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2歲邵逸夫退位:人生比戲更精彩

102歲邵逸夫退位:人生比戲更精彩

cjsb.cnxianzai.com   時間:2010-01-03 09:21來源:長江商報

 

  集娛樂圈教父、富豪榜常客、慈善大家三重身份於一身,捐助內地30多億港元,幾乎每所高校都有「逸夫樓」

  再大的帝國,也有創始人離開的那天。邵逸夫宣布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卸任TVB行政主席。

  幾乎每次出場都有正當妙齡的港姐攙扶;幾乎每所高校都有「逸夫樓」,這恐怕是我們這代對邵逸夫最直觀的印象。他太老了,102歲,和我們差著好幾輩,幾乎與整個中國影視史同齡。

  邵逸夫叱吒娛樂圈大半個世紀,打造邵氏、無線兩個電影、電視王國,培育了數之不盡的演藝人才,更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齡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校園建築遍布中國各個城市。這位老人所經歷過的百年,遠比他所拍攝的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要精彩動人。

  十里洋場 少年暗生「娛樂心」

  邵逸夫1907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邵氏兄妹八人,逸夫排行老六(成名後被尊稱「六叔」)。有趣的是,邵逸夫和大哥邵醉翁、二哥邵村人、三哥邵山客的名字如出一轍,皆源於陶淵明的田園詩篇,原為「號」,叫慣了也就成了「名」。

  邵逸夫自幼接受英文教育,中學時進入美國人開辦的「青年會中學」讀書,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當時的上海十里洋場,娛樂事業已經相當蓬勃。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邵逸夫暗生「娛樂心」。

  邵家四兄弟都沒有繼承父業,全部投身娛樂圈,並棄本名而改別號依次為醉翁、村人、山客、逸夫。長兄邵醉翁由買賣電影片子到放電影,再到後來獨樹一幟,成立中國電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業公司」,開始自己拍電影。

  邵氏兄弟下決心買來一部電影攝影機,1924年出品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影片獲得極大成功。旗開得勝的邵氏兄弟為之歡欣鼓舞,之後一口氣拍出《女俠李飛飛》、《義妖白蛇傳》和《孟姜女》等黃梅調古裝戲,深受觀眾喜歡。

  邵醉翁自己是製片人兼導演,妻子陳玉梅領銜主演,老二邵村人做編劇,老三邵山客主管發行,剛剛中學畢業的邵逸夫也被兄長們拍的片子搞得心癢難耐,在片場中覓了一個「夥計」之職。由於邵逸夫勤奮又肯鑽硏,很快,從攝影、編劇到導演,電影製片各個環節他都了如指掌。

  險渡大洋 成中國有聲電影鼻祖

  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邵山客之邀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創業的時日里,最使邵逸夫難忘的,是和哥哥一起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搞流動放映。他們像苦力一樣,扛著放映機和影片,在烈日下長途跋涉,深入到華僑眾多的農場去放露天電影。

  經過努力,走遍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大小鄉鎮,兄弟倆在新加坡站穩了腳跟,1930年掛牌成立「邵氏兄弟公司」,先後買下了多家戲院,專門上映「天一影業公司」的新電影。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也不得不關門停業。邵氏兄弟毅然決定拍攝有聲電影。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途中輪船觸礁沉沒,命不該絕的他抱著一塊小舢板,在茫茫大海上飄了一夜後獲救,並從美國好萊塢買回所需的「講話機器」。

  邵逸夫從美國回到新加坡後,在他的電影院里安上了有聲設備。在邵逸夫摸爬滾打出一身電影製作的真功夫後,1932年,他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時。這一成功不僅使邵氏公司轉危為安,也讓邵逸夫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上世紀30年代中期到二戰前,邵氏兄弟在東南亞一帶已經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成了聲名顯赫的大富豪。

  半百創業 「娛業大王」風雲港島

  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以50歲年紀為開闢事業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並建成製片廠。這便是後來聞名遐邇的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此後,從這裡拍攝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遠遠超過香港其他電影公司的影片產量。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媒體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就在這座電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

  1965年,邵逸夫開始進軍電視業。他合資創辦「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電視」)。上世紀70年代末期,電影業開始走下坡,受到來自電視的威脅和挑戰,精明的邵逸夫立即收縮電影業務,轉投無線電視。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並增持股權,成為最大股東。隨後他集中力量經營所屬的電視明珠台和翡翠台,將「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藝界的精英都網羅到門下,使「無線」製作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電視劇集紛紛出籠,收視率急劇上升,壓倒其在香港的競爭對手「亞視」,雄視港島,影響擴及中國內地、澳門、台灣和世界各地華人社會。時至今日,仍然是香港免費電視「一哥」。

  兼濟天下 邵逸夫成慈善大家

  這位以「大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為人生信條的影視巨子,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汶川的大地震,牽動著港人的心,香港各界人士紛紛解囊捐助。邵逸夫及夫人邵方逸華女士在得知災區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學生受到嚴重傷亡後,立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億港幣,為災區師生重建校舍,使他們早日重返校園。

  多年來,邵逸夫一直穩居香港超級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視金錢為身外之物,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是港島屈指可數的大慈善家。

  自1985年後,邵逸夫20多年來,一共向內地捐助了34億港幣。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港幣用於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對於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鍾。

  正如他所說:「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視教育為立國之本,為此,多年來他盡心盡責,不遺餘力,在古今中外捐資助學史上,邵逸夫當之無愧可稱為第一人。由於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累計向內地捐贈款物達34億港元的香港百歲老人邵逸夫先生被授予「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為表彰邵逸夫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貢獻,將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另外,媲美「諾貝爾獎」的邵逸夫獎也是由邵逸夫先生於2002年11月創立。首屆頒獎禮於2004年9月7日在香港舉行。邵逸夫獎基金會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100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並設有數學獎、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共三個獎項;它是個國際性獎項,形式模仿諾貝爾獎,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管理。

  檔 案 

  私人資產估計超百億

  邵逸夫叱吒影視圈和商界八十載,除了擁有邵氏兄弟和TVB兩家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也持有大量物業,保守估計其私人資產值超過100億港元。

  目前,他持有其上市旗艦企業邵氏兄弟公司74.58%股權,市值達56億元,其持股市值有42億元。同時,他通過邵氏兄弟公司和邵逸夫基金,控制市值超過200百億元的TVB32%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經歷過兩段婚姻

  人們習慣於被港姐簇擁著的邵逸夫,因為他的旗下美女如雲,但實際上,邵逸夫只經歷過兩段婚姻。

  他於1937年與年長他5歲的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兩人育有二子二女。這段婚姻維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黃美珍85歲時於美國病逝。

  邵逸夫的現任太太方逸華於1931年出生於上海,隨母親長大,早年是個歌星,在南洋一帶很受歡迎。兩人於1952年邂逅,此後四十餘年,方逸華一直在邵逸夫身邊幫他打理邵氏和無線的日常業務。直至1997年,兩人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註冊結婚,當時邵逸夫90歲,方逸華則是61歲。

  造就眾多璀璨明星

  1967年邵逸夫創建香港無線電視(TVB),並於1971年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香港演藝圈「黃金一代」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劉嘉玲等頂尖巨星,乃至大導演杜琪峰等都出自這個訓練班。

  TVB在邵逸夫帶領下好戲連台:《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 等巨制捧出了「五虎將」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苗僑偉、湯鎮業;女星則在汪明荃、趙雅芝、鄭裕玲後,又捧出陳玉蓮、曾華倩、戚美珍、黎美嫻、劉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天王」的人選和稱號也由邵逸夫一手操辦。

  ◇紀錄

  邵逸夫傳奇百年

  1907年農曆10月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原名邵仁楞。因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稱「六叔」。

  1928年,赴南洋協助兄長發展電影發行公司。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聲電影在港推出。

  1957年,從新加坡正式來香港發展,接管邵氏公司業務。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

  1965年,與利孝和、余經緯等創辦無線電視台,於1967年11月19日開台啟播。

  1980年,邵逸夫以無線電視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

  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國舊金山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他在社會公益方面所做的貢獻。

  1997年,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迎娶方逸華,時年90歲。

  2002年,創立『邵逸夫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授予100萬美元獎金。

  2006年,獲台灣金馬獎頒「終身成就大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頒「世紀影壇大獎」。

  2006年,因患肺炎一度入院,雖無大礙,但透露出要退休的意思。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來百歲誕辰。

  本版均據南方人物周刊、廣州日報


推薦閱讀:

活得憋屈是怎樣的體驗?
「你也有今天」
你有多久沒有做過真正的自己了?
解決更多人的更少人能解決的問題
一盞清茶,觀沉浮人生

TAG:人生 | 邵逸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