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賞析  去蜀

《去蜀》杜甫唐詩鑒賞

  去蜀

  杜甫

  五載客蜀郡,

  一年居梓州。

  如何關塞阻,

  轉作蕭湘游?

  萬事已黃髮,

  殘生隨白鷗。

  安危大臣在,

  何必淚長流!

  杜甫詩鑒賞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這年四月,詩人的朋友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府尹嚴武去世,他在蜀中失去依靠,於五月離開成都。乘船東下,寫了這首以「去蜀」為題的詩。

  首聯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蜀,廣義指四川,本詩專指成都,這句詩是說詩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時間,其中一年還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過的。

  次聯說,當前到處兵慌馬亂,關山交通阻塞,我為什麼反要遠瀟湘作客呢?這是以設問的語氣表達難言的隱衷,是問自己,也是問一切關心他的親友。言下之意是,我難道不知時局如此紛亂不宜遠?表隱衷而出以設問,無奈與憤激之情自見。在嚴武當政時期,為了照顧詩人貧困生活,曾表薦他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詩人性忠直難被群僚所容,時受譏諷,因此不久堅決辭職歸草堂。嚴武在世時尚且如此,如今他人亡職歇,還呆得下去嗎?暗示此去原非本意乃是迫不得已。「瀟湘」,是湖南兩條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區。詩人前往,因為那邊有可以投靠的親友故舊,如舅父崔偉,朋友韋之晉、裴虯等人。

  三聯說,回顧平生萬事,一無所成,可頭上髮絲已由白轉黃,表明身衰體弱之極;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麼渺茫難測,只能以抱病殘生象江上白鷗一樣到處飄泊了。這是在去意已決之後,撫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舉更顯其悲。困苦生涯,莫此為甚,怎能不悲憤交集,「黃髮」、「白鷗」聯成對仗,表示行廉志潔如故,決不肯為窮困改節。由此結出尾聯的反語。

  尾聯說,國家安危的大計,自有當政的王公大臣支撐,我這個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須杞人憂天,枉自老淚長流呢!表面是在負氣說話自我解脫,其實是位卑憂國的肺腑之言。明知這班肉食鄙夫只會以權謀私,承擔不起國家頂樑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堯舜」的理想久遭扼殺,國之將覆,豈有不悲?寄忠誠憂國之思於憤激言辭之內,感人的力度更見強烈。清人蔣士銓有詩讚杜甫云:「獨向亂離憂社稷,直將歌哭老風塵。」(《南池杜少陵祠堂》)指的正是這位詩聖的高尚情操。

  這首四十個字的短小五言律詩,總結了詩人在蜀五年多的全部生活,筆調堪稱恢宏寥闊。正如清人浦起龍所說:「只短律耳,而六年中流寓之跡,思歸之懷,東遊之想,身世衰頹之悲,職任就舍之感,無不括盡,可作入蜀以來數卷詩大結束。」(《讀杜心解》)。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的主旨?
民族英雄袁崇煥名詩:《邊中送別》賞析與背景
如何賞析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三峽原文、翻譯及賞析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賞析是什麼?

TAG:唐詩 | 唐詩賞析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