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媽媽的伯伯叫?稱謂是一種歸屬和認同!

逢年過節,許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走親訪友。一來是禮節性的問候,二來就是血緣的歸屬和親族的認同。但是有時候也會很尷尬,就是遇到稍微隔輩或者血親上稍微遠一點的親戚,不僅孩子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叫什麼好!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外公,但是媽媽的伯伯叫什麼呢?爸爸的表兄又叫什麼呢?有的家長甚至覺得稱謂太麻煩,見到年輕一點就叫叔叔阿姨,見到年長一點的統統叫爺爺奶奶。

有人說,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沒必要再走得那麼近啊,何必非要攀上個什麼關係。但我想說的是,中國自古是一個宗族的社會,群體觀念和家族意識很強,比如說同姓的人即使是不同宗族的,見了面也會格外的親切,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親近感。

所謂親戚,就是和我們有著血親的人啊,雖然這種血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但是追根溯源的話,還是一家人啊。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但我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在課堂上學習,在家庭里教化,教育也是一種傳承和發揚。傳承文化,發揚精神。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普及一下親戚間的稱謂,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禮貌的稱呼,更是一種歸宿感和認同感。

看完上面的親戚間的稱謂,有沒有讓你感受到一點家族的認同和宗族的磅礴之力。雖然一些稱謂間關係的確十分複雜,但是正是這種關係和稱謂才把我們從新又聯繫到了一起,讓我們有了群體的歸屬和家族的認同,這是血脈的傳承,是對自己的溯源。不管我們變成了多麼偉大的人,也不能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也不能忘了我們祖祖輩輩的關係網路和血親聯繫。

最後,對於平輩的人直接稱呼名字可能更直接了當,也沒什麼忌諱,但是對於長者或輩分高的人,還是要敬稱吧!

通過親戚間的稱謂,讓孩子追蹤溯源,不忘本,尊重人有何嘗不是一種教育呢!

真正的教學,不是教孩子多少知識點,而是傳授好的學習方法和認知事物的能力 ----------------------

如果您的孩子記憶力不好、學習靠死記硬背、很努力但成績不理想..... .

歡迎添加私人微信:danaoxs77,我會和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關於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關愛孩子健康,幫助孩子成長!(註明:今日頭條)

推薦閱讀:

恐怖主義、伊斯蘭教和身份認同
法國總統藉助宗教找回國民的身份認同

TAG:媽媽 | 認同 | 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