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性 (佛學常見辭彙)
詳細釋義
①佛教語。指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②指率真地表現心性。 禪宗的思維或成佛方式。自南北朝時竺道生首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說,佛性便被從神聖的彼岸拉回到每個人的心裡。因此,惠能說,「佛向心頭做,莫向心外求」。 所謂「明心見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見到自家的「本性」。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個「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關鍵在於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這個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這個道理,即使佛也變成了普通人。佛與凡夫本無差別,只在「迷」、「悟」之間。 明心見性是佛教修持者夢寐以求之事。何謂「明心見性」? 「明心」就是了知在人類世界所應有的作為,由自己的靈性來明悉與體證。「見性」就是見到自己的本性,明白體證天地演繹對一切有情眾生皆一體如是。 要知道在凡塵,不論在任何地點、環境、時間、空間,皆可見到自己的本性。 見性的體證,必須要將自己的心燈來點燃。否則,任有再大的功德,仍無法跳脫三界的束縛,僅是在未來與下世有再修持的因緣而已。但所謂的跳脫並不是到三界之外,而是能在三界自由運轉而不受其影響。 明心見性是要在覺性中來成就。而覺性必須要在人類世間來達成,讓自己體證生存的辛酸過程,在酸甜苦辣中去印證自己生存的一切取向,更讓自己在生存中不會脫離人世間的群居社會。覺性是了知天地萬物的根本源。生活的過程就是讓自己明了「覺性的根本源」。若脫離生存的取向過程,擯棄了生活的潤生過程,就難有真實的生存經驗去作內心世界的滋潤資糧。 生存的過程,皆在「無常」中造就。無常是對自己在生存過程的取向中,去作自我成長的歷練。在人生的每一日當中,一切生存取向,有時是一種經驗的累積,有時是一種學習的成長,有時是一種過程的穿流。每一個動作皆關係著自己的靈性是上升還是下墜,這由每個人思想意識所導致的生存取向來決定,就看自己怎樣來篩選了。
佛學常見辭彙
【明心見性】明心是發現自己的真心;見性是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