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6.10分享

1、拿經文來念誦沒有辦法入門,打禪七為什麼可能入門?因為拿經文來念誦,容易著文字相,執著我在誦、我所誦。念佛、看書、打妄想的道理都一樣,都是容易著相。著相就是著是非,人我。《金剛經》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打禪七不同,是破相的,比如跑香,跑著跑著,一般人執著原來怎樣還要繼續怎樣,忽然間你不跑了停在那裡不動,這個跑的相就破掉了。2、禪宗和道次第的最大區別是什麼?道次第是在內心當中建立種種法相,怎麼理解?有什麼利弊?禪宗是要破除種種相,怎麼理解?有什麼利弊?禪宗教人破相、離相。道次第教建立法相,最終其實還是要破法執。其實,離相也好,先建立法相也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眾生根性不同,適用不同的法。神秀大師與六祖,都是老師,我們學習神秀大師「時時勤拂拭」的反省功夫;也要學習六祖「本來無一物」、「能生萬法」、「真空妙有、全體大用」。「法無頓漸,人有利鈍」,「理須頓悟、事要漸修」。以所悟之理,歷境驗心,「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如果學習法相,法鏡外照,專用佛法來要求別人,或者非此病用此葯、統一用藥,就會著在是非相上,又或者分不清對錯糊裡糊塗。如果學習禪宗的離相,沒有跟緊跟對善知識,錯解空義,而不是緣起性空,在清凈心攝持下的空性妙用,那麼就會陷在枯坐無記或斷滅空、走火入魔。     智慧觀照一切法相都是生滅無自體的,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實實在在給你講無所有、不可得,於是佛菩薩的心在萬事萬物裡面,他不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心就自在了。我們凡夫心為什麼不自在?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你心裡挂念些什麼?挂念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著這個東西。這個心怎麼會得自在?如果你挂念得愈多,你的心就愈苦。佛講這個心的受是憂喜,實在講喜事少,憂慮多,無量無邊的憂慮都是你的牽掛。對你的家親眷屬的牽掛,對你的財產的牽掛,對你功名利祿的牽掛,對你親朋好友的牽掛,不得了!無量無邊,你的心怎麼會自在?佛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講宇宙人生真相,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有為法:指有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無為法:指無因緣造作的理法,也就是無生滅變化而寂然常住之法。真如、實相、法性、圓覺都是無為法。但無為對有為而說,如果執取「無為」,取相分別,又成「有為」了。師父開示《百法明門論》裡面就講的八個心法,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十一個色法,94個有為法,6種無為法: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師父說,並不是只有後面的6種無為法才教你無為,前面的94種也是教你無為的。當你用無為法去觀照的時候,有為也是無為,就好比用佛法去觀照的時候,世間法也是佛法。   六種無為法:    虛空無為:如為顯現空無的真理,真空寂滅,遠離各種障礙,猶如虛空。  擇滅無為。指憑藉無漏 智慧的簡擇力,斷滅一切煩惱而證得真如。  非擇滅無為,簡稱「非擇滅」。指真如本性清凈,不因人的智慧簡擇力達到寂滅後才顯現出來。  不動無為。指禪定進入色界第四靜慮時,不為苦樂所動的實證境界。  想受滅無為,又稱「滅盡定無為」。指禪定進入無色定的無所有處境界,一切染污心想及苦樂二受俱滅,但仍然是不究竟的境界。  真如無為。即佛所講的能出生三界所有法的本體的無為性,如如性。法相唯識宗突出真如無為,認為前五種無為都是因「真如無為」的不同顯現,這在佛教是一個對法界真相的呈示。身語是行為造作,意業是心的行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我們往往意念上是雜污的,善中夾雜著不清凈的業種子。所以要清凈的發心。心是思想,行是行動力。思想指導行動,行動中觀照起心動念。   通達緣起性空的道理,知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皆不可得,我們的心念念相續和執著的在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什麼東西可以帶走呢,生滅的是什麼,不生不滅的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這裡去思考生命的真相和取捨做人生最有的意義的事。想一下。話題扯遠,回到「無念無住無修無證」,這是究竟成佛的方法。我們來看看這三句話,可以說是《壇經》的思想要旨,亦是禪宗修行的義理關鍵所在。無念為宗。「念」是人心靈活動的方式,心動則生念。故無念意即念頭隨起隨滅,拿得起亦放得下,了達空性和不可得。六祖慧能在《壇經》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於念而無念」,「於相而離相」。 修行修心的方法要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先以世間善法為基礎,修一切善斷一切惡,然後更進一步修善不執著善,契悟空性,觀空不住空,惑破塵沙,終究必能成就法報化一體三身的佛果。 
推薦閱讀:

十善心得分享之五十五
看到封面就可以繼續往下看吧
30今日分享
冰淇淋蛋糕、甜酒、水感防晒霜,還有贈書哦| 來自讀者的分享第122發

TAG: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