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81-500)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81-500)

                                                        9 - 20 - 2009

第肆佰捌拾壹尊:滅惡趣尊者  滅惡趣尊者,即滅惡趣菩薩、除障金剛。賢劫十六尊之東方四尊之一。居胎藏界第九院除蓋障金剛院之第二位。又為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東面第三位,密號於胎藏界為除障金剛,金剛界稱普救金剛、智滿金剛。   尊者以能舍一切惡趣,故名。世間眾生若不奉佛法,或信奉佛教而功德不足,依然不能獲得解脫,仍要輪迴生死,由於因業不同,所以緣果各異,後世可能入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或墮入地獄,稱為三惡趣。尊者以破滅三惡趣為本誓。己轉生三惡趣(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者,尊者能拔救其脫離苦難。   其形象於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中,身呈白黃色,左手屈至胸前,手掌上仰,拇指、中指相捻。余指伸直,右手向外垂,五指微屈,趺從於赤蓮上;於金剛界曼荼羅,左拳覆於腰上,右手執蓮花,花上有一梵篋。依《大日經·密印品》載,此尊真言為:「歸命阿弊達羅寧,薩垂馱敦「,意即引舉一切眾生界出於惡趣。   滅惡趣尊者,又作破惡起始菩薩、舍惡道菩薩、除惡趣菩薩,音譯薩縛幡野惹河,又稱能舍一切惡趣、滅惡趣、除惡、破惡趣、正流轉。

第肆佰捌拾貳尊:性海通尊者  性海通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性海,又稱果海,指如來之法身,真如之理性,深廣如海。   尊者經過長期禪定修行悟得真如之理,具備如來之法身。「廓群疑於性海,啟妙覺於迷津「。破了貪、瞋、痴等俗世種種煩惱之根源,他還努力為眾生指點迷津,破眾生心中之魔亂迷惑。

第肆佰捌拾叄尊:法通尊者 法通尊者,隋唐之際名僧,俗姓關,紫金縣人。系南屏興教法尊者第四代傳人。法通,通達一切法之事理而無所不知之義。   尊者少小離俗為僧。初入寺院,體弱多病,弱不禁風,乃祝禱觀世音菩薩,除病劫疾,體健力強。祝禱果然靈驗,成人後力大無窮,能負重五百斤健走如飛。隋代西域進貢一名大力士,相朴角力,朝野無人能勝,隋帝命法通與力士較量,法通說:「出家人慈悲為懷,不屑做此」與力士相見後,二人握手,力士力不能勝,痛疼呼號,甘敗下風。時名壯士皆稱尊者為「天力士」。他雖以大力聞名,然為人慈善,從不以力欺人,受到眾人的尊敬。唐武德年間(619-626)圓寂,尊者經過長期修行,己悟真如之理性,具備如來立法身,得阿羅漢果。

第肆佰捌拾肆尊:敏不息尊者 敏不息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敏,即智。   尊者機根聰明鋒利,又勤於修習,己獲佛的智慧,有如江水川流不息,既斷煩惱,達於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異之相,憐憫眾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樂,便隨其意而拔苦與樂,永不止息,永不懈怠。

第肆佰捌拾伍尊:攝眾心尊者 攝眾心尊者,即迦葉摩騰,又稱攝摩騰,中天竺人。   漢明帝永平十年(67),明帝一日夜夢金人,次日問臣下,臣下對稱西方有聖人臨世。於是萌生西去求佛之念,遂派遣郎中蔡(心音)、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尋訪佛法。恰逢摩騰東來,於是漢明帝特邀至洛陽,為建立白馬寺。此為佛教史上著名的「漢明帝感夢求法」之故事。,尊者居此譯出《四十二章經》一種,為中原漢地佛教傳播的開始,此後,中國民眾信仰佛教,皈依三寶,誠心歸佛。通曉大小乘經典,威儀具足,常游各地教化眾生。

第肆佰捌拾陸尊:導大眾尊者 導大眾尊者。即導師菩薩,稽諸史實,實無其人。導師,即導大眾於佛道之人。《十住斷結經》云:「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華首經》云:「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佛報恩經》云:「大導師者,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常樂故。」   尊者即諸經論中通常列舉之十六位求正道之居士菩薩(即賢護、賓積、星德、帝天、水天、善力、大意、殊勝意、增意、善發意、不虛見、不休息、不少意、導師、日藏、持地等菩薩。)之一。尊者憫念眾生之在生死海中沉浮,便為說示開導,希望眾生都走上尋求菩提之路。他曾說:「若於墜邪道眾生等,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報,就是菩薩。」據《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四載尊者之言曰:「若菩薩於墮邪道諸眾生等,生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報,故名菩薩。」

第肆佰捌拾柒尊:常隱行尊者 常隱行尊者,即隱身菩薩。   據《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尊者利根儀軌經》卷一載,尊者掌握了一切真言妙句及秘密灌頂印壇儀軌,能隱蔽身形,不令人見;能凌空飛行,入地潛行。毫無障礙;能降伏一切惡鬼凶神,令其不能侵擾眾生。祈禱尊者,可以增益智慧。使少年聰明、中年康健、老年長壽,息災免禍,眾生圓滿。

第肆佰捌拾捌尊:菩薩慈尊者 菩薩慈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   指尊者如菩薩那樣具有慈悲救世之心,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意為無上道,薩埵,意為大心,合之為無上道之大心。菩薩,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特別指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   尊者「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不僅自身獲無上正等正覺,而且以慈悲心利益眾生。終獲羅漢果位。

第肆佰捌拾玖尊:拔眾苦尊者  拔眾苦尊者,即救脫菩薩。《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卷一列為八大菩薩之第四。   尊者以救人病苦,脫離災難而得名。據《灌頂經》載,他曾授予眾生解除現世苦難的方法。如,若人患病,可在寺院燃燈祈禱,同時在寺院樹立繼命神幡,主人受持八禁(不殺生、不偸盜、不淫樂、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床、不著華衣、不自歌舞作樂、過午不食)七日,並延請僧眾於六時誦經,病即痊癒。   其形象,據《藥師瑠璃光王七佛七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載,身呈紅色,坐蓮花座,右手持妙法藏供養、左拳按胯。又修葯尊者儀軌布壇法載,救脫菩薩身呈白色,二手為金剛掌印,按於兩胯,呈微慢之相而坐。

第肆佰玖拾尊:尋聲應尊者 尋聲應尊者,即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   據佛教傳說,尊者為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三十三種化身,救十二種大難。降生日為農曆二月十九,成道日為農曆六月十九,涅槃日為九月十九。善男信女有難,只要一心稱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尋聲」往救,應急解脫。相傳浙江普陀山為其顯靈說法的道場。   尋聲應(即觀世音),亦譯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

第肆佰玖拾壹尊:數劫定尊者  數劫定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數劫定,是佛事修習的三大要素,意思是只有長期有修習禪定,才能達到圓滿的智慧。   尊者修習禪法,心思集於一境而不散亂,遠離世俗的垢染與遮避,且得益於諸聖賢的加持,因而摧破無明愚痴,大放智慧光明,尊者智慧廣大如大海盡匯江河之水,如須彌山高居群山之上,如火炬朗照昏昏永夜。尊者以無窮的智慧破除邪惡,散冥暗,導化眾生,普濟天下,因而得到證果的。

第肆佰玖拾貳尊:注法水尊者  注法水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據《無量壽經》載,「法譬如水,能洗垢穢」。妙法能洗煩惱之垢塵,故譬之以水。   尊者是一位道行淵深,慈悲為懷的高僧,為眾生演說無上妙法,使佛法妙理如同雨水滋潤眾生乾枯的心田。以「慈悲清涼法水」「澍諸塵垢。」但若有人闍心自高,則法水不入,也就是說,眾生也必須虔心向佛,才能得法水之滋潤。

第肆佰玖拾叄尊:得定通尊者 得定通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得定,指三昧三解脫門,即空、無相、無作。   尊者以修習「空」、「無相」、「無作」三種三昧,斷除了苦的因業,既無苦因,則無苦果,於俗塵諸業中無所造作,便消除了憂煩的困憂;遠離色、聲、香、味、觸等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為相,修此三昧,身不染俗塵可達到諸蘊盡、三火息、無眾患、脫眾災;於世間的利祿沉浮淡漠無緣。尊者修習三昧己通達無礙,出入自如,達到了無餘涅槃的功德,獲得了完全的解脫。

第肆佰玖拾肆尊:慧廣增尊者 慧廣增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慧,據《俱舍論》卷四:「慧謂於法能簡擇。」指分別事理、決斷疑念之精神作用。信佛與修習佛法能啟迪人們的智慧。   《智度論》卷十一:「一切眾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聞,於十六分中,猶尚不及一」。據說,舍利弗「身子久成佛,號金龍陀,跡助釋迦為右面智慧弟子」。因不忍眼見佛陀入滅,遂先入涅槃。尊者如舍利弗一樣堅信佛法,刻苦修行,智慧通達,得大自在,為眾生拔苦與樂。

第肆佰玖拾伍尊:六根凈尊者 六根凈尊者,又名毀根。獲菩薩果位。六根凈,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凈無雜,亦即指我人身心充滿種種功德而清凈之意。今一般所用「六根清凈」一語,蓋襲用自佛教經典。   佛教認為,五根(眼、耳、鼻、舌、身)為世間四大所有,眾生通過六根可以見色、聞聲、嗅香、別昧、知法。六根如果被世俗所困擾,則追逐虛榮、貪圖財利,終身被憂煩貪慾所緾繞。若六根清凈,則眼觀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上至天神菩薩諸佛,下至阿鼻地獄;亦見一切眾生因果報因轉生輪迴之苦。遠離世俗,嚮往凈土,求得解脫。毀根,意即毀除世俗之六根,使之清凈而無污染。尊者消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無始以來之罪垢,並以無量功德莊嚴之。他視眾生如赤子,願眾生不造惡業,獲得解脫。據《十住德結經》卷九載有,尊者願護持一切眾生,導引他們度至清凈彼岸。

第肆佰玖拾陸尊:拔度羅尊者 拔度羅尊者,意譯為賢者,本為佛的一位侍者。十六羅漢之第六尊,因出生於跋陀羅樹下,故名,又因他曾由印度到爪哇島傳播佛教,因此又被稱為「過江羅漢」,住耽沒羅洲。   據說,佛陀涅槃前,曾令他永住世間,濟度眾生,他為救助眾生,常到眾生中間活動。據《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善男女發殷凈心,為四方僧設大施會,或設五年無遮施會,或延請僧眾至自己家中設大福會,或前往寺院布施,這將給施主帶來極大福報。據《楞嚴經》,尊者主管洗浴之事,所以近世禪林浴室常供他像。他會裝扮成普通人模樣,前來接受供施,並給施主以極大的福報。   拔度羅,又作跋陀羅。

第肆佰玖拾柒尊:思薩埵尊者 思薩埵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薩埵,王子名,為佛祖前世身。《成唯識論述記》卷一稱薩埵為有情,即為情意之義;《佛地經論》卷二則作勇猛之義。另有心力、有、有相、含識、眾生等諸義。薩埵亦指菩薩,即菩提薩埵之略稱。於密宗,則指金剛薩埵。此外,印度數論派以薩埵乃至自性所具三德之一。   尊者以造作自心成佛性而獲正果。佛祖成佛前曾轉生無數世,世世造功德,最終才悟得正果。佛祖前世轉生為王子,名薩埵,心性慈悲。他曾在深山林中見一母虎產七子而無奶,虎子七日未食,饑渴待斃。王子見狀心生悲愴,決心以身飼虎,委身卧於虎旁,母虎畏懼他的慈悲威力,退縮而不敢食,他登上高山,投身而下,被山神接住,未曾傷損,他用竹刺穿頸脈,血盡而亡。此時大地發生六種震動,天花飄落。餓虎見其己亡,舐血食肉,母子得救。尊者以薩埵王子慈悲為榜樣,利益眾生,功德圓滿,獲羅漢果位。   薩埵,又作薩多婆、薩和薩、薩婆薩埵、索埵,含有存在、生、實、直、美、善、賢等義蘊。

第肆佰玖拾捌尊:注荼迦尊者 注荼迦尊者,住持軸山中,十六羅漢中之看門羅漢。《法住記》,將尊者列於十六羅漢之第十六位,西藏所傳者,則列尊者於第十一位。   尊者本為舍衛城婆羅門之子,半託迦(十六羅漢第十位)之弟。稟性魯鈍,凡學習之教法,通過即忘,故時人稱之為「愚路」。其後,佛陀教示簡短之「拂塵除垢」一語,令其其拂拭諸比丘之鞋履時反覆念誦,逐漸除業障,某日忽然開悟而證得阿羅漢果。證悟後,具大神通,能示現各種形象,嘗現大神力為六群比丘說法。至後世,一般咸信他與其一千六百阿羅漢眷屬共住於持軸山,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他到人家化緣,常用拳頭拍門以驚動屋內人出來布施。後來,佛祖賜他一根錫杖,教他化緣時在人家門前搖動,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施,這錫杖後來成為和尚的禪杖。   貫休大師所畫之尊者,側坐於古樹窩中。左手提起,手指稍屈,右手執扇放右腿上。眉骨突出,額頭隆起。蘇東坡贊曰:「以口說法,法不可說。以手雲人,手去法滅,生滅之中,自然真常,是故我法,不離色聲。   注荼迦,又作周利槃特,周離般他伽、拘利槃特、租查巴納塔嘎等。意為「小路「、」小路邊生「、」蛇奴「等。此尊可與第77尊周利盤特尊者、第322尊周陀婆尊者同尊,可互參。

第肆佰玖拾玖尊:缽利羅尊者  缽利羅尊者,唐代印度高僧(671?-741),音譯跋日羅菩提。為印度密教付法第五祖,中國密教初祖。譯作金剛智。金剛智,指本堅固不壞之智體,能破除煩惱習氣,猶如金剛之摧毀諸物。   據說尊者是很久以前東方世界阿比羅提國的教主。曾侍奉大日如來,後受大日如來感化,修行成佛,在東方建立善快凈土。尊者出身南印度婆羅門(另說為中印度王子)。十歲出家於那爛陀寺,二十歲受具足戒,精通三藏。三十一歲從南印度龍智學習密教。繼善無畏東來之後三年,於唐開元七年(719),攜弟子不空由海中經錫蘭、蘇門答臘至廣州,建立大曼荼羅灌頂道場,化度四眾。八年,入洛陽、長安,從事密教經典之翻譯,並傳授灌頂之秘法。譯有《金剛頂經》、《瑜珈念誦法》、《觀自在瑜珈法》等八部十一卷。與善無畏、不空並稱「開元三大士「。開元二十一年示寂於洛陽薦福寺,本擬歸返印度,然因病示寂於洛陽廣福寺,葬於龍門。世壽七十一。謚號」大弘教三藏「。門弟子有一行,慧超、義福、圓照等。   密教認為,尊者為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東方如來。阿閦佛又名阿閦鞞、阿閦婆佛。意為不動、無動或無忿怒、無瞋恚等。

第伍佰尊:願事眾尊者 願事眾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願,據《止觀》卷七下:「發願者,誓也。如許人物,若不分券,物則不定,施眾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無誓願,如牛無御,不知所趣。願來持行,將至行在。」即誓願。眾,指一切眾生。   尊者己歷無數劫,曾在無數佛前勤於修行功德圓滿。但他發下誓願,永不脫離世間,與眾生在一起,解脫他們的苦難以走向通往佛國凈土之路。

標籤:500P, 五百金身羅漢, 帶注釋
推薦閱讀:

《黃帝宅經》陽宅圖說原文及其注釋 陳益峰
=狐首經(注釋)
(4)[轉載]命理經典:《月談賦》注釋6
命理探原 注釋(下)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