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幸福與責任之間--加繆

幸福與責任之間--加繆(2008-12-09 21:16:52)

標籤:局外人 鼠疫 諾貝爾文學獎 阿爾及爾大學 加繆 阿爾及利亞 雜談 

幸福與責任之間--加繆

 

【導語】沒有人不在追求幸福。但什麼才是幸福?加繆給出他的答案:「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沒有「責任」,幸福也只是虛浮的幻覺。

 

【正文】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法屬阿爾及利亞,從小家境貧寒,2歲時父親參加馬恩河之役陣亡,母親以打零工、洗衣服為業,養活他和弟弟。貧窮與死亡的陰影與加繆相伴成長,但是地中海畔的陽光與沙灘卻給了他自然界最豐盛的禮物。加繆成名之後說:「在我作品的核心,總有一個不滅的太陽。」

他想為人類尋找幸福,然而現實人生卻荒謬無比。加繆在青年時期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是美蘇對抗冷戰,似乎一切都在「否定」幸福的可能。與其奢望,不如面對及理解。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繆認真思索現代人的處境,寫出《局外人》(The Stranger,1942)這本小說。

《局外人》標題所寓含的意義是:人在世間常有陌生之感,有如找不到歸宿的異鄉人。小說從男主角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自己因殺人而被判死刑結束,中間的過程多是「茫茫然」地活著及行動。沒有理由非做什麼或者非不做什麼,好像命運借著群眾與習俗的力量,讓人身不由己。其間偶爾也有清醒的片刻,譬如牧師到監獄探望他,給他死前贖罪以便死後升天堂的機會,這時他清楚地知道這個做法的無意義,宗教豈是人們落水時的一根浮木?簡單一句「信就得救」又怎麼能化解困擾一生的茫然?《局外人》受到肯定,一時風行,聲名鵲起,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撰文說:「這是一本探討荒謬的經典作品」。

加繆的初期作品還包括《誤會》(The Misunderstanding,1944)、《卡利古拉》(Caligula1945)、《西西弗斯的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1942)等。在《誤會》這部短劇中,男主角在外地賺了錢結了婚,但心中總是有些不安,因為母親與妹妹還住在山區里過著苦日子。後來他想:「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若沒有這樣的「責任」,幸福只是虛浮的幻覺,他決定帶著妻子與錢財回家,好讓母親與妹妹分享他的快樂。不過,《誤會》的結局是個悲劇,其中涉及一廂情願的念頭與人際溝通失效的問題。

加繆的不平凡之處,在於從「荒謬」中悟出「反抗」的道理。當你發現某種情況很「荒謬」時,這就表示你已經知道何種情況才是「不荒謬」的。目前這種不荒謬的情況尚未出現,所以我們需要「反抗」眼前的「荒謬」。我們也由此推演出加繆之「荒謬」的3個結論——

一、由於荒謬,我要反抗。他說:「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這裡值得留意的是從「我」跳躍到「我們」。當笛卡兒(Rene Descartes,1596~1650)說:「我思故我在」時,他把焦點局限於自我的思想中。現在加繆要突破純粹思想的領域,採取實際行動,而這項行動所考量的是「我們」,亦即他是為了人類的共同價值而奮起反抗。

二、處於荒謬之中,我們完全自由。這個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取得創作的最大能量,可以不受任何拘束而盡情發揮藝術才華,創造一個屬人的新天地。

三、面對荒謬,我有無限熱情。看到人類的困境,「我忍不住想寫一本幸福手冊。」這種幸福是「以量取勝」的,要珍惜每個剎那,活得充實而徹底。

以上三點聽起來有些激情澎湃,但是真的能夠落實嗎?加繆於1943年在巴黎參加「地下抵抗運動」,主編《戰鬥報》(combat)。他與薩特結為好友,但各有特定立場。有一次,薩特認為人有絕對自由,加繆則認為沒有。於是辯論起來各執一詞,最後加繆說:「薩特先生,請問你可以自由地把我交給納粹,說我是抗德分子嗎?」薩特沉吟良久,然後說:「不行。」意思是:自由應以「道義」為其界線。

二戰之後,加繆思想更為成熟,發表了《鼠疫》(The Plague,1947)一書。這部小說描寫奧蘭城出現鼠疫,居民紛受感染,此城與外界隔絕,於是牧師與醫師攜手合作,救助病患的心靈與身體。他們握緊彼此的手,說:「就連上帝也不能讓我們分開了。」宗教家與科學家平日里水火不容,但是在面對人類共同的命運時,依然可以結為盟友。加繆卻與薩特由於思想分歧而終至絕交,薩特說:「使我與加繆結合的因素很多,使我們倆分開的因素很少,但是這個很少已經是太多了。」

加繆於195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44歲,是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得獎理由是:「以其全部作品對人類良知的各種問題多所啟迪。」不幸的是,1960年元月4日,加繆買好火車票準備去法國南部,臨時一位朋友也要開車去,於是邀他同行,加繆連車票都沒退就坐上朋友的車,接著就發生了車禍人亡的慘劇。

加繆的手稿中有一部計劃要寫的《第一個人》(或《新人》),大概是要描述今日社會走過荒謬的反抗之後,一個真正自由的人應該採取的生活態度。以加繆的家庭背景和他所處的時代來看,他應該是悲觀的或憤世嫉俗的,但是讓人驚訝的是,他總是表現出希望與熱忱,好像隨時準備與命運這個可怕的對手決一勝負。他曾為自己的前途努力過,也為受困的法國同胞奮戰過,接著還想為全人類開闢一條新生之路。他盡了為人的責任,我們相信他找到了幸福。

 

【綴文】 以加繆的家庭背景和所處時代來看,他應該是悲觀或憤世嫉俗的。但是讓人驚訝的是,他總是表現出希望與熱忱,好像隨時準備與命運這個可怕的對手決一勝負。加繆說:「在我作品的核心,總有一個不滅的太陽。」

 

【BOX 生平

1913年 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1933年以半工半讀方式進入阿爾及爾大學攻讀哲學

1942年 出版《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話》

    1943年同薩特結識,秘密出版《致一位德國朋友的書信》

    1947年出版《鼠疫》,獲得巨大成功

    1951年出版隨筆《反抗者》(LHomme Revolté,1951),引起激烈論戰,並導致他與薩特的決裂

    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

1960年 車禍身亡

 

 本文原載於《心理月刊》


推薦閱讀:

你從何時開始意識到金錢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
有趣,才是一個人幸福的基石
女人做好這幾點,嫁給什麼樣的男人都會幸福
為什麼事情總是過了以後才會覺得好,覺得幸福 而當下卻不覺得 這是為什麼 怎麼做才能做到當下覺得幸福?
你覺得什麼時候的自己最美(帥)?

TAG:責任 | 幸福 |