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大忍話韓信
幫劉邦打下漢朝江山,大將功臣中,韓信確實是鼎鼎頭功。司馬遷評價:韓信於漢朝的功勛可以與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相比。
韓信的一生離奇曲折,本文擬作簡單介紹。
一、年輕大忍有大志
韓信是漢時淮陰,今江蘇清江市人。出身貧寒,母親過世竟無以下葬,家境窘迫到有時乞食的地步。一次垂釣於城下,遇大娘們在河中拍絮,一大娘見韓信飢餓,竟數十日分自己的飯食與他。韓信非常高興,對大娘說:「我一定要重重的報答你。」後來韓信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後,曾召見分予他食物的大娘,賜與千金。
一次一屠戶少年當眾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好帶刀劍,內心終是膽怯的。」「你不怕死,就殺死我;你怕死,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仔仔細細的看了一下那少年,就俯伏在地,真的從他胯下鑽過去了。一街市的人都笑韓信膽怯。
以後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帶兵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說明他並非膽怯之人。他有大忍之心,他才能擔當大任,成為國家棟樑。更有意思的是,他封王歸國後,曾召使自己遭受「胯下之辱」的少年為楚中尉,即掌巡城捕盜的官。並對手下的將領們說:「這是個壯士,當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他嗎!殺他無名,故忍到如此程度。」這就是有大志之人的大忍之心。「匹夫見辱」才「拔劍相鬥」。
二、堅韌曲折任大將
在秦末反暴政的風雲中,韓信先參加項梁的軍隊,無所知名。後追隨項羽,多次向其提出計策建議,未被採納,不被重用。
劉邦封漢王入蜀後,韓信亡楚歸漢,也未被重用,任接待賓客的連敖之職。因人犯法受連作當斬,十三人皆已斬,到韓信時,他臨危不懼、昂首仰視。恰遇滕公夏侯嬰經過,又聽韓信說:「漢王不想成就天下霸業嗎?為何斬壯士!」夏侯嬰驚奇其言,乃鬆綁免斬。後向劉邦推薦,被任命為管理糧餉的高級軍官治粟都尉,仍不重視。
韓信曾與蕭何多次交談,蕭何非常看重他,並數次向劉邦推薦。諸將思念家鄉,數十人逃亡東歸。韓信想蕭何一再舉薦自己,未受重用,也逃亡了。蕭何聽說,來不及報告劉邦,就去追韓信。有人告訴劉邦,說丞相蕭何逃亡。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隔兩天,蕭何去拜謁劉邦。劉邦又怒又喜,罵道:「你為何逃亡?」,何回答:「臣不敢逃亡,臣去追逃亡的人。」劉邦又問:「你追誰?」何答:「韓信。」劉邦又罵道:「逃亡將領數十人你不追,你惟獨追韓信,是謊言欺騙我。」蕭何答:「諸將容易得,至如韓信這樣的人才,國士無雙。大王如只想作漢中王,沒有韓信的用處;大王如想爭霸天下,非韓信沒有可擔當此大任的人。」劉邦說:我也有東征之志,怎麼甘心久居此地。蕭何說:你如能重用韓信,他會留下,不能用,他終將逃走。
蕭何推薦韓信任大將之職,並建議劉邦要選擇良日,齋戒,設壇場隆重拜將。劉邦許可,諸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受命拜大將了。最後拜為大將的是韓信,大家都很驚奇。
歷經曲折,韓信終拜大將。他最終未負劉邦的厚望和重託。 三、攻城掠地助漢王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後,向他請教爭取天下的計策。韓信認為東進爭天下的勁敵是項羽,他分析了劉邦與項羽的長短,認為劉邦應舉兵東進,首先可輕取關中,所謂三秦可傳檄而定。劉邦大喜,自以為與韓信相見恨晚,積極部署東攻目標。公元前二零六年八月劉邦舉兵東出陳倉,開始與項羽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韓信作為大將軍,立下赫赫戰功。
劉邦攻楚兵敗彭城後,原先歸漢的塞王欣、翟王翳、齊王、趙王、魏王紛紛反漢與楚和。公元前二零五年八月以韓信為左丞相,帶兵敗魏,俘虜魏王豹,定魏為漢河東郡。
韓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東攻趙,趙相陳余布兵二十萬於井陘口拒漢兵。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陳余獻計:以奇兵三萬人襲擊漢兵糧道,斷絕其糧草供應,趙兵深溝高壘,堅守不出,以奇兵斷絕漢兵後路,不出十日,必獲大勝。陳余未採納。
韓信派人打聽,陳余未採納李左車之計,大喜。出奇計,佯裝敗走,趙軍傾巢出營追擊,漢兵二千人持赤色旗驅入趙營,拔掉趙旗遍插漢旗。趙軍戰漢不利,欲歸營,見營皆漢旗,以為趙王諸將皆被虜,軍心大亂,紛紛逃走。漢兵夾擊,大破趙軍,斬陳余,擒趙王歇。
廣武君李左車是一人才,韓信愛才,令軍中不要殺他,如能活捉者賞千金。被俘後,韓信親松其綁,以師禮待他,向他討教北攻燕、東攻齊的計策。廣武君分析當時漢軍的形勢,向韓信提出不以武力,而派辯士出使燕齊,以威勢使其服從,即用兵先聲後實的計謀。韓信聽從其計,派使者至燕,燕從風而靡,不用兵而服。為鎮撫燕國,劉邦聽從韓信建議,封張耳為趙王。
後韓信帶兵東伐齊,齊王田廣派使者到楚求救。項羽派龍且為將,號稱二十萬救齊。雙方夾維水(今山東維河)兩岸布陣。韓信出奇計,晚上令人準備萬餘沙袋,把維水上游阻塞,帶一半的軍隊渡河襲擊龍且軍。然後假意敗退,龍且不知是計,還高興的說:「我就知道韓信膽怯。」遂帶兵渡河追擊。韓信派人撤去沙袋,上游的大水衝決而下,龍且大半的軍隊還未渡河,漢軍抓住時機進攻,殺龍且,齊王廣逃亡。後漢軍追擊,盡俘楚軍,擒殺田廣。公元前二零三年,平定齊,劉邦聽張良計,封韓信為齊王。
在楚漢對決的關鍵時刻,韓信拒絕項羽所派武涉、齊人謀士蒯通三分天下的計謀。公元前二零二年韓信帶兵與各路漢軍圍困項羽於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敗項羽。後項羽烏江自殺身亡,劉邦漢朝終定天下。
四、封王貶侯遭謀害
在「楚漢之爭」中,劉邦為招攬人才,與項羽決戰,曾對有功將領進行封賞。如封張耳為趙王,黥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信為韓王等。
韓信也在攻下齊國後被封為齊王,項羽被擊破後,劉邦奪韓信軍,改封韓信為楚王。西漢建立後不久,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計,以巡狩南方游雲夢之名,要求諸侯晉見,實想藉此捕拿韓信。韓信不知,前往拜謁,果被劉邦所縛。後貶韓信為淮陰侯。
鉅鹿守陳豨反叛,韓信的一門客因得罪韓信被囚,韓信欲殺掉他。門客的弟弟出首告發,說韓信要反叛襲擊呂后。呂后與蕭何共謀,使詐計假說陳豨反叛被平定,要諸侯群臣前往拜賀。韓信前往,呂后派武士綁縛韓信,謀害韓信於長樂宮,並夷滅韓信三族。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韓信曾策反陳豨,韓信門客之弟告發韓信欲反襲呂后,缺乏任何事實根據,是冤案。人們都知道秦檜以「莫須有」罪名謀害岳飛,是大冤案;呂后、蕭何害死韓信同樣是千古冤案、千古悲劇。理由有三。
之一:韓信的言行
如若韓信要反叛,在「楚漢之爭」中是最好的時機。那時他手握重兵,實力雄厚,天下紛亂,完全可稱雄一方。劉邦漢兵平息紛爭,一統天下,韓信又被剝奪了兵權軍隊,這時謀反,那不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嗎?憑韓信的智慧、頭腦他想不到嗎?恰恰相反,他兩次拒絕了反背劉邦,三分天下的勸說。
在劉邦、項羽爭奪天下的關鍵時刻,項羽派武涉往說韓信:二王(劉項)之事,權在足下。你投向右則漢王勝,你投向左則項王勝。說明在「楚漢之爭」中,韓信舉足輕重的作用。武涉勸說韓信反漢與項羽連和,與劉邦三分天下。韓信回答:我當年追隨項王,只不過是執戟宿衛殿門的,我的建議、計劃不被採納,因此倍楚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大軍,好衣美食都分給我,言聽計從,我才有今日。漢王深深的信任我,我不能背叛他,雖死也不變心。請你代我感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去後,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想以奇策感動他,以相面之說勸說韓信。說:看你的正面相,只不過封侯而已,處境又危險不安。看你的背面相,貴不可言(其實是勸韓信反叛劉邦)。韓信請教緣故。蒯通分析了天下大勢,說劉項的命運掌握在韓信之手,韓信向漢則漢勝,向楚則楚勝。也勸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韓信回答:漢王待我甚厚,載我以其車,好衣美食分予我,我應為他分擔憂患,誓死效忠,我怎麼可以向利背義啊!蒯通又勸說,人心難測,你想以忠信對待漢王,可你勇略震主,功蓋天下,身處人臣之位,很危險啊!韓信說考慮一下。又過幾日,蒯通又勸說要韓信抓緊時機作決斷。韓信不忍背漢,又自認為有功於漢,漢不至於對他太無情。
從韓信的言行,說他謀反,實難令人信服。
之二:劉邦的奸計
「楚漢之爭」中和西漢建立初期,劉邦曾對功臣大將行封王之賞,先後分封了十餘個異姓王。目地很明顯:一方面為了在與項羽爭天下中取勝,需招攬人才;一方面政權初建,尚不穩固,需安撫功臣人心。因此,封賞功臣大將,絕非出自其本心、真心,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他對功臣大將一直心存猜疑、忌恨,把諸侯王之子遷於關中,軟禁長樂宮為人質。一旦政權穩固,為保劉氏江山,他就開始對功臣大將大加殺伐。不斷的以「謀反」為借口,或舉兵討伐,或奸計逼迫,剷除異姓王,然後封劉氏子弟同姓王取而代之。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非韓信)等皆因此而被殺。
韓信雖不是劉邦直接所害,也是其剷除異姓王,大封同姓王奸計的犧牲品,呂后、蕭何只不過遂劉邦心愿罷了。韓信被人誣告謀反,劉邦命武士綁縛,韓信曾感慨:「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同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韓信的這番話是對劉邦大殺功臣的最好註解。
之三:呂后的野心
西漢建立後,以呂后為首的呂氏開始策劃篡奪劉氏的江山。而漢朝的開國元勛無疑是其野心實現的阻礙。而韓信又是其最忌恨者,時刻想除掉。最後以奸計騙入宮中謀害。
韓信人生離奇曲折。一生為人:年輕有大志;胸襟開闊,有大忍之心 ;事主以忠信;知恩圖報,以德報怨。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以孟夫子所言觀之,韓信真乃頂天立地一大丈夫。 參考書:《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高帝紀》 【正見網】(推薦閱讀: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二)服務精英
※將帥記 | 易中天說韓信(二):韓信身世之謎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為何必死無疑?
※【西漢篇】第十七篇·悼武王所屬·柱國虎將·陽都侯·大司馬丁復
※閑來無事說韓信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