離一切性非性處。此道能至無示現相非色相處。此道如空遍一切處。能至無上大宮殿中。如是去者不復退還。便獲若干安隱快樂。彼大宮殿不可示現。無諸事相。無少有為。無少無為。已滅有為已捨無為。不與眾生有為安樂無為安樂。無邊慧。諸有欣樂有為涅槃。彼尚不求有為安樂。況有能於大宮殿者。大宮殿中無有施設。清涼寂靜故名涅槃。滅貪瞋癡。斷諸隨眠。裂愛見網。竭無明流。拔眾毒箭。盡不善法。故名涅槃。遠離一切憍慢病疾眾苦逼惱。故名涅槃。非心意識心所所行。故名涅槃。息諸諍論一切結使乃至法想。故名涅槃。絕諸意樂意樂所求。亦無分別所分別相。故名涅槃。無邊慧。是為大般涅槃體性。涅槃無邊不可宣說。若有所趣則非是道。道亦無言不可宣說。諸菩薩摩訶薩。若以此道趣於涅槃大宮殿時。亦令無量百千眾生住於斯道。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道中而發趣時。無有勞倦。亦無憂惱。隨欲所求。隨欲莊嚴。隨莊嚴處。一一莊嚴。隨攝眾生而為說法。令諸眾生皆得歡喜。何以故。此道無等能淨對治所作究竟。諸佛世尊聲聞緣覺。皆於此道而發趣之不相違背。未到彼地未如其願終不相離。何者為地。謂涅槃地。大宮殿地。譬如虛空不可為喻。唯除虛空以喻虛空。廣大空寂名曰虛空。涅槃宮殿亦復如是為大空寂。無有主宰亦無我所。一切眾生設入其中。無能攝取一毛端量。廣大空寂廣大無量名大涅槃。名大宮殿。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此殊勝道。非諸聲聞緣覺所有。住此道者成就一切功德資糧得不退轉。為諸眾生作大饒益。以殊勝行為大莊嚴。以是道故而發趣之。如彼莊嚴亦非聲聞緣覺所有。諸菩薩摩訶薩住此道時。若作輪王無所顧悋。有大威德神通變現。而能了知世出世間。若作帝釋大梵天王。無所耽著遠離憍慢。樂見諸佛樂聞正法。成熟無量百千諸天。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殊勝道 世間無有上 眾聖及二乘 皆趣於斯道 一切諸菩薩 發趣大菩提 為得道莊嚴 以斯道開示 若於斯道中 已趣今趣者 彼皆以正見 安住於斯道 一切諸菩薩 若住平等見 行於斯道中 安樂而發趣 斯道最殊勝 斯道為無上 如實能誘進 於中無所執 若住於斯道 行於斯道中 一切諸智人 其意不傾動 不說於斯道 少有傾動者 由是無所動 於動常遠離 我說於斯道 無動無施為 亦無有增益 斯道故無上 一切諸菩薩 善住於斯道 斯道無有愛 亦復無有憎 斯道非過去 斯道非未來 彼際不分別 如是而修習 斯道無煩惱 斯道無分別 於義不乖違 如是而安住 住於最勝道 無住為安住 住於斯道者 能獲清淨性 我說八支道 眾聖之所行 住於斯道者 菩提不難得 菩薩依怙者 如是住斯道 能得道清淨 一一而進趣 斯之最上道 善士所修行 如來所稱讚 此智為無上 魔及魔軍眾 魔之所攝者 外道餘眾生 非其所行處 分別涅槃者 不住斯勝道 愚為分別害 不能趣涅槃 超過分別者 無想無分別 於斯大道中 以是而發趣 眾聖之勝道 愚夫皆遠離 若行此法者 斯道為無上 斯之最勝道 能至無上處 其中無衰惱 無畏無災難 斯之無上道 無色無形相 不可以色相 而能示現者 斯之安隱道 正直無所畏 以斯道發趣 究竟大涅槃 斯之最淨道 猶若太虛空 一切無罣礙 常趣於涅槃 若至涅槃者 一往無復退 斯之大涅槃 最上勝安樂 涅槃大宮殿 空寂不可量 故名大涅槃 亦名大宮殿 斯大涅槃中 三毒煩惱滅 若至其中者 無退無受生 涅槃大空寂 猶若太虛空 廣大空寂故 於中無罣礙 涅槃大宮殿 永離苦憂惱 無邊境界處 說名為涅槃 涅槃無數量 數量不可得 寂滅清涼性 設名為涅槃 涅槃無施設 趣道亦無上 無量無分別 分別不可得 我為諸菩薩 開示於斯道 若住斯道者 彼近於涅槃 若住於斯道 世間勝安樂 一切皆當得 說名無畏者 善住於斯道 其心無所染 由是道清淨 說名無畏者 以見平正道 一切能隨覺 一切資具中 一切不貪著 菩薩依怙者 殊勝真實道 饒益諸眾生 勇猛而發趣 若得無上道 最上道莊嚴 令世悉歡喜 斯道而發趣 斯道最殊勝 能令意清淨 隨其所樂求 一切當發趣 若得聖王位 轉輪大軍旅 能捨大王位 出家行學道 若得天帝釋 大梵天王位 於彼無耽著 斯為善順道 世間諸學處 一切能明了 住於斯道中 乃為實語者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道中而發趣時。為欲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一法。所謂不作諸不善法。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於內隨何善法。如理思惟。二者於外隨何善法如理請問。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如事了知諸法。二者了知無事無住無所分別。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於內隨順覺知。二者於外無所執著。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自信無所分別。二者眾生若未有信。我令安住於此道中。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能於所作之業如實知見。二者能於所作之業而無執著。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三法。一者於諸苦取蘊中一一了知。二者於諸無苦取蘊勤求至樂。三者於諸和合法中專修遠離。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三法。一者宣說最上之法語不乖違。隨說法義心無諍論。二者不著一切文字。三者攝取一切諸法。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四法。一者於義正方便事。二者隨義而作相應正方便事。三者順法而作觀察正方便事。四者不起一切執著正方便事。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四法。一者能以堅誓自守如說而行。二者能以六根善巧於道發趣。三者能令意樂清淨。四者能住不放逸行。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以此法行攝取道故。乃可名為隨順道者。觀一切法性空故。無名故。無相故無願故無生故。無作故厭故離故滅故出故。得法光明。觀生盡時。不於無生而起生想。便於爾時超昇離生出過非法。得道清淨獲無生忍。道清淨故過一切想。不住非想滅於道想。離於法想出無明網。以明修習所應得法悉能得之。明所修習得何等法。謂明修習得想受滅。得一切法決定善巧。得隨祕密順於法性。諸菩薩摩訶薩。行此道時。不住於處不為相覆。知一切法同於虛空生如空生。性如空性無有少相而為罣礙。此道清淨不畏災患。被大甲冑不為執縛。乘於大乘無所迷惑。離諸障難猶如虛空。於此道中而發趣之。為諸眾生作大光明。無邊慧。是為諸菩薩摩訶薩殊勝之道。非諸聲聞緣覺所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為攝八正道 演說諸法行 若住此道中 斯為大精進 善法修行者 能於一切時 不作不善法 斯行攝於道 菩薩修習者 於內如理思 於外求請問 斯行攝於道 菩薩觀察者 如事正了知 如理如法住 斯行攝於道 菩薩依怙者 於內隨覺知 於外無所執 斯行攝於道 菩薩無畏者 自信無分別 令他住淨信 斯行攝於道 菩薩思惟者 淨諸所作業 於業無所執 斯行攝於道 菩薩無繫者 常知苦取蘊 求無苦取蘊 斯行攝於道 菩薩善智者 修離和合行 能離於和合 斯行攝於道 菩薩思義者 隨義能了知 演說無違諍 斯行攝於道 菩薩具慧者 不著於文字 攝持一切法 斯行攝於道 菩薩行法者 能與法相應 亦隨義相應 斯行攝於道 菩薩順道者 正住於堅誓 如說而修行 斯行攝於道 菩薩道清淨 善淨於意樂 住法不放逸 斯行攝於道 菩薩一切時 勤修此諸行 身心獲安樂 斯行攝於道 菩薩正念者 住於清淨道 了知一切法 皆空無有相 菩薩觀察者 能令願清淨 亦不住無願 遠離於諸相 菩薩如理觀 理趣悉平等 於諸法不生 無有少疑惑 菩薩妙智者 能觀一切法 厭離寂滅故 明見而發趣 菩薩觀法者 如理見法生 不於生見生 不於盡見盡 菩薩精進者 如是觀察時 出離於非法 超昇正位中 菩薩妙智者 斯道為清淨 速至大安隱 成就無上忍 菩薩妙智者 隨順觀諸法 超過一切想 常住於無想 菩薩妙智者 斯道能淨治 遠離於道想 亦不住法想 菩薩妙智者 斯道淨治故 出於無明網 獲大法光明 菩薩妙智者 能以明修習 教授諸眾生 由是而發趣 菩薩明修習 為得一切法 決定甚深義 善巧大方便 菩薩明修習 方便離諸想 隨順祕密法 能知決定義 菩薩妙智者 以大法光明 能滅於想受 由是而發趣 菩薩妙智者 不住於斯道 不住斯道故 於道而發趣 菩薩無畏者 能知一切法 猶若淨虛空 諸相無所覆 菩薩知諸法 其性同虛空 諸法如空故 清淨而無垢 菩薩如是住 不為相所礙 速為諸眾生 演說而教授 菩薩妙智者 一切道清淨 於道無災患 無礙而發趣 如是清淨道 速往大菩提 能於無為證 平等而發趣 菩薩大甲冑 大乘及大道 如空無罣礙 清淨而發趣 趣斯乘及道 如趣太虛空 遠離於眾相 無相而發趣 大乘平等乘 廣大如虛空 於斯清淨道 此乘當發趣 一切諸菩薩 尊重於斯法 為諸眾生故 勇猛而發趣 若詣大菩提 住斯殊勝道 非諸二乘等 於此能發趣 菩薩正憶念 能令道清淨 以斯清淨道 最上而發趣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如是發趣之時。能以善巧而正了知無量念處。正斷根力。覺分解脫。等持等至。神足止觀。無量功德殊勝莊嚴。為欲降伏諸世間故被大甲冑。出三界故乘於大乘。攝受天人阿修羅故安住斯道。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大甲冑乘於大乘住斯道時。不以慈悲喜捨遍照眾生。於諸眾生不愛如己。如是甲冑大乘大道。而於大地所不堪受。一切眾生不任親近。若以哀愍利益眾生。被大甲冑乘於大乘安住斯道。如是甲冑大乘大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不能行。一切愚夫耽著世間住世間者亦不能見。又諸菩薩摩訶薩。哀愍一切諸眾生故被大甲冑。能以甲冑加持地界水火風界。令此地界而不傾覆。一切眾生不生恐怖。能令水界火界風界。隨彼所應作所應作。又諸菩薩摩訶薩。始自初心發趣甲冑。乃至今被斯大甲冑乘此大乘。以清淨道而發趣於一生補處。詣菩提樹坐道場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金剛所成堅固場地。若不加持踊沒傾覆。雖以堅固金剛所成。無堪荷負斯大甲冑大乘大道。又諸菩薩摩訶薩往昔誓願。於諸眾生趣慈悲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共稱讚故。設復金剛大輪圍山。須彌盧山。一切寶山。及餘山王。若不加持亦無堪荷斯大甲冑大乘大道。又諸菩薩摩訶薩本願力故。諸佛如來本願力故。於諸眾生不為惱故。不為害故。不為損故。不為怨故。不為讐故。不凌恃故。不逼迫故。為令眾生獲安樂故。被大甲冑乘於大乘住斯道中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甲冑時。被慧甲冑持慧刀仗。大慧迴向乘迴向乘。起慧光明住光明道。以慧明眼觀察諸法。而發起於一切智智。為欲攝取一切智智。為諸眾生修行般若波羅蜜。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一切皆以慧為先導。慧為修習。慧為攝持。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若干智慧。遍一切處悉能攝持。成就無量諸佛之法。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若干智慧。遍一切處攝一切法。被大甲冑乘於大乘住斯大道。一一皆以慧為先導而發趣之。無邊慧。設有智慧無慧先導。於此道中不能發趣。若有智慧以慧先導。遍一切處隨轉隨行。以慧攝持以慧防禦。爾時乃名被大甲冑乘於大乘住斯大道。以安隱法饒益世間。能開慧眼以眼觀察。慧身朗照放大光明。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是為諸菩薩摩訶薩所被甲冑。甲冑莊嚴所乘大乘。大乘莊嚴所行大道。大道莊嚴。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善丈夫。甲冑莊嚴。大乘莊嚴。大道莊嚴。一切功德種種莊嚴。我若具說。於無量劫不可窮盡。為令汝等而了知故。亦為未來諸善丈夫。甲冑莊嚴。大乘莊嚴。大道莊嚴。無邊功德資糧莊嚴。我今於此略說少分。彼善丈夫若聞我法。亦當被大甲冑乘於大乘住斯大道。功德莊嚴而發趣之。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說一切斷 亦說四念住 一切善方便 斯由不放逸 具足正憶念 法善巧相應 勇進而出離 斯由不放逸 根力菩提分 被甲乘大乘 以此為侍衛 菩薩當發趣 禪定勝解脫 等持及等至 以此為侍衛 菩薩當發趣 大慈悲喜捨 被甲乘大乘 以此為侍衛 菩薩當發趣 成就於止觀 神足及神變 以此為侍衛 菩薩當發趣 無量諸功德 被甲乘大乘 於道無疲倦 菩薩當發趣 精進不放逸 被甲乘大乘 了知彼念處 菩薩當發趣 光明大甲冑 降伏諸世間 被斯甲冑已 乃名為智者 正趣一切智 出過三界中 乘斯大乘已 乃名為智者 大道清淨道 映蔽諸世間 天人阿修羅 乃名遍聞者 如是諸菩薩 普為諸眾生 能於一切時 精進被甲冑 菩薩不修習 大慈及大悲 大喜大捨等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於彼諸眾生 知時饒益事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於彼諸眾生 愛之如己者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以慈乘大乘 諸山及大海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慈念諸眾生 乘於此大乘 眾生不親近 若被斯甲冑 慈光不照明 於彼大甲冑 眾生不親近 若被斯甲冑 功德海無邊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負 攝取眾生故 普照以慈光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負 攝取眾生故 成就大菩提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負 不譏惱眾生 被斯大甲冑 大乘而出離 斯名為智者 善巧大方便 一切悉加持 無上而出離 斯名為智者 由是此大地 不沒亦不傾 水火風界等 能作所應作 然諸大菩薩 被甲乃無邊 乘於此大乘 以道而發趣 成就一生處 至於最後身 往詣樹王下 坐于堅固地 於此道場處 安住如金剛 身心不疲倦 現證一切智 菩薩無畏者 若不以加持 彼地當傾覆 壞已無復成 一切大地界 若不以加持 假使金剛成 無不傾覆者 菩薩於往昔 大誓願莊嚴 於諸眾生所 已起大慈念 現在十方界 諸佛剎土中 遍知兩足尊 一切皆護念 設復餘石山 須彌盧寶山 金剛輪圍山 堅固嶷然住 菩薩智慧者 若不以加持 於斯大甲冑 不堪為荷負 諸佛諸菩薩 神力所加持 眾生及大地 堪近堪荷負 被斯大甲冑 不為惱眾生 甲冑無有上 以乘當發趣 被斯大甲冑 不為害眾生 甲冑不思議 以乘當發趣 被斯大甲冑 不為讎眾生 為除眾生病 以乘當發趣 具足殊勝道 無上最淨治 不惱不讎怨 不害正安住 被慧大甲冑 乘慧迴向乘 甲冑不可壞 迴向無過上 菩薩依怙者 住道慧光明 以慧觀諸法 無上而發趣 菩薩殊勝道 甲冑及大乘 斯由慧光起 是故心清淨 乘諸波羅蜜 趣佛大菩提 慧攝慧清淨 以慧為先導 一切波羅蜜 以此慧為先 慧攝慧清淨 能授無上智 菩薩不思議 能起慧光明 能然大慧燈 安樂而發趣 起慧光明故 慧眼由是開 於佛無上智 明見而發趣 菩薩勇猛者 甲冑乃無邊 無邊莊嚴故 名為大甲冑 菩薩大智者 大乘大莊嚴 於佛一切智 無染而發趣 菩薩大智者 大道大莊嚴 殊勝不思議 清淨而發趣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二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三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乃於無邊甲冑境界。無邊大乘境界。無邊大道境界而發趣之。何以故。於一切處能隨入故。諸菩薩摩訶薩。為欲隨入一切法故被大甲冑。為欲隨入一切法故乘於大乘。為欲隨入一切法故住斯大道。於一切法得平等故。而發趣之。然此甲冑。不得少法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遠若近。過現未來。有為無為。住不住者。若此甲冑於一切法不能選擇。不能決了。不能遍知。不能隨入。不能作證。不能超過。不可名為被大甲冑。於一切法。若能選擇。若能決了。若能遍知若能隨入。若能作證。若能超過。乃可名為被大甲冑。又此大乘亦無少法若內若外。乃至迴向一切智智。遍知隨入作證超過。是故此乘名為大乘。法善巧乘。至涅槃乘。無上上乘。無等等乘。又此大道亦無少法若內若外。乃至能於一切諸法。平正大道而發趣之。此平正道無有少法不遍知者。是故此道名無上道。無數量道。無等等道。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大甲冑。遍能隨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遍能清淨一切眾生雜染煩惱。乘於大乘增長眾生一切善根。住斯大道。勸化眾生一切善法。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為一一眾生。一一心行。盡生死際。長時流轉求智慧樂。不捨甲冑而能堅固。被大甲冑。無量甲冑。難思甲冑。清淨甲冑。無邊甲冑。無取甲冑。知眾生想甲冑。知無眾生甲冑。知無我甲冑。知眾生自性甲冑。隨覺眾生自性甲冑。知我自性甲冑。隨覺我自性甲冑。知內自性甲冑。隨覺內自性甲冑。知外自性甲冑。隨覺外自性甲冑。知內外自性甲冑。隨覺內外自性甲冑。知一切法自性甲冑。隨覺諸法自性甲冑。知一切法無所得甲冑。知一切法自性無所得甲冑。了知一切諸法甲冑。無邊甲冑。無中甲冑。無中邊甲冑。非過去甲冑。非未來甲冑。非現在甲冑。無作甲冑。無作者甲冑。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甲冑。亦無所被。亦不隨覺。亦不決了。亦不出離。亦不現證。無甲冑故而被甲冑。不隨覺故而能隨覺。不決了故而能決了。不出離故而能出離。不現證故而能現證。無所乘故而乘大乘。不於大乘而有施設。無所施設而為施設。然於大乘無少施設。若有施設則非施設。於彼施設不可得故。不可見故。亦無有乘以乘安住。以無所得而住大乘遠離趣向。不至究竟。不到涅槃。不可得故非道為道。於道發趣以平正故。此平正道無所施設。誰為施設何處施設從何施設。亦無有作亦無作者。亦非和合非不和合。一切厭離一切不求。何以故。此平正道與一切法不異不同。不相應故。不起法想。離一切法無垢無淨。法性亦爾無垢無淨。是故此道名無染道。以不可趣而為進趣。以不可攝而為攝取。此道甚深。無生無起無出無作無得無行無處無住無障無事。於一切事而能顯了。於一切事而無差別。不隨事轉以無事故。至無上處。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甲冑此乘此道。應如是知。然此甲冑此乘此道。無所可見。無所可知。不可得故。誰為被甲。誰乘此乘。誰行此道。亦不可見。亦不可知。亦不可得。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聞斯法已。不驚不怖讀誦宣說。於法理趣無所乖違。隨順修行而生愛樂入於勝解。為斯法故應勤精進。若於斯法決定理趣。善巧方便有堪能者。被此甲冑。乘於此乘。行於此道。於此深法無所得故。而發趣之盡生死岸。為正覺者。能以無邊功德莊嚴。出現世間。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中應生愛樂起大精進而無放逸。若有眾生。於此深法纔生愛樂。我說彼人得大饒益。況能精勤不為放逸。戒行清淨而發趣者。無邊慧。汝觀斯法若干廣大。若干殊勝。若干清淨。我於此法慇懃稱讚。欲令眾生而生愛樂。當得長夜利益安樂。為厭離故。寂滅故。遍知故。無邊慧。汝當復觀斯法。能授世間出世間具足安樂。諸有若干匱乏眾生。於此深法而退失故。遠離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具足豐饒安樂。無邊慧。汝當復觀如來現前此深法寶若干豐饒若干易得。汝今於此甚深之法應勤修習。諸有愚夫。於我演說此法寶時尚不欲聞。況能受持如來現前法寶豐饒。不樂聽聞。不欲諮問。若於末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佛及法寶及持法者三不現前。何能欲聞愛樂諮問。無邊慧。然於後時。若為如來善加持者。此深法寶亦令可得。無邊慧。彼怖畏時此深法寶實無損減亦無滅盡。但於此法無聽聞者。無受持者。唯除我前渴仰聽聞被甲冑者。當於彼時乃能愛樂聽受斯法。彼時眾生聞此法已能生淨信。我說彼人當得成就斯廣大法。況於今時於此法中。能生淨信勤修行者。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無上甲冑無量甲冑大甲冑時。應作是念。我為一切匱乏眾生。所謂乏於戒者。乏於聞者。乏於慧者。乏解脫者。乏於解脫知見者。以此大法而豐足之。由是大法豐足之故。一切匱乏皆令捨離。戒財聞財。慧財解脫財。解脫知見財。皆令富饒。貪瞋癡火皆令息滅。一切眾病皆令除愈。無上良藥皆令服之。服斯藥故眾病消除。獲大安樂永離有餘。證清涼性無上涅槃。無復有餘思惟觀察。不求一切有為無為。何以故。以此涅槃最上安樂。一切所求更無餘故。所求永息已滅盡故。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於如是大甲冑已。又為哀愍攝取一切諸眾生故乘此大乘。此大乘者。過去諸佛已乘出離。未來諸佛當乘出離。現在諸佛今乘出離。無有去者。亦無有乘。亦無出離。何以故。以空無相無願無生無作者故。非已出離。非今出離。非當出離。乘此乘者如是出離。為善出離而無執著。於一切法。非有和合。非無和合。無來無去。此乘此道而出離時。亦非和合。無來無去此乘此道。於大甲冑而出離時。亦非和合。非不和合。無來無去。不可得故。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以此甲冑此乘此道而發趣之。又此甲冑此乘此道而發趣時。不作是念。若凡夫法。若聲聞法若緣覺法。若諸佛法。彼法於我若遠若近。亦不作念。若空無相無願無生無作。彼法於我若遠若近。亦不作念。若厭若離若滅。乃至大般涅槃。彼法於我若遠若近。無邊慧。此大甲冑此乘此道。一切菩薩。一切聲聞。一切緣覺。一切眾生。所不能動。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佛世尊於此甲冑此乘此道。得不動已而般涅槃。何以故。一切諸法不可動故。一切法性法性之相。相遠離故。相清淨故。遍清淨故。不可以相而為觀察。為勝觀察。為遍觀察。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而為觀察。為勝觀察。為遍觀察。一切諸法無性無相。不可顯示。不可言說。是為諸法真實性相。無邊慧。如此甲冑此乘此道。真實之相不可顯示。不可言說亦復如是。為令眾生當了知故。增長一切法光明故。於此甲冑此乘此道。假以施設而略說之。汝今若欲於此甲冑此乘此道隨義行者。勿以施設勿以顯示。勿以言說。應隨義行。隨義行者無少應行無少隨行。若於非義不應隨行。若於是義則應隨行。隨義行時不隨聲行。不隨字行。不隨語行。不隨行者。不隨彼轉。何者為義。謂祕密說。於祕密說應隨覺了。應以信行。以信行者。於是義中無所分別。於無分別乃應隨行。應隨行者乃為不行亦不隨行。何以故。於是義中無少有行。無少隨行。無少遍行。遠離行故。不應隨行。不隨菩提相應而行。不隨流轉相應而行。於彼相應及不相應。皆非作意。皆非正念。念清淨故。故不應行。 無邊慧。於是義中。汝應隨行勿異有行。若異隨行則為妄失。隨逐音聲。隨逐文字。隨逐語言。於彼語言不能捨離。遍知音聲。超過文字。隨覺語言。則不隨行。則不流轉。於是義中。如是隨行。如是隨入則無少行。行止息故。無邊慧。於義行時。勿復以行而行於義。若不以行而行於義。則為不來不復退還。若得不來不復退還。於此甲冑此乘此道。隨順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作大饒益。無邊慧。若於此法如是說者。隨義行者能隨入者心不顛倒。無有疑惑成就勝解。於此甲冑此乘此道若未攝取。能攝取之速當發趣。若有未被斯甲冑者則能速被。若有未乘於此乘者。則能速乘。若有未住於此道者。則能速住。無邊慧。彼諸眾生當攝廣大福德資糧。為佛世尊之所護念。於法無違與僧同行。無邊慧。汝已攝取無量善根。於後末世當以此法攝諸眾生。為諸眾生荷負重擔。所獲福德其量難說。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無畏者 如是被甲時 為利諸眾生 乃被無邊甲 眾生若貧乏 弊苦無法財 無戒無多聞 無慧無解脫 被此無邊甲 令法致豐饒 以法豐饒故 一切獲安樂 為捨諸貧苦 演說無上法 聞者皆離塵 住斯安樂道 戒蘊備充足 多聞如大海 便得最上慧 由斯能斷縛 解脫遍照明 解脫正知見 若能現證者 一切獲安樂 貪瞋癡大火 恒燒遍熾然 眾生由是苦 彼火我令滅 授諸眾生藥 一切病皆除 若病消除已 得至涅槃界 永捨一切餘 趣於安樂處 從彼安樂中 無有退還者 一切有為樂 於彼不復求 無上大安樂 於彼皆當證 以無戲論法 成熟諸眾生 究竟大安樂 一切皆當得 如是發趣者 一往不復還 出過於發趣 常得勝安樂 於大安樂中 樂欲不樂欲 發趣無發趣 一切皆當斷 如是被甲已 當乘於此乘 為愍諸眾生 一切皆攝取 過去正遍知 此乘已出離 未來正遍知 此乘當出離 現在佛世尊 此乘今出離 故於此大乘 無不皆乘者 一切諸最勝 世間大依怙 以此乘出離 不起於乘想 非乘以為乘 非道以為道 非出以為出 出離故無上 此乘出離時 曾無少出離 以空無有相 無願無作故 非乘非出離 乃名為大乘 一切悉平等 由是而發趣 此乘無和合 亦無不和合 發趣無上道 現證大安樂 此乘無相應 亦無不相應 無處無所依 由是而發趣 此道無有來 此道亦無去 行斯正道者 寂靜而發趣 我說於此道 此乘此甲冑 於法無所依 寂靜最無上 一切凡夫法 一切聲聞法 一切緣覺法 一切不可得 於佛一切法 離垢無上法 不遠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於空無相法 無願無作法 不遠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於厭離滅法 涅槃寂靜法 不遠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此乘此甲冑 此道無所取 無上不可動 畢竟不可得 一切法自性 真實希有相 不可以施設 諸法性空故 此乘此甲冑 此道無顯示 如諸法自性 彼性亦如是 一切諸法中 相性不可得 於無相性法 我略為開示 一切諸法中 一切自性相 於我如是說 畢竟無所有 此乘及此道 甲冑自性相 於彼求言說 畢竟亦非有 言說非有故 是為希有相 於彼言說中 語相亦非有 諸法不可量 無勝無邊量 一切不可測 是故法無上 此乘此甲冑 此道亦如是 於彼無相中 如是應隨入 為令諸眾生 遍知勤修習 速逮法光明 故我如是說 諸法無語言 一切不可說 於彼諸法中 一切應隨入 以法無言故 於彼應隨行 行無少有行 一切法無行 無求而樂求 無行而隨行 如是隨行者 於義不觀察 汝今於實義 一切應隨行 音聲及語言 於彼勿隨轉 音聲語言中 若得不隨轉 於義乃隨行 是為求義者 何者名為義 應知祕密說 以信無分別 是義乃隨行 明了如是義 能於祕密說 無執無所著 不行不隨轉 若有隨行者 彼則隨執著 若無隨行者 一切不隨轉 由是正憶念 遠離於隨轉 菩提及生死 二俱不相應 於彼亦無念 無念為正念 於念清淨故 說為清淨者 若異此修行 遠離無上法 汝應於是義 如說而修習 若隨語言者 是則隨音聲 於彼不超過 同於世間法 音聲及文字 不應隨彼轉 應知真實義 無行以隨行 實義無音聲 亦無有文字 超過語言故 乃名為實義 是義應隨行 隨行無所有 以行止息故 乃名為實義 於真實義中 不行以為行 斯則不退轉 不捨於甲冑 隨順大甲冑 大乘及大道 趣於安樂處 利益諸眾生 此諸安隱法 我今為汝說 汝當隨義行 能斷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 乘已當發趣 速詣大菩提 現證無上覺 於此最上乘 不乘為速乘 於道於甲冑 其義亦如是 於此無上法 精勤修習者 彼諸眾生等 為佛之護念 於後怖畏時 汝當開此法 廣為諸眾生 而作利益者 於後怖畏時 若能開此法 所生無上福 其數不可量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所被甲冑名曰大勝。亦名無邊勝。亦名大莊嚴。所乘之乘名曰大商。亦名無邊光。亦名妙莊嚴。所行之道名曰無量莊嚴資糧。亦名無量方便資糧。以是道故。諸善丈夫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無邊慧。乃往古昔過無量劫。復倍是數有佛出世。號栴檀香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電光國名光明。時彼剎土地平如掌。無諸雜穢瓦礫荊棘。黃金白銀而為沙聚。行列國界覩者欣悅。時四天下其洲皆廣二億由旬。一一洲中復有四萬八千大城。其城一一廣十由旬長二十由旬。垣牆周迴嚴麗峻極。一一城有八俱胝人止住其中。十千聚落一千園苑。圍遶莊嚴。而此國界。復有種種花樹果樹香樹衣樹上味之樹及金剛樹間錯莊飾。池沼泉流涯岸端直。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雜色輝映靡不周遍。彼栴檀香光明如來。壽六十八俱胝那由他歲。復有六十俱胝那由他諸聲聞眾以為眷屬。彼時人民顏貌端正安隱快樂。薄貪瞋癡易可開示。以少勸化而能遍知諸法性相。無邊慧。復於彼時有轉輪王。名一切義成。七寶具足四天歸化。彼閻浮洲有一大城。其城縱廣四十由旬。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宮城之內廣五由旬。間以七寶而為莊飾。妙多羅樹垂諸鈴鐸。真金羅網彌覆其上。王之正殿純紺琉璃。廣一由旬四面千柱。其殿之上復有千樓。高峻嚴麗眾寶裝飾。於其殿前有大香池周環澄澈。其傍復有十六香光小池。七寶所成布列圍繞。一一池間流渠激注。出妙音聲如奏眾樂。一一小池有八階道。香光大池三十二道。一一階道純金所成。寶樹行列寶網彌覆。上妙香氣遍滿城中。故號彼池名曰香光。 無邊慧。彼轉輪王有四夫人。一名無邊音。二名賢善音。三名眾妙音。四名鵝王音。一一夫人各有二子。一名不空勝。二名賢勝。三名龍勝。四名勝音。五名妙音。六名梵音。七名勝雲。八名雲音。婇女六億諸子十千。爾時彼王於內宮中。與其眷屬娛樂嬉戲。忽於空中見一如來妙色之身。時彼如來即告王言。大王應被無上甲冑乘無上乘。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授諸眾生智慧之藥。勿得貪著人天五欲。此大甲冑而能攝受無上安樂。此無上乘而能誘入無上園苑。入此中者不復退還。一切人天種種諸欲。皆是無常變壞之法。勢不久住須臾磨滅。無邊慧。爾時一切義成大王。聞此說已於彼如來而白言曰。其誰能示斯大甲冑如彼甲冑。而嚴被之。其誰能示斯之大乘。如彼大乘而乘御之。其誰能示斯之大道如彼大道而發趣之。時彼如來告一切義成大王言。大王當知。有栴檀香光明如來。王應詣彼。當為大王演說斯法。被大甲冑。乘於大乘。趣於大道。時彼如來如是說已欻然不現。 無邊慧。爾時一切義成大王。覩斯事已悚慄毛竪發希有心便生怖畏。不樂人天種種欲樂。厭捨一切諸行有為。求大甲冑大乘大道。即與八子及四夫人并餘諸子婇女侍從俱。往詣彼栴檀香光明如來所。既到彼已與其眷屬恭敬作禮稽首佛足。即以一百檀盧那七寶雜花。散於如來應正遍知。復以無量支婆羅。奉獻如來及聲聞眾。復以一切安樂資具。滿十千歲而供養之。從是以後棄捨王位與其眷屬。於栴檀香光明如來法中出家。無邊慧。時彼栴檀香光明如來。知一切義成比丘及其眷屬至樂之心。便為開示甲冑莊嚴大乘莊嚴。彼既聞已發堅固心。為深法故盡其軀命。端坐思惟精勤無退。常近如來。而於世間一切諸欲得無動念。 無邊慧。時彼如來。問一切義成比丘言。善男子。汝於今時被大甲冑乘於大乘發趣道耶。以是道故而能成就一切智智無等等智。汝當如理精勤修習。彼一切義成比丘白栴檀香光明如來言。世尊。我於今時乃不見有名甲冑法。亦不見有能被甲冑者。亦不見有被甲所從。亦不見有被甲之處。世尊。我不見有名乘之法。亦不見有乘大乘者。亦不見有乘之所從。亦不見有乘大乘處。世尊。我不見有名道之法。亦復不見由此道故已發趣者。今發趣者。亦不見有道之所從。亦不見有道之處所。世尊。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遠若近若去來今無得無見。如我今者作是觀時。實無少法而可親近而可證者。若我無證。世尊。寧當而問我言。被大甲冑乘於大乘發趣道耶。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如我等比於法修行。唯有如來乃能了知。非諸聲聞緣覺境界。無邊慧。彼一切義成比丘於如來前作是說時。與其眷屬便得菩薩無生法忍。得法忍故皆不退轉。爾時栴檀香光明如來悉為授記。過五百阿僧祇劫。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聞授記歡喜踊躍。上昇虛空高七多羅。即以偈頌讚如來曰。 無量大名稱 挺特如山王 世尊一切智 能演諸功德 佛眼悉明見 猶如日照臨 尊嚴大會中 我禮如來足 無量德資糧 佛智已圓滿 我等亦當得 世尊無上智 無上大光明 普照於人天 開示諸法藏 無邊功德海 智慧常無失 正覺離煩惱 慧光大精進 我禮深功德 大龍大莊嚴 眾相以嚴身 安住如須彌 御眾無倫匹 能為世導師 映蔽人天眾 演說無所畏 我禮勝丈夫 世尊大牟尼 無邊功德海 能開我法眼 令我被甲冑 然我一切時 為乘大乘者 常於此勝道 發趣更無餘 牟尼勇猛尊 覺知一切法 世無有過者 我等咸歸命 無邊慧。彼栴檀香光明如來應正遍知說此法時。成熟無量無數眾生。一切義成比丘從是已後。與其眷屬供養承事無量無數諸佛世尊。過五百阿僧祇劫。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超無邊境界王如來。彼佛剎土。所有功德廣長之相。亦如栴檀香光明如來應正遍知光明世界無有異也。諸聲聞眾其數無量。王之夫人諸子眷屬。亦過五百阿僧祇劫。皆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大甲冑乘於大乘。於此道中。持大法炬作大法明。放大法光建大法幢。擊大法鼓乘大法船。以攝大法而發趣之。善丈夫戲而遊戲之。霔以法雨潤於眾生。皆令歡喜。精勤勇進。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住此道時得法光明。以光明故能見一切諸法緣起。自性本空。自性無相。自性無起。不於色中而見於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於識中而見於識。異識緣起。了知識相自性本空。自性無相。自性無起。但屬眾緣見緣和合。眾緣亦空無相無起。作是見時。不於眼中而見於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不於意中而見於意。異意緣起。了知意相自性本空。自性無相。自性無起。乃至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無有作者。無有受者。不於少法見有少法。異緣而起屬眾因緣。自性無相。自性無起。緣性亦空無相無起。無邊慧。是為諸菩薩摩訶薩。住此道觀察緣起。作是觀已能以智慧。於緣起中證真實際。以斯一切法光明故。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乃至一切諸佛之法。速得圓滿。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無畏者 如是能安住 作大法光明 妙智而發趣 建于大法幢 此幢無有上 一切佛法中 正念而發趣 智慧善遊戲 法施諸眾生 霔於大法雨 無畏而發趣 以法潤眾生 皆令得歡喜 以是諸菩薩 妙善而發趣 如是諸菩薩 得大法光明 能於正法中 勇猛善安住 由是法光明 了知一切法 以眾緣故起 一切無堅實 諸法自性空 自性無有相 自性無有生 自性無有體 諸法以眾緣 和合而共起 眾緣和合故 自性無所有 菩薩能觀察 了眾緣亦空 眾緣自性空 自性無有相 亦無有生起 亦非有所作 如是觀察者 於法勤修習 諸起無體故 眾緣亦非緣 如是如理觀 能知一切法 觀諸色受想 行識亦如是 皆以眾因緣 由斯諸蘊起 諸蘊無有實 自性本來空 性空故無相 一切無所起 諸蘊遠離相 離相則無生 無生則無滅 諸蘊如是相 無相妄有相 彼相從何有 諸法無體故 斯蘊亦無性 界處亦如是 一切從緣起 自性本來空 無相無有體 一切諸法中 法體不可得 了知一切法 名義思惟者 欲色無色界 一切從緣起 自性本來空 無相亦無體 觀此能觀智 何能知彼境 此智及彼境 自性常遠離 所起及眾緣 此二俱無作 能作如是知 斯為真實相 無相以相說 菩薩由斯入 而亦不分別 若相及無相 如斯善智者 能見真實相 於諸法界中 不作少法相 若法及法界 此二俱無相 諸法遠離相 說名為法界 說名法界者 無界無非界 雖名為法界 然實不可得 思惟此義時 不念不可得 離諸分別故 獲大法光明 諸法無性故 光明亦無性 由斯觀察故 復得法光明 不見能觀智 斯見亦不見 見法虛妄故 說此名為觀 光明不思議 無邊無有量 見諸法皆空 說名不分別 若法有諸相 常無證入者 聞斯淨法音 應生大歡喜 若法無有生 常無分別者 聞斯淨法音 寂然獲安樂 若後末世時 聞斯無上法 應說彼眾生 久集諸功德 若後末世時 聞斯無上法 當於此法中 以速而發趣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三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四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四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一切法時。便於諸法得法光明。不於空中而見於空。亦不離空而見於空。不見少法與空相應。若不相應。不以空空。不見於空。不見不空。亦不以見觀一切法。作是見時。不於無相而見無相。不異無相而見無相。亦無少法而與無相若相應若不相應。不於無相以無相見。不於有相以有相見。非有相見非無相見。無生無作亦復如是。不於盡中而見於盡。亦不異盡而見於盡。不見少法與盡相應若不相應。亦不於盡而以盡見。亦不於盡以無盡見。亦非盡見非無盡見。諸菩薩摩訶薩作是見時。無有少法若可得見不可得見。若可顯了不可顯了。若可趣入不可趣入。若可覺知不可覺知。無邊慧。是為菩薩摩訶薩安住斯道大法光明。法光明故見一切法悉無有邊。於邊於中亦無所執。無所執故於佛法中而發趣之。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於空見空 不異空見空 能作如是見 說名為見空 不住於少法 亦不見少法 於彼空相應 及以不相應 空以自性空 於空無所取 以無所取故 能知一切法 於見無所取 於觀無所執 能知見與觀 此二俱不受 於見悉清淨 於觀不可得 如是觀諸法 畢竟無所執 不以無相見 不以無相觀 亦不於無相 而作無相觀 無相無所顯 無願不可得 無有少法體 而可修習者 不念於無相 亦不念無願 如是無分別 顯了相無相 不趣於無相 亦不入無相 無趣無所入 顯了平等住 智人不見相 亦不見無相 不見不思惟 一切無顯了 若人常思惟 無思無顯了 於思及顯了 平等平等住 如是於無相 無作亦復然 雖顯無所顯 思惟了知故 無生亦如是 曾無少法生 自性無所有 顯了而無體 若生若無生 有作及無作 亦無少所執 智者不分別 念慧無所動 顯了無思擇 有體及無體 平等離諸性 不於盡見盡 亦不見無盡 顯了無所見 盡智無過上 若盡若無盡 二俱不分別 以無分別故 無念平等住 於盡無盡見 亦無無盡見 如是見盡時 不執盡無盡 若於盡無盡 一切無所執 以無所執故 盡智當顯了 盡智之境界 無畏之所得 顯了斯法故 菩薩善安住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勝慧。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為欲攝取諸法智故。起於修行乃能得此大法光明。於法光明無少可見。法光明故了一切法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若順若逆。若有戲論。若無戲論。世尊。此法光明。豈諸菩薩摩訶薩無修行而當得耶。 爾時世尊。告勝慧菩薩摩訶薩言。勝慧。諸菩薩摩訶薩無少修行。無勝修行。不隨修行。不遍修行。能得無邊大法光明。諸菩薩摩訶薩。尚不可得不可見耳。況菩薩行而當可得當可見乎。如何乃見。若干劫行能得無邊大法光明。諸菩薩摩訶薩。一切行息所行清淨得法光明。法光明行非數量行。非隨相行。從何施設一切諸行。然所修行非施設行而亦不離。勝慧。諸菩薩摩訶薩住此行時。捨一切行無所執取。具斯行者非數量行。非隨相行。無相無行乃能得此大法光明。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無所行 而亦無有行 得無有行者 無畏而發趣 未曾有勝行 亦無有遍行 無行無勝行 平等而發趣 此行無示現 示無有諸相 無相無行者 斯為行之相 菩薩無相行 不住於諸事 無行無所住 智者乃成就 無行則無動 斯行為無上 能行不動行 勇進而發趣 菩薩不可得 行亦不可見 亦不見色身 斯為善順者 無色無形相 故無一切行 於見無所取 斯為無比行 菩薩無上行 不墮於施設 亦無有遷變 於中無所執 行無施設故 乃為無上行 若得如是行 獲大法光明 菩薩所修行 無言無劫量 能以無量劫 顯說於諸行 菩薩行清淨 清淨妙安住 悉捨一切行 曾無攝取者 菩薩恒住捨 守護於諸行 已捨一切行 於捨妙安住 菩薩無邊行 離邊及無邊 彼行無所動 名為無上行 菩薩無相行 斯行為無上 修行此行時 超越諸魔界 菩薩無相行 明了於無相 若相及無相 一切無所依 菩薩住此智 此行善成就 無有少所行 說名不行者 菩薩常清淨 於行無所畏 正念而發趣 斯為善安住 爾時勝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諸善丈夫若干修行乃為甚深。非諸愚夫有相有為所修行者少能行之。世尊。無有少法入此行中。是故此行為善丈夫平等之行。世尊。善丈夫行非諸數量邊際能測。爾時勝慧菩薩摩訶薩。即以偈頌讚如來曰。 大雄正等覺 無上兩足尊 演說甚深行 饒益諸菩薩 世尊妙辯才 其量頗難測 無邊辯才者 最勝大丈夫 法王息譏論 斯由正遍知 乃為諸菩薩 說此無上行 世尊能演說 滅行之方便 於行悉超過 智人當發趣 大龍不思議 無邊智境界 遍知兩足尊 善開斯妙行 世尊所開示 牟尼不動行 此行無能動 故名無比行 大雄大牟尼 往昔所修行 設以多劫行 無人能到者 菩薩聞斯法 雖住於世間 而於諸種智 不久亦當證 我等愍眾生 當於末世中 於此無上法 能為護持者 我等聞斯法 當於末世中 為諸眾生故 能行亦能說 我等以光明 當於末世中 為諸求法者 而興大利益 我等發誓願 當於末世中 為諸眾生故 護持而建立 我等常思念 當於末世中 供養佛法海 願持無上法 我等於法藏 當為勝丈夫 願持此法門 守護令久住 我等於法水 誓願悉能飲 而於此法門 當為守護者 我等聞法已 當於末世中 願為大丈夫 受持佛正法 我等寧失命 不捨無上法 願於此法中 而為持法者 我等持此法 未曾生喜足 渴聞斯甚深 決定契經故 我等於末世 為求諸法者 當演斯正法 能令悉歡喜 法王叵思議 能作大依怙 願垂加護我 念我持法者 爾時世尊。告勝慧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勝慧。汝能於後末世之中。為欲護持此諸法故。被大甲冑。亦如往昔諸菩薩摩訶薩。於最勝所供養承事。種諸善根。久修梵行。被大甲冑。護持諸佛世尊。法者而無異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於後怖畏時 汝當持此法 為利諸眾生 以此法開示 於後末世時 汝持最勝法 若聞斯法者 悉當生愛樂 於後末世時 汝為持法者 我說甚深法 汝當悉受持 祕密修多羅 汝聞當憶念 於斯理趣中 勿復有疑惑 決定甚深義 汝聞當憶念 饒益諸眾生 為持法藏者 以法施一切 普潤諸眾生 聞已令充悅 身心遍歡喜 為諸菩薩道 所行之理趣 及彼修多羅 究竟受持故 汝當能廣度 無量諸眾生 一切世間中 所不能度者 汝持此法故 饒益諸世間 獲勝眾福聚 以是而發趣 我今說此法 汝當悉受持 於後末世中 為諸聰慧說 現在未來世 能持斯法者 則為能受持 千佛之正法 為諸眾生故 護持斯法門 於後末世中 而興大饒益 若能於末世 護持斯法者 彼不於一佛 親近而承事 若能於末世 護持斯法者 彼已多承事 善說斯法者 能於此法中 無有少疑惑 末世護持法 斯為聰慧者 被大無邊甲 敵戰為殊勝 而於末世中 乃能持此法 彼於佛正法 疑網悉已除 聞法無所畏 乃能持此法 是故勝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勤求最勝大功德者。於末世中為深法故。應被甲冑受持讀誦解說其義。 復次勝慧。我念往昔過無量劫。復倍是數。有佛出世。號曰遍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超勝國名離垢。其地平正廣博嚴淨。七寶所成。時彼大洲。廣長延袤七萬由旬。於中復有六萬大城。一一大城。縱廣正等十六由旬。垣牆周匝樓雉嚴飾。門剎殊勝覩者歡悅。妙多羅樹行列圍繞。百千園苑而共莊嚴。諸園苑中。臺座床敷處處嚴設。池沼渠流一一盈滿。涯岸階砌飾以眾寶。周迴平正出入安隱。於其岸邊。沈水栴檀多摩羅等雜香之樹扶踈布列。彼一一城。各有十千俱胝人民止住其中。彼諸眾生悉已成就十善業故。一切皆受如是安樂。時彼如來。始從初劫超二百劫於中出現。是故彼劫名曰超勝。於彼劫中。有五百如來次第出現。一一剎土皆七寶成。其佛滅後正法住世各十千歲。如是五百如來現化於世。多有聲聞菩薩法會。一一法會各有俱胝那由他數無量菩薩。趣一乘道獲無生忍。 時彼劫中有轉輪王名勇猛軍。七寶成就王四天下。於閻浮提有一大城。其城周迴六十由旬。復有八萬俱胝人民止住其中。安隱快樂豐饒熾盛。七重隍塹。七重行樹。七重街道。七重表剎。七重鈴網。一千園苑所共圍遶莊嚴大城。一一園苑縱廣正等二十由旬。其中各有七重垣牆。七重羅網。種種莊嚴。一一微妙眾寶珍玩猶如諸天。各各復有一百池沼。毘琉璃寶以為堤岸。馬瑙雜玉以為階砌。眾華敷榮寶樹行列。於大城中。王之正殿量七由旬。黃金青寶間錯所成。周以寶竿飾以琉璃。摩尼珠網彌覆其上。諸多羅樹暉映莊嚴。二十淵池圍遶縈帶。底布真金覆以金網。雜琉璃寶以為津橋。純妙黃金而為階道。於其池中。優鉢羅華。拘勿頭華。芬陀利花敷榮遍滿。彼轉輪王。二千婇女六萬諸子。與其眷屬於彼園中五欲娛樂。竊作是念。諸欲無常不久變壞。我當決定志求佛法。若聞法已如教修行。令我長夜利益安樂。適思惟已。忽然有天現虛空中。告彼王言。善哉丈夫。今有遍照如來出現於世。演說正法初中後善。王應速詣於彼佛所。當聞正法。令王長夜利益安樂。成就佛法圓滿佛法。王聞天言踊躍歡喜。與其眷屬侍從圍遶。即往遍照如來之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能攝諸法善巧方便。能令梵行速得圓滿。我當修行。如是問已。時彼如來廣為開示。王聞法已。與其眷屬。悉捨安樂資生之具。恭敬供養遍照如來及諸大眾滿二萬歲。於遍照如來法中出家修行正法。以聞法故。於時獲得受法善根。持法善根。說法善根。有所聞法思惟不忘。無量功德精勤修習。乃發誓願。願持如來三時正法。為諸眾生種種宣說。作是願已。於勝超劫諸如來所。一一親近供養承事。彼諸如來現前正法。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受持。教化成熟四萬八千俱胝那由他眾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方便調伏無量眾生。住於聲聞辟支佛乘。彼劫之中最後如來。號曰電光。勇猛軍比丘。聞電光如來說法之時。獲無生忍。電光如來即為授記。汝勇猛軍。於未來世供養無量千佛世尊。受持如來三時正法。利益無量無數眾生。安立百千俱胝那由他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眾生住聲聞乘。如是乃過阿僧祇劫。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無邊精進光明功德超勝王如來。其佛剎土。積集無量清淨功德。安隱豐樂人民充滿。多有聲聞及菩薩眾。其佛壽命至五小劫。滅後正法住一小劫。法教流布天人受持。舍利塔廟遍諸剎土。是故勝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清淨甚深之法。應當尊重受持修習。以法嚴具莊嚴其身。法莊嚴故證得如來金剛所成大那羅延堅固之身。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盡其軀力。而欲破壞堅固之身。乃無有能摧伏之者。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眾中。演法光明亦無有能敵論之者。若有眾生。於此深法受持讀誦精勤修習。隨其意樂生於清淨大族姓家。乃至坐於菩提樹下。名稱具足。世界殊妙不雜異道。尚無梵志遮羅迦名。況有惡見邪求之輩。諸不善法亦甞未聞。寧有習行不善根者。能以足指放大光明。遍照無邊一切世界。一切眾生遇斯光者。皆得安樂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勝慧。若諸菩薩摩訶薩。於我法中勤修行者。當獲如是殊勝功德。我若具說不可窮盡。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若有住斯菩薩道者。勤修如是清淨深法。與空相應。寂靜相應。得法光明。以法光明見一切法自性無異。性無異故所見清淨。見清淨故則無法見。亦無有法。離自性見。法見清淨。亦無清淨。無清淨者。無清淨時。能得清淨智之境界。見諸法界非界非非界界見清淨。遠離諸界種種性想。離性想故。於界理趣祕密言辭而能覺了。亦能遍知諸法非界。以見法界無差別故。不可壞故。不變異故。便獲一切法界理趣善巧方便。以善方便遍能了知法界理趣。以等持力。於諸法界差別理趣隨順能入。住此行時。以一切法善巧方便。於一切法無住無著。無所著故能於一切法界理趣。隨其所應種種開示。等持力故復能出生靜慮解脫等持等至。遊戲神通變一為多變多為一。山石牆壁飛行自在而無罣礙。善巧能知四界和合不住於界。知一切界與空界合。於虛空界無著無繫。以界和合善巧智故。於一切界方便修習。以修習故決了水界。能於水界或令起煙。或令發焰。或復於中煙焰俱熾。乃至無量種種變現。為諸眾生作大饒益。以能安住法界理趣善巧方便而無所動。隨其意樂。隨何佛剎。能於諸有轉胎藏形受化生身。常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彼諸如來。如是名號。如是族姓。如是眾會。如是說法。悉分別知。 爾時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無邊勝。前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住何等法。如佛所說。能得如是最勝功德。爾時世尊告無邊勝菩薩摩訶薩言。無邊勝。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住者。如我所說。能得如是最勝功德。無邊勝。諸菩薩摩訶薩。若住於色受想行識。若住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若住欲界色界無色界。我於此經。則不說有斯諸功德。然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而無所住。不入不出。故我說彼當得無邊大功德海。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無有少法可得可住。亦無少法若入若出。善能安住諸法理趣而無所動。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無住無動。以無動故無高無下。無高下故。遠離於高不住於下。以不住故名善處住。善處住者於無處住。無處住者不住於處。諸菩薩摩訶薩。不於少法若有安立若有積集。無處無住無起無作。何以故。處不可得。以無處故則無分別。無分別故不動處住如法界住。無有處住則無有住。於處無處無所執著名為善住。無邊勝。諸菩薩摩訶薩。於法理趣而安住者。如是安立住於無住。無住處住。見一切法無有分別。住於如是無分別行。以如是行。見一切法而無所動。則與如理而住相應。則與如理不動相應。則與如理不取相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正憶念 於義善思惟 不住諸法中 說名為智者 未曾有少法 可為安立者 以無安立故 無畏而發趣 不立於諸色 亦不立諸受 諸想及諸行 識等亦如是 不住於諸蘊 諸界及諸處 若處若非處 亦常無所住 不住於地界 亦不住水界 火界及風界 亦常無所住 不住於欲界 色界無色界 得無安立故 不住於三界 及以虛空界 於彼無所住 以無有所住 平等而發趣 故無有少法 於中而可住 若得無所住 斯為妙智者 妙智無所住 無住為菩薩 能得如是住 則住法界中 無住相應故 彼常能善住 無住無依止 於法得安住 若得不依止 則常無所動 不入亦不出 平等善安住 於法如是住 斯為勇猛者 一切法無高 一切法無下 如是無所動 法界善安住 安住不動故 便得無上住 不住住相應 斯為勇猛者 不住於住處 於處無所動 成就無住處 而得善安住 若處若非處 一切無所動 住於不動處 乃名為不動 若住不動處 一切無所住 不念處非處 常住無分別 不住於處故 則無有所動 於處無所動 一切得無住 若得不住處 處非處不動 若於處不動 乃善住於處 善住處安住 則住無所住 能見一切法 住法相應住 如是見諸法 種種無所住 無住無安住 善巧於法住 常住於諸法 而無有分別 離諸分別故 斯為不動者 若能住不動 於行無分別 遠離處非處 斯為觀察者 若能觀不動 一切無所動 諸法常平等 如是而發趣 如理住相應 如理而不動 得無動處者 常住於無處 爾時無邊勝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安立諸菩薩摩訶薩。於法理趣。無有繫縛無有解脫。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於法理趣善巧安立。不與少法若相應若不相應。若和合若不和合。若攝取若不攝取。若有所歸若無所歸。若貪離貪。若瞋離瞋。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善巧安立。設有眾生供養恭敬。不生貪愛毀辱逼惱。不生瞋恚。無種種想。離一切法。不見少法。能與少法若相應若不相應。超過相應不相應故。遠離相應不相應想。了知相應不相應想。超過了知不於少法。若進若退。若有所趣若無所趣。而作相應。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無妄念。亦無所取。以善方便不壞法性。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如是住時。能以善巧。宣說一切法界理趣。一切佛法速得圓滿。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無所安立無所住時則見佛法無有安立。無有所住。亦無勝住亦無遍住見佛法住。不傾動故。不流轉故。不變異故。一切法界相應而住。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無住無不住。無勝住無遍住。無處住無非處住。亦無所動。亦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分別。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不見少法。能與少法而為安立。亦不見有一切法處為勝安立。亦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分別。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不見少法若住若去。亦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分別。見一切法如淨虛空。光明顯照遠離煩惱。於一切法光明照故。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得善方便不以安立而觀法界。何以故。不於法界少安立故。譬如虛空及以風界。無有處所。亦無可見。無安立處。無依止處。無可示現。法界亦爾。無可入處。無可見處。無安立處。無依止處。亦無了知。亦無示現。諸菩薩摩訶薩無示現故。與如如界相應而住。無邊慧。一切法界無生無命無老無死無昇無沈無示現界。是為法界。無變異界是為法界。而法界者遍一切處。無邊慧。法界無去亦無去處。無去處故乃名法界相應而住。如如法界。於中無處亦無非處。何以故。如如法界。如如自性無所有故。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聞我此說。則於一切法界理趣。便獲無邊大法光明。以法光明得無生忍。速能圓滿如來十力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為欲成熟一切眾生廣大善根勝資糧故。如來種性無斷絕故。速詣道場轉于法輪。蔽諸魔宮摧伏異論。作善丈夫大師子吼。為諸眾生演說妙法。隨其樂欲。隨其志願。隨其發趣正解脫故。皆令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一切菩薩 不住諸法 於佛法中 無所安立 一切菩薩 無安立故 於佛法中 無畏發趣 一切菩薩 見諸佛法 無住無處 妙善安立 一切菩薩 不住於處 能見諸法 無住無退 一切菩薩 見法無住 不動佛法 不求佛法 一切菩薩 見法不異 不動佛法 亦不推尋 一切菩薩 見法如是 於法善巧 方便而住 一切菩薩 見常平等 不住佛法 亦非不住 常無住處 亦非無處 常不分別 非不分別 種種分別 常無所有 一切菩薩 無住相應 於諸時處 而無所動 一切菩薩 於法理趣 平等住時 名為善住 一切菩薩 於法理趣 不見少法 可平等住 一切菩薩 能見諸法 無有處所 亦不離處 得無所動 亦無親近 一切菩薩 於一切法 理趣善巧 方便安住 住無所住 名為菩薩 一切菩薩 不於少法 若去若來 分別而住 爾時乃住 諸法理趣 一切菩薩 於法理趣 種種安住 能起無邊 大法光明 以法光明 住平等見 見一切法 及法理趣 如淨虛空 如影如像 平等無垢 一切菩薩 於見了知 亦無了知 遠離自性 一切菩薩 如是觀察 於一切法 理趣而住 能於法界 堅固勤修 說名法界 理趣方便 一切菩薩 不住法界 觀諸法界 畢竟非有 一切菩薩 決了法界 見一切法 如虛空風 無有安立 遍一切處 法界亦爾 遍一切處 法界難思 無可示現 於諸智者 不作親近 無示現界 乃為法界 無有住處 名為住者 法界無生 無命無老 無死無沈 亦無出離 法界難思 無來無去 法界非蘊 非界非處 亦不離處 而無所動 法界如如 自性非有 一切菩薩 如是了知 法界難思 得法光明 由是發趣 往詣道場 而於佛法 無有疑惑 不為所動 以法光明 令諸眾生 獲大安樂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能於如是甚深之法。勤修行者。乃得如是大法光明。以此智慧。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四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五 復次無邊慧。我念往昔過二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現世間。號曰月燈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甘露。國名清淨。彼佛世界。頗梨所成。常有光明。遍照其土。若有眾生遇斯光者淨妙端嚴。是故世界名為清淨。無別城邑聚落之名。交道殊妙金繩界飾。諸交道間。一一等量半俱盧舍。一一道間。光明寶柱雜多羅樹。各八十四輝映行列。復有四池堤塘圍遶。七寶臺觀人民止住。覆以鈴網懸諸繒帶。花飾珍玩猶如諸天。彼界眾生寂靜安樂。十善業道悉已成就。顏貌端嚴壽命長遠。薄貪瞋癡易可開悟。以少方便廣知諸法。彼佛壽命千俱胝歲。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一俱胝歲。十會說法。諸聲聞眾住學地者。一一法會各有二十俱胝那由他諸菩薩眾。趣一乘者其數無量。 無邊慧。彼月燈王如來寶菩提樹。周五十由旬高一百由旬。珊瑚為根琉璃為幹。黃金為枝馬瑙為葉。道場縱廣一百由旬基陛周匝欄楯圍遶。妙多羅樹布植行列。金鈴寶網彌覆莊嚴。大菩提座高三由旬。細軟敷具張施其上。妙衣百千間飾垂下。幢幡二十樹列其傍。月燈王佛於此座上。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國界無三惡趣及惡趣名。亦無諸難及諸難名。月燈王佛常於一切諸世界中。化現其身轉于法輪。 無邊慧。彼月燈王如來有二菩薩。一名雲音。二名無邊音。是二菩薩。於彼如來白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立。時彼如來欲令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立。為二菩薩廣說斯法。時諸菩薩摩訶薩聞斯法已。於一切法理趣之中。便獲善巧方便安立。是二菩薩從是已後。於二萬歲。無有睡眠無欲恚惱。不起食想不生臥想。亦無病緣湯藥等想。不樂世間遊觀談戲。於彼如來說法之時。即於法座得無生忍。時彼如來而問之曰。善男子。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汝今求耶。是二菩薩即白佛言。世尊。我尚不見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名。亦復不見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法。況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世尊。我亦不得一切諸法。我亦不得諸法安立。於一切法無住無不住。世尊。我如是見。寧復說言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為求耶為不求耶。世尊。我亦不見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而作求者。亦不見有若內若外若二中間。若一切法。若法理趣善巧方便而安立者。亦不見法若內若外。若二中間。若一切法。若法理趣善巧方便而可安立。世尊。我亦不見乃至少法內外中間。理趣善巧方便安立而可趣向。而可親近。世尊。既無少法而可趣向而可親近。我於其中當何安立。世尊。我亦不見過現未來為安立處。若安立處無所有者。我於何處而可安立。世尊。無安立故。非住相應。非不住相應。無盡相應。無生相應。世尊。我亦不見從誰由誰何處何時。我心意識。若生若滅。當何說言。以心意識。於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 無邊慧。是二菩薩。於如來前如是說時。一千菩薩得無生忍。千俱胝菩薩發菩提心。爾時月燈王如來復告之曰。善男子。汝以無住而住無處。而住於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善男子。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隨順世俗道故。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於如來。不隨世俗。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法無處亦非無處。若處無處皆隨世俗。若隨世俗則於其中無有少法而可生者而可了者。是故善男子。應加精勤速於諸法逮得解脫。是二菩薩。於如來前聞斯法已。飛騰虛空。即以偈頌。讚如來曰。 法王不思議 得未曾有法 遍知兩足尊 佛法無過上 以法無上故 如來世無等 一切法無生 我今獲此忍 我常不分別 若生若無生 如是亦不念 一切無分別 法王大牟尼 功德離言念 願說清淨法 令眾皆歡喜 於佛勝功德 欲知其邊際 設經無量劫 而亦不可得 功德無邊故 最勝無過上 一切法無生 我亦不分別 我於佛法中 未曾有毀壞 不謂眾善根 云何當可得 諸法無示現 無生亦無相 如是無相忍 於此亦皆證 我今所得忍 畢竟無退轉 故於一切智 以此生歡喜 我於如來法 決定不猶豫 亦於一切法 遠離眾疑惑 無上佛法中 我今得此忍 我亦不分別 亦無不分別 無邊慧。是二菩薩說此偈已。於月燈王如來右繞三匝。以天妙花栴檀末香而散佛上。時彼如來即為授記。而告之曰。汝雲音等。過二萬劫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薩。聞如來記踊躍歡喜。諦觀如來入於諸禪遊戲神通。出沒自在煙焰暉發。復為眾生說法開示。令二十四俱胝人天。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薩。乃至盡命勤修梵行。於彼如來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護持。復於爾時。教化成熟四俱胝眾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薩。次第供養親近承事多百千佛。及諸如來三昧正法一一受持。過二萬劫復值寶幢如來。隨轉法輪教化成熟無量眾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寶幢如來剎土清淨。無諸聲聞。唯有一生補處菩薩。寶幢如來將滅度時乃為授記。我滅度後。雲音菩薩次當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日燈王如來。其佛剎土成就莊嚴。積集無量無邊功德。菩薩聲聞大眾圓滿。日燈王如來滅度之後。無邊音菩薩。次當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以此法門無所得故。無言說故不可示現。無生無滅。諸菩薩摩訶薩。當應如理精勤修習。若有菩薩。住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以無所得獲無生忍。圓滿佛法無量功德以為莊嚴。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我曾不說諸菩薩摩訶薩離此法外。別有少法速能成就一切智智。若有於此無生無滅甚深空法勤修行者。速得菩薩法界理趣善巧方便及陀羅尼。具足辯才。無上攝化。諸佛世尊之所稱讚。以法嚴具而莊嚴之。能圓滿施住清淨戒。得清淨忍無上精進無緣禪定。以大智慧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勝中最為殊勝。速得名為一切智者。坐于道場。四大天王持蓋來詣請轉法輪。為諸人天作大光明。皆令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海印三昧勤修行者。見一切法同於法界。如是見時。不於法界見一切法。不於諸法見於法界。精進修習。以一切法諸界和合善巧方便。於一切法諸界和合。無所執著。亦無所動。於一切法諸界和合善巧方便。亦無執著。亦無分別。能於一法和合之中。而見一切諸法和合。能於一切諸法和合。而復見於一法和合。不於一切諸法和合而親近於一法和合。不於一法和合之中親近一切諸法和合。以能了知此一法故。亦能了知一切諸法。以能了知一切法故。於此一法應了知處。亦能了知。不以諸法親近一法。於諸取蘊和合之中。悉能了知。不於取蘊種種性相。若有和合若無和合而生執著。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時。若有諸法以眾因緣和合而生。若有諸法以眾因緣和合而成。於彼諸法悉能了知。若有諸法因緣和合。以種種性相應而起。於彼諸法亦能了知亦無執著。隨順了知一切諸法施設之相。亦能了知若相無相。亦能了知諸界差別諸界種種性相差別。亦能了知以誰為因不以煩惱親近趣向諸緣起法。亦於世間出世間法。不相違背。隨順了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世間相印皆遍了知。以一法門而能了知一切法門。以諸法門復能了知一法之門。不以一切諸法之門。而親近於一法之門。亦復不以一法之門。而親近於諸法之門。如是法門悉能淨治。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中勤修習者。以一理趣言教之門。而能了知一切諸法性同一味。於一切法得勝無諍。如理寂靜不相違背。能於大會讚說斯法。精勤修習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如是修習。若有諍論若無諍論。皆令寂靜如理而住。隨順斷除憍慢放逸。於決定說善能受持。差別名言亦能覺了。法界理趣方便勤修。於諸法門善寂思念。當以何法何法相應。若不相應。能以方便於決定義住清淨念。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門如是住者。以少加行得一切法海印三昧。以此無量法海三昧。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觀一切法 流入法界中 諸法同法界 理趣悉平等 復觀於法界 流入諸法中 法界同諸法 理趣亦平等 不於法界中 觀察一切法 亦不離法界 而見於諸法 不於諸法中 觀察於法界 亦不離諸法 而見於法界 了知種種界 法界種種性 一切法和合 善巧無所住 一切時及處 種種性和合 無住無所依 亦無有所取 和合差別性 分別不分別 於彼二俱無 智者平等見 知一和合故 則知諸和合 知諸和合故 則知一和合 和合不和合 一性差別性 不近不分別 無執無所著 了知一切法 彼法無和合 亦不念和合 無執無所著 了知一切種 彼法施設相 亦不念親近 無執無所著 業及業果報 一切悉能知 於彼不相違 斯為精進者 業及業作者 此二和合相 知彼相無相 斯為精進者 於諸界和合 諸界差別性 知彼常平等 斯為精進者 因果相繫屬 一切悉能知 於彼諸緣法 被甲如理住 能知出世法 於諸世間法 無有少相違 如是平等住 亦知世間法 於諸出世法 亦無少相違 如是平等住 世間所應作 一切諸相印 隨順能觀察 遍知平等住 能以一法門 了知諸法門 亦以諸法門 了知一法門 不以一法門 親近諸法門 不以諸法門 親近一法門 一切法門中 平等遍清淨 於法無異相 斯為觀察者 於諸法言教 而能平等說 常住平等性 斯為觀察者 於諸法言教 如理能知見 便得善相應 斯為方便者 不起於諍論 不作諍因緣 一切不相違 斯為相應者 常起於無諍 無諍得相應 平等不相違 斯為智慧者 於法理趣中 永息諸諍論 被甲如理修 斯為勇猛者 如是遍觀察 純一無違諍 能於法會中 讚說無上法 如是諸菩薩 成就一切法 大海印三昧 斯為正念者 如是勤修習 純一無違諍 息諍論相應 成就此三昧 如理而安住 能知祕密說 知我及我慢 斷慢絕矜高 決定言教中 成就善方便 亦知差別名 斯為有智者 諸法理趣中 如理勤修習 能見諸法門 斯為見法者 如是勤修習 能知一切法 何法共相應 何法不相應 一切諸法中 念業清淨者 能於決定義 而得善方便 一切諸法中 精進思惟者 了知一切法 乃獲此三昧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中勤修習者。復有能攝三昧之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解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有諸菩薩摩訶薩法光明門。而能出生諸法理趣善巧方便。亦能出生一切法印。能入一切法印之門。於一切法所應作者能了能入。於法光明能得能說。以法光明隨順趣入諸法句門。何者名為法光明門而能出生善巧光明。謂能了知異名教門。祕密教門。異名事門。攝取事門。諸差別門。云何於彼而得了知。乃能出生三昧之門。一切法界理趣之門。入於一義。能隨解了諸法光明。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甚深諸法理趣善巧方便。若現修行。若當修行。若現求者。若當求者。聞此法門。以少加行得大光明入諸法門。從此法門復起光明。以是光明隨何法門。隨何所行。應入應行。如其理趣。以三昧力觀諸法門。於三昧門出生智慧。而能了知如實理趣三昧力故。觀法門故。生智慧故。以三昧門了知法界。住善方便。能起一切法門光明。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無邊慧。云何法門。謂阿字印。印一切法。無明所作。行得圓滿。阿字為首。無明止息。無所作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相印門。以??(阿可反)字印印一切法。業異熟果。業所應作。業果和合。了知業果和合緣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業無果。無有和合。無緣印門。以諸行印印一切法。於種種業。業所應作。起一切法智光明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一切諸行善巧印門。以[打-丁+袲](那可反)字印印一切法。以麼字助。施設名言與種種法而作相應。了知[打-丁+袲]麼而相助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合無助無名印門。以無邊印印一切法。一切分別而不可得。離分別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分別印門。以無際印印一切法。際不和合。盡於際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尋無伺無言說印門。以無種種自性之印印一切法。以一自性起作之相。斷除種種自性想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種種自性印門。以欲相應和合之印印一切法。現起有為諸行圓滿。離欲寂靜無和合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盡欲智見無和合印門。無邊慧。是為菩薩摩訶薩印門印一切法。以此印門而應入於一切法中。無邊慧。復有無障礙門無和合門。諸菩薩摩訶薩應隨悟入。云何無障礙門無和合門。謂虛空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著印門。以空閑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二印門。以寂靜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止息印門。以無門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不動印門。以無處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染印門。以性空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得印門。以無相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善巧修習方便印門。以無願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善寂靜願光明印門。以無貪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遍知分別如實印門。以無生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生正智見無生印門。以寂滅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離蘊印門。以盡相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生盡印門。以法界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顯現法界善巧印門。以無念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實無分別平等印門。以離性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遍知一切自性印門。以涅槃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如實寂靜順滅印門。無邊慧。是為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障礙門。不和合門。超過一切斷常見門。無邊際門。前後際門。以厭離故。寂滅故。止息故。清涼故。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一切法印之門隨學隨入。以善修行此諸法門。得一切法海印三昧。此三昧者。如實相應能攝諸法善方便智。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此印門。應善修習住一切法海印三昧。觀一切法。而能出生無量無邊大法光明。無邊慧。譬如大海水乃無量而無有能測其量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終無有能測其量者。又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一切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印一切法悉入諸法海印之中。於此印中。見一切法同於法印。又如大龍及諸龍眾。諸大身眾能有大海。能入大海。於彼大海以為住處。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而於無量百千劫中。善修諸業。乃能入此三昧印門。於彼印門以為住處。為欲證得諸佛法故。善巧圓滿一切智故。成就如是諸法印門。諸菩薩摩訶薩。精勤修學此法門時。則能修學一切法門。見諸法門在此門故。而能發起諸法光明。入於一切法海之中。是故此法名一切法海印三昧。又如大海是大珍寶積集之處。此三昧者亦復如是。是一切法及法善巧積集之處。 無邊慧。若有眾生。為得無上佛之知見。於此三昧。若已求者若當求者。若現求者。彼則能求一切法海圓滿智慧。以是義故。我此法印付囑於汝。汝於末世後五十歲正法滅時。以此法印印諸眾生。為此法印而印之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成就佛法速詣道場。轉無上輪紹隆佛種。隨順住於一切智地。能於無上大般涅槃而般涅槃。令諸天人受持正法。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若欲攝取如是無量殊勝功德。於此深法。精勤愛樂而無放逸。 復次無邊慧。我念往昔過大無量阿僧祇劫。復倍是數。爾時有佛出現世間。號曰超過須彌光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善住國名悅意。時彼劫中眾生壽命不可限量。安隱豐饒住眾善法。是故彼劫名為善住。彼佛國界廣博嚴飾多諸美妙。見者和樂悅意。名香周流普遍。是故彼國名為悅意。時四洲中。三洲等量八萬由旬。一一洲中有二萬城。一一城量各十由旬。唯有閻浮一洲。廣量俱胝由旬。有八萬城。一一城量二十由旬。重樓表剎垣牆周匝。種種衣樹。種種味樹。諸雜花樹。寶多羅樹。而莊嚴之。國界安樂人民充滿。其中復有最大都城周百由旬。二萬園苑而圍遶之。諸園苑中。澄潭泝流處處盈注。華蘂甘實一一榮茂。名香普熏聞者欣悅。鳥獸和鳴其聲雅亮。爾時彼佛。住一園中為眾說法。無邊慧。超過須彌光王如來壽十小劫。滅度之後。正法住世滿一小劫。時彼如來四會說法。一一法會。諸聲聞眾住學地者。各有五百俱胝那由他。諸阿羅漢及菩薩眾。各有五十俱胝那由他。時彼如來有二菩薩。一名勇猛軍。二名勇猛力。是二菩薩。具足神通得無生忍。前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成就菩薩摩訶薩一切諸法海印三昧。時彼如來。以此句門廣為宣說。說此法時。十千菩薩得無生忍。是二菩薩證一切法海印三昧。及證菩薩一切三昧。以證諸法海印三昧。及證菩薩諸三昧故。能於一切佛剎土中。現大神變放大光明。出妙梵音。為諸眾生演說正法。而能成熟八俱胝人。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如來即為授記。過一百劫。皆當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百劫之中於一一劫。供養承事五百如來。於彼如來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受持。為諸眾生作大饒益。一一劫中一心不亂。一一生處皆受化生。一一生中不退三昧。神變說法度諸眾生。過百劫已復值無邊功德如來。供養親近。善能遊戲無量三昧神變解脫。是二菩薩。於彼佛所。一名離憂。二名善住。能隨如來轉于法輪。教化無量無數眾生。令住三乘。時彼如來復為授記。我滅度後。離憂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無邊辯才如來。滅度之後。善住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最勝光明如來。共壽一劫。剎土積集無量功德。是二菩薩。於如來前受斯決已。次第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為一切法海印三昧。應生愛樂起大精進不惜身命。以不放逸而修行之。 時彼眾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慧義。即從坐起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為諸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法智善巧故。及得如來一切智故。說一切法海印三昧。世尊。若得諸法海印三昧。決定當得諸法理趣善巧方便速詣道場。以此無邊功德大海。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見諸佛。勤修正法與僧同行。能消如來最上之供。超過聲聞緣覺之地。 爾時世尊告慧義菩薩摩訶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慧義。諸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則得無量殊勝功德。若住諸法海印三昧。能以諸法海印三昧善巧方便。決定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慧義。譬如須彌山王眾寶所成。出于大海。量高八萬四千由旬。嶷然安住最極光明。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此三昧善發趣故。出于一切法藏大海。映蔽一切世間天人。無上安住最極光明。又如滿月眾星圍遶。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於一切世間天人大眾之中。作大光明。慧義。汝觀斯法。其誰於此不生愛樂。不起精進而為放逸。唯除下劣薄福眾生。若諸眾生有大智慧。而能成就此廣大法。廣大法者具足功德。諸善丈夫之所攝取。如我所說。若能攝此廣大法財。為諸天人之所侍衛。十方諸佛諸大菩薩之所護念。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若於此法勤修學者。能為眾生作大饒益。除一切疑解一切結。捨諸習氣斷諸隨眠。超諸喜愛渡諸有海。永滅黑闇永離驚怖。速以善巧能知一切眾生之心。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放大光明。其光遍照無數世界。映奪一切日月光明。放斯光已復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若能勤修海印三昧。亦當如是現大神變放大光明。大師子吼演說斯法。超過三界作大照明。如我今日而無異也。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加持此法。於後末世。若有眾生聞斯法名。當獲無量無邊功德。 爾時世尊。為欲加持此法門故。又放光明。復以一指。遍動三千大千世界。令諸眾生得大安樂。于時會中。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如是眾等。散天妙花及天妙衣。天諸妓樂俱時而作。無量諸天手執天衣。搖裔翩翻滿虛空中。同聲唱言。奇哉奇哉。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若有受持此深法者。當知堪受一切眾生恭敬作禮。 爾時世尊復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後末世時薄福眾生。不得聞此甲冑莊嚴三昧莊嚴。若諸眾生有善方便攝大資糧。於後末世乃聞斯法。若於斯法勤修行者。則為三世諸佛世尊之所攝受。無邊慧。於後末世大怖畏時。我此法門付囑汝等。我於無數俱胝那由他劫。積集無上諸法寶藏。具足功德無邊安樂汝今皆得。一切苦蘊汝今皆捨。汝以無邊功德大海。而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與五百菩薩摩訶薩及諸居士賢護商主等。而為上首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隨力能當持如來大菩提法。於後末世。為諸眾生作大饒益。爾時諸菩薩摩訶薩。各從坐起。以諸雜花散於如來。脫身妙衣持以供養作如是言。世尊。以此善根。我皆迴向一切眾生。願諸眾生悉得圓滿菩提分法。成就如來一切法智。於後末世一切眾生所有善根願皆成就。爾時世尊。為令一切菩薩摩訶薩生歡喜故。而說偈言。 為諸眾生故 當興大饒益 持我菩提法 法王師子吼 於後末世中 若諸求法者 聞斯廣大法 一切獲安樂 如我之所說 若有見此乘 聞斯契經法 得隨其所樂 若有智慧者 修習善方便 聞斯最上法 身心大歡喜 若在於此會 現前見我說 得聞斯法已 善能愛樂者 於後末世中 生汝大福聚 無數無有量 廣大無邊際 於後末世中 若能受持此 法王所說法 為佛之攝受 於後末世中 持我菩提法 則為無量佛 最後持法者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無量菩薩得無生忍。無量眾生成熟善根。無邊慧菩薩摩訶薩。及諸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五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 梁三藏法師曼陀羅譯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二千人。從無量佛土而來集會。復有三萬二千天子悉向大乘。時大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文殊師利童子及寶上天子。爾時寶上天子作是思惟。若今世尊告文殊師利演說於法。若告已說。令諸魔宮皆悉闇蔽無復威德。使魔波旬憂惱不悅。令諸魔眾悉善調伏。諸增上慢者破增上慢。自記所得善修行者獲沙門果。已得果者轉更增上。使佛法僧種相續不斷。令多眾人發菩提心。此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集菩提令得久住。若如來在世及滅度後常聞說此法。隨所向乘疾得滅度。爾時世尊。於寶上天子所念。即告文殊師利童子。於此眾中可少說法。今此大眾欲從汝聞。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即白佛言。世尊。當說何法。佛言。說於法界體性因緣。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諸法界法界體性。世尊。出法界外無有所聞。世尊。云何言因法界演說於法。佛言。文殊師利。憍慢眾生若聞此法生於驚怪。文殊師利言。世尊。法界體性無有驚怪。世尊。是驚怪者即法界體性。爾時大德舍利弗。問於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若一切法皆法界體性。眾生何處有污染淨。法界體性無污淨故。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是諸眾生身見顛倒。安住我勝我所勝。是凡夫人發起我想。是眾生等執著我想。及著他想起心心數法。是心心數法。造作諸業若善不善。是諸眾生行業因故獲得果報。大德舍利弗。若已有生即有染污。是污染者法界體性。大德舍利弗。若知污染是法界體性。是名白淨然第一義。無有污淨。若污染法。若白淨法。文殊師利說是法時出百比丘悉斷諸漏得無漏心。爾時大德舍利弗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所說法界無有錯謬。說是法已。過百比丘悉斷諸漏得無漏心。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此法界者。本是繫縛今得解耶。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是法界者非本繫縛今得解耶。大德舍利弗。是諸比丘今於何處心得解脫。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如來甚多調伏聲聞。皆斷諸漏心得解脫。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是世尊聲聞不耶。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是世尊聲聞人也。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斷諸漏得於無漏解脫心耶。舍利弗言。我得無漏解脫之心。文殊師利言。大德。以何等心得於解脫。為過去心為未來心現在心耶。大德。過去世心已滅之想。未來世心未至之想。現在世心不住之想。云何大德心得解脫。舍利弗言。文殊師利。非過去心得於解脫。非未來現在心得於解脫。文殊師利言。大德。汝云何言心得解脫。舍利弗言。文殊師利。住世諦說心得解脫。第一義中都無有心繫縛解脫。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欲令法界體性有於世諦第一義諦耶。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法界體性無有世諦第一義諦。文殊師利言。大德汝云何。說住於世諦心得解脫。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寧無有心得解脫耶。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若心有內有外中者是得解脫。大德而是心者無內外中。無繫縛解脫。爾時眾中有二百比丘。聞於文殊師利所說。即從坐起說如是言。若無解脫。無解脫心。我等何故出家修道。若無出世何故修道。是諸比丘說麁語已背眾而去。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欲調伏是諸比丘故。知諸比丘所去道。前化一比丘。是諸比丘到化比丘所在化比丘前如是問言。大德從何處來。是化比丘答諸比丘。大德。我於文殊師利所說。不解不知不信不向。以是緣故從彼眾來。是諸比丘即復語此化比丘言。大德。我等亦爾。不解不知不信不向。以是緣故從彼眾來。化比丘言。大德。於文殊師利所說法中。云何不適。違逆汝意從眾出來。諸比丘言。大德。以文殊師利說無向果。無有證果。又無解脫。我等聞已作如是念。若無向果無有證果無解脫者。我等何義修行梵行。若無出者何故修道。思是義故出彼眾來。是化比丘作如是言。大德。汝不解故。為誹謗故。為罵詈故。出彼眾來。諸比丘言。我等亦不誹謗罵詈。但以不見於解脫故出彼眾來。是化比丘即便稱歎諸比丘言。善哉善哉大德。我等今當善共思議。若非罵詈則非諍訟。非諍訟者。是第一義沙門法也。汝等心者何等相耶。為青黃赤白紫頗梨色實耶。不實耶。常耶。無常耶。色耶。非色耶。諸比丘言。大德。心者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亦無觸對。無處無教。化比丘言。大德。而是心者實非是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亦無觸對無處無教。而是心者內住外住內外住耶。是諸比丘答言不耶。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無有觸對。無處無教非內外中。是正成就不。是諸比丘答言不也。化比丘言。大德。汝心非色而不可見無有形照無有觸對無處無教非內外中是正成就不。諸比丘答言不也。化比丘言。大德。若心不實無成就者。云何解脫。是諸比丘答言不也。化比丘言。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大德。汝凡夫顛倒故。執我我所而起於心。行諸境界起攀緣心。是盡能滅一切攀緣生滅。不住變易之法。若心緣出家受具足戒。修道得果。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若不實妄想則是不生不住不滅。若其非是生住滅者。無有繫縛亦無解脫無向無得。大德。以是義故。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亦無向得無解脫者。是化比丘如是說時。諸比丘等無漏解脫。得解脫已。即便還向文殊師利所。到已各脫欝多羅僧。以用供養文殊師利。說如是言。文殊師利。汝今善能守護我等。我等不信向是甚深調伏法故遠離捨去。爾時大德須菩提。如是問言。諸大德等。為何所得為何所覺。各各脫於欝多羅僧。以為供養文殊師利。諸比丘言。大德須菩提。我等今者無得無覺。是故我等供養文殊師利童子。大德須菩提。我等以有所得想故。於此眾中從坐起去。我等已能捨離得想是故還此。須菩提言。何故汝等說如是語。諸比丘言大德須菩提。著名為動搖愛著。若有動搖有愛著者無向無得。大德須菩提。若無向得即於此處能斷一切動搖愛著。須菩提言。誰調伏汝。諸比丘言。大德須菩提。無有所得無所覺者是調伏我。是人不生亦不滅度。亦非禪定又非亂心。須菩提言。誰調伏汝。諸比丘言。可問文殊師利童子。爾時大德阿難問文殊師利言。此諸比丘誰所調伏。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無陰界入者。亦非凡夫。非緣覺。非聲聞。非菩薩。非如來。非身相應。非言相應。非心相應。阿難言。文殊師利爾說誰耶。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若如來化化而是化者有相應乎。阿難言。文殊師利。化無有法可與相應不相應者。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一切諸法體性是化。阿難言。文殊師利。如汝所說。一切諸法體性是化。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是化調伏此諸比丘。大德阿難。如化調伏者。一切聲聞亦復如是。大德阿難。如是調伏者正是調伏。若不解如是調伏者。當知名為增上慢者。爾時大德阿難。問於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是增上慢比丘可識知也。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戒聚清淨即是動搖。當知此即是增上慢。定聚慧聚解脫聚解脫知見聚清淨即是動搖。當知此即是增上慢。我得我證。如是思惟動搖妄想。當知此即是增上慢。驚畏身見。亦空如空。入一道亦空。此說是正說。當知此即是增上慢。復次大德阿難。若比丘云。身見是空乃至入一道空。如是之空是平等空。當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難。身見異空。異故身見即是空。空與異道不異。道者即是空。復次大德阿難。若有驚畏無明。有愛喜明解脫。當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若有二相非是解脫。復次大德阿難。若有比丘。畏貪瞋癡。喜三解脫。驚畏四倒。喜於四相。驚畏五蓋。喜於五根。驚畏六入。喜於六通。驚畏七識住。喜七助道法。驚畏八邪。喜八聖道。驚畏九眾生居。喜九次第定。驚畏十不善。喜十無漏善。驚畏有為界。喜無為法。當知此即是增上慢。何以故。大德阿難。而是一切皆是動搖皆是戲論。大德阿難。若有動搖。若有戲論。心即自高。自在攝取。依止妄想。堪忍成就。如是等法。名為自在。自在故生於憍慢。大德阿難。如是比丘。當知名有增上慢也。所以者何。大德阿難。云何有為界空。是空入空。當知此比丘有增上慢。大德阿難。問文殊師利。云何比丘無增上慢。文殊師利言。大德阿難。若有比丘。寂靜於內則外寂靜。一切境界。若平等非平等。若有若無若有為無為。無有動搖。亦無妄想無不妄想。無二無一。無莊嚴無不莊嚴。非有戲論不執著。始見於一切諸法平等。亦無平等無不平等。無有一法能作平等非平等者。如是不動不搖。無有妄想無不妄想。又不執著亦不見妄想。何況向解得果智證。有動搖者無有是處。大德阿難。如是比丘。無增上慢侶亦無戲論。遠自他伴捨諸愛著。一切愛著非愛著故。離諸攀緣覺觀思惟。思惟解脫解脫向。無有取者。悉皆寂靜。因寂靜緣。是我身我所身度到彼岸。不見有法解向斷證。若有比丘如是修行。無增上慢空平等故。解知一切諸法平等無有上下。若善不善可作不可作有漏無漏。若世出世有為無為。如是等上下動搖。無不妄想亦不見知。如是諸法悉見平等。喻如虛空。大德阿難。若有比丘如是解者。名善解脫。如是比丘無增上慢。以是義故如來說言。若有比丘解諸法平等。喻如虛空如動于虛空無所觸著。沙門法者亦復如是。說是語時。二百比丘悉斷諸漏得於無漏解脫之法。爾時寶上天子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無增上慢。願如實說。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一切智心無等等心三界最勝心。過諸聲聞及緣覺外諸境界。以安住心。然亦修行一切善根。為增上故。化眾生故。攝正法故。為餘眾生為他人說一切智心。是心如實解本始平等。如隨所聞其心體性。解知一切眾生體性。解知一切諸法體性故。解知一切善根體性。解知一切善根體性故。解知演說菩薩體性。天子。是菩提薩埵如實說受記。復次天子。若菩薩布施。隨所施與。隨所願施。及諸餘施一切無礙。施無所依不著。無覺無有解。無有解故即是空也。若能如是解施體性。解施體性故。解如實始體性。解如實始體性故。解諸法體性。解諸法體性故。解諸一切眾生體性。解諸一切眾生體性故。說菩薩體性。天子。是名菩薩施清淨。故說授記也。復次天子。若有菩薩。解知身者即解知戒。解知口者即解知戒。解知心者即解知戒。解身口者解覺寂靜。解覺寂靜故解眾生寂靜。解眾生寂靜故解一切法寂靜。解一切法寂靜故解如實始寂靜。解如實始寂靜故得寂靜法因寂靜緣寂靜。隨有所聞一切諸法能說寂靜。天子。是名菩薩戒清淨。故如實說受記。復次天子。若有菩薩。知於法性畢竟是空。知於法性畢竟自在。於諸眾生能忍眾惡。心不起忍。不思外事不背眾生。能滅一切眾惡。如諸眾生性忍體性亦爾。如忍體性菩提性亦爾。如菩提性一切諸法體性亦爾。如知一切諸法體性。如實如法亦爾。如如所聞同盡法性。法性界畢竟空。法性畢竟空說行順忍。天子。是名菩薩真實淨忍說授記也。復次天子。菩薩知慎一切法行離諸思惟。無諸莊嚴成捨進行。如有所為亦無所作。其知堅固一切能離。內性寂靜外化眾生。知精進寂故知菩提寂。知菩提寂故亦知一切諸法寂靜。知諸法寂故知如實始如所聞法。精進性寂故一切能說。天子。是名菩薩清淨精進如實知授記。復次天子。若菩薩入諸法平等無增減禪。以禪力故其心安住。心安住故識無所住。識無所住故七覺心平等。七覺心平等故得禪定平等。得禪定平等故知菩提平等。知菩提平等故知一切眾生平等。知識一切眾生平等故知諸法平等。若如是知諸法平等。隨所聞法。能說諸法體性平等。天子。是名菩薩清淨禪定如實說受記。復次天子。若有菩薩。慧眼清淨如實知見於一切法。隨所見法皆無所見無有動搖。得無動智無行無因無緣行。亦不行諸威儀法則。亦非不行。不行因緣。知諸法平等不救不行。何以故。若不行者即無分別。斷諸妄想悕望貪著。是菩提薩埵離諸所有。亦行一切眾生行處。為欲教化諸眾生故。聚集一切助菩提法故。攝取正法故。不斷三寶種故。如來所行者。於一切法清淨體性無所分別。以此般若體性淨故。知菩提體性淨。知菩提體性淨故知眾生體性淨。知眾生體性淨故知一切法體性淨。知一切法體性淨故。於諸法體性得如實智。得如實智故隨所聞事是法界性說無分別。天子。是名菩薩慧眼清淨如實說受記。復次天子。菩薩觀身行身念處。知過去身無有邊際。知未來身無趣向者。現在身者猶如草木瓦石牆壁身亦如是。若能如是觀身身行。是身體性癡行寂靜。思惟竝行亦無發起。不思惟不起自在是名離我。識無所住修身念處行。亦無有法可修行者亦非不修。知一切法無有體性非不有性。如是觀身修於身行。觀心如幻化。知心如響應。如實知心。受樂不愛受苦不苦受不苦樂不失正念。不執無明。離受於受不為所牽。是名如實知見受念處。若能如是觀受行者。於諸受法心無所行心不安住。是一切心亦不放捨。菩提之心亦不失念。亦不遠離。是名觀心行心念處。善知法知見法行法。無念無思惟。入於法性無身受心。非觀法相。發起見行入於法性。是名觀法行法念處。是一切法體性和合。聚集無物猶如虛空。如所聞事無念無思惟。自然說法念處。天子。是名知於淨法念處說受記也。復次天子。又是菩薩一切智心而得自在如所教悔。正住不施不亂不失。念於初發一切善根無垢心行。隨所行處一切能捨。訶犯戒心不依止戒。忍無諍訟。身口心意於諸眾生不生瞋心。不起聲聞緣覺精進乘進。不念思惟一切善法。不依諸禪定次第定。心無所行不見行諸見。不行諸法入一切法。如諸聖人。於諸境界而無所行。雖近非聖身口意業未曾被訶。不以信故。求於善法獨行無侶。欲自過世行精進行。永斷貪欲瞋癡結故。心無煩惱不破戒故。亦不親近行惡行者。無有諛諂內行淨故。無散亂語者口業淨故。無所求者自財知足故。非驅使者非邪命活故。無積聚者隨有所得皆知足故。無希望者離三界欲故。是知足者離惡求故。是寂靜者解一切法皆寂靜故。現瞋癡者捨世行故。無戲論者斷諸戲論故。是不還者斷欲瞋癡故。貪嗜法者調伏憍慢故。是易解者善調心故。善守護者護戒聚故。心善解脫者慧聚淨故。是不捨者行聖種故。無退轉者發菩提心畢究竟故。無所用者一切世行故。無諍訟者等一切眾生故。善自護者護他人故。調自心者不求他過故。離諸悕望者護淨戒故。廣說法者無悋惜故。是愛護者護於一切眾生心故。初發心者集一切善法故。無異行者於一切法得一味故。不動搖者斷諸動故。不觀種性者教化眾生故。等眾生者攝取一切諸眾生故。初觀空者一切法故。調諸見者善教化故。無想行者調伏行想諸眾生故。知無願者所願滿足善調伏故。一切知者觀無作故。是行善者不知足故。無物觀物者示現非物而是物故。不思惟觀者我寂靜故。無自我者觀化眾生以無我故。無非道行者化諸眾生離結使故。方便之心得畢竟者修行般若故。定住無去者終不證觸一切聲聞緣覺乘故。離道非道者第一義故離行非行者。一切凡夫證正行故。無莊嚴無不莊嚴者無不悕望諸法故。不自讚者不戲論他故。無等等智者具佛法故。無生法忍者。一切諸法無生無滅忍故。天子。是名菩薩得於自在。天子。菩薩者隨所生處。非不知故生以知故生。而是菩薩攝取生死得自在故。亦得具足成就佛法。而是菩薩非生死流轉。以願力故。在在處生得自在智。是名菩薩得自在智。菩薩非以得邊際故。名自在智。若不斷絕一切善根。是名菩薩得自在智。菩薩非得諸善根故。名自在智。於諸善根無厭足故。名自在智。菩薩非不生三界得名自在。為化眾生故生三界名為自在。菩薩非以離自結故得名自在。為諸眾生斷結使故勤修精進。是名菩薩得自在智。菩薩不以為己身故得名自在。為於寂靜一切眾生諸苦惱故名為自在。菩薩非以捨故自在。攝取教化眾生故名為自在。菩薩非斷自貪瞋癡得名自在。斷諸眾生貪欲瞋癡諸結使故名為自在。菩薩非自證滅法故得名自在。為諸眾生證滅法故得名自在。菩薩非自斷漏故得名自在。菩薩為諸善根增長不斷漏法名得自在。菩薩非證三解脫故名得自在。菩薩解了三解脫故名為自在。菩薩非自在寂滅五陰名得自在。為捨一切眾生重擔名為自在。菩薩非以滅六根故名得自在。知諸眾生上下根故名為自在。菩薩非以生分盡故名得自在。菩薩不以斷絕生故名為自在。菩薩非得過於聲聞緣覺解脫名得自在。菩薩道場得解脫果受用一切諸眾生故名為自在。演說如是自在品時。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諸天子等皆發無上正真道心。爾時世尊讚於文殊師利童子。善哉善哉。善說一切菩薩受記。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聞說如是菩薩受記。一向信解不生驚畏。諸佛世尊為說真實無上道記。爾時寶上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汝今演說於受記也。文殊師利言。天子。我說受記我有是法。有覺了者我說受記。天子。我今不得乃至一法亦無覺了。云何說受記。天子言。文殊師利。恒河沙等諸佛世尊。豈無解向而得果耶。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無解向得果。天子。諸佛世尊不為解向得果說法。天子言。文殊師利。諸佛世尊云何說法。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亦不分別體性而說法也。無生無滅無因無緣無去無來。無有眾生非無眾生。無污染無白淨。無生死無涅槃。天子。諸佛世尊如是說法。天子問文殊師利言。諸佛世尊不為涅槃而說法者。何以故。名為佛出世耶。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六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七 梁三藏曼陀羅譯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之二 文殊師利言。天子。覺了身見之體性故名佛出世。天子。示現無明有愛體性名佛出世。覺了貪瞋癡體性故名佛出世。天子。示現顛倒體性平等名佛出世。天子。覺了諸見之體性故名佛出世。天子。示陰界入法界體性名佛出世。天子。佛出世者。諸法無生是名演說無生法也。是無生法。都無生死亦無涅槃。天子言。文殊師利。當為眾生說莊嚴無上正真道法。何以故。文殊師利。諸佛出世無所增長。文殊師利言。天子。知恩報恩者。天子言有所作者當知報恩。文殊師利言。天子。汝欲使如來有所作也。天子言。文殊師利。如來者無有所作。諸佛如來到於無為。無為之道無有所作。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許無為者無報恩非不報恩。天子言。文殊師利。如此法者不應為初發意者說。何以故。若聞是法生於驚畏便當退轉。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初發無上菩提之心。驚畏退轉是人則住於退轉也。天子言。文殊師利。何故說是。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初發道心驚畏聲聞緣覺地則便退轉。若慳惜破戒瞋怠亂癡住於不退。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住也。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初發道心。安住法界平等中故是名善住。初發心菩薩名之為住。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齊幾名初發心。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初發心者。修行於空無相無作。解一切法無生無滅。是名菩薩初發心也。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名為久行。文殊師利言。天子。一切凡夫名為久行。於生死中不知始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名久行者。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行於愛染。為化愛染諸眾生故。而亦不共是愛染住。名菩薩久行。行於瞋恚為化瞋恚諸眾生故。不共瞋住。亦行愚癡。為化愚癡諸眾生故。不共癡住。亦行等分。為化等分諸眾生故。而亦不共一切結住。天子。若有菩薩。化眾生故觀一切相。亦不分別法界體相。名菩薩久行者。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名為不退轉。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觀一切法無災無不災。觀法界體性無災無不災。是名菩薩不退轉也。復次天子。若有菩薩亦退不退。是名菩薩不退轉也。所以者何。退者欲界退諸善故。復次天子。菩薩不知不解故退。以知解故無有諍訟。是名不退。何以故。解一切性法性。我以能解了一切法性更不復退。是名不退。於佛法無疑不信他語。離是不是。初心清淨無有嫉妬亦無動搖。智慧明照。於一切法而得自在。解了佛法。是名菩薩不退轉也。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名為一生。文殊師利言。天子。菩薩若知一切諸生而亦不生。亦知一切眾生生死。於諸生中善能說法。教化眾生生處無取。亦取諸生離生死取。不去不來不上不下。一切諸法悉平等故。亦知因緣和合增長。一切眾生身口心意悉皆平等。一切眾生無有境界。住佛境界入於法界。法界平等故。平等解了眾生之心。善解知時至於道場。是名一生。天子。是則名為菩薩一生。爾時寶上天子問於文殊師利童子。云何名菩薩不生。亦於一切而得自在。文殊師利言。天子。若有菩薩知於行業。非憍慢故。是菩薩不生。亦於一切而得自在。復次天子。菩薩能捨一切所有菩提之心。畢竟不退是名不生若不共諸嫉妬結住。是名一切而得自在。若有菩薩威儀法則。諸功德戒具成就行。是名不生。不共犯戒住。是名一切而得自在。心不捨背一切眾生。是名不生。不共一切無明瞋恚諸結使住。是名一切而得自在。於諸善根堅住不動。是名不生。於善根中發勤進勇意。是名一切而得自在。入諸禪定及次第定。是名不生。不味禪樂。是名一切而得自在。若勤精進求般若慧學問無厭。是名不生。不共癡住。是名一切而得自在。不瞋惱諍是名不生。不共瞋惱諸諍訟住。是名一切而得自在。若如實語是名不生。若如實住名得自在。若內寂靜是名不生。若不污染外諸境界。名得自在。若能究竟。一切智心。是名不生。不求下乘名得自在。覺諸業果是名不生。降伏魔業名得自在。得世光明是名不生。世法不污名得自在。不逆所住是名不生。不墮所作名得自在。若離諸慢放逸勢力。是名不生。若智慧識成就聖樂。名得自在。不退所誓是名不生。所誓出世名得自在。順行緣生是名不生。不執緣生法名得自在。若以盡智觀一切空。是名不生。具諸善根名得自在。若方便智發起所作。生大悲心修勤進行。是名不生。若能安住諸解脫法。名得自在。若不污染於一切法。名為不生。若斷諸見而為說法。名得自在。若善思惟不見諸法。是名不生。得力不證一切諸法。名得自在。若觀一切諸法性空。是名不生。若不放捨一切眾生。名得自在。若不住三界。是名不生。為眾生故不入涅槃。名得自在。復次天子。若有言語。是動搖語。是妄想語。是執著語。是有發起。天子。於一切法無有言語。不行不動無諸戲論語。不捨眾生亦不滅度無所言說。天子。若無言說亦無文字則無所說。若有用者則有發起言說文字。天子。以是義故。菩薩之行。不可說用不可行念。是名慈心。是名不殺。於諸聖中得名自在。說是法已。世尊讚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善為諸菩薩說不生自在。文殊師利。若菩薩行如是法自在無礙。是菩薩疾得諸佛授無上道。聞此法時。於是眾中。有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世尊。即與無上正真道記。各各佛土各各名字某甲如來。爾時眾中有於天子。如是思念。是寶上天子。當於幾時成無上道。佛名何等。佛土云何。以佛力故。爾時大德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寶上菩薩當於幾時得成無上正真之道。佛土云何。得成道已其佛何名。佛告阿難。是寶上天子於百千劫。當成無上正真之道。號寶莊嚴如來。於此東方。其佛國土名寶莊嚴。劫名寶來。阿難。是寶莊嚴佛土豐樂甚可欣樂。饒諸財寶多諸人民。無有諸難亦無惡道。阿難。是佛土中。無諸瓦石沙土荊棘山谷堆阜。地平如掌三寶所成。閻浮檀金琉璃頗梨。互相間錯甚可愛樂。以金網覆上。阿難。如化樂天宮殿園池衣服豐饒。行來往返。是寶莊嚴佛土人民亦復如是。土無聲聞緣覺乘名。唯有菩薩。受種種法樂。入種種禪定莊嚴。作於種種神通。以自娛樂無有餘樂。唯除法喜悅預之樂。是故世界名寶莊嚴。彼佛壽命六十六億歲。出家菩薩僧六十六億。在家菩薩無量無邊。是莊嚴如來。為諸菩薩演說法時。上昇虛空高八十億多羅之樹。結加趺坐滿千國土。出千光明照彼佛土。雨於天花天香末香。天樂各各有百千種。說法音聲普聞佛土。說無盡主陀羅尼法。何謂無盡主陀羅尼法。一切諸法寂靜主故。顯示身心寂靜之想。一切諸法觀照主故。顯示分別於一切法。一切諸法善思惟主故。顯示一切諸法寂靜。一切諸法善行主故。顯示一切可作之法光明照曜。一切諸法智光明照平等主故。顯示諸法無有增減。一切諸法決定主故。顯示一切諸法增長。一切諸法智慧主故。顯示一切法無諍訟。一切諸法善觀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瞋。一切諸法正念主故。顯示一切法不失念。一切諸法導引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相義。一切諸法慧分別主故。顯示一切法清淨意。一切諸法空寂主故。顯示諸法斷諸見道。一切諸法無相主故。顯示一切諸法寂靜。一切諸法無願主故。顯示諸法斷於諸道。一切諸法無作主故。顯示諸法離於作者。一切諸法無出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出。一切諸法無生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盡。一切諸法離欲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錯。一切諸法無二主故。顯示一切法現在智。一切諸法無二主故。顯示一切諸法離二。一切諸法無依主故。顯示一切諸法不動。一切諸法無眾生主故。顯示諸法眾生平等。一切諸法寂靜主故。顯示一切諸法不變。一切諸法不得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行。一切諸法無居主故。顯示一切諸法離處。一切諸法無定主故。顯示一切無法自在。一切諸法因緣生故。顯示一切諸法出過。一切諸法勇猛主故。顯示一切諸法不出。一切諸法無過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起。一切諸法如主故。顯示一切法無不如。一切諸法如始寶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壞。一切諸法法性主故。顯示一切諸法一味。一切諸法如實主故。顯示諸法三世平等。一切諸法不可說主故。顯示不執一切諸法言語談論。一切諸法禪定主故。顯示一切諸法寂靜。一切諸法法性主故。顯示一切諸法無人。一切諸法菩提主故。顯示一切諸法平等。一切諸法願主故。阿難。寶莊嚴如來坐空未起。此無盡主陀羅尼。陀羅尼主。為諸菩薩廣演說之。彼土無量阿僧祇菩薩摩訶薩皆得法忍。爾時大德阿難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若諸如來自然無作。過去未來現在法中得無礙智。佛言阿難。我今為汝說諸如來自然無作。過去未來現在法中得無礙智。爾時大德阿難語寶上天子言。天子。汝得大利。如來說汝無上道記。天子言。大德阿難。都無有法不說受記。何以故。色非菩薩。非說色記。受想行識非菩薩。非說識記。地界非菩薩。非說地界記。水火風界亦非菩薩。非說風界記。眼非菩薩。非說眼記。耳鼻舌身意非菩薩。非說意記。名色非菩薩。非說名色記。過去未來現在非菩薩。非說三世平等之記。因見非菩薩。非說因見記。生滅非菩薩。非說生滅記。大德阿難。菩薩名者即是假名。是寂靜句。若法究竟是寂靜者。無有受記。大德阿難。夫受記者攝取一切言所說法。大德阿難。亦無有法菩薩可執。若內若外。若善若不善。若有為無為。然後受記。大德阿難。菩薩記者一切諸法無有所屬。名為受記。一切法不取。是名受記。一切法無處是名受記。一切法無居是名受記。一切法無出是名受記。一切諸法無有妄想。是名受記。大德阿難。夫菩薩者如是受記。爾時世尊讚寶上天子言。善哉善哉。天子。菩薩通達是諸法故。則能如是說於受記。如諸佛世尊說於無上菩提道記。說是法時。魔王波旬與諸眷屬。各有所乘來至佛所。到已却住一面。說如是言。世尊。何因緣故說菩薩記。不說聲聞。波旬問已。佛即答言。波旬。是菩薩者三千大千世界國土。所有人天悉善知之。以是因緣故說菩薩記。聲聞者非人天所識。是故不記說菩薩記。多諸眾生發菩提心。以是緣故說菩薩記。說聲聞記者菩薩退轉。是故不說。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語波旬言。汝今何故來至此眾。波旬答言。文殊師利。以佛世尊為寶上天子說無上道記。汝當作佛。號寶莊嚴如來應供正遍知。不說記聲聞。我宮殿樓觀欄楯寶樹。園林娛樂處。互相棖觸出如是音云。釋迦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寶上天子說無上道記。又聞是音。波旬。汝今往至眾所。勿令更受記菩薩來生汝宮。文殊師利語波旬言。說菩薩記。汝今不喜也。魔言。文殊師利。我實不喜。為閻浮提一切眾生。說羅漢記。我無愁惱。說一菩薩無上道記。我之愁惱不可言也。何以故。文殊師利。若說菩薩無上道記。我諸魔宮闇蔽不明。而是菩薩以三乘法。拔濟無量阿僧祇諸眾生等出於三界。文殊師利。我以是事受諸憂惱。文殊師利言。波旬。汝還所止。汝無力勢能留難遮。畢竟向於菩提之道。成就方便具足般若波羅蜜行者。何以故。是諸菩薩離諸魔縛。成畢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波羅蜜。時佛神力令魔波旬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修畢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答言。波旬。若有菩薩離於一切諸少分行。是名菩薩成畢竟行。若見一切結使魔業。悉能利益於無上道。是名菩薩善知方便。不共一切諸結使行。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復次波旬。若菩薩心畢竟拔濟諸眾生故。以大莊嚴而自莊嚴。是名菩薩畢竟心行。若以四攝攝諸眾生。是名菩薩善知方便。若畢竟觀一切眾生體性寂滅。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復次波旬。若有菩薩捨於內外一切能施。菩提之心畢竟究竟。是名菩薩畢竟心行。菩薩若為一切眾生起受者心。是名菩薩善知方便。若有菩薩乞者受者。知如實始行平等行。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復次波旬。若有菩薩於諸善法。從初發心終不退轉。是名菩薩畢竟行於菩提之心。若有菩薩不為他逼能捨自利。是名菩薩善知方便。菩薩念義不念文字。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復次波旬。若見乞者不背捨之。是名菩薩畢竟心行。若有菩薩集諸善根願求一切智。是名菩薩善知方便。菩薩善知諸法體性。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爾時寶上天子語文殊師利言。是魔波旬眷屬及乘可以神力。內之腹中。或能令諸善男子善女人向大乘者。為作留難。文殊師利言。天子。不如汝言。內魔波旬置菩薩腹。復次天子。汝所受持佛相莊嚴第一受樂。令魔波旬坐師子座。以佛力故佛辯說法。爾時波旬聞是語已。欲隱身出眾而不能隱。文殊師利之所持故。爾時文殊師利作是念已。魔王波旬作佛身相。坐師子座。是時一切大眾見知是魔波旬。文殊師利復言。波旬。汝今得諸如來道耶。成佛色身坐師子座。以文殊師利力所持故。魔波旬言。文殊師利。世尊尚不得於菩提。況我得也。所以者何。菩提者是報恩相。非離欲得。非解向得。又菩提者得無為相。彼得無為相故。覺知空相是名菩提。非空覺知空故。覺知無相相是名菩提。非以無相覺知無相相故。覺知無願相。是名菩提。非無願相覺知無願相故。覺知法界之體性者。是名菩提。非以體性覺知體性故。覺知於如無分別相。是名菩提。非如覺知如故。覺知住於如實始故。是名菩提。非住如實始覺知住於如實始故。覺無我無有眾生無命無人丈夫體性。是名菩提。無覺知者故。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聞說如是菩提之相。聞已能於諸法體性無所分別。即名為佛。魔以佛辯說是法時。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大德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未曾有也。汝力持故。令魔波旬作如來身身相具足坐師子座。說是深法。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一切草木樹林無心。可作如來身相具足悉能說法。我亦能令大德舍利弗作如來身。身相具足以佛辯說法。爾時大德舍利弗即作是念。我今可於此眾中沒。文殊師利或能使我作如來身身相具足。戲弄於我。令聲聞人作世尊相。文殊師利神力持故而不能隱。時文殊師利知大德舍利弗心所念。變大德舍利弗。為如來身。身相具足坐師子座。一切眾會亦悉見知。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語大德舍利弗。汝可與魔波旬共說。猶如如來共如來說。爾時大德舍利弗。如是問言。波旬。夫菩提者何等體性。波旬答言。覺知一切諸法平等。是菩提體性。覺知二法是菩提體性。一切智觀是菩提體性。非不體性。非行非不行。永斷一切諸行非行非道非不道。是名諸佛世尊菩提。波旬問言。大德舍利弗。諸佛如來住於何處。舍利弗言。住生死中平等。住涅槃不動。住一切諸見如實之性。住於一切眾生結使。亦住一切諸法根本。住於有為無為二法。諸住不住無有住故。波旬。諸佛如來如是住也。時舍利弗問波旬言。菩提者當何處求。波旬答言。大德舍利弗。從身見根本。求於菩提。無明有愛求於菩提。顛倒起結求於菩提。障礙覆蓋求於菩提。舍利弗言。波旬。何因緣故如是說也。波旬答言。大德舍利弗。如實覺知如是諸法。是名菩提。說是法時。八百比丘。悉斷諸漏得無漏心。諸天子等信舍利弗魔波旬故。三萬二千諸天子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欲調伏諸天子故。文殊師利童子令魔波旬及大德舍利弗。作如來身身相具足。文殊師利還攝神力。大德舍利弗及魔波旬。身復本相。爾時四方出千菩薩。從諸佛土乘空而來。至於佛所頂禮佛足。右遶如來住一面已。白佛言世尊。我等聞說法界體性無分別經。聞已來此守護正法。世尊。我等受持守護此經。讀誦通利為他廣說。攝取正法。爾時大德阿難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從何處來。佛告阿難。是諸菩薩各各集在諸佛國土。此等菩薩皆是文殊師利童子本所教化。常為說此法界體性無分別經。以開化之。是諸菩薩知報經恩故來至此。及見如來禮敬圍遶。亦欲供養禮拜文殊師利童子。又願護此經是故來此。阿難。我涅槃後。是諸菩薩於此閻浮提。當廣流布護此正法。阿難。是諸菩薩於百千佛所。志意勇猛護持正法。是時眾中有釋梵護世諸天王等。白言世尊。我等若此若彼有護持法者。是善丈夫善男子女人等。我當守護供給。使令得無苦惱。爾時世尊。讚釋梵護世諸天王言。善哉善哉。汝能勇猛守護是諸愛護正法善丈夫等。即是供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并愛護正法。爾時佛即告於文殊師利童子。汝受持此經後末世時。於閻浮提當廣流布。文殊師利言。世尊。火災起時而此虛空。都無受持亦不被燒。世尊如虛空體性。是一切法亦復如是。而是諸法不生不滅。若法無生無有滅者。亦無受持諸法體性。無受持故如法體性。受持諸法亦復如是。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唯願世尊。受持此經。為善男子善女人等。種善根故。若供養法者貪樂此經。世尊。如是如是受持此經。調伏憍慢諸怨憎故。無能留難。於當來世此閻浮提廣行流布。爾時世尊身放光明。是光遍照三千大千佛之世界。皆作金色。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如來光明一切普照。而此經者亦復如是。心行無礙者於佛法究竟。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手執此經。爾時世尊復告阿難。阿難。受持此經讀誦通利為他廣說。阿難。汝則供養去來現在諸佛世尊。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經何名。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汝受持此經。名說法界體性無分別。亦名寶上天子所問。亦名文殊師利童子所說。善受持之。佛說是經已。大德阿難。文殊師利童子。寶上天子。及諸佛土諸來菩薩。天人阿須羅。及世間人。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七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八 元魏三藏法師佛陀扇多譯 大乘十法會第九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大阿羅漢俱。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淨無垢寶月王光。即從坐起整服右肩。右膝?跪蓮花臺上。至如來所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行大乘住大乘比丘。云何行大乘。云何住大乘。世尊。以何義故。此大乘名為大乘。復以何義名為住大乘。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淨無垢寶月王光。善男子。汝善能問此甚深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分別解說。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聞佛聽許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頂受聖教。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是行大乘是住大乘。何等為十。一者信成就。二者行成就。三者性成就。四者樂菩提心。五者樂法。六者觀正法行。七者行法慎法。八者捨慢大慢。九者善解如來祕密之教。十者心不悕求聲聞緣覺乘。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信成就。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不諂行。得柔軟行。彼菩薩信諸如來正真正覺無上菩提。信諸如來於一念中說三世事。信如來藏不老不死無量無邊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信諸佛實際法界一切智一切智人所知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信諸如來無見頂相。信諸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有圓光。信聲聞所說緣覺所說菩薩所說。及信所有善言說者。信此世過世。信正行者住正行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信善業果甚可愛樂微妙最勝。所謂若天天主若人人主。信不善果不可愛樂苦惱無量。或在地獄或在餓鬼或在畜生。彼菩薩如是信已得離三法。一疑二惑三不決定。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信。名為信成就。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信為增上乘 信者是佛子 是故有智者 應常親近信 信是世間最 信者無窮乏 是故有智者 應常親近信 若不信之人 不生諸白法 猶如燒種子 不生根牙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成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成就故。剃除鬚髮被正法服。捨家出家。既出家已。修學菩薩戒行等事。修學聲聞戒行等事。修學緣覺戒行等事。修菩薩如是學已。身口意等惡業悉滅。何者名為身不善業。所謂殺生偷盜邪婬。瓦石刀杖欺擲他人。傷手足等。若來若去行欺凌事。善男子。如是等名身不善業。善男子。何者名為口不善業。所謂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不善言說。誹謗正法甚深經典。說諸和上阿闍梨等住正法者所有過短。如是等名口不善業。善男子。何者名為意不善業。所謂姤悋邪見。增上妬悋。樂利樂稱。樂親愛等。家慢色慢。恃少壯慢。恃無病慢。恃壽命慢。恃多聞慢。恃修行慢。欲覺害覺瞋惱覺等。及國土覺。衣服等覺。著處著乘著敷具等。著飲著食及著兒女。犁牛耕種諸所作等。憂奴憂婢憂諸作者。穀帛庫藏諸財物等。彼菩薩如是著已。於向所說種種事中。若失一事。其心則生憂悲苦惱。彼菩薩以愛潤心。是故生於後有牙心。善男子。略說意業猶如輪轉。如是名為意不善業。彼菩薩離身等業。於和上所起於尊想。於阿闍梨起和上想。於餘若老若少起止恭敬。彼菩薩在於獨處作是思惟。我不應爾。我已起度一切眾生。救一切眾生。心令一切眾生住正定行中。彼菩薩作是思惟。我今自身不調諸根。不勤修行。不覆諸根。不調諸根。彼菩薩作是思惟。今我已作如是修行。是諸眾生既見我已。心即調伏隨順我教。諸佛歡喜及諸天龍乾闥婆等悉皆歡喜。善男子。如是等行名菩薩慚。彼菩薩作是思惟。勿令若道若俗。於我若身若口若意等業諸威儀中。訶責我者。所謂毀壞戒行。或作見行。或作行行。或行邪命。彼行菩薩如是慚已。日夜繫心觀察戒行。觀戒行已。無諸憂悔離諸障礙。菩薩如是正修行已。於諸如來正法之中而修諸行。善男子。如是等行名菩薩愧。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行。名為行成就。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行為增上乘 諸佛緣覺等 是故智者修 彼等微妙事 菩薩大名稱 無畏行成就 是故證菩提 諸佛本所說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性成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性自少欲少瞋少癡。不悋不澁不麁獷。不我慢不卒暴。調和柔軟善言軟語。易共同止。彼菩薩於一切上勝供養。如心行施。所有諸事衣服飲食分捨與他。如是施已。即生歡喜遍滿身心。如是乃至捨上身分。善男子。彼菩薩行如是行。若見如來。若見聲聞。見已即生歡喜之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法。名為性成就。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相煙即知火 見鴛鴦知水 異相知菩薩 菩薩大智慧 不澁不惱眾 捨諸諂曲行 善信眾生故 是名菩薩性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樂菩提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有菩提相故發菩提心。未發菩提心時。或諸如來或諸聲聞勸發菩提心。善男子。此是菩薩初發菩提心相。善男子。彼菩薩聞有菩提。聞菩提心有大功德。聞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是菩薩第二發菩提心相。善男子。彼菩薩見諸眾生。無主無親。無救無護。無能度之令至彼岸。菩薩即為彼諸眾生。起慈悲心而作是言。我當於彼無主無親無救無護諸眾生等而作救護。為彼因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是菩薩第三發菩提心相。善男子。彼菩薩以見如來相具足身。生歡喜心。生勇悅心。心生歡喜。以是因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是菩薩第四發菩提心相。善男子。彼菩薩為彼眾生令得利益安隱樂故。修行布施持戒忍辱修行精進禪定般若。善男子。云何菩薩修行布施。善男子。菩薩作是思惟。我當云何行於布施。即生念言須食施食。須飲施飲。須床敷者施與床敷。須衣服者施與衣服。指環臂釧若寶冠等。所須之物皆施與之。善男子。菩薩乃至割自身肉施於眾生。如是行施願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取著受者財物。不住事等。是名菩薩修行布施。善男子。菩薩云何修持於戒。善男子。彼菩薩先自調順身業。調順口業。調順意業。菩薩所有自身惡業一切捨離。所有口惡業一切捨離。所有意惡業一切捨離。持戒不缺不漏不雜。菩薩如是持禁戒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心終不取著於戒。是名菩薩修持於戒。善男子。云何菩薩修行忍辱。善男子。菩薩為聞若道若俗。乃至毀罵。聞說其惡。若打繫閉。若截手足。皆能忍受。為彼前人起忍辱心。菩薩如是修行忍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彼忍而起慢心。是名菩薩修行忍辱。善男子。菩薩云何修行精進。善男子。菩薩作是思惟。如虛空界無量無邊。眾生界亦無量無邊。唯我一人獨無等侶。令入無餘涅槃界中。如是菩薩為彼因緣發精進行。初持自身。持身行已觀受心法。如是正觀受心法已。行持心行。菩薩既行持心行已。次復修行見法等行。菩薩如是持心意已。為令未生惡不善法斷不生故起欲勤精進。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勤精進。菩薩如是次復修行初如意足。如是修行第二第三乃至第四如意足分。修如是行不起慢心。是名菩薩修行精進。善男子。菩薩云何修行禪定。善男子。菩薩不著欲故。不著滅故。不著離欲故。不著自身故。不著他身故。不著色受想行識。不著欲界。不著色界。不著空。不著無相無願。不著此世界。不著未來世界。而行布施。不依止施。不依止戒。不依止忍。不依止精進。不依止禪。如是修行禪定。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分別。是名菩薩修行禪定。善男子。菩薩云何修行般若。善男子。菩薩常作如是思惟而化眾生。化眾生已復作是念。我化無量無邊眾生界。令入無餘涅槃界中。而無一眾生入涅槃界者。何以故。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命無養育無富伽羅。如是修慧而以彼慧。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如是願。而於智慧不生分別。是名菩薩修行般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是發菩提心。名為菩薩樂菩提心。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猶如真寶珠 光明不捨離 又如鑛中金 治已轉增明 如是菩提性 轉明菩提心 二邊清淨已 魔所不得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樂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性自樂法喜法潤法。若見沙門若婆羅門如法人已。隨所有物而以奉上。若飲食等一切施與。乃至合掌生恭敬心。生恭敬已。從彼聞於未曾聞法。菩薩如是求正法已如實修行。菩薩於彼持法法器。生於尊想。生和上想阿闍梨想。起如是意。我從昔來久失導師。今忽遇之生導師想。又作是念。我常縛在世間牢獄。無解無救無推訪者。今忽遇之生推覓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睡於世間。愚癡盲目。忽於今者令我目開。即起覺想起開示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沒深泥中無拔濟者。今忽遇之生拔濟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失於導師引導眾生。今忽遇之起導師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閉在世間。貧苦難處無救接者。今忽遇之是故即生救接者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遇難愈病。無有良醫能療治者。今忽遇之起良醫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為貪欲火之所燒然。未蒙雲雨。今忽遇之。是故即起大雲雨想。菩薩如是為彼因緣。忍寒熱等諸苦惱事。及諸眾生能惱人者。若蚊虻等皆能忍之。亦能忍受飢渴等事。見樂眾生不生著心。彼菩薩作如是念。我雖得受世間快樂。若我得聞一句法已。能成聞慧。生聞慧想。菩薩以是樂法因緣故。行布施不生憂愁。乃至無有憂苦等事。菩薩如是遠離一切憂苦等事。起如是心。我為得聞如來所說一句法故。乃至入於阿鼻地獄。壽命一劫。若百千劫無疲倦。無疲倦已。然修行一切種智。若有未得佛正法者。能令得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樂法名為菩薩樂法。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大智求法者 所謂諸菩薩 求法無厭足 以恭敬心故 當求於正法 是名菩薩相 聞已常憶持 復如法修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觀正法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觀。一切法如幻誑凡夫故。愚癡覆心無正慧故。一切法虛妄如夢。以唯念故。一切法如水中月。非有事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眾生故。一切法如響。空聲生故。一切法生滅。因緣成故。一切法不生。真如性故。一切法不滅。以無生故。一切法無作。以無作者故。一切法如虛空。以無染故。一切法寂靜。體性無染故。一切法離垢。離一切垢故。一切法永滅。以本滅煩惱故。一切法無色。不可見故。一切法離心意意識。以無身故。一切法無住。滅一切阿梨耶故。一切法無求。離此彼親愛故。一切法無著。離一切煩惱境界故。一切法如蛇。以無方便呪術力故。一切法如芭蕉。以不實故。一切法如水沫。性無力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正法行。名為菩薩觀正法行。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一切法如幻 覆眾生心故 虛妄猶如夢 應如是受持 諸法如水月 以影像起故 諸法如鏡像 智何不覺知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觀法順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色無常。而不以滅色故證於法界。以如實智於法界中所有諸法。如實覺知諸法相已。善記善修彼法界中所有諸相。有所說者修者記者。自然如是入法界行。如是乃至受想行識。以如實觀。正觀察已。而不滅識。不厭離識。證入法界。所有法界一切諸法。以實智慧如實證知。彼諸法中有諸名字。善說善知善修善記。以善知故。以善修故。以善記故。自然如是入法界行。如知無常如是知苦無我不淨亦復如是。觀色無常如實善知。於彼色中。不復生於恐怖之想。何以故如實知色虛妄生故。如是菩薩如實善知受想行識悉皆無常皆苦無我及不淨等。於彼識中不復生於恐怖之想。何以故。如實知識是虛妄故。菩薩如是如實善知。善男子。譬如善巧幻師幻師弟子。幻作種種四兵等事。所謂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智者見已不生恐怖。何以故。善知虛妄幻所作。誑惑眾生而示現之。善男子。菩薩如是觀色無常。觀無常已於中不生恐怖之想。何以故。如實知色虛妄生故。菩薩如是如實善知。受想行識悉皆無常。觀無常已則於識中不生恐怖。何以故。如實知識虛妄生故。菩薩如是如實善知。善男子。菩薩如是觀法順法。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觀色無常。而不離色說於法界。證於法界習學法界。一切諸法以智慧力如實證知。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為汝問故我今說喻。善男子。譬如世間有智之人持諸毒藥。持毒藥已。或煎或熬。或合餘藥。合餘藥已。為財利故。而衒賣之而不自食。何以故。彼人思惟勿令我身由此因緣。而致斷命。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心順向涅槃。心潤向涅槃。心潤流涅槃。心正取涅槃。菩薩摩訶薩而不證涅槃。何以故。菩薩思惟勿令我身由此因緣退轉菩提。復次善男子。我更說喻。善男子。譬如有人奉事於火。彼事火已。尊重敬順善將護之。而不生於如是之心。我供養火。尊重讚歎善將護故。二手捉之。何以故。彼人作念。勿令我身由此因緣身苦心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雖心順向涅槃。心潤向涅槃。心潤向涅槃流。心正取向涅槃。順向涅槃岸。而彼菩薩不證涅槃。何以故。菩薩思惟。勿令我身以此因緣退菩提智。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法義。菩薩應當常住世間。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菩薩常應住於世間。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住於世間。而不為世間法之所染。佛言善男子。我今為汝以譬喻說。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解方便捉諸禽獸。以呪力故。共毒蛇戲捉諸毒蛇。若含若磨種種弄之。而終不以弄蛇因緣被害命終。何以故。以有善巧呪術力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於世間行世間法。以有善巧大智方便呪術力故。共諸煩惱惡毒藥戲。弄煩惱蛇。而不為彼煩惱因緣退於菩提。何以故。菩薩成就善巧方便智慧力故。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甚奇世尊。奇哉善逝。最難有世尊。最難有善逝。世尊。是諸菩薩摩訶薩。雖心向涅槃而不證涅槃。雖在世間而不為世法之所染污。世尊。我今歸依諸菩薩。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此菩薩行已。生歡喜心者。彼人過去種諸善根。何以故。若聞此法門。乃至一彈指頃生希有心。世尊。彼諸善男子善女人。已為如來之所記也。何以故。聞此法門至心諦聽故。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說此法門時。五百比丘得無漏心。得無漏心已從座而起。整服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世尊諸菩薩可以正恭敬善逝。可以禮敬諸菩薩。佛言諸比丘。如是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法順法。名為菩薩觀法順法。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應敬大智慧 應敬大無畏 應敬正服者 應敬佛所生 以方便力故 智慧善巧故 超過聲聞地 菩薩大智慧 善知諸陰虛 生滅不定故 見世間火然 是故不證滅 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觀法順法。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離慢大慢。善男子。所言慢者生如是心。我今所有若家若姓若色。及以種種金銀珍寶。諸寶藏等。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不劣他人。若人如是起憍慢心。是名為慢。以其不生恭敬心故。善男子。何者大慢。善男子。若有菩薩作如是念。唯我若家若姓若色。若金銀寶藏。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勝於他人。是故不生恭敬之心是名大慢。善男子。如是憍慢及以大慢。菩薩摩訶薩悉已捨離。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是離慢離於大慢。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離慢離大慢 常行慈悲心 以彼潤心故 於世不放逸 雖行乞食事 諸菩薩大事 說義利益事 若諸天及人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善解如來祕密之教。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諸經中所有隱覆甚深密義。於彼說中如實善知。善男子。何等是為如來密教。善男子。我記聲聞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不應爾。如言阿難。我患背痛。此不應爾。語諸比丘我今老弊。汝可為我推覓侍者。此不應爾。語目連言。汝可往問耆婆醫王。我所有患當服何藥。此不應爾。善男子。如來處處逐諸外道論義捔勝。此不應爾。善男子。佉陀羅刺。刺如來足。此不應爾。善男子。如來又說提婆達多是我宿怨。常相隨逐求覓我便。此不應爾。善男子。如來昔日入舍衛城。於奢犁耶婆羅門村。周遍乞食空鉢而出。此不應爾。善男子。旃遮摩那毘孫陀梨。木器合腹以謗如來。亦不應爾。善男子。如來昔在毘蘭多國。受毘蘭若婆羅門請。三月安居而食麥者。此不應爾。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此向所說當云何取。世尊。何故記諸聲聞。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善男子。我記聲聞。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見聲聞有佛性故。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此諸聲聞斷諸有漏離於三有。生分已斷而有性。故為如來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此事云何。佛言。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於譬喻。善男子。譬如灌頂轉輪聖王具足千子。隨最大者授其王位。然彼輪王以子根鈍。應初教者而中教之。應中教者而後教之。一切工巧呪術等事。然是王子以根鈍故。應初學者而中學之。應中學者而後學之。善男子。於意云何。彼輪王子如是學已。豈可非是王正子耶。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不也世尊。不爾善逝。是真王子。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根鈍故。應初學者而中學之。應中學者而後學之。如是依觀眾生五陰。滅諸煩惱。煩惱滅已。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於意云何。彼諸聲聞以此因緣得成正覺。豈可得言聲聞不得成正覺耶。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如是世尊。我曾不見若人若天若魔若梵。是等眾中。而有能說聲聞不得成正覺者。若有能說無有是處。除一闡提。爾時如來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今為汝更說譬喻。善男子。利根菩薩住第十地。除二無我坐道場者。為除故坐不除坐耶。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已除故坐世尊。已除故坐善逝。佛言。善男子。彼利根者以此因緣。豈可不得成正覺耶。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得成世尊得成善逝。爾時如來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此處亦如是。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來何故昔告阿難我患背痛。佛言。善男子。我觀後世憐愍眾生作如是說。言我背痛。令諸病者作如是知。佛金剛身尚有背痛。何況我等及其餘者。以是事故我說此言。而諸愚人如實取之。謂佛有病有背痛等。則便自壞亦令他壞。 如來復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於昔日告比丘言。我今老弊。汝可為我推覓侍者。善男子。我說此言亦為憐愍念後世故。作如是說。為令後世聲聞弟子。年老朽弊應須給侍。故說此言。我今老弊須覓侍者。令未來世如是知已不生退轉。以是義故我說此言。我今老弊汝可為我推覓侍者。而諸愚人如實取之。如來老弊故須侍者。 善男子。云何當知。佛告目連。令到耆婆大醫王所。問服藥法。善男子。此亦是我憐愍後世故作是說。有諸聲聞假藥將身。彼當憶我佛金剛身猶尚服藥。何況我等及其餘者。以是事故我說此言。汝到耆婆大醫王所。問服藥法。而諸愚人如實取之。謂如來身是病患身。善男子。如來昔告目連比丘。令彼目連問耆婆藥。耆婆無容故不正答。唯作是言。但當服蘇但當服蘇。然是如來示業果報。令諸弟子聞當憶知而不退還。 善男子。如來處處。逐諸外道尼乾子等。捔勝論義。此事云何。善男子。我觀後世愍念眾生故作是事。令彼眾生作如是知。諸佛如來正真正覺尚有怨家。何況我等及其餘者。而諸愚人如實取之。謂佛如來實有怨家。善男子。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無怨家。何故如來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善男子。佉陀羅刺。刺如來足。是事云何。善男子。如來示現業果報故。令未來世作如是知。如來成就無量功德而有業報。何況我等及其餘者。以是因緣令彼息惡。復為因緣我作是說。有是業報。而諸愚人。如實取之。佉陀羅刺。刺如來足。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提婆達多是佛宿怨覓如來便。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善友知識。在於宮內語阿闍世王。令害如來。時王故放護財象王令滅如來。善男子。如來見象即調伏之。爾時無量無邊眾生。見象調伏生奇特心。即生正信歸依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顯三寶故。善男子。如此之事應如是知。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久來隨逐示現怨家。而諸愚人如實取之。作如是言。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善男子。乃至過去五百世中所生之處。提婆達多是善知識。示怨家事。悉是示現顯諸菩薩。及顯如來無量功德。而諸愚人如實取之。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以是不善取義因緣。墮三塗中。所謂地獄餓鬼畜生諸苦惱處。何以故。善男子。提婆達多善知識者。善修無量諸勝功德。善修善根。親近諸佛宿殖德本。心向大乘順向大乘。向大乘彼岸。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彼壞心故於未來世。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來昔日入舍衛城。於奢犁耶婆羅門村。周遍乞食空鉢而出。此事云何。善男子。我此所作。亦為愍念後世眾生故示是事。令未來世作如是知。如來具足無量功德。尚空鉢出。何況我等及其餘者。善男子。復有說言。是魔波旬勸於婆羅門長者居士。令其不肯供養如來。此亦不爾。何以故。善男子。魔王無力能勸長者。令不供養如來食故。善男子。此事不應如是取之。何以故。魔王無力而能遮障如來供養。乃是如來勸持魔王。令語長者婆羅門等而不供養。善男子。如來已滅一切障礙。成就無量諸勝功德。而有能障如來供養。無有是處。如來無有實業果報。為彼眾生令得道故。如來示現如是方便善巧諸事。善男子。如來若斷一飡食已。令諸聲聞及魔波旬天龍八部及諸天子。作如是念。無令眷屬生憂苦心。為彼諸事。是故如來。日夜示現如是等事。令發一念不善之心。乃是如來斷於諸有。如前示現後亦如是。令未來世作如是知。如來斷有尚有此事。何況我等及其餘者。現此事時七萬天眾。於如來所起清淨心。如來爾時知其心已。種種說法。彼聞法已得法眼淨。善男子。我觀後世故示是事。如來無有如是業報。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旃遮摩那毘孫陀梨。木器合腹以謗世尊。此事云何。佛言。善男子。此亦不爾。如來成就無量功德。無業報患。善男子。乃是如來威神之力。能令旃遮摩那毘孫陀梨等。置過無量恒河等世界之外。而被謗者。乃是如來以方便力示業果報。我諸弟子以薄福故。既得出家在我法中。以被謗故則退我法。以不思量如來言教作如是說。我等今者已被謗故。不應得在佛正法中。令彼諸人聞教憶念。諸佛如來具足成就一切白法。滅諸惡法尚有如是惡對被謗。何況我等及其餘者。如是知已不復退還修淨梵行。善男子。旃遮摩那毘孫陀梨等。起於惡心。以佛力故令夢開悟。我實謗佛。我若捨身必墮三惡。善男子。如來若知可防護者必防護之。是故示現如此之事。善男子。無一眾生如來捨者故現此事。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來昔在毘蘭多國。受毘蘭若婆羅門請。而食麥者。此事云何。佛言。善男子。我亦愍念後世眾生故現是事。如來實知諸婆羅門居士等請而不供養。而受其請彼處安居。何以故。善男子。彼安居處有五百馬。所有食麥施與眾僧。令至三月。善男子。彼馬悉是大菩薩也。宿殖德本而值惡友。造諸惡業生畜生中。善男子。彼五百馬有調馬者。是日藏菩薩。以願力故生在彼處。善男子。是日藏菩薩。勸五百馬發菩提心。為令得脫故生彼處。善男子。以彼善調馬主力故。彼五百馬皆憶宿命。得菩提心還得本心。善男子。如來愍念彼五百馬故。受彼請彼處安居。調馬人麥與如來食。五百馬麥諸弟子食。善男子。彼調馬者以馬音聲調五百馬。皆令懺悔勸其發心。復令彼馬於佛法中。於三寶所起敬重心。善男子。過三月已。彼五百馬捨身生於三十三天。彼在畜生尚得是利。如來爾時為彼說法。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善男子。彼處所有調五百馬。防護馬者如來記彼。當得成就自調伏心緣覺之道。善男子。世間無有是可食物。如來食之而有不作微妙味者。善男子。假使如來食於土塊瓦石等物。而無不退微妙味食。善男子。如來所食皆作上味。無有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食之物而可比者。何以故。以如來得味中上味。得食上味。得大丈夫諸相好等。善男子。汝今應當如是正取如來所食。悉微妙味無有可比。善男子。阿難比丘憐愍我故而作是言。云何。如來生轉輪聖王家。捨王位出家而能食麥。如來善知阿難心已。故與一麥告言。阿難。汝當知之此是何味。阿難食已生奇特心。即語我言。世尊。我生在王家長養王家。而未曾得如是上味。善男子。阿難比丘以彼食味身心得安。七日不食。善男子。以是事故當知。如來無有業報。然彼居士婆羅門。請諸有德清淨比丘。不供養者。諸比丘等受請往彼。而不供養示現業報。善男子。汝應當觀如來神力。彼婆羅門請佛及僧而不供養。如來記彼不墮惡道。善男子。共佛受請彼處安居五百比丘。於中乃有四十比丘。多有貪心不能觀察。不淨行故。若得稱意微妙食者。悉皆退轉。食馬麥故不生欲心。過七日已得阿羅漢果。善男子。如來善巧知眾生心故。受彼請為度彼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善巧成就如是甚深祕密法教示現之事。若如是知名為善解如來密教。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善知漸法門 及以頓所說 內心善巧知 諸菩薩示現 善巧知祕密 遠離諸疑惑 善知諸佛說 所有祕密教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不求聲聞緣覺乘。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雖在彼處受極重苦不可具說。而心不求聲聞緣覺乘。亦無心求自得解脫。不念少欲。不念少作。不行少欲。不行少作事。善男子。菩薩於彼善業眾生而與同事。然是菩薩於彼眾生善勸化之。令其修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法故。不求聲聞緣覺菩提。爾時世尊。為顯此義。偈重說言。 常化諸眾生 心不生疲惓 於無上菩提 堅固不退轉 其心不可動 猶如妙山王 修行慈悲心 不求二乘道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已說菩薩成就如是等法。是故名為行大乘。住大乘。而如來不說。以何義故此大乘名為大乘。爾時世尊。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我今問汝。隨汝意說。善男子。於意云何。轉輪聖王所行之道。具四兵眾所行處道。以何而說。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是名王道。是名大道。是無畏道。是無礙道。是勝一切諸國王道。佛語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為勝乘。名無上乘。名無上上乘。名無等乘。名不惡乘。名為無等等乘。善男子。以是義故名為大乘。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善哉善逝。善哉世尊。快說如是大乘名義。 如來說是十法法門時。魔波旬作是念言。今日沙門瞿曇過我境界。若我具備四種兵眾。惱彼瞿曇。令其不得說此法門。時魔波旬作是念已。即具四兵。至王舍城耆闍崛山。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遙見波旬具四兵眾。為惱如來令不得說此法門故欲來至此。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即現神通。現神通已。令魔波旬至王舍城四衢道頭。唱如是言。汝王舍城諸人民等。當知今日沙門瞿曇。在王舍城耆闍崛山。為諸四眾具說正法。初中後善文義俱深。淳備具足清淨梵行。汝等諸人。可往詣彼沙門瞿曇聽其說法。令汝長夜成大安樂諸利益事。 爾時王舍大城之中。諸婆羅門。剎利長者。及居士等。被魔勸已。手執香花塗香末香燒香寶幢寶蓋。出王舍城至耆闍崛山。到如來所。頂禮佛足。尊重讚歎却坐一面。時魔波旬亦具四兵。從王舍城出至耆闍崛山到如來所。化作曼陀羅華散如來已。與四兵眾却坐一面。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知魔波旬坐一面已。即語魔言。汝魔波旬。以何因緣將四兵眾。惱亂如來并障如來說此法門。汝今應當於如來所。生慚愧心起懺悔心。無令汝於長夜。得無利益成大苦報。時魔波旬聞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語已。即合十指爪掌拄地禮如來足。於如來所。生慚愧心起懺悔心。而作是言。我於今者甚畏如來。甚奇善逝。唯願大慈受我懺悔。我甚愚癡無有智慧。無善巧智不自惜身。而於如來起於惡心。復欲令此法門絕滅。善哉世尊。重受我懺。佛言波卑椽。善哉善哉。長養善根。若我法中有善男子若善女人。起心懺悔以求清淨。善哉波卑椽。時魔波旬。至佛所立白言。世尊。如來諸經皆斷惡語不善語耶。如來答言。如是如是。魔波旬言。云何如來法王法主。得法自在而語。稱我言波卑椽。如是喚我。佛言。波卑椽。我今為汝說於譬喻。善男子。譬如長者居士財富無窮。唯有一子甚愛念之。不用離目以命繫子。然彼一子。諸根不調甚惡諂曲。長者居士愛念心故以杖打之。或瓦或石欲令此子息彼事故。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長者居士撾打其子有惡心不。魔波旬言。不也世尊。欲令成就愛念子故。作如是事。佛言。波旬當知。如來正真正覺善知眾生心性根欲。是故觀察。應以惡言而得度者。即說惡言。應以默然無所言說而得度者。即為默然。應以驅遣而得度者。即驅遣之應以說法而得度者。即為說之。應以攝受而得度者。即攝受之。應見色身而得度者。即現色身令彼見之。應聞聲香若得味觸而得度者。即為現聲而為說法。至香味觸現令得度。時魔波旬歡喜踊躍。復合十指爪掌頂禮佛足。白言。世尊。隨所有處。若村若城若在王都。說此法門。我為聽受此法門故。當往其所護此法門。亦為護彼持法法器。世尊。我至彼時必有眾相。諸眾寂定離睡眠蓋。復令諸方上勝法器而來問法。若讀若誦若受持者。身心俱安不起慢心隨說此法。若廣說者。若略說者。於如來所生歡喜心。又復如來。於諸眾生起歡喜心。彼諸眾生心歡喜已。善根增長惡法消滅。時大眾中有諸外道尼乾子等。聞魔波旬如是懺悔。心大歡喜踊躍無量。得無生忍。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說此法時。此諸外道得無生忍。佛言。阿難。乃往。過去過無量劫。此王舍城耆闍崛山。爾時有佛。名上力足正真正覺。在此說法。佛說法已。有諸外道來向佛所。欲惱如來。復欲障說此法門故來至佛所。既聞法已心生歡喜。即言世尊。快說此法。於如來所生奇特心。以是因緣六十劫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唯生人天所生之處憶念彼佛。雖憶念佛而無善友。阿難。於意云何。彼諸外道尼乾子等。豈異人乎。今此眾中諸外道是。何以故。此諸善男子。當爾之時具足惡見故。欲惱如來并障此法。彼既聞法生大歡喜。以是因緣今蒙佛記。是諸外道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於今得無生忍。 說此法門時。萬二千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二萬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若善女人。於此法門起一念信功德無量。況復讀誦受持。擁護廣為人說。 佛言。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勸無餘眾生界。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門起一念信。若讀若誦廣為他說。此人得福過前說者。何以故。阿難。以此法門是一切智智道處。阿難。若有男子女人。聞此法門及見持此法門法師。若起惡心得罪過前。 爾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若有男子女人。謗此經者。如來已說得罪過前。佛告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若男子女人。一時挑却一切眾生所有眼目。若復有男子女人。於此法門及持法者。起一惡心得罪過彼。何以故。阿難。以此法門名為光明。能施一切眾生慧目。 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此法門不應於不信男子女人前說。何以故。須護眾生故。世尊。我見如是謗法業緣。生於地獄餓鬼畜生惡道中故。 佛言阿難。應說此法門。不應不說。何以故。以此名為彼者因故。令修行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以何名名此法門。云何奉持。佛言。阿難。阿難當知。以說十法是故名為十法法門。如是受持。亦名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所問。如是受持。 佛說此法門時。尊者阿難。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并眾會中諸大菩薩。及聲聞眾天龍八部。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頂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八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九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人俱。菩薩摩訶薩四萬二千。時有菩薩名無垢藏。與九萬二千諸菩薩眾。恭敬圍遶從空而來。爾時世尊即告大眾。彼諸菩薩。為遍清淨行世界。普花如來。勸發來此娑婆世界。令於我所聽受普入不思議法門。其諸菩薩亦當集會。說是語已。無量無邊他方此界諸菩薩眾。悉來集會耆闍崛山。頂禮佛足却住一面。 爾時無垢藏菩薩。手持七寶千葉蓮花。至如來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遍清淨行世界。普花如來。以是寶花奉上世尊。致問無量。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作是語已。即昇虛空結加趺坐。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於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念過去久遠世時。曾於普燈佛所。聞說普入不思議法門。我於爾時。即便獲得八千四百億那由他三昧。又能了知七十七萬億那由他三昧。善哉世尊。願垂哀愍為諸菩薩說此法門。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文殊師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若諸菩薩欲學此法。應當修習諸三昧門。所謂色相三昧。聲相三昧。香相三昧。味相三昧。觸相三昧。意界三昧。女相三昧。男相三昧。童男相三昧。童女相三昧。天相三昧。龍相三昧。夜叉相三昧。乾闥婆相三昧。阿修羅相三昧。迦樓羅相三昧。緊那羅相三昧。摩睺羅伽相三昧。地獄相三昧。畜生相三昧。閻魔羅界三昧。貪相三昧。瞋相三昧。癡相三昧。不善法三昧。善法三昧。有為三昧。無為三昧。文殊師利。若諸菩薩於如是等一切三昧。善通達者。是則已為修學此法。文殊師利。云何名為色相三昧。即說頌曰。 觀色如聚沫 中無有堅實 不可執持故 是名色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聲相三昧。即說頌曰。 觀聲如谷響 其性不可得 諸法亦如是 無相無差別 了知皆寂靜 是名聲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香相三昧。即說頌曰。 假令百千劫 常嗅種種香 如海納眾流 而無有厭足 其香若是實 則應可滿足 但有假名字 其實不可取 以不可取故 鼻亦無所有 了知性空寂 是名香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味相三昧。即說頌曰。 舌根之所受 鹹醋等諸味 皆從眾緣生 其性無所有 若能如是知 因緣和合起 了此不思議 是名味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觸相三昧。即說頌曰。 觸但有名字 其性不可得 細滑等諸法 皆是從緣生 若能知觸性 因緣和合起 畢竟無所有 是名觸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意界三昧。即說頌曰。 設集三千界 無量諸眾生 一心共思求 意界不可得 不在於內外 亦不可聚集 但以於假名 說有種種相 猶如於幻化 無住無處所 了知彼性空 是名意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女相三昧。即說頌曰。 四大假為女 其中無所有 凡夫迷惑心 執取以為實 女人如幻化 愚者不能了 妄見女相故 生於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 而非實女人 無智者迷惑 便生於欲想 如是了知已 一切女無相 此相皆寂靜 是名女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男相三昧。即說頌曰。 自謂是男子 見彼為女人 由斯分別心 而生於欲想 欲心本無有 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別故 於身起男想 是中實無男 我說如陽焰 知男相寂靜 是名男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童男相三昧。即說頌曰。 如樹無根枝 花則不可得 以花無有故 其果亦不生 由無彼女人 童男亦非有 隨於分別者 假說如是名 了知彼女人 及童男非有 能如是觀察 是童男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童女相三昧。即說頌曰。 如斷多羅樹 畢竟不復生 何有智慧人 於中求果實 若有能了知 諸法無生者 不應起分別 童女為能生 又如焦穀種 其牙本不生 女人亦復然 是童女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天相三昧。即說頌曰。 因清淨信心 及以眾善業 受諸天勝報 端正殊妙身 珍寶諸宮殿 非由造作成 曼陀羅妙花 亦無種植者 如是不思議 皆因業力起 能現種種相 猶若淨琉璃 如是殊妙身 及諸宮殿等 皆從虛妄生 是名天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龍相三昧。即說頌曰。 受此諸龍身 由不修於忍 興澍大雲雨 遍滿閻浮提 不從前後際 亦不在中間 而能生此水 復歸於大海 如是諸龍等 積習性差別 起於種種業 業亦無有生 一切非真實 愚者謂為有 能如是了知 是名龍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夜叉相三昧。即說頌曰。 是大夜叉身 從於自心起 是中無有實 妄生於恐怖 亦無有怖心 而生於怖畏 觀法非實故 無相無所得 空無寂靜處 現此夜叉相 如是知虛妄 是夜叉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乾闥婆相三昧。即說頌曰。 彼實無所趣 名言假施設 了知趣非趣 乾闥婆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阿修羅相三昧。即說頌曰。 修羅相所印 其相本無生 無生故無滅 阿修羅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迦樓羅相三昧。即說頌曰。 無身以為身 名字假施設 名相無所有 迦樓羅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緊那羅相三昧。即說頌曰。 法無作而作 說為緊那羅 了知此不生 緊那羅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摩睺羅伽相三昧。即說頌曰。 彼由於名字 隨世而安立 是中無有法 而妄起分別 了知此分別 自性無所有 彼相寂靜故 摩睺羅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地獄相三昧。即說頌曰。 地獄空無相 其性極清淨 是中無作者 從自分別生 我坐道場時 了此無生相 無相無生故 其性如虛空 此相皆寂靜 是地獄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畜生相三昧。即說頌曰。 如雲現眾色 是中無有實 能令無智人 於此生迷惑 於彼畜生趣 而受種種身 猶如虛空雲 現於諸色像 了知業如幻 不生迷惑心 彼相本寂靜 是畜生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閻魔羅界三昧。即說頌曰。 造作純黑業 及以雜業者 流轉閻羅界 受於種種苦 實無閻羅界 亦無流轉者 自性本無生 諸苦猶如夢 若能如是觀 閻羅界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貪相三昧。即說頌曰。 貪從分別生 分別亦非有 無生亦無相 住處不可得 貪性如虛空 亦無有建立 凡夫妄分別 由斯貪染生 法性本無染 清淨如虛空 十方遍推求 其性不可得 不了性空故 見貪生怖畏 無畏生畏想 於何得安樂 譬如愚癡人 怖畏於虛空 驚懼而馳走 避空不欲見 虛空遍一切 於何而得離 愚夫迷惑故 顛倒分別生 貪本無自性 妄生厭離心 如人欲避空 終無能脫者 諸法性自離 猶如於涅槃 三世一切佛 了知貪性空 住此境界中 未曾有捨離 於貪怖畏者 思惟求解脫 如是貪自性 究竟常清淨 我證菩提時 了達皆平等 若執貪為有 於彼當捨離 由妄分別故 而言捨離貪 此唯分別心 實無有捨離 其性不可得 亦無有滅壞 平等實際中 無解脫分別 若於貪解脫 於空亦解脫 虛空及與貪 無盡無差別 若見差別者 我說令捨離 貪實無有生 妄起生分別 彼貪本性空 但有假名字 不應以此名 而生於執著 了貪無染故 是則畢竟空 不由滅壞貪 而得於解脫 貪法與佛法 平等即涅槃 智者應當知 了貪寂靜已 入於寂靜界 是名貪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瞋相三昧。即說頌曰。 以虛妄因緣 而起於瞋恚 無我執為我 及由麁惡聲 起猛利瞋心 猶如於惡毒 音聲及瞋恚 究竟無所有 如鑽木出火 要假眾緣力 若緣不和合 火終不得生 是不悅意聲 畢竟無所有 知聲性空故 瞋亦不復生 瞋不在於聲 亦不身中住 因緣和合起 離緣終不生 如因乳等緣 和合生酥酪 瞋自性無起 因於麁惡聲 愚者不能了 熱惱自燒然 應當如是知 究竟無所有 瞋性本寂靜 但有於假名 瞋恚即實際 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 是名瞋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癡相三昧。即說頌曰。 無明體性空 本自無生起 是中無少法 而可說為癡 凡夫於無癡 而妄生癡想 於無著生著 猶若結虛空 奇哉愚癡人 不應作而作 諸法皆非有 雜染分別生 如欲取虛空 安置於一處 設經千萬劫 終無有積聚 愚夫從本來 經不思議劫 所起於癡結 而無少分增 如彼取虛空 終無有增減 多劫集於癡 增減亦如是 又如於槖籥 受風無際限 愚癡著欲樂 無有厭足時 是癡無所有 無根無住處 以根非有故 亦無癡可盡 以癡無盡故 邊際不可得 是故諸眾生 我不能令盡 設我一日中 能度三千界 所有諸眾生 皆令入涅槃 復經不思議 無量千萬劫 日日如是化 眾生界不盡 癡界眾生界 是二俱無相 彼皆如幻化 故不能令盡 癡性與佛性 平等無差別 若分別於佛 彼則住愚癡 癡及一切智 性皆不可得 然彼諸眾生 皆與癡平等 眾生不思議 癡亦不思議 以不思議故 不應取分別 如是思惟心 思量不可得 癡亦不可量 以無邊際故 既無有邊際 從何而得生 自性無生故 相亦不可得 了癡無有相 觀佛亦復然 應當如是知 一切法無二 癡性本寂靜 但有於假名 我證菩提時 亦了癡平等 能作如是觀 是名癡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不善三昧。即說頌曰。 知彼貪瞋癡 種種諸煩惱 所有諸行相 虛妄無真實 能如是觀察 是不善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為善法三昧。即說頌曰。 汝等應當知 諸善意樂者 心行各差別 皆同於一行 以一出離相 了知於一切 皆悉寂靜故 是名善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有為三昧。即說頌曰。 汝等應當知 一切有為法 非是所造作 亦無可稱量 我了知諸行 性無有積集 一切皆寂靜 名有為三昧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名無為三昧。即說頌曰。 無為性寂靜 於中無所著 亦復無出離 但有假名字 為執著眾生 而說彼名字 能如是了知 名無為三昧 爾時世尊。說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偈時。九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三萬六千比丘。而於諸漏心得解脫。七十二萬億那由他諸天。及六千比丘尼。一百八十萬優婆塞。二千二百優婆夷等。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復白佛言。唯願世尊。為諸菩薩。演說種種三昧名字。令其聞者諸根通利。而於諸法得智慧明。不為一切邪見眾生之所摧伏。亦令證得四無礙辯。於一文字而能了知種種文字。於諸文字了一文字。復以無邊辯才。為諸眾生善說法要。亦令證得甚深法忍於一剎那了一切行。是一切行。各各復有無邊行相。皆能了知。佛言。文殊師利。有三昧名無邊離垢。若菩薩得此三昧。能現一切諸清淨色。復有三昧名可畏面。得此三昧。有大威光映蔽日月。復有三昧名出焰光。得此三昧。能蔽一切釋梵威光。復有三昧名為出離。得此三昧。令諸眾生出離一切貪恚愚癡。復有三昧名無礙光。得此三昧。則能照曜一切佛剎。復有三昧名無忘失。得此三昧。能持諸佛所說教法。亦能為他敷演斯義。復有三昧名曰雷音。得此三昧。善能顯示一切言音上至梵世。復有三昧名為喜樂。得此三昧。令諸眾生喜樂滿足。復有三昧名喜無厭。得此三昧。其見聞者無有厭足。復有三昧名專一境難思功德。得此三昧。而能示現一切神變。復有三昧名解一切眾生語言。得此三昧。善能宣說一切語言。於一字中說一切字。了一切字同於一字。復有三昧名超一切陀羅尼王。得此三昧能善了知諸陀羅尼。復有三昧名為一切辯才莊嚴。得此三昧善能分別一切文字種種言音。復有三昧。名為積集一切善法。得此三昧能令眾生悉聞佛聲法聲僧聲。聲聞聲緣覺聲。菩薩聲波羅蜜聲。如是菩薩住三昧時。令諸眾生聞聲不絕。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唯願世尊。加威護念。令我獲得無礙辯才。說此法門殊勝功德。佛言。善哉隨汝所願。文殊師利復白佛言。若有菩薩。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無疑惑者。當知是人於現身中。決定獲得四種辯才。所謂捷疾辯才。廣大辯才。甚深辯才。無盡辯才。於諸眾生心常護念。隨所修行欲毀壞者。皆能覺悟令無毀壞。爾時世尊讚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汝於斯義能善分別。如布施者獲大財富。持禁戒者決定生天。若能受持此經典者。現得辯才必無虛妄。如日光出能除諸暝。亦如菩薩坐菩提座。成等正覺決定無疑。受持讀誦是經典者。現得辯才亦復如是。文殊師利。若復有人。於現身中欲求辯才。當於此經心生信樂。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勿生疑惑。 爾時無垢藏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佛涅槃後。於此法門心無疑惑。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我當攝受加其辯才。 爾時天魔波旬愁憂苦惱悲涕流淚。來詣佛所。而白佛言。如來昔證無上菩提。我於爾時已懷憂惱。復於今者說此法門。倍生大苦如中毒箭。若諸眾生聞是經典。決定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入般涅槃。令我境界皆悉空虛。如來應正等覺能令一切諸苦眾生。咸得安樂。願垂哀愍與大慈悲。不於此經加威護念。令我安隱憂苦皆除。 爾時世尊告波旬言。勿懷憂惱。我於此法不作加護。諸眾生等亦不涅槃。天魔波旬聞是語已。歡喜踊躍憂惱悉除。即於佛前忽然不現。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前白佛言。如來今者有何密意。告波旬言我於此法不作加護。佛言。文殊師利。以無加護加護此法。是故為彼說如是言。以一切法平等實際。皆歸真如同於法界。離諸言說不二相故。無有加護。以我如是誠實之言無有虛妄。能令此經於閻浮提廣行流布。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告阿難言。此經名為普入不思議法門。若能受持如是經典。則為受持八萬四千法門等無差別。何以故。我於此經善通達已。方能為彼諸眾生等。演說八萬四千法門。是故阿難。汝於此法當善護持。讀誦流通無令忘失。佛說是經已。文殊師利菩薩。無垢藏菩薩。尊者阿難。及諸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九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出現光明會第一十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一切皆悉得大自在。復有八十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彌勒菩薩而為上首。復有四十那由他諸大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而為上首。爾時會中有一童子。名為月光。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往昔修何等業。能得如是決定光明。攝取光明。發起光明。顯現光明。種種色光明。無雜色光明。狹小光明。廣大光明。清淨光明。遍清淨光明。無垢光明。極無垢光明。離垢光明。漸增長光明。鮮淨光明。極鮮淨光明。無邊光明。極無邊光明。無量光明。極無量光明。無數量光明。極無數量光明。速疾光明。極速疾光明。無住光明。無處光明。熾盛光明。照曜光明。愛樂光明。到彼岸光明。無能障光明。不動光明。正直光明。住無邊處光明。色相光明。種種色相光明。無量色相光明。青黃赤白色相光明。紅色相光明。頗梨色相光明。虛空色相光明。如是等種種光明。一一皆與五色光明和合顯現。乃至青黃赤白等事。一一亦與無量無邊種種色光和合顯現。爾時世尊。即為月光而說偈言。 我以不思議 善業因緣故 遠離諸迷惑 成就種種光 復以種種行 安住於佛道 以空無作慧 而現和合光 譬如外法中 種種相差別 於中空無我 無作無心意 又如內身中 空無我無作 於中能示現 種種諸音聲 由如是無作 現無邊色光 隨其所意樂 皆令得滿足 或於一光中 出生二種色 各有上中下 差別而顯現 或於一光中 出生三種色 各有上中下 差別而顯現 或於一光中 出生四種色 各有上中下 差別而顯現 或於一光中 出生五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淨業生 或於一光中 出生六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方便生 或於一光中 出生七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善業生 或於一光中 出生八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勝善生 或於一光中 出生九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資糧生 或於一光中 出生十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布施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二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持戒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三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忍辱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四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精進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五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禪定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六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智慧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七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慈心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八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悲心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九十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喜心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百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捨心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千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千功德生 或於一事中 出生萬種色 各有上中下 從福資糧生 或於一事中 現一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淨信生 或於一事中 現二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隨喜生 或於一事中 現三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於輕安生 或於一事中 現四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尊重佛生 或於一事中 現五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尊重法生 或於一事中 現六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尊重僧生 或於一事中 現七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尊重戒生 或於一事中 現八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尊重定生 或於一事中 現九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普憐愍生 或於一事中 現十俱胝色 各有上中下 從無放逸生 又從一毛孔 所現諸光明 彼光種種名 今當為汝說 我有一光明 名為雲淨照 其光由積集 無量善根生 以於往昔時 見有眾生類 種種多病惱 皆生憐愍心 給施諸醫藥 令彼悉除愈 以此因緣故 得如是光明 我復有光明 名為眼清淨 以燈明施佛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耳清淨 以音聲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鼻清淨 以香水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舌清淨 以上味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身清淨 以衣服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心清淨 於佛常信樂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色清淨 綵畫於佛像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聲清淨 於法常稱讚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香清淨 於僧常恭敬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味清淨 隨意皆施與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觸清淨 以塗香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法清淨 以攝受諸法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地清淨 塗掃佛僧地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水清淨 以井泉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火清淨 持火而奉施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風清淨 持扇而奉施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蘊清淨 以身供養佛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界清淨 常修於慈心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諦清淨 常離於妄語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剎清淨 常行於布施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聲清淨 以稱歎諸佛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念清淨 以稱歎三昧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辯清淨 以稱歎總持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日和合 以和合乖諍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顯現義 以通達空性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青色相 以青蓮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黃色相 以薝蔔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赤色相 以真珠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白色相 以金華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勝功德 以眾彩嚴飾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龍威力 以龍幡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象威力 以象幡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師子王 師子幡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之為牛王 牛王幡供養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月清淨 灑掃於佛塔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龍調伏 以繒帶奉施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夜叉調伏 以能諦觀察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覺悟女 以離於女相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覺悟男 以離於男相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金剛威力 以業智清淨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顯現空 以開示世報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覺悟真實 以離於顛倒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顯示佛語 以讚於法界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離諸過 以讚於勝解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莊嚴普照 以讚施燈燎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離恩愛 以讚於定慧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離諸習 以讚前際智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離諸著 以讚無生智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離諸趣 以讚漏盡智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捨離處 以讚於苦智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佛神變 以讚神通力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超戲論 以讚一切智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現眾色 以讚於神足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樂善友 以讚於覺性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眼前際 以讚眼前際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眼盡際 以讚於無盡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之為有際 以讚於無有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不可壞 以讚於滅性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無邊際 以讚於無際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之為有相 以讚於無為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為無變異 以讚無差別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之為不入 以讚於無著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之為不出 以讚於無起 由是故得生 我復有光明 名之為無起 以讚不出現 由是故得生 我有光名無表示 而能成熟諸群生 我有光名法本性 其光能動俱胝剎 我有光名調伏魔 其光威德令魔怖 我有光名福德幢 持其名者離危厄 我有光名有力幢 持其名者離怨對 我有光名寂靜幢 持其名者離貪欲 我有光名禪定幢 持其名者離邪行 我有光名名聞幢 持其名者得稱讚 我有光名悅意幢 持其名者無憂惱 我有光名淨戒幢 持其名者離毀禁 我有光名妙香幢 持其名者無臭穢 我有光名法甚深 持其名者無疑惑 我有光名無所住 持其名者離諸有 我有光名離分別 持其名者無執取 我有光名妙高山 持其名者無能動 我有光名祕密行 持其名者無所著 我有光名解脫行 持其名者無繫縛 我有光名善調伏 持其名者得柔軟 我有光名無動搖 持其名者離貪染 我有光名善調順 持其名者戒圓滿 我有光名眾善行 持其名者無所染 我有光名多利益 聞其名者離諸過 我有光名勝知見 聞其名者無迷惑 我有光名求利益 聞其名者無瞋恚 我有光名心適悅 聞其名者得安樂 我有光名無熱惱 持其名者了空性 我有光名空無性 持其名者超戲論 我有光名無依止 持其名者不動搖 我有光名離迷惑 持其名者不猶豫 我有光名無住處 持其名者離愚闇 我有光名厭肉身 持其名者當不受 我有光名無所取 持其名者離文字 我有光名無有癡 持其名者離言說 我有光名無去處 持其名者知未來 我有光名普邊際 持其名者知過去 我有光名無與等 持其名者了無漏 我有光名證聖者 持其名者知最上 我有光名無垢染 持其名者離諸著 我有光名離塵坌 持其名者無闇蔽 我有光名無愛戀 持其名者離所依 我有光名最勝上 持其名者摧他論 我有光名少壯年 持其名者成六行 我有光名最勝尊 持其名者智無礙 我有光明名速疾 持其名者成勝僧 我有光明名有相 持其名者了深法 我有光明名無相 持其名者離於慢 我有光明名無生 持其名者獲無得 我有光明名念佛 為諸如來之所讚 於多佛所修諸行 爾乃得成如是光 佛身所現諸光明 千俱胝剎微塵數 如是無量俱胝剎 其數又如大海沙 一一微塵諸光明 各有若干多眷屬 其光遍往無佛剎 化作如來清淨身 演說甚深微妙法 安住眾生忍辱中 我有光明名為佛 令諸眾生住佛道 我有光明名為法 清淨照曜無瑕垢 我有光明名為僧 諸佛如來所稱歎 我有光明名清淨 其光殊勝甚難得 我有光明名為華 利益眾生得成熟 我有光明名為梵 或名帝釋或名天 名月名龍名夜叉 名阿修羅迦樓羅 或有名王名婦女 或名童女或童男 如是種種諸光明 各以善法化同類 能令無量俱胝眾 皆得成就於菩提 我有光明名智慧 或有名戒或名慈 或名悲喜或名燈 或號塗香或音樂 如是等類諸光明 各隨本行為其稱 皆攝無量群生類 由是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尊重 諸佛如來之所讚 於佛教法常恭敬 由是成就此光明 佛眼所見眾生數 一毛孔現若干光 而彼一一諸光明 各有眷屬共圍遶 隨諸眾生心所念 蒙佛光明皆成熟 若有聞說此光明 能生歡喜深愛樂 是人往昔諸佛所 已曾得聞如是經 我有光明名最勝 眷屬八十俱胝數 昔曾一偈讚於佛 是故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無憂 眷屬八十那由眾 持一如來所說法 是故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勝淨 眷屬八十俱胝數 若能受持一三昧 是故成就此光明 過去有佛 名為最勝 彼佛住世 壽命無量 最初成道 法會之中 時有八十 那由他眾 爾時於此 閻浮提中 有一國王 名為樂聲 其王復有 五百王子 顏貌端正 見者歡喜 是時父王 威德自在 於三寶所 深生信樂 其王所有 勝妙園苑 悉皆奉施 彼佛世尊 是園苑中 經行之處 復有無量 薝蔔迦樹 拘律陀樹 甄叔迦樹 優曇鉢羅 波羅波吒 及尸利沙 無憂樹等 其數各有 八十俱胝 如是諸樹 冬夏敷榮 華果枝葉 光色鮮茂 出微妙香 薰如來身 有諸比丘 身真金色 各各皆坐 是林樹下 勇猛精進 得陀羅尼 爾時彼佛 愍其父王 及諸王子 并餘大眾 演說如是 決定光經 其王聞已 心生歡喜 以無量偈 稱讚如來 其王復以 八十俱胝 微妙寶蓋 奉獻於佛 一一寶蓋 以摩尼珠 於其網間 周匝嚴飾 是摩尼寶 一一價直 八十俱胝 閻浮檀金 是一一蓋 八十俱胝 摩尼寶珠 以為瓔珞 是摩尼寶 色澤鮮淨 無有晝夜 常放光明 一一光明 照百由旬 其光顯曜 蔽於日月 其蓋復以 八十俱胝 師子寶帶 八十俱胝 金縷寶鬘 四面嚴飾 復以種種 妙色珍奇 間錯莊嚴 真珠寶網 以如是蓋 周覆園苑 其上復有 蘇摩那花 阿提目多 目真隣陀 優曇鉢羅 青蓮華等 如是種種 無量華蓋 一一皆悉 稱其寶網 復以金縷 俱吒摩衣 以為繒蓋 而覆其上 復有金足 栴檀寶床 其數亦有 八十俱胝 其床復以 八十俱胝 繒綵茵褥 而嚴飾之 是時一切 諸眾生類 乃至有頂 皆來集會 於如來所 聽是經典 天龍夜叉 乾闥婆王 摩睺羅伽 阿修羅等 聞是經已 生歡喜心 以百千偈 稱讚如來 一切皆發 大菩提願 諸天龍神 及阿修羅 以殷淨心 雨曼陀華 真珠等寶 而為供養 爾時復有 八十俱胝 大威力天 聞是經已 心生歡喜 發菩提願 於未來世 得斯光明 是時如來 知彼意樂 即授其記 當得作佛 爾時復有 八十俱胝 釋提桓因 并諸梵眾 聞說如是 現光經典 亦生歡喜 發菩提心 皆得授記 當來作佛 爾時復有 八十俱胝 那由他龍 聞是經已 發菩提心 皆蒙授記 爾時復有 八十俱胝 金翅鳥王 聞是經已 堅持五戒 亦授其記 爾時復有 八十俱胝 乾闥婆王 聞是經已 奏千種樂 出微妙聲 供養於佛 而得授記 復有八十 那由他數 夜叉鬼王 聞是經已 於佛智慧 深生淨信 一切皆得 受菩提記 月光當知 時樂聲王 種種供養 彼如來者 豈異人乎 即汝身是 汝因往昔 聞是經典 是故今者 還復諮問 若人於我 般涅槃後 法輪將欲 滅壞之時 於是教中 生淨信者 則能廣說 如是經典 若於未來說是經 則為護持於我法 猶如眾商善導師 亦名護持於寶藏 若於末世聞此經 如彈指頃生欣樂 當知皆是佛威神 亦由文殊所加護 是人則為見諸佛 授其祕法令聰慧 若人質直心柔軟 常勤供養於諸佛 修行無我生慈忍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常懷不善心 貪求利養無厭足 於諸寂靜無欣慕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供養諸如來 善能了知深妙法 於佛正智生淨信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散亂無淨心 常行魁膾難調伏 於諸欲境為僮僕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常樂阿蘭若 獨處空閑心寂靜 不著利養及親屬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隨順惡知友 損壞自他諸善法 彼於戒定多退失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意樂極清淨 常以智慧觀諸法 為善知識之所護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繫著親友家 與之花果令歡喜 心無正直懷諂曲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常念諸佛恩 於勝善根生愛樂 迴向菩提無諂曲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戀著於婦女 種種上服而嚴飾 常願與彼同遊戲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深心無所依 於諸欲境曾無染 不以飲食生諛諂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教導諸群生 而言婬欲無諸過 則為誹謗三世佛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信樂常堅固 發起精進求諸法 不生疲倦及輕慢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繫著諸婦女 常於欲境懷思念 不修智慧廣饒益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宴坐山林中 修習智慧皆清淨 不貪一切資生具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前後際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癡為魔羂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前後際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羂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有無邊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癡為魔羂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有無邊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羂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成壞相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癡為魔羂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成壞相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羂 是人愛樂於此經 乃至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并觸法 地水火風與體性 事物眾生及以苦 蘊界世生聲名諦 貪瞋癡慢愛覆憍 慳嫉諂誑并忿等 當知一一皆如是 若人於彼眼盡邊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彼眼盡邊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於彼眼滅壞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彼眼滅壞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於彼眼寂滅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彼眼寂滅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無去來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於眼無去來 而常通達不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了眼無我 於眼盡性常迷惑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能了眼無我 於眼盡性常通達 彼則離於凡夫行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了眼無我 於忍行處常迷惑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能了眼無我 於忍行處常通達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彼不成就無依戒 以不成就無依戒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彼則成就無依戒 以能成就無依戒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彼不成就無漏戒 以不成就無漏戒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彼則成就無漏戒 以能成就無漏戒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彼不成就無漏慧 以不成就無漏慧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彼則成就無漏慧 以能成就無漏慧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於眼空性常迷惑 彼不能生總持智 是人不樂於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於眼空性常通達 彼則能生總持智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了知眼盡性 彼則成就總持智 乃至無上無著智 是人愛樂於此經 若人不樂於此經 於眼盡性常迷惑 彼則退失諸禪定 證無上智實為難 若人愛樂於此經 於眼盡性能通達 彼則成就諸禪定 證無上智不為難 若人了知眼盡性 於無我相能通達 彼則常聞如是法 深生信解得無疑 若人思惟眼盡性 晝夜精勤無懈惓 彼則成就總持辯 常能演說於此經 若人思惟於此經 成就出現光明智 彼則顯發諸如來 於眼空性能通達 假使建立百千塔 供養一切諸世尊 若人思惟於此經 所獲功德復過彼 假使百千諸伎樂 供養如來之舍利 若人得聞於此經 所獲功德復過彼 佛眼所見諸眾生 皆同如來而供養 過於無量俱胝劫 不如受持於此經 若人於此契經中 受持演說四句偈 當於是人生恭敬 猶如最勝大悲尊 我於往昔百千劫 流轉三有生死中 曾於無量諸佛所 為是經故而供養 或然無量百千燈 其炷各等由旬量 為於此經得自在 是故供養大導師 或以薝蔔婆利花 蘇摩那花無憂花 以此花鬘及幢蓋 種種供養如來塔 我於往昔生死中 有來求者咸能施 或施花果諸林苑 或施橋梁及井泉 或施白象及麒麟 或施寶馬并綵女 或施金床珍寶帳 或施瓔珞雜花鬘 如是一一滿百千 為此經故心無倦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一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二 我昔為是經 護持清淨戒 常修於定慧 及施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惡人來毀罵 我時生憐愍 於彼不加害 我昔為是經 求者皆施與 各隨其所樂 悉令得歡喜 我昔為是經 奉施諸宮殿 莊嚴眾寶網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捨種種珍玩 及以摩尼寶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有恩常憶念 乃至聞一偈 於彼恒尊重 我昔為是經 尊重持戒者 乃至經行處 於彼常恭敬 我昔為是經 或處於生死 乃至有少恩 於彼常懷報 我昔為是經 不求利謗法 哀愍於親友 乃至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具多聞善說 於法無所著 不慳親友家 我昔為是經 若心生不善 速懺令除滅 終不使增長 我昔為是經 身為王太子 所得諸珍寶 塗香及末香 我時生淨心 迴施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愍諸囚徒類 種種加楚毒 以身而代受 我昔為是經 捨諸五欲樂 常於月六齋 受持諸禁戒 我昔為是經 常修行忍辱 乃至於妻室 亦不生貪悋 我昔為是經 令諸貧乏者 皆悉得安樂 豐足諸財寶 我昔為是經 攝受於一切 沙門婆羅門 種種群生類 我昔為是經 利益於一切 常為大施主 求者心無悋 或蒔於華果 不令人剪伐 普施諸眾生 隨意皆充足 我昔布施時 其心常平等 持戒具功德 破戒無慚愧 或證大神通 下至凡愚類 皆生希有心 恭敬而周給 我昔布施時 其心無高下 不求生善趣 志樂於此經 或令國界中 一切無怨敵 調伏諸龍眾 應時霔甘雨 月光汝當知 我於無量劫 為求是經故 修習諸苦行 設於百千劫 宣說不能盡 汝已住淨信 當來末世時 應生正念心 演說是經典 我以佛眼觀 明見未來世 隨其種種行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為求無上智 能以淨信心 演說此經典 是人及方所 一切皆了知 若於末世時 聞是經愛樂 志願及方便 一切皆了知 若諸下劣人 不聞是經典 誹謗宣說者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及諸比丘尼 得聞於是經 悲感而涕泣 我皆與受記 得見最勝尊 月光汝當知 諸佛神通力 若人意清淨 或有不清淨 乃至於信解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志樂常寂靜 安住諸禪定 不著生死中 乃至於習氣 究竟皆永斷 如是等功德 一切皆了知 或有諸眾生 耽著虛妄法 或有諸眾生 於佛生欣樂 如是未來事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染著世間樂 於佛菩提種 不能善開發 以是因緣故 退失諸方便 若有能了知 諸佛菩提種 是人當獲得 清淨無邊光 月光汝當觀 如是光明等 一一諸因緣 各各有差別 汝以智慧力 一切應了知 若捨惡知識 親近於善友 護持清淨戒 成就佛光明 汝當護諸根 捨離無慚愧 修行於善法 隨護諸眾生 汝當捨違諍 了達於性空 不貪著利養 具多聞善說 汝當觀利養 猶如於糞穢 無以利養垢 染污清淨心 常求於明脫 常得無上利 汝當修佛道 觀佛同法性 常然大法炬 普照於世間 汝當如山王 其心安不動 毀罵及捶打 一切皆能忍 汝當為眾生 作真實善友 應捨下劣心 常修於淨業 汝以堅固心 演說無上法 如是微妙經 當授慈心者 欲求無上智 勿怖於生死 由此捨諸惡 當得於勝利 譬如明智人 善能用於火 成熟種種味 不為火所燒 若諸愚癡人 無有善方便 將火置於掌 便為火所燒 亦如人中毒 迷悶心狂亂 以火而炙療 因此得除愈 月光汝當知 智者亦如是 依意了意空 故處於生死 依眼了眼空 於眼無執著 若能如是知 住眼亦無惱 若了眼性空 成就真實智 以真實智故 當得出現光 若了眼性空 永滅於貪欲 以無貪欲故 當得出現光 如是瞋與癡 我執并覆惱 慳嫉無慚愧 不忍將貢高 憍慢及增上 諂誑兼放逸 乃至憍詐等 一一如貪說 若得真實智 了知眼寂滅 以知寂滅故 當得出現光 若得真實智 住佛理趣中 以住理趣故 當得出現光 若得真實智 住佛方便中 以住方便故 當得出現光 若不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成就出現光 我昔未聞見 若勤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能順於是行 當得出現光 若求最勝行 當學於此經 供養諸如來 得實智方便 若修真實智 當供養諸佛 成就出現光 猶如掌中果 若迷眼無我 退失沙門法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了眼無我 成就沙門法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了眼盡際 亦了耳生邊 由了耳生邊 是大沙門法 若不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遍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現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 乃至耳鼻舌 身意與色聲 香味并觸法 地水若火風 性事世間苦 蘊界世將生 及以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眾生發趣大乘。為欲圓滿成就如是出現光者。有八十種善根資糧。云何八十。所謂護念眾生。心無損害。於清淨戒奉持無缺。其心平等。無有諂曲。亦無慳嫉貪誑之心。深信大乘微妙經典。亦不耽愛富貴憍逸。忍力具足。志願無退。意樂清淨。住阿蘭若。不依眷屬利養名聞。安住諸禪現光三昧。於有戒者無諂承事。於同梵行起勝意樂。以敬法故常於和上阿闍梨所深生尊重。了達契經。善巧宣說。所言誠諦。住正思惟。勤種善根。常行慧施。覺知魔業。密護諸根。言詞安審。善解真諦。亦能了知諸地自相。求無盡色。不惜身命。教於四眾絕世思惟。離諸邪見無後世法。不於未學矯現其相。常於已學任力開示。曾不讚美歌詠音聲。亦不稱譽莊嚴資具。證入諸諦。具足多聞。捨離睡眠。勤求正法。於佛尊重。發菩提心。捨於世業。修諸學處。為愛法故依於勝友。求諸善根心無厭足。愛樂出家。護持佛法。不起惡業。於教無疑。善說譬喻。開示祕密。於大菩提志求無倦。所受經典未嘗忘失。不捨自學。摧伏他論。求出離道。修無量行。於彼法智其心決定。明見因果相續輪迴。不著三有。離增上慢。為於信者建立對治。了達未來果報差別。善知前際不假他緣。於遠離行精勤修習。於佛相好具足莊嚴。是為八十。復次月光。此八十法入於五法。云何為五。所謂知生死。知涅槃。知煩惱盡。知增上。知福果。復次月光。如是五法入於二法。云何為二。所謂心清淨莊嚴。色清淨莊嚴。復次月光。如是二法入於一法。云何為一。所謂能成諸佛如來無礙解脫。 復次月光。復有八十種法。善能成就諸佛如來無礙解脫。云何八十。所謂布施資糧。廣大智慧。修清淨戒。離煩惱熱。摧伏憍慢。柔軟言詞。於種種事無不知時。亦知善友。發趣大乘。被精進甲。威儀利物。墮煩惱者令斷疑惑。毀諸不善。修行白法。不與惡人而為伴侶。種諸善根無有厭足。發菩提心勇猛精進。覺知魔事。證於諸諦。真實供養決了無疑。心念眾生常懷濟度。不著諸有。起於大心。不善眾生示其過惡。捨貪瞋癡。不求欲利。成熟眾生。修治佛塔。於諸聖者尊重恭敬。住大乘者親近承事。終不讚歎下劣乘人。遠離聲聞。摧伏怨敵。於世尊所廣大供養。以殊勝心種種奉施。得無礙智。具足辯才。以諸譬喻開示正法。而於性空不相違背。求法無懈。顯發深義。具大總持。說法無染。能廣流布。化導無厭。圓滿諸行有大威德。辯才無滯。成就多聞。不讚惡人。修於善業。解了諸蘊。捨離諸見。通達因性。超過所行。遠離非境。生清淨信。住於正道。愛樂大乘。平等攝受。不著無我。不厭生死。樂求涅槃。以少欲故住阿蘭若。常行乞食無有懈惓。隨有所得心生喜足。離無慚愧。親近於佛。善友同止。捨於非類。愍諸凡夫。同眾生行。於佛淨信。離於非器。有相違者不與言說。不來求者不為開曉。若有來求如應為說。於食平等。常施等施。開門大施。如是童子。此八十法。能得諸佛無礙解脫。爾時月光童子。得聞是法生大歡喜。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如來了知眼盡邊 故能出現清淨智 以能出現清淨智 具足如來清淨光 如來了知眼無我 故能出現清淨音 以能出現清淨音 具足如來梵音相 佛於往昔利眾生 故能成就語清淨 以能成就語清淨 饒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了知眼性空 故能成就總持智 以能成就總持智 出現如來無量光 如來了知眼差別 眼名差別亦無邊 以知名字無邊故 出現如來無量光 佛知文字差別門 即知眼空離文字 以知眼空離文字 出現如來無量光 若人思惟眼無我 即了佛語為真實 以能知佛語真實 出現如來決定光 如來成就勝神通 即了無邊眼滅壞 以能了知眼滅壞 利益一切諸世間 大悲最勝兩足尊 了達無邊眼生起 如佛能知眼生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如是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并觸法 乃至世生聲名等 當知一切皆應作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布施波羅蜜 如佛布施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淨戒波羅蜜 如佛淨戒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忍辱波羅蜜 如佛忍辱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精進波羅蜜 如佛精進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禪定波羅蜜 如佛禪定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智慧波羅蜜 如佛智慧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法身波羅蜜 如佛法身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色 如佛已具清淨色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意 如佛已具清淨意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勝功德 如佛已具勝功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諸色相 如佛已具諸色相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聲清淨 如佛已具聲清淨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大神變 如佛已具大神變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為化眾生處三有 如佛化彼眾生類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生死行 如佛已度生死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貪欲行 如佛度於貪欲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瞋恚行 如佛度於瞋恚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愚癡行 如佛度於愚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瞋行 如佛度於貪瞋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瞋癡行 如佛度於瞋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癡行 如佛度於貪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等分行 如佛度於等分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導師已度於貪欲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於瞋恚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度於愚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瞋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瞋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等分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 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天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龍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夜叉眾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乾闥婆 乃至無量鳩槃茶 所有若干諸眷屬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諸法真實義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真實得無疑 如來若了苦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苦盡得無疑 如來善了因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因盡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世間行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處非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業果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種種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趣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勝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根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靜慮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解脫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分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至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生死 流轉皆因煩惱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一切皆了知 利益世間無與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住於等持 發起殊勝方便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無邊宿住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生死無有邊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煩惱盡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成就無上正等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離諸煩惱并習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欲染障菩提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出離生死法 願我亦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法義 覺悟無量諸眾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法性 如幻如夢如陽炎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世間 一切文字并言說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具足勝辯才 開示甚深微妙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調身語意 一切皆隨智慧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了於三世 無取無著無罣礙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 如來善修戒定慧 於彼一切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修於解脫 解脫知見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修於正觀 天人世間無等倫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具足殊勝智 於諸世法無所染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 如來善了於世間 種種諸趣皆明見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諸趣得無礙 如來善了盡生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 如來善了寂靜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寂靜得無疑 如來善了流轉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流轉得無疑 如來善了前後際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 如來善了轉生邊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生轉得無疑 如來善了前後際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 如來善了盡生邊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 若人不了前後際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有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盡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若人不了轉無轉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 瞋癡忿覆并嫉誑 諂曲貢高與慢憍 布施持戒將忍辱 禪定智慧皆如是 爾時世尊。知月光童子深心所念。熙怡微笑放金色光。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國土。於彼國界作利益已。繞佛三匝還從如來頂上而入。是時彌勒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諸偈讚而問佛言。 雲雷師子吼 迦陵頻伽聲 出大法鼓音 何緣現微笑 殊勝百千日 清淨妙音聲 功德甚希有 何緣現此光 施戒忍精進 定慧等莊嚴 一切皆圓滿 何緣現此光 如來柔軟音 常遠離麁語 善療眾生病 何緣現此光 大悲兩足尊 知眼常空寂 以清淨梵音 為眾生演說 耳鼻舌身心 乃至聲名等 并諸集滅道 智忍亦如是 大悲兩足尊 知眼盡生際 寂靜及流轉 一切皆空寂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又說因緣法 遠離於斷常 非自非他作 眾緣之所生 或以種種門 開示於苦本 或以種種義 稱讚佛光明 以無量言詞 演說寂滅法 無人無壽者 無我無眾生 過去無量佛 亦以不思議 百千諸偈頌 演說如是法 如來所演說 真實功德法 無說無說者 所說法亦無 佛說最勝法 覺悟於群生 諸天及夜叉 聞者皆能了 一切阿脩羅 意樂已清淨 無量諸人眾 疑網悉皆除 了知貪自性 滅壞瞋與癡 愛慢及無明 諂嫉并戲論 乃至苦蘊等 一切皆捨離 如是諸句義 究竟悉清淨 如來於一法 通達種種名 其數百千萬 乃至不思議 於無量佛所 善學如是法 而於一法中 演說無窮盡 如來善了達 種種諸法門 亦能分別知 名句上中下 修學於一切 種種異言詞 善巧而宣說 微妙第一義 如是清淨音 因緣和合起 亦不依喉舌 乃至於身心 其地六種動 十方眾咸集 合掌瞻仰佛 願為除眾疑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自性常空寂 無去亦無來 無住無處所 深入於實際 佛眼無障礙 是故我今問 如來善了知 眼性前後際 盡無盡流轉 自性常空寂 開示諸法義 令世間歡喜 牟尼美妙音 何緣現微笑 佛知前後際 眼性常空寂 離分別言詞 何緣現微笑 佛知眼無量 種種言宣說 本性常空寂 何緣現微笑 佛知盡生邊 眼性常空寂 捨離諸煩惱 證佛菩提智 具足勝名聞 何緣現微笑 如來久修學 演說不思議 了達眼性空 離垢常清淨 無量諸心行 一念皆了知 光明照世間 為是何瑞相 大仙等正覺 最勝兩足尊 煩惱悉已除 其心常寂靜 如來殊勝智 深達眼盡邊 復以何因緣 而今現微笑 耳鼻舌身心 六塵并四大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佛知眼無我 亦達耳無常 及了鼻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舌無我 亦達身無常 及了心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色無我 亦達聲無常 及了香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味無我 亦達觸無常 及了法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地無我 亦達水無常 及了火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風無我 亦達性無常 及了事性空 何緣現微笑 知世間無我 亦達苦無常 及了蘊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界無我 亦達世無常 及了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聲無我 亦達名無常 及了道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智無我 了寂靜無常 及眾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 佛知性無性 亦知我非我 及了意樂空 何緣現微笑 觀生死無我 亦達常無常 及了涅槃空 何緣現微笑 如來心解脫 名聞滿三界 帝釋與人王 龍神咸供養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乃至於寂靜 何緣現微笑 無量諸佛子 俱集於眾會 從佛口所生 從法變化生 皆來佛前住 合掌而尊重 為於彼眾故 問此光因緣 如來善了知 眼性空無我 超過於一切 在家修學者 佛以平等智 了法無差別 如來意樂知 非是神通見 佛知眼無我 性空無去來 清淨智無邊 何緣現微笑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二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三 如來已盡於生際 大悲普覆諸世間 法王最勝人中尊 願說何緣現微笑 無量無邊大菩薩 并餘威德諸天眾 悉於空中持妙蓋 而此大地皆振動 誰於往昔如來所 長夜修行諸善法 平等悅意大悲尊 願說何緣現微笑 誰於往昔供諸佛 得聞此法生歡喜 導師最勝人中尊 願說何緣現微笑 世尊音聲悅眾意 猶如鴈王聲美妙 自然無量音和雅 願說何故放斯光 無量俱胝諷頌言 勸讚悅可相應語 拘抧羅聲殊勝類 願說何故放斯光 雷鼓深遠說法聲 普聞無邊千億界 慈心麁言或軟語 何故現斯金色光 了生無生盡無盡 知眼性離無來去 為世照明甘露滅 何故現斯金色光 知眼起作常空寂 無去無來無住處 猶如陽炎水泡沫 示現微笑何因緣 如是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并觸法 乃至音聲及名等 當知一切亦復然 金剛常身不壞身 具足百千殊勝相 體無機關而運動 願說微笑何因緣 髀膊??滿足跟長 腹相不現如師子 臍深妙好腰圓滿 願說微笑何因緣 金色淨身離塵垢 一一眾毛紺青色 右旋上靡香芬馥 願說微笑何因緣 妙身圓滿常安住 猶如尼拘陀樹王 一切功德以莊嚴 音聲悅眾令欣樂 修臂??圓肩妙好 項約圓滿螺文現 遊步無邊百千剎 示諸眾生邪正道 齒白無垢如珂雪 舌相廣長周覆面 師子頰輔鼻脩直 皆從方便淨心生 優鉢羅香從口出 栴檀香氣遍於身 已於往昔廣修慈 清淨意樂常相續 如來足下善安平 隨所履地無窊曲 猶如師子象王步 超過一切諸世間 千輻輪相妙端嚴 殊勝光文常炳著 所行善利諸群品 見者皆生淨信心 一指能出百千光 普照無邊諸佛剎 往昔勤修眾善行 獲此種種相莊嚴 成就色身無等倫 面相端嚴最殊勝 神變利益諸世間 願說何緣現微笑 膊??平正如鹿王 身不低屈猶師子 出與為世作燈明 願說何緣現微笑 馬王隱相無塵染 掌中平滿手過膝 希有最勝人師子 願說微笑何因緣 從身出現無邊光 妙色寂靜而恒照 其心清淨常相續 演說無邊諸契經 非彼安住斷常人 所能淨修如是法 若能捨離諸邊見 速成如來清淨身 天鼓雲雷聲遠震 迦蘭陀鴻響清徹 天樂音聲千萬種 願說何故現斯光 導師一音演說法 令諸毀戒斷相續 如來所說妙言音 皆是甚深希有法 牛王眉間白毫相 遍至百千諸佛剎 妙眼猶如紺青色 頂相空天無能見 齒白齊密具四十 猶如清淨頗胝寶 皆從無量善業生 願說何緣現微笑 如來圓滿功德身 成就無邊微妙色 出現希有淨光明 願說何緣現微笑 大悲最勝兩足尊 了達眾生心志樂 已得無礙妙辯才 願說何緣現微笑 如來已到於彼岸 具足三明及六通 示現無邊清淨光 願說何緣現微笑 佛於往昔無量劫 供養百千諸世尊 如是因果不敗亡 願說何緣現微笑 佛於往昔無量劫 安住微妙諸等持 知眼生邊及盡邊 願說何緣現微笑 過去未來現在世 導師於彼悉能了 淨智無礙不思議 願說何緣現微笑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以金色手。摩月光頂。而說偈言。 童子諦聽 吾今付汝 此菩提法 出現光經 於後惡世 法欲滅時 當為眾生 開示演說 我以佛眼 見未來世 於是微妙 甚深經典 若樂不樂 皆悉了知 若有眾生 志求佛道 常念諸佛 當授此經 若壞淨信 樂於憒閙 長夜惛睡 不樂斯經 於我法中 雖得出家 於涅槃法 不生欣樂 如是癡人 虛食信施 聞有為法 多諸過患 猶著世間 不生驚怖 如是癡人 智者呵責 雖服法衣 而無智慧 牟尼諸說 真實之言 無智若聞 不能信受 如是愚人 勿與同止 若有得聞 此殊勝法 不生歡喜 愛樂之心 如是等人 我所呵責 雖得人身 則為空過 若有得聞 此甚深法 能生歡喜 愛樂之心 是人已曾 值遇諸佛 決定當得 無上菩提 若人愚癡 惡見所害 斷於慧命 遠離菩提 是故應當 捨惡知識 親近恭敬 明慧之人 一切世間 無量過患 眾生常沒 三惡趣中 皆從癡惡 因緣所起 隨惑流轉 不得自在 棄捨正法 行於非法 是故當離 愚小之人 猶如御者 自折其軸 既作惡業 生地獄中 口出惡言 恒自傷害 如持利斧 自伐其身 不知諸法 因緣所造 隨業受報 無能救者 親近世仙 以為善友 而便自謂 修習於空 已證無為 生斷滅見 如身器破 心亦隨滅 多所樂說 綺飾言辭 於此味著 終無義利 雖為毒蛇 之所螫害 終不令人 墮於惡趣 愚者說法 壞人善根 令無量眾 墮於地獄 汝等大眾 應當觀察 如是童子 今在我前 往昔已曾 供養無量 恒河沙數 諸佛世尊 堅固修行 求無上智 心不依止 一切諸有 知眼生邊 畢竟清淨 離諸戲論 無所染著 為欲利益 無量眾生 演說無上 現光經典 愚人不能 修學是法 於修行者 見其過失 是故應捨 愚癡之人 不應親近 修學是法 愚癡之人 樂於諍論 不能勤修 無諍論行 彼諸人等 無如理心 是故不應 恭敬稱讚 愚癡之人 懈怠嬾惰 常行不善 身語意業 無有淨戒 智慧多聞 常思欲境 樂於憒閙 汝等應觀 如是愚人 種族及身 皆悉鄙惡 瞋恚佷戾 形貌醜陋 設生善處 身常下劣 執著我相 迷於真理 無有智慧 分別語言 聞性空法 不生愛樂 如來世尊 久已遠離 一切世間 語言戲論 凡夫於此 深生染著 盡其壽命 不能了知 雖讚持戒 不修梵行 口說於法 身行非法 自說是律 常行非律 佛教弟子 著壞色衣 破戒之人 而披此服 增長憍慢 放逸之心 所食信施 如吞猛火 既捨居家 無五欲樂 又於佛法 無勝妙樂 樂於雜行 不離二邊 所有意樂 皆不清淨 如是愚人 處在大眾 猶如野干 入師子群 雖說如是 寂靜之法 不能了知 真實空義 為眾稱讚 生貢高心 不念大師 慚愧謙下 受不淨物 如得摩尼 歡喜執持 心無暫捨 是輩下劣 雖復出家 守護威儀 執持衣鉢 但有形像 無實智慧 雖復剃髮 不捨惡心 墮於倒見 非沙門法 退失寂靜 涅槃之道 亦無沙門 所證之果 無明煩惱 不滅微塵 遊行聚落 自稱寂靜 愚人無智 不知正趣 心所樂欲 皆為不善 因利養故 住阿蘭若 不為修習 涅槃之因 惛沈憙睡 但念安身 常樂修行 如是等事 雖住蘭若 經歷多年 以倒見故 失涅槃道 終不能得 沙門道果 毀破正見 違犯禁戒 愛好衣服 莊嚴其身 於諸欲樂 常生愛染 若入城邑 現憍慢相 放縱身業 不住威儀 或入城邑 遊行自說 彼阿蘭若 山窟之中 汝等當知 是我所住 徐行低視 進止安庠 發言詭異 現羅漢相 令白衣眾 咸相謂言 蘭若比丘 是真聖者 或復在彼 阿蘭若處 見有人來 即便指示 我於是處 晝夜經行 或施軟草 宴坐之所 或入聚落 詣白衣家 詐現慇懃 問訊安隱 說於世俗 王賊之事 或以染心 於女人前 種種方便 自讚其德 我能為世 作大福田 我捨王位 出家修道 宮人婇女 皆悉生天 彼人聞已 益加恭敬 衣服飲食 種種供養 大德哀愍 數來我所 貪著美味 不知過患 為魔得便 如龜墮網 於蘭若眾 矜高利養 輕毀誹謗 精進比丘 心迷名利 轉生貪著 為活命故 常行欺誑 增長身語 不善之業 若有施主 淨心供養 由懈怠故 損減其福 如是愚人 常生惡欲 於此空法 無順忍心 若於我法中 能離如是過 勤修不放逸 得此法非難 於利與非利 稱譏苦樂等 世法不能動 得此法非難 觀身不淨想 諸蘊瘡疣想 受食塗瘡想 得此法非難 雖受好衣服 亦不生憍慢 為遮慚恥故 得此法非難 不矜持色力 於食無貪著 為存壽命故 得此法非難 了知諸有空 於欲無取捨 常修空寂行 得此法非難 去一由旬山 獨坐修禪定 觀有為無我 得此法非難 觀眼盡生邊 及眼流轉相 勤修眼淨道 得此法非難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如是未來世 無量諸比丘 精勤懈怠者 一切皆應了 彼遇善惡友 修習不修習 生信及不信 一切皆應了 彼遇善惡友 於諸根盡道 修習不修習 一切皆應了 若愛樂菩提 或一二三月 後時還退失 一切皆應了 若人聞此法 能生愛樂心 設令時退失 還得於淨信 若人聞此法 不能離放逸 便生是念言 此經非佛說 若人聞此法 為魔所攝持 初雖起信心 後則還棄捨 於法無欣樂 虛空求名利 遊行於聚落 讚說陀羅尼 三昧總持光 彼實不能了 纏縛於五欲 貪求諸世業 以分別言說 誹謗修空者 無有念慧心 盡壽為空過 愚人捨空法 是則為破戒 當墮阿鼻獄 終不得生天 若於一剎那 造立於千塔 不如聞是經 受持四句偈 以百千華鬘 供養於佛塔 不如聞是經 思惟四句偈 若人造寶塔 其數如恒沙 不如剎那頃 思惟於此經 於百億佛剎 散華以供養 不如剎那頃 思惟於此經 袈裟百萬億 奉施於諸佛 不如剎那頃 思惟於此經 佛眼勝清淨 無所不知見 若愛樂此經 當得如來眼 過去無數劫 有佛名然燈 我為摩納仙 持華來供養 便記我成佛 號釋迦牟尼 當坐於道場 演說此經典 汝時為童子 聞我得受記 歡喜生淨心 合掌而發願 若摩納成佛 我當助宣化 乃至滅度後 護持於法藏 如彼然燈佛 所說現光經 摩納與童子 爾時俱聽受 我曾於往昔 以優鉢羅華 供養於彼佛 汝時在此會 即發如是願 於我末法中 受持此經典 廣宣說流布 若有聞是法 心不生瞋恚 能受持讀誦 是名善丈夫 汝當於後世 持此難聞法 廣為諸眾生 分別其義趣 我亦於過去 正法欲滅時 持此現光經 廣為眾生說 愚人不勤修 於此生誹謗 我雖聞此言 亦不生瞋恚 我常修忍力 饒益諸世間 由忍力成就 相好莊嚴身 童子汝當觀 佛身妙圓滿 金色最清淨 皆從忍力生 我足指按地 震動無邊剎 眾生不顛墜 皆從忍力生 我從一毛孔 出百千光明 清淨照一切 皆由勝忍力 羅剎甚可畏 吸人精氣者 常慈心敬我 皆由勝忍力 我所有眷屬 善能調伏心 尊重於如來 皆由勝忍力 百千諸音樂 遍於大眾中 稱讚佛功德 皆由勝忍力 百千諸龍王 瞋毒甚可畏 見佛生歡喜 皆由勝忍力 羅叉夜叉等 持百千華鬘 悉來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無量百千剎 現在諸如來 稱讚我功德 皆由勝忍力 八千鳩槃荼 及阿吒嚩迦 散華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六十百俱胝 諸夜叉王等 悉來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復有千龍王 摩那娑伽等 赤真珠奉我 皆由勝忍力 百千兜牟盧 及與尸棄毘 音樂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百千鳩槃荼 毘盧釋迦等 香華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持大地龍王 示現於半身 合掌恭敬我 皆由勝忍力 有百千俱胝 無身羅怙等 淨心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童子汝當觀 如來光所照 離苦得安樂 皆由勝忍力 百千三暮多 風天遍虛空 雨香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百千諸天眾 散天華供養 悉捨諸愛著 親近於如來 汝觀佛神通 所說施戒聲 周聞於一切 皆由勝忍力 演說蘊界聲 及四諦音聲 周聞於一切 皆由勝忍力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盡邊寂靜 生邊亦復然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從因緣生 無來亦無去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觀察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盡邊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邊際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生邊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流轉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無生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 眼寂滅寂靜 諸佛由是生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貪瞋癡忿覆 嫉妬及諂誑 貢高憍慢等 廣說亦復然 爾時月光童子。聞說如是最勝之法。歡喜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於明日欲請如來并諸大眾。唯願哀愍而受我食。爾時世尊知彼童子意樂清淨。亦知饒益無量眾生。起大慈心默然受請。是時童子即從坐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歡喜還家。與其眷屬及諸天龍夜叉羅剎鳩槃荼等。皆共嚴飾王舍大城。於四衢道張施綵幔。其幔高廣普覆一切。金繩交絡珠纓垂布。師子幡帶金藥鉤鬘。百千萬種而校飾之。復有寶華其色殊特。叢廁錯糅以為華鬘。薝蔔迦華鬘目真隣陀華鬘。如是種種無量無數。於寶帳間周匝垂下。普遍大會一切莊嚴。又於其下敷諸床座。燒眾寶香。畢力迦香。都摩遮香。栴檀欝金清淨悅意。如是種種和合妙香。而為供養。復以香水遍灑街道。雜華覆地處處充滿。爾時諸天童女。阿修羅女。摩睺羅女。其數無量心生歡喜。為欲成就菩提因故。俱來嚴飾最勝大城。月光童子知是城中普遍嚴淨。食時已到前白佛言。願為利益諸眾生故。入是城。爾時如來。與其大眾前入城門。當下足時。城中大地普皆震動。周遍十方百千億剎。悉亦震動。於是時中。盲者能視。苦者得樂。聾者能聽。色下劣者得妙好色。無財物者而得財物。無子得子。無衣得衣。無金寶者得諸金寶。無親屬者得諸親屬。若乏一切嚴身具者。普皆令得嚴身之具。復有諸鳥拘抧羅鳥鸚鵡孔雀。舍利迦羅。是諸眾鳥。見如來已。生歡喜心出勝妙音。聞是音者能令意悅。如來復以神通之力。化作無量薝蔔迦樹。百千眾生持彼淨華并餘妙香。散佛供養。復有百千阿修羅女摩醯首羅。持赤真珠及栴檀末。於如來上歡喜奉散。阿修羅眾及餘諸天。執持寶蓋。皆是黃金白銀之所校飾。於虛空中覆如來上。世尊復以神變之力。化作無量栴檀香樹。百千金剛樹。寶器衣服。如是等樹無量無邊。珍寶莊嚴華葉繁茂。一切眾生福德之果而共成熟。微風吹動最勝妙香。流溢普遍無量佛土。百千眾生俱持散佛。如是無量情與非情。皆是如來神通道力之所變化。若有希求以神變故。隨彼意樂悉令充足。佛入城時一切大眾。於虛空中聞殊妙聲。其聲演暢不可思議。亦復不知彼從何出。以百千頌宣說諸法。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盡邊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生邊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邊際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寂靜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流轉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無有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無生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了貪寂滅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瞋癡忿覆并嫉誑 諂曲貢高憍慢憂 苦集滅道及有情 童男童女并婦女 丈夫養育兼六根 六塵四大性事物 世間苦蘊界世生 音聲名等亦如是 法王演說微妙音 一切眾生悉歡喜 諸天世人共聞已 樂欲住於如來乘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佛於施力深愛樂 由施力故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佛於淨戒深愛樂 由淨戒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佛於忍辱深愛樂 由忍辱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佛於精進深愛樂 由精進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佛於禪定深愛樂 由禪定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 佛於智慧深愛樂 由智慧力證菩提 神通福德智住力 方便色力名稱力 業因緣友淨信聞 施相應力寂靜力 調伏實際諦善力 所畏歡喜利愛樂 慈悲喜捨忍無惱 空無相等亦如是 十力聖主天中尊 功德名聞無等量 當入勝城初下足 廣為饒益諸眾生 昔於三有修淨業 增長諸天眾善行 一切世間普宗仰 聞我此說咸歡喜 如來入城當下足 城邑大地皆震動 咸覩世尊清淨光 靡不渴仰生欣躍 世尊入城廣饒益 人天大眾心歡喜 地及空行三有中 皆歎如來善安樂 世尊足輪初按地 淨光普照未曾有 善馬城中出妙聲 眾鳥於空亦歡喜 復有清淨女人眾 手足環釧及瓔鬘 如是種種寶莊嚴 不擊自生微妙響 各各互來相慶美 同聲共歎勝吉祥 聾盲殘缺得諸根 皆是如來殊勝果 世尊入城咸慶悅 天人散華以供養 普遍空中出妙聲 無量諸天大歡喜 復有失念諸眾生 狂亂已除相慶慰 女人懷妊生憂懼 蒙光離苦得安樂 或有慚愧諸男女 為說離於垢染法 皆生歡喜清淨心 頂禮最勝牟尼足 或求如來無上道 或求菩薩聲聞乘 猶入最勝栴檀城 瞻仰尊容自欣慶 佛慧善了於他行 隨順世間作饒益 殊勝法財與菩薩 上妙珍寶施眾生 世尊當入城 空中如是說 若愛眼盡邊 於佛能尊重 世尊當入城 空中如是說 若愛眼盡邊 於佛生淨信 若愛眼盡邊 得佛不壞信 於淨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得法不壞信 於淨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得僧不壞信 於淨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得戒無取著 於淨戒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離惡趣貪欲 捨離貪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離惡趣瞋恚 捨離瞋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離惡趣愚癡 捨離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則住菩提智 菩提智相續 由觀眼盡邊 乃至眼生邊 邊際及流轉 寂靜并無有 無生將寂滅 如是等諸門 皆同眼盡說 若愛眼盡邊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生邊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邊際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流轉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寂靜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無生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無有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若愛眼寂滅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知眼生無邊 發起無邊智 以智無邊故 說此法亦然 知眼盡無邊 於眼無障礙 以無障礙故 得佛無礙智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世尊入城時 百千眾生類 聞空聲說法 於佛德無疑 或雖起貪欲 於佛智不壞 或有起貪欲 退失佛功德 或雖起貪欲 而求無上智 勤修不共法 不樂聲聞乘 愚人修習禪 樂於禪定樂 便起增上慢 謂得沙門果 愚人修習禪 無眼盡邊智 設於百千劫 彼終無解脫 一切受生者 於中皆染著 若了生性空 所見常清淨 若復修四禪 無眼盡邊智 設經百千劫 於禪不清淨 若證於等引 無證盡邊智 不知證盡故 常行於證漏 若執著於想 無想盡邊智 不知想盡故 常行於想漏 若樂著世間 無世盡邊智 不知世盡故 常行於世漏 若住有漏心 無心盡邊智 不知心盡故 常行於心漏 若住有漏法 無法盡邊智 不知法盡故 常行於法漏 若具頭陀法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非實頭陀者 雖著壞色衣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非實應法服 雖生貴族家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彼非家清淨 雖多畜眷屬 無眼盡邊智 速墮惡趣中 眷屬無能救 雖善聲明論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邊 非達聲明者 雖善諸工巧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彼非工巧者 雖於多問難 一字廣分別 無眼盡邊智 彼非隨義說 雖學智者說 不知密非密 無眼盡邊智 於法無所得 雖了種種言 世論及諸法 無眼盡邊智 如墜險攀藤 雖善於聲明 推步吉凶相 及文字音韻 讀誦皆窮了 不知眼盡邊 彼等終無智 雖明女人相 邪語令迷惑 按摩蠲勞法 祕密之幻術 不知眼盡邊 彼等終無智 雖演說百宗 一字無遺失 不知眼盡邊 所說終無義 如是眼生邊 邊際與流轉 乃至於寂滅 當知亦復然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雖讀誦聲論 而悉了其義 不知眼盡邊 彼終為下劣 雖誦四圍陀 及呪皆通利 不知眼盡邊 彼終為下劣 如是眼生邊 邊際與流轉 乃至於寂靜 當知亦復然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二推薦閱讀:
TAG:大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