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書導引,結合天體圖,破解"河圖"、"洛書"
關於"河圖"、"洛書",有種種神奇的傳說。相傳我國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領袖伏羲時代,有龍馬出自黃河,背負"河圖";有神龜出自洛水,背負"洛書"。伏羲得到後,就根據"河圖"、"洛書"上的陰陽點而畫八卦。
到後來,南宋的朱熹就更神了,把"河圖"、"洛書"說成"天地自然之<<易>>。北宋的邵康節認為"河圖"是五行相生之圖,"洛書"則是演八卦之圖。近人高亨認為河洛之圖可能是古代地理圖。時間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新的說法。內蒙古哲里木畜牧學院的韓永賢用50年時間進行研究,認為「河圖」是古代游牧時的「氣象圖」、「洛書」為一張方點陣圖的羅盤。
九七年的七月十五日晚上七點鐘,吃過晚飯,閱讀剛剛從北京買來的1997年第2期<<天文愛好者>>,20頁有一篇關於"河圖"、"洛書"的文章,其中"河圖"、"洛書"的圖樣子(見上圖)及"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論述吸引了我。"天象",不就天體的出沒嗎。這一閃念,又使我突然想起前些天(六月二十六日)從一本書中記下的<<天官書>>中有關"五行"的論述:
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曰甲乙。
察剛氣以處熒惑。曰南方火,主夏,曰丙丁。
歷斗之會以定鎮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曰戊己。
察日行以位處太白。曰西方金,秋,曰庚辛。
察日辰之餘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陰之精,主冬,曰壬癸。
本人註:歲星,為木星;熒惑,為火星;鎮星,為土星;太白,為金星;辰星,為水星。揆:度量,揣度;歷:經過;會:會和;處:位置;定:確定;治:理;余:遺存。
在當時,我就認為:"天干"可能是由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等五行星相對於太陽與地球形成的不同的位移、方位。 而且,在七月十二日,觀看<<1997年天文普及年曆>>的63頁"太陽系圖說明"有以下明顯的情形(圖如下):
1、在「1-3月」的太陽系行星圖中,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2月、3月期間水星從太陽「右邊」,完成與地球「相衝」後運行到了太陽的「左邊」,即「圍繞太陽轉了少半圈兒」。 這一情形,如果從地球上看去,儘管地球也在繞太陽運轉,我們也會認識:水星繞太陽運轉了許多。與「河圖」中"壬、癸"的情形極為相似。而2月7日至4月6日這兩個「陰曆月」的月干就是"壬、癸"。(1-3月)(4-6月)(1-12月)
2、在「4-6月」和「1-12月」的太陽系行星圖中,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4月、5月期間,由於地球的運轉,地球與木星相對於太陽所交的角度為120à 60度,可以說:地球的運行經歷了兩者的「90度交角」。
那麼,這一情形如果從地球上看去,應該是:木星先是「順行」(逆時針方向),過了90度交角(切點)後改為「逆行」(順時針方向)。與<<天官書>>中的敘述有所聯繫。而這兩個「陰曆月」的月干為"甲、乙"。
3、在「4-6月」和「7-9月」的太陽系行星圖中,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6月、7月期間,地球與火星剛剛過了「合」的位置。
這期間,由於「太陽直射火星」,從地球看火星,火星就好象「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亮。而且,所看到的「火星的位移」相對於「太陽的位移」很小。這些,與<<天官書>>中的敘述和「河圖」中「丙丁」的情形都非常接近。而這兩個「陰曆月」的月干為"丙、丁"。
4、在「7-9月」和「1-12月」的太陽系行星圖中,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8月、9月期間,由於地球的運轉,地球與土星趨近「合」。
這期間,從地球看土星,土星在快速得「逆行」(順時針方向),而此時「太陽的位移」卻相對很小。這一情形,和「河圖」中「戊己」的「直線」較相似。而這兩個「陰曆月」的月干為"戊、己"。
5、在「10-12月」的太陽系行星圖中,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10月、11月期間,金星與地球趨近「合」。
從地球上看,「金星的位移」相對於「太陽的位移」較小。與「河圖」中"庚、辛"的情形極為相似。而這兩個「陰曆月」的月干為"庚、辛"。
6、在「10-12月」的太陽系行星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12月份,水星即將與地球相對於太陽「相合」。
這時從地球上看去,水星將繞太陽運轉。而這個月的「陰曆月干」為"壬"。即類同於「2月」的情形。
昨日的"認為",今天的「感想」,那"河圖"中的陰陽點,都使我的意念定在了:「河圖」所表現的可能就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分別在一定的時期與太陽對地球有特殊方位時的相對運行軌跡。
"河圖"中的一個白點、三個白點、五個白點、七個白點、九個白點,實際上都是我們所看到的太陽相對於水星、木星、土星、火星、金星運行的移動軌跡點。"點的多少"之所以不一樣,只是因為這些我們視覺所感受的是"太陽與不同行星相對於地球有特殊方位時的『不同的相對移動軌跡的長短』不同」而已,相反實際上是基本相等同的,因為地球基本是勻速繞太陽公轉的,那麼我們所見的、實際不動的太陽也應基本是勻速移動的。
"河圖"中的二個黑點、四個黑點、六個黑點、八個黑點、十個黑點,個人認為實際上是我們所看到的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相對於太陽的移動軌跡點。它們"點的多少"之所以彼此不一樣,是因為不同行星的離太陽、地球的遠近不一樣、運行的速度不一樣,尤其是相對於太陽與地球有不同特殊方位,給我們造成的視覺感受不同,換句直率的話,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它們與太陽形成特殊的方位時的情形不同。而這些不同的點,並不能直接代表不同的行星實際運行的軌跡的長短。
談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直接了當地說:"河圖"就是當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行星與太陽在相對的運動中形成的,對地球形成的相對位移、特殊方位的情形的綜合圖。
至於"河圖"中的"東木"、"西金"、"南火"、"北水"等內容,個人認為:它們是後來加進去的,是"時支"的五行的方向概念的延伸、泛標(時支的涵義,後面別的文章中將涉及。),在此處不見得有什麼實際的含義。
"洛書",個人認為可能是"'河圖'的複製品",也可能是"'河圖'同父異母的兄弟",其實這些並不重要,我們無窮地去"考古",其意義不大。不過圖中有關"與'八卦'相配的內容",我將以後的文章中進行研究、論述。
現在來看,"河圖"、"洛書",就是<<周易>>、<<八卦>>、<<星命學>>及<<古代曆法>>等古代學說的基礎,因為它是最初、最簡單、最直觀的"五行情形的圖示"。正是由於這樣,"河圖"、"洛書"從宏觀上,被歷代許多大哲學家奉為"宇宙圖式",包羅萬有;從微觀上講,又被歷代許多氣功家視為揭示人體潛能的密碼,奧妙無窮。
而且,個人還認為,「河」和「洛」兩字有「諧音」的可能!即同「合」和「絡」兩字,解釋、含義地是「會聚在一起」和「套在一起」的意思,也即本人前面提到的「五行與太陽的方位的綜合圖」。
古人對於「河圖」、「洛書」之所以有許多光怪陸離的傳說,我想主要是因為:一般的古人不能真正地了解其意而迷信,或者知了此「天機」的智者不讓常人理解而故意編造了「莫須有」。
1997年的「太陽系圖」,使我們比較清楚地認識了「河圖」、「洛書」以及「天干」。就是這一個「證據」嗎?不,我們有70多年的天體圖可佐證。 孫士輝
新聞錄入員:程琴 (共計 6577 篇)
推薦閱讀:
※手機維修店是怎麼破解安卓鎖屏的?
※《命理過三關》 卷三、破解名家篇
※迅雷?不,是你的迅雷
※哪位破解一下是什麼論命法?
TAG: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