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答問十分 | 諸法緣起有,本性空(分類精選)

圖 | Mehdi Shiri

「空」不否定緣起的作用,也不泯滅因果,不可沉「空」而廢「有」。初學者應當在皈依、業果方面著力,培養宗旨、斷惡修善。越學空宗,佛不隨喜。

——學誠法

法師好, 「真空能包括妙有」這句話我不太懂,該怎樣理解空和有呢?

網友

學誠

法師

諸法無自性、無自相,是謂「真空」;而其體用皆眾緣合生,是謂「妙有」。

師父,無我就是沒有我嗎?那現在看到的這些事物也不存在嗎?

網友

學誠

法師

現象有,本性無;唯有眾緣,實無一法。所以,既不能墮入斷滅的絕對空,又不能牢牢系著實有不變的常執。

法師好,既然諸法空相,為什麼又存在恆有的「本來面目」?

網友

學誠

法師

此說仍是一種方便。因眾生無始劫來計著性自性見,若直趣寂靜,眾生或因空無而迷茫恐懼,或執著頑空而墮入斷滅,為此故說有一個聖智自性、本來面目。但眾生又因聞此執著於有,故復說空法。對空說有,對常說無,實離於有無。

法師好,弟子感覺一切都是空,因緣隨時變化,世事無常,一切都會最終消逝的,似乎生活都沒有意義了。請師父開示!

網友

學誠

法師

諸法本性空,緣起有。「空」不否定緣起的作用,也不泯滅因果,不可沉「空」而廢「有」。初學者應當在皈依、業果方面著力,培養宗旨、斷惡修善。越學空宗,佛不隨喜。

師父,既然什麼都是空的,那因果也是空的嗎?

網友

學誠

法師

佛法說的「空」和你理解的「空」不是一回事。諸法皆空,是指諸法都在隨著因緣而改變,沒有天生而成、永恆不變的自性;因果不空,是指因果井然,它是存在的、有功用的。前一個空,是指無自性;後一個空,是指不存在、無作用,通常人們理解的「空」都是後者。

師父好,明明知道生死輪迴苦,萬事最後皆成空。既然空,為什麼還會執著開不了智慧,放不下呢?

網友

學誠

法師

其一,你對這個「空」的理解並不正確;其二,「真空」是佛菩薩的境界,自己只是知道這個詞語,而不是真正有了這個證量。

師父好,我看金剛經時讀到「世間一切法相,皆如夢幻泡影」,一切終究為空,可我還是總會有怨念,該怎麼辦呢?請師父開示。

網友

學誠

法師

金剛經講「空」,但是讀金剛經並不等於自己真的證到了空性。且不論空性,只要能夠深信業果,就能降伏怨念。或內心寬廣,有為眾發心之大願,不狹隘地執著於個人苦樂,也能夠戰勝怨恨。無論哪種狀態,都是要「修」才會有的,對業果的信心要修,突破狹窄的心胸也要修。修,就是改變。

師父好,如果「空」了還能關心他人嗎?有時候覺得「萬法皆空」後生活都沒有意義了。

網友

學誠

法師

認為「萬法皆空」而對一切失去興趣,是過於偏向空的一面,執於空,而忽視了「緣起有」的現象,非為中道。諸法無自性,而體用皆眾緣和合。性空現緣起義,能夠起到作用。修正見最關鍵的法要:初學者應特別重視幻有,否則易落入斷滅見。修行佛法要先發願,然後從因果罪福開始,福慧雙修。

佛教中有一句話叫做「心熱如火,眼冷似灰」,佛菩薩是最「多情」的人,視一切眾生猶如父母,豈有不關心、愛護之理?但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離不開智慧的攝持,即對萬事萬物本性的深刻洞察。智慧攝持慈悲,不悲傷、無分別、不執著;慈悲攝持智慧,不冷漠、不消極、不舍離。

師父,學佛一定要誦讀佛經嗎?既然佛經講萬般皆空,為何又要執於有形的文字呢?

網友

學誠

法師

正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空,對一切都很執著,所以才需要有形有相的佛像、佛經、老師來幫助我們。過了河就不需要船了,但沒有過河時,船是不可少的。

師父,既然佛說萬法皆空,讓我們不執著於相,那為何出家人要戒七情六慾?這不是執著於相嗎?

網友

學誠

法師

既然佛說萬法皆空,那麼你開車上路就可以不遵守交通規則了嗎?

師父,如果連善都沒了才叫空,叫不住,那佛法又讓我們行善,那不就是住在善上了,也不空了。這樣是不是矛盾了?

網友

學誠

法師

這是兩個次第。先要明辨是非罪福,努力斷惡修善,才能漸漸積累福德智慧;有了智慧,才能進一步超越善惡。超越也不等於否定,而是從另一個層面去看待。明白了嗎?

法師好,如果沒有自和他、沒有夢,這些都是依意識上的種種概念而立的假名。那度化眾生的意義在什麼地方?

網友

學誠

法師

諸法雖空,但能令人得苦樂,眾生迷而生諸苦,悟而得解脫。正因為眾生實不知諸法空相,所以佛菩薩才要精勤度化。

精選自學誠法師微博

推薦閱讀:

狗的分類
家犬的分類
論術前溝通的重要性&我對雙眼皮平行、平扇、開扇的分類
深度學習中的動手實踐:在CIFAR-10上進行圖像分類
蛇的分類方法

TAG:分類 | 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