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三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三集)  2014/7/9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1-00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二百九十一頁,從第四行第二個字看起,《大寶積經》,從這看起: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問佛:若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這個十種心我們學過了。「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前面我們學到此地。接著看,「可見彌勒大士」,彌勒菩薩,「正是襄贊釋尊」,這個釋尊是釋迦牟尼佛,「同宏凈宗妙法」。這是舉彌勒菩薩,這經典上所說的,跟凈宗的關係。

  「又本經中第卅二品下」,從第一品到三十一品,阿難當機;三十二品以後到四十八品,彌勒菩薩當機,這比什麼都重要,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我們再往下接著看,「第四十六品」,世尊咐囑彌勒菩薩說,「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個兩句話非常重要。凈土法門是什麼樣的法門?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經?釋迦牟尼佛一生講了許多經,沒有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唯獨講《無量壽經》的時候說的,所以《無量壽經》的微妙、《無量壽經》的殊勝,在一切經裡面它是第一。這個法門不容易聽到,不容易相信,但是它是確確實實告訴我們,這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一切經都教我們成佛,這叫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確實保證我們一生成佛,快速的成佛,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跟《無量壽經》相比,這個不能不知道。

  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讚歎稱揚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今天許許多多人把它等閑視之,不重視它,為什麼?對於世尊這個經教沒有看懂,還有疑惑,認為還有比這個更高、更殊勝的法門。也許有人說,修某個法門能得到佛、得到菩薩加持,這個經上佛也說了,信願持名,你就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還有哪一種加持的力量能超過阿彌陀佛的?找不到了。這個理事不能不知道。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決定不會再換題目,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這個人的長處是老實,老實人很難找,一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老實、聽話、真干,他具備這三個條件,所以能有一百一十二歲這樣長的壽命。這個壽命是阿彌陀佛加持他的,如果說念佛往生,應該他在三十歲之前,這個條件就具足了,阿彌陀佛就可以接引他往生,為什麼還要讓他活這麼多年?老人自己說出來了,阿彌陀佛要他表法,說他修得很好。

  他修的好處在哪裡?諸位細看這張光碟,細細看《來佛二聖永思集》,看這個小冊子,你就會發現,為什麼佛叫他住世表法,不叫我們?他修得好,我們修得不好。好在哪裡?好在專心。海賢老和尚說得好,世間無難事,只怕不專心,這不專心就沒辦法了。他專心,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專心。如果心裡還有一樁事,心就不專了。心雜亂、生煩惱、造罪業,天天都在造,時時都在造,他自己不曉得。他造的罪業有有意的、有無意的,不管有意無意天天在造,怎麼得了?全是輪迴業,不能不知道。老和尚一生真正是修凈業,每一天從早到晚,生活是凈業,工作是凈業,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凈業。你看他一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理事他全做到了。雖然不認識字,他什麼都知道,這什麼意思?他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裡面最高層次的理一心不亂,他功夫到這個境界。理一心不亂相當於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換句話說,跟六祖惠能大師是同一個階級、同一個階層。只是他生在這個戰亂的時代,他不能說法,不是他不會說。師父教他不要說,你知道了就好,別說,不要指手畫腳,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表這個法,教一切眾生老實念佛,其他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說這種話,真正明心見性,不是明心見性的人說不出,我們不能不知道。

  在四十六品裡面,釋迦牟尼佛咐囑彌勒菩薩,咐囑什麼?「作大守護……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把凈宗這個法門拜託給彌勒菩薩,要彌勒菩薩傳下去,永遠的傳下去。彌勒菩薩將來到這個世間來作佛,龍華三會,我在前面跟諸位做過報告,三會都要講《無量壽經》。這就是世尊當年在世,《無量壽經》是一生當中唯一的多次宣說。佛說一切經只說一遍,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多次宣說,為什麼?聽眾根性不一樣。龍華三會我相信第一會是給菩薩講的,就像釋迦牟尼佛第一會是華嚴,是為法身大士講的,不是法身大士你看不到。佛在定中講的,法身菩薩能看到,聽到佛在那裡講《華嚴經》,他就入席坐在那聽了,權教菩薩,聲聞、緣覺沒分。我相信龍華三會是這麼開的,第一會是給菩薩開的,第二會是給小乘開的,聲聞、緣覺開的,第三會是給六道眾生開的,這三會。三會統統要說《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菩薩聽到這部經太殊勝了,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二乘人聽這個經,跟權教菩薩,生方便有餘土;六道凡夫聽到這個經,往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

  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實際上是平等法界,為什麼?因為四十八願裡面有,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阿惟越致菩薩。什麼叫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三種不退轉圓滿具足叫阿惟越致。這三種不退轉,第一個位不退,他是聖人不是凡夫,小乘初果就證得;第二種行不退;第三種念不退。行不退的是菩薩,菩薩不會退轉到二乘。念不退的是念念趣向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就是一切種智,就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性德,在凈宗叫常寂光。念念融入常寂光,這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極樂世界都有。所以你要遇到極樂世界,你要不發心求往生,那你真的錯了,你大錯特錯了。

  所以彌勒菩薩在無量壽這一會裡頭,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我們今天讀到這卷經,看到這段經文,也等於世尊囑咐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凈土。此外要全心全力弘揚這個法門,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眾生。所以「咐囑汝等作大守護」,汝等就是你們大家,凡是聽到這部經的人都在其中。「當令是法,久住不滅」,唯有這部經、這個法門能令一切眾生當生成佛。

  「彌勒承佛咐囑,宏持是經」,宏是弘揚,對一切眾生說的,持是對自己。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念佛成佛的。這個話是蕅益大師,我們凈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他說的,說得一點都不錯。文殊普賢怎麼成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的,我們還能不信嗎?還能不認真嗎?學海賢老和尚,佛號是真的,其他什麼都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就可以隨緣,不要再認真,認真就錯了,一認真,造輪迴業。隨緣,隨順自然,自自然然太好了,不要加一點意思在裡頭,這叫真修行。加什麼?加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只有這一味,加這一味就變成凈土,純凈純善。彌勒菩薩既然承蒙世尊的咐囑,宏持是經,「是故大士,不但當來龍華會上,必說此經。直是盡未來際,亦必常說不絕。」常常說,為什麼?佛心跟眾生心不一樣,佛的心是念念都希望眾生早一天成佛。

  海賢老和尚,他應該在什麼時候往生極樂世界?我的看法三十歲之前。這個法門是他在二十歲出家的時候,師父教給他的,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從二十到三十,十年,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連鍋漏匠三年都站著往生。鍋漏匠具備的條件,海賢也具備了,老實、聽話、真干,海賢老和尚亦如是,用真心念這句佛號,用清凈心念、用恭敬心念,海賢也具備了,十年決定往生。為什麼沒有往生?三十歲可以往生,把壽命延長到一百一十二歲,這個過程全部是表法,全部是菩薩在教化眾生,不是用言教,用身教,表演給我們看。會的人看懂了,不會的人沒看懂。會的人你把《無量壽經》,把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跟這片光碟兩個對一對,哪一句經文他沒做到?我們這個經文是念的,這個經文在海賢老和尚變成生活,變成他的工作,變成他處事待人接物,活了,活學活用,活用活學,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會學凈宗,會修凈宗,海賢是娑婆世界第一人,我們要以他做榜樣。同學們現在有人將這個光碟一天聽五遍,我現在一天也聽五遍,愈聽愈有味,欲罷不能。

  最後的表法是拿到《僧贊僧》這本書,這是阿彌陀佛囑咐他的,這個法表完之後,阿彌陀佛就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他最後一張照片,他穿袍搭衣,把這個書捧在面前,叫大家給他照相,最後的法。這本書的作者宏琳法師,最近他身體不好,生病,有同學傳來的信息給我。我派人去看他,我每天給他迴向,我求阿彌陀佛,希望佛延長他的壽命,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修得很好,要他做一個好樣子給念佛人看。誠則靈。宏琳法師,我聽別人講跟我見過一次面,應該是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訪問趙朴老,他接待,他年輕,我沒有留意。朴老往生之後,我就再沒有緣分到北京。現在宏琳法師住在北京。這本書非常不容易,裡面有很多事情我自己都忘掉了,我心裡頭不放這些東西,只放阿彌陀佛,他搜集的資料非常豐富,我看到之後很受感動。這個法師護持正法、護持凈宗,我們求佛要延長他的壽命,增福增慧。不但對中國佛教,對全世界的佛教,乃至於對所有的宗教,他都有貢獻,壽命長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了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延續下去,希望宗教要團結,宗教要成一家人。不但佛門各宗各派要互相讚歎,對其他宗教我們都應當互相讚歎。我這十幾年所做的有效果,前景愈來愈殊勝。宗教要互相團結,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學習、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幫助社會化解衝突,化解疑慮不安,真正像佛經上所說的,為一切眾生帶來離苦得樂,這是目標。手段在教學,教他破迷開悟,他覺悟了就得樂,他不迷惑他就離苦。佛如是,每個宗教都如是。宏琳法師有心量,能包容,看得很遠、看得很清楚,是一位難得的好法師,我們要跟他學習。這是我們今天讀到世尊咐囑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龍華會上必說此經,一直到盡未來際一定常說不絕。每一尊菩薩,我相信跟彌勒菩薩一樣。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輾轉弘護」,第四段。經文: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前面這三位菩薩上首,普賢、文殊、彌勒,代表賢劫,『一切菩薩』,人就多了,『皆來集會』。念老給我們介紹,『賢劫』。「現在之住劫,名為賢劫」。「在此大劫中」,劫是說時間,長的時間,單位叫做劫。二十個小劫,劫怎麼算?算的方法很多,沒有定法,通常用的叫增減劫。佛告訴我們,我們世間人的壽命,人壽最長的是八萬四千歲,我們現在演算法,八萬四千歲,人壽最短的十歲。從十歲開始,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最高了,沒有比這更高的了。從八萬四千歲再一百年減一歲又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中劫有四個,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中劫就是成住壞空,這些現象白天看不見,晚上看看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星,那就是中劫看到的,這些星球都有成住壞空四劫,每一中劫有二十個小劫。

  這個賢劫是屬於中劫,住劫,我們現在這個星球還沒有壞,還住在這裡。它是每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出世,人壽平均壽命一百歲,一百年減一歲,世尊距離我們三千年。中國祖師大德的記載,今年,釋迦牟尼佛滅度三千零四十一年,三0四一,現在的人壽命,這講平均壽命,七十歲。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一百年減一歲,從現在算起,七十歲算起,就是六千年。六千年之後人壽十歲,六千年之後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四十歲,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才終止。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一萬二千年,最後的三千年是人壽從十歲加,十一歲、十二歲加到四十歲。現在是住劫,在這一個大劫當中有千佛出世,所以稱為賢劫,賢是賢人多,就是聖賢很多,有一千尊佛出世。佛出現在世間完全是感應,什麼人感應?眾生。換句話說,賢劫往後佛很多,一個一個接著出現在世間,當中不會有這麼多年沒佛,不像前面這幾尊,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彌勒是第五尊佛。

  下面引用《悲華經》文說。「《悲華經五》」,五是第五卷,下面是《悲華經》的經文,「此佛世界」,此佛是釋迦牟尼佛,指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世界,「當名娑婆」,娑婆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堪忍。這個世間不好,這個時代不好,很苦,這裡頭的眾生能夠忍受,所以稱之為娑婆。「時有大劫」,在這個裡面有大劫,這個大劫叫「賢善」。「是大劫中」,這個大劫是住劫。成住壞空,成是世界成就;住,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文明興起來了,住在這個世界的眾生,慢慢文明生起來了;住劫之後就是壞劫,壞劫就是嚴重的災難起來了,佛經上講的大三災;世界毀壞了,壞以後就沒有了,叫空。成住壞空,空之後又有住,它永遠在循環,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樣。眾生跟佛有緣都在住劫,其他三個劫裡頭沒有,統統是在住劫。是大劫中,「有千世尊,成就大悲,出現於世」,在這個住劫裡頭,有一千尊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稱為賢劫,聖賢多。根據《佛祖統記》,裡面有說到這樁事情,它說「此劫中」,賢劫,這個住劫,第一尊佛叫拘留孫佛,第二尊佛,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為迦葉佛,第四尊就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有彌勒等九百九十六佛相繼出世。「今此會中」,彌勒與其他賢劫中成佛的九百九十五尊,現在是等覺菩薩,他們統統來集會,聽釋迦牟尼佛說法,「故知賢劫中未來一切諸佛,皆必同宣此經」。下面括弧裡頭又有一種說法,說賢劫中一共是一千零五尊佛,彌勒以下有一千零一尊,未成佛,彌勒以下一千零一人未成佛。「非所常見,故不詳錄」。這是念老在這註解,有這麼一個說法,這個說法很少見,所以提一提,也不必再說了。

  「以上第一品」,第一品裡頭有六種成就,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所成就、聽眾成就,這六種成就,「為本經證信」,證明這個經確實是佛說的。「經中大比丘眾萬二千人,超越余經,同於《法華》」,這就說明這一部經跟其他一切經不一樣。一般經中我們看到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沒有看到萬二千人的。這個經是大比丘眾萬二千人,跟《法華經》一樣,這是要留意的。「又普賢最為上首,同於《華嚴經》」,菩薩上首裡頭第一位是普賢,跟《華嚴經》一樣。《華嚴》、《法華》是中國大乘的圓教,一乘教,一乘教在大乘之上,大乘教裡面成菩薩,一乘教里成佛,一生成佛只有《華嚴》跟《法華》。本經也是一生成佛,它是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是一生,不是第二生,在極樂世界也是一生成佛,沒有第二生。所以這個經也是一生成佛,比《華嚴》、《法華》還要方便。論到方便,《華嚴》、《法華》比不上這部經,所以這部經無比的殊勝。

  下面是本經第二品。

  【德遵普賢第二】

  我們先看念老的題解,「第二品是上品聖眾之補充」。「於菩薩眾中,拈出上首之賢護等十六正士」,這十六個人,正士是對菩薩的稱呼。菩薩也稱開士、也稱大士,像觀世音菩薩,觀音大士,地藏大士、文殊大士、普賢大士,都稱大士,他們是等覺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裡面最高的地位。再向上他就成佛了,證得究竟圓滿的法身,那就不住在實報土了,住在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裡頭只有一位,就是一個等級,平等法沒有等級的,常寂光。實報土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圓教,大乘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他們住在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等於實報莊嚴土,它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全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就是實報莊嚴土。明白這些事跟理,我們對於極樂世界就會非常認真嚮往,非去不可。修學其他法門,在這一生當中未必能成就,這是真的。修學凈宗法門沒有一個不往生,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掉。你修這個法門不能往生,是什麼原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沒做到,那往生就不可靠,這八個字要做到決定得生。

  發菩提心是什麼意思?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講得最好,印光大師都五體投地,讚歎蕅益大師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讚歎到極處了。我有一年在新加坡,拜訪演培法師,也是老朋友,也是我的老師,我初學佛的時候常常聽他講經。他請我吃飯,請我在他佛堂講開示,講完之後,吃飯的時候,他就提出這個問題,他說印光法師對於蕅益大師的讚歎,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他問我這樁事情。我當時告訴他,我說不過分,一點都不過分。印光大師對於蕅益大師的讚歎,我說我的看法,恰到好處。真的是如此,不容易,這是我們凈土宗的一代祖師。《彌陀經要解》分量不多,後面還有一篇跋文,蕅益大師自己寫的,說明他這個註解九天完成的。真難得,如同阿彌陀佛再來,親自注這部經留傳給後世,把發菩提心這樁事情給我們解釋清楚了。

  他說信願具足就是大菩提心,從前從來沒人說過,所以菩提心把我們難倒了,到底什麼叫菩提心?這個解釋解決了,只要你真信,真正發願求生凈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真的,我們看到確實有鄉下阿公阿婆念阿彌陀佛,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你要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講不出來。你問他相不相信,真相信,一點不懷疑,真想到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原來蕅益大師說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他自己不知道,他真發心了,所以他一向專念,他決定往生。蕅益大師在一生當中,就說出這一句話就了不起了,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沒說過,讓大家都懷疑,這說破了。再一想想哪一個往生的人,你去問他,你相不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不相信他就不念了,他相信,真信,沒有懷疑。願不願意到極樂世界?願意。這個世界萬緣放下、一塵不染,他用這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蕅益大師講,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就是發菩提心,《無量壽經》講的發心。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淺。往生是信願,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是生在哪一土,什麼等級,那與你念佛有關係。念佛不是說念多少,功夫。功夫指什麼?你念佛號有沒有妄想、有沒有雜念。如果有妄想、有雜念,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壞了,天天念,天天漏掉,還是沒有辦法,換句話說,一定得放下。海賢老和尚說得好,念佛去,只有念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真的不掌握住,假的放在心上,完了,你一切都完了,多可惜!佛門裡修的一點人天福報,如是而已。

  如果貪瞋痴慢的習氣沒有斷,來生到哪裡?到三途。三途裡頭最容易去的,畜生,畜生愚痴。你自己這麼好的機會遇到了,你沒有掌握,這叫愚痴。畜生,我們看見,墮到畜生道不容易出來,為什麼?它愚痴。它要變成一隻雞,它自己老想到雞就是它的身體,死了以後還投雞胎。畜生道要論多少次,不是一次就了了。如果你墮個十次、二十次、三十次,很難出頭,為什麼?成習慣了,這是畜生道最可怕的事情。餓鬼、地獄就更不必說了,麻煩大了,所以說惡道決定不能去。

  在此地舉出賢護等十六正士,在家菩薩;前面說的三位代表出家菩薩,普賢、文殊、彌勒代表出家的。現在專講在家菩薩,在家菩薩,十六個等覺菩薩,他們所證的地位,跟前面所說的文殊、普賢、彌勒是平等的,那三個是出家的,這在家的,地位平等。說十六個,意思是什麼?這部經非常適合在家修學,容易成就,那出家要修學就更容易成就了。為什麼?在家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出家,他都放下了,原因在此地。過去出家人三衣一缽,什麼都沒有,不像現在。現在出家人有寺廟,寺廟的雜事比在家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出家人想成就,困難。去年我在斯里蘭卡講經,住了一個多月,小乘國家,很好。出家人住小茅蓬,住山洞,還有一部分跟世尊一樣,晚上樹下一宿。多數,幾乎一半住山洞,在山上挖個洞,晚上就在那裡面打坐。他們還是托缽,但是住茅蓬、住山洞的,有些不出去托缽,每天到時候有居士把供養送來,容易成就。小乘人修定要斷見思煩惱,五種見惑斷掉之後,證須陀洹果。有沒有證果的我不知道,我看他們的修行,持戒很如法。

  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佛法是假的。在家,三皈五戒十善。我們凈土宗,凈宗學會成立,我在美國的時候,美國第一個凈宗學會在聖荷西,現在還在,楊一華居士住持。我寫個緣起,提出行門五門功課,就是戒律。第一條是我們最高指導的原則,凈業三福。在海外都是在家同學,不用出家戒律,用什麼?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凈業三福第一條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父母落實在《弟子規》,孝親尊師;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以這個為我們戒律的根本,一定要學習,三福。

  第二個六和,六和敬,人跟人要和睦相處不能鬥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合同均」。團體,在家學佛建立一個學會,凈宗學會,修六和敬,這個團體如法的。如果六和沒有了,這不是釋迦牟尼佛的道場,釋迦佛的道場一定是六和。再學的是三學、六度,三學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佛教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一切諸佛菩薩都是走的這個路,沒有例外的。三學再提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最後一條是十大願王,普賢菩薩提倡的。我們就這五個科目,五個科目是我們的戒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是開端。

  「品末復標余之三眾及諸天大眾。以補足上品中六成就中之眾成就」,這是念老為我們做出交代,這個交代,交代得很清楚,六種成就非常圓滿。下面說,「尤應著眼」,叫我們特別注意的是什麼?「本品名《德遵普賢》」,這個品題重要,「蓋表與會之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包括聲聞緣覺、諸天大眾,這統統包括在裡頭,「咸共遵修普賢之德」,沒有不尊重的。「普賢之德,實亦無量,而其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則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是為本品之綱。」這第二品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這一品經的綱領,非常重要。十大願王有人專修,近代的弘一大師(李叔同先生),他出家之後,在戒律上下的功夫很深,他也是跟印光大師學佛,晚年專宗凈土。他的早晚課就是《普賢行願品》最後的一卷,這一卷經他能背誦。

  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真的要學。諸佛是誰?《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都要以這個心態看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都當作諸佛看待,我們成佛就快了,就不遠了。一切諸佛如來看眾生都是諸佛,心敬,敬是性德。怎樣把自性功德掏出來、起作用,這就是第一步。佛門懺儀,拜懺,懺儀打開第一句,一切恭敬,一心恭敬,不都有這種字樣嗎?都是從《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頭來的,不能不敬。尤其對比我們晚輩的、年輕的,我們常常以長者的這個姿態去對他,把他看作下人,把他看作低一等,這都是傲慢心作祟。自己不知道自己傲慢,別人看到,別人看到不敢告訴你,為什麼?不能接受。你能接受,不錯,會有人告訴你,那都是真正愛護你的人。你不能接受就沒有辦法了,為什麼?告訴你你會生氣,次數多了變成冤親債主,不告訴你,不跟你結怨,你就錯到底了,到最後不能往生,墮三惡道,你說多可憐。

  「稱讚如來」,對人要稱讚,盡量找他好地方,讚揚他;不好地方不說,也不要放在心上。人找不到十全十美的,總有過失,但是他也會有好處,要找到一個人,惡人,一條善找不到的,你也找不到。他都有善,只是善多惡少、惡多善少,有差別。人心念頭,善惡混雜,取其善不取其惡,這就能稱讚了。互相稱讚好,家和萬事興。你看前面禮敬是諸佛,這怎麼換成如來?為什麼不稱讚諸佛?這個意思不一樣,稱諸佛是從相上講的,事相上講的;稱如來是從德上講的,性德上講的,他沒有德行不能稱讚,他要有真正的德行要稱讚。所以如來多半講性,佛,諸佛多半講相,有時候可以通用,有時候不通用。十願裡頭不通用,與性德相應要讚歎,與性德不相應不能讚歎。性德最明顯的,十善業道與性德相應,要讚歎;他造十惡業,不讚歎。這舉一個例子,大家就容易辨別了。

  第三,「廣修供養」。供養不分善人惡人,要用平等心,特別要用慈悲心,對待貧窮苦難的人,更要加意去照顧他們、去幫助他們。「懺悔業障」,每一天要認真反省,特別是古人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常常要將心比心,才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把自己的業障找出來。惡業是障,善業也是障,善業引起你的貪戀,也是障礙,不能生凈土。惡業是罪障,善業是福障,那個福也障礙你,讓你對這個世間生起貪戀,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為什麼佛教我們以苦為師,有道理,生活苦一點好,對這個世間不想長住,常常想走,這就是好事情。常常有人逼著你要到極樂世界去,這不是壞事。

  「隨喜功德」,一定要會,別人做好事情我們隨喜,決定不能障礙。障礙別人的好事,果報是什麼?果報是我們自己將來有好事別人也障礙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願意嗎?何況如果這個好事是利益眾生的,這一障礙眾生的利益得不到了,這個因果責任你要負責。他這樁好事功德愈大、時間愈長,你將來墮在地獄裡頭,那個罪業就愈深、愈重,受的苦是你無法想像的,時間之長也是無法預計的。隨喜,別人好事我隨喜,等於我做的一樣,他有多大的功德我也有多大功德,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要去障礙別人?隨喜別人,別人隨喜我;障礙別人,別人將來障礙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不明了,造作的罪業有時候非常可憐。

  第六,「請轉法輪」。大家想修福,世間什麼樣福報最大?請法師講經的福報最大,沒有比這更大的。老人做壽,請法師講《無量壽經》好!那真的叫無量壽。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許多經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來啟請的,會修福。一切好事裡頭沒有比講經更好,為什麼?講經幫助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冥陽兩利。這個地方有法師講經,聽眾很多,肉眼看不到的聽眾更多,這是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經驗。

  還有更殊勝的,就是「請佛住世」。這是什麼?建立道場,請法師常住這個地方,不但常住講經,還常住這個地方培養人才,這個功德真大。這都要靠哪些人來做?靠修普賢行的人,也就是普賢菩薩。修普賢行就叫普賢菩薩,我們修普賢行,初發心的普賢菩薩。證果之後位前菩薩,位中是等覺菩薩,位後是成佛之後,再現普賢菩薩身,修普賢行,那是位後。前面我們講過,有位前、位中、位後。建立個寺廟,寺廟沒有人講經,這不是真正的佛道場,佛的道場是講經教學。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沒有建過道場,別人要供養,不接受,喜歡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到處雲遊,居無定所。我們看到世尊一生的行誼,沒有牽掛,有道場就有牽掛,有牽掛是世間法不是佛法,佛法沒有牽掛。我幫助人建道場,我不住道場,我要一住進去之後,就被它所累贅了,麻煩就來了。來作客可以,道場任何事情人事物,不聞不問。中國的道場有住持,住持從哪來的?選舉出來的。中國古時候制度,寺院所有的執事任期是一年,正月初一上任,臘月三十換班。羯磨作法,白四通過,選出下一任的,是這麼來的,民主。所以佛教是民主、共產,產業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屬於常住,常住大眾人人有分。《地藏經》上,盜常住物佛不能救,造五逆十惡佛都有辦法救你,盜常住物佛不能救。為什麼?常住是十方常住,通一切諸佛剎土,這個法子麻煩了。這些戒律現在沒人學了,沒人學不知道。可是你要是造了,死了以後,在地獄、在餓鬼道受刑罰你就知道了,不能說我不知道,不知不罪,不知也有罪,知道的罪更重,不知罪輕一點,不能說沒罪。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不能不知道。

  佛法要再興,必須學戒律。我幫助斯里蘭卡建了一座佛教大學,有人建議要我去做校長,我決定不幹。我頂多在那裡面擔任一個教授,開《無量壽經》,我專教《無量壽經》。但是我給學校建議,學生入學要五年學戒,沒有五年學戒不能讓他進門。小乘戒律兩年,大乘戒律三年,所以這大學前面是戒律學院,必須戒律學院五年畢業出來之後,你要想出家或者是在家都可以,專攻一門,將來弘法利生,好事情。我年歲大了,一切事務不能再過問,八十八歲,往生極樂世界要緊。世間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決定不參與,到哪裡都一樣,道場執事都移交了。這請佛住世。

  十願,從禮敬到請佛住世,這七條是真正的願,普賢,這個是真的願。後面三願是迴向,「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後面「普皆迴向」,這是迴向實際,就是迴向自性,佛法所求的大迴向就這三種。最後一個心量大,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性所現的、自性所變的,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為什麼我們的心量不能拓開、不能包容,不了解事實真相。

  大乘教常講,一切法從哪來的?心想生的。六祖惠能大師講得最清楚、最簡單、最扼要,整個宇宙從哪來的?一切現象從哪來的?他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法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真心,誰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所以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生。一切法從心生,心是一切法之體,一切法跟我是什麼關係?同一個體,這多親切,一切法跟我同一個體,我們不能不知道。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中國莊子有一句話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莊子是什麼人?至少法身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否則的話這兩句話說不出來,能說這兩句話的,法身菩薩。

  「德遵普賢」這品經,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在家菩薩。在家菩薩的功德比出家菩薩還要殊勝,出家菩薩他離開世俗,在家菩薩跟世俗人完全和光同塵在一起,度眾生方便,度眾生沒有譏嫌,容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六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七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四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三二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