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和四大戰區的輪動:地緣政治和文化的興替

一般來說,我們都把東周的歷史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是大國爭霸時代,即春秋五霸;戰國是兼并時代,七國爭雄。但趙鼎新在其文章《霸權迭興的神話:東周時期戰爭和政治發展》一文中以霸權興衰和官僚化興起為主軸,提出了三階段說:霸主時代(前770—前546年),轉型時代(前546—前419年),與全民戰爭時代(前419—前221年)。

本文就是在參考趙鼎新《霸權迭興的神話:東周時期戰爭和政治發展》一文的基礎上,為各位在看待春秋時期歷史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時代,可以這樣劃分為四大戰區:

一、中原(東方)戰區,以齊、魯、鄭、宋為主,霸主是齊桓公和宋襄公、鄭莊公;

二、南方戰區,以楚、隨、申、吳、越為主,霸主為楚莊王、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三、西方戰區,以秦、西戎、蜀國為主,霸主為秦穆公;

四、北方戰區,以晉、北狄為主,霸主為晉文公。


以下是霸權輪動的時間線:

1、西周周幽王時,申、繒、西戎崛起,因太子之爭,擊敗周幽王,又和支持周攜王的虢國爭霸,這是諸侯尊王的開始,也是諸侯爭霸的序曲;

2、以晉、秦、衛、齊等諸侯支持的周平王遷都洛陽後,鄭莊公以天子近親和地利優勢,在公元前706年擊敗周恆王的周、陳、蔡、衛四國聯軍,即繻葛之戰,最先稱霸;

3、齊桓公在管仲改革齊國強盛後正式稱霸;

4、齊桓公死後齊國諸公子爭位,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領衛、曹、邾國四國兵力立齊公子昭擁為齊孝公,暫時結束齊國混亂狀態,接過齊桓公霸主的旗幟,成為霸主;

5、公元前638年宋楚泓之戰後,宋襄公培養晉文公作為下一任新霸主,即位後的晉文公在公元前632年為解救宋國,和楚國進行城濮之戰,擊敗楚國,成為霸主;

6、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擊敗西戎和蜀國,稱霸;

7、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直到洛水,問鼎中原,稱霸;

至於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三人,雖然也有說法他們是霸主,但時間太短,曇花一現,就不必細說。

霸權的輪動路線:申——鄭——齊——宋——晉——秦——楚——吳——越。如下圖:

春秋霸權興替路線圖

按四大戰區來說是:中原戰區——北方戰區——西方戰區——南方戰區。大致如下圖

春秋四大戰區概覽


中原戰區的爭霸

所謂的霸主,最初和首要的目的就在於尊王。尊王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周王室的衰落;二是緣起於周幽王立伯服為太子、剛崛起的申國單方面立宜臼為太子而引起的合法性之爭。周幽王戰死之後,申國所立的周天王宜臼和虢國所支持的周攜王的二王之爭持續十幾年,是春秋諸侯稱霸尊王的序曲。

中原戰區的爭霸,首先是鄭莊公在公元前706年擊敗周恆王聯軍而稱霸,其次是齊桓公在681年和宋、陳、蔡、

邾四國的北杏之會,開始成為霸主,最後是宋襄公在公元前642年率領宋、衛、曹、邾四國聯軍入齊立齊孝公,開始稱霸。


北方戰區的爭霸

北方戰爭的爭霸,首先是晉國的內部爭奪。晉國的曲沃政權和翼政權從公元前739年桓叔指使潘父殺死晉昭侯就開始了長達60多年的奪位戰,直到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徹底滅了翼政權。期間,雖然曲沃武公在公元前704年誘殺了晉小子,一度奪位成功,但在虢國武力干涉下,不得不讓翼政權復國。

晉獻公時創作上下二軍,大舉開拓晉國疆域,讓晉國成為了北方戰區的區域性強國。公元前638年,泓之戰宋國戰敗後,宋襄公以20輛馬車的重禮,高姿態重視晉文公。雖然楚國在泓之戰擊敗了霸主宋襄公,但楚國並未能稱霸。

由於宋襄公的大恩,即位後的晉文公在公元前633年楚國圍攻宋國商丘時,次年發兵救宋,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軍,接過宋襄公的旗幟,稱霸。


西方戰區的爭霸

在表面上看,似乎西方戰區的爭霸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但事實未必。從公元前771年秦襄公開始被封侯,到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擊敗西戎、蜀國成為霸主,持續了148年。相比中原戰區的鄭、齊、宋等國都是在短時間內興起,秦國用來148年的時間才成為了霸主。也許正是這種任重道遠的堅韌精神,正是秦國後來一統的原因。


春秋五霸

南方戰區的爭霸

南方戰區的爭霸,和西方戰區一樣,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楚國在西周中期衰落時一度稱王,脫離西周封建體系,但在周厲王時又不得不臣服西周。雖然作為區域性的強國,但楚國滅隨國也需要16年的時間。由於楚國在周分封體系中若在若離,使得其爭霸路程異常艱辛。楚國在公元前709年到公元前678年這31年攻無不克,但在公元前656年被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所擊敗,不得不停止其爭霸之路。北上之路被阻,楚國只得向東方和南方發展。直到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藉助討伐陸渾之戎的事由才能問鼎中原,稱霸。

在晉楚爭霸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原楚國大臣因陳國夏姬而成為晉國大臣的巫臣,因楚國子反滅他在楚國的家族,為了報仇,而派兒子到吳國訓練軍隊以對付楚國。因為巫臣的幫助,吳國漸漸興起,和楚國爭奪南方戰區的霸主地位,某種程度上成為晉國對付楚國的盟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攻入楚國郢都,一度滅楚,取代楚國成為霸主。吳王夫差在父親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所殺後,振興吳國,擊敗越國,在公元前482年的黃池之會中稱霸。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國,遷都琅琊,舉行徐州會盟,稱霸。


四大戰區的輪動,先中原後北方,再西方後南方。從和周天子的血緣關係和親近程度來說,四大戰爭輪動是先近後遠;從文化屬性來看,先是周文化(鄭),次是商文化(齊、宋),再到狄文化(晉),再到西戎文化(秦),再到楚文化,最後是吳越文化;從稱霸因素來看,有兩種因素:國力因素和道義因素。以國力因素稱霸的是:鄭莊公、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以道義因素稱霸的是:宋襄公,綜合二者的是晉文公。從內在循環角度來看,霸權順序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鄭莊公因為天子和諸侯之爭而獲得霸權;秦穆公和楚莊王是外來插隊、強硬加塞而獲得的霸權。

四大戰區之間的互動:

1、中原戰區和南方戰區互動: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擊敗楚國,遏制楚國北擴的勢頭,讓楚國不得不低頭認錯;

2、西方戰區和北方戰區互動:公元前645年,秦國在韓原之戰擊敗晉國,俘虜晉惠公,進入河東地區;公元前628年,晉國在崤之戰一舉擊敗秦國主力;

3、西方戰區和中原戰區的互動:公元前628年,秦國遠征鄭國;

4、南方戰區和中原戰區的互動:公元前638年,楚國在泓之戰中擊敗宋國;

5、北方戰區和南方戰區的互動:公元前632年,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擊敗楚軍。


春秋戰車

綜述,春秋時期霸權的興替、四大戰區的輪動,就是現在的地緣政治!中原政治系統內在興替,和外在勢力,如秦、楚等,強行進入,構成了春秋五霸。地緣政治、文化差異等的興替和輪動,在東周這個周王室衰落時代演出整部《權力的遊戲》。

鄭莊公,將周天子打翻在地;齊桓公扯大旗保護周天子以享受做老大的待遇;宋襄公只是想恢復他那個家族很久都沒做老大的榮耀;晉文公有情有義的坐上老大的位置;秦穆公把老大拉了下來,自己坐了老大的位置;楚莊王堅持「我有一個夢」做了老大;吳王闔閭幫人報仇做了老大;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做了老大;越王勾踐通過自殘努力成為了老大。


推薦閱讀:

「地理決定論」的一點想法

TAG:政治 | 文化 | 地緣政治 | 地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