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學箴言之善惡·報應

    制惡興善則理①,忘善縱惡則亂。

《玄綱論·制惡興善章》

    非其有,不可強取;非其土地,不可強種,種之不生。

《太平經·知盛衰還年壽法》

    〔《太平經》]令人父慈、母愛、子孝、妻順、兄良、弟恭,鄰里悉思樂為善,無復陰賊好竊相災害。

《太平經·六極六競孝順忠訣》

    人而守其道德禮義,則刑罰不起矣;失其道德禮義,則刑罰興起矣。故守善道者,凶路自絕,不教其去而自去;守凶道者,言路自絕。

《太平經·萬二千國始火始氣訣》

    俗世之人,少孝少忠,貪慕所好,劫奪取非②,其有殺心,不離口吻,何望活哉?會有殃咎,早與晚耳③。

《太平經·貪財色災及胞中誡》

    若妄取人財物,則當思施與貧困以解之④。若以罪加人,則當思薦達賢人以解之。……行善不怠,必得吉報。

《抱朴子內篇·微旨》

    善事難為,惡事易作。

《抱撲子內篇·微旨》

    ……咸行善心⑤,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殺,不貪不欲,不憎不{女自},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度人經》

    〔十戒〕一者不殺,當念眾生;二者不淫,犯人婦女;三者不盜,取非義財;四者不欺,善惡反論⑥;五者不醉,常思凈行;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八者見人有憂;助為作福;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⑦;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⑧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

〔升玄十一事〕一者奉誠完具,內無毀滅;二者賑給孤老貧窮,有慈憨心;三者勸人遠惡修善,殷勤如父子;四者不求名譽,稱虧若一也;五者幽隱之處勤行禮拜,修諸功德,如處大眾;六者不欺,使民信之如四時;七者忽棄榮華,位不加身;八者舍遠妻子,獨處閑靜;九者親近賢智,博問善道;十者道在幽冥,不可固必⑨,與賢者論議莫自專執;十一者常行廉卑,恭敬於人。

《無上秘要》卷三十四引《升玄經》

[居山十事,節選]二不得交遊貴勝⑩,以求名利;三不得復修行邪咒禁術。

《無上秘要》卷六十五引《升玄經》

天地平正,以生賞善,以死罰惡。

《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經·中和品》

第一明人情莫不欣生惡死⑾,只自不能修善遠惡;第二明天道平正,賞罰不差;第三明其殃報由業⑿,非勢力所能制;第四勸於賢者,勿希世榮;第五傷嘆愚人不能知此⒀。

《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經·中和品》

    〔好德五事,得生人中〕至心好信,真生不欺;誦經行道,專心無二;勤心齋戒,好樂仙道;教人行善,不為非惡;敦篤慈仁,周濟危難。

    《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 

  〔十師十戒〕一不殺生,得長壽不壞之身;二不偷盜,得自然財寶;三不嗔恚⒁,得堅固力;四不姦淫,常凈身心;五不兩舌,言成法律⒂;六不嫉妒,智慧如海;七不飲酒,心如日月;八不慳貪,飲食天廚⒃;九悲憫貧賤,得清凈抄身;十孝"慈、恭、順、信、貞,勤心行道,七祖父母皆得生天。

《太上洞玄靈寶十師度人妙經》

    一切諸眾生,皆含至道性⒄,若能受妙經,即登常樂凈⒅。

《太上靈寶元陽妙經》卷九

    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僭⒆。此三者,禍之車也,小則亡身,大則殘家。

《妙真經》,《無上秘要》卷七《修真養生品》

    一、不得淫佚不止,……二不得情性暴怒,……三不得亻妄毒含害,……四不得穢身荒濁,飲酒迷亂,變易常性,……五不得貪利財貨……。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八極〕忠者欽之極,孝者順之極,廉者清之極,謹者戒之極,寬者廣之極,裕者樂之極,容者和之極,十戒文》

    [功過格十戒,前五項與十師十戒同]六戒綺語,七戒妄語,八戒貪,九戒嗔(24),十戒痴。

《十戒功過格》

    夫經以檢惡,戒以防非。

《要修科儀戒律鈔》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眼昭昭,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呂祖志》卷六《勸世文》

    皇天生萬類,萬類屬皇天。何事縱陵虐,不教生命全?

    陰陽成造化,生滅遞浮沉。最苦有情物,難當無善心。

丘處機:《磻溪集》卷四《愍物》

    有一善,若慶雲之浮輝,天下之所欣賀;有一惡,若朝日之帶蝕,天下所傷嗟。

    滅惡除情作善良,好將名利兩俱忘。

譚處端:《水雲集》卷上《示門人》

    惡者,伐身之斧。

《老子想爾注》

    道學不得口善、心懷陰惡。

《無上秘要》卷四十五《玉清下元戒品》

    道學施惡於己,己受惡,不得有怨。

《玉清中元誡品》

    經曰(25):「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此聖人教民舍惡從善也。又曰:「為惡於明顯者,人得而誅之;為惡於幽暗者,鬼得而誅之。」又曰:「為善者,善氣至;為惡者,惡氣至。」此太上垂懲勸之旨也(26)。《書》曰(27):「惟上帝不常(28),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此聖人法天道、福善禍淫之戒也。由是診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豈獨道、釋(29)言其事哉?抑道術書之固亦久矣(30)。……況積善有餘福,積惡有餘殃;幽則有鬼神,明則有刑憲,斯亦勸善懲惡至矣(31)!

杜光庭:《道教靈驗記·序》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第73章、第79章。

    貞良而亡,先人餘殃;猖獗而活,先人之烈。(32)

《黃帝四經·稱》

    力行善反得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積畜(33)大功,來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萬萬倍之,先人雖有餘殃,不能及此人也。

《太平經·解承負訣》

    三統(34)共生,長養凡物名為財,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復理,因窮返反其本,故名為"承負"(35)。

    人之受生,未有不從先業來者(36),故票神挺質(37),各有因緣(38),罪福吉凶,惡從其業。所以天壽、貴賤、窮通、好醜、貧富、愚智等各不同(39),乃至鳥獸蟲魚雞犬草木亦復然也。

《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卷8《生神品》

    種類相因,合會生育,各有因緣,隨其業報(40),……千殊萬品(41),稟道生形,更相啖食,強弱侵凌(42),矯詐互起,罪福縱橫(43)。修善獲福,造惡致刑。

《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卷9《生化品》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黃石公素書·安禮章》

    利出者實及(44),怨往者害來。發於此而應於外者唯請,是故賢者慎所出(45)。

《列子·說符》

    夫有陰德者,必備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通玄真經·上德》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46)。……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太上感應篇》

    為善事者,必享福報;集陰德者,子孫榮昌。不珍天物,不肆盜淫,不毀正教,善事也。救死扶傷,急人患難,無縱隱賊,陰德也。不作善事,不積陰德,則惡道(47)無所不入矣。

曾慥:《集仙傳》引陳舉《戒世》

    以兵定事,傷殺不應度(48),其殃禍還人身及子孫。

《老子想爾注》"其事好還"注

    故道家言枉煞人者,是以兵刃而更相殺(49)。其取非義之財,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飢,鴆酒解渴(50)非不暫飽而死亦及之矣。

《抱朴子內篇·微旨》

    夫人生各有本行宿緣命根(51),種種相因,願願相隨,以類相從,展轉相從,禍福相引,是以世世不絕。玩好不同,用心各異,皆由先願也。

《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

    修善福應,為惡禍來。(52)

《太上靈寶升玄內教經·中和品》

    精專奉道,勤身守道,專行諸念,千善當著,萬善當備。唯九百九十九善,一善未滿,終為利動,皆棄前功。治世間念,守戒不變,度在神仙。古有陽公,十五奉道,六十未報,修身不倦,年至八十,福報無量,乃與天通,福流子孫。

《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


推薦閱讀:

道學.學貫天人之道系列
何所言:立學?外人初探
何所言:莊子《胠篋》,其反非反,而在以反警人於防
孝道學人紫微八字「旺夫益子」
北海疑雲

TAG:善惡 | 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