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心見性 (佛學常見辭彙)

簡單釋義  明心見性,簡單地說就是發現並徹底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   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一共法。其已構成佛教之重心,正如盡心知性與存心養性之已構成儒家主旨,並無二致。此所謂明心之心,實包括凡心以至聖心,與夫禪宗根本眼目或八句義中之涅盤妙心。此所謂見性之性,實包括自性以至佛性,與夫禪宗八句義中之正眼法藏。而禪宗之所謂直指人心,自更是所謂明心;其所謂見性成佛,亦只是洞見自性與佛性,並無兩樣,所以立即成佛。佛家有所謂五眼,此即:一為肉眼,二為天眼,三為慧眼,四為法眼,五為佛眼。釋迦在靈山會上,手拈一花,示眾,迦葉見之,破顏微笑,遂付以正眼法藏。此所謂正眼法藏,實即是正五眼而萬法藏。萬法藏於心而又心無一法,故心自明。涅盤經言佛性,有十一家義,漸證歸於天台智顗,由般若宗義,融涅盤經、法華經與以前禪觀之學,轉出天台宗。由真諦、玄奘、窺基、地論諸師,轉出華嚴宗。印度對涅盤之形容字,多至無數。總之,由涅盤而趣真空,由真空而生妙有,由妙有而發妙心。似此涅盤妙心,會就是佛性。當五眼正於己,而萬法藏於心,又畢竟無一法,而心自明之際,復如心經所云:「無無名,亦無無名盡,究竟涅盤」。由此究竟涅盤而有所見,便是自性自見,亦正是佛性自見。至此,即心是佛,而又見性成佛,便是佛家所謂「明心見性」之究極的涵義。茲引國際君友會王愛君佛典精粹之「明心見性」。

詳細釋義

  ①佛教語。指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②指率真地表現心性。   禪宗的思維或成佛方式。自南北朝時竺道生首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說,佛性便被從神聖的彼岸拉回到每個人的心裡。因此,惠能說,「佛向心頭做,莫向心外求」。   所謂「明心見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見到自家的「本性」。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個「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關鍵在於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這個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這個道理,即使佛也變成了普通人。佛與凡夫本無差別,只在「迷」、「悟」之間。   明心見性是佛教修持者夢寐以求之事。何謂「明心見性」?   「明心」就是了知在人類世界所應有的作為,由自己的靈性來明悉與體證。「見性」就是見到自己的本性,明白體證天地演繹對一切有情眾生皆一體如是。 要知道在凡塵,不論在任何地點、環境、時間、空間,皆可見到自己的本性。   見性的體證,必須要將自己的心燈來點燃。否則,任有再大的功德,仍無法跳脫三界的束縛,僅是在未來與下世有再修持的因緣而已。但所謂的跳脫並不是到三界之外,而是能在三界自由運轉而不受其影響。   明心見性是要在覺性中來成就。而覺性必須要在人類世間來達成,讓自己體證生存的辛酸過程,在酸甜苦辣中去印證自己生存的一切取向,更讓自己在生存中不會脫離人世間的群居社會。覺性是了知天地萬物的根本源。生活的過程就是讓自己明了「覺性的根本源」。若脫離生存的取向過程,擯棄了生活的潤生過程,就難有真實的生存經驗去作內心世界的滋潤資糧。   生存的過程,皆在「無常」中造就。無常是對自己在生存過程的取向中,去作自我成長的歷練。在人生的每一日當中,一切生存取向,有時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有時是一種學習的成長,有時是一種過程的穿流。每一個動作皆關係著自己的靈性是上升還是下墜,這由每個人思想意識所導致的生存取向來決定,就看自己怎樣來篩選了。

佛學常見辭彙

  【明心見性】明心是發現自己的真心;見性是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
推薦閱讀:

辭彙量激增的七大絕招
有哪些好方法記西班牙語辭彙?
【辭彙】手機相關西班牙語,從cargar和recargar說起

TAG:辭彙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