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專題訓練

古代詩歌鑒賞專題訓練:形象、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1.(2010·福建高考)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訪 隱 者

   [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①寒雲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 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1)在詩句中,與詩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____________。(1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的能力。在全詩中,僅有第一句中的動詞「踏」與詩題「訪隱者」中的「訪」相呼應。

答案:踏

(2)結合第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題干要求結合第三、四句來賞析「隱者」的形象,詩人通過「酒熟不出門」寫隱者足不出戶,獨飲自己釀造的美酒;通過「殘花滿地」的景物描寫進一步烘托隱者孤獨、隨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洒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本題是對古代詩歌中形象的鑒賞能力的考查。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生要學會概括這些形象的特徵並揭示出作者刻畫某一形象的意義,其中對景物形象的鑒賞,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詩歌中所描述的畫面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的題目則要求考生概括意境。相比較而方,詩歌對於「形象」的考查比「語氣」「表達技巧」「思想」要少一些。因為詩歌不同於小說以塑造形象為主,詩歌的形象是通過意象、意境等側面表達的。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奇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2分)(  )

A.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B.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C.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詩中塑造了酌獨家釀、避世脫俗的「隱者」的形象,同時也寄寓了作者嚮往隱逸生活的情懷。A項出自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表現的是隱居田園、自得其樂的情懷;B項出自李白的《蜀道難》,是規勸入蜀的朋友及早還家,表現出對友人的真切關心;C項出自杜甫的《登高》,寫詩人飽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仇,白髮增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更難排遣,表現的是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D項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苦。

答案:A

2.(2010·遼寧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11分)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②歸。

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④,西風吹客衣。

[注] 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於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②祝融:火神,這裡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裡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1)第二聯兩句詩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第一問比較簡單,只要根據詩意描述一下即可。第二問我們可聯繫注釋中說的作者當時「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這一內容考慮,加上詩中所選的「燕子」「梧桐」等意象往往和懷舊、傷感等感情有關,故不難作答。

答案: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答出兩句意思的,給2分;答出作者感情的,給3分。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將要南飛,想到一別就是一年,以後對舊巢只能在夢中見到」也可給分,只要意思對即可)

(2)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時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首詩雖然題為「雨」,但從詩中卻找不到一句具體描寫「雨」景的內容,可見作者並沒有正面描寫「雨」,而是通過燕子、梧桐等動植物和抒情主人公的「涼」等感受從側面寫雨,可見這首詩寫雨時妙在「若即若離」。

答案: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如答同意,並能答出不是正面寫雨勢、雨景的,給2分;答出是通過人、物的感受來寫雨的,給4分。意思對即可。如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本題是對古代詩歌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考查,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考查形式,即「×××認為詩歌×××,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試題,可以給考生髮揮的空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一切觀點態度都要由詩歌及作者本身的內容和思想來決定;切忌錯誤地理解成想怎樣理解就怎樣理解。考生在答題時應先聯繫全詩並結合注釋和其他相關背景信息,分析詩句所蘊涵的「詩人複雜而豐富的情感」,準確把握「含蓄而又堅定的思想傾向」,然後再作簡要評價。

3.(2010·北京高考)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

古風(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鵷鸞③。

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 ①徂暉:落日餘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鵷鸞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此題綜合考查分析概括詩歌內容、品味詩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認真閱讀全詩,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悲涼的感慨;其次要仔細分析各句,把握詩歌所寫內容,從而探討出詩人是因懷才不遇而生出的悲涼感慨之情;最後要對各選項作深入分析,並和詩歌進行比較,以判斷其表述的正誤。前四句營造的是一種浩大空洞與蒼涼蕭索的意境,顯然「昂揚奮發」與其意境不符。

答案:A

(2)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分析詩歌重要語句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題,一定要結合作品作細緻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結論。「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鵷鸞」,再次運用形象的比喻,表達詩人對於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直抒胸臆,抒發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

答案: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本題是對詩歌思想感情的考查,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含意,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恰如其分地對詩歌進行分析評價。在表述答案時,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現言不及義、答非所問的情況,要努力忠於原詩,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4.(2010·江西高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 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1)了解「子規」的形象特點,叫聲悲切,結合杜宇的傳說有思念之悲,結合本詩語境可概括出「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

(2)首先應否定。「故園」既然「無兵馬」,那麼「愁」什麼呢?這就是詩句的內涵。結合注釋①②與歷史背景,可知宋朝南北分裂,國土淪喪。綜合起來,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

(2)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也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5.(2010·江蘇高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10分)

送 魏 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把握能力。(1)本詩點明季節的是「橘柚香」,一個「香」,說明「橘柚」已成熟,可知是秋季。《雨霖鈴》中點明秋季,直抒別情的句子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2)題目已經點明惜別,人因不忍「別」而「醉」,言情深。「江風引雨」言別時環境,秋風颯然而至,極其清冷,更兼秋雨,這裡用環境之冷來襯托心境之凄涼。(3)「代為之思,其情更遠」,意思是從對方角度思考,感情更為深遠。理解了這句評語之意,可想到杜甫的《月夜》,同為從對方角度想像對方的舉止心境,本題的關鍵是答出想像或設想,也可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分析,然後結合題目指向聯繫詩句便可。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惜別知音,借酒澆愁;凄凄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後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像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6.(2010·新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1)~(2)題。(11分)

雨 雪 曲

   江 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題乾的要求是描寫環境,所以應仔細閱讀、篩選並概括詩中關於環境的信息,抓住關鍵意象如「雨雪」「狐跡」「馬蹄」「天寒」「地暗」「愁雲」,可以整合出第一問的答案要點。一切景語皆情語,上述意象一定是為抒發人物情感服務。由「從軍」「愁」等信息推知本詩可能抒發戍卒的「思鄉」愁緒,進一步推知「別路」應指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答案: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指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2)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題干第一問實際要求考生思考「天寒」「地暗」的自然環境與「旗彩壞」「鼓聲低」的戍卒生活之間的關係。「天寒」「地暗」已明寫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後面分別接上「旗彩壞」「鼓聲低」,給人的感覺就是「因為天寒」,所以使得彩旗褪色;「因為(烏雲使得)地暗,所以使得鼓聲變低」,這樣就借自然景物寫出了人的心理感受。第二問可根據第一問的答案和「愁」「別路」等詞語分析出來。

答案: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7.(2010·湖南高考)閱讀下面的宋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7分)

好 事 近①

    陸 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詞寫於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

(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中「蘋」是一種生在淺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種水邊生長的植物,味辛辣。一「白」一「紅」,色彩鮮艷,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靜、令人心醉的美景圖。「蓑」比喻為新綠,新穎別緻;「映」字體物精妙,令人怡悅。

(2)下片中,作者以酒為伴,隨遇而安,不貪圖物質享受,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四海為家,樂觀曠達。

答案:(1)「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翠綠的蓑衣,引人聯想,形象新奇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互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

(2)下片緊扣江行特點,抒發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生活上別無奢求,乘風順流、隨意飄蕩、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8.(2009·山東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寄 遠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該題,首先要把握詩歌的主旨,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了主旨,「悠悠」的作用就很清楚了:一寫水面遼闊;二寓相思之深。

答案:一方面描繪水流的悠長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寫情,烘托出客子思歸的孤寂之情。

(2)本詩後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注意題干中「情感變化」四個字。「客心孤回」表達的是遊子的孤獨、思家之情,「紅袖憑江樓」則是眼前所見之景,由眼前所見之景自然會想到家人對自己的思念。

答案:這兩句寫正值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而更增思家之情。詩人看到紅袖憑樓的情景時,一下子聯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歸來,於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或「紅袖的悠閑與客心的孤回形成鮮明對照,越發襯托出旅思的凄涼,進一步觸發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9.(2009·天津高考)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6分)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注] 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國公。籜(tuò),筍殼。帙,包書的布套。

(1)本詩前三聯描寫出竹子怎樣的形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賞析「色侵書帙晚」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談談對最後一聯寓意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前三聯,都是描寫竹子形象的,首聯寫嫩綠的新竹有一半還包著筍殼,新長出的竹梢才剛剛高出牆頭,表現嫩竹新出之態;頷聯寫嫩綠的顏色映照在書套上,久久不退,當竹影移過,酒也頓時變得清涼,表現了竹影給人的陰涼之感;頸聯寫新雨過後,竹子更加美麗潔凈,微風吹來,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表現了竹子的色與味。(2)「色侵書帙晚」一句是描寫竹影的,「色」即竹之色,句中「侵」與「晚」最具特色,「侵」寫出竹影隨光線移動而逐漸擴大之態,「晚」也是側重於光線之暗,是竹影使人產生了錯覺。(3)尾聯是詩人有感而發,認為只要不被摧殘,新竹一定可以高入雲霄,從寓意的角度理解,考生應該將之轉移到人,以竹喻人,「不被摧殘」就是要愛護關心人,要理解尊重人。

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陰涼;雨洗竹凈,風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侵」字寫出了竹影移動擴大的漸進過程。「晚」字則寫出了竹陰給人帶來的時間錯覺。

(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順應自然。

示例二:要呵護人才,不要摧殘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攜,使自己有所作為。

(答案符合詩意,言之成理即可)

 

 


推薦閱讀:

(1)《滴天髓鑒賞》
奇門古例鑒賞
岑參《磧中作》鑒賞
《夏日山中》如何鑒賞?
詩歌鑒賞的八種模式及答題技巧步驟

TAG:詩歌 | 古代 | 訓練 | 鑒賞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