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主動改變命運的方法
第二節 主動改變命運的方法主動改變命運的方法,就是完全由自己做主把握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不需要別人幫忙,別人也幫不了忙。主動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是什麼呢?在中國現代歷史中,佛教凈土宗高僧、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1862~1940),他老人家在住世的時候,慈悲向世人極力推薦、弘揚《了凡四訓》和《心命歌》,這就是我們主動改變命運的理論依據、言行指南和方法。一、《了凡四訓》是主動改變命運的活教材、活榜樣在中國有文字記載幾千年的歷史巨篇中,《了凡四訓》是第一部最珍貴的改變命運的歷史佳作,獨一無二。《了凡四訓》的作者,就是袁了凡先生本人,他原來的本意是留下來教育自己的子孫後代做人的道理,殊不知,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了凡四訓》被印光大師發現,被印光大師弘揚,為《了凡四訓》作序。由此可知,《了凡四訓》不是一篇普通的文章,而是人自己主動改變命運、心想事成的活教材、活榜樣。印光大師在《了凡四訓》序言中說:「袁了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受持功過格,凡舉心動念,及所言所行,善惡纖悉皆記,以期善日增而惡日減。初則善惡參雜,久則唯善無惡。故能轉無福為有福,轉不壽為長壽,轉無子孫為多子孫。」印光大師只用了短短92個字(不包括標點符號),精闢的總結出了袁了凡先生改變命運的方法和結果,這也是每一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和結果。印光大師在《了凡四訓》序言結尾前說:「袁了凡先生訓子四篇,文理俱暢,豁人心目。讀之自有欣欣向榮,亟欲取法之勢,洵淑世良謨也。」這是印光大師讚歎《了凡四訓》不僅是袁了凡先生的四篇教子家訓,更加是改造世道人心、人生命運的最佳方法。《了凡四訓》教導子孫後代改變命運的方法,是要求做到、做好四個環節,而且要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不能脫節。這四個環節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了凡四訓》在網上有各種版本下載,還有游本昌先生導演的23集《了凡》電視連續劇,真實的還原了歷史,希有緣讀者,用心觀看,則人生必獲大益。(一)、立命之學《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的具體內容,本文不介紹,任由有緣讀者自己去細細學習、靜靜覺悟。什麼叫做「立命之學?」第一,自己一定要堅信人有命運;第二,自己一定要堅信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自己堅信了這兩點,就稱之為「立命之學」。 堅信,就是百分之百的相信,心裡沒有一絲毫懷疑的念頭。如果自己半信半疑、將信將疑,則「立命之學」就不能存在。「立命之學」是主動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基礎和第一步,只有基礎扎紮實實,只有第一步踏踏實實,則「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才能夠環環相扣,良性循環。倘若基礎不牢實,第一步沒走穩健,則「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這後面的三個環節也就自然脫節。那麼,主動改變自己人生命運就變成紙上談兵,根本不可能成為實現。袁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夠堅信自己的命運,是因為他二十年來所發生的事情,都被孔先生事先一一算定,準確無誤。袁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夠堅信自己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是因為他百分之百的相信雲谷禪師智慧的開示。因此,袁了凡先生感慨的說「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所以,有緣學習「雲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 一定也要像袁了凡先生一樣,百分之百的相信,百分之百的踐行,切不可勉強學習、被動而行,否則,自誤誤他。作者早在20年前,自己得出了一個學習心得,即:學習儒、佛、道、醫的任何一部經典,千萬不要有一絲毫的懷疑,千萬不要有半個為什麼,而是要百分之百的相信、百分之百的踐行,自己就一定能夠得到百分之百的利益和正確的答案。也就是說,中國古代儒、佛、道、醫經典上所記載的每一個智慧的成果,完全是可以由自己通過實踐而親自證明出來。正是:人生有智慧,全憑心念真;信行做多少,智慧是幾分。「立命之學」一絲毫都沒有假,一絲毫也不能虛,更不是靠高談闊論,而是要真誠實幹做出來。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誠得十分利益。(二)、改過之法《了凡四訓》第二篇「改過之法」的具體內容,本文不介紹,任由有緣讀者自己去細細學習、靜靜覺悟。「改過之法」,是自己自覺的改正自己所犯過錯的方法,是自己主動改變命運的第二步。這一步是要踏踏實實的落到實處,是要真干、實幹,才能得到真實的人生利益,來不得一丁點虛偽,否則,其結果就是自欺欺人、自誤誤人。在「改過之法」中,袁了凡先生特別提出的改過三心,即:「恥心、畏心、勇心。」改過三心越真誠,改過就越徹底,則自己得到的利益就越大。改過三心也不是單獨應用的,而是一齊應用的,這樣才力量大,改過才徹底。1、作者改過故事之一:戒煙。作者讀小學6年級時隨父母下放農村,20歲當烤煙技術員,於是就開始抽烤煙,到1988年,作者的煙齡已經13年,而且每天抽煙兩包以上,就在這一年,我媽媽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但是,善良、勤勞的媽媽在逝世前一個月內,連續三次親口對我說:「立強,你要戒煙啊!」我在媽媽的面前,也三次做出了承諾。然而,媽媽辭世之後,我卻忘記了向媽媽做出的三次戒煙的承諾。光陰如棱,轉眼間到了2003年,時間又過去了15年,我的煙齡也將近三十年,每天抽煙也進步到四包以上,真的是成了名符其實的煙鬼。正是這一年,作者有幸得到了《認識佛教》這本書,從而使作者明白了佛教是智慧、覺悟的教育,佛教的基礎是孝道。看完《認識佛教》,我就靜思自己在孝道上還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儘管父母都去世了,若是以前孝道沒做好,現在補做也還來得及。結果一靜思,就想起了媽媽在臨終前三次要我戒煙這件事情。此時此刻:「恥心、畏心、勇心」頓時湧上心頭;原來自己自欺欺人,欺騙了媽媽已經15年了,而且抽煙更加厲害了,犯了這麼大的不孝敬,自己還是人嗎?不遵守承諾,沒有誠信,這同畜生又有什麼區別呢?此時此刻:自己的羞恥心即刻讓自己無地自容;對媽媽的敬畏心使自己懺悔的淚水如泉涌而出;堅定改過的勇心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此時此刻:自己改過的行動立即同時兌現;緊接著,自己將一條最高級的芙蓉王牌香煙擺放在吃飯桌子的中央,我要立刻看煙戒煙,而且不準備任何糖果、瓜子之類的零食來代替所謂的煙癮,更沒有準備一天天遞減抽煙的數量來戒煙,而是要一刀切斷煙癮。當時,我的多位朋友說:「你這個煙鬼要是能戒掉煙,只有鬼才相信。」我淡然笑答:「你們等著,一個月後,就來分了這一條芙蓉王。」果然,在一念孝心的感召之下,改過的「恥心、畏心、勇心」威力無窮,從戒煙的即刻起,煙癮不知不覺的跑得無影無蹤。一個月後,我將這一條芙蓉王分給了三個朋友。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我從未再碰過一支煙。2、作者改過故事之二:戒酒。作者不但是一個煙鬼,而且也是一個酒鬼,作者飲酒的歷史比抽煙的歷史還長,常常同親朋好友飲酒,雖然自己從來沒有爛醉如泥過,但每每以親朋好友醉酒取樂,無聊之至。因為學習了《認識佛教》,對佛教的五條根本戒和儒家的五常,有了一個質的理解,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實質上就是佛教的五條根本戒。五常和五戒是一不是二: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原來自己一生學習、追求的智慧,竟然是有前提條件的:不飲酒。而自己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酒鬼,真是羞愧無比,真是愚昧之至。此時此刻,改過的「恥心、畏心、勇心」油然而生,說改立即就改。十年如一日,成功戒酒,內心無比喜悅,內心無比感恩聖賢教育。3、作者改過故事之三:吃素。作者在沒有學習藥王孫思邈先師的《千金方》之前,什麼動物都敢殺,什麼動物都敢吃,真的是膽大妄為,對動物沒有一點慈悲心、憐憫心。十年前,當我學習到《千金方·論大醫精誠第二》時,藥王教導說:「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葯者,良由此也。」一語驚醒迷路人,藥王在一千多年前,就莊嚴告誡人類:人的健康長壽,不是靠吃動物肉食得來的,還是靠自己的慈悲心得到的。「殺生求生,去生更遠」這八個字,原來這就是藥王孫思邈高壽141歲的秘訣!這個高壽,對於古今中外的醫藥學家來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畢生以孫思邈、李時珍為師的學生我,此時此刻,羞愧難當,無言面對先師典籍,唯有改過自新,從新做人,才能告慰先師在天之靈。此時此刻,改過的「恥心、畏心、勇心」馬上從心靈深處生髮出來,從此以後,我不但自己吃素,而且要求我治療的病人也盡量不殺生、少吃肉食蛋奶、多吃蔬菜瓜果;從此以後,我以先師孫思邈為榜樣,在給病人開中藥治療時,再也不敢用動物類藥物處方。十年如一日,成功做到,內心無比喜悅,內心無比感恩先師慈悲教導。並且,我還從先師的慈悲教導中,感悟出了兩條人生健康法寶:一是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病毒;二是清靜心可以增強免疫力。(三)、積善之方《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的具體內容,本文不介紹,任由有緣讀者自己去細細學習、靜靜覺悟。《周易·文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繫辭下》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前就已經告訴子孫後代幸福生活的妙法——積善,這也是每個人幸福生活唯一的方法,沒有第二條道路可走。善與惡,是一對反義詞。人若不善,則必作惡;人若善良,則必不惡。積善家有喜事吉祥事時時有何樂而不為,積惡人有壞事煩心事刻刻到為何還敢做。《了凡四訓》說:「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由此可知,行善、積善,也是很有智慧的事情,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如果自己糊裡糊塗的跟著別人去捐款,做對了還好,若是做錯了,就是「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其實,不但自己無益,反而害了別人,自己也造了孽。比如,那些經常出現在車站、碼頭行乞的健全孩子,孩子的背後是利益集團操縱的,他們利用人們對孩子的同情心,於是就讓孩子出來行乞,騙取善良人的錢財,不勞而獲。這種施捨,不但無益,反而害了孩子、害了孩子背後的黑手。一是害了孩子從小不務正業、從小心靈扭曲、從小不好學習;二是助長了孩子背後的黑手不勞而獲、貪婪、薄情寡義、冷酷無情。這不是自己在造孽嗎?積德行善不能糊裡糊塗,而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積德行善,這樣才能利己、利民、利家、利國。又如,現代社會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經常有媒體報導某人得了癌症,家裡沒錢治療,號召有愛心的人士捐款救助,於是有很多的好心人就去捐款,結果得了癌症的病人不但沒能被救活,反而死得更加快、更痛苦。其實,這也不是做善事,而是做了愚昧之事。為什麼?因為現代醫學水平在現階段不能治癒癌症,如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就是毒藥,人一旦用了毒藥,自然也就沒有了活命的機會,化療越多,毒害越大,死亡越快。沒有錢化療,反而不遭受毒藥的傷害,只遭受病痛的折磨。而化療呢?既要遭受病痛的折磨,還要遭受毒藥的傷害,雙重打擊,焉能不死得快、豈能不死得冤。因此,捐款救助這類病人,不但無益,反應有害,害受捐之人更加痛苦、死亡更快。再如,現在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一旦做了一點點善事,生怕別人不知道,於是,只要一有機會,自己便會津津樂道的講出來。殊不知,這種做法就叫做陽善,陽善就好比花瓶中的花一樣,鮮艷幾天就謝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很快就變成了一把垃圾而已。因此,行善積德,一定要積陰善(即陰德),陰善就好比在肥沃的土壤里灑播了壯實的種子,這樣的種子,不但可以開花結果,而且可以長成蒼天大樹、棟樑之材。什麼叫做積陰善呢?自己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表揚、炫耀的地方,做了就忘了,哪裡做、哪裡忘,這就叫做積陰善。積陰善能得到什麼呢?意想不到的好事、利益自然接踵而來,吉祥如意自然而到,家庭自然幸福,身體自然健康,兒孫自然成才……(四)、謙德之效《了凡四訓》第四篇「謙德之效」的具體內容,本文不介紹,任由有緣讀者自己去細細學習、靜靜覺悟。「立命之學」好比是自己擁有了一塊未經開墾的荒蕪土地;「改過之法」好比自己利用農具已經將這一塊荒蕪的土地挖掘出來,亂石、雜草都已清理乾淨,有機肥料也施放到土壤裡面去了,只等待播種的季節;「積善之方」好比自己已經將壯實的種子,按照播種季節灑播到土壤裡面,隨著種子的生長規律而辛勤勞動、精耕細作,莊稼長勢良好;「謙德之效」好比到了收穫的季節,豐收在望,村裡村外一片祥和之氣,男女老少到處喜氣洋洋。由此可知,「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是因,「謙德之效」是果。因好果必好,因壞果必壞;因善果必善,因惡果必惡。真的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下菩提樹,必開吉祥花;春天不下種,秋天收什麼?原來如此,《了凡四訓》講的就是人生規律的因果法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佛、道、醫這四家文化中,不約而同的都是講的因果教育,但相比之下,佛教的因果教育是最高明的。「凡夫畏果,菩薩畏因。」這句震耳欲聾的八個字,就是佛教最精彩的因果教育的經典名言。怎樣的人屬於菩薩境界呢?按照當代佛教高僧凈空老法師的講解:既沒有執著心、又沒有分別心的人就是菩薩;凡夫就是既有執著心、又有分別心的人。這就是凡夫同菩薩的區別之處,涇渭分明。佛教是智慧教育,謙德教育。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常識,就是佛像無論有多高、多大、多宏偉、多莊嚴,而佛菩薩聖像的雙眼都是往下看的,這是什麼道理呢?佛陀教育是藝術化的教育、是形象化的教育,每一尊佛菩薩聖像的雙眼都是往下看,這是教育眾生做人做事一定要謙卑、低調。當自己一旦看到佛菩薩聖像的時候,就立即想到佛菩薩的雙眼往下看,這是教育自己做人做事不能驕傲,而要謙卑、低調。一見到、一想到就受教育,多麼高明的教育方式方法啊!「謙德之效」,就是教育我們做人做事不能高調、而要低調,不要驕傲、而要謙卑、謙和、謙讓。高處有險,極易跌損;低處有道,幸福可靠。驕傲驕傲,一驕傲就遭糕;謙卑謙和,一謙卑就人和。謙和萬事興,德和財富生;謙卑人人敬,德厚幸福真。二、《心命歌》是主動改變命運的永恆動力心是自己的,心是命的主宰,自己想怎樣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怎樣改變自己的命運,完全由自己做主。自己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心裡,掌握在自己的起心動念之間。一念善,就種植了善良的種子,則自己的命運必然幸福吉祥;一念惡,就種下了罪惡的種子,則自己的命運必然疾病災厄。這是自然科學的因果定律,根本與封建迷信掛不上號、扯不上邊,只有無知的人把科學當成迷信,把智慧當成糟粕。《心命歌》的原作者是清未民初命理學家袁樹珊(1881—1952)先生,他與印光大師是同年代人,但袁樹珊先生小印光大師近20歲。袁樹珊先生寫作的《心命歌》篇幅較長,後經印光大師修改並書寫,使之更加通俗易懂,一直流傳至今而不衰。(一)、袁樹珊先生《心命歌》復錄於下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心好命不好,天地終有保。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心命俱不好,貧賤受煩惱。心乃命之源,最要存公道。命乃形之本,窮通難自料。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橋。修心不聽命,造物終須報。李廣誅降卒,封侯事虛杳。宋祁救螻蟻,及第登科早。善乃福之基,惡乃禍之兆。陰德與陰功,存忠更存孝。富貴有宿因,禍福人自招。救困與扶危,勝如做齋醮。天地有洪恩,日月無私照。子孫受餘慶,祖宗延壽考。我心與彼心,各欲致榮耀。彼此一般心,何用相計較。第一莫欺騙,第二莫奸較。萌心欲害人,鬼神暗中笑。命有五分強,心有十分好。心命兩修持,便是終身寶。(二)、印光大師修改並書寫的《心命歌》
印光大師手稿整理如下: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嬌。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此詩於心命二義,發揮周到,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再玉其勉之。釋印光書。印光大師教化社會大眾,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老人家在《心命歌》的跋上所言,完全肯定了《心命歌》改變命運的巨大作用。這不是印光大師教育、勉勵再玉其一個人的,而是教育、勉勵社會大眾的。因此,只有我們自己「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把《心命歌》的教導,轉變為自己的言行,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去,就等於自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自己把握住了自己的健康、快樂、幸福人生,自己的命運真正是屬於自己的,就連天地鬼神都拿你沒有辦法,而且還要敬仰你三分、禮讓你七分。溫故而知新
推薦閱讀:
※奶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些方法幫助你
※萬年星期計算方法
※傳統方法之斷語和歌賦
※八字反推時辰的方法
※家居風水擺件擺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