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逐層解說概論第一層 天池(1——2)
羅盤盤面所刻的二十四山向中,有天干、地支和五行八卦,還有二十八宿星等無不收錄在其中,故《羅經透解》書說,「羅盤者包羅萬象也,其內容經天緯地」,故又稱之為「羅經」。
羅盤的盤面各圈層上的密密麻麻的文字無不蘊藏著中國先人的智慧和實踐經驗。說它可以「經天」,因羅盤上有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宿和二十四天星等,每年從冬至日起,太陽繞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胄、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二十八個宿星,每轉一圈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說它「緯地」,是因為羅盤上有八卦、十二地支,八卦可以代表九州,即坎為冀州,艮為兗州,震為青州,巽為徐州,離為揚州,坤為荊州,兌為梁州,乾為雍州,中為豫州。八卦又代表八大自然現象,即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等。總的來說凡列象於天,立象於地者無所不包,這就是經天緯地,包羅萬象之意。
早先所用的羅盤都是木製圓形羅盤,用起來不大方便,後來逐漸改成外方內圓,將圓盤鑲嵌於方盤之內。應用時可用右手大拇指將圓盤向前推動,使指南針與天池內的子午線重合,以便確定坐山朝向。
羅盤的結構由內盤、中盤、外盤三盤構成,三盤是以天、地、人三盤來定論的。地盤為正針,人盤為中針,天盤為縫針,三針名稱雖然不同,但所表示意思大致都相同。地盤正針位於羅盤裡面一層,所以稱為內盤;人盤中針位於羅盤中間一層,所以稱之為中盤;外盤縫針是在羅盤最外面一層,所以稱為外盤,又叫做天盤縫針。
正針所標示的子午方位乃是正南正北的方位,所標示的二十四山,其中包括八天干、十二支和四維卦。正針是羅盤三針的主針,在風水操作時所用的格龍、乘氣、布局、排水立向等都以正針為主,中針和縫針都是為正針服務的。正針的子午方位就是地磁場正南正北方位;中針的子午方位就是北極方位,縫針的方位是太陽光照的方位。
羅盤大小不一,最小的羅盤只有五層,最多的有五十幾層,無論層數多少,都是以二十四山為基本框架。
羅盤上的二十四山向,劃分為八卦管轄,稱之為一卦管三山,即坎卦壬子癸,艮卦丑艮寅,震卦甲卯乙,巽卦辰巽巳,離卦丙午丁,坤卦未坤申,兌卦庚酉辛,乾卦戌乾亥,這就是「一卦管三山」之由來。
傳世羅盤有三合盤、三元盤、元合通用盤。三合盤的地盤正針用于格龍立向;人盤中針用於消砂;天盤縫針用於納水,三盤各有專職。三元羅盤據說是明代風水先聖蔣大鴻先師發明的,通稱之為「蔣盤」,只用地盤正針一層,對於人盤、天盤皆不用,玄空派風水多用此盤。對於三合派、三元派、九星派、八卦等派日常所常用的大多是以三合羅盤為主,三元羅盤比較少用。近些年來,人們為了方便使用,將三合羅盤與三元羅盤二者合一,製造出一種名曰「通用盤」,用起來非常方便,不用再分出元盤、合盤了。
本書著重介紹三合羅盤,是以日常所常用的十九層三合羅盤為藍本,以怎樣應用為主題,逐層作以介紹。為了本書的全面,對於三元羅盤也作簡單介紹。第一層 天池(1)
《羅經解定》曰:羅盤者,包羅萬象也,它搜羅天地之蘊,上撥天辰之度,下察山水之向,峙流以形,應氣以數,其理奧妙精深,故又稱之為「羅盤」。羅盤中間有一個圓井,名曰太極,太極中間按上頂針,頂針上放一「指南針」,這個圓井叫做「天池」,頂針稱之為定海針。
所謂天池,古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天主宰的,所以用天來形容磁針在羅盤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天池」還有個名字又叫做「太極」,《易經》中有「易有太極」之說。太極是天地進化最古老之名詞,是指原始時期陰陽未分,將無象無形之原始時代稱之為「太極」。又有「太極生兩儀,兩儀分陰陽」之說,古人認為先有陰陽,後分南北。陰陽二字從字形上看,乃代表月、日二字,陰者為月,陽者為日,陰者見月不見日,陽者雲開見日月,這是陰陽二字之象徵。再者古人取日影定寒暖而分陰陽,擇居在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指南針既指南北,又定陰陽,說明陰陽就是從這一層開始的。古人將指南針稱之為天針,因天在水之上,故稱之為「天池」。再者指南針底部有一條線,稱之為「海底線」,使用時將指南針與海底線上下重合。這樣,指南針指定的子午線就成立了,因此「天池」這個名稱也就從此確定了。
古人在沒有發現磁針之前,是以日照方位來確定方位的,先將東西方位確定,後定南北方位,將東西南北確定之後,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的八個方位就自然確定了。最早是以磁針所指方位確定南北,以先天十二地支為地盤,後天八干四維為天盤,將兩者合稱為「天地盤」。
圖二十三、羅盤天池
三合羅盤盤面的二十四山有三個圈層,最裡面的一層叫做「地盤」,地盤的指針是專指南北子午方位的,稱之為地盤正針。中間的一層二十四山的指針是北極星方位,稱之為「人盤」,又叫做「人盤中針」。在最外一圈的二十四山是指日景方位,稱之為天盤,又叫做「天盤縫針」。
人盤中針又叫做為賴公盤,賴公乃《催官篇》的作者賴文俊。作者早在公元12世紀發明了人盤中針,所以後人將賴公稱之為「人盤中針的創始者」,故名「賴公盤」。中針的位置是在地盤正針的「子壬」和「午丁」之中間,由於它的位置在地盤與天盤之間,又取天地人三才,故稱中針二十四山為「人盤中針」。
中針(人盤)是根據南北極方位確定的。縫針(天盤)是根據陽光照射來確定方位的。正針(地盤)是依靠磁場吸引力來定位的。所以在應用時要避免接近一切磁性才能不受磁場的干擾。在應用時只要將正針定位以後,其它中針、縫針自然而然的也都定位了。
正針是依靠南北極磁場的吸引而確定南北的,它精確的北方正位是指向羅盤盤面最外層二十八宿的虛宿和危宿的界縫,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張宿三度。所以,天池內海底線的北方必須對準虛宿和危宿中間的界縫,南方必須對準張宿三度。
正如《指南詩》所說:
虛危之間針路明,南方張宿上三層,
坎離正位人難識,差之毫厘斷不靈。
羅盤層數的計算古今說法不一,有的是以「天池」開始算第一層,有的從天池之外先天八卦算第一層。這兩種計算方法都沒有實質性的區別,筆者的觀點還是用第一種方法,因沒有天地哪來八卦,哪裡來二十四山,所以,萬事必須有始才有終。因此,還是以天地作第一層為合適。
現將《欽定羅經解定》書中對「天池」論述原文擇錄於下:
羅經有以搜羅天地之蘊,上揆星辰之經度,下察山水之峙流,以形應氣,以合理,無不森羅密布,而陰陽二宅由斯叩吉,如沿關者之有經,方能制錦而成章也,故曰羅經。
中間一井為天池,乃羅經之太極,內含金水動靜互用,此即理氣之源也。蓋天一生水,水為氣之母,注水於池中分泉路,右畔自午百壬屬陰,陽金星體質堅剛能剖決,且得磁石士氣養成土,在五行位居中央,故金針一撞,動浮水面,靜必居中,使兩儀動面四象分,八卦定面大
第一層 天池(2)業成,五氣布而三才效用,上際下蟠,其運而不停者有賴於此矣。
玄針論曰:伏羲先天八卦以乾坤為中正,文王后天八卦以坎離為中正,是抽乾之中爻換坤之中爻則成離卦。再抽坤之中爻換乾之中爻而成坎卦。針之指北,乃先天之坤宮屬土,土為金之母,是子不離母也。針之指南者即先天之乾為父,是子不背父也。天池體圓像太極也,中分一路以別左右像陰陽也。針指南北而東西自定而四象成也,外列八卦象方隅之位也。次列十二宮象十二月也,次列二十四向象二十四氣也。七十二分金象七十二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象七政運行之序也。自負宮斗二度至卯宮心三度正屬陽木,自卯宮心二度自辰宮心角十一度屬陰木凡木火金各自旺七十二白,每季土旺十八日,四維八干皆居其位而不專其氣,乃河圖之定數,陰陽五行之定理也。此浮針之用,出於聖王之制,合天運自然之妙也。
解曰:《玄針論》曰,伏羲畫八卦,以乾坤為正南正北,名為「先天八卦」,文王畫卦以坎離為正北正南,名為「後天八卦」。抽爻換象以乾陽之換坤之中爻則成坎卦,而坤之中爻換乾之中爻則成離卦。先天之坤宮屬土,坤為金之母,是子不離母之意。針之指南是以先天之乾卦為父,是子不背父之意。天池是圓的,象徵太極,中間一線名曰海底,以別陰陽,針指南北而定東西四象八卦,次立十二宮而像征十二月,再立二十四山以象徵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分金象徵七十二候,周天360度象徵一年三百六十日,這是千古不移之哲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