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翰:練習好基本功,拳架要適中
我從小練拳,小時候沒有聽說過哪些太極拳老前輩膝蓋疾病,這些年才出現了這個問題。為什麼過去的人練習太極拳沒有出現膝關節疼痛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學拳的年齡問題。現在學拳人和過去學拳的人年齡不一樣。過去,很多人是從小學拳,中年以上學習太極拳的人很少,而現在學習太極拳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人到中老年,腰腿機能退化,運動量過大會產生疼痛感,甚至受傷。這是一個原因。
其次是不注意腰腿基本功的訓練。過去學習太極拳都要練習腰腿基本功,等到基本功很紮實了,腰腿很靈活了,才開始學習太極拳。現在學習太極拳多是直接學習拳架,很少練習基本功,腰腿不靈活,基本功不紮實,這樣也會產生腿疼的情況。
第三是練習太極拳的速度問題。過去老前輩練習太極拳比較快,我看過一個資料,楊澄甫先生在北京的時候,練一趟拳架大概七八分鐘,到了上海以後,練一趟拳就增加到十多分鐘。現在練習楊式太極拳,大概得二十多分鐘。練拳的速度慢了,就增加了腿的支撐時間,加大了運動量,膝關節的負荷就增大了,這樣也容易造成膝關節過勞,進而產生損傷。
第四是拳架的高低問題。過去老前輩們練習太極拳不像現在人這樣架勢低,尤其是一些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架勢更抵,因為架勢低得分就高。練拳架勢過低,負重腿的負重就比較大,如果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造成過勞損傷。
除了上述四點原因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練習太極拳要做到姿勢正確規範,這樣才不會傷害膝關節。比如做弓步動作時,由於步伐過大,前腿負重太大,後腳尖外撇,膝關節扭曲著,這樣就會造成關節損傷。弓步的正確做法是前腿小腿和大腿垂直,膝蓋不能過腳尖,要做到曲中求直;後腿的腳尖也不能過於外撇,膝窩的委中穴和腳後跟要成一條直線,腿要曲中求直。這是很重要的法則。有些人的弓步過大,失去了曲中求直,身體的重心往往集中在膝關節上而不能落到腳底湧泉穴,這樣膝關節就容易受傷。還有虛步,應該是後腦尾間和腳後跟垂直,三點成一條直線,但是,現在有的人做虛步這個步型時,尾閭超過了腳後跟,這樣就加重了支撐腿的負荷,也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
再有練拳時身體的旋轉問題也很重要。傳統太極拳是腰帶動旋轉的,也就是尾閭帶動旋轉,尾閭就像船舵一樣,決定著身體的方向。但是,假如在旋轉時不是用腰帶動身體,而是用腿帶動,那麼就很容易使膝關節受傷。還有,練拳時身體重心的掌握也很重要,重心控制不好,也會造成膝關節損傷。比如做弓步時,身體重心要前三後七,不能都放在前腿上。以上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在練拳時要注意的。
綜上所述,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要嚴格按照太極拳的理論要求去做,比如太極拳論要求「靜如山嶽,動如江河」,這裡在具體操作時,就要做到支撐腿一定要穩定,要立身中正,曲中求直;同時,姿勢的高低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高,腰腿的靈活來確定,不能一味地攀比,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練拳。這樣才能做到「靜如山嶽」的穩重狀態。太極拳論還要求「邁步如貓行」,這裡的關鍵是步法要穩定,要輕靈、敏捷。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太極拳對膝蓋的要求首先是「正」——無論是實腿還是虛腿,都不能膝蓋扭曲。其次是膝關節一定要松活,不能太僵硬,要把勁力貫穿到湧泉穴。注意了這兩點,就能有效地防止膝關節損傷。
當前,大部練習太極拳的人是成年人,我建議他們最好先練習一下基本功,不要急於練拳架,等腰腿有了一定的功力後再學習拳架。練拳之前,一定要活動活動腰腿,做做準備運動,使關節活動開了再打拳。還有,拳架的高低要因人而異,不要攀比,不能過低,尤其是對中老年人來說,練習太極拳不要架勢過低,膝蓋不要超過腳尖,過去的老前輩,你看看他們的拳照,也不是像現在有些人那樣低。過去講究練拳要「膝與胯平」,這裡的關鍵不是膝蓋過度彎曲,而是胯根要彎曲。胯根彎曲後,就容易做到膝與胯平了。再有,要用腰帶動身體運動,不要用腿來扭轉。最後一點是練完拳後,不要馬上停下來休息,一定要來回走走,散散步,還可以用手拍拍腿,活動活動膝蓋,放鬆放鬆。因為練拳時,腿是彎曲的,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放鬆一下能夠舒活氣血。
推薦閱讀: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的技巧
※孩子學畫畫要不要基本功?如何理解基本功?
※彈琴時小指弱怎麼辦?
※我眼中的繪畫「基本功」
※在舞蹈基本功中,如何練習劈叉?如何練習可以快速開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