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破關於「性」的牢籠

一個人的眼界影響著他的格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如果一個有廣闊眼界的人願意與你分享他的觀念,帶你走進他的世界,那麼這個分享就應該是無價的。方剛正是這樣一個人。神秘的同性戀人、痛苦的施暴者、脆弱的「大男子主義」……在與他聊天之前,對於性的探討和思考,我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有今天這樣般深入。

性與性別研究專家,著名性學家,性教育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出版著作50多部,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路召集人,聯合國秘書長「聯合起來制止針對婦女暴力運動」男性領導人網路唯一中國成員。

同性戀者的世界,是一扇大門

採訪方剛的時候,正逢他在合肥做一次關於親密關係的分享課,他邀請我做此次課程的主持人,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他。

高大、柔和,待人溫潤卻又有些靦腆,是對他的第一印象。而當他開始落座後,說起他的專業和興趣又瞬間開啟滔滔不絕模式,我又遇見了一個全然不同的方剛。

「其實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時候,我和你還是同行,也在一家報社做記者,當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文學家。期間我偶然看見一篇報道是關於同性戀的,於是我採訪了一些同性戀者。」方剛由此開始,分享著他的故事。

那一次採訪對方剛的影響非常深,它改變了他原先對於性的理解,更重要的還有價值觀的改變。不是針對性的,而是針對挑戰、顛覆和自由。

「我所接觸的同性戀者,跟以往的神秘印象有很多的不同,當我越深入與他們交往就越了解他們對於性的接納和認同。其實他們生活在一個很偏僻的角落裡,那種生活狀態讓我對他們產生了關注的慾望,由此開啟了我對於性的研究。」方剛如是說。

1995年,他出版了《同性戀在中國》一書,後面的一段時間裡又連續出了八本書,都是與性有關的。直到1997年的一個下午,他讀了一本叫做《社會性別研究選譯》的書,這是一本女權主義的書,這本書將他瞬間點燃。

方剛的原話是:「雖然這是一本很枯燥的書,可當我打開那本書的時候,卻來回在屋內激動地踱步,這是一種燃燒的感覺。」

在此之後,方剛開始思考女性的權利,緊接著的還有對男性職責的反思。當他出了二十餘本與性和性別相關的書籍後,便深覺文字工作已然無法滿足他對於這些領域的探討,是到了去做學術的階段了。於是,他決定在三十而立的年紀去讀研、讀博,一個轉身進入了學術界。

我也曾是一名弱者,與他們惺惺相惜

「我出生在一個從小就背負著社會偏見的家庭。我祖父、外祖父的身份都比較敏感,我的父親也因此經常會被捲入一些政治運動中,於是他在我三歲那年選擇自殺了。他自殺的方式很決絕也很剛烈,他選擇跳進了鍊鋼爐。」

對於方剛為什麼會對如此研究領域有深厚的興趣,我一直很堅定地認為這與他童年成長環境分不開關係,可當我把這個問題拋向他時,卻未曾想他會給我一個如此真實而直白的回答。

「這件事情對於三歲的我,影響是什麼呢?並不是很直接的震驚,而是從小到大被打、被欺凌、被侮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這導致了我內心非常自卑,我記得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說話都結巴,總之所有負面的情緒似乎都可以在我身上找到。」話語至此,方剛停頓了幾秒。

「所以,當我看到那本關於女權主義的書籍的時候,我會很不自覺的站到她們的群體中去。傳統社會對於女性的關懷和理解確實比較缺乏,認為她們就應該相夫教子,賢惠溫柔。」我想,他身為一名老家在東北的男人,為什麼會對社會中的女性群體有那麼多的感動、共鳴?也許,原因也都正來自於此。

「我一直覺得女權主義不僅僅是關於女人的主張,更多的還覆蓋到了整個世界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強國對弱國的壓迫、有權者對無權者的壓迫、人類對自然的壓迫等等,其實都是你能夠看見的,男人對女人壓迫在宏觀上的一個複製。」方剛此言一出,你便可以從中看見一個男人的眼界與格局。也正因此,對於主流的性方剛研究的很少,他會以弱者的本能站到那個比較小眾的群體立場上,甚至是那些被污名的人群,去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態。比如:賣性給女人的男人、換偶者、裸體主義者等等備受爭議的群體研究。

那些傷害著我們的「男性氣質」

實際上,親密關係中男性的氣質與家庭伴侶之間的關係,與教養孩子的方式等等,都有著非常關鍵且重要的聯繫,但這些在當下的國內社會卻是被忽視的。

正如方剛說的:「2004年,當我在做"男公關』的研究時,放眼全國範圍都找不到人是如此研究男性氣質的,如今十年過去了,研究者仍舊寥寥,主流的男性氣質對我們社會的影響,實在是太強了。實際上,這種男性氣質傷害著男人又傷害著女人,還有孩子。」

2010年,方剛開通了一條「白絲帶熱線」,接的第一個電話就是一名施暴男人打來的。他對自己的暴力行為也感到很痛苦,但又無法控制這種行為,深深地傷害著他所愛的人。於此同時,聯合國人口基金希望方剛能夠將「白絲帶」的工作做得更廣泛,所以在2013年,他正式建立了「白絲帶」的網路。這像是一場蝴蝶效應,至今全國已經有600多名志願者,宣誓不使用暴力並且不會對暴力保持沉默。

如今,「白絲帶」已經在學校性教育、宣傳倡導反暴力理念以及諮詢輔導工作,這三個領域裡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尤其是中國白絲帶獨創的諮詢部分,範圍涉及到同性戀者的分手暴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暴力、孩子對父母的暴力等各方面的暴力。

「我曾經做過一個針對有目擊父母之間暴力生活經歷的小孩的輔導班,你要知道家庭暴力是有傳承性的,通常原生家庭中如果有家庭暴力史,那麼就會有70%的孩子繼承了這種暴力並且會一代一代地"打』下去,想改變都很困難。這些童年陰影會伴隨他們的一生,比如毆打伴侶或者在成年後完全無法開展親密關係,最多兩周便會和戀人分手等等之類。針對這些孩子,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去輔導和治癒他們,教他們如何從其中走出來。」這些年,方剛和「白絲帶」做過的工作,真是多到無法三言兩語表述出來。

今年十一期間,他還創立了「男德班」。這是一個關於好伴侶、好父親的成長工作坊,旨在教男性如何在一段關係中做得更好。

所謂「男子氣概」,傷害著男人也傷害著女人

1989年的一天,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一名失業的男性拿著一把衝鋒槍跑到一所大學屠殺了14名女性,邊殺邊喊:「我恨女權主義者!」他認為他之所以失業,是因為女人開始出來上班。

兩年之後,在加拿大有三個男人在廚房討論:「也許,我們不應該再對那些男人對女人施加的暴力抱持沉默,我們應該發聲。」於是他們決定佩戴白絲帶,表示哀悼和紀念。至今,白絲帶已經影響了全世界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肥也同樣有白絲帶的工作站。

方剛向我分享了一個「男德班」成員的真實經歷:「年輕時他總愛笑眯眯的,別人說你一個大男人,怎麼能每天都笑眯眯的,一點都不爺們兒!在那之後,他就開始訓練自己不那麼愛笑了,直到他有了女兒並且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女兒不願意與他交流甚至是躲著他。一開始他並不明白是什麼原因,漸漸地,他才意識到正是這種可以樹立的男性氣質讓女兒產生了距離感。」

其實他也不想這樣,傳統老舊的社會觀念捆綁著他也剝奪了他的快樂,這種大環境,傷害著男性也傷害著女性。所以,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我們為什麼不試試從禁錮的思想中走出來呢?畢竟,我們的人生是要為自己負責而不是任何其他人。這話說出來,讓我覺得自己像一個英雄主義者,但此時此刻,我希望自己不是孤獨的那一個。

                         今報今時尚網編輯-趙卉

                                                方剛


推薦閱讀:

關於性,男人的見解很是清奇,超准!
一些關於男生女生的小常識,你懂得
關於著裝規則White tie是個什麼鬼?
談詩|辛波斯卡:關於「大問題」的「小回答」
關於深蹲的幾個Tips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