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呂美耶:日本天皇為何只用一個年號

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天皇的存在感極為薄弱,「一世一元制」不但能增強天皇的存在感,也能改變至今為止用天干地支數算年號的舊習,一舉兩得。

「明治」年號時代持續了45年,而「昭和」年號時代更長達60多年。再來看看江戶末期的60年之間,德川幕府到底換了多少年號?

若按舊時代的順序來看,文化、文政、天保、弘化、嘉永、安政、萬延、文久、元治、慶應等,真會令人眼花繚亂,難怪很多現代學生都不喜歡背歷史年號。

那麼,當時的老百姓到底如何記住年號呢?他們不會混淆不清嗎?

江戶時代,名目上制定年號的許可權是朝廷。在此之前,天皇即位的改元早已杜絕,17世紀中旬的正保年間才又恢復,而且是幕府決定的。之後,每逢新天皇即位時便會改元。

但是,幕府不僅在天皇即位時改元,逢喜事或遇凶事時也讓朝廷改元。特別是後半期,幕府力量減弱,幾乎每隔四、五年改一次,甚至有僅維持一年的年號,例如萬延、元治。

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來看,去年是「萬延元年」,今年又改為「元治元年」,叫人如何記住呢?

原來老百姓根本不使用公式年號。即便幕府或朝廷改多少次年號,對老百姓來說也無關痛癢,甚至沒有必要記住。

老百姓的「年號」是天干地支,組合十天干與十二地支,一循環剛好60年。第61年就是花甲。按當時的平均壽命來看,能活到花甲就該謝天謝地,因此用天干地支數算或記住自己一生中的大事,不但綽綽有餘,也不會混亂。

「明治」的改元是慶應四年(1868)9月8日,天皇從幾個候選名單中抽籤而定,結果抽中了「明治」。既然是天皇親自抽中「明治」,那就是天意,上天指定的年號。

在這之前,年號都是幕府擅自決定,日後再向朝廷提出事務報告。但維新後,新政府中心人物不但讓天皇決定年號,還藉助「天意」讓天皇抽籤,由此也可看出他們欲改革國家的強烈信念。

而且,還讓太政官公布「從今以後均為一世一元制」,這和之前幕府每逢吉凶事就改元的時代,明顯劃清了一條界線。

明治22年(1889)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時,也制定了《皇室典範》,其中正包含了「一世一元制」這條規定,因此才會有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這四個年號。若天皇駕崩,年號便成為該天皇的謚號,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

▲日本明治天皇

自從1333年後醍醐天皇親政以來(史稱「建武新政」),明治時代是久違五百多年的天皇親政。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天皇的存在感極為薄弱,「一世一元制」不但能增強天皇的存在感,也能改變至今為止用天干地支數算年號的舊習,一舉兩得。

現代一般日本人通常不會說錯這四個年號,連自己的生年或親朋的卒年也都用年號,鮮少人用西曆。但明治之前的年號,則必需查字典才能明白到底是什麼時代的西曆的哪一年。

作者:茂呂美耶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天皇李治,武媚娘能當上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嗎?
為什麼日本歷史幾乎從未記載有哪位天皇是「昏君」呢?
韓國人在二戰期間也是高喊天皇陛下滿賽,為何如今卻貶稱其為「日王」?
日本的天皇制度是怎麼形成的?
唯一訪問過中國的日本天皇是誰?天皇在華只為參觀一寶為何?

TAG:日本 | 日本天皇 | 年號 | 天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