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市場金光大道,助聽器,按摩椅,保健品,養老,看老人決策

銀髮市場金光大道,助聽器,按摩椅,保健品,養老休閑,看老人生理、心裡、諸多分析。看老人人群的特點:

六種類型:慈祥型、朝氣型、謹慎型、遲鈍型、消沉型、自尊型。

七種心態:憂鬱心態、急躁心態、多疑心態、否認心理、自尊心理、孤獨心理、恐懼心理。

老年人生理特點分析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老年人生理特點所引發的行為特徵

1、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人到了40歲以後,機體形態和機能逐漸出現衰老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方面 機體組成成分中代謝不活躍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歲與20歲相比,體脂多出部分可達體重的10~20%;而細胞內水分卻隨年齡增長呈減少趨勢,造成細胞內液量減少,並導致細胞數量減少,出現臟器萎縮。另一方面器官機能減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謝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環功能減退,如不適當加以調整,將會進一步促進衰老過程的發展。

老年人的身體組織發生的變化主要有以下的方面:

老年人消化功能的改變

老年人因牙周病、齲齒、牙齒的萎縮性變化,而出現牙齒脫落或明顯的磨損,以致影響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舌乳頭上的味蕾數目減少,使味覺和嗅覺降低,以致影響食慾。每個舌乳頭含味蕾平均數,兒童為248個,75歲以上老人減少至30~40個,其中大部分人並出現味覺、嗅覺異常。

粘膜萎縮、運動功能減退。年逾60歲者,其中50%可發生胃粘膜萎縮性變化,胃粘膜變薄、肌纖維萎縮,胃排空時間延長,消化道運動能力降低,尤其是腸蠕動減弱易導致消化不良及便秘。

消化腺體萎縮,消化液分泌量減少,消化能力下降。

口腔腺體萎縮使唾液分泌減少,唾液稀薄、澱粉酶含量降低;

胃液量和胃酸度下降,胃蛋白酶不足,不僅影響食物消化,也是老年人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之一;胰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分泌減少、活性下降,對食物消化能力明顯減退。

胰島素分泌減少,對葡萄糖的耐量減退。肝細胞數目減少、纖維組織增多,故解毒能力和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致使血漿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相對增加,進而影響血漿膠體滲透壓,導致組織液的生成及迴流障礙,易出現浮腫。

神經組織功能的改變

神經細胞數量逐漸減少,腦重減輕。據估計腦細胞數自30歲以後呈減少趨勢,60歲以上減少尤其顯著,到75歲以上時可降至年青時的60%左右。

腦血管硬化,腦血流阻力加大,氧及營養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腦功能逐漸衰退並出現某些神經系統癥狀,如記憶力減退,健忘,失眠,甚至產生情緒變化及某些精神癥狀。

心血管功能的改變

心臟生理性老化主要表現在心肌萎縮,發生纖維樣變化,使心肌硬化及心內膜硬化,導致心臟泵效率下降,使每分鐘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心臟冠狀動脈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硬化,使心肌本身血流減少,耗氧量下降,對心功能產生進一步影響,甚至出現心絞痛等心肌供血不足的臨床癥狀。

血管也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一系列變化。50歲以後血管壁生理性硬化漸趨明顯,管壁彈性減退,而且許多老年人伴有血管壁脂質沉積,使血管壁彈性更趨下降、脆性增加。結果使老年人血管對血壓的調節作用下降,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使老年人血壓常常升高;臟器組織中毛細血管的有效數量減少及阻力增大,使組織血流量減少,易發生組織器官的營養障礙;血管脆性增加,血流速度減慢,使老年人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機會明顯增加,如腦溢血、腦血栓等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年青人。

呼吸功能的改變

老年人由於呼吸肌及胸廓骨骼、韌帶萎縮,肺泡彈性下降,氣管及支氣管彈性下降,常易發生肺泡經常性擴大而出現肺氣腫,使肺活量及肺通氣量明顯下降,肺泡數量減少,有效氣體交換面積減少,靜脈血在肺部氧氣更新和二氧化碳排出效率下降。

血流速度減慢,毛細血管數量減少,組織細胞功能減退及膜通透性的改變,使細胞呼吸作用下降,對氧的利用率下降。

其它方面的改變

皮膚及毛髮的變化:因皮下血管發生營養不良性改變,毛髮髓質和角質退化可發生毛髮變細及脫髮;黑色素合成障礙可出現毛髮及鬍鬚變白;皮膚彈性減退,皮下脂肪量減少,細胞內水分減少,可導致皮膚鬆弛並出現皺紋。

骨骼的變化:隨著年齡增加,骨骼中無機鹽含量增加,而鈣含量減少;骨骼的彈性和韌性減低,脆性增加。故老年人易出現骨質疏鬆症,極易發生骨折。

泌尿系統的變化:腎臟萎縮變小,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及腎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腎功能減退。加上膀胱逼尿肌萎縮,括約肌鬆弛,老年人常有多尿現象。

生殖系統的變化:性激素的分泌自40歲以後逐漸降低,性功能減退。老年男性前列腺多有增生性改變,因前列腺肥大可致排尿發生困難。女性45~55歲可出現絕經,卵巢停止排卵。

內分泌機能下降,機體代謝活動減弱,生物轉化過程減慢,解毒能力下降。機體免疫功能減退,易患感染性疾病。

五官變化:晶狀體彈力下降,睫狀肌調節能力減退,多出現老花眼,近距離視物模糊。同時聽力下降,嗅覺、味覺功能減退。

代謝上往往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若不注意營養及合理安排膳食,易發生代謝負平衡。

性格及精神改變:老年人行動舉止逐漸緩慢,反應遲緩,適應能力較差,言語重複,性情改變,或煩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如遇喪偶或家庭不和,更會對情緒產生不良影響。故對老年人應給予周到的生活照顧和精神安慰,使之安度晚年,健康長壽。

2老年人生理特點所引發的行為特徵

記憶和學習 老年人一般先出現程度不同的「近記憶」衰退,對 「遠記憶」常保持較久,這是多數老年人生理性神經系統老化的現象,不足為怪。隨著年齡繼續增大,腦萎縮進一步加重,才出現 「遠記憶」逐漸減退。

「近記憶」衰退即對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衰退。平時常見到一些老年人,如把老光眼鏡架在額前而還在到處尋找自己的眼鏡;或把剛放在桌子上的一串鑰匙一轉身就忘了;昨天做過什麼事,甚至剛才說過什麼話,也可以忘得一乾二淨。這些現象都是 「近記憶」減退的結果。反之,對很久以前的事,特別對留下深刻印象或饒有興趣的事,還可以記得很清楚,歷歷在目,如數家珍。過去已數十年的事,如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情況下參軍和入黨,都還記得一清二楚。此外,對不熟悉、需 「強記」的內容,如電話號、郵政編碼和門牌樓層等不容易記住,但與生活有關或有邏輯聯繫的事情則記憶較好。

同記憶有密切關係的學習,一部分老年人也會出現學習困難。如果學習內容循序漸進,速度適中或較慢,老年人的學習成績會好些;如果節奏緊張,進度很快,學習成績就差些,甚至無法適應或不能繼續學習。如果學習的內容和事例與老年人的生活經驗相關,則較易理解和記住,學習成績同年輕人比毫無遜色;若學習內容對老人來說較新穎或陌生,會使老年人不易適應,感覺奇特而茫然,學習成績比年輕人就差得多。如果新觀點、新思維與老年人過去的看法有矛盾,甚至完全對立,老年人則很難接受。因此,一般老年人對新鮮事物認識和理解較慢。

上述這些現象尚不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由於老年人的知識經驗豐富,邏輯思維保持良好,在需要記憶某些事情時,應注意工作方法,揚長避短,儘可能將所要記憶的材料納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中,積極思維,加深理解,反覆學習,多實踐,多應用。如果工作仍較多,容易遺漏或搞亂,可隨身備一記事本,將所要辦的事順序記錄,常能給老年人帶來方便,彌補因近記憶較差的不足,平時則勤於用腦,注意營養,保持身心愉快,適度腦力和體力鍛煉,持之以恆,這也是保持記憶能力和延緩記憶力衰退的綜合措施。

感覺和知覺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瞳孔變小,眼角膜和晶體透明度降低 (若感模糊不清則有患白內障的可能),外界光度能到達老年人眼內的網膜大為減少。通常60歲的老人,其視覺感光度只有 20歲青年人的1/3,常使老年人感光度不夠。走路時光線要明亮些,閱讀時燈光要稍強些。特別在清晨和傍晚,在陰暗處或樓梯口,老年人常感到光度不足。

聽力下降在老年人更為普遍。據報道 65至 74歲老人中13%有聽覺遲鈍,75歲以上的26%有聽覺缺陷。高頻音衰退的程度比低頻音出現得早而且明顯。80歲時日常交談,語言理解比青壯年下降25%或更甚。講話快,內容新,言句複雜,周圍有其他干擾聲音 (如別人在談話或無線電在廣播等),老年人的聽力障礙表現得尤為突出。

其他如味覺、嗅覺和觸覺等在老年人中都有程度不同的減退。

老年人應對這些改變有正確認識並正確對待。有的老年人覺得自己耳聾眼花,食之無味等,為之訴苦不迭。其實都是老年人知覺和感覺下降的直接結果。日久會使老年人與周圍環境的交流出現困難,會有對周圍發生的事物產生與已無關的感覺。有的人感到孤獨和淡漠,有的人出現多疑和易怒,導致不良的心理反應。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調適這些不良的心理障礙。老年人雖然感覺不靈敏,但長期的工作經驗和技術造詣可以幫助人們深刻思考和精細地分析事物本質。老年人的知識更新和對新生事物提高認識同樣應取積極態度,這也是克服心理障礙的重要手段。

反應和動作 老年人對周圍事物的變化反應稍慢一些,動作遲緩一點都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當老年人面前出現一位久別的老友或是陌生人時,常需審視良久,才能反應過來。且常難於適應節律緊湊和速度迅捷的工作。如果情況許可有較充裕的時間可供思考和操作,老年人較青壯年做得也許慢一步,但往往更精細、更正確,出現的錯誤較少,如果需要快速決斷和即時反應時,老年人就會無法應付,做得既慢又易出現差錯。城市中老年人容易受交通事故損害,與老人無法瞬間作出迴避危險和保護自己的正確反應有關。而日常生活中有充裕時間而不需忽忙完成的事,如閱讀、寫作、下棋、作畫、養鳥和護花等,老年人都可以做得很好。根據各人的健康狀況,從事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和工作,藉以怡養身心。完全沒有必要悲觀消極、自尋煩惱。

思維和智力 評價一個人的思維和智力是十分複雜的專門學問。對老年人來說,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各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老年人對概念、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的能力即使已屆高齡,仍能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而另一些人隨著增齡,思維能力和智力則逐步衰退。這種存在於同是老人之間的差別,顯然同全身衰老和健康狀態的好壞有關,但是同時也同生活方式、工作態度和文化素養等因素有很大關係。勤奮好學、關心周圍環境的改變,研究新鮮事物的規律,主動思考,努力實踐,適應已經變化的客觀狀況,常能使人保持良好的智力狀態。高齡老人的體力活動受到限制,但「健康」老人的腦力活動,仍可與青壯年人媲美而並不遜色。這樣的例子在古代和現代,國內和國外都是屢見不鮮的。如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於 82歲寫完小說 「我不能沉默」,義大利雕塑泰斗米開朗基羅於88歲設計聖瑪麗教堂,德國詩人哥德81歲完成長詩 「浮士德」,美國黑人作家杜波依斯 93歲完成了長篇小說 「黑色的火焰」三部曲。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百歲後完成其第二部中醫巨著 「千金翼方」,成為中醫藥寶庫中的珍品。近代文學巨匠巴金 80多歲仍勤奮創作,90歲以後仍為 「現代文學博物館」出謀劃策;著名兒童作品作家冰心女士已94歲還時時不忘創作;人民音樂家賀綠汀也在 80多歲時到邊疆採風,90歲後仍為普及音樂教育出力;至於 105歲壽星朱屺瞻老畫家還在作畫,聞名世界。在各條戰線上的許多老年人迄今仍在精力旺盛地指導科研和生產經營等活動,為我國的繁榮昌盛繼續作出貢獻。

個性特徵 一個人心理個性的特徵,從幼年生長發育開始並在特定的環境影響下逐漸地形成。老年人的個性特徵通常是青壯年時期原有性格的延續、加強、發展和變化,都是經歷常年累月的生活、學習、與人交往和適應環境,慢慢積累而形成之特定的氣質,性格特徵往往比較穩定。所謂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意謂老年人已經形成的個性是不會輕易出現巨大變化的,例如自信、神經敏感或情緒安定與否、能否與人相處或善於交際等個性,都是比較穩定的;而迅速反應、精力充沛、自我控制能力等則因年齡的增長而有所下降。這些變化到了75~80歲的老人就顯現出來了,但各人之間、不同性別之間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狀況和健康水平都會影響老年人的個性發展。

老年人總是小心謹慎,個性保守和固執。但心理學家卻證明,這些個性特徵只是相對而言,是有條件的。老年人在強烈的激勵機制鼓動下,也能敢冒風險,深思熟慮並不就是固執刻板。個性 「難移」並不是不能改變,老年人只要加強自身品性修養,某些因年齡增長而帶來個性弱點,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克服和改善的。

老年人的性格與青壯年時代的個性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腦組織退化變性尚在輕度階段,常不出現行為偏異。隨著年齡繼續增長,腦組織進一步衰老,腦功能障礙進一步加重,其性格和行為就出現異常變化。例如處事認真的人,可以變得生硬固執,甚至急躁怪辟;好清高高雅的人,可發展成不理睬別人,獨善其身。有的老人可變得與既往截然不同,如若兩人。例如和藹可親和性格隨和的,可變得嫌惡別人,甚至任性粗野;作風正派和意志堅定的,也可變得輕浮庸俗。對這些老年人的性格和行為改變,周圍的人應予以體諒和同情。但作為老人本身亦應有點自知之明,加強自身控制力,避免性格上原來較隱蔽的弱點,向極端方向發展而暴露無遺。至於腦功能進一步惡化,或進入 「早老性痴呆」時,出現表情冷漠、智力下降、搞不清時間和地點 (定向障礙)、不能進行數字計算等應該去找專科醫師諮詢和指導。

二、老年人心理特點分析

——老年人的年齡類型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及表現

——老年人的性格特點分類

——老年人常見的幾種心理危機(病態)及對策

1、老年人的年齡類型

無論男女,在進入更年期以後就逐漸進入老年期,老年的界限從年齡上如何劃分,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標準,一般將60歲或65歲以上稱為老年期。現根據不同角度,許多學者將年齡分為四種類型:

自然年齡:生命實際度過的年齡

生理年齡:人體總的健康和各器官機能狀況

心理年齡:人的心理老化程度

社會年齡:能參加社會工作的年齡

2、老年人的心理特徵及表現

腦功能趨向衰退表現

抑制過程減退,神經系統靈活性下降,惰性增大。智能逐步下降,近事記憶明顯減退,遠事記憶相對保持較好,思維缺乏創造性,但是綜合分析能力和判斷影響較小。故心理靈活性差,偏向保守,迷戀往事,重視傳統。

性格變化

人格彈性明顯減退,變得固執己見,自信自己經驗,不易接受新鮮事物。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正確認識生活現狀。愛沉緬往事回憶,常悔恨無法挽回過去的美好情景。對過去成就嘮叨不休。少數有成就者變得傲慢自尊,難以傾聽逆耳良言。

情緒變化

一方面對外界事物,對他人情感日見淡漠,缺乏興趣,不易被環境激發熱情;另一方面情緒變得不穩定,易激怒,難自製,負性情緒佔優勢,經常產生抑制,疑病,孤獨感,空虛感和對死亡的恐懼心理。面臨種種心理矛盾,精神刺激下有消極言行,故消極自殺率較高。

其他心理變化

猜疑和偏執心理較常見,遇事歸咎別人,對他人不信任,視聽力老化,嫉妒,猜測,偏見和激情發作。行動不便,不愛活動,興趣索然,孤獨離群等。

軀體衰老對心理影響

各器官功能進行性全面性衰老,因人而異,衰老程度有所不同。首先是特殊感覺功能下降,視力減退,老化,眼疲勞;聽力減退,重聽耳鳴;感覺遲鈍,味覺減退,這些變化加強情緒不穩定,心理煩惱,為憂鬱、偏執心理提供物質基礎。肌力減退,疲乏無耐力,體質下降使老人缺乏興趣和活力,不愛活動,安於現狀和過刻版生活。軀體功能下降,多種衰老病症叢生,容易產生繼發性情緒障礙和心理疾病。

多種身心疾病的高發率對心理影響

隨著衰老和身心功能減退,老年疾病發病率很高。高血壓占老年人的一半左右,其他尚有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病、骨關節退行性病變和癌症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各種心理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老年痴呆、抑鬱症、焦慮症、腦器質性精神病、偏執性精神障礙、情緒危機直至精神崩潰,消極自殺。這些疾病不僅需要醫療照顧,還帶來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由於照顧困難,生活不便,經濟負擔和身心痛苦,使原來孤獨、壓抑、憂鬱的老年期心理變化變得更加明朗化和複雜化。

老年人心理老化的表現 心理老化往往是由老年人的心態造成的,出現心理老化的老年人自感老態龍鍾、體弱氣微、精力不足、思維遲鈍、老眼昏花、暮氣沉沉,認為自己已經成為社會上的廢物及累贅,是家庭的負擔。

老年人心理老化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舉止行為不靈活,稍有緊張就手忙腳亂,顧頭不顧腳,顧東就顧不了西;

(2)、對新情況適應和新知識的學習都感到困難;

(3)、經常胡思亂想,亂猜疑;

(4)、喜歡談論往事,常提及當年功勞與辛苦;

(5)、思考問題總是翻來覆去,難以決斷;

(6)、話多,絮絮叨叨,愛管閑事;

(7)、愛計較小事,易怒,常為小事而大發脾氣,常愛生悶;

(8)、不講究穿著打扮,很少添置新衣服;

(9)、對性生活沒有興趣;

(10)、過分重視身體健康狀況,有病易往壞處想,擔心疾病或死亡;

(11)、一旦同齡的親朋好友死亡,恐懼與悲傷情緒油然而;

(12)、常哀嘆人生短暫,一年一年過得太快;

(13)、喜歡平靜與安閑;

(14)、特別計較別人對自己是否尊重;

(15)、本來自己能做的事,現在不願意做或不想做了。

3、老年人的性格特點分類

中醫學認為,保持良好的性格、樂觀的情緒、高尚的涵養和愉悅的心境,是養生之道的核心內容。老年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性格。

慈祥型 這類人性格開朗,具有善良、溫柔、和氣、安靜、謙虛、知足等特點。這種人善於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在心理上充滿著安全感、滿意感和幸福感,沒有寂寞感、孤獨感和老而無用感。

朝氣型 這類人性格爽朗,心胸開闊,朝氣蓬勃,愛好活動,熱愛生活,待人熱情,樂於助人,適應環境變化和抗挫折能力很強。

謹慎型 這類人溫順、膽小、安靜、多疑,對人對事謹小慎微,與人交往不多,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強。這種性格不僅容易加速生理和心理的衰老,還易產生孤獨感和寂寞感。

遲鈍型 這類人沉默寡言,膽小懦弱,喜歡獨居,不愛活動,不善交際,對環境的應變能力較差,對新鮮事物缺乏敏感性,常有寂寞孤獨感。

消沉型 這類人心胸狹窄,性情孤僻,心情抑鬱,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缺乏自信,意志消沉。

自尊型 這類人的性格特點是:高傲自大,唯我獨尊,個人英雄主義很強;好為人師,名利觀念較重;性格急躁,易於發怒,甚至專橫跋扈,獨斷專行。

人的性格的形成,雖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受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性格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

4、老年人常見的幾種心態和心理危機(病態)及對策

憂鬱心態 老年人離退休後,社會地位和社會交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此時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回顧當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存在憂鬱心態。

急躁心態 老年人由於自身社會角色的改變,孤獨感、自卑感增長。遇事急躁,易動肝火。對別人的解說勸阻往往沒有耐心聽。

多疑心態這種心態大多產生在一些長期與他人缺乏溝通和來往的老人身上,他們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常常會懷疑其是對自己不懷好意的疑病心理病態。

否認心理。

具有這種心理的老年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既往身體較好,一直有事業可忙的人;另一種是自己年齡大了,行動本來就不方便,如不作為便害怕兒女們嫌棄自己而不承認自己有問題。不願意認服老,不願服弱。

自尊心理

老年人特別是當他們失去權力或地位以後,很容易滋生失落感和沒落感。他們不願別人說他們老,喜歡別人恭維他們。要求子女、兒孫百依百順,以此來顯示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使自尊心理得到滿足。

孤獨心理。

老年人閑散在家,離開了幾十年忙碌而有規律的工作崗位,會感到茫然,無所適從,特別是空巢獨居時,以及本來性格就比較孤僻、不善言談的老年人。

恐懼心理

很多老人害怕患病或患病後不能治癒,經常處於驚恐不安的緊張狀態,有的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精神壓力很大,感到自己的末日到了。這樣反而使疾病惡化,增加痛苦。

對 策

對老年人出現的問題,應進行正確的溝通幫助,同時也應該進行心理治療。具體可歸納為五法,即說理開導法、暗示療法、轉移療法、行為療法,想像療法。

說理開導法就是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幫助老年人引導老年人。

「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今天的情況比昨天好一些,明天的情況或變化會比今天更好;而不良的暗示常可導致類似「醫源性疾病」或使老人喪失信心從而使情況惡化。

「轉移法」又叫分心法,即使老年人注意力轉移到愉快的事物上,將來的美好生活憧憬,更具體的描述。如親身體驗、看影像模特資料,讓老年人心情愉快,淡化或忘卻煩惱和顧慮。

「行為法」是採用對老人行為的指導,如獎勵、處罰、技能訓練等,使老人能意識到自己生活的潛在問題,而後學會尋求幫助,最後達到幸福快樂的生活境地。

「想像法」是引導老人從紛擾的思想情緒中通過想像使注意力由分散轉向集中,情緒由不穩定轉向穩定和平靜,使精神和軀體得以鬆弛。


推薦閱讀:

如何達到決策最優解?一招助你提高決策效率
2.2.4 多原則下的行為決策
【奇門遁甲】最高的決策術
來來來,各位,告訴我你們的選擇~
今天你轉發錦鯉了嗎

TAG:市場 | 保健品 | 按摩 | 養老 | 保健 | 決策 | 助聽器 | 按摩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