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賞析
崔顥賦詩 李白續筆 《黃鶴樓》《鳳凰台》交相輝映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賞析
【黃鶴樓】在武昌城外,長江岸邊,相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故名。此樓不知建於何時,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經是座名樓。文人雅士登樓題詩者甚多。一日,李白路過此樓,登臨觀賞。遠眺:大江東去,煙波浩渺;近瞧:詩歌爭輝,琳琅滿目。只見他突然在一首詩前面停了下來,沉吟良久,流連忘返,連聲讚歎:「好詩,好詩!」就在此時,有人聽說大詩人李白光臨,趕快奉上筆墨,請他題詩,李白連忙推辭,說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見《唐才子傳》),這就是「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歷史佳話。
崔顥是李白的同代詩人,名氣遠沒有李白大。但這首題為《黃鶴樓》的七言律詩卻是千古絕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歷代吟詠黃鶴樓的詩作無一能與之匹敵。
但心高氣傲有如李太白者,並不甘心,決心與之比試高低。有一天,他在南京遊歷時,來到了鳳凰台,於是寫成七律一首,題為《登金陵鳳凰台》。
為了使讀者一睹這兩位詩人的風采,今把這兩首詩都抄錄如下,兩相對照,加以分析,便知端倪,從中尋找異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終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首聯兩人均以有關兩地的神話傳說領起,而且都用的是開篇點題的手法,直奔題目。但仔細考量卻發現同中有異。崔顥強調的是人去樓在,寫的踏實;李白卻著眼於鳳去台空,顯得空靈。
頷聯崔詩承首聯寫登樓所見,仰望天空,只見藍天上飄動著白雲,而那傳說中的黃鶴卻一去不復返。撫今追昔,感慨萬端。這藍天白雲下的古樓,見證了多少時間的流逝,歷史的滄桑。大丈夫處世,應當及時建功立業。而李白卻是俯視台下,但卻看不見三國時期在此建都的東吳宮殿里的宮娥才女,也看不見東晉時期偏安在此的王凱、謝安那樣的豪門貴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見荒徑幽草,瓦礫土丘。昔日繁華,都成一夢。人生易老,何必汲汲於富貴,戚戚於貧賤?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崔詩中的黃鶴白雲都是都是實有的傳說,是在的景象。而李白詩中的「吳宮花草」和「晉代衣冠」均是一種比喻借代的修辭手法。前者是實寫,後者是虛擬。
頸聯兩位詩人都轉寫景物,不過李白寫的是遠眺所見,而崔顥卻是在俯視眼前的風光。武漢三鎮位處於漢水和長江交匯處。從地處武昌的黃鶴樓遠望,可以清清楚楚看得見漢陽川上的一株株樹木,而那因為三國時期的黃祖誅殺曾經寫過《鸚鵡賦》從而以此得名的江中小島鸚鵡洲上,滿目芳草,欣欣向榮,這是崔顥遠眺所見到的景象。而李白在金陵鳳凰台遠眺所見,卻是互相連接的三座山峰,不過由於這三座遠在水天相接之處,遠遠望去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天外,故以「三山半落青天外」來形容眼前的景色。唐時,長江流經南京附近分為二支。中支一洲名白鷺,因此李白用「二水中分白鷺洲」來描寫此情此景。
兩位詩人觀景的角度不同,所選取的景物也不一樣,但是描山摹水的本領,李白似乎要高出崔顥一籌。那「半落」「中分」四字如果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精華。
尾聯即景抒情,關合全詩。崔顥這位宦遊在外的士人,望著那長江滿目煙波,不禁懷念起久別的故鄉來了。他的那個「愁」字是遊子思歸的懷鄉之愁。而李白的呢,還得交待一下來到金陵之前的一些情況。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因玉真公主舉薦,被召入京,奉職翰林,受到唐玄宗的禮遇,但傲岸不羈的李白卻不甘心充當皇帝的弄臣,因此受到權貴們的讒毀。在京只待了兩年便被賜金放還。此後,他便過起了漂泊流浪的生活。曾多次往返於東越、金陵、宣城之間。此詩便是李白有一次路過金陵,登上鳳凰台,寫下的一首「懷古」詩,名為懷古,實為「傷今」。他把那些奸臣權貴比作浮雲,認為是他們的讒言蒙蔽了皇帝,使得他被逐出長安。因而李詩中的「愁」字,是一位正直之士,蒙受讒毀不被重視,流落江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愁」。這樣看來,李白的愁就要比崔顥的愁深廣得多,而且是對扼殺人才的黑暗現實的一種控訴。
在學術界長期以來流行著一種看法,認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是一首模擬崔顥《黃鶴樓》的作品。上世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唐詩選》就持這種看法。
但也有許多嚴肅的學者持相反的觀點。清代學者沈德潛曾經編寫過一本《唐詩別裁》,他說李白的這首詩「從心所造,偶然相似,必為摹防司勛(崔顥曾經擔任過司勛員外部的官職),恐屬未是」。這是一種客觀公正的評價。其實,「偶然相似」也只是形似,兩首詩的風格、內涵,甚至遣詞造句都大相徑庭,從我以上的分析便可看出。
推薦閱讀:
※詩詞賞析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雜感原文、翻譯及賞析
※樂游原原文、翻譯及賞析
※嫦娥原文、翻譯及賞析
※池莉作品賞析:不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