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 你,是你自己嗎?」

 ◆ ◆

文 | 十點君

讀《無聲告白》,是被它封面的文字所吸引。

簡約書封的中間寫著:「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死了,可是他們還不知道。」小說的開始,冥冥之中也預示了結局。書中介紹了一位叫做莉迪亞的女孩,她在全家人的期待下成長,猶如恆星保證著一切行星能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一樣,她勉力維持著家庭關係里一些微妙的平衡。

母親的醫生夢和父親的社交期待交織成一張大網,她在這張親情醞釀出的大網中掙扎呼吸。她無法拒絕任何請求,總在回答「是的,媽媽。」「好的,爸爸。」

最後,當她認識到,即使自己再努力也無法成為母親所期待的醫學天才,也不可能做到父親所期待的善於人際交往,她只能選擇以死亡來逃離父母的期待。

年輕的生命,除了承載自己,更多的是在父母輩的期盼中達到他們心目中的樣子,活成了一面折射出他們夢想的鏡子。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沒有「被夢想」呢?

小時候趕場上各種藝術班,可能不是因為真的喜愛,而是爸媽希望我們能完成自己兒時未完成的夢想;上大學搶著熱門專業一哄而上的並不全是因為夢想,也暗藏著涌動的父輩的經驗和期待……

在這些期待里,我們逐漸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痛苦地實現著他們寄予的期待,最後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但是,這該是我們生命本來的樣子嗎?父母期待中的去奮鬥的,所努力的,想掙扎的,正堅持的自己,就一定是內心深處想成為的那個人嗎?

十點君有一個朋友,家境富裕,成績優異,28歲便取得了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從小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身上也常年背負著一種使命,叫做完成父母當年未完成的夢。

她的父母,以愛之名,為她搭造了一個巨大的牢籠,她只能選擇接受。她活得很不快樂。30歲時,在她父母不斷為她安排相親的壓力下,長久以來積鬱在心中的痛苦和無奈終於爆發了。她搬離豪華舒適的家,辭了父母為她安排的工作,在外面租了一間簡單的單身公寓,傾盡所有積蓄開了一家小小的花店。

她告訴我,雖然要吃些苦頭,但到了30歲,總算是明白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多麼痛快的事。

紀伯倫有一首詩叫《孩子》,寫的很貼切:「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晚禱時刻-

現在的你,

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後台回復「晚安」

十點君送你一個特別的推送

◆  ◆  ◆


推薦閱讀:

一秒鐘找到家中的財位,催旺財運,財源滾滾,富貴一生!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經絡上找到
因出演《新金瓶梅》,假戲真做找到現實版武太郎,大秀幸福生活
【楠蓉書香】為什麼男人更容易找到新歡
家中的財位怎麼找?一張圖教你找到家中財位!

TAG:自己 | 一生 | 我們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