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少林老武僧:七十二絕技很多已失傳

一名選手在進行鐵砂掌項目比賽。(圖片來源:新華網攝影:李安)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深深地根植在中國人的腦海中。

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武俠小說,少林都是中華武學崇高之所在。而在金庸先生筆下,少林「七十二絕技」,少室山大會都是血脈賁張的經典畫面。

那麼少林「七十二絕技」究竟包含了哪些,和武俠小說中的有何不同?帶著問題,少林寺老武僧延喬法師為大家一一解讀。

「七十二絕技」初版,中間有點「玄」

少林人更喜歡把「七十二絕技」稱為「七十二藝」。從「絕技」到「藝」,似乎也能體會出小說和現實的曲徑。

少林「七十二藝」究竟是哪些,許多普通人,甚至是練過武術的人,也很難說個清楚。

據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現當代最早出現的關於這個話題的詳述,歷史並不久遠,是在民國時期的1934年。

當時,受教於少林方丈妙興大和尚的武學名家金警鐘編撰了一本名為《少林七十二藝練法》的書籍,其中詳盡列出了七十二藝的名稱和內容。

不過,其中的一些功夫,卻在此後被批評為有「玄虛」之嫌。

198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曾出版過一本由《少林七十二藝練法》整理刪減的《少林七十二藝練法精選》,其中就指出了這一問題。

該書說明中寫道,「原書中一些功夫的練法,有點過於玄虛,如『至斗大磚石,能一足踢出者,則初步功成』;『陰拳功』要於夜深人靜之時,對井下擊拳等等,均無科學道理。」

而在網路上搜索,少林「七十二藝」的版本形形色色,而且各有不同。

但這場「無遮大會」,少林「七十二藝」也有了官方版本。

在7月初,少林寺官網上就發布了一篇對「七十二藝」的介紹,其中包含鐵臂功、排打功、腿踢功、金鐘罩等等72項,和1934年版本的「七十二藝」項目有所不同。

而據記者了解,在此前少林寺的各類表演中,並沒有過「七十二藝」的完整亮相。本次「無遮大會」的七十二藝選拔賽中,比賽項目也只是四項。

暗器傷人,現在不練了

為何七十二藝選拔賽只有四項,少林主辦方人員對記者表示,主要是考慮到民間練習人數不多的問題,同時也是因為首屆大會還需要「試水」。

而曾做過少林武僧,今年年過五旬的少林寺延喬法師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到了現在,「七十二藝」當中有部分其實已經「失傳」了。

「其實在中國,隨著社會逐步的發展,(七十二藝)有些東西逐步就丟了,失去了。隨著時代發展,有些東西不適應了。」

「現在練的東西已經很細化了,社會在發展,好像就不必要去練(一些)東西了,生活中沒有太大作用。就像暗器傷人的一些東西,過去還有練打石彈的,現在好多都不練了。」

不過,時至今日,少林寺里修鍊的小項目仍然很多,本次列入七十二藝選拔賽的項目,依然只是少林寺所練功法中的一小部分。

而在延喬法師看來,本次少林寺開辦「無遮大會」,也是為了從民間發掘出一些東西,把一些丟掉的東西「找回來」。

出於這個目的,除了比賽項目之外,主辦方還特意組織了一個開放現場報名的表演環節,只要覺得自己身懷絕技的人,都可以報名上台展示。

「『天下武功出少林』,但不是說真正的功夫就只在少林。少林寺也會接納世界各地的(好的東西)。」他對記者表示。

「這次『無遮大會』,有什麼本事,有什麼絕活,都可以到少林寺來展示。好的東西你可以拿回去,但民間有好的東西我們還要吸取,相互學習相互補充。」

少林功夫的與時俱進

習武,中國人講究的是「武德」。少林功夫也是如此。

如今,在習武的心態上,相比曾經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為了報仇來練武的有不少,但現在還是以健身為主。」延喬法師說。

隨著時代的前進,少林寺里的功夫修鍊也借鑒了很多現代的元素,而不是一直秉承著「古法」。

延喬法師舉了個例子,「像過去留下來的傳統練法,過去練的跳坑,蜈蚣跳,現在都沒有了,都是直體跳。」

但改變並不意味著退步,「過去沒(注重)加強腕力,現在也加強了。」現在在教年紀較小的弟子時,少林寺也會更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和一定的體能訓練,而不會加入太多的力量訓練,這樣的理念也和現代的訓練理念相符。

在延喬法師看來,無論是現代的、西方的武術格鬥,還是少林寺的傳統功夫,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

「外國武術的(一些東西),其實中國的武術里也有體現。拳打千遍,其力自見。打得多了,就磨練出來了。」

不過他認為,在囊括的範圍上,傳統武術仍然更勝一籌。

「傳統武術我認為是包括了現代的武術,它是一個母集,現代武術散打也好博擊也好,都是從傳統武術演化出來的。我說的不一定對,但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原標題]對話少林老武僧:七十二絕技很多已失傳,暗器傷人不練了


推薦閱讀:

出軌女人與和尚的對話
和自己對話,與世界交流
沏一壺好茶,來一場與心的對話!
彼岸對話實錄

TAG:對話 | 失傳 | 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