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的「黃金距離」你知道嗎?
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在社會交往中存在一個黃金距離。在這個距離內,我們可以自在、舒適地和他人相處交往,若是逾越了這個距離,不適、尷尬、焦慮等等不安的情緒就會向我們襲來。你是否了解這個黃金距離呢?在你的社交活動中,你是否意識到黃金距離的重要性呢?
社交距離
或許你天生熱情,哪怕第一次見面的朋友,你也像對待熟識多年的知己一樣,盛情款待。但是商務場合中,同事不是戀人、伴侶、父母、子女和親密知己,你可以對他們百般熱情,但是要熱情有度。
在商務往來中,我們與工作夥伴、客戶的距離應該保持在0.5 ~ 3米。這是社交中的黃金距離。
試想,如果我們與對方的距離小於0.5米,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狀況一:
為了表示認真地聽對方的談話,我不能低頭,我要集中一切精神看著對方的臉以表尊重。一抬頭,哎呀,我看得清對方臉上有幾顆雀斑,毛孔有點粗大…不好,我走神了。
狀況二:
一抬頭,發現對方肺活量太大,講話太有激情,說話的氣息全部撲面而來,或許還時不時地伴隨著細碎的小雨點,好尷尬,我能擦把臉嗎?
狀況三:
一抬頭,對方的整張臉盡入眼底,怎麼這麼近,不知道眼睛該往哪裡放,好尷尬啊。
總之,小於0.5米的距離真的是損人不利己。所以,請記住我們和對方的距離最好保持在0.5~ 1.5米之間。此距離內伸手就可以握到對方的手,方便握手寒暄,又不會輕易接觸到對方的身體。同時,我們在和對方面對面交談時,不會一抬頭眼睛就被對方的臉佔滿,更不會被對方說話時的氣息干擾。這樣,我們的相處就自在一些,交談也能順利地進行下去。我們參加商務聚會、進行商務往來時,一般都與對方保持0.5~1.5米比較合適。
禮儀距離
我們在參加商業活動、國事活動、會議等比較大型且正式的社交場合時,一般採用1.5 ~ 3米的距離,以示身份的威嚴。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這樣的距離來發揮這一功能,來表現優越感與從屬關係。這下知道為什麼傳統企業老闆辦公室里辦公桌的寬度都在2米以上了吧。你
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不同的國家、民族之間的差別就更大了。社交距離也會因為民族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別。相同的關係中,中國人普遍希望交往距離不要太小。但是當我們和日本人往來的時候彼此的距離最好不要太大,不然他們會覺得遭到了冷遇。同樣是美洲,在南美洲人們更喜歡稍大一些的交往距離,而在北美洲人們卻覺得距離小一些交往起來更舒適。
小夥伴們,商務中的往來不管和對方多麼熟識,不管交談的氣氛多麼么熱烈,我們都要注意控制自己和對方的距離,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更要利用這樣的距離,來保持身份的威嚴和氣氛的嚴肅性。進一步和退一步都未必海闊天空,但是保持社交的黃金距離才能為我們創設輕鬆、自由的氛圍!
推薦閱讀:
※社保卡里有「小金庫」,不知道的可能丟掉一筆錢!
※自命天高的四大星座擠在一起你想知道結果嗎?
※拍攝前必須要知道的測光模式
※又一波明星黑照,看完你就知道減肥到底有多重要!!!
※傷感的QQ說說心情句子 你不知道某些時刻,我有多麼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