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腰椎側扳法教你如何正確複位


導讀推拿功法如同武林門派,派系複雜,各有所宗,本文作者劉路遙大夫平素擅武,精研功法,今以腰椎側扳法為例,煮酒論醫,詳述各家推拿操作異同優劣,實為不可多得的佳文,頂起!

___________________


腰椎側扳法,幾乎每個學過兩天推拿按摩的人都會,似乎沒啥好說的,不過我這個人專門喜歡琢磨初級小兒科的東西,所以總結一下這個大眾化的手法。側扳法的操作似乎無需多言,其實各家操作方法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比較大眾化的是從側卧位開始,尤其近幾年美式整脊傳入國內(以下簡稱第一種),側扳為主的方法可以調整從下胸椎至骶髂關節的範圍,據稱定點定向定力度輕巧安全(以下省略15萬字……主要就是誇獎此類手法多麼安全多麼巧妙之類),同時倍受非議的是傳統的不定點側扳法,認為比較簡單粗暴不安全——個人認為不定點有不定點的好處,容後詳述。

另有兩種從仰卧位開始的側扳法,一種是黃梓峰老師描述的商院長的手法(以下簡稱第二種):

「仰卧在床,全身平直躺在床上,一條腿靠近床邊,另一條腿屈膝上抬,貼近胸部,再向直的一條腿的外側下壓,膝蓋壓到床邊之下,到最大關節位置,醫者以一手扶肩讓患者保持不動,另一手在搬腿到最大關節位置時,向下一壓」;

一種是黃國松教授《脊椎手療法大全》當中介紹的手法(以下簡稱第三種),與上述相反,是患者雙手交叉抱於胸前,固定下肢將肩搬起做側扳法,愛愛醫上有位liangzifeng網友做過詳細介紹。

這三種手法看似所用槓桿力相同,應該大同小異,個人在臨床實際中發現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就是在這三種動態過程中人的用力習慣不同,所以肌肉放鬆的順序不同,於是出現了三種手法不能互相替代的現象,通俗的講就是可能第一種扳不響,第二種會扳響;第二種扳不響,第三種會扳響……其餘情況依次類推(扳響不代表搬好,不過我覺得響有響的意義和用途,且聽下回分解吧~)。

所以如果臨床有時間的話可以三種都試試以取代傳統的三板法,如果沒有時間這三種方法就有選擇和適應症的問題,我根據個人經驗誤導大家一下:

第一種適用於下胸椎到骶髂關節的棘突左右偏歪,而脊椎側彎側擺和前後滑脫(此處不是指診斷意義上的椎體滑脫,而是前後滑脫式錯縫)則不太適合,我見外國整脊視頻有的可以通過床的調節控制側彎的角度,可能增加此種手法的適應症,不過我們的治療床比較老土不具備實驗條件。至於如何鎖定發力,相關書籍介紹很多,不需我廢話。

我額外介紹幾種這個手法的特殊用途,一是牽引法,外形類似過去的不定點側扳法:擺好後,發力方法有所不同,一手推患者腋下向後上發力,一手推髂嵴後部向前下,兩手的發力方向都是略帶弧形,方向相反,使手法同時具有牽引的作用,作用點是各個脊椎的關節突關節,二是調整胸廓,用手貼於需要調整的肋骨上面沿肋骨方向發力(也是弧形)。

第二種除用於上述情況外還可用於脊椎側彎側擺和前後滑脫,只需要在提起患者單腿時做適度的調整脊椎側彎角度的動作即可,此種動作除針對脊椎的治療作用外,可調整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肱盂關節和胸廓的形態,只需調整手位可發力方向即可,還可以做胸背筋膜、腹外斜肌和髖關節的牽伸,各位可以根據解剖自己研發一下,呵呵。

第三種比較適用於位置稍靠上的胸椎棘突偏歪,尤其對於有前後滑脫式錯縫的效果最好,還可以調整診斷意義上的椎體滑脫(排除峽部裂),骶髂關節旋前錯縫,這個動作複位腰五骶一時可令患者下肢腳心相對左右分開,腳跟盡量靠近會陰部位增加對腰椎的放鬆程度。

現在談一下定位與不定位的問題,不少中醫大夫做扳法時不定位,其實不定位有不定位的好處。因為扳法除了複位作用外,還有松解和牽伸肌肉和筋膜的作用,尤其對於附著於骨關節附近的深層肌肉,

在體表按摩因隔著強大的表層肌肉而無法滲透,用針刺和扳法以及助動類手法松解無疑是較佳的選擇,可以多次鬆柔的做不發力的「扳法」。不定位的扳動涉及範圍廣,松解範圍大,可調節病位系統範圍內的多層次的組織,酌情參考選用省時省力,這也是很多傳統中醫骨科大夫幾乎不做軟組織手法的原因,因為不定位扳法本身就是「軟硬兼施、筋骨並重」了。


劉路遙醫師簡介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系,曾隨多位中醫前輩學習,臨證衷中參西,主張以形御氣,形神同調,治療以手法及針灸調形為主,注重醫患配合。

擅長以針灸推拿膏摩等外治法為主,配合中藥內服、功法鍛煉等方法調理由姿勢不良及形體損傷(如撞擊、手術後、運動習慣不佳、婦女生產後等)引起的各種頸肩腰腿痛等各類疼痛性疾病;對軀體形變引起的頭暈、肢體麻木、痛經等內婦科雜症亦有確切療效;並能應用傳統武術及中華導引養生術中有關煉養方法指導病患進行「量身定製」的功法鍛煉,達到養生健體康復疾病的效果。

推薦閱讀:

趙體楷書的3個特點 趙孟頫楷書書法教程,詳解趙體筆法,圖文並茂

TAG:法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