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是偽命題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方紹偉:「中國模式」是偽命題嗎?作者:方紹偉

    在近幾年涉及「中國模式」的討論中,從形式到內容上否定「中國模式」提法的至少有以下八種情況:

  第一,通過否定中國「漸進改革模式」和肯定東歐「休克療法」的政治後續力來質疑「中國模式」。

  第二,通過質疑中國「投資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來否定「中國模式」的存在。

  第三,通過批評中國貧富差距的「拉美化」來否定「中國模式」的獨特性和可持續性。

  第四,主張用「中國特色」、「中國經驗」或「中國道路」來取代「中國模式」的提法。

  第五,認為「中國模式是披著羊皮的狼」、鼓吹「中國模式」的人「是張口嘴巴給主子當痰盂的中國知識分子」。

  第六,認為「中國模式」是一個大雜燴,包含了東亞的新權威主義、拉美的社團主義、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蘇聯的列寧主義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

  第七,認為「如果中國模式成功了,那我們美國代表所有的理念和價值是不會成功的」。

  第八,直接了當地宣布「中國模式」是偽命題和低級問題。

  「中國模式」真的是偽命題嗎?當一場從普通媒體到正規學術的國際規模的討論被簡單地宣布為「偽命題」時(見言即行「中國模式與中國轉型」),最大的可能性是討論本身不是「偽命題」,而這種宣布本身反而是個「偽命題」。

  最明顯之處是,「偽命題論者」自己被概念搞昏了頭,結果陷入了概念的漩渦而不能自拔。常識性的學術規則是,概念和提法本身是根本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一個新的概念和提法,大家能夠把話題集中起來,從而能夠深入討論一個新概念背後的問題和邏輯。

  比如「普世價值」的討論,有沒有「普世價值」和支不支持「普世價值」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藉助「普世價值」這個概念,大家能夠進一步認識「自由、民主、人權」的現實性和政治性。反對「普世價值」的人一定就是「左派」嗎?未必。因為反對者有可能對「普世價值」的現實性有更深的認識。支持「普世價值」的人一定就是「右派」嗎?也未必。因為打著「普世反普世」的大有人在。所以關鍵不在怎麼說,而在於認識到什麼地步和做到什麼地步。

  同樣,從概念上支持或反對「中國模式」十分次要,「中國模式」存不存在也毫不重要,重要的是藉助「中國模式」這個概念,大家能夠進一步認識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和這種影響的真實性和持續性。討論「中國模式」無不涉及「中國轉型」,問題只在要不要「轉型」、要什麼樣的「轉型」、能「轉型」到什麼地步。所以,根本不存在「中國模式」與「中國轉型」的認識上的「斷裂」和「缺口」,這「兩個概念之間形成的巨大鴻溝和裂縫」完全是想像出來的。

  從「中國模式有光明而無前途?」一文的討論可見,一個學者並不是因為他支持或反對「中國模式」而顯得更加正確,關鍵在於他是否透過「中國模式」看到中國式的「制度變遷」的具體特質和國際差距。如果你只盯著概念,而完全忽視工具性的概念背後的問題和邏輯,你就只會在「模式」和「轉型」之間來迴繞,這就是「概念導向」者的困境。而如果你是「問題導向」的,你就能借著「模式」談「轉型」,你就不會死盯著概念,而是直撲問題本身(如「自由與福利」和「權力與責任」的「雙邏輯框架」)。把什麼概念都當成「偽問題」恰恰說明一種浮躁,它不能給具體的實質討論增加任何信息量。否定一切誰不會?但最容易做到的「虛無和否定」恰恰也是「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最有問題的。

  舉個例子,有個說法是:「如何理解或解釋當今中國經濟增長或中國政治為什麼還沒有崩潰等問題算是個問題,但亦屬於較低層次的問題。真正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較高層次的問題是擺在當今中國社會面前的、作為中國人不可迴避或無法逃避的問題,如:平等、自由、福利、增長」。

  這裡的自相矛盾有三方面:一是認為「解釋當今中國經濟增長」是「屬於較低層次的問題」,然後一不小心又把「增長」列為「較高層次的問題」的一項,你說「增長」到底重要不重要?二是所列舉的「較高層次的問題」,無一不是上述的「問題導向」的「中國模式」所討論的內容,你想超脫就能超脫嗎?三是每一個剛民主化的國家都在忙「經濟增長」問題,敢說「經濟增長」是個「較低層次的問題」的,難道「不知敬畏是何物」已成「中國特色」了?所以,網路使大家覺得評論最容易,其實是最難,因為真正的質疑不是「空洞的概念」加一條「小聰明的靈感」,真正的質疑是「邏輯層次」和「理論厚度」。

  中華民族是一個「立場定位」的民族,親疏貴賤是流在中國人血液里的天然歧視。「概念導向」而非「問題導向」的人最容易簡單地把「中國模式」和「美國模式」對立起來。在「官方主流」那裡,推崇「美國模式」就是大逆不道;在「非官方主流」這裡,討論「中國模式」就是「張口嘴巴給主子當痰盂」。「美國模式」可以學,但再學你也是「對親人無法講原則」和「對外人無法守承諾」的中國人,中國人的「犯規」和「例外」心理是刻骨銘心的,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再美國化、再日本化它也還是「台灣模式」。台灣是學到了自由民主,但也學到了使冰島、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等頻頻告急的「公地財政」和「公民出逃」,「公民出逃」不再是獨裁國度的專利了。

  「中國模式」所表露出來的淺層問題是「自由、平等、人權」,也是「共和、民主、憲政」。但深層的問題則是「心靈、信仰、文化」,是「魂魄、民性、文明」。如果腐敗是「中國模式」中的頭號公敵,那麼,「中國式腐敗」是制度問題,更是文化問題;中國政府是腐敗,但中國人卻更腐敗。

  民主可以救利益,卻救不了靈魂,專制則有時連利益和靈魂都救不了。中國目前的「最愛」,當然還是「為自由而限權、為福利而問責」。但沒有必要因恨中國政府而恨「中國模式」,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中國模式」的「主體-載體」,支持和反對中國政府的人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承載著「中國模式」而已。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選舉 | 偽命題 | 命題 | 模式 | 國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