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要少說「但是」多說「如果」
父母對孩子要少說「但是」多說「如果」
2010年04月22日 10:29 來源:生命時報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鄧麗芳.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大人們常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對待孩子。事實上,孩子們的心理狀態與成人有很大區別,有時大人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下面是父母最不該說的幾句話,看看你是不是也在不經意間對孩子說過呢?
「但是……」。9歲的小文對媽媽說:「媽,周末帶我去遊樂場玩吧!」母親回答道:「我知道你周日休息,很想去玩……」聽到這裡,小文臉上露出了充滿期待的笑容。結果老媽話鋒一轉,道:「但是,這周末你得在家學習。」剛剛還興高采烈的小文馬上變得沮喪了。在孩子看來,「但是」的出現意味著大人對他的否定。父母若能用「如果……會更好」來取代「但是」,那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例如小文的媽媽可以說:「去遊樂場的主意不錯,如果去之前你能把功課做完,那玩起來一定更放鬆。」從心理學角度看,多說「如果」,不僅可清楚地表達父母的要求,而且可減少孩子的抵觸。 「別煩我,沒看我正忙著嗎?」在遭到孩子打攪時,父母們很容易隨口這樣說,但在孩子看來,這句話會意味著父母不把自己當回事,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此時父母應該多給孩子傾聽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感到被尊重和呵護,才會健康成長。「你最好別和……一塊玩!」父母們害怕孩子學壞,因此很容易限制孩子的交往。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與他個性不同甚至生活環境不同的人接觸,如內向的孩子需要跟外向的孩子結交,過分受保護的孩子需要與自主意識較強的孩子為友,膽小害怕的孩子需要有比他勇敢的孩子為伴。父母只需對孩子跟朋友之間的正確關係加以鼓勵,對不正確的關係加以告誡。
「你怎麼又做錯了」。這些話是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的用語。但這種表述除了宣洩自己的憤怒外,並不能改變孩子犯錯的事實。對孩子的一味指責,只會使孩子覺得「我不夠好」,時間一長,孩子會產生恐懼和自卑心理。父母批評孩子時要把孩子和事件隔離開,可多說「你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或者「你這樣做不對」。(責任編輯:侯俐)
推薦閱讀:
※孩子太善良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在學校被「攀比」產生的自卑心?
※說話越早的孩子真的越聰明嗎?
※6歲孩子靠拍玩具測評上了福布斯榜,年入一千萬美元…
※多少孩子父母雙全,卻活得像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