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不只是記憶力比拼
05-28
鳳凰評論經濟民生 來源:深圳新聞網 2017.02.08古詩詞教育不只是一種記憶力比拼 晶報社論 作者:晶報社論22人參與 7評論孩子背誦古詩詞,應更多基於引導與興趣的前提,而不是變成一種攀比與強迫。作為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近來頗為火爆。尤其是,來自上海的16歲高中生武亦姝以能夠背誦2000首古詩詞而引發廣泛關注。有媒體報道,不少觀眾表示,自己的孩子看完節目後,自覺地開始背古詩詞了。我國是一個具有詩教傳統的國度,即使是普遍被認為與古典意境漸行漸遠的今天,古詩詞其實在人們內心一直不曾退場,許多人可能還記得,2016年春節期間,有網友將唐代詩人韋應物詩中的「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發到網上求征續詩,沒想到短短三天時間,閱讀量達到了驚人的1800萬,引發了一場詩歌接龍大狂歡。央視這檔詩詞節目的走紅,為古詩詞的蓬勃生命力提供了新的佐證。特別是,在這樣一個誕生過詩經與漢樂府、李白和杜甫的國度,中小學生的精神發育過程中,如果缺少了古詩詞的滋養,是難以想像的。過去曾有人倡導兒童讀經,事實上,從效果上講,讀經遠不如讀詩,前者枯燥,而後者具有美學啟蒙意味。但需要加以提醒乃至警覺的是,孩子背誦古詩詞,應更多基於引導與興趣的前提,而不是變成一種攀比與強迫。如媒體報道所言,孩子看了節目後開始「自覺」地背古詩詞,這無疑是好事。但以國人強大的從眾心理,會不會有家長因此給孩子設下更高的古詩詞背誦指標呢?事實上,已有網友在論壇上留言稱,「發現好多父母看了這個節目開始強迫自己四歲五歲的孩子背詩詞……」如果是這樣,對孩子和古詩詞都容易構成傷害。由詩來主持一個人的成長儀式,通過詩句將孩子與典籍里那些高貴的靈魂連接起來,當然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詩這種文化物種,註定只屬於內心,讀詩的過程也是一種將自己融入的過程,是潛移默化對心靈的潤澤過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強調的正是對詩詞意境的充分理解。但是,機械的背誦與這一切無關。正如奧數一旦與升學掛鉤,成為一種功利性競賽會變得面目可憎一樣,古詩詞背誦在家長功利性思維支配下,成為一種激烈角逐,進入一輪又一輪PK,詩的味道也可能被稀釋甚至消解。總之,將一檔電視節目與古詩詞進行嫁接,是個不錯的創意。一個沒有詩的時代,註定是無趣寡味的。如何在中小學大力推行古詩詞教育,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有意味的話題。但是,我們要防止它走向工具化,防止它輕性情陶冶而重記憶力比拼。逼迫孩子學這學那,有時甚至僅僅是為了能在客人面前即興表演而使臉面有光,將一些原本有趣、美好的事情做壞,這樣的急功近利與拔苗助長行為是我們身邊的一種流行病症。希望那些代代相傳的溫熱的古詩詞能避免這樣的命運,不是死記硬背、投機取巧,而是通過真正的閱讀,沉澱為更多孩子體內的精神之鹽。22人參與 7評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莫真寶再論21世紀先鋒詩詞
※杜甫戰爭詩中的女性形象是怎樣的?
※《詩家天地期刊》王林濤詩詞小輯:蝶舞鶯飛吟野綠,花開草長踏清明。
※有哪些描寫秋天的元代古詩詞?
※毛阮六番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