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根源在父母!幫孩子建立自信應該這麼做!

第二期孩子不自信,家長應該這麼做!

經常聽父母提到孩子不願意嘗試、孩子特別不自信啊怎麼辦等等類似的困擾。通常這樣的孩子有類似的特徵:經常會感到絕望、無助、無能為力、放棄,自我封閉、退縮、逃避等等。

很多家長會特別焦慮,一直會追問孩子這樣,我該怎麼辦?要想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信,首要的一點就是先要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的。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一、孩子經常被否定

父母心裡經常有一份"應該清單":"你應該善良、你應該順從、你應該聽話"等等,從小孩子就被父母告知孩子應該怎樣,當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應該的時候,就會受到否定,孩子就會覺得什麼都做不好,產生無助、無力,自我封閉和自我否定,導致自我價值感很低。

二、孩子經常受到負面暗示

經常聽到孩子的父母經常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可膽小了"、"我們家孩子可調皮了"等等,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像媽媽說的那樣。其實媽媽這樣的表達,對孩子而言,是極為強烈的暗示,孩子就會向這個方向去發展。而且,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也會抱著這樣的信念,這樣的信念會傳遞給孩子,孩子也會向著這個方向去發展。

三、父母的過度幫助

父母經常包辦孩子的事情,這會產生以下幾種情況:

(1)自我價值感降低: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內驅力,當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孩子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會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生活沒有目標和意義;

(2)失去生活的主動性:孩子只能按照父母提供的意見去做,會養成習慣,反正自己什麼也不用去做,不用去主動思考,不用去想為什麼這麼做,不用去想這樣做會帶來什麼,父母會為自己安排好一切的,這樣孩子失去了主動探索的能力和慾望;

(3)失去了尋找其他可能性的能力:父母一直告訴孩子怎麼做,孩子不會主動去探索,從而也失去了探索其他可能性的機會和能力。他們會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種,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而當這種方法不是適用於所有的情形,當這種唯一的方法一旦失效,他們會無所適從。他們不會想到還有其他的可能性,也不會主動去探求。

四、父母的負面榜樣

讓我們去看看這些孩子他們的父母,經常會發現父母或者父母雙方中的一方經常也會有不敢嘗試、自我評價低這樣的表現。孩子會跟父母學習到這樣的應對方式。

五、父母對孩子的放棄

父母看到孩子的表現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樣,因此,自己本身就不能堅持。這种放棄背後有一個巨大的信念,那就是:"孩子的確是不行的"父母的放棄讓孩子相信自己真的做不到,這也極大的降低了孩子的自信,不願意再次去嘗試。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導致孩子不自信、自我價值感偏低的各種不同的原因,通常會導致孩子產生這樣一些消極的信念:我只有做的好家人才愛我,他們愛的是我做好的事情,而不是我這個人;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完美的;自我是沒有價值的;我是不被人愛的;是沒有希望的;我很無能;怎麼嘗試都沒有用等等。

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你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有力量的、獨立的。為了調整孩子的狀態,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提升自我內在能量、提升自我價值感,我們可以嘗試看看做些什麼呢?

1了解原因

有時候孩子不願意說話可能跟心理因素有關,比如父母經常批評孩子,孩子不管說什麼父母總是說不對,這樣會導致孩子逐漸不願意去表達。或者父母有一方不願意說話,孩子會在某種程度上認可和學習。

比如有的家庭媽媽特別能說,爸爸比較沉默,孩子會發現如果爸爸一說話,媽媽就會反駁,所以爸爸索性不說話了,孩子也會學習爸爸也沉默,逃避不必要的指責。也可能發現說話少會少很多麻煩,所以內心認同爸爸的沉默,自己也變得沉默。

2分步引導

將任務分成小步驟,讓孩子體驗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每完成一小步就及時表揚孩子,表揚的時候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比如"孩子,媽媽看到了這一段時間以來你的努力和堅持,媽媽為你感到驕傲"不是因為結果才受到表揚,而是因為孩子的付出受到肯定和認可。

孩子即便完不成也不要批評孩子,不放棄,在接納孩子情緒前提下,引導孩子繼續探索如何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和挫折。

允許孩子有反覆,允許孩子有暫時的後退,不論發生了什麼,引導孩子從中找到成長的機會。教給孩子怎麼做,但不能替孩子做。

3揚長補短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氣質類型,有些孩子就是屬於語言方面不具有優勢的類型,有些孩子思維能力特強,有些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特強。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的優勢是什麼,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條件去發展優勢。同時意識到孩子也有不擅長的,那麼在接納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儘力的去改善。遊戲和故事是對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的互動方式,在提升孩子表達的同時,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積極地人生觀和價值觀。

4及時強化

孩子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要給予及時的強化,表揚孩子:"孩子這次說的非常清楚""孩子表達出了發自內心的感受,真棒" 同時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引導孩子的這種行為帶來的表揚變成孩子自身的積極情緒體驗。也可以給孩子外在獎勵,比如小紅花、小獎卷之類的,孩子積攢夠了幾個之後可以換取自己喜歡的玩具等。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這些行為帶給自己的價值,仍然是將外部強化轉化為內部強化。同時也讓孩子意識到要獲得自己想要的,自己就要付出,自己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做錯了事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作者介紹——張果

發展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IHNMA)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催眠治療師,(WMECC)世界醫學最高認證中心完形治療師。《商務時報》專欄作者,《心理與健康》特邀作者。

長期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並有豐富的一線教學工作經驗。擅長中小學生學習能力指導、親子關係輔導、人際關係、情緒疏導、減壓、自信心訓練等。


推薦閱讀:

如何與父母講道理?
如何看待16歲少年患糖尿病後,父母百般溺愛,還使用偏方醫治,導致其病情惡化最後死亡?
在學生時代,穿得太好看是一種罪過
如何勸服爸媽給自己一個人去旅遊?
財神保佑,給父母帶來大量的福氣賺更多的錢的生肖

TAG:孩子 | 父母 | 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