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關於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及慣性場、質量等問題的探討_sijin2012
[原創]關於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及慣性場、質量等問題的探討
2012-07-09 20:49閱讀: 關於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及慣性場、質量等問題的探討
——與好友陳波、葉軍、張子等的討論記錄陳波2012-06-02 08:10:39 [舉報]司今先生,科學不能完全是拿來主義,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您以為將牛頓力學、相對論力學、量子力學等結合統一起來就是新的偉大發現了嗎?不知你是否看見其糟粕部分,也是否看見其精華部分?有些科學名詞本來就是不應當在現實當中出現的,因為其出現不僅是沒有價值的,反倒是對科學活動有負面影響的,這一現象就體現在如今看似很有學識的人們口裡滿是一串串的高深理論辭彙。然而,那只是體現了他們並沒有識破其本質,用辭彙裝飾自己的外表罷了,感覺高深莫測。
葉軍2012-06-02 09:44:46 [舉報]大力鼓勵司今的實力與精神,有空多交流,你也在廣東,我想問一下廣東有沒有聯誼會的分站呢?這樣可有相聚的共同機會.sijin20122012-06-02 15:57:30 [舉報]謝謝陳波先生的關注和評論!我非常贊同您的「科學不能完全是拿來主義,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觀點,「您以為將牛頓力學、相對論力學、量子力學等結合統一起來就是新的偉大發現了嗎?」的反詰是對的,因為牛頓力學是所有物理學的基礎,相對論力學和量子力學都是建立在牛頓力學基礎之上的,是對牛頓力學缺失部分的補充和拓展,將它們納入同一個物理系統內是人類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當然,這一結果必須向您所說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牛頓力學的精華在於他不僅吸納了伽利略的動量、動能守恆思想,還找出了物體運動變化最直觀的原因,他把這個原因定義為「力」,「力」的思想取代伽利略的動量、動能思想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飛躍,因為,「力」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可以更直觀地反映出物體運動變化的原因,這要比伽利略用「動量、動能守恆與變化」來描述物體運動變化要簡單明了,因此說,牛頓「力」思想的出現才使近代物理學真正進入「大眾化的普及時代」。(待續)
sijin20122012-06-02 15:59:48 [舉報](接續)當然,牛頓力學的建立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二個面:1、不同慣性系下的物體運動,牛頓力學就不從涉足,這就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出現留下了空間。相對論雖然完善了牛頓力學,使它可以在不同慣性系下使用,但相對論也有疏忽,那就是它對運動物體都有「自旋性存在」的疏忽;自旋和平動一樣,都是物質存在的固有屬性,
2、牛頓力學和相對論力學都是沒有自旋或不重視研究自旋的力學。如牛頓力學只著重於描述物體運動中平動速度變化與慣性質量及力的關係,沒有對物質自旋性作出詳細描述;相對論也是如此,雖然狄拉克將自旋帶入了「相對論量子力學」,但他對「自旋及自旋會產生什麼效應」就沒有再作深入研究。也正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對「物質自旋及自旋會產生什麼效應」的疏忽,才為量子力學的出現和發展留下了巨大地發展空間。量子力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門關於描述「自旋、公旋及其旋轉磁場之間變化」的物理學,是對牛頓力學和相對論力學的補充和完善。但量子力學是從牛頓力學、經典電磁學中脫胎出來的,同時又融入了狹義相對論的一些思想,因此它不僅概念混亂和龐雜,且臆造性太多,『除了經典電磁學和狹義相對論的一些思想,它本身就沒有多少屬於它自己內容了』(溫伯格語)。因此說,量子力學是一門理論體系不夠完備的科學,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門實用較強的技術工具學,這也是目前很多人只會運用它但不理解或不太理解它的根本原因。從量子力學的成功運用可以看出:我們宇宙裡間的物質變化和運動必然存在某些共性和共同遵守的物理規律,那就是」總動能守恆」,即平動速度、自旋量之間的轉化和守恆。這正是我在《物質自旋與力的形成》一文所闡述的內容,也正是三門物理學統一的思想基礎。以上僅是我的一點心得,願與您分享,如有不妥,還望您多多批評、指正!再次謝謝您的關注和評論,祝您更成功!sijin20122012-06-02 16:08:17 [舉報]謝謝葉軍好友的關注和支持!即稱「好友」,就有相聚的緣分,有時間和「共同點」一定與你多多交流!誠望你的大作早日完成!祝快樂!陳波2012-06-02 19:24:13 [舉報]
希望司今先生更嚴謹些,步伐更大些,懷疑的精神和勇氣更強些,您一定會在物理學上大有作為!因為如今的物理學大夏很是有問題!值得發展的方向很多!sijin20122012-06-02 20:01:12 [舉報]謝謝陳波先生的鼓勵!希望以後多多交流。祝周末愉快!陳波2012-06-02 20:33:38 [舉報]不用謝!其實在科學理論方面堅持探索的人都是需要互相團結互相鼓勵的,因為這種精神實在是難得的!恕我直言,西方科學界其實已經迷失方向,而他們卻因捲入漩渦而全然不知。因為他們太唯心,因為他們太自信,也因為他們地位太高太幸運了所以對自己沒有半點懷疑!而中國人唯物精神比較強,邏輯思維也很強,現在更是具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和信息溝通條件,突破思想束縛的慾望也是越來越強烈。sijin20122012-06-02 21:32:10 [舉報]回陳波先生:
您所言:「西方科學界其實已經迷失方向,而他們卻因捲入漩渦而全然不知。因為他們太唯心,因為他們太自信......而中國人唯物精神比較強,邏輯思維也很強......」,這種認識我很贊同,因為中國文化是建立在道、儒、佛三教之上的,道教教會我們「矛盾論」(體現在「太極」思想上),佛教教會我們系統論(體現在「大千宇宙」思想上),儒教教會我們「謙讓與保守」(體現在孝道、忠君思想上)。現在物理學的零碎枝葉已經豐滿,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綜合」。我們從祖先哪裡傳承的「系統論」和「矛盾論」思想正是創建這種「綜合」所必要的思想。只要我們能夠打破「謙讓與保守」,我們東方人在這場「物理學綜合大挑戰」中就一定會取得先機,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人要挑戰相對論」的思想根源,因為「相對論」就包含了「系統論」和「矛盾論」的思想。僅此感悟,願與您分享!望您笑納!一百零一步2012-06-03 00:40:02 [舉報]沒看到什麼內容和什麼發現,就討論的這麼激烈了。sijin20122012-06-03 14:21:57 [舉報]回陳波先生:您所說「西方科學......太唯心,......而中國人唯物精神比較強」,我很贊同這種看法;中國文化的「根」是植在道教、儒教、佛教之上的,文化形式決定思維方式,道教教會我們「矛盾論」(體現在太極思想上),儒教教會我們「保守與謙讓」(體現在忠君、孝道上),佛教教會我們「系統論」(體現在大千宇宙思想上)。目前物理學的枝葉已經很茂盛和豐富,但缺少的就是對這些零碎認識的「綜合」理論,要完成這種「綜合」,就必須要具備「矛盾論」和「系統論」思想,這正是我們東方文化、東方人的思維強項,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人在挑戰相對論?」的思想根源,因為「相對論」就包含了「系統論」和「矛盾論」的思想。我相信,在這場物理學大「綜合」的挑戰中,東方人一定會佔得先機,正如你所說「現在更是具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和信息溝通條件,突破思想束縛的慾望也是越來越強烈」,真是這個原因,我們的「聯誼會」才會有今天飛速發展、壯大的局面!
希望我們「互相團結互相鼓勵」,去迎接這場「綜合」大挑戰吧!陳波2012-06-05 20:50:50 [舉報]人的一生既要吸收不同方面的積極思想,但又不能為複雜的思想所困,適可而止,抓住主要矛盾進行突破。就如同如今的書籍,書山書海,沒有點選擇頭腦的人還真可能在其中迷失方向,不是從中得到好處而是反受其累。但如果能夠抓住關鍵的知識吸收,大膽放棄那些次要的,一生中選擇幾本好書認真讀,其餘的則作為業餘輔助,那可能活得更輕鬆,又不失方向感。理論的東西也是一樣,只有認真紮實的將基礎建立在足夠正確的理論之上,才不至於被複雜的理論學說所累,吸收其正確的有價值的部分,而拋棄其沒價值的部分。就如同在提煉金屬,通過不斷的嚴格的提取過濾,去其雜質,然後得到的或許就是純度較高的金屬。與金屬的價值一樣,理論的價值也是純度越高價值越高的,然而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純的金屬的,理論也是如此。sijin20122012-06-05 21:13:35 [舉報]謝謝陳波先生的開導:關於讀書問題,我曾和一位求助的網友交流過,現摘錄下來,願與你分享,不妥之處,望你見諒:謝謝您的信任!我不是什麼教授,只是一個漂泊四海的打工者。無聊時多看了幾本書,寫了幾句想法來與「同志們」分享。您發來好多思想,可見您才是一個真正的探索者,您的思考精神值得我學習!從您發來的文章看,您對現代物理學的想法和憂慮是值得讚揚的,與您討論從「只求異、不求同」開始吧:
讀書有兩種境界:一種是「精讀細釋」,就像中國的理學,王陽明、程顥等精讀古書,但他們卻跳不出古人思考的圈子,結果只能算是在「釋經」,卻創不出自己獨立的哲學思考體系,這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另一隻是「泛讀深造」,這才是讀書的最好境界,就像莊子讀了老子的書,創造了「莊子逍遙哲學」那樣,才有中國的「道德經」和「莊子文學」。您對宇宙、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等都有細讀,了不起,但您還沒有跳出他們的圈子,您的思考只能算是對他們的重新解讀,沒有什麼太新的內容,因為目前物理學的概念和基礎是不牢固的,有些定義和概念是模糊的和不自洽的,如質量問題,伽利略說是「物質質量」,牛頓說是「力質量」,愛因斯坦說是「動質量」,到底質量是什麼含義?它為什麼要和力或引力場有聯繫?它為什麼又有「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分?我們定義的動能為什麼是mv2/2而不能是mv2/3或mv2/4呢?等等,在這些定義的含義都還沒有弄明白,豈能真正看清當前物理學的困境所在?如果我們還是用他們的定義和結論來討論他們的弊端豈不是「還在廬山中」?!僅此亂語,望您海涵!張子2012-06-06 07:33:35 [舉報]相對論雖然完善了牛頓力學,使它可以在不同慣性系下使用,但相對論也有疏忽,那就是它對運動物體都有「自旋性存在」的疏忽;自旋和平動一樣,都是物質存在的固有屬性............司今先生:您所說的不同慣性系是否是指不同慣性速度下的時間和質量的變化?若是,那麼這些時間和質量的變化會否與力下的時間與質量守恆相衝突?可能您會說,「不同慣性速度下的時間和質量的變化是在光速時才會發生的,而牛頓的在慣性或非慣性下的守恆是在低速下進行的。」其實牛頓雖沒分低速與高速,但他肯定認為不管何速,其質量都不會從無中產生。他認為,質量是體積。而我認為,基本質量是基元的體積,質量的大小取決於基元數量的多少。正因為牛頓對質量的解釋有漏洞,所以才有愛因斯坦的「無中生有」之說!陳波2012-06-06 07:42:23 [舉報]
是的,分析的很好!理論的探索創新不僅是讀書學習的問題,但也是不通過讀書不能實現的。問題是看人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否發現存在的疑問,能否找到其思維的脈絡,並最終獨自推理開來,最終形成自己的想法,就是要讀懂自然的規律,而不是停留於別人所創造的形式。但是,創造又不得不吸收前人的正確認識,尤其是避開其錯誤認識,只有能找到足夠的證據明確區分前人的哪些想法是客觀的,哪些是主觀的不夠到位的,才有可能在其基礎之上實現創新性突破。盲目地吸收別人任何觀點的人雖然是博學的,但卻是難以創新的,就如同大部分沒創造力的教師一樣。因為在他們眼裡任何地方都已經是完善的,是不值得懷疑的,當然就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了。只有敢於在任何地方都打下疑問,特別是在關鍵問題上打下疑問,不是完全不信別人而是不能全信別人,在接受的同時也必須保留一定的繼續求證的心理準備,在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就有可能突破表象發現實質,甚至創建自己的學說。總之,只懂得讀書去實現認知就等於是只能藉助於拐杖或者輪椅行事,總擺脫不了所受到的束縛;而自己能夠獨立深入思考推敲才算是自己站立行事,才能夠輕鬆自如,如己所願。隨意交流罷了,不必客氣!陳波2012-06-06 08:10:40 [舉報]我認為「質量是對物質的度量」這一經典定義是比較到位的,但是質量的具體測量卻有不同的方法,也區分出了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兩種概念,但那僅屬於測量途徑不同並存在偏差所導致。由於它們不能完全等同,比如慣性質量可能是更精確的,但卻難以實現測量;而引力質量可能會受到不同地區引力強度的影響,受到離心力的影響,但卻是比較簡潔有效的測量手段,只要不過於計較其偏差都是可以使用的測量手段,比如在生活中人們幾乎都是測量引力質量,使用天枰、桿秤,甚至彈簧秤。天枰與桿秤是測量結果與標準原器最為吻合的測量方式,因為它們只是利用地心引力為構建平衡等效的基礎;而彈簧秤則是不夠精準的,因為在不同地區引力會存在差別,離心力的大小也不同。但在地球上這點差別對於普通生活來講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大的,所以才是可以使用彈簧秤的,力學原因主要是地球是比較圓的,而自轉是不算太快的。如果在木星、土星等自轉速度極快的行星上,不同緯度處的離心力將會相差甚遠,導致重力也相差甚遠,而彈簧秤稱量的結果也將會大不相同。陳波2012-06-06 08:22:58 [舉報]相對論並未完善牛頓力學,全然就是一個錯誤的推導,它將所有因素都跟光速相關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其虛偽性,因為相對論的基礎光速不變假設就是錯誤的,是錯誤的理論基礎,所以導出了錯誤的理論結果。空間彎曲、質量轉換為能量之說更是荒謬至極!
張子先生,牛頓經典的質量定義是「物質的量是對物質的度量」,而不是認為質量是體積。經典理論確實有漏洞,有不健全之處,但並非相對論所表達的那樣!張子2012-06-06 08:25:23 [舉報]量子力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門關於描述「自旋、公旋及其旋轉磁場之間變化」的物理學,是對牛頓力學和相對論力學的補充和完善。..............其實牛頓力學只偏重「物質說」,而相對論力學只偏重「粒子說」,再量子力學只偏重「波能說」。我認為,「物質說」並不能表述「能量」,只有把物質細分,深入到物質內部的粒子層面的運動才可有效表述什麼是能量,能量是粒子的質量(重量計算)與運動速度的積。而「粒子說」並不能說明任何粒子為何有自旋及波行,「粒子說」缺的是粒子本身的輻射,由此「波能說」也就應用而生,但「波能說」不是對「粒子說」的補充,而是脫離了「粒子說」的「純波能說」,這也就是愛因斯坦反對它的原因。其實基元是顆粒,而基元的動構成波,在其周圍聚成殼組成夸克,夸克合成粒子,粒子輻射形成自旋和頻率與波行,才是質粒波的統一。張子2012-06-06 08:53:13 [舉報]量子力學認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可能是指波是一段一段的,即一個波長就是一份能量。量子力學否定了波是粒子的波行,勢必把波與能量相混同,這從E=hv可看出,而相對論卻否定了波的存在,是純粒子能量,這從E=mc~2中可看出,這個m可代指宏觀質量,也可代指粒子質量。其實這兩個公式可以合併為E=mvf,m為粒子質量、v為粒子或波的速度、f為粒子的波行頻率。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兩公式代入(hv=mc~2)即統一。sijin20122012-06-06 09:19:49 [舉報]回張子先生:謝謝張子先生的參與和評論!
我說的「慣性系不同」是指象地球和月球相比較一樣,由於它們的質量和自旋速度不同,它們就會產生不同的引力場,這個「不同的引力場」就是我指的「不同慣性系」概念。當一個物體受同樣大小的外力作用時(這個外力與地球或月球引力場無關),它們在地球和月球表面上運動時,速度變化是不同的,即地球上的物體速度變化量要比月球上的小些。可見:我所說的「慣性場」是一個與運動物體質量和時間無關的量,例如地球慣性場就是指它的引力場,它的大小與物體在其上或其赤道平面外公旋的運動狀況無關。以上理解只是我個人之見,不妥之處望給予指正!再次謝謝你的參與和評論!新浪網友2012-06-06 09:25:18 [舉報]正確的sijin20122012-06-06 09:35:33 [舉報]回陳波先生:我所認為的質量有二個方面的含義:1、物體所包含的最基本粒子數,即摩爾質量。2、物體自旋角速度大小的度量,即所謂的慣性質量,這是一個和物體所在的慣性場大小有關的量。我在《物質自旋與力的形成》中揭示了慣性質量的起源來自於物體的自旋變化,當然,由於物體運動總是遵守「總動能守恆」原則的,故物體的慣性質量又與其平動速度變化量有關。3、目前,物理學定義的質量是一種「無理頭」的定義,這是沒有看清物體受力運動與慣性場有關;它是一種「無作為」的定義,因此必須作以修正!純屬個人亂談,望你指正!sijin20122012-06-06 10:00:59 [舉報]回陳波先生:相對論的功績有三點:1、補充了不同慣性系中運動物體所包含的能量不同。2、找出了物體運動變化會使慣性質量發生變化這一運動本質。但愛因斯坦的動質量概念是不對的,必須進行修正;目前,華棣先生則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我在《物質自旋與力的形成》中作了進一步地修正。3、隱約地找出了物質運動的「總動能守恆原理」和閉合曲線運動是一個與目前動能定義不同的運動。這就是我對相對論的一點膚淺看法,望你提出意見、共同提高!陳波2012-06-07 07:03:19 [舉報]我認為認識能量的關鍵在於「場」,或者說在於一個統一的場的概念,可以稱其為力場,或者說是各種力場。因為有了力場,所以才有物質變形的彈性現象,是因為力場的存在才使物質回歸變形前的原位因而出現彈性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力場的存在,物質是不會存在彈性現象的:拋入上空的物體不會下落、壓縮的鋼絲彈簧不會回彈、拉開的橡皮筋也不會收縮等等!動能是很明顯的,是人們通常比較熟悉的能量形態,是物質運動的能量;而勢能卻是比較隱蔽的,是比較複雜的能量形態,勢能與力場直接相關:勢能可看作是力場儲存的運動量,也是可以轉換為動能的。但這裡的動也是指廣泛的,包括宏觀與微觀的。所以說,由於力場的存在,所以才會存儲勢能。勢能是能量的主要構成部分,比如引力勢能、分子勢能、原子勢能等等——行星運行於恆星之外,其相對於恆星的勢能是其能量的主要構成部分;燃料的分子勢能是其能量的主要構成部分;核元素的原子間勢能是其能量的主要構成部分。總之,力場所儲存的能量是物質能量的重要構成部分,不論是什麼力的力場空間所儲存的勢能,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是可以轉換為動能的,是可以轉移到物體宏觀的運動上被人們直覺所感知的。愛因斯坦當初所尋求的統一的場,不知是否就是尋求能量的統一規律?因為只有能量才是物理學中最通用的概念。陳波2012-06-07 07:58:43 [舉報]司今先生:質量是不會變化的,不論你以什麼標準衡量物質的質量,它都是固定不變的,而存在變化的只是物體的受力。所以,測出變化的只是力的變化,而不是質量本身發生了變化,物體的自旋也不會影響物質本身的質量,而只會影響到你對質量多少的判斷,產生不同的偏差,也產生不同的對於質量的度量概念。能量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對於不同的參照系,其物體運動的量是不同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能量肯定也是不同的。你所指的「慣性質量發生變化」其實是指測量結果發生變化,是受力的變化,而不是質量本身的變化。物質的質量永遠是不變的,不論在什麼參照系,都是恆定的,只有受力才是可能發生變化的。sijin20122012-06-07 14:06:50 [舉報]回陳波先生:你所說的「質量是不會變化的」,應是指物質組成的摩爾質量吧?但任何運動質量在慣性場中都要受慣性場影響,這就是牛頓所指的引力質量或慣性質量。慣性質量是與物體受力運動相聯繫的量,當然,物質運動不會改變它的摩爾質量。如果我們不分清慣性質量與摩爾質量的區別,是很難發現牛頓力學存在局限性的。愛因斯坦正是通過「動質量」才讓我們看清牛頓力學的局限性所在。我以前也曾認為,物體運動時它的質量怎麼會有變化呢?其實牛頓力學中的質量已不僅僅是代表物質組成的摩爾數量,同時還代表了物質自身所具有的自旋場,當它在慣性場下發生運動變化時,也不僅僅是受外力的問題,這裡還牽扯到物質自旋場與慣性場相互影響的問題。牛頓的質量是一個複雜的概念,理解了它的真正含義,你才有可能看清物體受力運動的的本質。謝謝你的指評,願多多交流!葉軍2012-06-07 14:49:47 [舉報]司今好友的上述觀點極為超前,我現在才知道你一直所言的自旋場,其實與我的螺旋場本質相通(螺旋場可為球狀及波動狀),另外,動量就是偏球狀的螺旋場能量,這個螺旋場的再波節性發展,就成了有波節性的波動狀,這就是力,每個波節就是動量,sijin20122012-06-07 19:25:35 [舉報]謝謝葉軍友的提醒!我們終於找到共同點了;但就你的螺旋場問題,我願聞其詳:比如,你的螺旋場大小和物體運動的什麼參量有關?螺旋場是如何在其周圍空間分布的?它如何影響周圍其他物體的運動?等等。如果你有時間和興趣的話,希望給予闡明和共同討論!謝謝你的理解和支持,祝好友快樂!葉軍2012-06-07 19:53:34 [舉報]復司今好友,對於螺旋場與螺旋運動,我不是不想說,而是涉及太多,它要涉及電磁的成因的揭開,還要涉及電磁的轉化性,等等,不過你即然已進入到了量子與天體自旋系統了,其實每一個自旋體都要產生螺旋場,換言這電磁場均是螺旋的,我們的議器之所以檢測到了線性波而不是螺旋波,就在於螺旋波是虛場與實場的轉化,對於電磁波虛場就是磁,從自旋角度也是可以解釋上述問題的,只要自旋有規律性就會產生自旋帶動的螺旋波,但是牛頓力學的力螺旋波又不同於電磁波,這裡面又涉及因果律成因問題,我的意識是要表明,牛頓力就是"封閉的電磁螺旋",而每個螺旋包就是動量,張子2012-06-07 21:10:53 [舉報]當中子星自旋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引力場是可近似於圓螺旋,從而使中子星周圍呈近似於圓的黑洞。由於這種螺旋引力場的密度遠大於微曲引力場的密度,所以黑洞的引力特別大而場作用力是短程的。在它的作用範圍邊緣,只要有星星在卻不會被黑洞吸進去,是因為星星的外軌有其它星星對其有引力,也就是說,星星與星星間的引力使得它們連成串,所以成串星星的運動離心力完全可以平衡來自於黑洞的強大引力。sijin20122012-06-07 21:45:04 [舉報]回張子先生;你說:「當中子星自旋到一定程度時,它的引力場是可近似於圓螺旋,從而使中子星周圍呈近似於圓的黑洞。由於這種螺旋引力場的密度遠大於微曲引力場的密度,所以黑洞的引力特別大而場作用力是短程的。」這句話很有見地,我理解支和持你的這種思想。我相信你對自旋場、力程等概念都有很獨到的見解,我誠望在這方面與你交流,不知你是否願意賜教?謝謝你參與討論和評論!願我們共同進步!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原創]關於黑洞、暗物質問題的再思考
- [原創]自旋、渦旋、慣性、圓周運動等問題的探討
- [原創]關於量子力學及波粒二象性問題的探討
- [原創]關於慣性質量涵義與起源問題的探討
- [轉載]「上帝粒子」原來是「上帝詛咒的粒子」
推薦閱讀:
TAG:相對論 | 力學 | 量子 | 原創 | 牛頓力學 | 質量 | 牛頓 | 慣性 | 相對 | 探討 | 問題 | 量子力學 | 關於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