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靈魂的深處——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苦難靈魂的深處——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耶子 於 2011-9-2 17:15:49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音樂之聲

耶子按:

 

1869年柴可夫斯基在烏克蘭卡蒙卡村他妹妹家莊園旅居時從一位泥水匠處聽到一首非常具有風格的曲子,經過再創作就是這首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這首曲子曾經讓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一邊聽一邊老淚縱橫,並感嘆:我已接觸到苦難靈魂的深處了。

 

如果你試一試欣賞這首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就會知道,它的深邃,沉靜,舒緩和餘音的飄渺和意猶未盡,那音符織體伸展出的怎麼不是苦難靈魂深處的沉思和啜泣?

 

曲子簡介: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樂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亞坐在沙發上》的民歌。   

《如歌的行板》採用復三部曲式寫成。演奏時,4件樂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從而使其音色都帶有朦朧、暗淡的色彩。  

樂曲的第一部分由三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的旋律用變奏的手法重複了一遍,這段委婉的旋律,給人以憂鬱、沉思的印象,情緒顯得十分壓抑。第二樂段的旋律是第一樂段的變奏。此後,再重複第一樂段的內容。  

樂曲的第二部分由兩段旋律構成。這兩段旋律,前者帶有憂鬱的情調,好像在祈求著什麼;後者的情緒則悲傷而不安。特別是大提琴撥奏的固定音型,及兩個內聲部的切分音伴奏,它們猶如沉重的腳步聲和不斷的喘息聲,從而使那種憂鬱不安的情緒更為鮮明地突顯了出來。 

樂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它好像有說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解脫痛苦的方法。最終,好像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因為作者在樂曲的結尾處使用了宗教歌曲慣用的變格終。

 

 

 

 

 

 

 

 

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亞托諾拉斯(Arto Noras)演奏

 

亞托諾拉斯(Arto Noras)

著名芬蘭大提琴演奏家亞托諾拉斯(Arto Noras,1942~),被國際譽為他這一代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之一,也是頗負盛名的提琴教育家,在獨奏與室內樂演奏有高度表現力,是西貝柳斯音樂學院的弦樂四重奏創始成員之一,同時也是國際Paulo大提琴比賽的評審會主席。亞托拉斯還曾於2007赴上海音樂學院指導過大師班。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馬友友演奏

 

第一次聽到"如歌的行板",我寫下了下面一小段文字:

熄了夜燈緩緩

 

星光微弱地沉落心靈

海底一小撮驚擾的沙末

飛揚了寂寥

放蕩如琴弦

細長的尾音

存在

又彷彿早已消失

 

 

打算送給柴可夫斯基。不過對柴可夫斯基來說,為這首曲子再多的錦上添花都抵不過1877年的一個晚上他所受到的肯定。

 

大文豪給年輕的音樂家最極致的讚美,莫過於那年50歲的托爾斯泰為37歲的柴可夫斯基的這首曲子所展露的真性情,那是在一場才華與知音交遇的音樂會上。

當托爾斯泰在演奏廳席上為正在演出的"如歌的行板"激動得老淚縱橫的時候,使比鄰而坐的柴可夫斯基因為自己困頓作曲大半生第一次遇到了知音而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安慰與滿足。

托爾斯泰在寫給柴可夫斯基的信中說道:我永遠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後一天。我的文學著作還從沒有得到過像那樣奇妙的晚會一樣巨大的報酬。

——荒何

如歌的行板

作者 席慕蓉

一定有些什麼是我所不能瞭解的

不然草木怎麼都會循序生長

而候鳥都能飛回故鄉

一定有些什麼是我所無能為力的

不然日與夜怎麼交替得那樣快

所有的時刻都已錯過

憂傷蝕我心懷

一定有些什麼 在葉落之後

是我所必須放棄的

是十六歲時的那本日記 還是

我藏了一生的

那些美麗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

 

耶子註:如果無法聽,可到別人的博客共享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75f4230100wnxh.html

http://yezijxp.blog.163.com/

 

[此貼已經被作者於 2011/9/2 17:23:42 編輯過]

推薦閱讀:

失控的慾望
靈魂出竅kkk的健康
靈魂的修行
做一個靈魂乾淨的人
12星座的靈魂伴侶是誰?白羊的是射手,天蠍的是雙魚,你的呢

TAG:苦難 | 靈魂 | 柴可夫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