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勞苦功高」,被太宗睿王重用並壓制後,遭順治帝終極打擊
向敬之
1
《清史稿》諸王傳序說:「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清朝開國,太祖兄弟子侄及諸孫,無疑是領兵打天下的主要戰將。這較之於前面歷朝開國,都是一種獨特的景象。
阿濟格,太祖第十一子,也是嫡子,雖然沒入同治國政的四大貝勒,也不如胞弟多爾袞那般盛名煊赫,但他對於清初的建國戰事而言,仍是一位所向披靡、戰功卓著的常勝大將。
阿濟格十多歲便驍勇善戰,被授為台吉,20歲時跟從三貝勒莽古爾泰征伐察哈爾部,追殺得其首領林丹汗望風而逃。
阿濟格
天命十一年,阿濟格同侄兒碩托討伐喀爾喀巴林部,再從哥哥代善征戰扎魯特部,都有戰功,封為貝勒,頗受太祖寵愛。皇太極的繼妃烏拉納喇氏,即豪格的生母,就是因為見太祖和阿濟格不肯下轎,即被下令休離。
天聰年間,阿濟格隨阿敏戰朝鮮,連克五城;從太宗伐明朝,戰績斐然。大軍會師錦州,逼近寧遠,遇到明朝總兵滿桂出城列陣,太宗想進擊,諸貝勒以距城太近而進諫不可攻,唯阿濟格以為未必。阿濟格迅速出擊,大敗明朝騎兵追至城下,激發畏縮的諸貝勒,不及披甲就上前衝殺,殺得明軍死傷大半。
崇德元年,阿濟格同饒余貝勒阿巴泰及揚古利討伐明朝,從鵰鶚堡進入長安嶺,越過保定,接連攻克十餘縣,五十六戰全部獲勝,擒總兵巢丕昌等,俘獲人畜十餘萬。
順治元年,阿濟格從攝政王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封英親王。又受命為靖遠大將軍,領兵三萬,自山西入陝,追擊李自成大順軍至湖廣,「八戰皆勝,克城四,降城三十八」(《清史稿·阿濟格傳》)。
《清史列傳·阿濟格傳》記載:「自成走時,攜賊十三萬,並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守御賊七萬」,二十萬眾被阿濟格一路追擊,丟城失地,最後的結果是:「自成僅以步卒二十人遁,斬其兩叔父及偽汝侯劉宗敏於軍,偽軍師宋獻策、總兵左光先等皆就俘。是役十三戰,皆大捷。」
阿濟格轉戰南明,乘勝追擊,招降明寧南侯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總督袁繼咸部的馬步兵十萬,相繼佔領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的六十三城。
《清史稿·阿濟格傳》記載,順治二年閏六月,皇帝下詔:「王及行間將士馳驅跋涉,懸崖峻岭,深江大河,萬有餘里,勞苦功高。」
2
阿濟格勝仗上百次,獲城百餘,順治帝贊其勞苦而功高,但順治之父太宗卻對他是一邊任用一邊敲打。
天聰二年,太宗拿阿濟格擅自主持其胞弟多鐸的婚禮,被削去爵位,並將鑲白旗的主旗貝勒由阿濟格易為多爾袞。
皇太極
多爾袞給太宗打下的勝仗和城池未必有阿濟格多,但阿濟格從太宗那裡得到的優待卻比多爾袞少得多。崇德元年,太宗改元稱帝,敘兄弟子侄軍功,多爾袞受封和碩睿親王,就以瘸馬給太宗當元旦賀禮、狎妓歌歡作樂與太宗對抗的多鐸,也被「考核功罪,雖無大功於國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為和碩豫親王。」而阿濟格被封武英郡王。親王要比郡王低一等,而多爾袞與多鐸的親王爵前加「和碩」二字,這比他們的一奶同胞的哥哥阿濟格高了兩個等級。
阿濟格進爵為英親王,則是順治元年,多爾袞攝政之後的事情了。多爾袞給胞兄進位,一是感激阿濟格在太宗死後要擁立自己;二是多爾袞初攝國政還需胞兄多幫襯,畢竟他還要面對來自肅親王豪格、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甚至是胞弟豫親王多鐸等各個陣營的明槍冷箭。
就拿順治帝嘉獎阿濟格「勞苦功高」的詔書,雖是幼主的名義,但也是多爾袞對阿濟格的拉攏。幼主繼位,濟爾哈朗同多爾袞輔政,濟爾哈朗諭誥諸大臣,凡事先請示多爾袞,書名也以多爾袞為首。多爾袞獨自專政。
3
在權力爭鬥面前,只有慾望的膨脹,但沒有親情的溫暖。即便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也是厚此薄彼。阿濟格、多鐸與多爾袞同母,多鐸與多爾袞有矛盾,反與多爾袞的政敵豪格、濟爾哈朗親近,但多爾袞仍對多鐸厚待,超過了對阿濟格的感情。
多爾袞
多爾袞大權獨攬、害死豪格之後,構陷濟爾哈朗與之謀反,罷黜其輔政,改授多鐸。《清史稿·多爾袞傳》記載:「多爾袞獨擅威權,不令濟爾哈朗預政,遂以母弟多鐸為輔政叔王。」
多爾袞對阿濟格,同太宗一般,也是邊用邊打。李自成逃遁,阿濟格謊報已死,並不候旨班師。多爾袞要對其論罪,讓大勝歸來的阿濟格直接回家候旨。
有人向多爾袞密報,阿濟格在軍營稱侄兒皇帝為「孺子」。多爾袞給隨征都統譚泰等傳話,要他們收集阿濟格的罪行。譚泰何人也?他原為擁立豪格的正黃旗大臣,後得多爾袞信任,日益縱恣專橫,與昔日戰友索尼、鰲拜變成了仇敵。
譚泰不敢妄動,不敢像何洛會誣陷故主豪格那般整阿濟格,畢竟人家和新主子是親兄弟。譚泰也為自己打算,此次出征大獲全勝,如果主帥受罰,而自己搞不好弄一個連坐,也是有功反受累。騎牆派和投降派雖無原則和情義可言,但為了自己的那點蠅頭微利,也會盤算得錙銖必較。
譚泰不報,但多爾袞有辦法,給阿濟格弄了一個出師貽誤戰機、謊報軍情罪,降為郡王。阿濟格的親王還沒過兩年癮,就被攝政王弟弟擼了。爵位降級,俸祿減少,還被處罰白銀五千。
當然,多爾袞還得充分利用哥哥的軍事才能,畢竟打虎親兄弟,只有兄弟們在前線浴血殺敵,才有利於自己在朝廷擅政獨專。不久,就恢復阿濟格的親王爵位。順治五年,阿濟格封平西大將軍,出兵鎮壓天津、山東曹縣一帶得抗清隊伍。而在這一年冬天,原來向他投降的大同總兵姜瓖,趁多鐸病故、多爾袞患病,倒戈反清。阿濟格帶紅衣大炮急赴大同,
圍剿的同時,對姜瓖勸降,若能悔罪歸誠,仍將「照舊恩養」,卻不奏效。阿濟格遇到了難啃的骨頭。多爾袞率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連同阿濟格繼續作戰。
六親王戰一降將,孤城困守大半年,最後是諸王蕩平了山西大部,阿濟格圍困大同,大同城內已經食盡,「兵民飢餓,死亡殆盡,余兵無幾」,守將楊振威等於斬殺姜瓖及其兄弟首級,獻城投降。這一戰,成為了常勝將軍阿濟格戰史上的尷尬。他入城後,恨城內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除楊振威的官兵家屬外,「官吏兵民盡行誅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鄰近各府、縣等亦遭屠戮。阿濟格索性將大同城牆毀後才還師。這一事件,史稱「大同之屠」。
戰大同時,阿濟格家中兩妃病逝,多爾袞命他先回,阿濟格謝絕:「予不希富貴,但丈夫重名譽,欲佐命效力。俾後世垂名史冊耳。顧以妻死棄大事而歸乎?」(《清史列傳·阿濟格傳》)
阿濟格真的是不求富貴而重名譽嗎?大同一破,阿濟格便以軍功蓋世,向多爾袞提出,要濟爾哈朗、多鐸的「輔政叔王」的位置。《清史列傳·阿濟格傳》記載:「輔政德豫親王征流寇至望都,潛身僻地,破潼關、西安,不殲其眾;追騰機思,不取其國。功績未著,不當優異其子。鄭親王乃叔父子,不當稱『叔王』;予乃太祖之子,皇帝之叔,當以予為『叔王』。」
《孝庄秘史》中的多爾袞與多鐸
孰料,多爾袞並不因為阿濟格已是自己僅存的同胞兄弟為念,反而斥責其狂妄:「德豫親王薨不久,何忍出此言?曩者令爾征流寇,德豫親王征江南,爾逗遛邊外。德豫親王乃破流寇克西安,平定江南、河南、浙江,追騰機思,敗喀爾喀二汗兵,功較爾甚多,且原系親王,爾原為郡王,其一子吾養為子,一子襲王爵,何為優異?鄭親王雖叔父子,原系親王,爾安得思越分,自請為叔王?」
阿濟格請封叔王遭拒,於是提出擴建王府,又被多爾袞警告,稱他在外征戰時擅給官員晉級、私授職官,還與其他郡王私贈財物,因功而「姑免治罪」。結果阿濟格擴建不成,反被多爾袞禁令:「嗣後勿復預部務、接漢官。」有功未受賞,反被削權。
4
阿濟格的軍功大,但「剽悍少謀」,是一個遇事不考慮、有權欲不諳權謀的赳赳武夫。太宗在世,睿王攝政,都是利用他四處征戰,攻城略地,但只要他有微末罪過時,便馬上給他一記狠狠的耳光。阿濟格卻記不住教訓。
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強調:「福臨以沖齡踐祚,奠定中原,征服華夏,其所以能成大業者,皆群臣襄贊之力也。當時宗室懿親,僇力行間,櫛風沐雨,勤勞佐命者:如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鄭親王濟爾哈朗、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其殊勛茂績,誠可為開國之大人物。」但是,他還寫道:「阿濟格舉動荒謬,猶欲攝政,其死宜也。」
順治帝
順治七年十二月,阿濟格乘多爾袞病死之機,欲謀亂奪政。《清史列傳·阿濟格傳》記載:「攝政王薨於喀喇河屯,王赴喪次,即歸帳。其夜,諸王赴臨,王獨不至,而私遣人至京召其第五子郡王勞親以兵迎脅攝政王所屬人附己。詐言攝政王悔以多爾博為子,曾取勞親入正白旗;又怨攝政王不令豫親王子多尼詣己,詰責豫親王舊屬阿爾津、僧格,且諷端重親王博洛等速推己攝政。至石門,上迎喪,王不去佩刀;勞親兵至,王張纛與合隊,左右坐舉動甚悖。攝政王近侍額克親、吳拜、蘇拜等首其欲為亂,鄭親王等即於路監守之。」
阿濟格精心謀劃,儼然攝政,卻是誤入網中不得脫。順治帝好不容易擺脫被攝政的折磨,而濟爾哈朗等親王不再願受攝政王排擠,自然不會讓新的武夫當國。阿濟格雖有彪炳軍功,但已不是擁有重兵的主旗親王,對順治和濟爾哈朗而言,在多鐸、多爾袞相繼死去之後,只是一個隱患,卻構不成絕對的威脅。
順治七年十二月,議政王大臣會議阿濟格奪爵定罪,將其幽禁,籍其家,諸子皆黜為庶人。阿濟格不僅沒有收斂,反而益加狂暴無禮,在監房內私藏四口大刀,暗掘地道。第二年十月,諸王以阿濟格在獄中舉火要燒監牢,奏請應立即處死。順治帝令阿濟格自盡,賜死勞親,除宗籍。至乾隆四十三年,才下旨阿濟格的後裔皆恢復宗籍。皇權爭鬥的現場只有血色的較量,而沒有血脈親近的溫情,其背後更是陰冷的虐殺。順治帝迅速處理完阿濟格的密謀事件,無疑是即將清算多爾袞(包括多鐸)所謂攝政罪行的一次練兵和公開預演。
推薦閱讀:
※古今名人命譜:行痴天子順治帝
※沒有他,福臨不會成為順治帝,多爾袞可能上位,孝庄更得靠邊!
※順治駕崩:為何是排老三的康熙繼位 原因奇葩
※清朝順治帝生平記錄視頻講座 全集
TAG: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