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撼龍經 . 統論》探討
《撼龍經》論形勢為主,巒頭學為風水學之本,各學派之中,理氣部分相異甚大,但巒頭部分的原則基本相同。《撼龍經》看似可操作性不多,但原則性頗強,這正是《撼龍經》的價值所在。無論我們到了什麼層次,《撼龍經》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
《撼龍經》分十二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論,第二部分是垣局,第三到十一部分各論九星,最後講的是九星的雜變。
【原文】
須彌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
【點評】這是佛教的小世界諸天圖解。
風水學是超然於宗教之外的的,但有時也會與宗教學說互有交集。《撼龍經》的第一個詞是佛學用詞,有人覺得很費解,一個虛幻的須彌山怎麼會是天下祖山呢?有人甚至將「須彌山」改為天下祖山「昆崙山」。我們從圖中看出,所謂的須彌山,其實上部大半是天。經中所說的須彌山應該是指一個可以溝通天地的地域。
如人背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兀。
藏地山脈的衛星圖,因為有白雪的映襯,形象動態更明顯。(並不是說藏地就是天下祖龍所在)
須彌山如人之脊樑,生出肢體向各方發展。
四肢分出四世界,南北東西為四派。
明式龍造型(風車爪是明龍特點之一,健美有戰意,龍形成熟。清代早期與明代相近,中期顯富態,末期流於痴呆。)
唐式龍的身段更接近獸形,不太似蛇形。楊公是唐朝人,他對龍形的概念大致如此吧。
西北崆峒數萬程,東入三韓隔杳冥。
唐代強盛時期的疆域。當時國土的疆域相信普通人無法用腳板量度。
甘肅崆峒山是道教全真的洞天。
【點評】經中指出兩組大龍的走向,西北一支提到崆峒。《爾雅》所載:「北戴斗極為空桐。」崆峒是指北斗星下之下的一大片地方,是一個區域。歷史上很多山都冠以崆峒之名。我認為文中的崆峒並非專指甘肅的崆峒山,而是泛指西北區域。
惟有南龍入中國,胎宗孕祖來奇特。
圖為神話傳奇式地圖:《山海經圖》,圖中有「天地心」。《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成書年代及作者已難確證。
【點評】三組龍的向南一支進入中土或者說中國,這組龍大家比較熟悉。可能大家更關心那「須彌山」,昆崙山是風水界較有共識的天下祖龍,須彌山是否指昆崙山,或者昆崙山一帶的高廣地域,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
經中「宗」和「祖」可理解不同級別的老乾龍。
黃河九曲為大腸,川江屈曲為膀胱。《禹貢所載隨山浚川之圖 》南宋嘉定年間。
【點評】圖中所示黃河長江發源於崑崙附近,這兩水是經中向「南龍」(中國龍)的隨龍水。現在風水界較有共識的說法是:中國的大龍以此兩水為界,再分別孕育出北、中、南三組龍。
【原文】
峰以星名取其類,星辰下照山成形。
中國古代天文圖,周天四野二十八宿盡涵其中。
【點評】
堪輿家認為天上星斗投影於大地,與地理形勢相互呼應,山峰是星斗在大地的體現。
故此風水學中,有星峰、山星、五星、九星等名稱,大地之上 星羅棋布。
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 。【點評】
經中所謂「尋山脈」就是現在常說的「尋龍」,尋龍的要訣無非「龍"與"神"兩個字。神指的是精神氣度,龍指的是形態實質。山脈形神俱佳,行止不凡方為真龍,若有不足則為病弱之龍或山寨之龍。
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尋龍確非一日之功。俗話說:一流地師觀星斗,二流地師觀水口,三流地師滿山走。一位有實力的堪輿家,必須經過滿山走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對所學知識的印證和經驗感受的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前期所積累的知識與經驗就發揮出來了,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尋龍二字訣,一實一虛,耐人尋味
推薦閱讀:
※卜筮中六親的深入探討
※明心見性之探討
※南泉斬貓(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
※探討:泡妞最重要的是什麼?
TAG: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