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的情感解讀與現代詩教學
[摘要] 抒情是詩歌的本質屬性,無論是古典詩歌還是現代詩歌都以抒情為旨歸。但與古典詩歌重視挖掘內容中的抒情因子不同,現代詩歌因為其現代性,更習慣從形式角度來解讀其情感因素。陌生化語言、意象組合、結構韻律是其情感解讀的基本著力點。
[關鍵詞]情感解讀;陌生化語言;意象組合;結構韻律
一、現代詩的情感性與解讀現狀
詩歌最本質的屬性是抒情性。古今詩人和評論家都強調詩歌的抒情性: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陸機在《文賦》中說「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徐志摩等認為情感是比詩的音節這一「外在的質素」更為重要的「質素」,是一首詩歌的「靈魂」 ;[1]現代派詩人戴望舒也曾說「一個人在夢裡泄露潛意識,在詩歌里泄露隱秘的靈魂」。[2]情感是詩歌的表現核心,是詩歌解讀的重點,無論是古典詩歌還是現代詩歌都必須準確解讀詩歌的情感,然後才能精準地觸摸到現代詩人複雜而隱秘的靈魂。
然而,因時代和觀念的差異,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的解讀方法畢竟有所不同。古典詩歌解讀,一般重視的是社會歷史批評和道德批評,所以它強調從內容角度來解讀詩歌內蘊的情感,像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物抒情等說法,就是從「景」「事」「人」「物」等內容角度來挖掘詩歌中蘊含的情感。但現代詩,因為其理論基礎是西方形式主義文論,因而解讀其情感,要更多從形式而不是從內容的角度著手。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不少教師缺乏西方文學理論素養,因而造成了情感形式解讀的缺失。例如,在常態教學的詩歌解讀中,不少教師往往將現代詩解讀等同於現代散文解讀,或者是將現代詩解讀與古典詩歌解讀混為一談,就是不能從西方形式主義文論角度來解讀現代詩的緣故。所以,我們要真正解讀好現代詩,把現代詩當做現代詩來教,就必須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加強西方文論學習,從「陌生化語言」 「意象組合」 「結構韻律」等形式角度去解讀現代詩歌。
二、現代詩情感解讀的基本著力
陌生化語言、意象組合和結構韻律等是從西方形式主義文論角度解讀現代詩情感的幾個基本著力點。
(一)陌生化語言與情感
詩歌藝術發展到20世紀,在形式追求上走向了極致。這種追求極致形式甚於典型內容的詩歌被稱為現代詩。現代詩試圖探索有別於古典詩歌的語言表達形式,「陌生化表達」是其最大追求。陌生化表達就是用陌生化語言來表現現代社會複雜變異的生活,藉以抒發自己對社會的深沉思考。陌生化語言是對人們所熟知的語言表達的推陳出新,其目的是造成感覺上的疏離感,產生新穎的審美情趣。詩人運用陌生化語言,可以使詩歌產生新的意趣;而讀者關注詩歌語言的陌生化表達,往往能以此為抓手,捕捉詩人隱藏在詩歌中的七情六慾。如鄭愁予《錯誤》中的名句「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在表達上有超越常規的地方:一般而言,用花來比喻人的容顏,只是說「她的容顏像盛開的蓮花」,或「她的容顏像衰敗的蓮花」;但本名句中,卻將這兩種情形糅合在了一起,從而成為了一個意蘊更豐富的名句。因為這個名句將蓮花隨著季節變遷而花開花落的情景,與那個深閨中等待丈夫歸來的思婦時而滿懷期待、容顏煥發,時而黯然神傷、容顏憔悴的情緒變化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思婦變化多端的幽怨情緒。思婦的情緒曲曲折折,起起落落,與花開花落的蓮花景象何其相似。這樣的表達看似超常,實則貼切,是詩歌外在語言與詩歌內蘊情感高度的契合。
再看,何其芳現代詩《秋天》的第二節: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初讀這節詩,有幾處語言上的陌生化表達耐人尋味。為什麼是「向江面的冷霧」而不是向「籠罩著冷霧的江面」「撒下圓圓的網」?「烏桕葉的影子」能收起嗎?「白霜」為什麼用「滿載」來支配?能說「秋天」「遊戲」嗎?
但細品詩歌超越常規的語言表達,詩人變異語言中所內蘊的深邃情感便浮出水面。「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而不是「向籠罩著冷霧的江面灑下圓圓的網」,即強調「冷霧」意象,一方面照應標題「秋天」;同時,「冷霧」意象自然營造出清冷的深秋氛圍,有助於傳達漁夫在清秋時節悠閑的情感。為什麼「收起」的是「青鯿魚似的烏桕葉影子」?其一,從意象的角度來看,「烏桕葉」的意象更符合詩歌的意境。請看文中對「烏桕」的解釋:「烏桕」也叫「桕樹」,落葉喬木,葉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變紅,所以,「烏桕葉」的意象更能表現秋天的意境。其二,「青鯿魚」是實的物象,「烏桕葉的影子」是虛象,用「青鯿魚」來修飾「烏桕葉的影子」,淡化了物質的收穫,強化了精神的收穫,這不僅與後面 「滿載著白霜」和「輕輕搖」等內容相照應,同時暗示了收穫勞動快樂與悠閑生活情調的主題。「蘆篷上滿載著白霜」,為什麼用「滿載」而不用「覆蓋」?「滿載「一方面形象地寫出了白霜的濃深,「滿載白霜」同時也隱喻收穫之少,這與下一行詩句中「輕輕搖」等內容也能照應。詩意突出了物質的清淡,但同時又升騰了精神的愉悅,「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搖動著漁夫淡泊清閑的生活態度,彌散的是詩人綿綿的詩意。「秋天遊戲在漁船上」,為什麼用「遊戲」,而不用「滿載」,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遊戲的定義,遊戲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詩人借漁夫「遊戲」的體驗告訴讀者:勞動是愉快的,生活是富有情趣的,物質的收穫遠不如精神的愉悅更值得追求。
通過上述詩歌語言的分析,可以讓讀者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利用現代詩語言的「矛盾」和「糾結」,可以很準確地把握住詩歌複雜的情感內涵,完成對複雜作品的征服。詩人何其芳早期在談詩歌創作時曾這樣追求詩歌語言的「陌生化表達」:「我曾有過一段多麼熱心的時間雖說多麼短促,我傾聽著一些飄忽的心靈的語言。我捕捉著一些在剎那間閃出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樂或酸辛在於一個嶄新的文字建築的完成或失敗。」[3]朱自清說:「就一首首詩說,我們得多吟誦,細分析;有人想,一分析,詩便沒有了,其實不然。單說一首詩『好』,是不夠的;人家要問怎麼個好法,便非先做分析的工夫不成。」[4]67顯然,這裡所強調的詩歌分析就包括陌生化語言的分析。
(二)意象組合與情感
現代詩論認為,詩歌意象和語言組織的分析是了解一首複雜作品的主要切入口,解詩就是依從作品的意象和語言一層層挨著剝開去,即遵從作品自身內部的邏輯性進行細讀、思索和玩味。4]5~6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現代派詩人唐湜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對意象的關注和破解上,他說:「在詩人,意象的存在一方面由於詩人對客觀世界的真切的體貼,一種無痕迹的契合;另一方面又是客觀世界在詩人心中的凝聚,萬物皆備於我。」他還認為:「意象當然不是裝飾品,它與詩質間的關聯不是一種外形的類似,而應該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感應與融合,同感、同情心伸縮支點的合一。」4]198這一觀點直接點出了意象與情感之間「物我合一」的關係。當然,很多現代詩在意象選用上不止局限於運用一個核心意象,而是在核心意象的運用基礎上再構建一組意象群,採用意象疊加的藝術方法來形成意境,傳遞情感,也即意象的群體運用、組合運用是現代詩的一大特徵。所以,解讀詩歌的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方式往往能理清詩歌的抒情脈絡,探究詩歌幽深豐富的情感世界。
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是詩人以在日寇鐵牢中真實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下的一首撼人心魄的詩歌。卞之琳先生評價說:「單從藝術上看,這首詩也應算是戴望舒生平各時期所寫的十來首最好的詩篇之一。」這首詩,我們分析其前半部分的意象運用及組合方式就可感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麼細,那麼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首先,詩人創造性地運用了核心意象「殘損的手掌」。「殘損的手掌」既是實指,因為詩人此時身陷囹圄,遭受折磨,因傷致殘;又具有象徵性,這一意象能讓人聯想到在敵人鐵蹄與刺刀蹂躪下國土的破碎殘損,用「殘損的手掌」摸索「殘損的國土」,詩人內心的悲壯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詩人運用了一組與國土相關的意象群來表達對受苦受難國土的深切悲憫之情。「灰燼」「血和泥」「微涼的湖水」「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泥沙」「江南水田的蓬蒿」「嶺南寂寞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一連串的意象如電影鏡頭一般迅速地搖過,這是詩人心中想像的破碎苦難的國土,但卻飽蘸著詩人真切的情感,詩人的情感如同這動態的意象群一般,傾瀉出對國土被蹂躪、河山被侵佔的焦慮悲憤之情。
再次,詩人組合意象的方式也值得深究。「土地」所領起的一系列意象中既有概括的意象,「這一角」和「那一角」;還有具體的意象群,「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泥沙」、「江南水田的蓬蒿」、「嶺南寂寞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除此之外,更有一個頗顯突兀的意象——「這一片湖」的意象。從意象組合的方式來看,至少有兩個問題值得深究:⑴這一連串的意象是按怎樣的組合方式排列的?⑵「這一片湖」的意象到底是屬於概括意象還是具體意象?讓我們先來探究第二個問題。有人說,說「這一片湖」意象具體是指詩人的家鄉——杭州西湖,這樣的解讀看起來非常順理成章。但考慮詩歌語言的運用,「這一角」、「那一角」「這一片湖」三個指示代詞所領起的意象應該屬於同一類意象,也即概括性意象。這樣一考量,「這一片湖」的意象解讀成「每個中國人心中深愛的自己家鄉的一片湖」應該更為準確,在內容上可與前面的「這一角」與「那一角」相照應;在情感上能為下面的詩句張本:我們的家鄉本該這麼美,可現實在日寇鐵蹄的蹂躪下,家鄉自北到南都是沾了「血和灰」,都佔了「陰暗」。綜上分析,詩節意象的組合方式就比較顯豁了:「土地」後面所領起的前四句詩(不包括括弧內的詩句)首先構成意象組合上的並列關係,從宏觀的視角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災難深重、山河破碎的圖景。接著詩人的想像由北到南,以一組動態的意象群再次構成一組並列的詩句,對苦難國土的悲憫情感似決堤的洪水噴涌而出,達到了追求詩歌情感本質的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詩歌的創作過程,實際上是詩人根據自己的審美要求,精心選用意象,並按意象組合規律,更好地形成意境、傳遞情感的過程。所以在讀詩時,如果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意象運用的揣摩及意象組合方式的研究上,自然能破譯出詩歌或顯或隱的情感密碼。
(三)結構韻律與情感
拿詩歌與其它文體相比較,詩歌的形式,也即結構與韻律最為鮮明,無論是分行表達、韻律節奏,甚至標點等的運用都能體現出詩歌獨特的「詩性」。既然詩歌重視形式,那麼讀者將詩歌的形式作為解讀的重要抓手,往往能捕捉到詩人最敏感的情思。
比如,冰心小詩《紙船》第一節,從結構和韻律看就極富形式感,準確解讀好這些形式就可以探知女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到海里。
首先,從詩歌分行表達的結構形式來看,分行體現了節奏能力,每一行的自然停頓,造成抑揚頓挫、一詠三嘆的抒情氛圍。《紙船》是少女冰心背井離親、遠赴他鄉的傾情之作,詩句中的情感是令靈魂都震顫的憂傷和苦惱,分行所營造的抒情基調與這種情感是無痕迹地契合。
其次,從詩句的結構來看,首句與第三句各為11字,字數相等;第二句和尾句,一句6字,一句8字,字數不等,但為了結構上的整齊,第二句在兩個「留著」間加了破折號。這樣表達,固然有為了結構整齊的考慮;但從情緒表達的技巧來品,則玄機重重。「留著——留著」的疊加,已經營造了很濃郁的抒情氛圍,中間再用一個破折號,語氣拖長,抒情少女綿綿不絕的思緒就自然流淌出來。再來品「一隻一隻」的疊用,如果用散文體語言來表達,也可以用「一隻只」,但「一隻一隻」節奏感更強,而且體現了疊紙船時的過程之慢,心思之細,用情之專,這樣表達,才能把少女背井離鄉,隻身一人遠涉重洋時那「令靈魂都震顫的憂傷和苦惱」抒發出來。
再次,從詩歌的韻律來看,其一,韻腳「紙」和「里」押的是仄聲韻,有助於表達百轉千回的愁緒。其二,詩句具有強烈的節奏感,以首句為例,「我|從來|不肯|妄棄了|一張紙」,詩句的節拍很整齊,有樂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於節拍和結構的考慮,詩人創造性地運用「妄棄」一詞,體現了詩歌語言凝鍊、典雅的特點。用緩慢、深情的語氣來朗讀,自然能體悟出詩人思念中摻雜著憂傷的情緒,鮮明地體現出詩歌與生命節奏、內心節律相呼應的的歌唱的特點。
綜上分析,紙船的第一節完全屬於典型的詩歌語言,形式整齊,韻律鮮明,只要讀者一開口,通過詩歌分行、節奏和韻律所營造的詩歌內在情緒很容易就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可以這麼說,解讀詩歌的表達形式,其實就是解讀詩歌的情感內蘊,解讀詩人的心靈密碼,而這一點恰恰在常態的現代詩教學中最被忽視,因而,踐行對詩歌的形式解讀就顯得尤其迫切而重要。
三、結語
詩的本質屬性是情感性,現代詩也不例外。現代詩重形式,但其任何形式和技巧的運用都是為抒發情感而服務。現代詩情感的解讀有方法、有原則,讀者只有依循現代詩語言組織、形式運用、思維展開的規律,才能準確地解讀出詩歌內蘊的情感。以現代形式主義詩論為依據,根據現代詩解讀的方法分析文本、組織教學,力爭把現代詩教成像現代詩,培養初中學生必要的現代詩鑒賞能力,使現代詩教學不落入誤區,使學生能真正走進現代詩的藝術殿堂,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這應成為初中現代詩教學的追求和方向。
[參考文獻]
[1]孫玉石.中國現代詩歌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52.
[2]唐利群,李怡.情緒:中國新詩的欣賞核心(上)[J].中學語文教學,2010,(9):17—20.
[3]孫玉石.詩人與解詩者如是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39.
[4]孫玉石.中國現代解詩學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推薦閱讀:
※交誼舞基礎教學(2)
※[轉載]必修三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前言 - #史上最詳(羅)細(嗦)滑板入門教學#
※棒針針法說明|棒針技術教學分區
※重要教學-七殺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