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翻書】那些年,真真假假的皇親國戚

作者: 顧誠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2

皇帝即位以來,一直很忙。當然,沒有忙國政。

天下事,有老馬。皇帝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況老馬有定策之功。

老馬,馬士英。當然,也很忙,新朝氣象,當是用人之際。所以賣官賣爵,最是好時候。有人《西江月》一首,讚頌當時好氣象:

「有福自然輪著,無錢不用安排,滿街都督沒人抬,偏地職方無賴。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如多財。門前懸掛虎頭牌,大小官兒出賣。」

南京城裡,歌舞昇平,超太平氣象。大家都快活郎當,鄉紳也不計較身份,能與小流氓們一起飲酒作樂。高台上,徹夜演著戲曲。南京此際,最熱門的,也就是梨園行當。再體面的名門巨戶,也往往為爭奪名伶彼此相鬥。等到家童們打破腦袋,官員才跑來拉拉偏架。商女不知亡國恨,當然是因為買春的人不愛聽。

清兵尚遠,但聽說反賊李闖,已經是被清兵打到窮途末路。先帝之恨,感謝有清兵報仇。此際,得快樂且快樂。何必問他今夕是何夕。

皇帝,朱由崧,之前是福王,能當上皇帝,也是機緣巧合。按史可法他們的意思,且當不上。但萬幸臨門一腳有馬士英。如今既然當上了,也就不能浪費時光。

寡人都好色,所以先要搜羅美女。近如南京,遠如蘇杭,一切不可放過。凡是家裡有女孩的,不問年齡,先把門給封了再說。至於有刁民以為匆忙嫁出女兒可以逃過為皇帝獻身的機會,真是妄想。

皇帝身體不錯,日夜快活,一晚上,竟玩死童女兩名。不過,再好的身體,也要調養,於是內官們督促全民一起抓蛤蟆,——當然是來配春藥。大人物的雅興,不是一般百姓可以理解的。即便小民們妄稱偉大天子為「蝦蟆天子」.

除夕晚上,皇帝忽然不樂,召集官員們入見。皇帝難得叫人議事,大家都以因為近日兵敗如山倒而不快。心中忐忑,也都識相,入門先磕頭謝罪說無能。皇帝見狀,不語良久。這才說道:

不好意思,朕還沒有想到這個,只是朕跟前的梨園子弟沒有一個可稱佳者。叫人鬱悶。所以找大家商量商量,是不是再去給朕找找?

所以這個時候,有人說皇帝失散的老婆童妃找到南京來了。這合適嗎?

這年年初,一個姓童的婦人忽然找到河南巡撫越其傑。說自己是德昌王的繼妃。德昌王,就是當今的皇帝朱由崧。老福王朱常洵的兒子。

當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打破了洛陽城。福王朱常洵從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於迎恩寺,後被搜出,被殺害。福王體胖,被賊人們殺一頭鹿一起煮,名為福祿宴。

朱由崧畢竟年輕一些,縋城逃脫,踉踉蹌蹌,一直跑啊跑啊。顛簸流離了好些日子。

有人揣測,這個童妃,莫非當時和皇帝一起逃出來的,孤男寡女,一路上,私定終身也是可能的。

但婦人自己說:年三十六歲。十七歲入宮,冊封為曹內監。時有東宮黃氏,西宮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亂不知所在。氏於崇禎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嚙臂為記,今在寧家莊」。

既然說得頭頭是道,巡撫越其傑和總兵劉良佐都聽得深信不疑。劉良佐武人,因為愛騎一匹花色馬,人稱花馬劉。常年在外面作戰。未必懂得王府裡面的事情。有說,當時,也是劉良佐先派自己的妻子去找童妃談。妻子談完後,確定是真,才叫他不由不信。

至於越其傑,是個詩人,順便也愛談談兵。所謂"上馬則橫槊,席地則詠談"。有詩萬首,幾乎是無日不作。寫的多了,所以怕的是沒有題材。

既然遇到童妃,如獲至寶。何況,童妃講,還生有皇帝骨血。所以馬上準備把童妃送往南京。

童妃既得尊重,一路上,脾氣不小。沿途的文武官員紛紛拜謁,但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比如供應所謂差點,童妃會罵人,還會掀桌子。這還不怎麼,車駕經過,路上遇見有人跪拜道旁。童妃自己動不動會掀起帘子,拋頭露面的,向人揮手道,免了。——大家見狀愕然,怎麼說呢,有些不成體統,甚至舉止輕浮。不過,大家還是忍了。

不幾日,童妃到了南京,隨從皆以得功。但報告皇帝,哪裡想到了皇帝得知,態度驚人。居然不肯見。還命令錦衣衛將其扣押起來。令都督馮可宗親自審訊。

馮可宗審了兩天,問一些細節,童妃也答得似乎不錯。回來報告,好像是真的。

皇帝聞言,道:滾你個蛋。你也是審過偽太子案的人,怎麼能這麼糊塗。還親自批駁道:「朕前後早夭,繼妃李殉難,俱經追謚。且朕先為郡王,何有東、西二宮?」

於是先將馮都督撤職。另派太監屈尚忠去審訊。屈太監一直在為皇帝尋覓佳麗,是為心腹。這點皇帝心思,還不瞭然於胸。於是拷打童妃,非讓其承認是假的。打了幾天。便打死了。

清朝陸圻撰《纖言》, 說,童妃到南京時候還有身孕,關押期間生下一女。不久女死,童妃亦死。

童妃之死。城裡的輿論有些嘩然。這些日子,大家都愛看戲聽戲。本來皇帝夫婦破鏡重圓。多好的戲劇場面,生叫這樣血淋淋的收場。脆弱的文藝心都不免受到了傷害。

哪裡有這麼多的假貨?哪能假的這麼逼真。

皇帝登基的時候,國號弘光。連帶之前的大悲案,偽太子案,以及童妃案。被稱為弘光三案。也叫南渡三案。

那晚,很多人在想,這個故事,何處才是真相。

皇帝剛登基不久,就有個和尚來到南京,自稱大悲,說自己本是明朝親王,從兵亂中逃出做了和尚。弘光帝於是派官員審訊他的來歷,大悲說的有些前言不搭後語,先說崇禎時封他為齊王,他沒有接受,又改封吳王。

風言風語,也就罷了,哪知道這個作死的和尚聲稱「潞王恩施百姓,人人服之,該與他作正位」。璐王!哪壺不開提哪壺,皇帝當初與璐王二選一,得虧老馬當機立斷,才讓璐王的大位夢歇菜。所以,這不是打臉皇帝。於是再審,審出大悲是徽州人,在蘇州為僧,就是個騙子。經過九卿科道會審後,將其處斬。

還沒消停兩天,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從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結伴而行。晚上就寢時發現少年內衣織有龍紋,驚問其身分,少年自稱是皇太子。後來,少年更是招搖於眾,露出貴倨的樣子,引起人們的注意,背後竊竊私議。高夢箕不得已密奏朝廷。

皇帝派遣內官持御札宣召這個少年從浙江金華到了南京,當天一到,百官紛紛去拜訪,跪倒就哭,大表忠心。情況看起來不大妙,皇帝趕緊便讓錦衣衛馮可宗將其看管。先不讓人見。降降溫再說。

第二天,皇帝很誠懇的面諭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這番話,定下兩個意思,一是,不確定他就是。第二,即便真是,讓位給他也是沒門的。大不了按輩分說,皇帝是其叔叔輩,認個兒子還是行的。

意思既然定下來了,聰明人哪有不會意的。皇帝於是同意大家再去審視。其中大學士王鐸最積極,他曾經擔任東宮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樣,他說我一見他就是個假的。所以我先問他,你認得我嗎?少年說不記得。王鐸說我站在你身邊三年了你都不記得我嗎?話說回來,做屬下的,最怕主上記不住自己,這份心情其實後人很難細琢磨的。

王鐸又問,你還記得你桌上放什麼東西了。這個問題,還真有些高難度,少年當然又說不記得了。好吧,看來不用刑你是記不得自己是誰了,於是喝令錦衣衛將其綁了。

沒多久,少年想起來了,自供姓王,駙馬都尉王昺的侄子王之明。高夢箕的奴僕穆虎遇見他,自以為得利,忽悠他冒充太子。

話雖然這麼說,看似真相大白,但餘波在各色軍民的心中蕩漾開來。

文秉《甲乙事案》曾指摘南太子是清朝間諜。他說:南太子「是北朝之諜也,藉以蠱惑人心,俾中朝自起爭端,同室互斗,起承其弊,此卞莊子之術也」

不久,弘光朝滅,清兵佔據南京皇城,豫王多鐸即問:「崇禎太子安在?」趙之龍將王之明釋放出獄,往見。多鐸表現謙卑,「離席迎之」,與之並坐,指著他對南明諸降臣說:「此真太子也。」還「衣以金紫」,「諭文武等官,明太子當予一縣封以主先朝之祀。旋以弘光所選淑女配之。

更羞辱皇帝朱由崧的是,朱由崧後來被清兵押送至南京,多鐸設宴,讓朱由崧坐在王之明下首。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當然,日後,也是一起被殺。

明亡好多年後。很多事情,似乎還沒有弄明白。

但流言流來流去,一直不休。

三案疑點重重,說來說去,便歸結到最大的可疑之處。要麼親王是假的,太子是假的,王妃也是假的。但一年不到,哪裡來這麼多的假冒皇親國戚。又這麼容易被一一戳破。即便,其中許多證據,並不叫人信服。

但假如皇帝也是假的,那麼這一切是不是可以獲得更好的解釋呢。

弘光做皇帝,老早就有一批人看不順眼。其中,當然是東林黨人為主。甚至一度聯繫軍閥左良玉來清君側,救太子。南明立足未穩,自己先打得不可開交。

所以福王假冒說,也是甚囂塵上。

黃宗羲的學生萬斯同說的一點也不含蓄:當年,福王父子都沒有存活下來,一群家臣本來要四下流散。其中福王府的伴讀李某與老福王的次子通城王很像。便出個主意,說世子一般不和外臣來往,不如冒充世子,誰能識破,如成,何患無食啊。於是大家從計,這個冒牌貨一路高升,最終做了皇帝。

再後來,老福王的老婆(非原配),日後的張太后先也在戰亂中失散,後被馬士英找到,接到南京來。見到弘光。結果,弘光先讓左右下去,兩人密談了半天,後來商量好了,才出來宣布確定為母子。弘光登基一年,不立皇后,倒是和太后寢處如夫婦。到真正通城王的原配童妃來時候,怕被識破。所以不令進宮。就是恐破局。

黃宗羲的好友林時對說的更是添油加醋,說當時,太后從河北接回來,皇帝不敢出來迎接。直到大家擁太后大駕到了內殿。皇帝才拉著太后到偏僻處,密談了大半天,大家站在一旁,什麼都沒有聽到。但半天后,才看皇帝跪倒大哭。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有人當時就猜測,一定兩人進行了談判,要求勿泄漏,共享富貴。

黃宗羲則說,當時立誰為帝的時候,馬士英與阮大鋮商量,決定無論立誰,只要事出於己就成。於是派楊文聰持有空頭文件,去等。無論哪個王,只要先到的就立他。結果楊文聰至淮上,見「破舟河下,中不數人,或曰福王也」。楊文聰見之,便拿出文書,很激動,就是你了。黃宗羲筆下的「或曰」二字,春秋筆法,也就定調了內心對於弘光不屑的四個大字:我不相信!

這個王朝的最後,關於身份的問題成了羅生門故事。最終導致不歇的口水戰和肉搏戰。

為什麼馬士英不查弘光真假,非立不可。復社中的人,一口咬定,無非立一個自己人,翻東林之局而已。

國家不亡,黨爭不休。最終導致東南半壁江山顛覆。

所以好多年後,這群其實並沒來得及參加時局的東林黨人晚輩,說起往事依舊咬牙切齒。

國破家亡之際,最恨的,還是不能同心同德的自己人。

顧誠則道:自我標榜的正人君子,其實也是追名逐利,製造傾軋的能手,他們對於弘光朝廷的覆亡負有直接責任。

但怎麼說呢,內鬥最殘酷,也只有內鬥之際才非要拼的你死我活。後來書上看到,等到清兵真來的時候,大家排名不分先後,其實也大都投降了。

順便說一句,弘光皇帝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至少在大敵壓境之際,幫二百多年前太祖朱皇帝元璋殺的開國功臣,成祖朱皇帝棣殺的建文朝忠臣平反恢復了名譽。

所謂恩怨情仇,還是得等時光久遠一些,大家才能看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一部分人從追捧梁歡到後來的厭惡梁歡?
【他看】假作真時真亦假
海南黃花梨怎麼辨別真假?
八字命理辨旺衰之真假

TAG: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