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請些「外來的和尚」吧
多請些「外來的和尚」吧
亂彈 1959年,甫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邀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洪業、台灣大學校長錢思亮等5人前往獅城,委之以南洋大學審查委員會委員,驗收「南大」是否夠資格獲得政府承認。洪業等人到新後,經過近一個月的考察,一致投了否決票。而南洋大學呢?滿以為會順利通過,但結果卻是這般。辦校的華商極為惱怒,把氣發泄到了洪業的學生、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張天澤身上,說這「壞結果」與他有很大關係,將其住宅四周塗滿了糞便(陳毓賢《洪業傳》,275頁)。這樣的「反彈」,我想洪業幾人不會毫無所料,但他們還是「守身如玉」,不為「民意」所動,客觀公正地審查「南大」。 「南大」通過或不通過,對於新加坡政府來說,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審查必須是真實、公正的,這是政府正確決策的根基。而「外來和尚」恰好滿足了這一點。
首先,洪業、錢思亮等人都是享譽世界的知名學者和教育家。洪業是民國時期燕京大學的教務長,是燕大從不起眼的教會學校而騰飛為北平名牌大學的重要「助飛者」;錢思亮曾任北大、西南聯大教授和台灣大學校長,是台大成為國際名校的奠基者,他們的資質無可挑剔。其次,他們都具有崇高的職業操守和學術良心,絕非幾個「紅包」能收買得了的,其人格也不用擔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南洋大學沒有任何利益上的交集,超脫而又中立,借用一句專業術語講,這叫「異體監督」,這就為念出「真經」創造了條件。
不妨反過來想一想,假如李光耀請的是「本地和尚」,那又會「念」出些什麼「經」呢?首先,這樣做順理成章。南洋大學是新加坡本土大學,政府前去驗收責無旁貸。教育部雖說沒有洪業、錢思亮那樣具有世界眼光的大家,但手中有的是權,一所「民營大學」敢對政府「審查組」說不嗎?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其一,畫地為牢,夜郎自大,使「南大」失去了一次最權威的「會診」和「體檢」機會。因為不知道差距所在,隨之可能會繼續「關起門來做國王」,教學在低層次中循環往複。其二,為行政權力在大學橫行提供機會,權力尋租和外行領導內行等弊端會立馬跟進。而政府的信譽因此會一落千丈。
當時,李光耀才36歲,做總理僅幾個月,但其治國的才能已讓人刮目相看。
由此使我想到當下域內的很多「審查」。一所地方大學能不能專升本,權力全握在教育廳手裡;縣公安局的警員開槍打死了人,主導調查的是市公安局;縣醫院出了醫療事故,前來「評判」的是上級衛生局;文明單位驗收,清一色是市、縣文明委;一個市「創衛」達不達標,全是官方的考評組說了算;考察一個「縣長」合不合格,「縣民」幾乎沒有置喙的機會和權利……這實在應該學學五十多年前的「李光耀思維」,應請些高人和「局外人」來「念經」。
比如考察一所大學的質量,請全國乃至全世界頂級教育專家們前來審查,肯定比幾個教育官僚關在屋子裡做結論要令人信服得多。更重要的是,「異體監督」是有效監督的不二法門。一個警員開槍打死了人,一家醫院出了醫療事故,請利益無關方的中立部門來調查,肯定要比「爹查兒子」有公信力……因此,應大力培育有資質、重信譽的各種民間組織,讓「中立機構」在社會各項事業中大顯身手。
時至今日,「異體監督」云云,絕不是什麼認識問題,而是很多人不願說破的利益問題。道理很簡單,只有「同體監督」(儘管效果甚微),才便於最大限度的掩蓋問題,保護「同體」。因為同體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二三十年,很多官員都到新加坡取經,也沒有少往歐美、日本跑。但是,回到國內後,一涉及自身利益,「改革者」便退縮了,或按兵不動,或只喊不幹,或裝睡不醒,甚至打著改革的旗號反改革,比如:「公車改革」三十年改不了,「官員公布財產」的時機一直「不成熟」,國企改革越改越壟斷,等等,大致原因都在這裡。
新一輪改革已經再出發,阻礙改革的壁壘在哪裡,我看就是權力主導下的利益壟斷,改革的斧頭就應該劈向它。沒錯,好比打蛇要打「七寸」。
推薦閱讀:
※奉天玉和尚是否李自成?
※和尚談情說愛
※佛的心量都是究竟圓滿(凈空老和尚開示)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9
※張宏良:證券監管與經濟安全(三) 外來和尚[轉發] 外來和尚[轉發] 一孔之管窺
TAG: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